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效应及其驱动因素
1
作者 孙才志 于涵 郝帅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52-2967,共16页
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的性质和强度并从空间的角度更深入探索其形成机制,可为制定流域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InVEST模型对流域内产水量(WY)、生境质量(HQ)、碳储量(CS)、土壤保持(... 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的性质和强度并从空间的角度更深入探索其形成机制,可为制定流域生态系统恢复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InVEST模型对流域内产水量(WY)、生境质量(HQ)、碳储量(CS)、土壤保持(SC)四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分析其时空演变格局,利用权衡-协同标准(TSC)探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00—2020年,流域东部及东南部WY明显增强;HQ自东向西呈现出“高-低-高”的空间分布特征;CS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空间分布特征与HQ较为一致;SC则表现出整体增加态势。(2)在SC-WY、HQ-SC、WY-HQ中,流域内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而CS-SC、CS-WY、CS-HQ均以权衡作用为主。(3)单因子作用下,地形因子对六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的解释力较大;在交互作用下,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主要以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为主。(4)不同影响因子对于六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作用出现明显的空间差异,其中气候因子表现出明显的单一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衡和协同 生态系统服务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辽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时空分异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沛显 刘莹 +1 位作者 李铁男 李恩重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7-369,共13页
[目的]基于生态优先视角构建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组成,探究区域土壤保持、水土保持碳汇、水质净化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权衡与协同关系,核算区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强度,为维持区域生态稳定、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水文连通... [目的]基于生态优先视角构建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组成,探究区域土壤保持、水土保持碳汇、水质净化能力的时空分异特征及权衡与协同关系,核算区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强度,为维持区域生态稳定、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水文连通与水体质量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WAT模型对牡丹江市进行主流域与子流域划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通过InVEST模型对2002,2012和2022年各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土壤保持、水土保持碳汇、水质净化)进行定量评价与时空变化分析,使用Geoda软件在格网尺度下对土壤保持等功能进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各项服务功能间的权衡与协同及其时序变化,最终结合数值与权重核算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强度,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解释降水、DEM等因素对各项服务功能的贡献。[结果]牡丹江市土壤保持与水土保持碳汇成协同关系,水质净化与水土保持碳汇、土壤保持均呈权衡关系,研究时段内区域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强度各年均值为0.327 5,0.325 6和0.332 7,呈先微降后上升趋势。[结论]牡丹江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较研究初期得到提升,绥芬河水系区域均值表现优于其他区域,牡丹江水系区域对总量贡献上最大,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异特性受降水、地形、土地利用变化、植被覆盖等多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 InVEST模型 权衡与协同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与簇情景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贤凤 勾容 苏维词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6-980,共15页
耦合InVEST-PLUS模型,测算和剖析了2000~2030年不同情景下贵州省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基于斯皮尔曼相关性(Spearman)分析各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揭示了其生态系统服务簇.结果显示:2000~2020年,... 耦合InVEST-PLUS模型,测算和剖析了2000~2030年不同情景下贵州省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基于斯皮尔曼相关性(Spearman)分析各服务功能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并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揭示了其生态系统服务簇.结果显示:2000~2020年,土地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的持续减少和林地及草地波动变化,建设用地出现大幅度扩张,3种情景下自然发展情景的建设用地上升最为显著,增幅为25.39%,生态保护情景中林地与草地等主要生态用地得到保护.产水量和土壤保持在2000~2020年间呈先降后升的波动变化趋势,而生境质量和碳储量呈下降趋势,碳储量的平均值由234.05t/hm^(2)降低到231.70t/hm^(2),生境质量的平均值由0.64降低至0.60;相对而言,在生态保护情景中,除产水量略有下降外,其他生态功能指标均有改善,尤其是碳储量及生境质量均达到最高值.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的权衡(3对)和协同(3对)呈现相对均衡状态;在生态保护情景下,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大,区域整体环境呈变好趋势.根据聚类结果识别了贵州省4类生态系统服务簇(ESB),2000~2030年研究区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簇空间格局基本保持稳定状态但各类ESB存在时空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簇 权衡/协同 PLUS模型 情景模拟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的洛阳市生态系统服务预测及权衡协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毅洁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2,共8页
以洛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20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构建“三生”用地主导功能分类体系,运用PLUS模型模拟2030年“三生”用地特征,深入揭示“三生”用地转型下洛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特征及其内在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30... 以洛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20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构建“三生”用地主导功能分类体系,运用PLUS模型模拟2030年“三生”用地特征,深入揭示“三生”用地转型下洛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特征及其内在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30年来城镇生活用地、乡村生活用地增幅明显,农业生产用地逐年减少(-240.81 km^(2)),水域生态用地小幅增加(+88.39 km^(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呈增强趋势,总价值增长13.03亿元。在耕地保护、生态保护、自然发展、经济发展4种模拟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研究区西北上升、东南下降。2030年洛阳市城镇生活用地持续扩张,林地生态用地区域性蔓延,促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提升,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关系明显,权衡关系较少且主要存在于支持与文化服务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三生”功能 PLUS模型 土地利用演变 权衡与协同关系 洛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晕针的神经机制、分型与利弊权衡
5
作者 金观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4,I0008,共12页
长期以来,晕针一直被视作不良事件加以防范,但几乎所有患者在适当处置后都会快速复原,而且部分患者甚至晕针后“获大效”,对晕针及其起效的机制未曾深究。通过回顾迄今为止的大量晕针文献(个案、调查与系统评论)及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最新... 长期以来,晕针一直被视作不良事件加以防范,但几乎所有患者在适当处置后都会快速复原,而且部分患者甚至晕针后“获大效”,对晕针及其起效的机制未曾深究。通过回顾迄今为止的大量晕针文献(个案、调查与系统评论)及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最新研究,支持晕针虽属不良反应但“不伤人”的认知,赞同晕针属于血管迷走性晕厥,而非休克。患者的晕厥易感性,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障碍或不稳定性,心理应激、体位应激尤其合并针灸(躯体神经刺激)激发的血管迷走性反应,是晕针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按其神经机制,晕针可分为三种类型:Ⅰ型(心理应激型),在进针前后立即发生。Ⅱ型(交感触发型),它进而分为渐进性交感神经激活型(Ⅱa型)与抑制型(Ⅱb型)。该型的交感兴奋性较高,在针刺作用下进一步提高再突然或逐渐下降,导致晕针。Ⅲ型(迷走触发型),针刺一些特殊部位(如耳甲区)激发迷走传入诱导的晕针。进一步提出晕针患者(主要是Ⅱ、Ⅲ型)“获大效”的原理离不开针灸刺激(多半为强刺激)乃至晕针本身强烈激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胆碱能迷走抗炎机制,以及对疾病稳定态的再设置。由此,一方面对晕针易感人群可特别关注,包括消除紧张情绪,治疗取卧位,轻刺激;出现晕针先兆时,以防范跌倒损伤为首位;除非晕厥持续,无须再施针,但也可以继续留针。另一方面,对于敏感性低、久治无效的患者,则可以有意在身体敏感部(穴)位采取较强的刺激手段,同时取容易晕针的直立(坐)体位,寻求转机。换言之,应该在保证晕针“不伤人”与期待“获大效”目标之间作出临床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针 血管迷走性晕厥 神经机制 分型 不良反应 安全性 疗效 临床权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联网环境下面向异构数据的隐私保护联邦学习
6
作者 张宇 咸鹤群 《密码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5-564,共20页
随着车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成为现代智慧交通发展的新方向.本文提出了一个车联网环境下信息共享的隐私保护联邦学习框架.该框架旨在解决车联网环境中客户端训练条件不一致、客户端数据漂移和... 随着车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成为现代智慧交通发展的新方向.本文提出了一个车联网环境下信息共享的隐私保护联邦学习框架.该框架旨在解决车联网环境中客户端训练条件不一致、客户端数据漂移和模型数据隐私泄露的问题.智能车辆的移动和分布式特性使得联邦学习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在此框架中,引入性能增强的异构数据联邦学习算法.通过重写算法的训练优化步骤,并提出联邦学习广义更新规则,使得参数聚合过程可以考虑更多的因素.这本质上是一种归一化的平均方法,同时可以保证异构场景下更快的误差收敛.为了防止诚实且好奇的服务器和外部敌手从传输的参数中推断出隐私信息,现有方案使用差分隐私机制将噪声添加到本地参数以进行保护.然而,噪声会破坏学习过程并降低训练模型的效果.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性能增强的差分隐私算法.该算法通过在本地优化目标函数中加入相应正则项,提高了训练模型对注入噪声的鲁棒性,降低了车联网设备在训练时受到的噪声影响,并给出了总的隐私预算统计.在合成数据集和真实世界的异构数据集上对框架的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框架表现优于现有的异构数据优化算法,且在相同的隐私保护水平下表现优于现有的基于差分隐私的联邦学习算法,更适用于车联网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联邦学习 非独立同分布数据 差分隐私 效用隐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太子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时空变化与情景预测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耕 冯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6,共11页
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为制定合理的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管理方案提供依据,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太子河是维护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安全和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布局使得该区生态安全受到威胁,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 研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为制定合理的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管理方案提供依据,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太子河是维护辽宁中部城市群生态安全和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布局使得该区生态安全受到威胁,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气象、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借助InVEST模型,探究太子河流域固碳、土壤保持、生境质量的时空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不同样点尺度、不同地类上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变化,并对2030年不同土地利用情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三种生态系统服务在各尺度上(除100m尺度)均为协同关系,且样点尺度越大,相关系数越高。②在不同地类中,耕地、林地、草地三种地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似,以土壤保持功能为主,碳储功能其次;生态系统服务的热点区分布在流域的东部,冷点区集中在流域西部。③不同预测情景下三种生态系统服务间仍为协同关系,在保护情景下生境质量最好、水域面积最多,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最高;开发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但生境质量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与协同 时空变化 情景预测 太子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性:概念、指标和经营模拟模型 被引量:10
8
作者 雷相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森林生态系统同时提供多种功能和服务的能力,被称为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可分为生态系统功能多功能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性。近年来,生态学领域对生物多样性与多功能性关系机理、多功能性驱动因子等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持续成为... 森林生态系统同时提供多种功能和服务的能力,被称为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可分为生态系统功能多功能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性。近年来,生态学领域对生物多样性与多功能性关系机理、多功能性驱动因子等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持续成为热点。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尤其是在指导森林经营实践方面,尚显不足。森林经营一直以实现多种功能或服务的最大化为目标,但目前还缺乏与生态学中多功能性理论研究的有机联系,迫切需要将二者结合。本文对国际国内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性的概念、指标、评价方法、经营模拟和优化模型进行了综述,认为预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及多功能性、在森林经营单位层面实现多功能性最大化是将来的研究方向。因此,需要加强森林经营模型模拟研究,寻找减少不同服务间冲突、增加协同(即增加多功能性)的经营策略,回答森林经营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和协调关系及其时空变化等理论和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性 森林生长模型 权衡–协调关系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型和权衡矩阵法的乡村生态-游憩景观安全格局重构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颂 柳迪子 杜守帅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5,共7页
【目的】乡村旅游地的突出矛盾是人类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景观规划时需要权衡游憩功能与生态功能。探究乡村生态-游憩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LSP)重构路径,旨在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乡... 【目的】乡村旅游地的突出矛盾是人类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景观规划时需要权衡游憩功能与生态功能。探究乡村生态-游憩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LSP)重构路径,旨在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旅游地景观规划提供参考思路。【方法】以江苏省无锡市马山为例,综合运用InVEST、ArcSWAT、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CR)多模型,分别模拟生态、游憩空间格局以及生态、游憩廊道,并划分景观单元;基于“权衡矩阵法”,比较各单元生态、游憩功能重要性,实现景观功能分区,识别权衡问题突出的区域及战略点,进而为各类景观功能区提出针对性的规划、建设及管控策略。【结果】将马山景观功能区划分为生态核心区、生态重要区、生态-游憩重点权衡区、生态-游憩次级权衡区、游憩核心区、游憩重要区、游憩协调区及弹性发展区8类,构建生态-游憩景观网络并识别出32处战略点。【结论】重构乡村生态-游憩LSP有利于区分不同类型景观功能区的建设侧重点与优先级,科学、精细化地管理、利用乡村景观资源,促进多功能景观的协调与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 权衡矩阵法 景观安全格局 功能分区 精细化管理 无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露天煤矿复垦土壤−植被系统恢复力及协同/权衡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浮 朱燕峰 +3 位作者 骆占斌 常媛媛 杨永均 马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90-4602,共13页
土壤-植被互作互馈推动受损矿山生态系统修复趋向良性循环,但目前对露天煤矿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功能之间关联和互馈机制认识尚浅,限制了矿区植被恢复策略的科学制定。选取黄土高原黑岱沟露天煤矿4个不同时序排土场复垦区,利用野外调查、... 土壤-植被互作互馈推动受损矿山生态系统修复趋向良性循环,但目前对露天煤矿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功能之间关联和互馈机制认识尚浅,限制了矿区植被恢复策略的科学制定。选取黄土高原黑岱沟露天煤矿4个不同时序排土场复垦区,利用野外调查、高通量测序和恢复力评估模型等方法,构建草地、灌木、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等5类系统恢复力评估模型来探索生态恢复下土壤-植被系统功能之间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①与未复垦裸地相比,复垦8~30 a土壤各项指标恢复介于30%~80%,植被各项指标恢复介于20%~75%;②第15年时草地和灌木土壤养分保育和生态碳汇的功能恢复速率达峰值,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则第25年时达峰值。土壤系统恢复水平为混交林>草地>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植被系统恢复水平为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草地>灌木。③草地、灌木和阔叶林与其土壤系统功能恢复力以权衡关系为主,针叶林和混交林则以协同关系为主。黄土高原露天煤矿区植被恢复显著改善了复垦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和群落特征,复垦年限对土壤-植被系统功能恢复水平和速率有着显著的影响。随复垦年限延长,各功能恢复力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研究揭示了复垦土壤-植被系统恢复力具有强时序性,为黄土高原露天矿区生态恢复过程中适时调配植被建群策略,促进土壤-植物系统功能协同发展,科学制定和优化生态修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复垦 植被类型 恢复弹性 协同权衡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和地形的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及权衡-协同-独立关系——以安塞区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薛曾辉 高驭洋 +5 位作者 卢枰达 周静 王可琳 张斌 马玉 刘梦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1,263,共13页
[目的]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及其相关关系研究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InVEST和CASA模型,在10 m空间分辨率下定量评估安塞区2020年土壤保持、固碳释氧、水源涵养和生境质量及其随地形... [目的]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开展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及其相关关系研究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InVEST和CASA模型,在10 m空间分辨率下定量评估安塞区2020年土壤保持、固碳释氧、水源涵养和生境质量及其随地形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协同—独立关系。[结果](1)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较强,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较弱;耕地、林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间协同作用明显,而未利用地表现为权衡作用,水域表现为独立作用。(2)土壤保持量最高值在中低海拔、急悬坡和半阴坡,固碳释氧量最高值在中低海拔、陡峭坡和阴坡,涵养水源量最高值在低海拔和阳坡,生境质量最高值在高海拔、急悬坡和阳坡。(3)地形和土地利用视角下,生态系统服务整体表现为协同度>独立度>权衡度,协同作用常发生在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和水源涵养之间,生境质量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作用明显。(4)协同作用随着海拔升高和坡向向阳程度加强而提升,随着坡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权衡则与之相反。[结论]土地利用和地形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较大,应因地制宜开展土地规划和生态管理,基本证明了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恢复措施与其地形气候的适应性和决策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区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独立 InVEST模型 CASA模型 地形因子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非线性影响和阈值调控--以福建省生态高效协同区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紫怡 仝照民 +1 位作者 张立亭 刘耀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535-9551,共17页
考虑生态系统服务间协同权衡关系,摸清协同化背景下景观格局特征与生态系统服务整体效益(TES)间的非线性关联机制,明确主控因子和最优驱动阈值,有利于生态决策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有效落实。研究方法: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模型、随机森... 考虑生态系统服务间协同权衡关系,摸清协同化背景下景观格局特征与生态系统服务整体效益(TES)间的非线性关联机制,明确主控因子和最优驱动阈值,有利于生态决策在顺应自然的前提下有效落实。研究方法: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模型、随机森林(RF)+可视化表达算法。结果显示:(1)福建省生态高效协同区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地区,其内部TES整体呈现出西部高于东部的空间趋势。(2)耕、林和建设用地景观特征对TES的影响程度都呈现出面积>形状>空间布局的趋势。其中,耕、林景观面积的影响>斑块面积的影响,草、建设用地斑块面积的影响>景观面积的影响。(3)各景观格局因子对TES的影响存在最优驱动阈值区间和敏感调控区间,当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超过10%后,其对TES的负面影响不再随建设用地扩张而显著增加。研究结论:各景观格局指数与TES间的关联过程是非线性的,其关联过程存在明显阶段性,不能用单一的线性模型拟合。在解决TES与景观特征因子间关联问题上,研究测试了机器学习模型和线性模型的拟合效果,其中随机森林模型表现最优异。本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可为其他地区和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协同权衡 随机森林 景观格局指数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工程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化及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旭 王浩 +1 位作者 赵志龙 赵菲菲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指数、相关分析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工程库区2005—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分析,探索库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18年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到940亿...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指数、相关分析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工程库区2005—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分析,探索库区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18年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到940亿元,研究期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增加42亿元。(2)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较为稳定,呈现南高北低格局,空间相关类型均为正相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益地区集聚于金沙江沿岸。(3)库区生态系统支持服务与供给、调节、文化服务之间表现为权衡关系,供给、调节、文化服务两两之间表现为协同关系,各乡镇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关系以协同关系为主。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水电工程的实施能改善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库区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梯级水电工程 库区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植物生殖分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睿儿 张艳丽 刘苗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48-1965,共18页
植物生殖分配调控着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从而影响种群的更新速度,最终改变群落结构及演替方向。因此,研究植物生殖分配对草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方法,系统地梳理了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殖分配... 植物生殖分配调控着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从而影响种群的更新速度,最终改变群落结构及演替方向。因此,研究植物生殖分配对草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方法,系统地梳理了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殖分配的相关研究理论及影响因素,学者们先后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生活史理论和生物量分配理论提出光合补偿机制、养分循环假说、时间限制假说、r/k策略、资源可用性假说等,以解释自然环境因素、植物自身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等调控植物生殖分配的机制。然而,草地植物对诸多因素(植株形态性状、自然灾害、放牧、刈割、外源养分添加等)的生殖分配响应仍存在争议,且复杂因素(气候变化、生境条件、植物间竞争等)及多因素协作的过程和驱动机制不清晰。基于此,建议从多维度解析草地植物生殖分配策略及驱动机制,以期为促进草地生态系统更新及正向演替、提高草地资源利用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生殖权衡 分配理论 驱动机制 自身因素 环境因素 人为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TWR模型的济南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城市扩张时空响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一凡 李翅 冯君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8,共15页
【目的】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到以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阶段,如何促进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成为高质量城镇发展的重要议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研究有助于把脉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 【目的】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到以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阶段,如何促进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成为高质量城镇发展的重要议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城市扩张的时空响应研究有助于把脉城市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进特征,推动城市与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助力可持续规划以及建设策略的拟定与实施。【方法】本文以济南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城镇扩展指数的计算,定量描述各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法,从多个角度刻画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分析生态系统权衡与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探究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驱动方向与驱动强度。【结果】(1)1980—2020年间济南都市圈内城市扩张显著,具有时序阶段性与区域分异性两方面特征,城市空间扩展速率与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小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中等城市。(2)都市圈内整体生态服务价值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黄河干流、东平湖及周边区域与鲁中山区等地区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值聚集区,都市圈内协同关系占比略低于权衡关系,其中特大城市协同关系占比最高。(3)济南都市圈内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具有负面影响,随着时间的推进,影响强度有所下降。城市扩张对各亚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作用具有显著差异,对供给服务与支持服务价值量变化具有负面影响,其中对供给服务变化的驱动强度不断增强,对调节服务价值量变化具有正向作用且影响力整体变化不大,对文化服务价值量变化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在不同地区的驱动方向与强度差异性较大。【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研究期限内济南都市圈中不同等级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分异规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逐渐劣化的发展状态,所构建的GTWR模型在空间层面上量化了城市扩张对生态系统服务总量及各亚类变化量的不同驱动特征与驱动强度,研究成果可为都市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权衡协同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 济南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渭河流域生境质量评估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帅 韩玲 曹红业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6,172,共9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权衡模型和ArcGIS软件探索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利用地形分布指数分析生境质量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 20 a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包括耕地向建设用地和草地的转移,以及草地向耕地和林...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权衡模型和ArcGIS软件探索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利用地形分布指数分析生境质量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 20 a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包括耕地向建设用地和草地的转移,以及草地向耕地和林地的转移,不同类型之间的转移是影响局部生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生境质量的空间分布以中等生境为主,占比约57%,主要分布在关中城市群外围和西北部.低等生境占比约5%,但面积增长最快,增幅达到105.80%,原因是关中城市群的大面积扩张;研究区生境质量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且聚集程度增加1.15%,局部自相关类型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高-高集聚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黄土高原和南部秦岭北坡,低-低集聚分布在关中城市群;2020年生境质量具有显著的地形梯度效应,表现在生境质量等级随着地形梯度级别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与权衡模型 生境质量 空间自相关分析 地形位指数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T宁静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异特征及权衡/协同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权小丫 苏维词 +1 位作者 勾容 黄贤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45-5159,共15页
基于InVEST与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对2000-2020年间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宁静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四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计算,分析其在不同尺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识别其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域,采... 基于InVEST与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对2000-2020年间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宁静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境质量四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计算,分析其在不同尺度上的时空变化特征,识别其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域,采用权衡-协同指数和随机森林模型揭示四项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作用关系和强度及其与驱动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FAST宁静区四项生态系统服务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中NPP增加730.544gC/m^(2),水源涵养量增加5.925mm,生境质量得分上升0.007,土壤保持量增加0.295t/km^(2).(2)圈层差异明显,其中核心区增加最快,服务功能最优;其次是边远区,生态有明显好转;最后是中间区,生态修复相对较慢.(3)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和草地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量的促进作用最大.(4)生态系统服务热点整体上由Ⅰ类和Ⅱ类热点区向非热点区,Ⅲ类热点区及Ⅳ类热点区转变.(5)区内的四项生态系统服务间关系整体以协同为主,且协同作用逐渐增强,在空间上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和NPP在部分地区呈权衡作用.(6)FAST宁静区四项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作用强度的主要驱动因子是降水,蒸散发,石漠化敏感性,坡度和人类活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圈层差异 时空演变 权衡协同 InVEST模型 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宁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发表”:学术发明家的学术发表对其专利网络的动态演化影响
18
作者 王宇航 裴雷 康乐乐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6,共9页
[目的/意义]“科学—技术”的知识融合和重组过程往往会因为面临一系列权衡抉择,但学界对于背后的机制还缺乏了解。[方法/过程]本文采用网络分析的随机行动者模型,对2011—2019年基因泰克公司的1339名专利发明人构成的专利合作网络进行... [目的/意义]“科学—技术”的知识融合和重组过程往往会因为面临一系列权衡抉择,但学界对于背后的机制还缺乏了解。[方法/过程]本文采用网络分析的随机行动者模型,对2011—2019年基因泰克公司的1339名专利发明人构成的专利合作网络进行了跨时段的网络演化机制分析。[结果/结论]本文发现了学术发明家在专利—论文跨界发表时发生的权衡抉择现象,在学术发明家发表论文后,学术发明家在专利合作网络中的合作倾向反而会下降。本文从“小世界性”“网络根植性”和“网络中介人”的角度分析了学术发表影响专利网络结构的3种演化机制。本研究有助于理解近年来逐渐引起关注的企业从事基础研究的现象,也为目前企业的科学研究参与提供了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衡抉择 网络结构内生效应 学术发明家 随机行动者模型 专利—论文跨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两湖一库”流域水质净化时空演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金环 李威 吕思思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184-10193,共10页
探讨土地利用变化所引发的水质净化演变,对于保护和改善水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两湖一库”流域为例,运用PLUS(patch-level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和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 探讨土地利用变化所引发的水质净化演变,对于保护和改善水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两湖一库”流域为例,运用PLUS(patch-level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和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生态系统服务水质净化模块,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模拟流域在未来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用地类型时空格局变化以及水质净化特征。定量揭示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质净化功能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两湖一库”流域土地类型以耕地为主,2030年在自然发展情景下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上升趋势,生态保护情景可有效保护流域耕地、林地等空间分布和面积;“两湖一库”流域TN、TP输出量以低强度输出为主,2000—2020年TN输出量先增加后减少,TP输出量逐年增加,水质净化能力呈稳中变好的趋势;2030年自然发展情境下TN输出量持续减少,TP输出量呈向上浮动,生态保护情景下TN、TP输出量较自然发展情景下减少,生态保护情景可以增加水质净化能力。生态用地类型可以有效截留N、P进入水体,生态保护情景下有效降低生态用地类型的变化速度,减少TN、TP的输出量,“两湖一库”流域未来规划中应增加生态用地的占比,增加土地类型对TN、TP的截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PLUS模型 水质净化 “两湖一库”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S辅助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锦 李牧野 张顺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341,共8页
随着更大带宽、更高频段和更大规模天线阵列的使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展现出了越来越强的空间辨识能力,表明了通信与感知融合的巨大潜力。立足于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辅助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 随着更大带宽、更高频段和更大规模天线阵列的使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展现出了越来越强的空间辨识能力,表明了通信与感知融合的巨大潜力。立足于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辅助通信感知一体化(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 ISAC)技术,考虑通信感知性能边界,从信息论角度提出通感性能权衡方法,并结合多种通信、感知性能指标,构建ISAC网络完备的性能权衡理论体系。结合RIS辅助通信硬件结构特征,设计高精度、低复杂度的通信感知传输技术。设计通信感知多载波发射波束,采用RIS实现高低频协作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通信感知波束优化,协同控制功率和调度无线资源,实现通信感知资源最优部署。旨在形成新型的RIS辅助通信感知增强框架,提升网络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超表面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 通信感知一体化 性能权衡 波束设计 资源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