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容积环境舱检测人造板TVOC释放的对比 被引量:15
1
作者 梁梦璐 肖博元 +4 位作者 沈熙为 江帆 裴小玉 沈隽 李爽 《森林工程》 2013年第6期66-68,134,共4页
以中密度纤维板和聚氯乙烯贴面中密度纤维板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手持VOC检测仪分别检测0.015 m3小环境舱和1 m3大环境舱中两种板材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释放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其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板材在大、小环境舱中TVOC... 以中密度纤维板和聚氯乙烯贴面中密度纤维板为研究对象,采用便携式手持VOC检测仪分别检测0.015 m3小环境舱和1 m3大环境舱中两种板材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释放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其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板材在大、小环境舱中TVOC释放速率衰减趋势相同,说明舱体内气体混合的均匀性不会受到舱体容积的影响;大、小环境舱检测数据相关性很好,但是存在偏差,相对偏差在10%左右,小环境舱检测结果略高于大环境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舱 人造板 tvoc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3释放舱测量强化地板游离甲醛和TVOC试验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雨 沈隽 +2 位作者 朱海欧 潘燕伟 沈熙为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107-110,共4页
选用装修市场中常见的2种强化地板,用1 m3小型VOC释放舱、分光光度计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强化地板释放的游离甲醛和TVOC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牌的强化地板游离甲醛和TVOC释放浓度差异较大,其中游离甲醛浓度高于TVOC浓度;经过一... 选用装修市场中常见的2种强化地板,用1 m3小型VOC释放舱、分光光度计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强化地板释放的游离甲醛和TVOC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牌的强化地板游离甲醛和TVOC释放浓度差异较大,其中游离甲醛浓度高于TVOC浓度;经过一段时间的释放,游离甲醛和TVOC浓度均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延长放置时间并不能持续降低游离甲醛和TVOC的释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释放舱 强化地板 游离甲醛 tv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VOC在线检测试验舱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沈勇 王黎明 +3 位作者 张惠芳 区峰 丁颖 田坤 《印染》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5-38,共4页
介绍纺织材料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线检测试验舱的工作原理及组成。该测试舱可用于具有光触媒功能纺织品降解TVOC的性能测试,或纺织材料本身TVOC污染物释放特性的测试,以及其它高分子材料降解TVOC的性能测试;所检测的数据能连续记... 介绍纺织材料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线检测试验舱的工作原理及组成。该测试舱可用于具有光触媒功能纺织品降解TVOC的性能测试,或纺织材料本身TVOC污染物释放特性的测试,以及其它高分子材料降解TVOC的性能测试;所检测的数据能连续记录,其速度快,测试周期短,且能定性和定量地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总挥发有机物 在线检测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主要污染气体——甲醛、TVOC的快速检测方法评述 被引量:22
4
作者 马天 曾令平 罗张怡 《中国测试技术》 2004年第5期77-78,57,共3页
本文从目前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质———甲醛、TVOC的检测现状出发 ,提出将快速检测方法列为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并对这两种污染物的来源。
关键词 甲醛 tvoc 国家标准 检测方法 总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空气交换率对聚氨酯塑胶跑道TVOC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干 郑伟涛 王虹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88,共7页
目的:探讨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空气交换率对聚氨酯(polyurethane,PU)塑胶跑道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0.1 m^(3)环境舱进行温度23℃~60℃、相对湿度5%~65%、空气交换率0.5~1.5... 目的:探讨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空气交换率对聚氨酯(polyurethane,PU)塑胶跑道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0.1 m^(3)环境舱进行温度23℃~60℃、相对湿度5%~65%、空气交换率0.5~1.5次/h环境条件下PU塑胶跑道TVOC的释放,并对其TVOC质量浓度(ρ_(TVOC))进行实时检测,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ρ_(TVOC)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最大值(ρ_(最大值))、24 h值(ρ_(24 h值))、达到最大值的时间(t_(最大值))、趋于平衡的时间(t_(平衡))特征。结果:1)温度升高,ρ_(最大值)、ρ_(24 h值)均稳定增大,且t_(最大值)缩短,t_(平衡)延长。同时,ρ_(最大值)、ρ_(24 h值)在30℃~35℃和50℃以上时增幅相对较大。2)相对湿度增大,ρ_(最大值)、ρ_(24 h值)均逐渐增大,而相对湿度并不能显著影响t_(最大值)、t_(平衡)。3)空气交换率增大,PU塑胶跑道TVOC释放前期ρ_(TVOC)随之增大,而中、后期ρ_(TVOC)迅速下降,且下降速率与空气交换率成正比。同时,t_(最大值)、t_(平衡)均随空气交换率增大逐渐缩短。结论: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交换率的增大均会在不同程度上促进PU塑胶跑道TVOC的释放,显著影响其ρ_(最大值)、ρ_(24 h值)和t_(最大值)、t_(平衡),且温度对其影响显著高于空气交换率、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环境 塑胶跑道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释放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TVOC环保阻燃聚丙烯材料制备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桂容 刘宏 李雄武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127,共5页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阻燃聚丙烯(PP)材料,通过筛选PP基体树脂和阻燃剂,进一步添加除味剂、优化螺杆组合,制备了低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环保阻燃PP材料。结果表明,PP基体树脂K8003质量分数为91%﹑环保阻燃剂HHB–BR001质量分数为6... 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阻燃聚丙烯(PP)材料,通过筛选PP基体树脂和阻燃剂,进一步添加除味剂、优化螺杆组合,制备了低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环保阻燃PP材料。结果表明,PP基体树脂K8003质量分数为91%﹑环保阻燃剂HHB–BR001质量分数为6%﹑除味剂CW–101质量分数为1%时,阻燃PP材料的TVOC含量低,综合性能好。在优选的螺杆组合条件下,阻燃PP材料的TVOC为35.2μgC·g–1,缺口冲击强度为58.5 kJ/m2,拉伸强度为21.1 MPa,断裂伸长率为5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环保阻燃聚丙烯 低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除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平压压机排气TVOC和醛酮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培培 周捍东 +2 位作者 卢志刚 杨建 张海军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20,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测定和分析以杨木、松杂木为原料制造中高密度纤维板的连续平压压机排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醛酮类的化学组分及浓度。结果表明,压机排气中TVOC的浓度为0.779 3mg/m^3,主要...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测定和分析以杨木、松杂木为原料制造中高密度纤维板的连续平压压机排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醛酮类的化学组分及浓度。结果表明,压机排气中TVOC的浓度为0.779 3mg/m^3,主要组分为甲苯(31.13%)、正己烷(12.51%)和α-蒎烯(12.21%),连续平压压机辊子链的润滑油对其排气TVOC组分有一定的影响。醛酮浓度为2.814 5mg/m^3,主要组分是甲醛(40.78%)、乙醛(22.22%)、丁醛(10.62%)和丙酮(12.12%),其值均远低于DB11/501-200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限值。排气中单位产品的TVOC和醛酮排放量分别折合为1.56g/m^3和5.63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密度纤维板 连续平压 压机排气 tvoc 醛酮 排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g-MAH相容剂TVOC含量对玻纤增强聚丙烯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汤俊杰 李昌鸿 +2 位作者 史鹏伟 段浩 田冶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117,共5页
以不同厂家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相容剂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对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含量的PP-g-MAH对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热氧老化后性能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纤增强聚丙烯... 以不同厂家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相容剂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对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含量的PP-g-MAH对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热氧老化后性能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中添加PP-g-MAH相容剂,增强材料力学性能显著提高;相容剂中TVOC含量的高低会影响材料的热氧老化性能,添加TVOC含量越低的相容剂,增强材料的抗热氧老化性能越优异;在TVOC含量都较低时,接枝率较高的相容剂更有利于改善增强材料的热氧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 总挥发性有机物 玻纤增强聚丙烯 热氧老化 接枝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木器涂料中甲醛与TVOC释放规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曼 关红艳 +4 位作者 郭中宝 袁庆丹 贾祺 田菲菲 梅一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8-1630,共3页
本文采用动态环境测试舱法,研究了4种水性木器涂料中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释放规律.通过不同时间舱内气体中甲醛和TVOC浓度的测试,结果表明,选取的4种水性木器涂料的主要污染物是苯系物、酯类、醚类和醇类物质;4种产品的甲... 本文采用动态环境测试舱法,研究了4种水性木器涂料中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释放规律.通过不同时间舱内气体中甲醛和TVOC浓度的测试,结果表明,选取的4种水性木器涂料的主要污染物是苯系物、酯类、醚类和醇类物质;4种产品的甲醛释放量均小于0.010 mg·(m^(2)·h)^(-1);环境测试舱内TVOC浓度均在初期快速上升,24 h之内达到峰值并开始显著衰减,14 d(336 h)之后趋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木器涂料 tvoc 释放规律 环境测试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气味、低TVOC连续玻璃纤维增强PP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明昌 胡仲杰 胡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134,163,共4页
在连续玻璃纤维(GF)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探讨了PP、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除味剂(LDV-1035T)以及预浸带厚度对复合材料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气味的影响。结果表明,PP和PP-g-MAH用量越高,复合材料TVOC、气味... 在连续玻璃纤维(GF)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探讨了PP、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除味剂(LDV-1035T)以及预浸带厚度对复合材料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气味的影响。结果表明,PP和PP-g-MAH用量越高,复合材料TVOC、气味越高;LDV-1035T的使用对复合材料的TVOC、气味降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LDV-1035T用量越多,复合材料的TVOC、气味越低;预浸带厚度对TVOC、气味影响较大,也是间接说明了烘料脱挥的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挥发性有机物 气味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 除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机组烟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超 刘卫平 +6 位作者 汤国锋 丁一 张建伟 朱希峰 王家伟 汪涛 张永生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9,共9页
为了解不同容量燃煤机组烟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性和不同尾部空气污染物控制设备(APCDs)对VOCs的控制作用,在福建省国投云顶湄洲湾电力公司400 MW亚临界对冲燃烧机组和1 000 MW超超临界切圆燃烧机组进行在线法和离线法采样测试... 为了解不同容量燃煤机组烟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性和不同尾部空气污染物控制设备(APCDs)对VOCs的控制作用,在福建省国投云顶湄洲湾电力公司400 MW亚临界对冲燃烧机组和1 000 MW超超临界切圆燃烧机组进行在线法和离线法采样测试,获取烟气中甲烷、非甲烷总烃和其他VOCs的全流程浓度。结果表明,1 000 MW机组SCR前的非甲烷总烃质量浓度(24.66 mg/m^(3))低于400 MW机组(33.36 mg/m^(3))。由于1 000 MW机组负荷和炉膛温度高,且煤在切圆燃烧炉内比对冲燃烧停留时间长,故煤燃烧更彻底。两机组SCR系统均能脱除超过70%的非甲烷总烃,400 MW和1 000 MW机组的SCR脱除效果分别为88.43%和74.32%。而在静电除尘过程(ESP)中,高压静电场可能会导致飞灰释放部分VOCs,增加烟气VOCs浓度。经所有APCDs后,400 MW机组和1 000 MW机组的VOCs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8.40和8.47 mg/m^(3),整体脱除率为73.98%和63.02%,几乎未检出甲烷。离线测试结果:印尼煤燃烧后VOCs主要为正己烷、苯系物和苯甲醛。各固体样品(如煤、灰、石膏)有机物浓度分析显示,VOCs种类与机组大小无明显关联。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燃煤电厂对空气质量影响及优化污染控制设备设计。燃煤电厂实际运营中需依具体情况优化污染控制设备,以达到最大脱除效果,也需考虑机组大小和运行效率,有效控制VOCs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特性 印尼煤 机组容量 燃煤烟气 非甲烷总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石油化工厂区有机污染物的表征 I.土壤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凌波 林大泉 +2 位作者 曾向东 籍伟 戴竹青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7-96,共10页
采用网格法布点 ,并参照美国 EPA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调查了某润滑油添加剂厂区不同深度土壤中总石油烃 ( TPH)、挥发性有机物 ( VOC)及半挥发性有机物 ( SVOC)的分布特征 ,以作为开展风险评价和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结果表明 ,该厂区的... 采用网格法布点 ,并参照美国 EPA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调查了某润滑油添加剂厂区不同深度土壤中总石油烃 ( TPH)、挥发性有机物 ( VOC)及半挥发性有机物 ( SVOC)的分布特征 ,以作为开展风险评价和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结果表明 ,该厂区的有机污染是局部的和有特征性的 ;土壤污染带主要位于 2 m以上渗透性良好的人工填土层 ,污染物主要来自各类储罐的泄漏和污水隔油池的渗漏 ;柴油范围的有机物 ( DRO)及润滑油范围的有机物( ORO)的含量超过 1 0 g/kg的区域分别占厂区面积的 2 .0 %和 1 .5% ;98.4 %的目标 VOC及 96.2 %的目标SVOC检出率不足 2 5% ;92 .1 %点位的总 VOC低于 1 0 0 mg/kg,89.4 %点位的总 SVOC低于 50 mg/kg;检出浓度较高的目标 VOC和目标 SVOC分别是苯系物、多环芳烃、苯酚类及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除一个点位的一个深度土样苯并 ( a)芘超过 HJ/T2 5-1 999土壤基准 直接接触 1 .4倍外 ,其它均不超标 ;推测定性 VOC或 SVOC的估算浓度高于目标 VOC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挥发性有机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 总石油烃 表征 石油化工厂区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臭氧、VOCs和PANs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璘 孟晓艳 +6 位作者 秦玮 王晨波 杜嵩山 茅晶晶 袁琦 陈诚 杨雪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76,共9页
对2013—2016年基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以及省建大气多参数站所获取的南京市O_3、NO_2、CO、VOCs、PANs观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南京市O_3第90百分位日最大8 h平均质量浓度比2013年上升33.3%,超标天数中O_3引起的超标... 对2013—2016年基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以及省建大气多参数站所获取的南京市O_3、NO_2、CO、VOCs、PANs观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南京市O_3第90百分位日最大8 h平均质量浓度比2013年上升33.3%,超标天数中O_3引起的超标占比增至32.0%。南京市区大气中非甲烷总烃冬季浓度高于夏季,含氧挥发性有机物则与之相反;在5—9月,含氧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在日变化过程中出现峰值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为醚、醛、酮类,且O_3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s)生成存在有一定的线性关系。VOCs/NOx比值表明南京市处于VOCs控制区,因此对NO_2浓度下降不敏感,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连续3年上升,夏季大气光化学反应活性未显著下降,这些现象是城市O_3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VOCS NMHCS OVOCs PANs 光化学反应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石油化工厂区有机污染物的表征 Ⅱ.地下水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凌波 林大泉 +1 位作者 籍伟 曾向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4-90,共7页
采用网格法布点 ,并参照美国EPA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调查了某润滑油添加剂厂区地下水中TPH、VOC及SVOC的分布特征 ,以开展风险评价和采取补救措施。结果表明 ,该厂区地下水的有机污染是局部的和特征性的 ;DRO高于 30mg/l的区域约占厂区... 采用网格法布点 ,并参照美国EPA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调查了某润滑油添加剂厂区地下水中TPH、VOC及SVOC的分布特征 ,以开展风险评价和采取补救措施。结果表明 ,该厂区地下水的有机污染是局部的和特征性的 ;DRO高于 30mg/l的区域约占厂区面积的 16 9% ,浮油区域约占厂区面积的 12 7% ,污染物主要来自各类储罐的泄漏和污水隔油池的渗漏 ;93 8%的目标VOC及 94 2 %的目标SVOC检出率不足 2 5 % ,检出浓度较高的目标VOC和SVOC分别是苯系物和苯酚类化合物 ,推测定性VOC或SVOC的估算浓度高于目标VOC或SVOC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挥发性有机物 石油化工厂区 半挥发性有机物 总石油烃 表征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一级热解吸/气相色谱联用测定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辰 李菊白 +3 位作者 梁冰 师彦平 蒋生祥 欧庆瑜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2-44,共3页
本文以高聚物TenaxTA动态吸附,一级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联用测定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优化了热解吸温度和热解吸时间,建立了苯、甲苯、乙酸正丁酯、乙苯、对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正十一烷等8种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外标定... 本文以高聚物TenaxTA动态吸附,一级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联用测定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优化了热解吸温度和热解吸时间,建立了苯、甲苯、乙酸正丁酯、乙苯、对二甲苯、苯乙烯、邻二甲苯、正十一烷等8种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外标定量曲线,各化合物线性范围为103,相关系数R为0.9983~0.9999,最低检出浓度可达2×10-4mg/m3;考察了方法的重复性、热解吸率和残留率,并分析了实际空气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吸附/热解吸 室内空气 总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固定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管控的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54
16
作者 修光利 吴应 +3 位作者 王芳芳 余惠洁 赵江月 张巍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48-2060,共13页
挥发性有机物(VOCs)成为PM 2.5和臭氧(O 3)协同控制的核心污染物之一,但目前VOCs污染控制仍处于摸索阶段,其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有待总结研究.为了进一步推动VOCs管控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VOCs的定义、表征方法、排放标准、全过程控制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VOCs)成为PM 2.5和臭氧(O 3)协同控制的核心污染物之一,但目前VOCs污染控制仍处于摸索阶段,其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有待总结研究.为了进一步推动VOCs管控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VOCs的定义、表征方法、排放标准、全过程控制技术及相应制度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国家和地方对VOCs的定义尚未统一,导致管控范围不明确,因此建议基于VOCs的物理性质(沸点和蒸气压)确定其管控范围,并与恶臭物质、有毒有害污染物分类协同控制,研究制定豁免清单和优先控制清单.②通过比较VOCs表征和监测方法的差异发现,非甲烷总烃(NMHC)的检测方法在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尚存在不足,建议建立总碳氢化合物(THC)与NMHC相结合的监测方法.③基于全过程控制技术体系的概念,分析并发现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措施实施中存在投入和产出不平衡、稳定达标困难等问题,建议基于治理措施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评价,建立最佳治理技术筛选方法.④针对VOCs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放税制度等尚未有效联动的问题,建议统一总量核算办法、增设专门的VOCs排放税.⑤鉴于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存在差异,建议制定区域一体化排放标准以避免某些产业在有限区域内简单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管控范围 全过程控制 总量控制 排放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候室测定家具中甲醛及其他VOC的释放量 被引量:18
17
作者 龙玲 李光荣 周玉成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5,共4页
采用30 m3大气候室测定家具中释放的甲醛和其他有机挥发物,并用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等分析。结果表明:家具中释放的甲醛和总有机挥发物(TVOC),超过相关标准限量;TVOC中二甲苯、乙酸丁酯和正十一烷相对较多;甲醛为总醛类挥发物的88%... 采用30 m3大气候室测定家具中释放的甲醛和其他有机挥发物,并用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等分析。结果表明:家具中释放的甲醛和总有机挥发物(TVOC),超过相关标准限量;TVOC中二甲苯、乙酸丁酯和正十一烷相对较多;甲醛为总醛类挥发物的88%。基材甲醛释放量为E2级时,通过贴面并涂饰处理,仍不能阻止甲醛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有机挥发物 大气候室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甲醛释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滴滤塔耦合光催化氧化技术处理电子垃圾拆解车间排放废气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勇 陈江耀 +3 位作者 李建军 廖东奇 李桂英 安太成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7-823,共7页
采用生物滴滤塔(BTF)与光催化一体化(PCO)联用工艺应用于电子垃圾拆解现场废气处理的中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垃圾拆解现场排放的废气中含有高浓度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其中TSP的质量浓度为3792.5~7387.9μ... 采用生物滴滤塔(BTF)与光催化一体化(PCO)联用工艺应用于电子垃圾拆解现场废气处理的中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垃圾拆解现场排放的废气中含有高浓度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其中TSP的质量浓度为3792.5~7387.9μg·m-3,远高于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300μg·m-3);VOCs主要由芳香烃类VOCs、含氮含氧类VOCs、卤代烃类VOCs和脂肪烃类VOCs组成,总VOCs的质量浓度为(5 499.1±854.7)^(26 834.0±447.0)μg·m-3,其中芳香烃类VOCs含量最高,其质量浓度为(2369.9±359.8)^(24419.6±229.5)μg·m-3,其次是含氮含氧类VOCs和卤代烃类VOCs,分别为(1018.2±142.1)^(2144.2±167.5)和(1170.6±146.5)^(1 936.6±353.3)μg·m-3,脂肪烃类VOCs的质量浓度最低,只有(44.6±0.8)^(174.4±0.5)μg·m-3。相较单一BTF和PCO工艺,BTF-PCO联用工艺可以更为有效地去除电子垃圾拆解现场排放废气中的TSP和VOCs。研究结果表明,经过BTF-PCO处理后,出口TSP的质量浓度降低到747.4~1750.9μg·m-3,其去除率在76.3%以上,而对于VOCs来说,出口浓度下降更为明显,芳香烃类VOCs、含氮含氧类VOCs、卤代烃类VOCs和脂肪烃类VOCs的去除率分别大于或者等于97.0%、92.4%、83.4%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 总悬浮颗粒物 挥发性有机物 生物技术 光催化氧化 中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内环境质量分析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明仕 王明娅 宋党育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9-220,224,共3页
为了解高校实验室室内空气质量状况,选择4个不同类型的高校实验室进行TVOC和CO2检测。结果表明:化学类实验室存在严重的TVOC污染现象,室内TVOC质量浓度范围为0.27~1.10mg/m3;但是室内CO2浓度未超标;在学生实验过程中,TVOC和CO... 为了解高校实验室室内空气质量状况,选择4个不同类型的高校实验室进行TVOC和CO2检测。结果表明:化学类实验室存在严重的TVOC污染现象,室内TVOC质量浓度范围为0.27~1.10mg/m3;但是室内CO2浓度未超标;在学生实验过程中,TVOC和CO2浓度显著增高。通过实验室管理以及通风换气等环节,可有效降低实验室环境空气TVOC和CO2的污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质量 总挥发性有机物 二氧化碳浓度 实验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植被排放挥发性有机物估算及时空分布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翔 刘茂辉 +3 位作者 徐媛 展先辉 孙猛 张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108-114,共7页
基于本地化改进的GLOBEIS模型,运用遥感图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及实际观测的小时气象数据,对天津市2013年植被排放VOCs进行了估算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2013年植被排放VOCs总量为7 678.35t C,其中,异戊二烯的排放量... 基于本地化改进的GLOBEIS模型,运用遥感图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以及实际观测的小时气象数据,对天津市2013年植被排放VOCs进行了估算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2013年植被排放VOCs总量为7 678.35t C,其中,异戊二烯的排放量为693.43t,占9.0%;单萜烯的排放量为2 877.80t,占37.5%;其他VOCs的排放量为4 107.12t,占53.5%。在时间分布上,植被VOCs的排放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中午高,夜间低;8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在空间分布上,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植被VOCs排放主要集中在林区较为密集的区域,在蓟县北部排放量较大,在滨海新区和市内6区排放量较小。最后,对植被VOCs排放估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来源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植被VOCs 排放总量 时间特征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