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2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itudinal force in continuously welded rail on long-span tied arch continuous bridge carrying multiple tracks 被引量:20
1
作者 闫斌 戴公连 +1 位作者 郭文华 徐庆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2001-2006,共6页
Considering arch rib, lateral brace, suspender, girder, pier and track position, the model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ong-span tied arch continuous bridge and multiple tracks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steel-concrete ... Considering arch rib, lateral brace, suspender, girder, pier and track position, the model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ong-span tied arch continuous bridge and multiple tracks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section beam element to simulat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CFST) arch rib, using the beam element with rigid arm to simulate 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girder and using nonlinear bar element to simulate longitudinal constraint between track and bridge. Taking a(77+3×156.8+77) m tied arch continuous bridge with four tracks on the Harbin-Qiqihar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as an example, the arrangement of continuously welded rail(CWR) was explored. The longitudinal force in CWR on the tied arch continuous bridge, the pier top horizontal force and torque due to the unbalance load case, were analyzed under the action of temperature, vertical live load, train braking and wind load.Studies show that, i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rack displacement to set the track expansion devices at main span arch springing on both sides; the track stress due to arch temperature variation can reach 40.8 MPa; the track stress, pier top horizontal force and torque are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loaded tracks and train running direction, and the bending force applied to unloaded track is close to the loaded track, while the braking force applied to unloaded track is 1/4 to 1/2 of the loaded track; the longitudinal force of track due to the wind load is up to 12.4 MPa,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road bridge long-span bridge tied arch continuous beam continuously welded rail track-bridge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initial cable force of cantilever casting concrete arch bridge using stress balance and influence matrix methods 被引量:11
2
作者 TIAN Zhong-chu PENG Wen-ping +2 位作者 ZHANG Jian-ren JIANG Tian-yong DENG Y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3140-3155,共16页
Cantilever casting concrete arch bridge using form traveller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reasonable initial cable force in construction stage.In this study,stress balance and inf... Cantilever casting concrete arch bridge using form traveller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reasonable initial cable force in construction stage.In this study,stress balance and influence matrix methods were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initial cable force of cantilever casting concrete arch bridge.The stress balance equation and influence matrix of arch rib critical section were established,and the buckle cable force range was determined by the allowable stress of arch rib critical section.Then a group of buckle cable forces were selected and substituted into the stress balance equation,and the reasonable initial buckle cable force was determined through iteration.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force balance,the initial anchor cable force was determined.In a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example,it is shown that the stress balance and influence matrix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nitial cable force are feasible and reliable.The initial cable forces of arch rib segments only need to be adjusted once in the corresponding construction process,which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reduces the construction risk.It is found that the methods have great advantages for determining initial cable force in cantilever cast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oncrete arch brid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arch bridge cantilever casting initial cable force stress balance method influence matrix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nsitive factors research for track-bridge interaction of Long-span X-style steel-box arch bridge on high-speed railway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文硕 戴公连 何旭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3314-3323,共10页
X-style arch bridge on high-speed railways(HSR)is one kind of complicated long-span structure,and the track-bridge interaction is essential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moothness of HSR.Taking an X-style steel-box arch b... X-style arch bridge on high-speed railways(HSR)is one kind of complicated long-span structure,and the track-bridge interaction is essential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moothness of HSR.Taking an X-style steel-box arch bridge with a main span of450 m on HSR under construction for example,a new integrative mechanic model of rail-stringer-cross beam-suspenderpier-foundation coupling system was established,adopting the nonlinear spring element simulating the longitudinal resistance between track and bridge.The transmission law of continuous welded rail(CWR)on the X-style arch bridge was researched,and compara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sensitive factors,such as the temperature load case,the longitudinal resistance model,the scheme of longitudinal restraint conditions,the introverted inclination of arch rib,the stiffness of pier and abutment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rail expansion device.Calculat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ngitudinal resistanc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upon the longitudinal forces of CWR on this kind of bridge,while the arch rib’s inclination has little effect.Besides,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arch ribs and suspender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calculation.Selecting the restraint system without longitudinally-fixed bearing and setting the rail expansion devices on both ends are more reason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track-bridge interaction X-style steel-box arch bridge continuous welded ra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e-dependent behavior comparison of long-span concrete arch bridge between prototype and model 被引量:1
4
作者 WANG Yong-bao QIN Peng-ju +2 位作者 LIU Zhi-hua ZHANG Xiao MAO 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565-1577,共13页
Beipanjiang Bridge is a long-span concrete arch bridges with stiffened skeleton(CABSS)in China.It has a fixed end arch with the span of 445 m and the rise of 100 m.To 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seque... Beipanjiang Bridge is a long-span concrete arch bridges with stiffened skeleton(CABSS)in China.It has a fixed end arch with the span of 445 m and the rise of 100 m.To 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sequence and the time-dependent behavior of CABSS,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model bridge was explored.But the measured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ratios of arch rib between prototype and model bridge did not subject to linear similarity relation when the time-dependent behavior was considered.So,th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s were established,and verified by the measured data.Then,the displacements and stresses of the prototype and model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when the elastic analysis or coupling of temperature and shrinkage,creep effect was considered.Furthermore,a parametric study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temperature,shrinkage and creep effect of concrete are considered,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results of prototype and model agree well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The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ratios of prototype and model bridge in construction and bridge completed stage do not present the geometric similarity ratio 7.5 and 1.0,respectively.They are also much influenced by concrete predicting model and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arch bridge time-dependent behavior finite element model test stiffened skelet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架拱桥方形拱肋驰振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翟晓亮 温青 +2 位作者 龙航 华旭刚 富志鹏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68-2674,共7页
为研究全风向角下方形截面结构的驰振稳定性,以某大跨排架拱桥方形拱肋为研究背景,在0°~45°风向角范围内,开展风向角间隔为1°的固定模型测力试验和风向角间隔为5°的弹性悬挂模型测振试验。试验获得全风向角下方柱... 为研究全风向角下方形截面结构的驰振稳定性,以某大跨排架拱桥方形拱肋为研究背景,在0°~45°风向角范围内,开展风向角间隔为1°的固定模型测力试验和风向角间隔为5°的弹性悬挂模型测振试验。试验获得全风向角下方柱气动力特征以及风致振动特性,采用傅里叶级数拟合了气动力随风向角变化的函数,理论分析了驰振力系数和拱肋驰振临界风速随风向角的变化,对比研究了方形截面驰振性能理论分析和风洞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全风向角下方形截面的气动力具有对称性,傅里叶级数可以很好地表达全风向角下方形截面气动力随风向角的变化特征,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了气动升力和气动阻力傅里叶级数的系数。在0°~15.5°风向角范围内,驰振力系数小于0,为驰振不稳定区间,其中,14°风向角对应的驰振力系数最小,在15.5°~45°风向角范围内,驰振力系数大于0。在10°和15°风向角,弹性悬挂拱肋节段模型风洞试验观测到驰振现象,而在20°~45°风向角范围内,风洞试验未观测到驰振现象,测振试验得到的驰振不稳定风向角区间与驰振力系数判别结果相符。基于准定常理论的驰振临界风速计算公式得到的10°和15°风向角下拱肋驰振临界风速与模型测振试验结果基本相符,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预测驰振临界风速。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方形截面结构和构件的驰振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形截面 驰振 风洞试验 拱肋 排架拱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轴线与作用力的互逆性及陕西铜川玉皇阁大桥吊杆张拉力研究
6
作者 彭元诚 徐欣 +2 位作者 彭健哲 钟毅恒 黄古剑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1,共7页
为揭示拱式结构合理拱轴线与作用力的互逆关系,简洁快速地基于给定拱轴线逆向求解作用力合理值,推导了由任意分布作用力求解处处零弯矩的合理拱轴线,以及由任意拱轴线求解能够使其处处零弯矩的分布作用力的微分方程,揭示了拱轴线与作用... 为揭示拱式结构合理拱轴线与作用力的互逆关系,简洁快速地基于给定拱轴线逆向求解作用力合理值,推导了由任意分布作用力求解处处零弯矩的合理拱轴线,以及由任意拱轴线求解能够使其处处零弯矩的分布作用力的微分方程,揭示了拱轴线与作用力互逆关系的力学本质。以陕西铜川玉皇阁大桥为例,给出由离散数值型拱肋曲线逆向求解理想分布作用力和优化吊杆张拉力的计算过程,并进行受力分析。结果表明:按所提方法求解得到的玉皇阁大桥优化吊杆张拉力,使该桥拱肋各截面轴向力偏心更小、受力更优,现场监控测量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式结构 拱桥 拱轴线 作用力 互逆关系 吊杆张拉力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空间受力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易云焜 徐梦莹 +2 位作者 汪阳 林春乾 张雅俊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7,共7页
为给超宽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的简化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以漳州马洲大桥为背景,研究空间受力特性。建立该桥有限元模型,研究超宽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的空间受力特性;针对影响空间受力的3个关键参数(大横梁横... 为给超宽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的简化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以漳州马洲大桥为背景,研究空间受力特性。建立该桥有限元模型,研究超宽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的空间受力特性;针对影响空间受力的3个关键参数(大横梁横向刚度、拱肋横桥向位置和系杆张拉力),应用参数分析和力学简化分析2种方法得到各参数合理取值,并将数值分析和力学分析的结果相互验证,分析桥宽对结构稳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跨刚构体系中承式梁拱组合桥会在墩底产生横桥向反力、顺桥向力矩和扭矩等空间力;大横梁和主纵梁的横向刚度比与其长度比成反比例时为其合理横向刚度,使空间力均接近于0;拱肋至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为2/3半桥宽时,墩底横桥向反力、顺桥向反力矩和竖向反力矩等空间力接近为0,为拱肋的横桥向合理位置;系杆张拉力除应考虑拱肋水平推力,还应考虑桥墩横桥向力矩,并在二者间进行综合平衡;桥宽增加后桥梁结构一阶失稳系数减小,但对一阶失稳模态和竖向失稳荷载基本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承式梁拱组合桥 刚构体系 大横梁横向刚度 拱肋横桥向位置 系杆张拉力 参数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上承式混凝土拱桥拱肋纵向温度场研究
8
作者 陈克坚 杨国静 彭桂卿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9-54,共6页
研究目的:西部山区太阳辐射强烈,大跨上承式拱桥拱肋因桥面系遮挡程度不同,易形成非均匀温度场,给桥梁结构设计以及运营维护带来一定困难。本文以郑渝高铁奉节梅溪河双线特大桥为工程依托,基于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获取的实测温度数据,采用... 研究目的:西部山区太阳辐射强烈,大跨上承式拱桥拱肋因桥面系遮挡程度不同,易形成非均匀温度场,给桥梁结构设计以及运营维护带来一定困难。本文以郑渝高铁奉节梅溪河双线特大桥为工程依托,基于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获取的实测温度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开展混凝土拱肋纵向温度分布规律研究。研究结论:(1)拱肋顶板沿桥梁纵向存在显著的温度分布差异,其温度分布呈“V”形特征,拱顶区域温度最低,由拱顶向两端拱脚方向,温度逐渐升高,最大纵向温差达4.6℃;(2)腹板和底板的纵向温差较小,可视为均匀分布,左侧腹板纵向最大温差为1.4℃,右侧为0.5℃;由于底板位置终日不受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其纵向温度分布较为均匀,最大温差为0.7℃;(3)拱肋顶板纵向温差分布可采用指数函数形式进行表征,推荐模型参数(沿拱肋纵向最大温差T0、温差衰减系数α)分别为4.2℃、-0.012与3.5℃、-0.01,该模型在不同观测时段均表现出较高的拟合精度,能有效反映拱肋顶板纵向温度分布特性,具有工程应用价值;(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桥梁的温度效应分析及结构性能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温度场 回归分析 混凝土拱肋 上承式拱桥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中承式铁路拱桥动力系数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郑晓龙 王清平 +4 位作者 曾永平 刘力维 陶奇 杨国静 仲明均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3,45,共6页
研究目的:为探究大跨度中承式铁路拱桥的动力系数影响因素,以国内某具有代表性的主跨430m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型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RAIL建立车轨桥仿真分析模型,针对大跨度铁路拱桥车致振动的特点,通过车桥耦... 研究目的:为探究大跨度中承式铁路拱桥的动力系数影响因素,以国内某具有代表性的主跨430m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型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RAIL建立车轨桥仿真分析模型,针对大跨度铁路拱桥车致振动的特点,通过车桥耦合分析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吊杆、列车类型、轨道不平顺、行车速度等不同运营因素的响应对吊杆拉索动力系数的影响。研究结论:(1)采用吊杆拉索动力系数较挠度动力系数来研究更为合理;(2)车速对于吊杆拉索动力系数的影响在桥跨不同位置呈现不同变化,动力系数较大的吊杆主要在桥跨1/4处及附近,这与该处附近桥梁竖向刚度更低有关;当车速超过300km/h后,吊杆的动力系数增大趋势明显,最大可达到1.62,由于动力系数陡然增大,如采用拉索吊杆应采用高疲劳幅锚固体系保证其可靠性;(3)轨道不平顺对桥跨各位置吊杆的动力系数影响很小;(4)采用钢索和碳纤维拉索吊杆的动力系数响应差别并不明显;(5)货车的动力系数变化趋势较动车组更加平稳,动车组较货车对于桥跨的冲击影响更大;(6)本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大跨度铁路拱桥动力系数的设计与检算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铁路中承式拱桥 车桥耦合 动力系数 碳纤维拉索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的高铁大跨连续刚构拱组合桥施工控制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应用
10
作者 张丽萍 王凯波 +2 位作者 王力 王征 王广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8-115,共8页
连续刚构拱组合铁路桥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形式和施工工序繁多的桥梁类型。为实现对该类型桥梁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以目前在建最大跨径无砟轨道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拱组合体系桥为背景,阐述BIM技术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BIM技... 连续刚构拱组合铁路桥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形式和施工工序繁多的桥梁类型。为实现对该类型桥梁施工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以目前在建最大跨径无砟轨道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拱组合体系桥为背景,阐述BIM技术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通过BIM技术对连续刚构拱组合梁桥进行参数化建模、施工动态模拟,以Visual Studio 2022作为开发平台开发了线形与应力监控系统,系统包含数据管理、测点设计、接口设计、模型应用等四大功能模块,对施工监控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BIM数据驱动的参数化建模技术,提高了建模效率和准确性。桥梁线形数据的可视化表达简化了监控数据与设计值的对比工作,可视化模拟施工工况和动态预警提示功能为桥梁线形的发展规律分析提供参考。实现了监测数据与桥梁BIM模型的关联,方便数据存储和查找,同时可以直观地比较实测值与理论值的误差是否超限,简化了监测数据统计和对比工作。该软件系统为铁路桥梁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构拱桥 铁路桥 BIM 参数化建模 施工动态模拟 可视化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跨度拱桥-轨道系统纵向地震响应分析
11
作者 闫斌 付贺鑫 +1 位作者 田江浩 陈晓斌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9-1105,共7页
为研究不同形式大跨度拱桥-轨道系统地震响应,以112 m提篮拱桥、140 m钢箱系杆拱桥、(24+160+24) m系杆拱桥及(52+382+52) m钢箱拱桥4种不同形式的拱桥为例,建立了考虑轨道、吊杆、拱肋、桩土共同作用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揭示地震作用... 为研究不同形式大跨度拱桥-轨道系统地震响应,以112 m提篮拱桥、140 m钢箱系杆拱桥、(24+160+24) m系杆拱桥及(52+382+52) m钢箱拱桥4种不同形式的拱桥为例,建立了考虑轨道、吊杆、拱肋、桩土共同作用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揭示地震作用下大跨度拱桥-轨道系统动力特性,探讨地震波、地震强度及视波速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致激励作用下钢轨应力包络图呈反对称分布,最大值出现在梁端附近,拱脚处拱肋轴力最大;不同频谱特性地震波激励下,系统动力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地震强度的变化主要影响梁端附近钢轨应力,对中间梁段影响较小;行波效应对地震响应影响较大,拱肋轴力显著增加,钢轨最大应力相比一致激励下应力增幅达149.2%,跨中处钢轨纵向力大幅增加,可达503.4 MPa;视波速越小,轨道受力越大,且随着视波速的增加,钢轨应力分布逐渐接近一致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响应 轨道工程 拱桥 无缝线路 行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肋整体提升施工过程中拱脚位移理论计算及参数影响分析
12
作者 占玉林 李俊毅 +2 位作者 侯之瑶 何鹏 朱淑兰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8,共7页
为研究拱肋整体提升施工过程中的拱脚变形,基于结构力学基本理论,推导考虑提升高度、支架水平刚度、拱肋与水平索材料属性及截面特性、水平索预拉力大小的拱肋整体提升全过程拱脚水平位移(简称拱脚位移)理论解析公式。采用Abaqus软件建... 为研究拱肋整体提升施工过程中的拱脚变形,基于结构力学基本理论,推导考虑提升高度、支架水平刚度、拱肋与水平索材料属性及截面特性、水平索预拉力大小的拱肋整体提升全过程拱脚水平位移(简称拱脚位移)理论解析公式。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拱肋提升模拟,以验证该理论解析公式的精确性;分析拱肋、水平索、提升索、支架等的相关参数对提升过程拱脚位移以及提升前、后位移变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理论解析公式可操作性强、精度较高,解析解与有限元解吻合良好,误差仅6%左右;拱脚位移与位移变化率对拱肋自重最为敏感,水平索预拉力建议为拱肋自重的50%;增加拱肋与水平索的截面尺寸、刚度能够减小拱脚位移及位移变化率;提升高度与拱脚位移变化率呈正向非线性关系,提升索剩余长度越短,拱脚位移变化率增长越快;不同拱轴线形、悬链线拱轴系数的拱脚位移与位移变化率差异较小;跨径与拱脚位移及位移变化率呈正相关关系;矢跨比越大,拱脚位移越大,但拱脚位移变化率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桥 拱肋整体提升施工 提升高度 拱脚位移 水平索预拉力 解析解 参数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式单轨交通柔性吊杆拱桥风-车-桥耦合仿真分析
13
作者 曾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3,共8页
[目的]悬挂式单轨交通柔性吊杆拱桥因具有结构刚度小、轨道梁梁体宽跨比小的特点,易受风荷载作用从而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列车的舒适性,需对风-车-桥耦合结构进行研究。[方法]以我国首条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为工程背景,通过ANSYS有限... [目的]悬挂式单轨交通柔性吊杆拱桥因具有结构刚度小、轨道梁梁体宽跨比小的特点,易受风荷载作用从而影响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列车的舒适性,需对风-车-桥耦合结构进行研究。[方法]以我国首条悬挂式单轨交通线路为工程背景,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长度为80 m的柔性吊杆拱桥模型,通过Fluent有限元软件以及多体动力学软件UM进行风-车-桥耦合分析,并通过平稳性指标判断行车情况。[结果及结论]在风荷载作用下,列车的横向平稳性指标变化较竖向更剧烈,其平稳性处于列车运行合格的边缘。当车速和风速增大时,列车的横向振动明显提升;车速40 km/h下,20 m/s风速相比于10 m/s风速的最大桥梁横向位移增幅达159.5%,最大竖向位移增幅达11%;15 m/s风速相比于10 m/s风速的最大桥梁横向位移增幅达70%,最大竖向位移增幅达2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式单轨交通 柔性吊杆拱桥 风-车-桥耦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式单轨交通大跨度桥梁轨道梁间横向联系影响分析
14
作者 刘阳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1-208,216,共9页
[目的]通常,悬挂式轨道交通左右幅轨道梁都是独立工作的,仅在桥墩处与桥墩联系在一起,跨中轨道梁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这对于小跨径轨道梁来说影响不大。然而,当出现大跨度轨道梁时,由于轨道梁截面较小,刚度较弱,主跨的两根轨道梁之间是否... [目的]通常,悬挂式轨道交通左右幅轨道梁都是独立工作的,仅在桥墩处与桥墩联系在一起,跨中轨道梁相互之间没有联系,这对于小跨径轨道梁来说影响不大。然而,当出现大跨度轨道梁时,由于轨道梁截面较小,刚度较弱,主跨的两根轨道梁之间是否存在横向联系会极大地影响系统的动力响应。对此,有必要分析悬挂式单轨交通大跨度桥梁轨道梁间横向联系的影响。[方法]为探究桥梁主跨不同横系梁对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动力响应以及行车舒适度的影响,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与Universal Mechanism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80 m长的柔性吊杆拱桥及车辆模型进行联合仿真计算。分析了轨道梁间横系梁截面形式以及跨中左右幅横系梁数量为0根、1根、3根工况下系统的动力响应。[结果及结论]轨道梁横系梁截面的横向刚度对轨道梁的纵向位移贡献不大,但横系梁限制竖向位移的能力与竖向刚度成正比;轨道梁的动力响应与轨道梁主跨的横系梁密度呈负相关的关系;而主跨是否设置横系梁则对悬挂式单轨列车及桥梁的竖向动力响应影响更大;列车车速较低时,横系梁对列车横向响应优化较明显,而车速较高时则对列车竖向响应优化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式单轨交通 拱桥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横系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土波纹钢拱桥自振特性研究
15
作者 刘保东 潘瑞雅 +2 位作者 张北辰 黄胜泽 朱妍妍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4,164,共8页
覆土波纹钢拱桥因其具有变形能力强、对地基要求低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而被广泛推广,本文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单层钢板和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拱桥在回填过程和成桥阶段的自振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单层钢板和波纹... 覆土波纹钢拱桥因其具有变形能力强、对地基要求低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而被广泛推广,本文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单层钢板和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拱桥在回填过程和成桥阶段的自振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单层钢板和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拱桥的自振频率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再减小的规律;在整个回填施工过程中,覆土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拱桥的自振频率始终大于单层波纹钢拱桥,说明外侧的混凝土能有效提高结构的刚度;在进行数值模拟时,相比于实体单元,土弹簧单元可以准确地模拟波纹钢板外侧土体的约束作用,建议采取这种建模方法进行动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土波纹钢拱桥 自振特性 微波干涉雷达 土弹簧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配式钢内芯-UHPC组合空心柱抗震性能研究
16
作者 邵旭东 赵相如 +2 位作者 伍隋文 邵宗暄 何广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共16页
为适应新型钢-UHPC拱桥的跨越能力、加快施工进度、减轻拱上建筑自重和造价,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钢内芯-UHPC组合空心柱以及相应的插承式节点连接构造.新型柱由空心钢内芯与外部UHPC薄壁层组成,钢内芯可作为UHPC层的内模,同时提供... 为适应新型钢-UHPC拱桥的跨越能力、加快施工进度、减轻拱上建筑自重和造价,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装配式钢内芯-UHPC组合空心柱以及相应的插承式节点连接构造.新型柱由空心钢内芯与外部UHPC薄壁层组成,钢内芯可作为UHPC层的内模,同时提供额外的耗能.介绍了新型立柱及其与承台间连接构造的概念设计,通过设计2∶5的立柱缩尺模型,采用原桥初步设计中最不利轴压比(0.24)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该立柱的破坏模式、预制立柱界面处连接性能、位移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残余变形、曲率分布和钢板应变等.试验结果表明:试件为弯曲破坏模式,具体为柱底塑性铰区域钢筋钢板屈服,UHPC薄壁层压溃,但节点连接处保持完好,预制与后浇UHPC界面未见裂缝,表明提出的新型装配式连接构造是可靠的.此外,试件具有较高的等效阻尼比,但试件位移延性稍显不足,主要归因于试验模型钢内芯钢板厚度与UHPC薄壁层厚度不匹配,此外,高轴压比(0.24)也是潜在原因.其次,基于试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并对原型柱开展参数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新型柱随着轴压比的增加,延性降低,轴压比在0.05~0.20范围内,原型柱延性系数均接近或大于3.本研究成果可为后续钢内芯-UHPC立柱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内芯-UHPC组合柱 拱桥 抗震性能 拟静力试验 承插式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控制的钢桁系杆拱桥无应力状态计算研究
17
作者 王宁波 范治豪 常柱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756,共9页
为获取大跨钢桁系杆拱桥精准无应力线形和合理成桥系杆力,考虑系杆拱桥无应力状态特征和成桥状态水平系杆力取值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控制的钢桁系杆拱桥无应力状态计算方法。以无应力线形经荷载作用变形后的空间位置与设计线形间的... 为获取大跨钢桁系杆拱桥精准无应力线形和合理成桥系杆力,考虑系杆拱桥无应力状态特征和成桥状态水平系杆力取值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控制的钢桁系杆拱桥无应力状态计算方法。以无应力线形经荷载作用变形后的空间位置与设计线形间的差值和拱脚位移均逼近0作为迭代计算目标,选定钢桁系杆拱桥设计线形参数为初始无应力状态空间位置信息,考虑实际施工工序存在的结构体系转换特征,计算其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后线形空间位置信息和设计线形间的差值和拱脚位移。将空间位置信息差值反向叠加至无应力线形并根据拱脚位移计算初始系杆索力,从而实现拱肋无应力状态空间位置信息和水平系杆力的同步更新。开展多次迭代计算,直至空间位置信息差值和拱脚水平位移均满足迭代目标。结合某大跨钢桁系杆拱桥设计参数,开展钢桁系杆拱桥无应力状态计算研究,同步获取拱肋无应力线形节点空间位置和合理成桥系杆力。对比无应力状态计算结果与实际设计采用值,两者上弦杆预拱度幅值分别为6.9 cm和8.2 cm,拱脚水平位移分别为3.1×10^(-5) cm和1.2 cm,比较接近,验证了本文无应力状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基于多目标控制的钢桁系杆拱桥无应力状态计算方法能获取精准无应力状态信息,可为此类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系杆拱桥 无应力线形 水平系杆力 双目标有限迭代 空间位置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杆拱桥吊杆更换时的索力协同控制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睿轩 徐梓栋 +2 位作者 胡峰强 茅建校 王浩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0-1129,共10页
为保障系杆拱桥吊杆更换时的索力和桥面变形满足施工要求,本文考虑了被更换吊杆及周边吊杆的协同受力影响,建立了关于新旧吊杆、临时吊杆、相邻及次相邻吊杆的索力协同控制计算模型,依托某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吊杆更换工程,开展了吊杆更... 为保障系杆拱桥吊杆更换时的索力和桥面变形满足施工要求,本文考虑了被更换吊杆及周边吊杆的协同受力影响,建立了关于新旧吊杆、临时吊杆、相邻及次相邻吊杆的索力协同控制计算模型,依托某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吊杆更换工程,开展了吊杆更换时的索力协同控制分析,对比了索力单独控制的分析结果,并将索力协同控制方法运用在实际施工当中。结果表明:索力单独控制时,控制点的最大相对位移为15 mm,造成了混凝土桥面开裂,降低了施工质量;索力协同控制时,控制点的最大相对位移为5 mm,整个更换过程共需提升桥面6次且桥面不会开裂,施工质量更高;吊杆更换后除该桥端部短吊杆外其余吊杆索力与设计索力偏差均在±10%以内,大桥长期服役性能得到了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杆拱桥 吊杆更换 施工控制 索力优化 桥面变形 数值模拟 桥面支撑法 位移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商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主桥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术剑 吴庆雄 +2 位作者 徐召 王宏博 刘正飞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高商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主桥采用(190+260+260+190)m四跨连续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桥,采用拱墩固结、拱梁分离的结构体系,桥面全宽43.2 m。该桥采用钢管混凝土桁式平行拱肋,2片拱肋之间采用K撑和米字形横撑连接,钢管混凝土节点处拱肋内... 高商高速公路黄河特大桥主桥采用(190+260+260+190)m四跨连续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桥,采用拱墩固结、拱梁分离的结构体系,桥面全宽43.2 m。该桥采用钢管混凝土桁式平行拱肋,2片拱肋之间采用K撑和米字形横撑连接,钢管混凝土节点处拱肋内布设阵列式内栓钉以提高疲劳寿命。全桥采用整束挤压式吊杆体系,拱脚1号和2号短吊杆采用双吊杆,其余位置均采用单吊杆。全桥设置3组24根系杆来平衡拱脚水平推力。主梁采用双边工字钢梁,由工字形边纵梁、工字形横梁、工字形小纵梁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而成。钢梁上铺设预制C50混凝土桥面板并现浇微膨胀混凝土湿接缝组成钢-混组合结构,桥面板厚24 cm。拱座采用内填混凝土+外包钢板的阶梯形钢-混组合拱座。主桥桥墩采用单箱单室空心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综合考虑结构受力、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经济等因素,主桥采用先梁后拱、分批次张拉系杆和吊杆的施工方法。采用空间杆系有限元模型对主桥结构进行强度和稳定性计算,并采用实体有限元模型对拱座局部受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主桥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及拱座局部受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刚架系杆拱 内栓钉 双吊杆 系杆 钢-混组合拱座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世界遗产桥梁真实性原则的闽浙木拱廊桥保护措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舒洁 Antonio Candeias +1 位作者 陈宝春 逄博如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闽浙木拱廊桥是目前唯一列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历史桥梁群。针对频发的火毁事故带来的巨大损害及防火与火灾后重建等问题,对遗产桥梁的真实性原则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世界遗产桥梁西班牙比斯开桥、波黑莫斯塔尔桥和著名历... 闽浙木拱廊桥是目前唯一列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历史桥梁群。针对频发的火毁事故带来的巨大损害及防火与火灾后重建等问题,对遗产桥梁的真实性原则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世界遗产桥梁西班牙比斯开桥、波黑莫斯塔尔桥和著名历史桥梁日本锦带桥、瑞士教堂桥的保护与重建实例,对闽浙木拱廊桥防火和重建等与真实性高度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关键保护措施。结果表明:遗产桥梁保护的真实性原则应着重于其核心价值和功能性。闽浙木拱廊桥涂覆透明的防火涂料、在桥墩上砌筑防火分区隔离墙等有效的防火措施,属于非核心部分的改变,对遗产的真实性不造成实质损害,应深入开展技术研究并逐步推广应用;重建、重修是闽浙木拱廊桥保护不可或缺的手段,必要且合适的重建有利于其遗产价值的保护,应在继续传承好“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重建中的“原设计”和“原材料”,并挖掘和赋予新的遗产意义和价值。闽浙木拱廊桥保护的重点应在其特殊结构、建造工艺、多重功能等核心价值,灵活应用传统技艺和现代技术,保护桥梁核心价值要素的真实性,并尽可能延长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木拱廊桥 世界遗产 桥梁遗产 真实性 防火 重建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