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营地铁隧道在线动力监测及时频特征分析
1
作者 万灵 黄强 +3 位作者 龚晓南 荣耀 周扬 朱海涛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2-379,414,415,共10页
为了研究地铁隧道上部土层施工扰动下隧道结构的模态特征,对上海地铁12号线某盾构隧道进行了现场振动测试,分析了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时频域的特征变化规律,并基于自回归滑动模型(auto 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简称ARMA)法提... 为了研究地铁隧道上部土层施工扰动下隧道结构的模态特征,对上海地铁12号线某盾构隧道进行了现场振动测试,分析了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时频域的特征变化规律,并基于自回归滑动模型(auto 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简称ARMA)法提取了受土层扰动前后隧道结构的模态频率变化量。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结构呈现明显的中低频特性,主频域范围在0~200 Hz之间,列车振源的高频成分消散较快;受土层施工扰动后,隧道侧壁振动整体幅值和数据波动减小;隧道结构模态频率呈现减小的趋势,最大频率变化量为-2.935 Hz。研究结果可为复杂条件下隧道结构的模态识别及在役性能健康监测评估提供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动力监测 时频特征 土层扰动 模态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墩模态分析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岳祖润 周宏业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3,共4页
以既有实测资料的桥墩为原型,用三维块体单元模拟墩身,用GOODMAN无厚度单元模拟桥墩与地基土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考虑三维耦合有限元单墩模型。并利用现场测试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参数优化。然后分析不同基底约束、不同单元形式和不... 以既有实测资料的桥墩为原型,用三维块体单元模拟墩身,用GOODMAN无厚度单元模拟桥墩与地基土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考虑三维耦合有限元单墩模型。并利用现场测试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参数优化。然后分析不同基底约束、不同单元形式和不同墩身截面形状对桥墩自振特性的影响。对几座典型桥墩进行了自振特性的仿真分析。经与实测值对比,建立的三维实体单墩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各种桥墩的自振频率。计算表明,圆端型桥墩与截面积相等的等效矩形桥墩的自振特性非常接近,因此,仿真计算中可用矩形桥墩代替圆端形桥墩,可以节省计算资源,简化建模工作量,而且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自振特性 频率 有限元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缆系统对管线悬索桥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永清 冯睿为 +2 位作者 黄坤 李晓斌 陈锦晶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989,共9页
目的研究大跨度管线悬索桥的自振规律、振型特点,分析风缆系统对管线悬索桥动力特性的影响,为管线悬索桥的抗风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基于通用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大跨度管线悬索桥仿真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了风缆... 目的研究大跨度管线悬索桥的自振规律、振型特点,分析风缆系统对管线悬索桥动力特性的影响,为管线悬索桥的抗风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基于通用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大跨度管线悬索桥仿真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了风缆布置平面与水平面夹角、风缆张拉力、风缆矢跨比、风拉索布置形式、稳定索布置形式等因素对管线悬索桥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风缆与水平面夹角对结构横弯和竖弯振型频率影响较大,布置角度θ在0~30°范围内较为适宜;随着风缆张拉力的提高,结构的横弯和竖弯刚度增大,风缆张拉力设计计算时应具有一定的安全系数,建议取为1.5~2.0;在风缆张拉力一定的情况下,当风缆矢跨比小于1/10时,对结构反对称横弯振型频率影响显著;改变风拉索及稳定索布置间距对于结构动力特性影响较小.结论风缆结构设计参数对管线悬索桥的动力特性影响较大,将风缆系统各项设计参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抗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线悬索桥 风缆 动力特性 振型 频率 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经验模态分解的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时频与能量谱分析:以芦山Ms7.0地震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郝国成 龚婷 +3 位作者 董浩斌 V.G.SIBGATULIN 陈忠昌 Alexey KABANOV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1-238,共8页
针对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信号的非平稳、非线性特点,本文采用基于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EMD)提取信号时频特性的方法,有效获得了芦山MS7.0地震前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信号的时频分布特性、瞬时能量谱、能量集中分布的频段、最大振幅对应的时... 针对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信号的非平稳、非线性特点,本文采用基于聚类经验模态分解(EEMD)提取信号时频特性的方法,有效获得了芦山MS7.0地震前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信号的时频分布特性、瞬时能量谱、能量集中分布的频段、最大振幅对应的时频分布等特性。对比经验模态分解(EMD)的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EEMD有效抑制了以往EMD分解过程中所出现的模态混叠问题。文章还将EEMD和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非平稳的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数据,采用EEMD分解的HHT方法更能反映出原始数据的多种固有特性,便于进一步了解地震前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经验模态分解 希尔伯特-黄变换 时频分析 地球天然脉冲电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板和球-球在CO_2气体内的放电特性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欢 汪泉 +1 位作者 项琼 龙兆芝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02-2007,共6页
为了解CO2气体的绝缘特性,在相同的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对板-板电极和球-球电极在不同电极间距、不同压强下进行了工频耐压和雷电冲击试验。试验表明,体积分数99.99%的CO2气体绝缘强度随着电极间距和压强的增加而增加,符合经典气体的击... 为了解CO2气体的绝缘特性,在相同的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对板-板电极和球-球电极在不同电极间距、不同压强下进行了工频耐压和雷电冲击试验。试验表明,体积分数99.99%的CO2气体绝缘强度随着电极间距和压强的增加而增加,符合经典气体的击穿曲线走势,证明了试验方法的正确性。在工频耐压试验中,当压强达到0.6MPa后,对CO2气体的绝缘特性有明显的改善。在雷电冲击试验中,0.5 MPa和0.6 MPa时气体的绝缘特性近似。此外,根据击穿曲线可知,均匀电场在雷电冲击试验中的极性效应不明显,而稍不均匀电场的极性效应非常明显;且负向冲击电压的击穿值远小于正向冲击电压击穿值,他们之间的击穿电压差随着间距的减小而减小。总结试验数据可推断,在110 k V设备中使用CO2气体作为绝缘气体时,其压强建议≥0.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放电特性 均匀电场 稍不均匀电场 工频耐压试验 雷电冲击试验 绝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双极性振荡衰减冲击电压作用下的油纸绝缘累积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司马文霞 吴婧瑜 +3 位作者 孙魄韬 华杰方 叶练 陈秋霖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35-1740,共6页
为研究电力变压器实际遭受的雷电冲击电压波和IEC规定的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SLIW)对油浸绝缘纸累积作用,基于变电站实测的雷电侵入波形,通过试验方法产生了不同波形参数的双极性振荡衰减冲击电压,采用匝间绝缘模型模拟真实状况下油纸... 为研究电力变压器实际遭受的雷电冲击电压波和IEC规定的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SLIW)对油浸绝缘纸累积作用,基于变电站实测的雷电侵入波形,通过试验方法产生了不同波形参数的双极性振荡衰减冲击电压,采用匝间绝缘模型模拟真实状况下油纸绝缘所承受的电场,并通过测量冲击电压幅值与冲击电压累积次数之间的关系特性和不同次数冲击电压作用前后相对介电常数等电气参数,探索了多次冲击电压作用对油纸绝缘的累积效应。研究表明:多次双极性振荡衰减冲击电压作用下油纸绝缘表现出明显的累积效应,在不同波形参数的冲击电压作用下油浸绝缘纸的U-N特性曲线均呈指数变化规律;在相同电压幅值下,油浸绝缘纸对双极性振荡衰减波的累积耐受能力比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更好,表明相同电压幅值下标准雷电冲击电压对绝缘的要求偏严;油浸绝缘纸的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均随累积次数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表明多次双极性振荡衰减冲击电压作用对油纸绝缘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双极性衰减振荡冲击电压 累积效应 U-N特性 频域介电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管简化π模型的分析
7
作者 康怡 刘承洲 杨曾宪 《华北电力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2-58,共7页
讨论了晶体管混合π模型与简化π模型在应用中的特点,导出了使用这两种模型分析放大器时,两个等效电路上限截止频率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由PSPICE软件包仿真数据绘制的曲线,从而对简化π模型的应用范围得出了明确的结论。
关键词 混合π模型 简化π模型 晶体管 频率特性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隔离开关特快速瞬态过电压试验重复击穿全过程仿真模型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赵琳 叶丽雅 +2 位作者 詹花茂 李志兵 段绍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0-138,共9页
现有特快速瞬态过电压(VFTO)重复击穿仿真模型未考虑隔离开关断口击穿特性,以及弧阻模型不能充分反映电弧动态变化,需开展试验研究来获取。首先,建立252 kV GIS试验平台,进行隔离开关分合闸操作,获取断口击穿特性。对断口进行交直流联... 现有特快速瞬态过电压(VFTO)重复击穿仿真模型未考虑隔离开关断口击穿特性,以及弧阻模型不能充分反映电弧动态变化,需开展试验研究来获取。首先,建立252 kV GIS试验平台,进行隔离开关分合闸操作,获取断口击穿特性。对断口进行交直流联合击穿试验研究,提出重复击穿电压曲线试验方法。其次,考虑电流峰值、弧长以及气压等影响因素,结合特快速瞬态过电流(VFTC)的电弧熄弧规律,提出GIS隔离开关双指数型高频电弧电阻模型。之后,基于重复击穿电压曲线以及弧阻模型,建立252 kV GIS回路VFTO全过程仿真模型,采用自适应变步长方法交替进行工频稳态和高频暂态过程计算,实现VFTO的全过程高效仿真,通过试验波形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采用武汉交流特高压试验基地GIS试验回路进行VFTO全过程仿真,验证了所提仿真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开关 特快速瞬态过电压 击穿特性 双指数高频电弧电阻 全过程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过孔的高频特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玲宝 陈清华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8-523,共6页
为满足差分过孔在高速PCB中低反射、高传输和阻抗稳定的设计要求,提出了短柱和非功能焊盘的优化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建模仿真与理论分析。采用HFSS软件对12层PCB中差分过孔进行三维建模与仿真,并使用ADS软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眼图分析,结... 为满足差分过孔在高速PCB中低反射、高传输和阻抗稳定的设计要求,提出了短柱和非功能焊盘的优化设计方法,并给出了建模仿真与理论分析。采用HFSS软件对12层PCB中差分过孔进行三维建模与仿真,并使用ADS软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眼图分析,结果表明:钻除短柱可以有效改善差分过孔的高频传输特性,其中信号反射的能量减少了79.1%,传输的能量增加了82.1%;移除非功能焊盘可以进一步改善差分过孔的高频特性,其中反射的能量减少了14.46%,传输的能量增加了1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PCB 信号完整性 差分过孔 非功能焊盘 眼图 高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稳定约束条件下风电并网能力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4
10
作者 谢岩 马世英 唐晓骏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0-137,共8页
风力发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双馈风机具有转速与电网频率解耦的特点,这使得高风电渗透率电网的惯量特性和频率稳定性降低。首先,提出一种在频率稳定约束条件下确定风电并网能力的方法。在理论分析风电并网系统等值惯性时间常数和发电机单... 风力发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双馈风机具有转速与电网频率解耦的特点,这使得高风电渗透率电网的惯量特性和频率稳定性降低。首先,提出一种在频率稳定约束条件下确定风电并网能力的方法。在理论分析风电并网系统等值惯性时间常数和发电机单位调节功率的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推导出在功率缺额时反映暂态频率响应特征的关键指标与风电渗透率和同步机替换比例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给出了电网频率稳定约束对风电并网能力和合理替换同步机比例的制约机制,实现了量化评估考虑最大频率跌落值和稳态频率偏差稳定约束的风电并网能力。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对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并网的规划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响应 惯量特性 风电渗透率 并网能力 频率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