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513A在水平管内沸腾换热及压降特性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青 黄理浩 +3 位作者 张佳妮 陶乐仁 朱天意 陈建红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9-147,共9页
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制冷行业需要对现有的制冷剂工质进行替换并进一步强化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通过实验研究了混合制冷剂R513A在外径分别为9.52、12.70 mm的水平光滑管和内螺纹管内的沸腾换热特性,分析了热流密度、管径、质量流速和... 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制冷行业需要对现有的制冷剂工质进行替换并进一步强化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通过实验研究了混合制冷剂R513A在外径分别为9.52、12.70 mm的水平光滑管和内螺纹管内的沸腾换热特性,分析了热流密度、管径、质量流速和蒸发温度对传热系数及压降变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沸腾传热系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9.52 mm光滑管内制冷剂扰动更剧烈,其传热系数比12.70 mm光滑管的提高了13.91%~19.77%。与此同时,9.52 mm换热管内的压降为12.70 mm换热管的1.4~3.8倍。管内传热系数随着蒸发温度和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并且低质量流速时更容易达到局部干涸点,此时沸腾传热系数急剧减小。对预测传热系数的Cooper、Liu-Winterton关联式进行了对比。在干涸发生前,两个关联式皆能较好地预测R513A在水平光滑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在干涸发生后,Liu-Winterton关联式预测精度更高;干涸前、后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8.53%和28.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513A 流动沸腾 内螺纹管 传热系数 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单向阀开启过程流场特性分析
2
作者 李延民 杨创 张瑞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57,163,共6页
基于质量守恒方程和三维时均N-S方程,并利用动网格技术,对气动单向阀的开启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仿真。在ANSYS/Fluent 19.0中采用四面体非结构网格、标准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并导入控制阀芯运动的UDF,真实地模拟单向阀开启的动态过... 基于质量守恒方程和三维时均N-S方程,并利用动网格技术,对气动单向阀的开启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仿真。在ANSYS/Fluent 19.0中采用四面体非结构网格、标准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并导入控制阀芯运动的UDF,真实地模拟单向阀开启的动态过程,得到内流场中流体速度、压力、湍流动能和湍流动能耗散率等变量的变化情况。由计算结果发现,在单向阀开启过程中,小开度时,在阀口处的流速比较大,随着开度的增大,阀芯背侧的流场越来越复杂,弹簧座前后出现了比较强的漩涡。据此对单向阀的结构进行改进,减少流体通过阀时的能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阀 动网格技术 UDF CFD 内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径管内流噪声特性及优化研究
3
作者 谈明高 王昊晨 +3 位作者 刘厚林 吴登昊 吴江海 吴贤芳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110,共7页
为探究变径管内流噪声特性,采用大涡模拟(LES)耦合Smagorinsky亚格子模型对变径管内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结合脉动压力分析管内声源强度分布,利用Lighthill声比拟理论提取声源,进而通过声学有限元方法计算变径管内声场,并通过试验对... 为探究变径管内流噪声特性,采用大涡模拟(LES)耦合Smagorinsky亚格子模型对变径管内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结合脉动压力分析管内声源强度分布,利用Lighthill声比拟理论提取声源,进而通过声学有限元方法计算变径管内声场,并通过试验对比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以总声压级(OSPL)作为优化评判标准,采用双曲线结构对变径管进行结构优化。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能有效预测管道内流噪声,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在3%以内;变径管内的压力脉动强度峰值集中于进口与出口变径处,其脉动压力均方根(Cp,RMS)最大值分别为0.086 3和0.083 1;变径处、出口及进口的总声压级依次为138.07 dB,135.48 dB,134.35 dB;双曲线结构显著降低了变径处的压力脉动及管内流动噪声,进口、变径处及出口的流噪声总声压级分别降低7.37%,8.85%和8.23%。研究为变径管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径管 内流噪声 脉动压力 双曲线优化结构 降噪优化 计算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驼峰区能量损失与不稳定内流关联研究
4
作者 罗竹梅 董广贺 +2 位作者 曾云 杨涛 李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0-184,共5页
相较于传统叶片的水泵水轮机,带有分流叶片的水泵水轮机在高水头、大容量和高比转速的工作条件下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以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水泵水轮机出现的驼峰特性和迟滞效应问题,对导叶小开度下的泵工况进行数值... 相较于传统叶片的水泵水轮机,带有分流叶片的水泵水轮机在高水头、大容量和高比转速的工作条件下有更好的应用前景。以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水泵水轮机出现的驼峰特性和迟滞效应问题,对导叶小开度下的泵工况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并结合熵产理论与内流状态对水力损失进行分析,深入开展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泵工况驼峰区不稳定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流叶片水泵水轮机在导叶小开度运行时,也存在驼峰特性并伴随迟滞效应。在驼峰区运行时,转轮出口与导叶间无叶区高水力损失区域主要分布在长叶片尾缘,与传统叶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机械 迟滞特性 水力损失 分流叶片 内流特性 水泵水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浅层内外排屑双级喷射PDC钻头二开钻进井底流场特性
5
作者 陈绪跃 金铭 +4 位作者 杨进 高德利 邹蚁麒 杨奇奇 武昌圻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48-2858,共11页
为提高深水浅层二开钻进机械钻速与钻头进尺,提出了一种深水浅层内外排屑双级喷射PDC钻头。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内外排屑双级喷射PDC钻头二开钻进井底流场的数值仿真模型;采用标准k-ε双方程模型分析其流场特性,探究双级射流结... 为提高深水浅层二开钻进机械钻速与钻头进尺,提出了一种深水浅层内外排屑双级喷射PDC钻头。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内外排屑双级喷射PDC钻头二开钻进井底流场的数值仿真模型;采用标准k-ε双方程模型分析其流场特性,探究双级射流结构对二开井底流场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内外排屑通道分隔壁直径、二级喷嘴位置和分隔壁高度等关键参数对岩屑运移轨迹和水力屏蔽现象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双级射流结构对岩屑的运移影响显著,岩屑颗粒以螺旋运动方式上返;内外分隔壁设计有助于抑制水力屏蔽现象,内外排屑通道内部均有旋流出现;随着分隔壁直径增加,通过内排屑通道的颗粒增多;考虑岩屑运移效果,分隔壁直径越大,越有利于携岩;二级喷嘴位置影响岩屑运动轨迹的螺旋方向,当二级喷射结构位于排屑通道中部时,岩屑运移呈直线运动,但岩屑易在刀翼前后堆积;当分隔壁高度超过顶部一级喷嘴位置时,有利于减小水力能量损失,使更多的岩屑颗粒进入内部排屑通道,便于岩屑上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浅层 双级喷射钻井 内外排屑双级喷射PDC钻头 井底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方法的食用菌方舱内部生长环境数值模拟
6
作者 高菊玲 张志洋 王宜雷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0,107,共8页
针对食用菌方舱内部生长环境直接观测难度较大的问题,以自主设计的榆黄菇培养方舱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孔介质、组分传输等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方舱的内部流场与速度、温度、湿度分布。结果表明:菌包组间的阻力系数与菌包的排布... 针对食用菌方舱内部生长环境直接观测难度较大的问题,以自主设计的榆黄菇培养方舱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孔介质、组分传输等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方舱的内部流场与速度、温度、湿度分布。结果表明:菌包组间的阻力系数与菌包的排布关系不大,径向和轴向上的内部阻力系数、粘性阻力系数分别为37.66、5.68×10^(5)和6.64、5.32×10^(5)。方舱内的最高温度在新风出风口和加湿管道出口附近,约为24℃;最低温度在空调出风口附近,约为16℃;随着远离新风出风口和空调出风口,方舱内的温差逐渐减小;菌菇生长区域的湿度、温度较均匀,平均温度约为18℃,适合榆黄菇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方舱 计算流体力学 多孔介质 内部流动 温湿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链视角下全球锑资源流动格局演化分析:基于多层网络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春辉 张福良 +2 位作者 王安建 钟维琼 王星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398,共14页
锑是备受瞩目的关键金属,被冠以“工业味精”“光伏金属”“战争金属”等称号。近年来,中国锑矿产量持续下降,全球光伏行业锑需求量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刻画全球锑资源流动格局演变过程,对于我国准确把握全球锑资源供需形势,进而制定... 锑是备受瞩目的关键金属,被冠以“工业味精”“光伏金属”“战争金属”等称号。近年来,中国锑矿产量持续下降,全球光伏行业锑需求量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刻画全球锑资源流动格局演变过程,对于我国准确把握全球锑资源供需形势,进而制定针对性政策提高我国锑产业链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复杂网络方法,构建了全球锑资源流动多层网络模型,分析了2003—2023年全球锑资源流动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再生锑在全球锑资源供应中地位上升,占比由2003年的12%上升至2023年的33%;(2)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锑原材料出口国,锑原材料累计出口量147.6万t,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锑原材料进口国,锑原材料累计进口量54.7万t,印度近年来锑原材料进口量增长较快,成为2023年全球第三大锑原材料进口国;(3)中国主导了全球锑原材料供应,但受国内锑矿产量下降影响,在锑产业链上游环节与中游环节的优势地位有所下降;(4)从产业链整体视角看,2003—2023年,中国国内锑资源供应始终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但锑资源净出口量显著下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从加强国内锑矿资源勘查开发力度、鼓励矿业企业走出去、提高再生锑回收技术三个方面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国锑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国际贸易网络 多层网络 全球流动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内循环和燃料分级对天然气低氮燃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彭俊豪 卓建坤 +4 位作者 关靖宇 庞振洲 李伟 祝令坤 姚强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7,共11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烟气内循环和分级燃烧的轴切旋流低氮燃烧器,并通过工业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负荷、燃料分级以及烟气内循环对燃烧和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荷和燃料分级比例对NO_(x)生成具有协同作用,在中、低负荷工况下,NO_... 设计了一种基于烟气内循环和分级燃烧的轴切旋流低氮燃烧器,并通过工业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负荷、燃料分级以及烟气内循环对燃烧和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荷和燃料分级比例对NO_(x)生成具有协同作用,在中、低负荷工况下,NO_(x)排放随二次燃料比例的上升而单调上升,在值班火焰区域有大量NO_(x)生成;在满负荷工况下,存在最佳一/二次燃料比例(88:12),使NO_(x)排放质量浓度最低,当二次燃料比例低于12%时,主火焰区域主导了NO_(x)的生成;一次燃料混合管长度的变化可使燃料与空气混合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影响NO_(x)的生成,当缩短一次燃料混合管相对长度至0.74时,主燃区向炉膛上游移动,主火焰被锚定在炉膛中部,使炉膛尾部温度分布更均匀,NO_(x)排放质量浓度在各负荷下下降了10%~20%(NO_(x)以NO_(2)计),且均低于30 mg/m3(O_(2)体积分数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内循环 轴切旋流 分级燃烧 低氮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贸易国际规则比较和中国对接建议--基于RCEP、CPTPP和DEPA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少辉 王方宏 +1 位作者 刘刚 张贝尔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50,共12页
发展数字贸易需要对接数字贸易国际规则,RCEP、CPTPP、DEPA作为数字贸易主流规则,由于主导国家和成员国数字经济水平不同且各有特色,在核心议题上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我国虽已初步构建起包括国内立法、试点区域开放政策、参与双边和多... 发展数字贸易需要对接数字贸易国际规则,RCEP、CPTPP、DEPA作为数字贸易主流规则,由于主导国家和成员国数字经济水平不同且各有特色,在核心议题上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我国虽已初步构建起包括国内立法、试点区域开放政策、参与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数字治理国际倡议的数字治理体系,但与数字贸易主流规则相比仍存在差异,影响了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和数字治理话语权。对接高标准数字贸易国际规则,RCEP可作为参与构建全球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的基础;申请加入CPTPP可作为提升在更大范围、更高标准内参与数字贸易规则的重要途径;DEPA可作为参与构建全球数据治理体系的重要平台优先推进加入进程。以自贸区(港)为制度型试验区,充分考量与CPTPP、DEPA在关键规则条款上存在的差异,统筹开放与安全,实现高标准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国际贸易 贸易规则 自贸协定 数据跨境流动 数据安全 数字治理 贸易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间隙对罗茨式氢气循环泵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秦佳 李伟 +2 位作者 季磊磊 胡敬宁 李硕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4-1183,共10页
基于动网格技术,采用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湍流模型对罗茨式氢气循环泵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利用相关试验证明了数值仿真的可靠性,研究了轴向间隙的取值对罗茨式氢气循环泵内部流场及性能的影响,阐明了轴向间隙的变化与泵出口... 基于动网格技术,采用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k-ω湍流模型对罗茨式氢气循环泵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利用相关试验证明了数值仿真的可靠性,研究了轴向间隙的取值对罗茨式氢气循环泵内部流场及性能的影响,阐明了轴向间隙的变化与泵出口脉动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轴向间隙增大,高温回流导致泵腔内流体的压力和温度显著升高、流速显著加快,间隙处的高速回流涡影响范围逐渐扩大,泵的出口流量逐渐减小,容积效率逐渐降低,出口脉动特性逐渐提高;当轴向间隙取值范围在0.125~0.150 mm时,出口流量减少了2.8 m^(3)/h,容积效率降低了3.6%,出口流量脉动系数降低了0.04,泵的出口流量和出口脉动特性在此范围内变化最为平稳。因此,综合容积效率和流动稳定性,确定罗茨式氢气循环泵的轴向间隙合理的取值范围为0.125~0.15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茨式氢气循环泵 轴向间隙 内流特性 脉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纵向内构件的摇摆流化床气固流动规律
11
作者 徐荣升 王德武 +3 位作者 王若瑾 刘燕 吴邦华 张少峰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81-3793,共13页
针对摇摆流化床内气固分布不均所致流化质量降低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纵向内构件,对添加纵向内构件的摇摆流化床(LIMRFB)内气固流动规律及内构件作用效果等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未添加纵向内构件的摇摆流化床(RFB)进行了对比。结果表... 针对摇摆流化床内气固分布不均所致流化质量降低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纵向内构件,对添加纵向内构件的摇摆流化床(LIMRFB)内气固流动规律及内构件作用效果等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未添加纵向内构件的摇摆流化床(RFB)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RFB相比,纵向内构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泡向边壁区域的聚集行为,进而达到提高床层流化质量的目的。在LIMRFB内,气含量增加,壁面区域气泡尺寸减小、上升速度降低、分布更加均匀,沿摇摆方向两侧料位高度差降低;在内构件安装高度所对应的区域(Z_(1)~Z_(3)截面间),压降(ΔP_(Z_(1))-_(Z_(3)))随摇摆幅值的增加而降低,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加,摇摆周期影响不大;除颗粒静压外,流体与内构件壁面摩擦、帽孔对气泡剪切破碎作用能耗是LIMRFB压降的另一来源,附壁大气泡及其上部颗粒与床体壁面之间的摩擦能耗是RFB压降的另一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流化床 纵向内构件 摇摆工况 气固流动 过程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头部回流燃烧室流场特性
12
作者 王利 杨卫华 +2 位作者 毕研策 刘雨昂 钱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10039-10050,共12页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而其内部流场特征对燃烧室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为了探究某型双头部回流燃烧室流场分布特性,本文采用实验与数值仿真方法针对该型燃烧室进行流场特性研究,...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而其内部流场特征对燃烧室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为了探究某型双头部回流燃烧室流场分布特性,本文采用实验与数值仿真方法针对该型燃烧室进行流场特性研究,得到了热态条件下火焰筒内部流场分布特性和燃烧室进/出口压差对其内部流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进/出口压差分别为1500、3500、5000 Pa工况时,双头部回流燃烧室内部流场分布特征相似,且燃烧室内部流场速度大小随进/出口压差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截面下,与实验条件下回流燃烧室内部流场分布特性相比,仿真条件下流场分布特征与其相似。上述研究成果为该型燃烧室火焰筒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燃烧室 火焰筒 数值仿真 内部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导向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
13
作者 樵凡原 王飞 张昌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评估使用血流导向支架治疗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s,BB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4例BB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包括基线资料、动脉瘤数据、手术方式、手... 目的评估使用血流导向支架治疗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s,BB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4例BB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包括基线资料、动脉瘤数据、手术方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14例患者中,有5例使用Pipeline血液导向装置(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PED)辅助弹簧圈栓塞,有3例单纯使用PED,有5例使用Tubridge密网支架(TB)辅助弹簧圈栓塞,有1例单纯使用TB。4例单纯使用血流导向支架的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时见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余均未见动脉瘤显影。1例使用TB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患者术后并发迟发性大面积脑梗死导致死亡。1例单纯使用PED的患者出现右侧肢体偏瘫,随访时改良Rankin(mRS)评分为2分;余12例患者在出院时及随访时mRS评分均为0分。13例患者随访时造影见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血流导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或单纯使用血流导向支架治疗BBA安全有效,但围术期有潜在动脉瘤再出血和脑梗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泡样动脉瘤 血流导向支架 颈内动脉 弹簧圈栓塞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作用式五叶刮板泵流固耦合特性分析
14
作者 李铭浩 张世功 +1 位作者 张洪信 王冲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2,共9页
针对传统容积泵结构复杂且自密封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双作用式五叶刮板泵。利用上下刮板取代传统叶片泵的往复运动叶片,形成一种新型无阀式、结构紧凑的流体动力装置。基于2.5D动态网格耦合粘性壁面策略和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双... 针对传统容积泵结构复杂且自密封性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双作用式五叶刮板泵。利用上下刮板取代传统叶片泵的往复运动叶片,形成一种新型无阀式、结构紧凑的流体动力装置。基于2.5D动态网格耦合粘性壁面策略和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双作用式五叶刮板泵进行流固耦合分析,得到了在流场特性影响下,转子-刮板在压力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以及变形量分布特性,以及转子-刮板的模态特性。结果表明:流固耦合作用对转子-刮板结构影响较大,转子-刮板的应力和变形随转速的增大而减小,当转速由900 r/min增至2 700 r/min,最大von-Mises应力减小24.56%,最大变形减小13.79%;不同负载压力对转子-刮板各阶振动频率没有明显变化,湿模态振动频率略低于流固耦合作用下的振动频率。该研究为双作用式五叶刮板泵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作用式五叶刮板泵 内流场 流固耦合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向双螺杆挤出机挤出物料的混合特性研究
15
作者 夏伟杰 马亮 +1 位作者 张俊 申春赟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144,共7页
为了提升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物料混合均匀性和挤出效率,研究了不同螺杆结构对物料挤出过程的影响机制。首先,建立了普通螺纹有/无啮合块和凹槽螺纹有/无啮合块4种螺杆结构模型;然后,在网格独立性和计算方法有效性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建立... 为了提升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的物料混合均匀性和挤出效率,研究了不同螺杆结构对物料挤出过程的影响机制。首先,建立了普通螺纹有/无啮合块和凹槽螺纹有/无啮合块4种螺杆结构模型;然后,在网格独立性和计算方法有效性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内流场数值计算模型;最后,基于Ployflow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流场压力、速度分布,并通过示踪粒子轨迹跟踪法分析了物料停留时间及最大剪切应力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普通螺杆对物料的混合性能低,挤出效率高;啮合块对于提高最大剪切应力有正向作用,可增加混合性能,但自洁能力降低;螺杆上的凹槽结构可减小轴向速度、增大压力差、提高物料混合性能,但降低了物料受到的最大剪切应力。综上,物料通过具有凹槽和啮合块的螺杆结构能得到更好的混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机 螺杆 混合特性 内流场 黏性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超临界条件流体流动与喷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姜冠宇 闻浩诚 +2 位作者 代雯 师迎晨 王兵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70,共17页
航空煤油作为先进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冷却介质时,在发动机特定工况下处于接近临界点的亚临界状态或超临界状态,因此,针对喷嘴流道流动及喷射掺混等流体物理规律的研究对于发动机燃烧室设计十分重要。本文围绕跨/超临界条件流体的流动... 航空煤油作为先进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冷却介质时,在发动机特定工况下处于接近临界点的亚临界状态或超临界状态,因此,针对喷嘴流道流动及喷射掺混等流体物理规律的研究对于发动机燃烧室设计十分重要。本文围绕跨/超临界条件流体的流动特性及喷射掺混规律进行了文献综述。文献表明,现有跨/超临界条件流体内流道的流动特性研究多局限于小分子、单质流体,流体相变条件取决于入口参数和流道几何特性,流道类型多局限于简单几何流道,而相关研究则多局限于较为狭窄的参数范围。以小分子流体作为研究介质的喷射掺混特性研究表明,跨/超临界条件下的流体喷射掺混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流体热力学特性的影响,特别是在改变喷嘴几何构型时,超临界流体射流形态及喷射掺混评价模型与方法尚未获得一致的研究结论。对于跨/超临界条件下大分子碳氢燃料(航空煤油)在收缩喷嘴流道等复杂几何流道中的流动规律以及复杂喷嘴构型喷射掺混特性的研究,尚有待深入开展。一方面,需准确建立航空煤油在超临界条件下的热力学模型,另一方面,需揭示喷射流体界面变形、破碎机理及规律,以先进光学诊断手段捕获流体掺混行为,总结描述掺混特性参数及其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超临界条件 航空煤油 内流动 射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型中间品创新流对国内国际增值流的影响
17
作者 杨祎 杨艳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56,共12页
基于跨国中间品投入矩阵,区分并测度中间品创新来源与增加值流动去向结构特征;根据情境修正序贯生产分工模型,揭示异质型中间品创新流对国内国际增值流的作用机理,以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内嵌型中间品... 基于跨国中间品投入矩阵,区分并测度中间品创新来源与增加值流动去向结构特征;根据情境修正序贯生产分工模型,揭示异质型中间品创新流对国内国际增值流的作用机理,以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内嵌型中间品创新流对国内国际增值流具有先升后降的倒U型影响,其对价值链主导国的正向影响仅在短期内有效;②关联型中间品创新流对国内增值流具有先降后升的U型影响,对国际增值流的影响持续为负,对价值链主导国具有长期正向影响;③自主型中间品创新流对国内国际增值流以及价值链主导国国际增值流呈U型影响;④国内国际增值流发展与分工位置提升存在伴生效应。研究结论为明晰国内国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互动关系提供新视域,为纾解双循环协同治理困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型中间品创新流 国内国际增值流 分工位置 制造业双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流一体化气动热模拟一致性研究
18
作者 张旭辉 王兆伟 姚冉 《实验流体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3,共9页
以内外流一体化设计的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内外流场气动热仿真和风洞试验的一致性,定量分析了气动热仿真与风洞试验之间的差异,并研究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气动热仿真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湍流模型为SA,空间格式... 以内外流一体化设计的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内外流场气动热仿真和风洞试验的一致性,定量分析了气动热仿真与风洞试验之间的差异,并研究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气动热仿真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Navier-Stokes方程,湍流模型为SA,空间格式为Roe的FDS,时间格式为LU-SGS。在FD-20a激波风洞中开展风洞试验,来流马赫数Ma∞=6,单位雷诺数ReL=1.14×10^(7)~2.98×10^(7) m^(-1),迎角α=0°~8°。仿真与试验的对比结果表明:沿流向流动干扰复杂程度增大,热流模拟一致性降低;压缩面流动以附着流和小分离为主,仿真与试验一致性较好,平均差异约22.3%;在分离与激波边界层干扰等作用下,与压缩面相比,内流的仿真与试验差异增大,其中喉道平均差异约43.5%,隔离段平均差异约31.8%。受Edney型激波干扰的作用,唇口的仿真与试验在三维空间分布上的最大差异达到100%。从网格、数值方法、非定常特性和不确定度评估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沿流向气动热仿真与试验差异增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流一体化 气动热 激波风洞 数值仿真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外造雪机用核子器两相流动过程与雾化规律研究
19
作者 郝亚辉 吴海峰 +2 位作者 徐荣吉 张华 王瑞祥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3,共6页
核子器对促进人工造雪的液滴快速成核、结晶、成雪过程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室外造雪机用的通用核子器,设计了可视化实验平台,研究了核子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以及对雾化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核子器内部呈两相环形流动,外部形成了... 核子器对促进人工造雪的液滴快速成核、结晶、成雪过程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室外造雪机用的通用核子器,设计了可视化实验平台,研究了核子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以及对雾化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核子器内部呈两相环形流动,外部形成了连续的空锥形喷雾场。随着气液压力比(ΦGL)的增加,界面扰动波在内部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中逐渐消失。随着空气核占据更多的空间,液膜厚度逐渐减小且变得均匀稳定,雾化效率和雾化质量均得到显著提升。当ΦGL从20%增至67%时,液滴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分别提高了17%和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外造雪机 核子器 内部流型 粒径分布 科技冬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移相变压器的特性分析及其拓扑参数优化设计
20
作者 金维刚 刘航亚 +1 位作者 翟志峰 袁佳歆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0,共10页
随着电力系统互联规模不断扩大,潮流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极易出现,移相变压器则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用于解决潮流分布问题,因此对移相变压器的性能或成本进行优化有着广泛的现实需求。首先,对移相变压器拓扑结构和调节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其电... 随着电力系统互联规模不断扩大,潮流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极易出现,移相变压器则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用于解决潮流分布问题,因此对移相变压器的性能或成本进行优化有着广泛的现实需求。首先,对移相变压器拓扑结构和调节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其电路模型,推导分析计算双心对称型移相变压器内阻抗对移相角的影响,提出优化绕组的配置方法,便于控制策略的制定;其次,针对移相变压器的本体模型问题,基于统一磁路法,提出双心对称型移相变压器的电磁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进行空载和短路测试可知,移相器模型的关键性能指标达到预期,内阻抗的计算误差降低到1.92%;最后,采用改进型差分进化算法对PST的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输出特性不变的前提下,优化后的体积减小约12.04%;铜耗降低约10.6%,铁心损耗下降约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相变压器 电磁模型 内阻抗 参数优化设计 潮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