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石灰与有机物料联用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
袁浩亮
聂军
黎鹏
鲁艳红
廖育林
曹卫东
张江林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秸秆还田与施氮对褐土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 |
肖广敏
刘蕾
王雪晴
王策
赵欧亚
侯利敏
茹淑华
王凌
孙世友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秸秆还田与加气灌溉对水稻泡田期水质的影响 |
袁鹤龙
陈剑
李涛
于笑天
李江
缴锡云
|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河流氮素季节变化特征 |
杨明月
田鹏
师润
赵广举
|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施氮量对川东南冬水田稻鱼共作系统下杂交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
徐富贤
周兴兵
张林
郭晓艺
刘茂
朱永川
熊洪
郭长春
蒋鹏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6
|
秸秆施用下减施氮肥稻田有机碳和氮磷的排放特征 |
赵家阳
于建光
于孟康
王宁
郭智
薛利红
杨林章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绿肥油菜还田提高水稻产量与土壤磷钾肥力 |
盛雪雯
陶玥玥
徐坚
吴正贵
王海候
孙华
|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4 |
3
|
|
8
|
降雨特征及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和氮磷流失的影响 |
孙理阳
李华林
张帆
张馨予
章孙逊
刘晔
谢晨新
张守红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9
|
水稻秸秆炭施用对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分布的影响 |
吴嘉俊
童文彬
江建锋
杨海峻
李子川
徐城建
林洲源
柴彦君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10
|
坡耕地顺坡非均匀施肥对氮磷迁移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
谢梅香
金秋
赵广举
耿韧
洪大林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1
|
实测数据支持下的地表水浊度与总氮遥感反演——以长江流域中段为例 |
罗昕瑶
国巧真
曹俊武
罗淦
|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12
|
太湖地区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特征及径流流失研究 |
夏小江
胡清宇
朱利群
陈长青
卞新民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0
|
|
13
|
不同肥力红壤水稻土根际团聚体组成和碳氮分布动态 |
江春玉
刘萍
刘明
吴萌
李忠佩
|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1
|
|
14
|
南方山地丘陵区考虑水稻产量和生态安全的容许施氮量 |
陈安强
雷宝坤
鲁耀
毛妍婷
张丹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15
|
紫色土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的高光谱遥感预测 |
徐丽华
谢德体
魏朝富
李兵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1
|
|
16
|
稻季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变化及氮肥减量研究 |
赵冬
颜廷梅
乔俊
薛峰
杨林章
|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50
|
|
17
|
洱海北部地区不同氮、磷处理对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变化的影响 |
施泽升
续勇波
雷宝坤
刘宏斌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4
|
|
18
|
泥鳅对水田上覆水中氮素动态的生物扰动效应 |
孙刚
房岩
安永辉
杨校园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5
|
|
19
|
水氮调控对设施土壤有机氮组分、全氮和矿质氮的影响 |
吴汉卿
杜世宇
高娜
张玉玲
邹洪涛
张玉龙
虞娜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8
|
|
20
|
不同农艺措施条件下稻田田面水总氮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
朱利群
田一丹
李慧
卞新民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