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引起高粱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1
作者 张欢 曹尚 +4 位作者 范新宇 张美琦 陈雪梅 战鑫 郭永霞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4-17,共4页
为明确一株分离得到的高粱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蘸根接种法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并基于ITS和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同时结合形态学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ZY5菌落正面绒状,规则圆形,黄褐色;菌落背面深黄褐色至黑色;厚垣孢子... 为明确一株分离得到的高粱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蘸根接种法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并基于ITS和β-tubulin基因序列分析,同时结合形态学对该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ZY5菌落正面绒状,规则圆形,黄褐色;菌落背面深黄褐色至黑色;厚垣孢子单生或串生,8~17μm×10~12μm;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无隔膜,大小2.0~3.0μm×1.0~1.5μm。基于β-tubulin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聚为一支,支持率为98%。根据形态特征与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结果,将菌株ZY5鉴定为高粱附球菌。高粱附球菌可以引起高粱根腐病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根腐病 高粱附球菌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腐病致病病原菌及其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蕾蕾 丛韫喆 +7 位作者 辛富刚 蒲艳艳 田汝美 宫永超 贾凯华 张小燕 丁汉凤 李娜娜 《大豆科技》 2024年第5期29-35,共7页
文章综述大豆根腐病病原菌鉴定与分布、抗病性鉴定与抗病基因挖掘研究现状,从栽培措施、化学防治、定向育种、生物防治方面总结根腐病防治方法,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提高大豆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病原菌 抗病品种 抗病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根腐病病原鉴定及拮抗菌筛选
3
作者 纪嵩岩 邵长琪 +3 位作者 齐文康 何煜晖 张欣 王翠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83-2297,共15页
枸杞根腐病是发生于枸杞栽植区的一种常见土传病害,由多种致病菌复合侵染引起,目前主要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控。该研究旨在明确宁夏地区枸杞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筛选优良拮抗菌株。以宁夏银川植物园枸杞种植园宁杞1号枸杞患病植株根部和患... 枸杞根腐病是发生于枸杞栽植区的一种常见土传病害,由多种致病菌复合侵染引起,目前主要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控。该研究旨在明确宁夏地区枸杞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筛选优良拮抗菌株。以宁夏银川植物园枸杞种植园宁杞1号枸杞患病植株根部和患病植株根际土为材料,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致病菌及拮抗根际微生物;采用离体回接试验与针刺接种试验研究病原菌对枸杞根腐病的致病作用;采用对峙法测定拮抗菌对分离得到的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对致病菌和拮抗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枸杞发病根部组织中分离出的菌株主要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单隔镰孢菌(Fusarium dimerum)、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嗜石油腐皮镰孢(Fusarium petroliphilum)和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分离频率分别为29.5%、16.8%、13.7%、 8.9%、8.9%和7.4%;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茄腐皮镰孢菌(F.solani)、单隔镰孢菌(F.dimerum)、木贼镰孢菌(F.equiseti)等具有较强致病性。根际土分离到的根际微生物中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和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对主要致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3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根腐病 致病性 生防菌 尖孢镰孢菌 土曲霉 长枝木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药剂对辣椒主要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美丽 郑荣 +1 位作者 赵娟 张付平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769-773,共5页
为筛选可兼防辣椒疫病、根腐病及枯萎病的高效生物杀菌剂,采用室内抑菌试验,测定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及医植酵素等4种生物杀菌剂和化学药剂多菌灵分别在高、中、低3种浓度下对辣椒疫病、根腐病与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 为筛选可兼防辣椒疫病、根腐病及枯萎病的高效生物杀菌剂,采用室内抑菌试验,测定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及医植酵素等4种生物杀菌剂和化学药剂多菌灵分别在高、中、低3种浓度下对辣椒疫病、根腐病与枯萎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杆菌与哈茨木霉可兼防辣椒疫病、根腐病及枯萎病;在药剂推荐浓度下,荧光假单胞杆菌对辣椒疫病、根腐病、枯萎病抑菌率分别为83.11%、89.81%、78.80%,哈茨木霉分别为88.39%、74.63%、89.68%,这两种药剂可作为推荐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疫病 根腐病 枯萎病 病原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根表真菌群落与病原菌鉴定探究‘宁杞5号’枸杞根腐病的发生机制
5
作者 张亚亚 李盼盼 +2 位作者 高惠惠 贾晨波 徐春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8-248,共11页
【目的】比较两种植区易感病品种‘宁杞5号’枸杞健康株和患病株的根表真菌群落组成和分离到的腐根真菌,明确‘宁杞5号’根腐病的病原菌,探究两种植区‘宁杞5号’根腐病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枸杞根表真菌群落的... 【目的】比较两种植区易感病品种‘宁杞5号’枸杞健康株和患病株的根表真菌群落组成和分离到的腐根真菌,明确‘宁杞5号’根腐病的病原菌,探究两种植区‘宁杞5号’根腐病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枸杞根表真菌群落的组成特征,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两种植区枸杞腐根中分离腐根真菌,基于形态学和ITS、EF-1α基因序列对腐根真菌进行分类学鉴定,依据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研究。【结果】两种植区‘宁杞5号’枸杞健康株和患病株之间的根表真菌群落组成均表现出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患病后镰刀菌属(Fusarium)相对丰度升高,被孢霉属(Mortierella)相对丰度降低,伴随着Fusicolla和Pseudogymnoascus等未知类群丰度增加,而两种植区健康株根表真菌群落结构趋于一致。自QXBZ腐根分离到36株真菌,分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solani)、红贝俄式孔菌(Earliella scabros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Penicillium pimiteouiense,自QTBZ腐根分离29株真菌,分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红贝俄式孔菌、粉红黏帚菌(Clonostachys rosea)、P.pimiteouiense、新知镰刀菌(F.andiyazi)、桃色顶孢霉(Acremonium persicinum),其中腐皮镰刀菌的分离频率在两种植区均为最高,尖孢镰刀菌次之。回接实验确定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新知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是‘宁杞5号’枸杞根腐病的病原菌,其中新知镰刀菌为新发现的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结论】‘宁杞5号’根腐病发生主要与根表真菌群落结构改变以及病原菌种类密切相关,与种植区关系不大,F.solani、F.oxysporum、F.andiyazi和R.solani是‘宁杞5号’根腐病的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根表真菌群落 根腐病 病原菌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坪草根腐病病原菌研究初报 被引量:16
6
作者 石洁 李建成 +3 位作者 刘玉瑛 张老章 钱旭明 魏利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94-98,共5页
通过对保定市冷季型草坪草根腐病发生情况调查 ,及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 ,共计分出致病病原菌 9种 ,分属 6个不同的属 ;初步明确保定市草坪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镰刀菌、腐霉菌及离孺孢菌 ,分离频率分别为 61 5% ,19 2 % ,11 5% ;德氏... 通过对保定市冷季型草坪草根腐病发生情况调查 ,及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 ,共计分出致病病原菌 9种 ,分属 6个不同的属 ;初步明确保定市草坪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镰刀菌、腐霉菌及离孺孢菌 ,分离频率分别为 61 5% ,19 2 % ,11 5% ;德氏霉菌、立枯丝核菌、交链孢菌也可引起草坪草根腐病 ,分离频率分别占 7 7% ,3 8% ,7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 根腐病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引起地黄根腐的镰刀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明道 时延光 +2 位作者 郜峰 吴坤 陈红歌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7-181,共5页
采用PSA培养基法,从地黄病根上分离得到镰刀菌.通过菌落形态、色素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以及产孢梗等形态学观察,初步认为其为层出镰刀菌;采用真菌rDNA ITS区的通用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连接转... 采用PSA培养基法,从地黄病根上分离得到镰刀菌.通过菌落形态、色素颜色、菌落生长速率、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以及产孢梗等形态学观察,初步认为其为层出镰刀菌;采用真菌rDNA ITS区的通用引物对其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连接转化并验证后测序,将测序结果登录GenBank进行BLAST分析,检测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表明地黄根腐病病原菌JZ1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其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HQ113948).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层出镰刀菌在15~3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左右;适宜病菌生长的pH值为7.0;其菌丝在蔗糖上生长最好,硝酸钾是其最佳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根腐病 病原菌 层出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根腐病菌分离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成前 吴中宝 +2 位作者 李品明 韦中强 肖杰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在同一地块通过对白术根腐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确定白术根腐病分为湿腐和干腐2种症状,湿腐为主要症状类型,在田间所占比例达69.68%.通过对30个病株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共分离得到131个菌株,12种分离菌中有7种对白术具有致病力,其中尖孢... 在同一地块通过对白术根腐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确定白术根腐病分为湿腐和干腐2种症状,湿腐为主要症状类型,在田间所占比例达69.68%.通过对30个病株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共分离得到131个菌株,12种分离菌中有7种对白术具有致病力,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能产生白术根腐病的典型症状.尖孢镰刀菌为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并能导致两种症状,致病率达90%;茄病镰刀菌危害症状为湿腐,致病率为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根腐病 分离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根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丽娟 王昶 +1 位作者 闵庚梅 杨晓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2-90,共9页
根腐病是豌豆根部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豌豆产区均有发生,是制约豌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世界上尚未发现对根腐病完全免疫的豌豆品种,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本文从豌豆根腐病的发生与分布、病原菌的分... 根腐病是豌豆根部的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豌豆产区均有发生,是制约豌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世界上尚未发现对根腐病完全免疫的豌豆品种,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本文从豌豆根腐病的发生与分布、病原菌的分类及特点、抗性鉴定及评价标准、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及防治策略等方面对国内外豌豆根腐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提出抗病育种和未来豌豆根腐病综合防治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根腐病 病原菌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根腐病中线虫病原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喻盛甫 罗文富 +4 位作者 胡先奇 贺承福 李忠义 王朝梁 崔秀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7-280,共4页
1989年至1991年,对云南省文山州的文山、砚山、马关、富宁及昆明市晋宁县的三七根腐病病根及根际土壤进行了广泛地调查与采集.分离所得线虫经纯化、鉴定、扩大培养,接种三七根,观察其致病性.结果表明:在文山州未采集鉴定... 1989年至1991年,对云南省文山州的文山、砚山、马关、富宁及昆明市晋宁县的三七根腐病病根及根际土壤进行了广泛地调查与采集.分离所得线虫经纯化、鉴定、扩大培养,接种三七根,观察其致病性.结果表明:在文山州未采集鉴定到茎线虫(Ditylenchussp.)和根结线虫(Meloidogynesp.).说明目前这两种线虫不是文山州三七根腐病病原,过去有关报道有误.经常能大量分离、鉴定到小杆线虫(Rhabditiselegans).活体接种不能侵染三七植株,离体接种对三七根切片表现侵染能力,加快其腐烂速度与腐烂程度,说明在三七根腐病中小杆线虫能起促进根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根腐病 病原 茎线虫 根结线虫 小杆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腐病监测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1
作者 叶文武 郑小波 王源超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4-809,共6页
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中普遍发生且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而病原菌种类复杂、抗病资源缺乏鉴定与合理利用、田间防控技术不成熟是该病防控过程中所面临的3个关键问题。为促进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本研究综述病害诊断与监测、抗病品种... 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中普遍发生且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而病原菌种类复杂、抗病资源缺乏鉴定与合理利用、田间防控技术不成熟是该病防控过程中所面临的3个关键问题。为促进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本研究综述病害诊断与监测、抗病品种鉴定与利用、药剂防控等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介绍技术模式在生产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病害防控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开展大豆根腐病监测与防控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卵菌与真菌 病原检测 抗病性 种子杀菌剂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菊根腐病品种抗病性鉴定及病原菌的致病性分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越 刘云龙 +3 位作者 李凡 唐小艳 陈精兰 陈海如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3-35,41,共4页
用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游动孢子浸根接种法对13个非洲菊主栽品种进行了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玲珑表现为高抗品种,年华、金太阳、靓粉为抗病品种,红日、寒王为中抗品种,绿心粉为中感品种,大臣、爱神、红地毯、大雪桔... 用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游动孢子浸根接种法对13个非洲菊主栽品种进行了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玲珑表现为高抗品种,年华、金太阳、靓粉为抗病品种,红日、寒王为中抗品种,绿心粉为中感品种,大臣、爱神、红地毯、大雪桔、热带草原为感病品种,白马王子为高感品种;对分离自云南非洲菊主产区的6个隐地疫霉菌株进行了致病性分化测定。结果表明,6个隐地疫霉菌株存在着较明显的致病性分化,菌株的致病性强弱与分离的不同寄主品种关系较大,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致病性强弱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根腐病 隐地疫霉 抗病性鉴定 致病性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根腐病菌致病物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向彬 蒋继志 郭会婧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4,共3页
为明确引起草莓根腐病主要致病菌之一的石楠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photiniae)的致病机理,对该病菌的致病物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在证实除去病菌菌体的培养滤液中存在致病活性物质的基础上,经硫酸铵沉淀法得蛋白类致病物质,用乙酸... 为明确引起草莓根腐病主要致病菌之一的石楠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photiniae)的致病机理,对该病菌的致病物质进行了初步探讨。在证实除去病菌菌体的培养滤液中存在致病活性物质的基础上,经硫酸铵沉淀法得蛋白类致病物质,用乙酸乙酯萃取毒素类致病物质,然后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测定致病活性,并对其基本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蛋白类物质无致病活性,毒素类物质具有明显的致病活性;毒素类致病物质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在10 kD以下的小分子物质,且热稳定性较差,不同pH值致病活性差异显著,pH 2.5时致病活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根腐病菌 致病物质 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药用植物根腐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俊斌 赵纯森 周茂繁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2-213,共2页
近几年来,随着药用植物种植面积的增加以及品种的野转家,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限制药材生产的主要障碍,药用植物根腐病是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如贝母和西洋参的根腐病在一般年份都可引起产量损失20%~30%,发病严重时产... 近几年来,随着药用植物种植面积的增加以及品种的野转家,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成为限制药材生产的主要障碍,药用植物根腐病是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如贝母和西洋参的根腐病在一般年份都可引起产量损失20%~30%,发病严重时产量损失高达70%~80%,甚至绝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根腐病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引起成年桑树根部腐烂的病害及致病菌分离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7
15
作者 方水琴 吴福安 +6 位作者 陈明胜 陶恒平 梁垚 姜星 程嘉翎 韩红发 张洁花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5-791,共7页
对山西省运城市投产桑园内桑树发生根部腐烂、枝叶萎凋枯死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病害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从桑树发病植株根部分离到一株病原菌(暂命名为TY.GF1),将该病原菌接种到健康桑树根部,其致病症状与桑根腐病的症状... 对山西省运城市投产桑园内桑树发生根部腐烂、枝叶萎凋枯死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病害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从桑树发病植株根部分离到一株病原菌(暂命名为TY.GF1),将该病原菌接种到健康桑树根部,其致病症状与桑根腐病的症状相似。该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性状及孢子形态特征与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相似。通过病原菌TY.GF1的核糖体18S rDNA及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PCR扩增和测序,分别获得长度为1 805、627 bp的序列片段。基于18S rDNA及ITS序列构建的进化树显示,与TY.GF1菌株亲缘关系最近的为米根霉和淀粉霉(Amylomyces rouxii)。结合病原菌致病性特点及形态特征与18S 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初步鉴定这种新发生的桑树病害为桑根腐病,其病原菌可能为米根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病害 桑根腐病 米根霉 致病性 18SrDNA 内部转录间隔区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根腐病土赤壳属病原真菌的鉴定 被引量:7
16
作者 伍晓丽 陈大霞 +2 位作者 刘飞 王钰 李隆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9-305,共7页
【目的】鉴定黄连根腐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病根土赤壳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通过活体回接鉴定出其中的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孢子类型和形态等进行观察和... 【目的】鉴定黄连根腐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病根土赤壳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通过活体回接鉴定出其中的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孢子类型和形态等进行观察和测量,同时对其ITS序列测序,在Gene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共分离到土赤壳属真菌38株。不同株系的菌株侵染力有较大差异。其中二株菌致病性强,分离频率高,是病原菌。它们的ITS序列与Ilyonectria liliigena和I.destructans的同源性分别达99%,形态特征与这两株菌一致。结合分子和形态鉴定结果,将二者分别鉴定为I.liliigena和I.destructans。此外,部分土赤壳菌的菌落形态和致病性在培养过程中发生了变异,其ITS序列碱基也发生了突变。【结论】I.liliigena和I.destructans是黄连根腐病的病原真菌,这类土赤壳属真菌基因易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根腐病 病原真菌 土赤壳属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16
17
作者 高同春 周书其 +1 位作者 王振荣 葛芳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1期79-81,共3页
大豆根腐病是淮北地区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的病害。病原为镰孢霉属的4个种,即三隔镰孢霉、壳生镰孢霉、茄腐皮镰孢霉和尖抱镰孢霉,其中有些株系具有很强的致病力。三隔镰孢霉各株系和壳生镰孢霉各株系的致病性存在明显的分化。
关键词 大豆 根腐病 病原 镰孢霉属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根腐病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鸣韬 孙化田 张定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对金银花上一种新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系统描述了其症状表现。并对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范围为25~30℃。病菌在pH值2~12范围内均能生长,其中以... 对金银花上一种新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系统描述了其症状表现。并对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范围为25~30℃。病菌在pH值2~12范围内均能生长,其中以pH6~9生长较好;孢子萌发的pH值为5~10,以pH9为最适。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产孢影响较大。而紫外线对孢子有明显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根腐病 病原鉴定 症状表现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雪君 郭敬 +8 位作者 孙计平 孙焕 李芳芳 平文丽 李建华 俎焕新 李旭辉 侯咏 耿胜娜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1,共9页
为获得不同烟草品种镰刀菌根腐病抗性的鉴定方法,采用镰刀菌粗毒素幼芽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带菌菌谷接种、离体叶片菌饼接种、草酸局部注射等5种方法对4个品种(小黄金1025、中烟100、长脖黄、664-01)的镰刀菌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为获得不同烟草品种镰刀菌根腐病抗性的鉴定方法,采用镰刀菌粗毒素幼芽接种、孢子悬浮液培养、带菌菌谷接种、离体叶片菌饼接种、草酸局部注射等5种方法对4个品种(小黄金1025、中烟100、长脖黄、664-01)的镰刀菌抗病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镰刀菌毒素液胁迫法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毒素浓度为8%,处理时间6 d;镰刀菌孢子悬浮液接种法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孢子液浓度为107个/mL,处理时间4 d;带菌菌谷接种也可以鉴定品种的抗感程度,适宜体系菌谷比例为20%,处理时间9 d;离体叶片用菌饼和草酸液处理,能区分品种的抗感性,但不能区分品种的抗感程度。研究结果认为孢子悬浮液接种法和带菌菌谷接种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可以准确评价品种对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镰刀菌根腐病 毒素 孢子液 菌饼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坂城蚕豆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防菌拮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楚敏 顾美英 +3 位作者 唐琦勇 朱静 郝秀英 张志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04-1911,共8页
【目的】研究鉴定达坂城蚕豆根腐病病原菌,分析生防菌对病原菌的拮抗效果,为高效生物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集达坂城蚕豆根腐病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及微生物分子鉴定,分析生防菌拮抗效果。【结果】达坂城蚕豆根腐病... 【目的】研究鉴定达坂城蚕豆根腐病病原菌,分析生防菌对病原菌的拮抗效果,为高效生物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集达坂城蚕豆根腐病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及微生物分子鉴定,分析生防菌拮抗效果。【结果】达坂城蚕豆根腐病病原菌为厚孢镰孢菌变种(Fusarium chlamydosporum var.fuscum),其对达坂城蚕豆具有很强的侵染性,可达到100%致病。所采用的生防菌B6和B1均对病原菌株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最大抑菌圈菌落比可达到1.90。【结论】达坂城蚕豆根腐病病原菌为厚孢镰孢菌变种(Fusarium chlamydosporum var.fusc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根腐病 病原菌 生防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