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命运观是消极宿命论吗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代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9-64,共6页
在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 ,“命”包含两个层次 :一表示“天命” ,代表至上神———“天”的意志 ,是道德的最后根据 ;二表示通常所谓命运 ,是对人的客观限制 ,反映了人的有限性。“知天命”是知晓自身肩负的使命 ,“知命”一向难解 ,... 在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 ,“命”包含两个层次 :一表示“天命” ,代表至上神———“天”的意志 ,是道德的最后根据 ;二表示通常所谓命运 ,是对人的客观限制 ,反映了人的有限性。“知天命”是知晓自身肩负的使命 ,“知命”一向难解 ,但是新出土的郭店楚简让我们知道“知命”即明白人应当做什么。孟子的“无义无命”思想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扬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命运观 消极宿命论 “天命” 社会伦理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命与知命:先秦儒家命论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乙小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8-114,160,共8页
殷周鼎革,促使人们对君权天授、不可更改的传统天命观念进行反思,"以德配位"成为统治阶级乃至整个社会所认同的天命观念。春秋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正是在此基础上丰富了"命"的意涵,在"天命"落实... 殷周鼎革,促使人们对君权天授、不可更改的传统天命观念进行反思,"以德配位"成为统治阶级乃至整个社会所认同的天命观念。春秋之际,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正是在此基础上丰富了"命"的意涵,在"天命"落实到人"命"的过程中,用德性消解天的绝对意志所给予个体命运的限定性,从而彰显出人的道德行为的意义。而作为受命主体的个人,将"知命"建立在个体积极的道德实践中,在自我德行的完善里实现对"命"的把握,从而超越对现实的利益得失以及寿命祸夭的恐惧。此外,先秦儒家还将这种知命的道德实践过程与君子这一人格相结合,树立了儒家君子对待"天命"责任、个人"义命"的基本人生态度,丰富了君子的价值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知命 君子 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