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97
1
作者 翟裕生 吕古贤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102,共6页
在控制成矿过程的多种参数中 ,构造动力转换可能起着根本的作用 ,以胶东金矿床为主要实例 ,结合国内外有关问题 ,分别论述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对其它成矿参数转换的制约、多重尺度的构造动力转换、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所诱发的突发地质事件及... 在控制成矿过程的多种参数中 ,构造动力转换可能起着根本的作用 ,以胶东金矿床为主要实例 ,结合国内外有关问题 ,分别论述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对其它成矿参数转换的制约、多重尺度的构造动力转换、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所诱发的突发地质事件及伴随的成矿作用 ;详细列举剪切带构造中的临界转换现象 ,重点论述了整体构造背景下的局部转换 (例如 ,总体挤压背景下的局部拉张、总体拉张盆地中的局部封闭 )是一种常见的矿源 运输 汇聚结构。在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带动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动力体制 成矿作用 构造物理化学参量 临界转换 联动转换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体制转换的温度场效应及其耦合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2
作者 席先武 杨立强 +4 位作者 王岳军 邓军 林舸 王建平 雷小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7-55,共9页
运用FLAC方法 ,再现了湖南中生代岩石圈构造体制由挤压增厚转换为伸展减薄过程中 ,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地温场的可能的演化历程 ,探讨了其耦合成矿效应和深部动力学制约。结果表明 :(1)剪切应变带在地壳中纵横交错的分布格局为印支燕山期... 运用FLAC方法 ,再现了湖南中生代岩石圈构造体制由挤压增厚转换为伸展减薄过程中 ,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地温场的可能的演化历程 ,探讨了其耦合成矿效应和深部动力学制约。结果表明 :(1)剪切应变带在地壳中纵横交错的分布格局为印支燕山期岩浆底侵和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成矿物质运移和定位提供了有利条件 ;(2 )构造热体制转换可驱动深部流体活动 (大规模侧向运移或向上运动 ) ,导致壳幔物质活化 ,控制流体循环和水岩作用过程 ,形成热液矿床 ;(3)矿床 (体 )往往赋存于剪切应变、体积应变和温度由极大向极小转换的构造部位 (或时段 ) ,而其极大值和极小值区域 (或时段 )均不利于成矿 ;(4 )由于不同构造部位剪切应变、体积应变和温度场扰动的差异 ,其成矿效应明显不同 ,从而形成金属矿床的韵律性分带结构 ;(5 )这种空间上的分带结构可能反映了其成矿作用时间结构、构造物理化学条件和剥蚀程度的差异 ,印支期W Pb Zn或Sn和Cu矿的形成与中地壳片麻岩类岩石部分熔融关系密切 ,而燕山期Cu Au矿的形成主要与基性岩浆底侵和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有关 ,并直接受控于该区中生代早期的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这一认识可为成矿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体制转换 温度场效应 耦合成矿效应 深部动力学 地壳 成矿物质 金属矿床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陈耳金矿床不同构造-岩相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控矿机理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建波 蒋振频 +3 位作者 鲁勇花 郭磊 史兴俊 曾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51-1561,共11页
通过对陈耳金矿床两类不同构造-岩相带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分析,发现元素特别是成矿元素Au的含量从片理化带→破碎蚀变带→石英脉逐渐增强。构造-岩相带内变形岩石的石英Rf/φ法有限应变测量表明,片理化带应变强度最大,破碎蚀变带应变强度... 通过对陈耳金矿床两类不同构造-岩相带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分析,发现元素特别是成矿元素Au的含量从片理化带→破碎蚀变带→石英脉逐渐增强。构造-岩相带内变形岩石的石英Rf/φ法有限应变测量表明,片理化带应变强度最大,破碎蚀变带应变强度小,应变集中在韧性剪切带边部的片理化带内。R型聚类分析表明Au与Ag、Cu、Pb及Zn的相关系数远大于Au与Ni、Co元素的相关系数,甚至接近于1。研究认为:破碎蚀变带内由于应变软化导致脆性裂隙大量发育,易于成矿流体的迁入与淀积而强富集;片理化带由于应变集中,造成成矿流体的迁出而弱富集。韧性剪切带脆-韧性变形转换不仅控制了矿体就位空间,同时也决定着元素迁移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耳金矿床 构造-岩相带 有限应变 微量元素 韧脆性变形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滴水山金矿不同构造-岩相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控矿机理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永春 刘家军 +4 位作者 王学银 陈杰 薛小文 张聪 任锡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103,共16页
滴水山金矿床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西段,分布于北西西向剪切带内,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和镜下鉴定、样品测试,对该剪切带内Au2矿体构造-岩相特征及其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剪切带存在2期变形,早期为由北向南斜... 滴水山金矿床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西段,分布于北西西向剪切带内,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和镜下鉴定、样品测试,对该剪切带内Au2矿体构造-岩相特征及其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剪切带存在2期变形,早期为由北向南斜冲的韧-脆性剪切变形,晚期为斜向下滑的脆性变形。(2)根据元素分析结果,Au元素含量从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带→糜棱岩化安山质晶屑凝灰岩带→蚀变碎裂岩带→金矿化蚀变碎裂岩带逐步增高。根据相关性分析,Au与Ag相关性最好,其次为Pb、Mo,与As、Hg相关性一般。研究认为,滴水山金矿床北西西向剪切带早期韧-脆性变形有利于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为Au元素的运移和初步富集提供了通道,晚期脆性变形主要形成各种张裂隙和构造破碎带,由于构造体制发生转换,导致Au元素的再次富集形成金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水山金矿 剪切带 构造-岩相带 主微量元素 构造体制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晚古生代构造转换的新认识:来自花岗岩锆石微量元素的证据
5
作者 王琦玮 张博文 +2 位作者 亚夏尔·亚力坤 展新忠 魏翔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9-72,共4页
岩浆岩锆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可以记录不同的构造背景,也可准确厘定区域构造转换过程,如岩浆锆石的Th/U值可能与构造应力状态(大陆的伸展与挤压)及岩浆环境有关。前人认为,卡拉麦里花岗岩带是准东缘晚古生代后碰撞伸展环境下硅质岩... 岩浆岩锆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可以记录不同的构造背景,也可准确厘定区域构造转换过程,如岩浆锆石的Th/U值可能与构造应力状态(大陆的伸展与挤压)及岩浆环境有关。前人认为,卡拉麦里花岗岩带是准东缘晚古生代后碰撞伸展环境下硅质岩浆活动的产物,并共识为A_(2)型花岗岩。结合以上科学认识,本课题组研究发现,该岩带东南部岩浆锆石表现出高Th/U值(极值1.22)且变异系数较大(极值45.23%)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构造转化 锆石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