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tuitary prolactin adenoma with Toxoplasma gondii infection
1
作者 张晓晖 李青 +2 位作者 程虹 阎庆国 黄高昇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3年第1期48-50,共3页
Objective: To report two recent cases of pituitary adenoma associated with Toxoplasma gondii (T.Gondii) infection.Methods: Hist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H & E and PAS staining sections microscopically.Immu... Objective: To report two recent cases of pituitary adenoma associated with Toxoplasma gondii (T.Gondii) infection.Methods: Hist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H & E and PAS staining sections microscopically.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performed to classify the pituitary tumors and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 of T.gondii.Results: The cases were 43- and 19-year-old females, in which the latter one was a recurring case, and radiology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umors existed in sellar region.Microscopically, the tumors consisted of small homogenous polygonal or round cells with abundant eosinophilic granular cytoplasm.Immunohistochemistry revealed they were prolactin-producing adenomas.Interestingly, we found toxoplasma infection in the tumor tissues, being confirmed by T.gondii sepicific antibody immunohistochemistry.Conclusion: The association of pituitary adenoma with toxoplasma rai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gondii may b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ertain cases of pituitary ade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tuitary adenoma toxoplasma gondii ETI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p30, the major surface antigen of Toxoplasma gondii, in baculovirus-insect cell system and the evaluation of immune response induced by p30
2
作者 陈晓光 陈兆明 +3 位作者 马鑫 彭红娟 沈树满 刘国章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0年第3期157-160,共4页
Objective: To produce the major surface antigen (p30) of Toxoplasma gondii from the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 Methods: The p30 coding sequence was cloned into a transfer vector, then the recombinant baculovirus c... Objective: To produce the major surface antigen (p30) of Toxoplasma gondii from the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 Methods: The p30 coding sequence was cloned into a transfer vector, then the recombinant baculovirus containing p30 gene was cloned and purified by the co-transfection and plaque assay. The expression and immunoactivity of the recombinant p30 were analyzed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The immune responses in mice for being immunized with recombinant p30 were tested. Results: About 750μg of purified (95% purity) p30 was obtained from a culture of 108 in- sect Sf21 cells. Mice in injected with the recombinant protein produced specific humoral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Immunization with p30 also prolonged the period of mice survival infected by Toxoplasma gondii. Conclusion: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30 from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 can stimulate mice to produce effective protection from Toxo- plasma gondii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xoplasma gondii MAJOR surface antigen baculovirus EXPRESSION SYSTEM immu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ification,cloning,sequenc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gene encoding the major surface antigen of Toxoplasma gondii isolated in China
3
作者 陈晓光 刘国章 +2 位作者 徐帆 王章 江静波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4年第2期98-102,共5页
According to the published gene sequence of the major surface antigen (P30) of Toxoplasma gondii, a pair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he coding sequences of P30 gen... According to the published gene sequence of the major surface antigen (P30) of Toxoplasma gondii, a pair of primer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he coding sequences of P30 gene were amplified from a Chinese strain of T. gondii, The amplified gene fragment and plasmid pB220 were digested with EcoRI and BamHI and then ligated. The inserted gene fragment was sequenced by the chain termination method, the reading reveals that nucleotide sequence determined was the same as the P30 sequecne of RH strain pubilished by Burg (1988), except that one base was changed.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containing P30 gene was transformed to E. coli DH5α.After temperature inducing culture, the total cellular proteins were analysed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30 gene cloned into the plasmid could express in E. coli, and the expression product had immunogen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xoplasma gondii MAJOR surface antige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GENE CLONING sequence GENE EX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P30 gene of Toxoplasma gondii in Spodoptera frugiperda cell and Argyrogramma agnata larva
4
作者 陈晓光 刘国章 +1 位作者 沈树满 王珣章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5年第2期83-86,92,共5页
The gene encoding the major surface antigen(P30) of Toxoplasrna gondii was cloned into a transfer plasmid vector pSXIVVI ̄+X3,then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SXIVVI ̄+X3-P30 DNA and the parent virus TnNPV DNA were used ... The gene encoding the major surface antigen(P30) of Toxoplasrna gondii was cloned into a transfer plasmid vector pSXIVVI ̄+X3,then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SXIVVI ̄+X3-P30 DNA and the parent virus TnNPV DNA were used to cotransfect the cultured Spodoptera 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xoplasma gondii P30 GENE TnNPV GENE EX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AP2家族蛋白质研究进展
5
作者 郭旭 陈晓晓 +5 位作者 迟依明 马文宇 杜孟泽 安健 李秋明 尹德琦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24-3832,共9页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寄生于细胞内的顶复门原虫,具有多宿主、多阶段的发育周期。弓形虫有性阶段仅限于猫科动物,而无性阶段发生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温血动物中。全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弓形虫病,同时该病也能够对畜牧业造成严重...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寄生于细胞内的顶复门原虫,具有多宿主、多阶段的发育周期。弓形虫有性阶段仅限于猫科动物,而无性阶段发生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温血动物中。全世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感染弓形虫病,同时该病也能够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刚地弓形虫具有一套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能够使虫体在适应不同的外界环境变化时及时在特定的阶段进行自身基因的转录及表达。然而,目前人们对其潜在的转录调控机制知之甚少。研究发现特异性的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TFs)在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AP2(apetala 2,AP2)家族转录因子参与了弓形虫不同阶段基因表达过程,这些因子在寄生虫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对弓形虫转录因子AP2家族蛋白质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总,以期为深入研究弓形虫的生物学特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特异性转录因子 基因 包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的研究
6
作者 张飞跃 伍孟琛 +4 位作者 吴海燕 马光旭 吴飞 杜爱芳 杨怡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构建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并评估其可行性,预测弓形虫TgMIC3蛋白的B、T淋巴细胞优势抗原表位,联合抗原表位SAG1((238-256))、GRA7((20-28))和AS15,构建出新型多表位肽,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理化性质、三级结构和分子对接能力等特征... 构建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并评估其可行性,预测弓形虫TgMIC3蛋白的B、T淋巴细胞优势抗原表位,联合抗原表位SAG1((238-256))、GRA7((20-28))和AS15,构建出新型多表位肽,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理化性质、三级结构和分子对接能力等特征进行分析;原核表达并纯化多表位重组蛋白(multi-epitope protein, MEP),通过Western blot鉴定纯化效果;搭建MEP-PLGA纳米递送体系,对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表位肽为亲水性蛋白非过敏原,具有一定抗原性,抗原表位均呈现在蛋白表面,能与MHC分子H-2-Dd稳定结合;可在BL21(DE3)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中稳定表达,并能被特异性抗体所识别;构建的MEP-PLGA纳米递送体系包封为54.42%,纳米颗粒饱满,大小均一。成功设计并构建出弓形虫多表位PLGA纳米疫苗,为弓形虫新型纳米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多表位重组蛋白 PLGA纳米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ITS及5.8S序列的PCR扩增、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翁亚彪 谢德华 +4 位作者 林瑞庆 李华文 张德林 吴绍强 朱兴全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3,共4页
通过对国内来源于不同宿主的ZS人株、SH人株、CN猪株、QH绵羊株4个弓形虫虫株,以及国际标准强毒株RH株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 8S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旨在对国内不同宿主间弓形虫虫株的遗传变异情况进... 通过对国内来源于不同宿主的ZS人株、SH人株、CN猪株、QH绵羊株4个弓形虫虫株,以及国际标准强毒株RH株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及5 8S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旨在对国内不同宿主间弓形虫虫株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和验证,为分子遗传学和分子诊断学研究提供资料。结果显示:QH绵羊株、ZS人株、SH人株、CN猪株的ITS及5 8S序列完全一致,且与GenBank上注册RH株的ITS及5 8S序列也一致;仅实验室传代保存的RH株的ITS2序列与其它4株的ITS2有2个碱基的差异。结果表明ITS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弓形虫与其它原虫的种间鉴定,但不适合用于弓形虫种内遗传变异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SH 序列 RH 克隆 宿主 CN 绵羊 PCR扩增 强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6
8
作者 江涛 周艳琴 +3 位作者 刘琴 聂浩 姚宝安 赵俊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7-591,共5页
根据编码MIC3的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MIC3的全长基因,克隆入pGEX-KG表达载体,转化入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经含氨苄青霉素琼脂平板筛选,小量抽提质粒进行酶切、PCR及DNA测序... 根据编码MIC3的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MIC3的全长基因,克隆入pGEX-KG表达载体,转化入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经含氨苄青霉素琼脂平板筛选,小量抽提质粒进行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然后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入E.coliBL21-CodonPlus,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的MIC3基因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AJ132530)的同源性达99.6%,表达的MIC3融合蛋白表观分子量约为66 ku,且可被兔抗弓形虫免疫血清识别。说明所获得的表达蛋白质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为下一步利用重组蛋白建立弓形虫的诊断方法和研制弓形虫的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地弓形虫 MIC3 基因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病病原的实验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潭清 宋勤叶 +2 位作者 杨润德 高轩 刘兰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5909-15911,共3页
综述了诊断弓形虫病的方法,包括血清学试验、核酸检测(如PCR)、组织学检测寄生虫和/或其抗原(如免疫过氧化酶染色)或组织分离。其他较少使用的方法包括细胞培养、动物接种、弓形虫皮肤试验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论述了细胞培... 综述了诊断弓形虫病的方法,包括血清学试验、核酸检测(如PCR)、组织学检测寄生虫和/或其抗原(如免疫过氧化酶染色)或组织分离。其他较少使用的方法包括细胞培养、动物接种、弓形虫皮肤试验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论述了细胞培养、动物接种、血清学方法和核酸检测方法检测弓形虫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弓形虫病 细胞培养 动物接种 血清学试验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彬 曹利利 +3 位作者 姚新华 任科研 苑淑贤 赵权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弓形虫是细胞内寄生的一种原虫,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弓形虫疫苗作为防控弓形虫病的重要措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弓形虫进入机体后以细胞免疫为主,使得疫苗可以发挥最大功用。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候选抗原和... 弓形虫是细胞内寄生的一种原虫,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弓形虫疫苗作为防控弓形虫病的重要措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弓形虫进入机体后以细胞免疫为主,使得疫苗可以发挥最大功用。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候选抗原和佐剂的使用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抗原和佐剂用于疫苗中能够产生不同的免疫效果。目前,弓形虫疫苗的候选抗原主要以虫体特异组分蛋白和新型表位基因为主,佐剂也从传统的弗氏佐剂拓展到了霍乱毒素、透明质酸酶和CpG-ODN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疫苗研制,将成为生产具有理想保护性弓形虫疫苗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疫苗 细胞免疫 抗原 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牛羊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朱正 孙莹莹 +2 位作者 李楷 周作勇 王芝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弓形虫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温血动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人兽共患原虫病病原。牛羊弓形虫感染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育和繁殖,对畜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感染弓形虫的牛羊肉和奶可成为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潜在威胁。牛羊弓... 弓形虫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温血动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人兽共患原虫病病原。牛羊弓形虫感染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育和繁殖,对畜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感染弓形虫的牛羊肉和奶可成为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潜在威胁。牛羊弓形虫感染受多种因素(年龄、品种、养殖场管理及犬、猫和鼠的存在等)的影响,不同地区牛羊弓形虫感染的风险因素不尽相同。基于此,论文对弓形虫感染的检测方法、我国不同地区牛羊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及影响弓形虫感染的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应地区牛和羊的饲养管理及保障其奶和肉产品的安全供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感染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检测猪弓形虫病ELISA诊断试剂盒的对比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何勇 朱艳平 +5 位作者 袁子国 尹创成 周东辉 林瑞庆 朱兴全 翁亚彪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8-221,共4页
以人工感染弓形虫的猪阳性血清及感染前的阴性血清为样品,比较3个国产(A、B、C)和2个国外(D、E)ELISA试剂盒检测猪弓形虫病的敏感性。用这5种ELISA试剂盒,检测人工感染弓形虫的猪阳性血清42份及感染前的阴性血清45份,并参考PCR扩增结果... 以人工感染弓形虫的猪阳性血清及感染前的阴性血清为样品,比较3个国产(A、B、C)和2个国外(D、E)ELISA试剂盒检测猪弓形虫病的敏感性。用这5种ELISA试剂盒,检测人工感染弓形虫的猪阳性血清42份及感染前的阴性血清45份,并参考PCR扩增结果,比较这5种ELISA试剂盒检测猪弓形虫病的敏感性。5种试剂盒中,1种国产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与PCR结果完全一致,其余4种试剂盒的检测结果都与PCR检测结果差别较大。结果表明,国产试剂盒A的检测效果最佳,国外试剂盒与部分国内试剂盒的检测结果相当,临床选用试剂盒时,可选择检测效果最佳的试剂盒A,不必盲目选择国外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猪弓形虫病 人工感染 ELISA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弓形虫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瑞岩 刘全 +1 位作者 商立民 吴永魁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100,共6页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呈世界范围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给人类生活和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然而至今仍没有理想的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近年来,研究人员主要从干扰弓形虫的叶酸代谢、检测抗其他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呈世界范围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给人类生活和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然而至今仍没有理想的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近年来,研究人员主要从干扰弓形虫的叶酸代谢、检测抗其他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药物的抗弓形虫活性,以及针对弓形虫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生化反应路径进行药物设计,开展抗弓形虫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随着人们对弓形虫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将给新的药物靶标的发现和特效药物的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抗弓形虫药物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桃酸对小鼠腹水中假包囊内弓形虫速殖子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司开卫 李哲 +1 位作者 程彦斌 李小琪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观察扁桃酸治疗弓形虫感染小鼠腹水中假包囊及其内弓形虫速殖子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 弓形虫RH株感染小鼠 ,扁桃酸 2 0 0mg·kg- 1,2次·d- 1,经口灌服和静脉注射给药 ,分别在 2 4h、72h和死亡后取腹水涂片 ,应用Giemsa... 目的 观察扁桃酸治疗弓形虫感染小鼠腹水中假包囊及其内弓形虫速殖子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 弓形虫RH株感染小鼠 ,扁桃酸 2 0 0mg·kg- 1,2次·d- 1,经口灌服和静脉注射给药 ,分别在 2 4h、72h和死亡后取腹水涂片 ,应用Giemsa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弓形虫速殖子形态结构 ,并计算小鼠存活时间。结果 光镜下虫体细胞膜迂曲断裂 ,胞质中出现空泡和颗粒样物质 ,细胞核碎裂 ;电镜下虫体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的破坏更明显。扁桃酸治疗组小鼠存活时间 (口服组 8.0d ,注射组 6.8d)均明显长于阳性对照组 (5.5d ,P <0 .0 5)。结论 扁桃酸可透过假包囊而直接作用于其内的速殖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酸 小鼠 腹水 假包囊 弓形虫速殖子 药物治疗 弓形虫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人兽共患病病原核酸液相芯片检测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艳 沈家红 +5 位作者 蒋蔚 张磊萍 张强 林颖峥 熊炜 李树清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12期80-84,共5页
本研究通过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对其进行修饰,将探针和特定荧光编码微球共价交联后,利用Luminex检测仪读取荧光信号,从而建立了针对布鲁氏菌、沙门氏菌、弓形虫,狂犬病病毒、巴氏通体、弯曲杆菌等6种病原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 本研究通过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对其进行修饰,将探针和特定荧光编码微球共价交联后,利用Luminex检测仪读取荧光信号,从而建立了针对布鲁氏菌、沙门氏菌、弓形虫,狂犬病病毒、巴氏通体、弯曲杆菌等6种病原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数据显示,本研究建立的液相芯片检测体系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检测灵敏度达50拷贝数,能同时检测6种重要人兽共患病病原,对于这6种人兽共患病的快速筛查和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兽共患病 液相芯片 布鲁氏菌 沙门氏菌 弓形虫 狂犬病病毒 巴氏通体 弯曲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弓形虫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丛伟 吴松明 +2 位作者 黄思扬 赵权 周东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3-86,共4页
弓形虫是一种重要的胞内寄生原虫,可以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食肉性动物中猫科动物对弓形虫病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惟一的可以排泄含有弓形虫的卵囊到环境中的动物,进而使全世界的人和动物都有机会感染弓形虫病,而草食性动物和... 弓形虫是一种重要的胞内寄生原虫,可以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食肉性动物中猫科动物对弓形虫病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惟一的可以排泄含有弓形虫的卵囊到环境中的动物,进而使全世界的人和动物都有机会感染弓形虫病,而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则是重要的中间宿主。然而野生动物感染弓形虫病之后往往缺少明显的临床症状,很难在第一时间判断出是否感染弓形虫。野生动物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对整个生物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和重视。论文就弓形虫在野生动物中的感染情况及临床症状加以概括,为其在野生动物中的流行趋势、诊断和防控的深入研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弓形虫病 野生动物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孢子虫与弓形虫交叉抗原AMA1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应答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航 姜利建 +5 位作者 刘晋宇 兰岚 凌芳芳 石甜甜 张贺洋 贾立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36-3342,共7页
为构建新孢子虫和弓形虫AMA1基因重组腺病毒,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本试验根据新孢子虫和弓形虫AMA1基因序列的开放阅读框,设计新孢子虫和弓形虫交叉抗原AMA1基因通用引物,构建重组克隆质粒pMD18T-NcAMA1、pMD18T-TgAMA1及重组腺病毒穿梭质... 为构建新孢子虫和弓形虫AMA1基因重组腺病毒,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本试验根据新孢子虫和弓形虫AMA1基因序列的开放阅读框,设计新孢子虫和弓形虫交叉抗原AMA1基因通用引物,构建重组克隆质粒pMD18T-NcAMA1、pMD18T-TgAMA1及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ADV4-Nc/TgAMA1,将ADV4-Nc/TgAMA1和骨架质粒pacAd5线性化后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Ad5-Nc/TgAMA1重组腺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后,收集病毒液接种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结果显示,Nc/TgAMA1在Ad5-Nc/TgAMA1重组腺病毒中获得表达,测定Ad5-Nc/TgAMA1重组腺病毒滴度为109 PFU/mL,接种BALB/c小鼠后,Ad5-Nc/TgAMA1接种组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pVAX1-Nc/TgAMA1质粒组和PBS对照组。结果表明,构建的Ad5-Nc/TgAMA1重组腺病毒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本试验为新孢子虫和弓形虫交叉抗原AMA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孢子虫 弓形虫 AMA1 基因 重组腺病毒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粗多糖对急性弓形虫感染雄性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妍 鞠玉琳 +2 位作者 刘力本 李佳佳 王韵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474-10475,共2页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粗多糖对弓形虫感染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3种剂量桦褐孔菌粗多糖治疗弓形虫感染所致的睾丸生精障碍小鼠,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生精细胞凋亡率,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进行对比。[结...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粗多糖对弓形虫感染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3种剂量桦褐孔菌粗多糖治疗弓形虫感染所致的睾丸生精障碍小鼠,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生精细胞凋亡率,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桦褐孔菌粗多糖高剂量组的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桦褐孔菌粗多糖具有修复睾丸病理损伤并降低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粗多糖 弓形虫RH毒株 睾丸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牛羊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昕薛 周欢 +5 位作者 宁晓冬 李静 菅复春 张龙现 赵青玉 宁长申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43-46,共4页
为了解我国牛羊弓形虫病流行情况,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云南、贵州6省区151份牛血清、50份奶样、490份羊血清进行了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1份被检牛血清和50份牛奶样品,弓形虫抗体均为阴... 为了解我国牛羊弓形虫病流行情况,应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云南、贵州6省区151份牛血清、50份奶样、490份羊血清进行了弓形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1份被检牛血清和50份牛奶样品,弓形虫抗体均为阴性。490份羊血清弓形虫抗体总阳性率5.71%,其中母羊、公羊血清阳性率分别为4.03%和9.79%;山羊、绵羊、杂交羊血清阳性率分别为6.58%、4.81%和5.13%;阳性率最高的为公山羊(13.2%),最低的为母绵羊(2.96%)。28份阳性羊血清中,75%的抗体滴度为1:64,25%的抗体滴度为1:256。1岁后的羊,随年龄增长,血清阳性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血清抗体阳性率 间接血凝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脏器中弓形虫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佳佳 李杨 +2 位作者 鞠玉琳 王韵篪 刘立本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5-68,共4页
研究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脏器中弓形虫感染的影响,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的保护作用。建立小鼠弓形虫感染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桦褐孔菌多糖组。治疗结束后,采集脏器,用半定量PCR检测各脏器中弓形虫基因拷贝数。... 研究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脏器中弓形虫感染的影响,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的保护作用。建立小鼠弓形虫感染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桦褐孔菌多糖组。治疗结束后,采集脏器,用半定量PCR检测各脏器中弓形虫基因拷贝数。桦褐孔菌多糖治疗组小鼠的肝脏、脾脏、肺脏中的虫体拷贝数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表明桦褐孔菌多糖能够减少弓形虫在小鼠脏器中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褐孔菌多糖 弓形虫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