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欠定盲源分离的同步跳频信号网台分选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红光 郭英 +3 位作者 张东伟 杨银松 齐子森 眭萍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9-328,共10页
针对同步跳频(FH)网台分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时频域单源点检测的欠定盲源分离(UBSS)分选算法。该算法首先对观测信号时频变换,利用自适应阈值去噪算法消除时频矩阵背景噪声,增加算法抗噪性能,然后根据信号绝对方位差算法进行单源点... 针对同步跳频(FH)网台分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时频域单源点检测的欠定盲源分离(UBSS)分选算法。该算法首先对观测信号时频变换,利用自适应阈值去噪算法消除时频矩阵背景噪声,增加算法抗噪性能,然后根据信号绝对方位差算法进行单源点检测,有效保证单源点的充分稀疏性,并通过改进的模糊值聚类算法完成混合矩阵和2维波达方向估计,降低噪声和样本集分布差异对聚类结果的影响,提高估计精度。最后采用变步长的稀疏自适应子空间追踪(SASP)算法对源信号进行重构恢复。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低信噪比(SNR)条件下,跳频信号波达方向估计和恢复精度较高,能够有效完成同步跳频信号的盲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台分选 时频变换 单源点检测 混合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灌单点源入渗特性与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费良军 程东娟 +1 位作者 雷雁斌 贾丽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2-216,共5页
通过室内膜孔单点源入渗试验,分析了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单位面积侧渗量与一维垂直入渗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单位面积侧渗量与入渗时间、膜孔直径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包含垂直一维入渗量和侧渗量的两个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膜... 通过室内膜孔单点源入渗试验,分析了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单位面积侧渗量与一维垂直入渗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膜孔灌单点源入渗单位面积侧渗量与入渗时间、膜孔直径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包含垂直一维入渗量和侧渗量的两个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膜孔单点源入渗模型,只需知道垂直一维入渗参数、膜孔直径和入渗时间,即可用于膜孔单点源入渗量的计算。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两个模型计算精度高,应用方便,均为计算膜孔单点入渗量的有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单点源入渗 入渗特性 一维垂直入渗 入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单源点检测和聚类验证技术的欠定混合盲辨识算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翔 黄知涛 +1 位作者 任啸天 周一宇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74,共6页
针对欠定混合盲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单源点检测及聚类验证的盲辨识算法。检测各个源信号的时频单源点,利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求解不同单源点集合对应的混合矢量,利用基于k均值的聚类验证技术完成源信号数目和混合矩阵的联合估计... 针对欠定混合盲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单源点检测及聚类验证的盲辨识算法。检测各个源信号的时频单源点,利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求解不同单源点集合对应的混合矢量,利用基于k均值的聚类验证技术完成源信号数目和混合矩阵的联合估计。算法放宽了已有方法对时频单源区域的假设,不需要假设信号存在时频单源区域,可以完成仅存在离散的时频单源点条件下的欠定混合盲辨识;同时克服了传统算法需要假设源信号个数已知的不足,可以有效地估计源信号数目。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定混合 盲辨识 时频变换 单源点 源个数估计 聚类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分析的混合矩阵估计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任喜顺 沈越泓 +1 位作者 高猛 沙楠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5-553,共9页
在盲源分离信号处理中,尤其在欠定条件下(观测信号数目大于源信号数目),精确的估计混合矩阵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现存部分方法利用信号的稀疏性进行求解,并假设在时域或者时频域中源信号不重叠,然而这类方法在假设条件不满足,即源信号... 在盲源分离信号处理中,尤其在欠定条件下(观测信号数目大于源信号数目),精确的估计混合矩阵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现存部分方法利用信号的稀疏性进行求解,并假设在时域或者时频域中源信号不重叠,然而这类方法在假设条件不满足,即源信号部分重叠情况下随着信号稀疏性降低性能恶化明显。本文针对瞬时混合欠定盲分离中具有较弱稀疏性的源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分析的实混合矩阵估计方法。首先,利用源信号时频变换后系数实部与虚部比值的差异性选择单源点;其次,估计混合矩阵的各向量。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源分离 时频分析 单源点 聚类 矩阵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膜孔点源肥液入渗水氮分布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费良军 程东娟 朱兴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15,共4页
该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膜孔灌肥液单点源自由入渗湿润体内水分和NO3--N浓度的分布特性,提出了膜孔肥液自由入渗湿润体内水分和NO3--N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和NO3--N浓度分布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并符合点源湿润体内土壤... 该文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膜孔灌肥液单点源自由入渗湿润体内水分和NO3--N浓度的分布特性,提出了膜孔肥液自由入渗湿润体内水分和NO3--N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和NO3--N浓度分布模型计算精度较高,并符合点源湿润体内土壤含水率和NO3--N的分布规律;根据湿润体内水分和NO3--N浓度分布模型,推求得到了湿润体中土壤含水率、NO3--N浓度和湿润半径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上成果为进一步研究膜孔肥液入渗的影响因素和灌水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液 单膜孔点源入渗 水氮分布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柔性熄弧装置 被引量:20
6
作者 贠保记 马柯翔 +4 位作者 司渭滨 宋国兵 雷智荣 党长富 曾祥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24-134,共11页
现有柔性熄弧方法仅利用有源逆变器控制故障点电压为零,熄弧电源容量高达50 kVA,且体积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在电压熄弧的基础上,提出了功率源转换与有源逆变器结合的柔性熄弧方法。在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通过功率源转换将中性点... 现有柔性熄弧方法仅利用有源逆变器控制故障点电压为零,熄弧电源容量高达50 kVA,且体积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在电压熄弧的基础上,提出了功率源转换与有源逆变器结合的柔性熄弧方法。在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通过功率源转换将中性点电压反相钳位到接近于故障相电源电压,偏差电压的幅值和相位通过有源逆变器进行精确补偿,使故障点电压远小于熄弧电压,实现快速熄弧。在利用Matlab/Simulink对传统消弧线圈的仿真基础上,仿真了仅投功率源转换、功率源转换结合有源逆变器的柔性熄弧方法在各工况下的运行特性。通过10 kV真型配网实验场,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柔性熄弧装置可以有效降低故障点电压,实现快速熄弧,大大降低有源逆变器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接地故障 功率源转换 有源逆变器 柔性熄弧 故障点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膜孔灌入渗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7
作者 钟韵 费良军 +2 位作者 傅渝亮 金世杰 王锦辉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为了揭示浑水入渗与清水入渗的差异,通过大量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影响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的因素,研究了泥沙粒度组成、膜孔直径、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膜孔灌自... 为了揭示浑水入渗与清水入渗的差异,通过大量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试验资料,分析了影响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的因素,研究了泥沙粒度组成、膜孔直径、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对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膜孔灌自由入渗能力均有显著的影响,提出了各影响因素与浑水膜孔灌入渗能力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泥沙粒度组成、膜孔直径、土壤容重以及土壤初始含水量的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和稳定入渗率模型,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60 0,根据入渗时间利用这些模型可求得相应的累积入渗量、稳定入渗率,从而进一步判断浑水膜孔灌土壤的自由入渗能力.结论可为更深入地研究浑水膜孔灌自由入渗规律和浑水膜孔灌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浑水入渗 泥沙粒度组成 稳定入渗率 单点源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孔灌充分供水点源入渗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董玉云 费良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0-203,209,共5页
膜孔入渗为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空间三维入渗,可分为三种类型:膜孔自由入渗、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和膜孔多向交汇入渗。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膜孔点源入渗影响因素、入渗模型特性、水分分布特征、湿润体浸润形状、湿润锋运移的规律... 膜孔入渗为充分供水条件下的空间三维入渗,可分为三种类型:膜孔自由入渗、膜孔单向交汇入渗和膜孔多向交汇入渗。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膜孔点源入渗影响因素、入渗模型特性、水分分布特征、湿润体浸润形状、湿润锋运移的规律、数学模型等,提出了膜孔灌今后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点源入渗 单向 多向 交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Z源型三相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控制策略 被引量:12
9
作者 杜春水 王生飞 张承慧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6-91,98,共7页
为解决三相准Z源逆变器光伏并网高性能控制与系统成本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准Z源网络拓扑的单变量电导增量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仅需检测直流环节的电流就可以实现对光伏电池阵列的最大输出功率跟踪,降低了检测系统成本,提高了跟踪... 为解决三相准Z源逆变器光伏并网高性能控制与系统成本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准Z源网络拓扑的单变量电导增量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仅需检测直流环节的电流就可以实现对光伏电池阵列的最大输出功率跟踪,降低了检测系统成本,提高了跟踪速度。为提高逆变器直流侧电压利用率,降低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采用了三次谐波注入脉宽调制方式。为提高逆变器性能,采用了直流升压和并网逆变两级控制思想、多闭环协调控制策略,其中功率外环通过调节直通占空比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直流侧电容电压闭环完成直流母线电压的间接稳压控制和并网有功指令电流生成;电流内环实现对并网电流精确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系统 三相并网发电 准Z源拓扑 最大功率点跟踪 单变量电导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换域单源点筛选的高效盲图像分离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金东 余先川 +1 位作者 胡丹 张立保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93-2198,共6页
在基于稀疏成分分析的盲图像分离中,有效聚类点数直接影响分离的速率和精度,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换域单源点筛选的高效盲图像分离算法.根据变换域单源点的定义及分析,通过比较混合图像的一级Haar小波对角分量与水平分量的绝对方向... 在基于稀疏成分分析的盲图像分离中,有效聚类点数直接影响分离的速率和精度,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换域单源点筛选的高效盲图像分离算法.根据变换域单源点的定义及分析,通过比较混合图像的一级Haar小波对角分量与水平分量的绝对方向,筛选出"单源点",有效地约简了参与估计混合矩阵的聚类点数,使信号特征更加稀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Haar小波域的单源点筛选方法能更快、更精确地估计混合矩阵,且统计直方图显示,该方法对潜在变量分析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图像分离 单源点 稀疏成分分析 潜变量分析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告警接收机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利民 程呈 韩壮志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9-866,共8页
根据现代主流机载雷达告警接收机结构,提出一种建立雷达告警模拟系统的思路,并在System Vue环境下建立了模拟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前段截获、参数估计以及信号分选三大部分组成,系统模拟了雷达信号截获、信号分选的过程,最终得到各雷达信... 根据现代主流机载雷达告警接收机结构,提出一种建立雷达告警模拟系统的思路,并在System Vue环境下建立了模拟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前段截获、参数估计以及信号分选三大部分组成,系统模拟了雷达信号截获、信号分选的过程,最终得到各雷达信号的脉冲描述字。将时频单源点检测的信号分选算法应用于模拟系统中,提高了整个系统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了模拟系统设计体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告警接收机 波达方向 时频单源点 循环相关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强鲁棒性的盲分离混合矩阵估计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永强 王宏霞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39-2044,共6页
针对传统盲分离混合矩阵估计鲁棒性差、易受初始值影响、精度不高等问题,该文将人工蜂群算法(ABC)用到盲分离中,结合稀疏信号混合矩阵估计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不同搜索策略和编码方式的两阶段蜂群算法的混合矩阵估计方法,通过新的蜜蜂... 针对传统盲分离混合矩阵估计鲁棒性差、易受初始值影响、精度不高等问题,该文将人工蜂群算法(ABC)用到盲分离中,结合稀疏信号混合矩阵估计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不同搜索策略和编码方式的两阶段蜂群算法的混合矩阵估计方法,通过新的蜜蜂搜索行为和子蜂群之间的协同作业,明显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提高了混合矩阵的估计精度。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源个数较多、弱稀疏、低信噪比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很好地估计混合矩阵。相比已有方法,该方法不仅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很高的估计精度,而且不需要太大的计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矩阵估计 人工蜂群算法 欠定盲分离 单源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点源函数解受集中力圆板的非对称弯曲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安稳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81-387,共7页
本文将作用于板上任意位置的一个垂直于板中面的集中力看作一个点源,用δ函数表示,导出了受集中力作用的圆板非对称弯曲微分方程的封闭式特解和级数式齐次解,从而得出了适用于全板的统一的位移表达式。
关键词 圆板 非对称弯曲 集中力 点源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源目标质心探测中单个盲元线性插值补偿算法选取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少白 王春鸿 饶长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56-2161,共6页
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应用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对点源目标进行质心探测时,光电探测器上子孔径区域内存在的盲元会引入一定的附加质心探测误差,为了减小质心误差,需要选取合适的盲元补偿算法获得相对合理的补偿值。推导了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子孔... 自适应光学系统中应用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对点源目标进行质心探测时,光电探测器上子孔径区域内存在的盲元会引入一定的附加质心探测误差,为了减小质心误差,需要选取合适的盲元补偿算法获得相对合理的补偿值。推导了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子孔径内单个盲元补偿后造成的附加质心探测误差。利用仿真统计了各种利用盲元邻域正常像素进行线性插值的单个盲元补偿算法对点源目标质心探测误差的影响。提出了单个盲元邻域像素线性插值补偿算法选取的若干准则,指出选用盲元上下左右4邻域像素的均值进行补偿造成的平均质心误差最小,而选用盲元左右两个像素平均补偿算法可以在补偿误差较小的情况下简化运算。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元补偿 线性插值算法 单个盲元 点源目标 哈特曼波前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模拟驾驶仪的研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张青 江家伍 胡红生 《机电工程》 CAS 2001年第3期26-28,共3页
采用电子模拟与控制方法、单片机检测手段 ,巧妙地使用点光源机电成像系统 ,研制了一种低成本汽车模拟驾驶仪 ,它不仅能完全满足驾驶培训要求 ,而且解决了现有驾驶仪普遍存在的价格昂贵、推广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 汽车模拟驾驶仪 机器操作系统 点光源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少控制点的单片多源卫星影像联合区域网平差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海霞 闫正龙 +1 位作者 王永红 李书丹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1-605,共5页
检测基于稀少控制点的单片多源卫星影像联合区域网的平差精度。基于"RPC+二维仿射变换法"选取不同数量控制点,采用多种布设方案对182景多源卫星影像进行联合区域网平差定向试验及精度分析,并对DOM产品进行平面和接边精度检测... 检测基于稀少控制点的单片多源卫星影像联合区域网的平差精度。基于"RPC+二维仿射变换法"选取不同数量控制点,采用多种布设方案对182景多源卫星影像进行联合区域网平差定向试验及精度分析,并对DOM产品进行平面和接边精度检测。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消除多种传感器系统误差,区域网平差精度更优,便于后续DOM镶嵌处理;卫星影像侧视角小于25°和20°时,可分别满足平地、丘陵地和山地、高山地1∶25 000尺度数据产品的精度要求。解决了复杂地形区域内且控制点严重不足情况下,大量多时相、多轨道单片卫星遥感影像快速纠正与处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少控制点 单片 多源卫星影像 区域网平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孤立点检测的欠定混合矩阵盲辨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天宝 杨景曙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67-2373,共7页
本文将孤立点检测的思想引入到欠定混合矩阵的盲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孤立点检测的混合矩阵盲辨识方法.首先计算混合信号的空间时频分布并检测出单源时频点,然后检测出单源时频点中的孤立点并将其从中去除,再通过聚类的方法估计混合... 本文将孤立点检测的思想引入到欠定混合矩阵的盲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孤立点检测的混合矩阵盲辨识方法.首先计算混合信号的空间时频分布并检测出单源时频点,然后检测出单源时频点中的孤立点并将其从中去除,再通过聚类的方法估计混合矩阵.该方法降低了对信号稀疏性的要求,通过去除数据中的孤立点,提高了矩阵的估计精度,同时也有助于对源信号数目的估计.仿真实验表明,与已有算法相比,本文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混合矩阵的估计精度,并且有更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定盲辨识 单源时频点 孤立点检测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点源、双探头新型液位计的研究与应用
18
作者 闵海年 张兆青 +1 位作者 杨世清 党从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研制了单点源、双探头核辐射液位计,其测量范围为0—140g/cm2,比单点源、单探头液位计的测量范围扩大1倍。
关键词 单点源 双探头 液位计 核辐射液位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光源投影的细丝动态测量方法
19
作者 苏海涛 杨世元 +1 位作者 董华 徐波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076-1077,共2页
细丝尺寸的波动影响到相关产品的质量。目前细丝尺寸的测量有光电能量法、激光束扫描法、激光衍射法、投影成像法等;对于线径0.1~1.0mm细丝线,我们采用半导体激光作单光源、菲涅尔双棱镜(Fresnel)产生双光源投影照射细丝线、CCD信号... 细丝尺寸的波动影响到相关产品的质量。目前细丝尺寸的测量有光电能量法、激光束扫描法、激光衍射法、投影成像法等;对于线径0.1~1.0mm细丝线,我们采用半导体激光作单光源、菲涅尔双棱镜(Fresnel)产生双光源投影照射细丝线、CCD信号检测的方法,获得细丝动态测量关系式;通过对动态投影尺寸的测量,获得较好的检测精度,解决了细丝生产工序的复杂性、波动性导致的动态质量监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源 双棱镜 细丝 动态测量 质量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单源点的欠定混合矩阵估计
20
作者 董天宝 程雷 杨景曙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21期208-211,219,共5页
主要研究了欠定盲源分离中的混合矩阵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检测时频单源点的新方法,通过比较归一化的观测信号时频点的实部和虚部向量来检测时频单源点。与其他时频单源点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简单而有效,同时降低了对检测条件的要求。采... 主要研究了欠定盲源分离中的混合矩阵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检测时频单源点的新方法,通过比较归一化的观测信号时频点的实部和虚部向量来检测时频单源点。与其他时频单源点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简单而有效,同时降低了对检测条件的要求。采用K-means方法估计混合矩阵,通过去除聚类后每一类数据中偏离中心方向较远的数据点,进一步提高了混合矩阵的估计精度。仿真实验表明,与已有欠定混合矩阵估计算法相比,提出的方法有更高的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定盲源分离 混合矩阵估计 时频单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