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儒家命运观是消极宿命论吗
被引量:
14
1
作者
陈代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9-64,共6页
在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 ,“命”包含两个层次 :一表示“天命” ,代表至上神———“天”的意志 ,是道德的最后根据 ;二表示通常所谓命运 ,是对人的客观限制 ,反映了人的有限性。“知天命”是知晓自身肩负的使命 ,“知命”一向难解 ,...
在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 ,“命”包含两个层次 :一表示“天命” ,代表至上神———“天”的意志 ,是道德的最后根据 ;二表示通常所谓命运 ,是对人的客观限制 ,反映了人的有限性。“知天命”是知晓自身肩负的使命 ,“知命”一向难解 ,但是新出土的郭店楚简让我们知道“知命”即明白人应当做什么。孟子的“无义无命”思想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扬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命运观
消极宿命论
“天命”
社会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崇信盲人现象的文化解释
被引量:
5
2
作者
姜生
李书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4,共6页
传统中国人多信盲人算命相或求卜预言,形成为影响深远的社会风俗。这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根柢和悠久历史的问题,是传统文化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崇盲现象在实质上揭示了中国思想文化中长期存在的崇尚内明的重要特征。对传统文化中...
传统中国人多信盲人算命相或求卜预言,形成为影响深远的社会风俗。这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根柢和悠久历史的问题,是传统文化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崇盲现象在实质上揭示了中国思想文化中长期存在的崇尚内明的重要特征。对传统文化中信盲、崇盲、问卜于盲的现象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揭示崇瞽传统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延存的思想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崇信盲人
瞽史知天道
追求内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性敬畏品质及其培育析论——从孔子的“君子有三畏”说起
被引量:
4
3
作者
钱广荣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4,共5页
孔子关于"君子有三畏"的主张,在经验理性上指明敬畏品质的人生意义,在今天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敬畏品质的实质内涵是一定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存在是否合乎理性的差别。理性的敬畏品质,是对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及...
孔子关于"君子有三畏"的主张,在经验理性上指明敬畏品质的人生意义,在今天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敬畏品质的实质内涵是一定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存在是否合乎理性的差别。理性的敬畏品质,是对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及由此推演的法律、道德和精神文明要求的真理性认识及价值体验。当代中国社会理性敬畏品质缺失及其危害与成因,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培育理性敬畏品质要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进行,实行"治"字当头、以"理"育人、开展科学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同时创新治理体制和改进治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有三畏”
理性敬畏品质
社会治理
培育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孔子的生命境界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9,共9页
由"五十知天命"到"六十而耳顺",是孔子生命历程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生命的转进本身意味着中华文化之精神不同于基督教、犹太教与希腊、印度思想的特异性所在,其他文化或文明都将"知天命"作为最后的境界,...
由"五十知天命"到"六十而耳顺",是孔子生命历程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生命的转进本身意味着中华文化之精神不同于基督教、犹太教与希腊、印度思想的特异性所在,其他文化或文明都将"知天命"作为最后的境界,即以"大体"形式出现的精神(心、性)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的呈现;但孔子却超越这一层次,将天命于人的一切,无论大体与小体,都视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方式。故而能够在一切感官的特性中确证人性与天命。"耳顺"包括三个层次的内涵,是圣人境界的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天命
耳顺
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达性天”解——教育目的之存在论诠释
5
作者
张晚林
姜燕
《重庆高教研究》
2013年第2期86-91,共6页
本文就"学达性天"的历史源流及其教化意涵进行详细的疏解,并从存在论的角度论证"学达性天"何以应该成为教育的目的。同时,通过对费希特及杜威教育思想的疏解,证明其与"学达性天"之基本精神的一致与会归,...
本文就"学达性天"的历史源流及其教化意涵进行详细的疏解,并从存在论的角度论证"学达性天"何以应该成为教育的目的。同时,通过对费希特及杜威教育思想的疏解,证明其与"学达性天"之基本精神的一致与会归,从而证"学达性天"四字在教育上的世界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性
知天
费希特
杜威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命运观是消极宿命论吗
被引量:
14
1
作者
陈代波
机构
华东政法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9-64,共6页
基金
华东政法学院韬奋青年课题基金资助
文摘
在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 ,“命”包含两个层次 :一表示“天命” ,代表至上神———“天”的意志 ,是道德的最后根据 ;二表示通常所谓命运 ,是对人的客观限制 ,反映了人的有限性。“知天命”是知晓自身肩负的使命 ,“知命”一向难解 ,但是新出土的郭店楚简让我们知道“知命”即明白人应当做什么。孟子的“无义无命”思想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扬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命运观
消极宿命论
“天命”
社会伦理道德
Keywords
Confucianism
the
decree
of
heaven
destiny
to know the decree of heaven
to
know
one's destiny
no righteousness no Ming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崇信盲人现象的文化解释
被引量:
5
2
作者
姜生
李书文
机构
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
山东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64,共6页
基金
山东省社科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思想史>(03ALJ02)成果之一。
文摘
传统中国人多信盲人算命相或求卜预言,形成为影响深远的社会风俗。这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根柢和悠久历史的问题,是传统文化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崇盲现象在实质上揭示了中国思想文化中长期存在的崇尚内明的重要特征。对传统文化中信盲、崇盲、问卜于盲的现象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揭示崇瞽传统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延存的思想根源。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崇信盲人
瞽史知天道
追求内明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elieving and consulting
the
blind
the
idea
of
the
blind
know
s
the
Dao
of
heaven
the
pursuit
of
inner vision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性敬畏品质及其培育析论——从孔子的“君子有三畏”说起
被引量:
4
3
作者
钱广荣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4,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及应对研究"(13Azx020)
文摘
孔子关于"君子有三畏"的主张,在经验理性上指明敬畏品质的人生意义,在今天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启发意义。敬畏品质的实质内涵是一定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存在是否合乎理性的差别。理性的敬畏品质,是对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及由此推演的法律、道德和精神文明要求的真理性认识及价值体验。当代中国社会理性敬畏品质缺失及其危害与成因,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培育理性敬畏品质要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进行,实行"治"字当头、以"理"育人、开展科学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同时创新治理体制和改进治理方式。
关键词
“君子有三畏”
理性敬畏品质
社会治理
培育理路
Keywords
the
gentleman has three
decree
of
heaven
the
quality
of
rational fear
social governance
the
way
of
cultivation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孔子的生命境界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赟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9,共9页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教育部重大基地项目(11JJD720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064)
文摘
由"五十知天命"到"六十而耳顺",是孔子生命历程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一生命的转进本身意味着中华文化之精神不同于基督教、犹太教与希腊、印度思想的特异性所在,其他文化或文明都将"知天命"作为最后的境界,即以"大体"形式出现的精神(心、性)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的呈现;但孔子却超越这一层次,将天命于人的一切,无论大体与小体,都视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方式。故而能够在一切感官的特性中确证人性与天命。"耳顺"包括三个层次的内涵,是圣人境界的显现。
关键词
知天命
耳顺
圣人
Keywords
know
ing
the
biddings
of
heaven
docile ear
sage
分类号
B2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达性天”解——教育目的之存在论诠释
5
作者
张晚林
姜燕
机构
湖南科技大学
出处
《重庆高教研究》
2013年第2期86-91,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1YJA720037)
文摘
本文就"学达性天"的历史源流及其教化意涵进行详细的疏解,并从存在论的角度论证"学达性天"何以应该成为教育的目的。同时,通过对费希特及杜威教育思想的疏解,证明其与"学达性天"之基本精神的一致与会归,从而证"学达性天"四字在教育上的世界性意义。
关键词
尽性
知天
费希特
杜威
实践
Keywords
full displaying
of
the
Nature
know
ing
the
heaven
Fichte
Dewey
practice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儒家命运观是消极宿命论吗
陈代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崇信盲人现象的文化解释
姜生
李书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理性敬畏品质及其培育析论——从孔子的“君子有三畏”说起
钱广荣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孔子的生命境界及其文化意义
陈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学达性天”解——教育目的之存在论诠释
张晚林
姜燕
《重庆高教研究》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