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散岩堆体地层下隧道洞口段施工方法及合理进尺
1
作者 舒志勇 谭昌荣 李向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2,共6页
以洞口段穿越松散岩堆体地层的雅康高速公路日地1号隧道为依托工程,通过数值模拟了开挖过程,分析两台阶法、三台阶法、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4种工法下隧道洞口段围岩应力和变形特征,综合比选出最适宜隧道洞口段施工的工... 以洞口段穿越松散岩堆体地层的雅康高速公路日地1号隧道为依托工程,通过数值模拟了开挖过程,分析两台阶法、三台阶法、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三台阶七步开挖法4种工法下隧道洞口段围岩应力和变形特征,综合比选出最适宜隧道洞口段施工的工法,并给出了合理开挖进尺。结果表明:隧道洞口段开挖时掌子面前方拱顶和拱肩的变形最明显;4种工法中,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对拱顶沉降和洞周收敛的效果较好,建议开挖进尺取1.2 m。基于数值模拟结果,依托工程采用了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开挖进尺为1.2 m。经现场监测,隧道变形控制良好。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松散岩堆体地层 施工方法 数值模拟 围岩变形 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 开挖进尺 初期支护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开挖状态下高陡边坡破坏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卢栋 富国凯 +3 位作者 董贤阳 刘得昌 庄贤鹏 侯钦宽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5,共6页
为了探究边坡整体稳定性受其局部破坏前后状态及开挖方法的影响,以新疆金川京希-巴拉克采区北侧边坡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元法对边坡局部破坏特征和不同开挖状态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的分布对边坡稳定性影响... 为了探究边坡整体稳定性受其局部破坏前后状态及开挖方法的影响,以新疆金川京希-巴拉克采区北侧边坡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离散元法对边坡局部破坏特征和不同开挖状态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的分布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很大,边坡安全系数在边坡破坏前、中、后期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随着台阶开挖级数增加,边坡安全系数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开挖台阶级数大于1时,边坡整体安全系数均满足要求;当坡角小于等于60°时,边坡整体安全系数满足要求,适宜的坡角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边坡 露天边坡 边坡稳定性 安全系数 离散元法 台阶开挖 台阶坡角 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四头倾斜螺旋式精准排肥器设计与试验
3
作者 徐文智 袁全春 +1 位作者 曾锦 吕晓兰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0-40,共11页
针对现有传统螺旋排肥器排肥量波动大、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四头倾斜螺旋式精准排肥器。通过运动分析和理论计算,确定了影响排肥量稳定性的主要参数及其取值范围。以螺旋叶片头数、排肥器倾角、螺旋叶片直径、螺旋叶片螺距和螺旋... 针对现有传统螺旋排肥器排肥量波动大、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四头倾斜螺旋式精准排肥器。通过运动分析和理论计算,确定了影响排肥量稳定性的主要参数及其取值范围。以螺旋叶片头数、排肥器倾角、螺旋叶片直径、螺旋叶片螺距和螺旋叶片转速为试验因素,以排肥量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开展了单因素和多因素离散元仿真试验。单因素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螺旋叶片头数、排肥器倾角、螺旋叶片直径和螺旋叶片转速等4个因素对排肥量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采用四头倾斜排肥螺旋输送肥料,可以提高排肥量稳定性。多因素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四头排肥螺旋时,最优参数组合为:排肥器倾角38°、螺旋叶片直径46 mm、螺旋叶片转速31 r/min。在该组合下,排肥量变异系数达到最小值,为1.65%。最后,在最优参数组合基础上,通过排肥量稳定性台架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结果显示,实测排肥量变异系数为3.69%。进一步优化得到,当螺旋叶片转速为33 r/min时,排肥量变异系数达到最小值,为2.92%。仿真和台架试验表明,经过改进优化后的四头倾斜螺旋式精准排肥器在排肥稳定性方面表现良好,符合果园施肥规定标准,能够满足果园施肥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四头倾斜螺旋式精准排肥器 离散元仿真 参数优化 台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D工法及三台阶七步开挖工法的对比和改进 被引量:60
4
作者 崔小鹏 孙韶峰 +1 位作者 王广宏 侯敏 《隧道建设》 2010年第2期131-133,178,共4页
就三台阶七步开挖工法及CRD工法的优缺进行分析和对比,并在2种工法的基础上做综合评价并改进,提出核心土加临时仰拱台阶法的新施工思路和方法,以求对隧道开挖工法进行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 CRD法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核心土加临时仰拱台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坊隧道三台阶与两台阶开挖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席俊杰 李德武 《隧道建设》 2010年第2期147-150,共4页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炭质板岩的纸坊隧道施工中的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与两台阶五步开挖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2种工法的隧道变形情况、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受力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两台阶五步开挖法较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在控制变形方面...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炭质板岩的纸坊隧道施工中的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与两台阶五步开挖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2种工法的隧道变形情况、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受力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两台阶五步开挖法较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在控制变形方面是有利的,但是除锚杆内力有所减小外,钢拱架轴力、拱腰及侧墙部位初期支护喷混凝土、二次衬砌均有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两台阶五步开挖法 炭质板岩 变形控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覆薄煤层采空区公路隧道开挖稳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方勇 周超月 +1 位作者 刘书斌 徐晨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107,共8页
隧道下穿煤层采空区施工将对周围地层产生扰动,影响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的稳定性.进行了上覆薄煤层采空区隧道开挖的室内相似模型试验,试验中通过测量隧道开挖过程中采空区地层、隧道拱顶的沉降及初期支护内力等参数,对上下台阶法和单侧... 隧道下穿煤层采空区施工将对周围地层产生扰动,影响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的稳定性.进行了上覆薄煤层采空区隧道开挖的室内相似模型试验,试验中通过测量隧道开挖过程中采空区地层、隧道拱顶的沉降及初期支护内力等参数,对上下台阶法和单侧壁导坑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引起的采空区地层沉降受开挖方法的影响显著,上下台阶法开挖引起的采空区地层沉降高于单侧壁导坑法,沉降槽曲线较陡、沉降范围更宽.两种开挖方法中,围岩压力的最大值均位于右拱脚处,钢拱架最大弯矩出现在拱脚处,最大轴力位于拱腰或拱肩处.其它条件相同时,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开挖时初期支护背后的围岩压力、钢拱架内力和偏心距等普遍大于上下台阶法开挖.研究表明在隧道下穿倾斜煤层采空区施工时,采用单侧壁导坑法开挖可以显著减小对采空区地层及围岩的扰动,但同时需增强初期支护的刚度,确保围岩及隧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煤层采空区 单侧壁导坑法 上下台阶法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意法在野猪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克忠 朱海斌 +2 位作者 孔令民 梁其东 张海军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7-242,共6页
为探讨新意法在复杂地质环境下隧道施工中的可行性,依托具体工程,对山岭隧洞出口段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新意法和台阶法开挖时掌子面的纵向内空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预测了沿隧道轴线方向拱顶沉降的时空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隧道不... 为探讨新意法在复杂地质环境下隧道施工中的可行性,依托具体工程,对山岭隧洞出口段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了新意法和台阶法开挖时掌子面的纵向内空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预测了沿隧道轴线方向拱顶沉降的时空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隧道不同开挖、临时加固方式对掌子面大变形、失稳的影响,得出了掌子面中部易失稳,新意法施工可有效抑制掌子面变形的结论,对同类隧道工程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并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意法 台阶法 掌子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下台阶开挖下城门形隧洞纵向变形规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平 尹建军 曹文贵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46,共7页
隧洞纵向变形规律曲线能有效地反映洞壁围岩变形随掌子面推进的演化过程,然而,原有适用于圆形隧洞全断面开挖的纵向变形规律公式是否适用于城门形隧洞分部开挖,尚需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本文借助于FLAC3D软件对城门形隧洞上下台阶分部开... 隧洞纵向变形规律曲线能有效地反映洞壁围岩变形随掌子面推进的演化过程,然而,原有适用于圆形隧洞全断面开挖的纵向变形规律公式是否适用于城门形隧洞分部开挖,尚需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本文借助于FLAC3D软件对城门形隧洞上下台阶分部开挖下的纵向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初始地应力条件、不同围岩类型下该规律的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确定该规律的经验公式,并与紫坪铺工程导流隧洞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上下台阶开挖下的纵向变形规律曲线与全断面开挖具有相似的形状,但是掌子面处的位移比ur(0)/ur∞存在较大差异;当侧压力系数大于1.0时,变化水平应力对边墙测点的纵向变形规律曲线影响较小;采用平面应变模型并结合本文提出的经验公式可对城门形隧洞上下台阶开挖下的纵向变形规律曲线进行预测。工程实例验证表明,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所得曲线与监测数据比较吻合。利用本文经验公式能简便、较准确地预测围岩变形规律,结合监测数据进而可对隧洞总变形进行初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门形隧洞 上下台阶开挖 纵向变形规律 FLAC3D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既有隧道的新建大断面隧道施工参数优化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杨永波 刘明贵 +1 位作者 张国华 李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7-1226,共10页
结合大帽山隧道Ⅴ级围岩段施工参数优化的试验,通过爆破震动速度、岩体声波波速和围岩内部位移的现场监控量测工作,研究既有隧道旁新建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岩体的损伤程度和范围,进而优化导洞的单循环进尺、爆破参数等施工参... 结合大帽山隧道Ⅴ级围岩段施工参数优化的试验,通过爆破震动速度、岩体声波波速和围岩内部位移的现场监控量测工作,研究既有隧道旁新建大断面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岩体的损伤程度和范围,进而优化导洞的单循环进尺、爆破参数等施工参数。研究表明:推进式往复爆破作业的双侧壁导坑法开挖的隧道必然导致围岩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破坏,尤其是小净距隧道间的中夹岩岩墙;双侧壁导坑法开挖的大断面隧道,控制岩体的损伤程度和损伤范围是相互矛盾的,通过减少单循环开挖进尺来减少爆破震动速度,只能控制岩体的损伤范围,多次的重复爆破导致损伤岩体的损伤程度更大,极大影响围岩稳定;相反,通过适当加大单循环开挖进尺来控制损伤程度的同时,过大的爆破震动速度导致损伤范围更大,极大影响邻近既有隧道的安全运行。利用现场监测数据,通过在UDEC软件中实现的岩体各向异性爆破损伤模型,计算导洞推进式开挖全过程围岩压力的变化和既有隧道支护结构的状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优化得到折中的单循环进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隧道 大断面隧道 双侧壁导坑 施工参数 累计损伤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级围岩隧道两台阶法开挖进尺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颜杜民 何平 +1 位作者 陈峥 王东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103,共5页
以吉图珲高铁富岩1号隧道为工程实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开挖循环进尺下的隧道两台阶法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隧道变形和应力的响应规律,得出工程适用的开挖循环进尺。研究结果表明:开挖进尺对围岩变形影响较大,两者呈... 以吉图珲高铁富岩1号隧道为工程实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开挖循环进尺下的隧道两台阶法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隧道变形和应力的响应规律,得出工程适用的开挖循环进尺。研究结果表明:开挖进尺对围岩变形影响较大,两者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在Ⅳ级较差围岩条件下,拱顶受拉破坏先于拱腰和掌子面的受剪破坏,拱顶掌子面后方1 m处第一主应力达到最大值;随着开挖进尺的增大,拱顶第一主应力和拱腰、掌子面处D-P值均增大,隧道更易发生破坏;Ⅳ级较差围岩,开挖进尺建议取2.0 m,Ⅳ级偏好围岩开挖进尺可增大至4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Ⅳ级围岩 两台阶法 开挖进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隧道施工方法数值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文江 于跃勋 朱永全 《隧道建设》 2010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以软岩单线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手段对常规台阶法、扩大拱脚台阶法和预留核心土台阶法等典型工法的施工空间效应进行动态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软岩隧道,当采用常规台阶法施工时,加强上台阶围岩支护效果对大变形控制至关... 以软岩单线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手段对常规台阶法、扩大拱脚台阶法和预留核心土台阶法等典型工法的施工空间效应进行动态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软岩隧道,当采用常规台阶法施工时,加强上台阶围岩支护效果对大变形控制至关重要;在台阶法开挖过程中掌子面挤出变形明显,掌子面的稳定性不容忽视,而预留核心土在控制掌子面变形、确保掌子面稳定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扩大拱脚支护形式与标准断面相比更有利于控制隧道收敛变形和塑性区的发展。综合分析结果认为:兰渝铁路软岩单线隧道采用扩大拱脚支护形式结合预留核心土的台阶法更有利于控制变形和确保洞室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单线隧道 台阶法 扩大拱脚 预留核心土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矿山法隧道技术第九讲——隧道开挖和支护的方法 被引量:28
12
作者 关宝树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71-781,共11页
强调对隧道开挖和支护关系的基本认识:开挖和支护是隧道施工的2大基本工序,开挖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对周边围岩的松弛降低到最小限度,弹性变形和少许塑性变形是容许的,超过围岩极限应变变形(过度变形或松弛)的场合需要依靠各种支护对策。... 强调对隧道开挖和支护关系的基本认识:开挖和支护是隧道施工的2大基本工序,开挖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对周边围岩的松弛降低到最小限度,弹性变形和少许塑性变形是容许的,超过围岩极限应变变形(过度变形或松弛)的场合需要依靠各种支护对策。开挖和支护有先挖后支和先支后挖2种模式,一般采用前者,当开挖后隧道围岩不稳定时,采用后者。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采用大型施工机械的要求和大断面隧道的出现,对隧道开挖方法选择的观点有了极大变化:1)在选定开挖方法时,要以大断面开挖为指向,围岩条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2)尽可能不采用施工中含有需要废弃的和临时性作业的分部开挖法;3)把机械开挖法与分部开挖法相结合,如TBM导坑超前扩挖法,在欧洲和日本等国已经成为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基本方法;4)在同一座隧道,开挖方法频繁变化,既不经济也不安全,主张在全隧道中(除洞口段外)采用同一种开挖方法——全地质型开挖方法,如全断面法或台阶法,当围岩条件剧烈变化时,采用注浆、超前支护等应对措施。介绍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规范、指南推荐的隧道开挖方法概况:1)日本从隧道围岩级别、洞口段和洞身段等方面分类,给出隧道相应的开挖方法,基本以全断面法和台阶法为主;在断面比较大、比较长的隧道,采用TBM导坑超前扩挖法。2)美国把围岩分为岩质围岩和土质围岩2大类,其推荐的开挖方法基本相同,即全断面法、台阶法和中隔壁法,仅采用的支护方法不同。3)欧洲各国由于围岩条件总体比较好,多采用全断面法和台阶法。归纳选择开挖方法的基本条件:施工条件、围岩条件、隧道断面面积、埋深、工期和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支护 开挖方法 矿山法 全断面法 分部开挖法 台阶法 机械开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台阶七步法在大断面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田佳 刘军 王改鹏 《隧道建设》 2012年第S1期85-89,共5页
对国内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工法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对比,并以此为基础在合福铁路客专闽赣V标庵源山隧道、凤凰山隧道、范墩坪隧道、九台山隧道浅埋偏压段,采取相关技术措施、组织手段,利用三台阶七步法快速、安全地完成该四座隧道... 对国内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工法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对比,并以此为基础在合福铁路客专闽赣V标庵源山隧道、凤凰山隧道、范墩坪隧道、九台山隧道浅埋偏压段,采取相关技术措施、组织手段,利用三台阶七步法快速、安全地完成该四座隧道浅埋偏压软弱围岩段的施工。根据施工过程及结果,分析三台阶七步法施工大断面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重点、关键工序、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组织手段,为以后同类隧道工程施工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浅埋偏压 软弱围岩 三台阶七步法 卸载加固 反压回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旺峁隧道富水全—强风化砂岩区段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邹翀 尤显明 王军涛 《隧道建设》 2010年第1期37-43,共7页
结合兴旺峁隧道富水全—强风化砂岩区段的施工实际,对开挖、控制爆破、裂隙水注浆封堵以及涌泥治理等施工关键技术进行阐述。采用的三台阶六步法施工技术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对富水风化砂岩区段采用短进尺、多循环的开挖方法,减少了一... 结合兴旺峁隧道富水全—强风化砂岩区段的施工实际,对开挖、控制爆破、裂隙水注浆封堵以及涌泥治理等施工关键技术进行阐述。采用的三台阶六步法施工技术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对富水风化砂岩区段采用短进尺、多循环的开挖方法,减少了一次爆破装药量,且对围岩周边采取的控制措施达到了保护围岩的效果;在风化砂岩裂隙水发育区段施工中采取的"抢堵+围堵"的办法,有效地隔断了地下水的渗流路径,确保了结构安全;对涌泥段采用的各种措施确保了工程正常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台阶六步法 控制爆破 裂隙水 注浆封堵 涌泥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台阶法对连拱隧道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胡长明 任孟德 +2 位作者 张延杰 袁一力 梅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4-162,共9页
为研究软弱围岩基于微台阶法连拱隧道合理的掌子面纵向间距、仰拱一次开挖长度和开挖进尺施工参数,确保隧道安全和高效施工,以云南省元蔓高速公路风口山隧道为研究对象,从力学机理上分析了施工参数对隧道稳定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为研究软弱围岩基于微台阶法连拱隧道合理的掌子面纵向间距、仰拱一次开挖长度和开挖进尺施工参数,确保隧道安全和高效施工,以云南省元蔓高速公路风口山隧道为研究对象,从力学机理上分析了施工参数对隧道稳定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纵向间距对中隔墙水平位移和开挖面叠加效应的影响、仰拱一次开挖长度对拱腰水平位移和中隔墙受力的影响、开挖进尺对围岩变形特征和掌子面剪应力的影响,对连拱隧道微台阶法进行最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掌子面纵向间距2D、仰拱一次开挖长度4 m、开挖进尺2m为宜,可为类似连拱隧道的施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微台阶法 数值模拟 纵向间距 仰拱一次开挖长度 开挖进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西客运专线张茅隧道施工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佩寒 王宁 赵华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0-83,共4页
黄土的工程性质十分复杂,在地下水异常丰富地区的黄土常伴随湿陷性、大变形、高地压等特性,开挖施工常引起隧道支护开裂,围岩塌陷等。依托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张茅隧道,通过对施工中隧道与围岩结构施工力学行为和施工工艺的研究,分析总结... 黄土的工程性质十分复杂,在地下水异常丰富地区的黄土常伴随湿陷性、大变形、高地压等特性,开挖施工常引起隧道支护开裂,围岩塌陷等。依托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张茅隧道,通过对施工中隧道与围岩结构施工力学行为和施工工艺的研究,分析总结三台阶七步开挖技术,对有效地控制沉降变形提出了施工技术方法和要点,实现快速施工,对保证隧道结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黄土隧道 数值模拟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台阶法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明胜 《隧道建设》 2009年第S2期24-28,37,共6页
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规律对高地应力隧道施工控制大变形非常关键,也是选择隧道开挖方式、支护型式、支护参数、支护时机的技术依据。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对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采用台阶法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规律对高地应力隧道施工控制大变形非常关键,也是选择隧道开挖方式、支护型式、支护参数、支护时机的技术依据。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对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采用台阶法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针对其开挖过程中的预留核心土长度对变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合理的台阶长度和核心土长度,其结果对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大变形 数值模拟 台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铁山矿西部矿体脉内采准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武团 郭生茂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7,共3页
针对小铁山矿西部矿体的特点 ,提出了脉内采准方式。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快速采掘技术和脉内采准通风的研究。试验的成功实施是该矿巷道式采矿方法面对不同矿岩条件的灵活应用。解决了矿山的局部难题 。
关键词 采准方式 巷道式采矿 快速采掘 脉内采准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泰长江大桥6号墩沉井下沉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13
19
作者 汤忠国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0-45,共6页
常泰长江大桥为主跨1176 m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6号墩采用平面尺寸95.0 m×57.8 m圆端形沉井基础,沉井总高64.0 m,需穿过粉质黏土-砂土交互层。沉井在精确定位着床后,分3次浇筑井壁混凝土、3次取土下沉至终沉标高。取土下沉遵循“... 常泰长江大桥为主跨1176 m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6号墩采用平面尺寸95.0 m×57.8 m圆端形沉井基础,沉井总高64.0 m,需穿过粉质黏土-砂土交互层。沉井在精确定位着床后,分3次浇筑井壁混凝土、3次取土下沉至终沉标高。取土下沉遵循“台阶法”,在核心区18个井孔内先清除非盲区地基土,再清除核心区井孔内盲区地基土,至核心区支承作用完全解除后在外圈18个井孔内取土作业,取土施工按照核心区与外圈井孔交替作业的顺序。以下沉系数为1.0,且各个井孔内取土深度达到预定的深度限值作为取土下沉与井壁混凝土浇筑工序转换的控制指标,确定工序转换时机。临近终沉,3次开启空气幕,有效削减侧阻力占下沉总阻力的比重,沉井顺利下沉至终沉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沉井 取土下沉 台阶法 工序转换 空气幕助沉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古土壤隧道围岩压力分布规律及支护结构受力特征分析——以银西高铁早胜3号隧道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叶万军 吴云涛 +1 位作者 陈明 刘江涛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5-361,共7页
银西高铁早胜3号隧道位于甘肃省宁县境内,为国内首条穿越古土壤地层的隧道。为研究隧道穿越古土壤地层时围岩压力分布情况及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征,通过在隧道相同里程布设压力盒、表面应变计和钢筋应力计等传感器,对围岩压力、初期支护... 银西高铁早胜3号隧道位于甘肃省宁县境内,为国内首条穿越古土壤地层的隧道。为研究隧道穿越古土壤地层时围岩压力分布情况及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征,通过在隧道相同里程布设压力盒、表面应变计和钢筋应力计等传感器,对围岩压力、初期支护受力变形情况进行长期现场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得到的频率值换算为力值或应变,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围岩压力大致经历了急剧变化—缓慢变化—平稳变化3个阶段,三台阶七步开挖的施工工法决定了相同里程先开挖一侧围岩压力明显大于后开挖一侧; 2)钢拱架呈现三维受力状态,相邻2榀拱架间轴力以受压为主,支护结构的完整程度以及与混凝土的协作关系直接影响轴力变化情况; 3)拱脚应变的最大值主要集中在上台阶和仰拱底部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隧道 古土壤地层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围岩压力 支护结构 拱架三维受力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