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陵地区铜官山矿田侵入岩锆石SHRIMP定年 被引量:23
1
作者 吴才来 高前明 +6 位作者 国和平 郭祥炎 刘良根 郜源红 雷敏 秦海鹏 陈其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46-1758,共13页
铜陵铜官山矿田的中酸性侵入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本文对该矿田内的铜官山岩体和天鹅抱蛋岩体进行了锆石的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铜官山和天鹅抱蛋石英二长闪长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几... 铜陵铜官山矿田的中酸性侵入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本文对该矿田内的铜官山岩体和天鹅抱蛋岩体进行了锆石的SHRIMPU-Pb定年。结果表明,铜官山和天鹅抱蛋石英二长闪长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几乎相同,分别为141.8±1.0Ma和141.3±1.3Ma,反映它们是同一次岩浆侵入作用的产物。结合锆石CL分析得出,两岩体中均含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岩浆型的继承性锆石核,说明本区岩浆的源岩含有古老的下地壳成分,锆石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也表明其为陆壳而非洋壳成因,结合同位素和包体特征,得出岩浆来自富集地幔并含有古老地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定年 锆石稀土微量元素 侵入岩 铜官山矿田 安徽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判别指标 被引量:71
2
作者 王淑芳 董大忠 +2 位作者 王玉满 黄金亮 蒲泊伶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34,共8页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是确定古海洋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环境判别指标有U/Th,V/Sr,V/Cr,Ni/Co,V/(V+Ni),δU,Ce/Ce*,Eu/Eu*等元素比值。对四川盆地南部宁203井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 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是确定古海洋水体氧化还原环境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环境判别指标有U/Th,V/Sr,V/Cr,Ni/Co,V/(V+Ni),δU,Ce/Ce*,Eu/Eu*等元素比值。对四川盆地南部宁203井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环境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底部富有机质页岩沉积于缺氧环境,上部为氧化环境。有机碳含量与V/Cr和Ni/Co呈正相关关系,且生物生产力相关元素富集,说明有机质保存与缺氧环境有关。认为在对页岩沉积水体氧化还原条件进行研究时,应将地球化学指标与沉积和古生物特征综合起来得出科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页岩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微量元素 有机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锆石示踪作用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俊海 杨香华 +1 位作者 吴志轩 于水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5-92,共8页
锆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是地质研究中一种强有力的工具。通过对其形态学研究,再结合其地球化学特征,可讨论其母岩的成因;同时,结合颗粒锆石的微区定年,可以讨论重要的地质事件成因和演化,如锆石的成因和微区离子探针技术在研究造山带构... 锆石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是地质研究中一种强有力的工具。通过对其形态学研究,再结合其地球化学特征,可讨论其母岩的成因;同时,结合颗粒锆石的微区定年,可以讨论重要的地质事件成因和演化,如锆石的成因和微区离子探针技术在研究造山带构造年代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M ICPMS)技术对丽水凹陷古新统沉积岩中锆石进行微区定年和微量元素测定,并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复杂来源的锆石,利用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区分效果不理想,锆石地球化学特征并不是有利的沉积和锆石来源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地球化学 稀土元素 聚类分析 同位素定年 示踪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二段物源体系及沉积演化模式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香增 周进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17,共9页
早二叠世是鄂尔多斯盆地海陆变迁的关键时期,其中下二叠统太原组沉积期由于发育稳定的碳酸盐岩地层,其陆表海沉积环境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而对于下二叠统山西组的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的认识则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为此,在研究该盆地东... 早二叠世是鄂尔多斯盆地海陆变迁的关键时期,其中下二叠统太原组沉积期由于发育稳定的碳酸盐岩地层,其陆表海沉积环境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而对于下二叠统山西组的沉积环境与沉积体系的认识则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为此,在研究该盆地东南部区域构造背景与周缘古陆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岩石、重矿物与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分析了该区山西组二段(以下简称山2段)的物源体系,并依据地层、古生物、沉积构造、古盐度等分析结果,判别其沉积环境并建立了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1)山2段沉积期发育南、北两大物源体系,其中北物源主要来自古阴山褶皱造山带,南部物源则来自祁连—北秦岭造山带,延安南部宜川—富县一带是上述两大物源的交汇区;(2)该区自早二叠世太原末期—山西早期发生区域性海退,海水自东南方向退出,山2段沉积期仍受到海侵作用的影响;(3)延安以北地区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以南地区则发育障壁岛海岸沉积体系;(4)该区山西组沉积在平面上具有"岸线频繁迁移,水体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垂向上多套储集砂岩体与泥岩、煤层频繁交替转换,形成了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南部 早二叠世 山西组二段 岩石组分 重矿物 稀土元素 物源体系 沉积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淮阳晓天火山岩盆地片麻状花岗岩成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万秋 李延河 +3 位作者 王利民 段超 施珂 谭德兴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0-630,共11页
岩石的锆石U-Pb定年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是研究侵入岩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的主要研究手段。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LA-ICP-MS等技术对晓天火山岩... 岩石的锆石U-Pb定年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是研究侵入岩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的主要研究手段。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LA-ICP-MS等技术对晓天火山岩盆地内杨三寨附近发现的片麻状钾长花岗岩进行相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岩体主量元素以高硅、钾和钠,低铁镁钙磷为特征,其中SiO2含量为65.86%~78.29%,Al2O3为10.89%~16.02%,MgO为0.17%~1.17%,K2O为1.37%~6.44%,Na2O为0.53%~6.50%,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方面,样品以亏损Nb、Sr、P和Ti,富集La、Ce、Nd和Zr为特征。稀土元素方面,含有较高的稀土元素(ΣREE=152.70~650.88μg/g),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REE/HREE=6.77~20.64),多数具有较弱的负铕异常(δEu=0.29~1.15),铈异常不明显;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以右倾为特征。30个锆石点的206Pb/238U年龄分布于720~828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776±11Ma(MSWD=2.1)。研究认为,盆地内新元古代片麻状钾长花岗岩的发现表明晓天盆地中心存在隆起,并不是之前研究认为的"斗"形的两边浅中间厚的盆地形态,这对该盆地的构造形态认识和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状钾长花岗岩 主量元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U-Pb定年 锆石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