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尺度初始误差对2021年台风烟花路径和强度模拟预报的影响
1
作者 周菲凡 叶一苇 +2 位作者 张晗 杨雅雯 段晚锁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0-564,共15页
本文以2021年台风烟花为例,考察了不同尺度初始误差对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的影响。分别由NCEP提供的FNL再分析资料和由ECMWF提供的ERA5资料驱动WRF模式,对烟花进行长时间(14 d)、高分辨率(3 km)的模拟,产生对照试验CTL_F和CTL_E。对比分... 本文以2021年台风烟花为例,考察了不同尺度初始误差对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的影响。分别由NCEP提供的FNL再分析资料和由ECMWF提供的ERA5资料驱动WRF模式,对烟花进行长时间(14 d)、高分辨率(3 km)的模拟,产生对照试验CTL_F和CTL_E。对比分析CTL_F和CTL_E的模拟结果,并与最佳路径进行比较,将与最佳路径较为接近的模拟结果作为真值,将另一模拟结果作为有误差的预报。将二者的初始场作差,并进行尺度分解,以200 km,2000 km为界限,分解成小尺度、中尺度和大尺度3种误差,分别将这3种尺度的误差叠加到真值的初始场上,再分别进行模拟预报,考察不同尺度的误差对台风烟花模拟预报的影响程度,并分析各种尺度误差对预报误差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不论是强度预报,还是路径预报,在前10 d的预报中,中尺度误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在后4 d的预报中,大尺度和小尺度误差的贡献逐渐凸显,三种尺度误差的效果相当。此外,中尺度误差在前期使得台风路径偏东,强度偏强,而大尺度和小尺度误差使得台风路径偏西,强度偏弱。分析原因显示,初始时刻总误差场的信息主要体现在中尺度误差上,因此中尺度误差在前期的作用最为显著。中尺度误差略微加快了台风增强的速度,显著放缓了台风衰减的速度,而大尺度和小尺度误差略微放缓了台风增强的速度,而明显加快了台风衰减的速度。此外,叠加中尺度误差场后台风具有更强的初始强度,偏东的路径又使得其登陆时间较晚,综上,中尺度误差使得台风强度偏强。而大尺度和小尺度误差由于使得台风路径偏西,较早登陆,因此使得台风强度总体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分解 初始误差 台风路径 台风强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焊缝跟踪的TIG焊磁控电弧装置
2
作者 岳建锋 邢恩成 +1 位作者 刘海华 郗迎斌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6,共5页
针对钨极惰性气体保护(TIG)焊弧压跟踪中采用传统机械摆动装置容易发生钨针与坡口的干涉碰撞问题,设计开发了一套磁控装置,利用外加横向磁场作用于焊接电弧实现柔性电弧往复摆动,通过提取弧压特征信号,获取焊枪焊接过程中的偏差量,用于... 针对钨极惰性气体保护(TIG)焊弧压跟踪中采用传统机械摆动装置容易发生钨针与坡口的干涉碰撞问题,设计开发了一套磁控装置,利用外加横向磁场作用于焊接电弧实现柔性电弧往复摆动,通过提取弧压特征信号,获取焊枪焊接过程中的偏差量,用于焊缝跟踪。基于COM.SOL软件建立了磁控装置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励磁回路、电流对磁场强度及分布的影响规律,并将此装置应用到TIG摆动焊接试验。结果表明:形成励磁回路能有效增强装置磁场强度;增大励磁电流,是最方便有效的增强磁感应强度的方法,对应的电弧摆动幅度也有明显提升;在保证磁感应强度不会大幅下降的前提下,焊缝跟踪时励磁频率选取范围应在4 Hz以内;在开展的对中、左偏和右偏2 mm的磁控电弧摆动焊缝偏差实验中,获得了规律性明显的弧压变化特征,为下一步磁控电弧偏差提取和焊缝跟踪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电弧 焊缝跟踪 COMSOL模拟 磁感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断航迹关联仿真环境构建及算法性能评估
3
作者 丁典 魏广芬 +1 位作者 曹政 温韶晖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2-992,共11页
为研究各类中断航迹关联(track segment association,TSA)算法在实际雷达工作环境中的适用性,构建了一个能较好模拟真实运动目标的TSA仿真环境。通过构建丰富的目标运动集集合,基于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矩阵描述了目标运动状态切换过程,并... 为研究各类中断航迹关联(track segment association,TSA)算法在实际雷达工作环境中的适用性,构建了一个能较好模拟真实运动目标的TSA仿真环境。通过构建丰富的目标运动集集合,基于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矩阵描述了目标运动状态切换过程,并通过航迹的平移来实现密集程度的灵活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环境能够较好地评估各类经典的TSA算法的性能,评估结果为中断航迹关联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断航迹关联 密集程度 性能评估 马尔可夫状态转移矩阵 仿真环境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台风极值风速分析
4
作者 洪旭 侯子洋 +1 位作者 孔凡 胡亮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为准确评估台风极值风速,保障台风影响地区的重要工程结构抗风安全,建立了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台风路径与强度模型,以实现台风极值风速的精细化分析。首先,将台风运动速度、台风强度的6小时变化量处理为一定状态变量(台风中心经纬度... 为准确评估台风极值风速,保障台风影响地区的重要工程结构抗风安全,建立了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台风路径与强度模型,以实现台风极值风速的精细化分析。首先,将台风运动速度、台风强度的6小时变化量处理为一定状态变量(台风中心经纬度等)和环境变量(洋面温度等)的条件随机变量。然后,采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建立台风运动速度、台风强度6小时变化量的生成器和判别器全连接神经网络,利用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数据、20th Century Reanalysis(20 CR)再分析数据集等气象资料训练上述神经网络。通过与历史记录的对比,验证了台风路径模型与强度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历史台风运动轨迹特征和强度演化规律,并能准确再现台风局部路径中关键参数的均值、标准差乃至概率分布函数等重要统计特征。最后,利用本文台风模型分析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极值风速,并与其他研究及规范推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全面评估了该模型在预测与台风相关的极端风事件方面的准确性和相关性。该模型为了解台风动态提供了更精确的工具,有望帮助改善沿海地区的早期预警系统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台风路径 台风强度 极值风速 重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ckery模型的气候变暖台风路径模拟
5
作者 陈清河 袁赛杰 +3 位作者 李瑞华 罗海生 陈旭骏 谭俊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4,共10页
为探讨不同气候变暖模式下对未来台风路径的潜在影响,基于CCCma提供的在三种气候变暖假设下未来百年间海平面温度的预测值,完成了西北太平洋的全路径台风模拟。每年台风发生的次数按照历史观测值的PDF(时不变的负二项分布)随机模拟。台... 为探讨不同气候变暖模式下对未来台风路径的潜在影响,基于CCCma提供的在三种气候变暖假设下未来百年间海平面温度的预测值,完成了西北太平洋的全路径台风模拟。每年台风发生的次数按照历史观测值的PDF(时不变的负二项分布)随机模拟。台风模拟的路径、强度模型沿用Vickery模型,对于台风梯度风场的模型,在Georgious梯度风风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基于神经网络模型(ANN)重新拟合了最大风速半径的关系式,模型输入有台风中心压差、纬度和海平面温度,可以将气候变化的影响也纳入到时变台风年极值风速PDF中。揭示了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温度升高对台风登陆频率、台风移动速度、台风移动方向和台风中心压差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对年极值风速PDF的影响具有地域性,大部分地区年极值风速PDF均值会变大,离散性也会更大,少部分地区的长期趋势未受气候变暖影响。采用Gumbel分布对年极值风速PDF进行拟合,Gumbel分布的位置参数和形状参数具有时变特性并通过正态分布量化线性拟合的误差,并称之为估计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危害 气候变化 路径模拟 海平面温度 负二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梦琪 陈国民 +3 位作者 张喜平 汤立春 白莉娜 郭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0-641,共12页
评定202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业务定位定强、路径和强度预报精度,结果表明:2022年,官方台风预报机构的定位误差与台风强度等级呈负相关;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在各强度等级的定位平均误差最小,全年定位平均误差(15.4 km)较2021年(19.7... 评定2022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业务定位定强、路径和强度预报精度,结果表明:2022年,官方台风预报机构的定位误差与台风强度等级呈负相关;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在各强度等级的定位平均误差最小,全年定位平均误差(15.4 km)较2021年(19.7 km)减小21.8%,定强平均绝对误差(1.3 m·s^(-1))较2021年(1.4 m·s^(-1))略减小。主观预报和客观预报方法的路径预报平均误差较2021年普遍有所减小,而强度预报平均绝对误差较2021年普遍有所增大。SSTC、CMA-TRAMS和ECMWF-IFS路径预报技巧评分相对较高。NCEP-GFS、JMA-GSM、CMA-TRAMS和CMA-TYM强度预报系统性偏差不明显,NCEP-GFS、HWRF和CMA-TRAMS强度预报技巧评分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定位定强误差 路径预报误差 强度预报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上台风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铮 邱兰兰 +3 位作者 王伟 何斌 吴绍洪 贺山峰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3-986,共14页
基于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对1949—2022年北上台风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对北上台风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74年间共有275个北上台风活动,频数... 基于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对1949—2022年北上台风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对北上台风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74年间共有275个北上台风活动,频数的年际变化呈不显著上升趋势,但北上台风占西北太平洋生成台风总数的比例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2)北上台风主要集中在7—9月生成,8月份进入定义区数量最多,生命期强度以超强台风、台风等高强度等级居多,且高强度等级北上台风出现的几率近些年有增加趋势;3)共有159个北上台风在中国登陆,未登陆转向路径台风大多在30°N、125°―130°E附近向东转向。北上台风生成位置大多集中在10°―20°N、130°―150°E,登陆类北上台风的生成位置更加偏西,消散类台风的生成位置纬度更高;4)Niño 3.4指数与北上台风频数和生命期强度分别呈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同时其对北上台风的生成位置也具有明显影响。与厄尔尼诺年相比,拉尼娜年生成的北上台风数量更多,生成位置更加偏西、偏北,但厄尔尼诺年发生的北上台风强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上台风 热带气旋 ENSO 路径 台风频数 台风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套高分辨率网格对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台风模拟的影响
8
作者 邬贤文 陈勇航 +8 位作者 魏煜 郑运霞 孙琳琳 马骁骏 辛渝 赵兵科 刘海晨 李金乐 李纤宁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9,共9页
嵌套高分辨率网格对台风模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COAWST(coupled ocean atmosphere wave sediment transport)模式,针对登陆广东、海南的11个台风,设计了2组模拟方案。一组是在9 km分辨率下嵌套3 km分辨率网格,另一组是采用单层9 km... 嵌套高分辨率网格对台风模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COAWST(coupled ocean atmosphere wave sediment transport)模式,针对登陆广东、海南的11个台风,设计了2组模拟方案。一组是在9 km分辨率下嵌套3 km分辨率网格,另一组是采用单层9 km分辨率网格。将模拟结果与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发布的最佳路径数据进行对比,以探讨嵌套高分辨率网格是否可以提高台风模拟的准确性。从台风路径的模拟结果来看,在9 km分辨率下嵌套3 km分辨率网格对台风路径模拟的误差较小,而单层9 km分辨率网格模拟的台风路径误差较大。通过对比两组方案模拟的台风路径、强度和结构,在模拟区域中使用嵌套高分辨率网格方案的模拟准确性有所提高。两种方案模拟的风场以及副热带高压十分接近。相比于单层网格,嵌套了高分辨率网格方案模拟的台风路径、强度误差更小,台风眼更小,位涡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网格 台风模拟 COAWST模式 台风路径 台风强度 台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特征分析
9
作者 刘仕潮 李明杰 吴少华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收集了1950—2022年影响江苏沿海的历史台风风暴潮过程资料,对引起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台风路径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开展了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月际分布和年际变化研究,提出了不同路径台风风暴潮的预报要点。结果表明:引起江苏沿海台风... 收集了1950—2022年影响江苏沿海的历史台风风暴潮过程资料,对引起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台风路径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开展了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月际分布和年际变化研究,提出了不同路径台风风暴潮的预报要点。结果表明:引起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次数最多的是外海转向型台风,占比高达44.3%,而正面登陆型台风最少,占比只有5.4%,但引起的增水量值最大;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在6—10月均有出现,8月出现次数最多;风暴潮强度等级为Ⅴ级(增水50~100 cm)的过程占比最多,为42.7%,而高潮位超警戒程度等级为Ⅳ级(超警戒30 cm之内或达到黄色警戒潮位值)的占比最多,为45.0%;风暴潮发生次数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增水为50~100 cm的过程,高潮位超警戒或达到黄色警戒潮位值以上的过程在近20年只出现3次;在江苏沿海台风风暴潮的预报和应对中,需要重视可能正面登陆的和9—10月的外海转向型台风;8月和9月是江苏沿海出现风暴潮灾害可能性较高的月份,若这两个月的天文高潮与风暴增水叠加合适,极有可能出现达到黄色警戒潮位以上的高潮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江苏沿海 台风路径 风暴潮强度 警戒潮位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烟花”路径突然北折的热动力因子诊断与分析
10
作者 罗斐然 闵锦忠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7-777,共11页
台风具有较强的致灾性,我国常受其影响,因此准确预报台风路径十分重要。本文在WRF模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结合高空环流和基本气流的演变,对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路径突然发生近乎90°北折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台风“烟... 台风具有较强的致灾性,我国常受其影响,因此准确预报台风路径十分重要。本文在WRF模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结合高空环流和基本气流的演变,对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路径突然发生近乎90°北折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台风“烟花”出现突然北折的原因,一是台风接近台湾岛后,在增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逐渐向西移动,但受到我国中高纬地区高空长波槽的加深发展和日本附近低涡影响,台风西行受阻;二是越赤道气流的北涌,使基本气流从东北气流转为西南气流,导致台风向北偏东的移动趋势加大;三是台风中心附近环境风垂直切变出现不利于台风西行,而利于北行的条件分布(台风中心北侧出现低值区);四是最大风速水平结构出现改变,移动到更利于北移的台风中心东侧;五是不稳定能量场中低能舌出现在台风西侧,这使台风更容易向大气层结不稳定区域移动。可见,此次“烟花”台风的突然北折是多种热动力因子共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烟花” 路径北折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对称台风Bogus方法的数值模拟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袁炳 费建芳 +2 位作者 王云峰 韩月琪 卢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7-193,共7页
前人研究中BDA方法采用的轴对称Bogus台风不能反映个别台风具体特征,也弃掉了背景场的合理成分,有必要改用更精细的非对称台风Bogus模型对BDA方案做出改进。因此,提出一种充分融合分析场信息和实际观测信息并考虑副高影响的非对称台风Bo... 前人研究中BDA方法采用的轴对称Bogus台风不能反映个别台风具体特征,也弃掉了背景场的合理成分,有必要改用更精细的非对称台风Bogus模型对BDA方案做出改进。因此,提出一种充分融合分析场信息和实际观测信息并考虑副高影响的非对称台风Bogus方法,针对0613、0704台风个例,通过4DVAR技术,利用MM5模式及其伴随模式对此Bogus资料进行BDA同化试验和模拟预报,数值结果表明:BDA方法同化非对称台风Bogus模型,其路径预报效果优于同化轴对称台风模型,同化两种Bogus资料都使台风强度模拟效果得到极大改善,但改善程度相当,故台风的非对称结构及副高等外围环境场及背景场弱台风中合理信息对台风的准确模拟起到关键作用,同时,Bogus资料同化方法用于远洋上的台风时,需注意台风模型与副高的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台风 四维变分资料同化 BDA方案 路径和强度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成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余帆 李培 +1 位作者 李向军 张涛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60年台风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频数、路径和强度变化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在20世纪60年代是高峰期,70年代则是低谷期,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台风活动总体处于低谷期;台风路径主要以转向为主,在20世纪60... 利用60年台风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的频数、路径和强度变化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活动在20世纪60年代是高峰期,70年代则是低谷期,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台风活动总体处于低谷期;台风路径主要以转向为主,在20世纪60、70年代平均路径比较偏南,而进入21世纪后平均路径比较偏北;强度在20世纪50、60年代总体较强,后25年总体较弱;西北太平洋台风异常偏多时,西北太平洋副高弱且位置偏东,太平洋海温分布呈"拉尼娜"特征;台风异常偏少时,副高强且位置偏西,太平洋海温分布呈"厄尔尼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台风 频数 路径 强度 年代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物理方案和边界层方案对超强台风“鲇鱼”路径和强度模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周昊 朱伟军 彭世球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3-812,共10页
采用分辨率为1°×1°的NCEP全球格点再分析资料,应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 V3.2,对比分析了不同微物理方案和边界层方案对2010年1013号超强台风"鲇鱼"路径和强度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边界层方案,... 采用分辨率为1°×1°的NCEP全球格点再分析资料,应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 V3.2,对比分析了不同微物理方案和边界层方案对2010年1013号超强台风"鲇鱼"路径和强度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边界层方案,微物理方案对台风路径的影响较大,其中与Ferrier方案相组合的试验中模拟的台风路径平均偏差最小;边界层方案对台风强度有明显影响,其中MYNN2方案模拟的台风强度变化与实况更接近。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不同微物理方案和边界层方案对大尺度环流形势场、水汽通量场及台风暖心结构模拟的异同,探讨不同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和强度模拟差异的动热力原因。分析表明:不同微物理方案在模拟副热带高压和东亚长波槽的演变特征上是不同的,于是导致对台风路径模拟的差异;不同边界层方案对边界层中水汽通量大小的模拟存在显著差异,而水汽供应的强弱会影响台风上层暖心结构的不同,从而导致对台风强度模拟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台风路径和强度 数值模拟 微物理方案 边界层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D-VAR的动态非对称台风初值化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炳 费建芳 +2 位作者 王云峰 陆汉城 韩月琪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5-482,共8页
经典BDA台风初值化方案中台风模型为一个不能充分反映个别台风具体特征的轴对称海平面涡旋场,且在同化窗口内强迫发展着的台风向这个静止涡旋场适应。本文针对该特点,提出一种充分融合分析场信息和实况信息并考虑副高影响的非对称台风Bo... 经典BDA台风初值化方案中台风模型为一个不能充分反映个别台风具体特征的轴对称海平面涡旋场,且在同化窗口内强迫发展着的台风向这个静止涡旋场适应。本文针对该特点,提出一种充分融合分析场信息和实况信息并考虑副高影响的非对称台风Bogus方法,利用PSU/NCAR的MM5模式及其伴随模式,通过四维变分同化(4D-VAR)技术,建立动态非对称BDA方案,对多个不同时次的Bogus资料进行同化。通过对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的6个台风的数值模拟试验对比发现,新方案的路径模拟普遍优于经典方案,且对于经典方案没能改善路径模拟的时段,新方法的模拟效果却能得以改进;新方法模拟的强度普遍弱于经典方案,但这种趋势使得新方法的中后期模拟强度较经典方案更接近于实况。另外,当实况中台风强度已大为减弱时,同化试验模拟的台风仍然保持很强的强度,造成气旋的过度发展,这种情况对BDA方案模拟效果的限制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台风初值化方法 四维变分同化 非对称台风 台风路径和强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温度变化影响台风“海棠”强度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艳 华锋 +2 位作者 陈丽娟 陈尚 曲媛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3-459,共7页
通过对台风"海棠"5 d的数值模拟,研究海表温度(SST)变化对台风强度的影响。与NCEP月平均海表温度相对比,在中尺度大气模式中引入热带测雨卫星(TRMM)微波成像仪(TMI)/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来考察SST对台风"海棠&qu... 通过对台风"海棠"5 d的数值模拟,研究海表温度(SST)变化对台风强度的影响。与NCEP月平均海表温度相对比,在中尺度大气模式中引入热带测雨卫星(TRMM)微波成像仪(TMI)/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来考察SST对台风"海棠"路径和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变化SST的试验模拟的台风强度和路径整体效果不错;模拟的台风路径不敏感于SST的变化,而台风强度的变化不仅取决于由于台风移动引发的SST冷却的幅度大小,而且取决于SST冷却区域的相对位置。在台风"海棠"强烈发展过程中,台风中心右侧冷却区对台风中心气压影响很小;台风强烈发展过后,SST冷却区开始影响台风强度,但造成台风中心气压下降幅度不大,6 h内台风中心气压减弱约3.9 hPa。海面热量通量和海面风速与SST的分布都有良好的相关性:在SST变化为正值的暖水区,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都是一个正的通量分布的极值区,并有风速极大值区域存在;在台风右侧相应的冷却区,则存在着负的通量异常和风速极小值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台风强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表层温度对台风“蔷薇”路径和强度预测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彪 乔方利 王关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52,共12页
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首先对2007年3次船舶辐射通量观测进行模拟,以检验WRF对长波和短波辐射通量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使用中国近海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环流模式POM(Princeton Ocean Model)... 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首先对2007年3次船舶辐射通量观测进行模拟,以检验WRF对长波和短波辐射通量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使用中国近海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环流模式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拟的高时空分辨率的海洋表层温度能够显著改进短波辐射通量的模拟,而对长波辐射通量模拟的改进不明显。然后,将业务化运行的中国近海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系统后报的逐时海洋表面温度(SST)作为WRF底边界条件,对2008年15号强台风"蔷薇"(Jangmi)过程进行了数值后报试验。结果表明,与使用NCEP/NCAR的SST试验后报的台风中心位置偏差相比,使用高时空分辨率的SST能够较为显著地改善"蔷薇"的路径模拟,台风中心位置模拟偏差减少11%,尤其在台风减弱阶段,台风中心位置模拟偏差减少37%。台风强度在台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下垫面SST的变化敏感性不同。台风路径附近的海表面温度下降会导致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减少从而减弱台风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 SST 台风路径 台风强度 热通量 辐射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国民 杨梦琪 +3 位作者 张喜平 白莉娜 万日金 曹庆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6-525,共10页
对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23个编号台风的定位定强精度以及路径、强度、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表明:2020年,中央气象台的平均定位误差为22.7 km,平均定强误差为1.3 m·s^(-1),与2019年相比定位误差略偏大,定强误... 对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23个编号台风的定位定强精度以及路径、强度、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表明:2020年,中央气象台的平均定位误差为22.7 km,平均定强误差为1.3 m·s^(-1),与2019年相比定位误差略偏大,定强误差则略偏小。自2013年以来,72 h以内的主观和客观台风路径预报性能并没有实质性改进,并且到了2020年,路径预报误差极端偏大样本的误差平均值却仍能达到年平均误差的2.3~3.0倍。中央气象台在72 h以内的强度预报性能位居所有官方台风预报机构的前列。2020年各预报方法较成功地预报出了热带风暴鹦鹉在广东阳江海陵岛的登陆点,部分模式也精准预报出了强台风黑格比在浙江乐清以及强热带风暴浪卡在海南琼海的24 h登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定位定强误差 路径误差 强度误差 登陆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预报精度评定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国民 张喜平 +2 位作者 杨梦琪 白莉娜 万日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66-1276,共11页
对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台风定位和定强、路径预报、强度预报及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评定,结果表明2019年台风定位总平均误差为24.7 km,定强总平均误差为2.5 m·s^(-1),两者同比2018年均略偏大。预报时效在72 h以内的主观和客... 对201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台风定位和定强、路径预报、强度预报及登陆点预报精度进行评定,结果表明2019年台风定位总平均误差为24.7 km,定强总平均误差为2.5 m·s^(-1),两者同比2018年均略偏大。预报时效在72 h以内的主观和客观台风路径预报性能自2013年以来并没有实质性改进,2019年部分预报方法的路径预报极端误差平均值是各自年平均误差的2.1~3.9倍。中央气象台3 d以内的强度预报效果优于其他官方台风预报机构。2019年各官方台风预报机构较成功地预报出了台风利奇马在浙江温岭和山东青岛,以及台风白鹿在台湾屏东和福建东山的登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定位定强误差 路径误差 强度误差 登陆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架海岸台风沉积记录及信息提取 被引量:16
19
作者 高抒 贾建军 +8 位作者 杨阳 周亮 魏稳 梅衍俊 李亚南 王黎 赵培培 刘桢峤 张丽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1-160,共20页
长时间尺度风暴强度–频率关系与气候变化相关联,而器测记录和历史记载难以提供充分的信息,因此从沉积记录中提取风暴信息成为一个前沿科学问题。在应用上,这项研究可为海岸带城市群应对未来气候和海面变化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回顾了台... 长时间尺度风暴强度–频率关系与气候变化相关联,而器测记录和历史记载难以提供充分的信息,因此从沉积记录中提取风暴信息成为一个前沿科学问题。在应用上,这项研究可为海岸带城市群应对未来气候和海面变化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回顾了台风沉积记录研究进展,显示陆架泥质沉积、海滩及海岸沙丘、潮滩、潟湖、巨砾是台风事件记录的良好载体,可通过层序形态和物质特性分析而识别。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分析方法,以区分台风、冬季风暴、河流洪水和海啸等不同类型的极端事件沉积。在台风强度信息提取方面,陆架泥质沉积所含贝壳–粗颗粒沉积物可作为海底再悬浮强度的指标,但需更多实测数据的率定;海滩及海岸沙丘顶部的台风沉积分布高程指示了台风激浪流的上冲高度,而台风巨砾的重量可以与近岸波浪的波高建立联系。以上数据经过换算后可以得出台风强度的信息,虽然这些间接的沉积学信息还不足以建立风暴强度–频率关系,但有助于台风强度大数据的建立。潮滩、潟湖沉积连续性好,可构成台风事件的时间序列,然而关于台风强度却是多解的,台风最大风力、持续时间、移动路径、登陆地点的不同组合可能产生同样的事件沉积。我们建议,应发展台风信息提取的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进行现代过程模拟,根据已知的台风事件资料构建沉积物输运堆积模型,使之能够复演事件沉积的特征;进行多个地点事件沉积的反演模拟,在此情形下,即便每个站位的结果是多解的,但针对多个站位上求取其解的交集之后,多解性将下降,这种模拟方法可称之为“解空间收缩法”;采用大数据融合方式,将其他来源的台风强度数据纳入模拟体系,可进一步降低风暴信息提取的不确定性。动力过程模拟与大数据融合方法的建立,有助于获得与沉积记录同样时间尺度的台风强度–频率关系曲线,进而分析台风动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过程 事件沉积记录 频率–强度关系 沉积动力过程模拟 解空间收缩法 陆架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908号台风“莫拉克”异常路径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波 费建芳 +2 位作者 黄小刚 宋平 宋辉 《海洋预报》 2011年第2期18-22,共5页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探讨"莫拉克"路径异常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莫拉克"的移动主要还是受副高南侧偏东气流的引导;"莫拉克"登陆台湾前的移速缓慢主要的影响因素包...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探讨"莫拉克"路径异常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莫拉克"的移动主要还是受副高南侧偏东气流的引导;"莫拉克"登陆台湾前的移速缓慢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这个阶段东侧热带低压"艾涛"的生成对副高引导气流的减弱作用以及大陆高压的阻挡作用;副高主体减弱东退,西南气流的作用以及双台风效应是"莫拉克"北折的主要原因;(2)数值模拟控制试验能较好地模拟出"莫拉克"的移动路径,但是对台风强度的模拟效果不好;两组地形敏感性试验相对于控制试验的模拟路径偏差均较小,台湾岛地形对"莫拉克"移向和移速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异常路径 诊断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