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旅游业绿色创新发展网络优势匹配与组态提升路径——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1
作者 刘佳 申明哲 +3 位作者 安珂珂 闫颖 王灵恩 赵青华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3-510,共1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背景下,绿色创新作为旅游业绿色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是对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的积极回应,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频繁的要素流动推动城市间绿色创新联系增强,探究区域旅游业绿色...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背景下,绿色创新作为旅游业绿色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是对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的积极回应,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频繁的要素流动推动城市间绿色创新联系增强,探究区域旅游业绿色创新网络优势匹配的路径有助于因地施策推进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构建区域旅游业绿色创新发展分析框架,综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哈肯模型和核密度估计等方法,选择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案例地,测度和分析其旅游业绿色创新效率及其网络优势度和二者协同特征,进一步基于非对称创新理论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识别区域旅游业绿色创新发展网络优势匹配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旅游业绿色创新效率在空间上具有“沿海沿边”的集聚分布规律;旅游业绿色创新效率网络优势度“马太效应”显著,形成以济南、东营为主的点状格局;二者协同度区域差异明显,可分为高度协同型、中度协同型和低度协同型3大类;旅游业绿色创新效率、网络优势度及二者匹配的提升路径可归纳为政府支撑的外向型市场拓展模式、政府扶持的内源型动力驱动模式和内外部环境双元驱动下的动态优化调整模式等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绿色创新效率 网络优势度 社会网络分析 哈肯模型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山东半岛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政府采购数据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特征与影响机制
2
作者 雷菁 钟业喜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9,共11页
深入刻画政企关联网络有助于理解政府和企业关联隐含下的城市经济互动并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政府采购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探究城市群政企关联城市网络的格局特征,并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从邻近性和城市属... 深入刻画政企关联网络有助于理解政府和企业关联隐含下的城市经济互动并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政府采购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探究城市群政企关联城市网络的格局特征,并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从邻近性和城市属性视角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采购方式以公开招标为主,地理距离衰减的阻滞效应对采购方式产生影响;省会城市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政府采购网络中的主导,武汉和长沙的最强联系指向明显,九江在网络中的桥梁作用较为突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联系以子城市群内部联系为主,跨省域的联系较弱,承担“经纪人”角色的板块四发挥了中介作用促进关系在整体网络中的连接和传导;长江中游城市群政企关联网络受到邻近性和城市属性的影响,经济邻近、组织邻近、财政支出和市场环境起促进作用,地理距离和经济规模对城市网络起负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企关联 城市网络 长江中游城市群 流空间理论 邻近性 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演化研究
3
作者 叶堂林 吴明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6,共14页
创新已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资源能够以流的形式实现跨区域流动,流空间已成为推动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新组织形式。选取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的科学技术服务业资本互投数据,构建基于流空间... 创新已成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资源能够以流的形式实现跨区域流动,流空间已成为推动城市群创新发展的新组织形式。选取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市的科学技术服务业资本互投数据,构建基于流空间视角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创新资本流空间网络,并运用gephi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2012—2021年京津冀创新资本流空间的基本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京津石三足鼎立的流空间格局基本形成,节点城市之间的创新关联愈发紧密;节点城市的独立性特征愈发明显,推动了信息利用效率提升和流空间发展;创新资本流空间资源分布趋于协调稳定;子群内部成员创新关联强度提升显著。京津冀应实现更多的创新互动,优化区域创新流空间结构;推进区域创新协同,建立多元主体实时协调又相互支撑的区域创新流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创新 创新资本 流空间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城市形态旅游流网络结构比较研究——以成渝中心城区为例
4
作者 何春红 周刚 陈震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9-134,142,共7页
以典型山地城市重庆市中心城区、平原城市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对两者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自然、山地城市景点是重庆市旅游流到访的高频旅游节点;人文、特色城市景点是成都市旅游流... 以典型山地城市重庆市中心城区、平原城市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对两者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自然、山地城市景点是重庆市旅游流到访的高频旅游节点;人文、特色城市景点是成都市旅游流到访的高频旅游节点。(2)重庆市旅游流空间上呈现“核心大聚集-边缘小聚集”结构,组团现象明显;成都市旅游流空间上呈现“核心聚集-边缘分散”结构,分散现象明显。(3)重庆市旅游流呈团状分布,重庆市旅游流与成都市旅游流相比,其网络密度较高;成都市旅游流受地理环境限制较小,空间上呈现“广而散”的特征,成都市旅游流网络聚类系数较重庆市高。(4)重庆市旅游流网络结构呈现单模块中心结构,强对流主要集中在中心模块内部节点之间;成都市旅游流呈现多模块中心结构,不同模块的核心节点相互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网络结构 城市形态 山地城市 平原城市 成渝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流”促“留”:长三角县域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模式与规划策略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垚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3,64,共12页
面对我国大城市所提供各类设施规模难以同时满足3亿农民落户的现实困境,广大县域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出路。本文希望通过引导区域资源要素流动带动县域城镇发展,提升县域城镇化的空间承载能力,最终实现以“要素流”促进“人口留”的新... 面对我国大城市所提供各类设施规模难以同时满足3亿农民落户的现实困境,广大县域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出路。本文希望通过引导区域资源要素流动带动县域城镇发展,提升县域城镇化的空间承载能力,最终实现以“要素流”促进“人口留”的新型城镇化目标。通过架构“以流促留”的理论框架,使用世界500强企业数据与手机信令数据识别资本、人员等要素流动,结合“大数据+问卷调查”分析方法,采用“宏观约束+个体决策”解析机制,分析了长三角县域城镇的空间类型、作用机制与空间模式。研究发现,第一,长三角县域城镇存在“网络化”与“中心流”两种典型模式,其中“网络化模式”更接近实现以“流”促“留”的本地城镇化目标;第二,两种典型模式的作用机制不同,“网络化模式”是产业分工驱动下的县镇内外要素均衡流动,“中心流模式”是住房与社会保障综合作用下县城主导要素流动。第三,从城镇化路径、空间载体、规模借用、空间治理等方面提出实现以“流”促“留”的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 县域城镇 作用机制 网络化模式 中心流模式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空间视角下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媛玉 范博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2,共17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推广破除物理时空壁垒,促进城际分工协作,深刻重塑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加速城市群空间体系由传统规模等级秩序向新时期均衡化发展模式演变。同时,城市群内多重要素流的交...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推广破除物理时空壁垒,促进城际分工协作,深刻重塑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地理格局,加速城市群空间体系由传统规模等级秩序向新时期均衡化发展模式演变。同时,城市群内多重要素流的交互联系推动形成网络化空间结构,有效提升整体网络外部性,进一步强化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其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提升的赋能表现。因此,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发展的内在机制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流空间视角下城市群各类联系流网络的调节效应,包括交通信息网络、传统要素网络和创新要素网络。在理论框架指导下,文章以我国19个城市群为样本,建立多源数据库,测算各城市群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以及基于三种联系流的网络外部性,总结特征事实,开展实证检验。基于特征事实的分析表明:我国19个城市群的数字经济水平稳步提升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发展差距,形成相对梯度发展格局;大部分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提升,个别城市群呈现极化发展态势;各城市群均形成一定的网络型空间结构,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异质性与区域异质性差距。基于实证检验的分析表明: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直接提升其空间体系的均衡化程度,工具变量回归和核心解释变量替换后的结果保持稳健;现阶段城市群内物的流动相比于人的流动更有利于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的均衡化,第三产业主导的区域产业结构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城市群空间极化发展;城市群内交通信息网络、传统要素网络、创新要素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程度的赋能表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直接效应回归结果基本一致,但调节效应存在较大的区域异质性。文章首次建立数字经济促进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发展的理论机制框架,并通过特征事实阐释、实证检验分析等方法加以论证,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时代城市群空间体系的变革方向与优化路径提供参考与借鉴,对促进我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即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特性重塑城市群经济地理格局,加速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均衡化的城市群空间体系,为提升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整体协同性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群空间体系 均衡化发展 城际联系流 网络外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约车出行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特征与影响因素识别 被引量:2
7
作者 马爽 陈欣 +2 位作者 马嘉悦 陈浙辉 李双金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4-876,共13页
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乡镇街道尺度的流空间视角,利用网约车出发地―目的地(OD)出行数据等多源数据,结合复杂网络模型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分别对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基于网约车流的长... 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乡镇街道尺度的流空间视角,利用网约车出发地―目的地(OD)出行数据等多源数据,结合复杂网络模型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分别对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基于网约车流的长三角空间关联网络具有空间依赖性和层级特征,网络关联强度与经济发展程度较为耦合;2)长三角空间关联网络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整体形成南部发展均衡性高,北部单点发展能力强的格局;3)长三角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在乡镇街道与城市尺度上呈一定差异,部分交通网络中的高层级乡镇街道在城市层面未能充分发挥带动作用;4)乡镇街道间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活力、城市建设水平、行政区划归属和地理区位差异对乡镇街道间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行政区划归属差异影响最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空间 网约车出行 多尺度 空间关联网络 二次指派程序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要素流视角下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8
作者 张扬 李娟 王兴平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日益完善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间各类要素流动更为频繁并形成城市网络,促进城市动态“流”数据的分析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新范式。相比单一要素流,多维要素流可以从更加综合的视角刻画城市群内部网络联系,识别城... 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日益完善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间各类要素流动更为频繁并形成城市网络,促进城市动态“流”数据的分析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研究新范式。相比单一要素流,多维要素流可以从更加综合的视角刻画城市群内部网络联系,识别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本文通过集成百度迁徙、快递物流线路、百度指数、企业总部—分支、科技论文合作等多元地理流数据建立成渝城市群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及综合流网络,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网络节点特征并结合位序—规模法则评估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利用核密度分析法识别多维要素流动主要廊道,结合优势流和DBSCAN聚类分析成渝城市群空间组团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在多维要素流网络中,各节点层级分化明显,成都市、重庆市是成渝城市群的两大核心,对多维要素流的集聚扩散能力突出,而其他城市普遍发育不足。第二,重庆市—成都市关联区间联系强度最高,成都市、重庆市与14个地级市组成的关联区间次之,14个地级市之间组成的关联区间最低,成渝发展主轴、成德绵乐城市带是要素流动的主要廊道。第三,在优势流约束下,成渝城市群内部形成成都—德阳—眉山、重庆—广安、南充—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乐山—雅安共5个空间聚类,其中南充—遂宁、内江—自贡—宜宾—泸州具备培育都市圈的潜力。结合本文分析结果和现有规划,建议将多维要素流网络中心度相对较高的绵阳、南充、宜宾作为次级中心城市培育,在重点发展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的同时着力培育南充—遂宁、内自宜泸两大都市圈,促进绵阳市、雅安市、乐山市、达州市等圈群空隙城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强化宜宾—泸州—重庆沿江发展轴,逐步优化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多维要素流 社会网络分析 位序—规模 核密度估计 DBSCAN聚类 成渝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拓展分析——以综合交通信息网络为例 被引量:55
9
作者 孙阳 姚士谋 张落成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7-837,共11页
在以"空间流"为逻辑的区域空间组织下,借由城际交通与信息网络的全面发展改变着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深度与广度,由此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幅度增强城市信息联系,促使现代城市在"空间流"的作用下不断扩展城市网络空间。针对中国... 在以"空间流"为逻辑的区域空间组织下,借由城际交通与信息网络的全面发展改变着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深度与广度,由此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幅度增强城市信息联系,促使现代城市在"空间流"的作用下不断扩展城市网络空间。针对中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沿海三大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以及珠三角城市群,对其进行城市空间网络分析,结果表明:(1)公路运输、普通列车、高速列车、信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把相互连接的城市转变成为城市空间对外拓展的网络节点,拉近节点城市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带动城市群区域信息"网络化"结构的形成;(2)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主要以上海(沪)、南京(宁)核心节点城市构成,北翼网络化程度较高于南翼线性联系程度,其区域联系密度以"沪-宁""沪-杭"沿线向两侧递减;其城市群城市网络拓展流向主要是以上海→湖州、上海→宁波、上海→泰州、南京→扬州、南京→镇江、南京→无锡、南京→苏州、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流向,呈现典型多中心结构;(3)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主要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向外辐射,形成了以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等次级城市网络连线。其城市群城市间网络的拓展流向主要是以北京→天津、北京→石家庄、北京→秦皇岛、北京→廊坊、天津→秦皇岛、天津→石家庄等城市流向,呈现典型的双核心结构,这些城市彼此之间呈现复杂网状联系特征,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围成度中心网络的核心圈层,度中心值较低的其他10个城市节点组成外围低密度圈层;(4)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主要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向外辐射,形成了以佛山、惠州、江门等次级城市网络连线。其城市群城市网络拓展方向主要以广州→深圳、广州→肇庆、广州→东莞、深圳→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东莞等城市流向。其中,广东、深圳处于网络的绝对中心位置,广东-深圳-东莞-佛山围成度中心网络的核心圈层,度中心值较低的其他5个城市节点组成外围低密度圈层,多核心网络结构特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流 信息流 空间网络拓展 城市网络拓展 沿海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区域公路网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宋新生 王啸啸 +1 位作者 李爱增 张蕾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1年第2期84-90,共7页
城市群是区域城市大系统中具有较强活力的子系统,区域优势显著,在空间联系上具有网络性特点.客观准确地评价各节点的重要度,是城市群区域公路网布局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城市群的特点,在公路网节点重要度评估中增加了城市流强度评... 城市群是区域城市大系统中具有较强活力的子系统,区域优势显著,在空间联系上具有网络性特点.客观准确地评价各节点的重要度,是城市群区域公路网布局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城市群的特点,在公路网节点重要度评估中增加了城市流强度评价指标,节点重要度计算中采用了因子分析法进行客观赋权以避免各指标主观赋权的随意性,为进一步更好区分各节点的重要度等级,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客观划分了城市节点重要度的类别.最后以中原城市群为例进行了节点重要度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公路运输 节点重要度评估 因子分析 城市群公路网 城市流强度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城际客流的成渝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宗会明 黄言 胡佯佯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65,82,共7页
交通流作为城市间要素流的重要表征,已逐渐替代传统研究中的城市属性数据,被用于城市网络分析研究中。基于成渝城市群51个城市单元间的铁路、公路客流,从联系强度和节点等级两个角度分析成渝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研究表明:(1)成渝城市... 交通流作为城市间要素流的重要表征,已逐渐替代传统研究中的城市属性数据,被用于城市网络分析研究中。基于成渝城市群51个城市单元间的铁路、公路客流,从联系强度和节点等级两个角度分析成渝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研究表明:(1)成渝城市群城市网络呈现"双核、一轴、两带"布局,成渝、成绵乐、渝万客运专线以及沿江高速公路沿线成为高层级网络集中分布地带。(2)城市网络极化现象显著,成都市市区与重庆主城区辐射能力过强,高等级网络过于集中,次级城市网络发育不足。(3)公路运输仍是成渝城市群城市联系的基础运输方式,覆盖率高,而高铁动车对城市网络等级的提升作用明显,强于公路交通与普通列车。此外,行政要素依旧会对城市网络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流 城市联系 城市网络 成渝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流空间视角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 被引量:21
12
作者 钟业喜 吴思雨 +1 位作者 冯兴华 吴青青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7-55,共9页
基于城市间的交通流、信息流和企业流联系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三个视角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①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和信息联系... 基于城市间的交通流、信息流和企业流联系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三个视角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①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和信息联系较为密切,企业联系不足;城市子群内部联系强于外部联系,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和外部联系相对密切,在整体网络中发挥枢纽作用。②武汉、长沙、南昌三大城市在多元流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多元流视角下形成交通贸易型、交通信息型、信息贸易型、交通信息贸易型四类核心-边缘结构,整体网络中形成以京广高铁-京珠高速、浙赣湘黔铁路-沪昆高铁为轴带的要素流通道。③通过地理探测器发现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产值、互联网宽带接入规模、财政支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多元流视角下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结构影响显著,人口规模的影响力相对不足。因此,应依托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着力提升核心增长极聚集与扩散能力,培育新的增长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释放市场增长潜力;构建“田”字形交通网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空间 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法 地理探测器 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道路网络上交通流的演化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国明 李夏苗 邹华鹏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12,32,共7页
为了研究城市群道路网络对其交通流演化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城市群道路网络的交通流演化模型.使用Matlab7.0仿真了在不同概率条件下增加道路的城市群道路网络上交通流演化,并对其交通流演化结果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城市群交通流受... 为了研究城市群道路网络对其交通流演化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城市群道路网络的交通流演化模型.使用Matlab7.0仿真了在不同概率条件下增加道路的城市群道路网络上交通流演化,并对其交通流演化结果比较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城市群交通流受城市相互作用的影响,城市群城市交通流向相邻城市方向的城市边缘集中;(2)城市群道路网络变化对城市群交通流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城市群的道路网上的交通流分布整体趋势影响较小;(3)城市群以不同概率增加道路,道路网络上的交通流演化都出现等级涌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城市群 道路网络 交通流 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流和辐射模型的城市群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分析——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贺三维 张臻 +2 位作者 祁子良 王海军 董致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00-1910,共11页
城市群是承载区域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载体,研究城市群内部的联系网络结构及空间分异特征对推进区域一体化、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从经济发展、文化创新、绿色发展和宜居环境4个维度综合评判城市的竞争力水平,构建... 城市群是承载区域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载体,研究城市群内部的联系网络结构及空间分异特征对推进区域一体化、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从经济发展、文化创新、绿色发展和宜居环境4个维度综合评判城市的竞争力水平,构建基于多模式交通流和辐射模型的城市群网络结构模型,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科学测度城市群的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影响城市网络中心性的驱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①城市之间的平均交通流强度为高铁>普铁>动车>客运汽车,且高铁交通网络呈现较大的空间非均衡性;②基于多模式交通流和辐射模型构建城市群网络空间结构,依据要素净流出值将城市划分为对外辐射型、对外依赖型和辐射依赖均衡型,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仅武汉、长沙两大核心城市为对外辐射型城市;③城市群网络结构的中心性与城市的行政等级密切相关,城市中心性的出度和入度呈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城市行政等级、经济水平和全球化是影响城市群网络出度中心性的关键因素,而经济水平和市场化是影响城市入度中心性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辐射模型 网络结构 空间计量 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百度指数的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格局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赵映慧 李佳谣 郭晶鹏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59,129,共6页
利用城市居民在网络搜索中的百度指数分析城市网络联系格局,从百度指数网(http://index.baidu.com)上得到2011—2014年成渝城市群14个城市两两间的百度指数,建立14×14的多值矩阵并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采用Net Draw和优势流分析... 利用城市居民在网络搜索中的百度指数分析城市网络联系格局,从百度指数网(http://index.baidu.com)上得到2011—2014年成渝城市群14个城市两两间的百度指数,建立14×14的多值矩阵并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采用Net Draw和优势流分析法研究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格局。结果表明:(1)Net Draw分析表明成都和重庆在成渝城市群网络联系中为核心城市,其他城市为边缘城市。(2)从优势流分析看,成都为成渝城市群中的主导城市,重庆为次级主导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城市。总体而言,成渝城市群形成了"一主一次多从"的网络联系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度指数 城市网络联系 优势流分析 成渝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旅游流时空网络模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段莉琼 刘少俊 +1 位作者 刘泽华 曹群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1-55,共5页
当前,旅游流常用网络结构模型和时空路径模型进行分析,网络结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旅游流的流量与流向等特征,却难以描述其时空动态变化;而时空路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单个旅游者的时空行为,却难以描述其整体的旅游流流量与流向。针对上述问... 当前,旅游流常用网络结构模型和时空路径模型进行分析,网络结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旅游流的流量与流向等特征,却难以描述其时空动态变化;而时空路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单个旅游者的时空行为,却难以描述其整体的旅游流流量与流向。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城市旅游流时空网络模型,较好地克服了单一的网络结构模型或时空路径模型均难以同时表达旅游流的时空与集聚不足的问题。最后以天津市为例,基于通信大数据,对天津市旅游流时空网络进行了动态构建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路径模型 网络结构模型 城市旅游流 时空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城市群市域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42
17
作者 王凯 甘畅 +1 位作者 杨亚萍 张淑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125,共8页
将行政隶属关系作为影响旅游经济网络联系的重要因素,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和空间分析方法,探析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整体网络密度逐渐增长,关联结构向多向化、... 将行政隶属关系作为影响旅游经济网络联系的重要因素,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和空间分析方法,探析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整体网络密度逐渐增长,关联结构向多向化、密集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2)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愈加频繁和便利,旅游经济网络呈多核心模式,各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距离”日趋捷径化,更多的城市在区域旅游经济要素传输中起着关键的“桥接”作用;3)旅游经济网络关联呈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与“行政派系”结构,边缘区覆盖范围不断缩小且溢出效应持续增强,武汉都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旅游经济开放程度稳步提升;4)QAP分析显示,行政隶属关系、空间近邻关系、时间距离和旅游投资等因素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网络 行政隶属关系 社会网络分析 E-I派系结构 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网络下的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交通格局及其经济联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莎莎 邓闻静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110,共9页
旅游交通是旅游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铁路交通流分布情况与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和隶属度进行计算,借助Arcgis10.2对中国十大城市群交通空间流分布情况和旅游经济联系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 旅游交通是旅游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铁路交通流分布情况与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和隶属度进行计算,借助Arcgis10.2对中国十大城市群交通空间流分布情况和旅游经济联系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高铁使得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且交通流分布均衡。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可达性的提升给城市旅游经济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高铁网络下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分布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群 高铁网络 交通格局 旅游经济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与组织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洪 石婷婷 余梦雪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8,共10页
我国城市之间更加紧密和复杂的联系致使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本文以长三角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旅游经济发展指数和交通通达度指数对引力模型加以修正,建立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网络模型,从网络密度、... 我国城市之间更加紧密和复杂的联系致使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本文以长三角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旅游经济发展指数和交通通达度指数对引力模型加以修正,建立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网络模型,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结构洞、核心边缘结构等方面对网络结构特征加以描述,分析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的组织模式,测算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的联系强度。研究结论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密度较大且不够均衡,“核心-边缘”现象显著,呈现出“东南强、西北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沿着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形成了具有较强吸引力的“Z字形”旅游经济廊道;“一核三极四轴”是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组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空间联系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组织模式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流数据的京津冀城市群网络结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贵 李海鹏 张东旭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与百度指数的多源流数据,以京津冀地区13 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GIS 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网络结构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流网络呈倒“L”型格局,形成了京保石、京津两条轴线,交通流受到交通基础... 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与百度指数的多源流数据,以京津冀地区13 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GIS 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城市群网络结构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流网络呈倒“L”型格局,形成了京保石、京津两条轴线,交通流受到交通基础设施的较强影响;信息流网络呈以北京为核心的放射型格局,知识创新能力成为影响信息流网络的重要因素。交通流网络密度为0.801,信息流网络密度为0.897,交通信息流整体网络呈现强连接状态。信息流网络有效覆盖城市群大部分城市,一般联系型城市占城市群的一小部分;交通流网络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北京、天津、廊坊形成交通流网络中的核心区域。京津冀城市群交通信息流网络分为4 个子群,核心子群之间联系紧密,呈现北京带动全域、次级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的嵌套式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空间 京津冀城市群 网络结构 多源流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