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ble Coefficient KdV Equation for Amplitude of Nonlinear Solitary Rossby Waves in a Sort of Time-Dependent Zonal Flow
1
作者 DA Chao-jiu SUN Shu-peng +1 位作者 SONG Jian YANG Lian-gui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9-354,共6页
On the basis of the quasi-geostrophic vorticity equation,theoretical research has been down upon the evolution of the amplitude of solitary Rossby waves employing the perturbation method,an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 On the basis of the quasi-geostrophic vorticity equation,theoretical research has been down upon the evolution of the amplitude of solitary Rossby waves employing the perturbation method,an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amplitude satisfies the variable coefficient Korteweg-de Vries(KdV) eq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ROSSBY waves Variable coefficient KDV equation time-dependent zonal flow Perturb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avelet packet energy analysis of laser ultrasonic
2
作者 Chao Sorlg Bin Zheng +2 位作者 Hualing Guo Hui Liu Jing Hou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8-658,共11页
The blades on the plane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he engine,in the course of service,due to high temperature,strong vibration and great centrifugal force and so on.The using environment is very bad,so it... The blades on the plane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he engine,in the course of service,due to high temperature,strong vibration and great centrifugal force and so on.The using environment is very bad,so it is easy to produce fatigue cracks in the welding site and the near surface of the root,which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blade of the work intensity and fatigue life,and even the safety of aircraft structure,causing a huge security risk.Therefore,it must be tested.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rapid detection of aircraft engine in situ cracks,and get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ature information and detect depth,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platform was built,laser was used to excite laser ultrasonic signals on a range of aviation aluminum plates with different depth defects,the collected sig-nal was processed by wavelet de-noising,and the band energy distribution of the reflected echo signal was studied by using wavelet packe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of reflected echo signal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80~So7 band.When the depth of defect is 0.2 mm to 0.4 mm,the energy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adjacent bands.When the depth of defect is 0.5 mm to 0.7 mm,the energy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two bands.This method provides a way to quantify surface micro-defects by ultrasonic signals,which will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analysis of crack depth from band energy.In order to avoid the interference of other irregular cracks,the cracks of the aviation aluminum parts are used as ar-tificial way for producing.The overall size of the specimen is 200 mmx80 mmx100 mm,the width of the defect is 0.15 mm,the range of the defect depth is 0.2 mm~0.7 mm,step size is 0.1 mm,and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specimen is six.After the experimental data is proposed,choosing the reflected echo signal for analysis,performing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the decomposition layer is 8.The percentage in the Sao~Sa7band is 89.77%、91.82%、91.41%、90.94%、90.19%、and 87.86%.The result shows that most of the energy is concentrated in the first eight bands.Therefore,the paper selects the first eight bands for analysis.In order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depth defect and the band energy,the energy dis-tribution of the first four bands of the defect depth of 0.2 mm to 0.4 mm is plotted in Fig,according to the spectrum,getting the center frequency were 3.14 MHz,2.58 MHz,2.17 MHz.These frequencies are located in the S83,S82,S82 band,respectively,which are the largest energy band,but the energy distribution in the adjacent segment Ss:also ac-counts for a larger proportion.When the depth of the defect increases from 0.2 mm to 0.4 mm,the center frequency decreases gradually,and the sum of the energy of the center frequency band and the adjacent higher energy band in-creases gra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ultrasonic wave packet decomposition band energy reflection echo defect dep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和特征分量动态优选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高伟 陈渊隆 黄天富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1-323,共13页
目前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RCDs)仅依靠固定阈值作为动作判据,在参数配合整定不合理、谐波含量大和高频电弧脉冲等因素的影响下,存在拒动和误动的风险,且无法有效辨识出真正的触电事件。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和特征分量动态优... 目前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RCDs)仅依靠固定阈值作为动作判据,在参数配合整定不合理、谐波含量大和高频电弧脉冲等因素的影响下,存在拒动和误动的风险,且无法有效辨识出真正的触电事件。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和特征分量动态优选的新型RCD动作判据,可快速识别出常规接地故障、触电、电弧等多种类型的故障。首先,利用高阶统计量中对信号冲击敏感的峭度值捕捉故障起始时刻,并通过计算该时刻前后各一周波差分剩余电流信号的能量比,以实时甄别异常状态。其次,收集故障前一周波和故障启动后三周波的差分剩余电流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融合各节点分量的峭度值、小波包能量比与样本熵特征为动态优选指标(DOI),并结合各分量DOI的贡献度重构低频与高频信号,以突出各故障类型在不同频段电流波形中的故障特征信息。最后,提取不同重构信号的电气量特征,透过双层链式规则实现故障精准分类。该方法已在RCD样机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其在低压交流配电网的串联电弧、接地电弧、触电故障以及常规接地故障检测中表现优异,识别率达到97.52%,平均诊断时间为79.6 ms,能够满足RCDs所要求的灵敏性和可靠性,有效提升了RCDs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 触电故障 串联电弧 小波包分解 特征分量动态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EMD小波包多阈值联合消噪后和变换时窗PAI⁃K/S⁃AIC微震初至波拾取方法研究
4
作者 胡刚 张楚旋 +3 位作者 李夕兵 黄德龙 董陇军 蒲成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2-553,共12页
重点分析研究了不同时窗长度对固定时窗PAI‑K/S拾取法拾取结果的影响及规律,提出了变换时窗在高阶统计量拾取法中的应用,进而采用变换时窗PAI‑K/S‑AIC联合法拾取波至时间。基于国内用沙坝矿的现场监测数据,首先采用CEEMD小波包多阈值联... 重点分析研究了不同时窗长度对固定时窗PAI‑K/S拾取法拾取结果的影响及规律,提出了变换时窗在高阶统计量拾取法中的应用,进而采用变换时窗PAI‑K/S‑AIC联合法拾取波至时间。基于国内用沙坝矿的现场监测数据,首先采用CEEMD小波包多阈值联合消噪法对微震数据进行消噪。对消噪后的微震信号,使用变换时窗PAI‑K/S‑AIC联合法拾取P波初至时间并与其他拾取方法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使用变换时窗PAI‑K/S‑AIC联合法拾取波至时间,避免人为选取STA/LTA阈值和时窗长度对拾取结果的影响,同时也解决了阈值和时窗的选取适用性较差的问题。变换时窗PAI‑K‑AIC联合法对消噪的微震信号拾取误差(≤20 ms)的事件数占90.95%(PAI‑S‑AIC为93%)。研究结果表明变换时窗PAI‑K/S‑AIC方法具有高效性、拾取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信号消噪 P波拾取 互补经验模态分解CEEMD 小波包多阈值 最小信息量准则 高阶统计量法PAI‑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混合双极直流输电的纵联方向保护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淑萍 李元泽 +3 位作者 宋国兵 左俊杰 吕宇星 沈渠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4,共12页
直流输电线路通常是以大电感和直流滤波器作为边界,故障行波在边界发生折射和反射时,其行波能量也会因为电感和滤波器的存在而被吸收,导致区内、外高频行波能量产生差异.当故障发生为正方向故障时,其高频前行波能量小于高频反行波能量;... 直流输电线路通常是以大电感和直流滤波器作为边界,故障行波在边界发生折射和反射时,其行波能量也会因为电感和滤波器的存在而被吸收,导致区内、外高频行波能量产生差异.当故障发生为正方向故障时,其高频前行波能量小于高频反行波能量;当故障发生为反方向故障时,其高频前行波能量大于高频反行波能量.由此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反行波高频能量差异的纵联方向保护,该保护采用小波包变换提取行波的高频能量,利用前行波与反行波在区内故障和区外故障时的高频能量差异判别故障.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能快速准确地识别故障,并且不受故障类型、过渡电阻以及故障发生位置距离和噪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保护 混合直流输电 高频行波能量 小波包变换 纵联方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优化VMD结合改进小波包阈值的去噪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晓莉 黄嘉谞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2,共5页
针对轴承信号故障特征容易被噪声淹没的问题,提出一种参数优化变分模态分解结合改进小波包阈值的去噪方法。首先,通过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结合改进粒子群算法(Impro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 针对轴承信号故障特征容易被噪声淹没的问题,提出一种参数优化变分模态分解结合改进小波包阈值的去噪方法。首先,通过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结合改进粒子群算法(Impro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将含噪信号分解为若干本征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以最大相关系数-相关峭度为准则,把IMF分为高值分量(High-value Intrinsic Mode Function,HIMF)和低值分量(Low-value Intrinsic Mode Function,LIMF)。再对LIMF进行改进小波包(Improved Wavelet Packet,IWP)阈值去噪。最后对重构信号进行包络解调,提取轴承故障特征频率,完成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避免“过扼杀”现象,并且可以得到信噪比更高的去噪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变分模态分解 小波包阈值去噪 相关峭度 相关系数 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时紧束缚模型中的波包动力学
7
作者 王羽婷 张禧征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1,55,共9页
为了发展与构建新的量子调控方法与机制,基于含时磁通作用的一维紧束缚环体系,通过计算系统的能谱和传播子,研究了含时外场下单粒子波包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矢势可以以相位的形式出现在紧束缚模型的二次量子化哈密顿量中,且其含时变... 为了发展与构建新的量子调控方法与机制,基于含时磁通作用的一维紧束缚环体系,通过计算系统的能谱和传播子,研究了含时外场下单粒子波包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矢势可以以相位的形式出现在紧束缚模型的二次量子化哈密顿量中,且其含时变化所诱导的波包动力学效应与存在外电场时系统的动力学效应相同,表现为与经典物理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一致,这种与经典物理相对应的关系为人们构建新的量子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控制 含时紧束缚 波包 半经典近似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波理论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48
8
作者 严凤 杨奇逊 +2 位作者 齐郑 杨以涵 胡立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7-43,共7页
提出了利用行波对带有分支的配电网故障线路进行准确定位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分两步来确定故障点的定位方法:首先对故障产生的暂态行波进行检测,通过 识别来自故障点和不连续点的反射波来确定故障区段;在确定了故障区段的基础上,找到... 提出了利用行波对带有分支的配电网故障线路进行准确定位的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分两步来确定故障点的定位方法:首先对故障产生的暂态行波进行检测,通过 识别来自故障点和不连续点的反射波来确定故障区段;在确定了故障区段的基础上,找到与故障点相关的2个反射波,并由这2个波的最大相关时间计算得到故障点到检测端的距离。文中介绍了该算法的理论研究工作,给出了EMTP仿真的仿真结果,最后通过对一条带分支的单相线路进行试验,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故障定位 行波理论 电力工程 电力系统 配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包传播诊断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被引量:28
9
作者 缪锦海 肖天贵 刘志远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1-467,共7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实际观测资料研究波包传播的诊断方法 (WPD) 。
关键词 波包传播 诊断方法 波动能量传播 瞬变波 WPD 大气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能量谱的电网故障行波定位方法 被引量:25
10
作者 曾祥君 张小丽 +1 位作者 马洪江 雷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311-2316,共6页
为减少电网故障行波传播色散特性对行波波头检测和波速测量的影响,提高电网故障行波定位的准确度,提出了基于小波包能量谱的电网故障行波定位方法。该法结合小波包技术与傅立叶变换的谱分析,对行波信号进行分析,提取能量相对集中的故障... 为减少电网故障行波传播色散特性对行波波头检测和波速测量的影响,提高电网故障行波定位的准确度,提出了基于小波包能量谱的电网故障行波定位方法。该法结合小波包技术与傅立叶变换的谱分析,对行波信号进行分析,提取能量相对集中的故障频带信号进行故障行波定位计算;行波到达时间由该频带相应尺度下的小波包能量时谱提取的行波特征点位置计算;该频带行波传播速度由输电线路两端对外部扰动的实测行波数据计算。大量的电网故障行波定位ATP仿真分析结果和现场实验测试分析表明,该电网故障行波定位方法能有效提取电网行波特征信号,减少行波传播色散特性和线路长度变化的影响,定位误差<2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故障 色散特性 小波包能量谱 行波 行波定位 波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包提取算法和相关分析用于电缆双端行波测距 被引量:19
11
作者 周湶 卢毅 +2 位作者 李剑 安文斗 张冠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95-1699,共5页
由于故障行波传播色散的影响,确定行波到达时刻和选择行波波速一直是电缆行波测距的难题。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提出了基于小波包提取算法和相关分析的电缆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该方法将暂态行波信号通过小波包分解为不同的频带,然后提... 由于故障行波传播色散的影响,确定行波到达时刻和选择行波波速一直是电缆行波测距的难题。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提出了基于小波包提取算法和相关分析的电缆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该方法将暂态行波信号通过小波包分解为不同的频带,然后提取能量相对集中的频带进行小波包重构。在该频带,线路的衰减系数和波速都可近似为常数,因此电缆两端的重构波形相似。用相关分析方法确定两端波形时间差,再结合该频带的波速,即能精确确定故障位置。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提出的方法提高了测距精度,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 故障测距 色散特性 小波包 相关分析 频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包分解的应力波无损检测分析方法 被引量:21
12
作者 孙国 李桂华 顾元宪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8-491,共4页
描述了基于小波包分解的应力波无损检测分析方法。通过对应力波信号进行熵标准下的最优小波包分解和对一定节点分解系数对应信号成分加以重构 ,提取实测信号所包含的对应于缺陷部位的应力波反射特征信息 ,再现了反射波信号在时间轴上的... 描述了基于小波包分解的应力波无损检测分析方法。通过对应力波信号进行熵标准下的最优小波包分解和对一定节点分解系数对应信号成分加以重构 ,提取实测信号所包含的对应于缺陷部位的应力波反射特征信息 ,再现了反射波信号在时间轴上的规律性 ,消除了由实测信号直接读取存在的潜在错误。数值模拟试验显示了方法的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对桩基和锚杆工程质量检测的实际应用研究。本文研究工作对于分析那些无法直接判读反射波信息的测试信号 ,显示出独特的吸引力 ,提高了应力波无损检测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小波包分解 信号分析 应力波 锚杆 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状扰动激发的重力波波包在中层大气中能量传播和转换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春明 张绍东 易帆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0-117,共8页
采用谱配置方法对具有高斯分布的波状扰动激发重力波过程中的能量传播和转换特性进行数值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初始时刻单一的水平风、垂直风、密度或温度的波状扰动都可以激发出两支重力波波包,其中一支向上传播,而另一支则向下传播;在... 采用谱配置方法对具有高斯分布的波状扰动激发重力波过程中的能量传播和转换特性进行数值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初始时刻单一的水平风、垂直风、密度或温度的波状扰动都可以激发出两支重力波波包,其中一支向上传播,而另一支则向下传播;在相同的波参数下,4种波状扰动所激发的重力波波包的能量传播路径几乎完全一致,与线性理论给出的射线路径却有些差异.进一步的数值分析则表明: 4种波状扰动转化为波动的特征时间基本相等,约为2个波动周期,但是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不同扰动的能量转换效率却差别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波波包 波状扰动 中层大气 能量传播 能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波波包在真实大气中传播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绍东 易帆 熊东辉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6-43,共8页
采用二维全隐欧拉(FICE)格式,对重力波波包在真实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中层大气下部激发的向上传播的重力波波包在传播到中层顶之前,波相关能量沿着射线路径传播,非线性效应和背景温... 采用二维全隐欧拉(FICE)格式,对重力波波包在真实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和演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中层大气下部激发的向上传播的重力波波包在传播到中层顶之前,波相关能量沿着射线路径传播,非线性效应和背景温场对波能量传播路径的影响很小.当波包传播到低热层大气后,波包饱和波相关能量几乎完全沿着水平方向传播,垂直方向的能量传播受到抑制.这与在无耗大气下,WKB近似条件下的线性重力波理论的预言相差很大.深入的分析表明抑制重力波波包向上传输能量的关键因素是大气分子粘性的垂直非均匀性.非线性和背景温场的影响不足以完全抑制波能量的向上传播.此外,在波包的整个传播过程中,由于非线性、背景温度和背景耗散的共同作用,重力波波包的垂直波长随时间明显减小.这些结果说明大气的分子粘性特别是分子粘性的垂直不均匀性对重力波波包在中、高层大气的非线性传播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波波包 非线性传播 真实大气 分子粘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波波包在可压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绍东 易帆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9-51,共13页
本文采用二维全隐欧拉(FICE)格式对具有高斯分布的重力波波包在等温、可压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存在非线性效应,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波动的等相面向下运动,波包和波相关能量向上传输.... 本文采用二维全隐欧拉(FICE)格式对具有高斯分布的重力波波包在等温、可压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存在非线性效应,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波动的等相面向下运动,波包和波相关能量向上传输.波相关扰动速度随高度增加指数增长,并且波与平流会发生非线性相互作用,最后导致平均流场增强.这与线性重力波理论完全一致.重力波波包的传播路径与重力波线性射线理论预言非常接近,但平均水平群速度和平均垂直群速度均明显小于线性射线理论给出的结果,可见波动的非线性过程会改变波相关能量的传输速度.模拟结果首次定量地展示出非线性效应对重力波波包传播的影响,表明建立在线性理论框架中的重力波运动学定义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波波包 非线性传播 波相关能量 大气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包传播特征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移动的关系 被引量:13
16
作者 宋燕 缪锦海 琚建华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582,F0003,共8页
利用波包传播诊断方法,研究高频波波包传播特征与瞬变波和副热带高压北进南退的关系。波包传播的初步特征为冬季波包传播生命史长,一般为7—10 d,传播速度为2—10 m/s,中心强度可超过0.4,在中高纬度地区传播路径一般为先向东南移,后向... 利用波包传播诊断方法,研究高频波波包传播特征与瞬变波和副热带高压北进南退的关系。波包传播的初步特征为冬季波包传播生命史长,一般为7—10 d,传播速度为2—10 m/s,中心强度可超过0.4,在中高纬度地区传播路径一般为先向东南移,后向东北移;夏季比冬季的生命史短,中心强度也弱,传播路径与冬季相同。热带地区的波包传播路径先向西南,后向北移。一般波包强中心增强时,有利于槽发展,当强中心明显减弱时,有利于槽的衰减。当波包强中心持续地叠加在脊上时,脊将减弱。副热带高压的明显北跳常与南海特征区(0°—20°N,100°—120°E)持续5 d及以上的无波包强中心活动有关,并且在2次季节性北跳之后,又持续5 d以上出现波包强中心;副热带高压南移过程都与持续5 d及以上的南亚区域波包强中心、台风强中心或温带波包强中心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包传播 瞬变波 副高北跳和南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包能量的裂纹扩展监测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蔡建 袁慎芳 +2 位作者 邱雷 张逍越 王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7-483,共7页
采用主动Lamb波监测技术对铝板结构中的疲劳裂纹扩展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通过布置在结构中的压电片激发并采集Lamb波信号.然后分别把Lamb波信号的原始信号、信号包络及其特定尺度上的小波系数模值定义为波包,并建立了不同定义下波包能... 采用主动Lamb波监测技术对铝板结构中的疲劳裂纹扩展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通过布置在结构中的压电片激发并采集Lamb波信号.然后分别把Lamb波信号的原始信号、信号包络及其特定尺度上的小波系数模值定义为波包,并建立了不同定义下波包能量的计算公式.将结构在裂纹扩展过程中传感器所接收的Lamb波S0模式波包能量与健康状态下所得到的波包能量进行对比,得到每个裂纹扩展阶段的能量差,将其归一化后得到相应的裂纹损伤特征参数.最后通过实验分析得到该损伤特征参数与裂纹扩展程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揭示出Lamb波随裂纹扩展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所得到的裂纹损伤特征参数随裂纹扩展表现出特定的变化规律.该规律对于裂纹监测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扩展 结构健康监测 LAMB波 波包能量 中心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扰动与纬向基流的相互作用 II.粘性波包的发展与弥散 被引量:8
18
作者 沈新勇 丁一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39-848,共10页
该文对对称扰动与纬向基流的相互作用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里是该文的第二部分,主要讨论粘性波包的发展与弥散。在对称扰动波包的动力学方程组中引进粘性作用(Pr=1)可以发现,粘性耗散及扩散导致了“虚群速度(Cigy,C... 该文对对称扰动与纬向基流的相互作用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里是该文的第二部分,主要讨论粘性波包的发展与弥散。在对称扰动波包的动力学方程组中引进粘性作用(Pr=1)可以发现,粘性耗散及扩散导致了“虚群速度(Cigy,Cigz)”的产生,它对波包的发展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此外,各种稳定度参数的时空变化对扰动波包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产生波包的不稳定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相互作用 粘性波包 对称扰动 大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高压形成、消失与波包的传播 被引量:9
19
作者 宋燕 缪锦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3-417,共5页
利用NCEP 500 hPa高度再分析格点资料,利用滤波及富氏谱方法,诊断分析了阻高形势下的波包分布及传播特征。结果表明:在阻塞形势出现和维持期间的波包特征分布为,在阻塞高压区内无波包强中心,而在阻高区外东西南北四面中至少有两面... 利用NCEP 500 hPa高度再分析格点资料,利用滤波及富氏谱方法,诊断分析了阻高形势下的波包分布及传播特征。结果表明:在阻塞形势出现和维持期间的波包特征分布为,在阻塞高压区内无波包强中心,而在阻高区外东西南北四面中至少有两面出现明显的强中心。一般情况下,阻塞形势形成前1~3天在波包分布图上常常出现阻塞的波包特征分布,而在阻塞形势消失前1~3天,波包强中心进入阻塞区域,随后阻塞高压崩溃、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高压 波包传播 波包强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行波测距中雷击与短路故障的识别 被引量:18
20
作者 吴昊 肖先勇 邓武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67,共5页
掌握超高压、高压输电线路上雷电冲击发生的位置和频次等信息,对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及系统运行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故而利用现有可检测与定位线路雷击的行波测距装置,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能量谱和暂态行波特征分析的... 掌握超高压、高压输电线路上雷电冲击发生的位置和频次等信息,对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及系统运行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故而利用现有可检测与定位线路雷击的行波测距装置,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能量谱和暂态行波特征分析的雷击与短路故障识别方法。通过对500kV输电线路的非故障性雷击、故障性雷击以及普通短路故障的仿真研究,提取出电流行波信号的特征和信号各频段的能量分布规律,结合这些特征和规律提出了对3种暂态过程进行识别和分类的具体算法。EMTDC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雷击 短路故障 行波 小波包能量谱 暂态行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