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actured rock mass hydraulic fracturing under hydrodynamic and hydrostatic pressure joint action 被引量:4
1
作者 周中 杨豪 +1 位作者 王向灿 张齐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2695-2704,共10页
According to the stress state of the crack surface, crack rock mass can be divided into complex composite tensile-shear fracture and composite compression-shear fra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cture mechanics. By ... According to the stress state of the crack surface, crack rock mass can be divided into complex composite tensile-shear fracture and composite compression-shear fra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cture mechanics. By studying the hydraulic fracturing effect of groundwater on rock fracture, the tangential friction force equation of hydrodynamic pressure to rock fracture is deduced. The hydraulic fracturing of hydrostatic and hydrodynamic pressure to rock fracture is investigated to derive the equation of critical pressure when the hydraulic fracturing effect occurs in the rock fracture. Then, the crack angle that is most prone to hydraulic fracturing is determin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rack direction and both lateral pressure coefficient and friction angle of the fracture surface ar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considering the joint effect of hydrodynamic and hydrostatic pressure, the critical pressure does not vary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crack when the surrounding rock stationary lateral pressure coefficient is equal to 1.0. Under composite tensile-shear fracture, the crack parallel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main stress is the most prone to hydraulic fracturing. Under compression-shear fracture, the hydrodynamic pressure resulting in the most dangerous crack angle varies at different lateral pressure coefficients; this pressure decreases when the friction angle of the fracture surface increases. By referring to the subway tunnel collapse case, the impact of fractured rock mass hydraulic fracturing generated by hydrostatic and hydrodynamic pressure joint action is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fracturing hydrodynamic pressure subway tunnel collapse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cavity evolution and liquid spurt of hydrodynamic ram 被引量:4
2
作者 Anran Chen Xiangdong Li +1 位作者 Lanwei Zhou Yangziyi J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2008-2022,共15页
In research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vity evolution, the pressure, and the liquid spurt in hydrodynamic ram, the experiment of the high-velocity fragment impacting the water-filled container had been conducted.... In research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vity evolution, the pressure, and the liquid spurt in hydrodynamic ram, the experiment of the high-velocity fragment impacting the water-filled container had been conduc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bove three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researched. The evolution of the cav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rocesses according to its shape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liquid spurt occurred in Process Ⅱ and the rest of it occurred in Process Ⅲ. The duration of the second liquid spurt is longer than the first liquid spurt. When the impact velocity of the fragment is less than996 m/s, the velocity of the second liquid spurt is the highest. When the velocity of the fragment is greater than 996 m/s, the velocity of the first liquid spurt is the highest. The maximum velocitie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liquid spurt are 111 m/s and 94 m/s respectively. The pressure fluctuated sharply in Processes Ⅰ and Ⅲ. The maximum peak pressures in the shock and the cavity oscillation phases are15.51 MPa and 7.96 MPa respectively. The time interval of the two adjacent pressure pulse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ragment velo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dynamic ram Cavity oscillation Collapse pressure Liquid spu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载-动水耦合作用下玄武岩纤维路面混凝土性能衰减及机理研究
3
作者 郭寅川 樊鹏龙 +4 位作者 申爱琴 戴晓倩 姚超 杨雪瑞 李震南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6-83,共8页
通过轮载-动水耦合试验、扫描电镜(SEM)和压汞试验(MIP),探究了耦合作用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BFRC)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演变规律,揭示了玄武岩纤维(BF)抑制力学性能衰减机理,并提出了BF对抗弯强度及相对动弹模量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耦... 通过轮载-动水耦合试验、扫描电镜(SEM)和压汞试验(MIP),探究了耦合作用下玄武岩纤维混凝土(BFRC)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演变规律,揭示了玄武岩纤维(BF)抑制力学性能衰减机理,并提出了BF对抗弯强度及相对动弹模量的影响系数。结果表明: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呈现“上升-下降”的趋势。BF影响系数显示,BF对力学性能衰减的改善效果在耦合后期最显著。至耦合结束,BFRC抗弯强度和相对动弹模量衰减幅度较基准混凝土降低29.04%和41.7%。耦合0~60000次,孔隙受到轮载补充压实,之后新孔不断产生,加速了混凝土孔结构“粗化”,多害孔占比呈线性上升,无害孔占比呈线性降低。BFRC孔隙率上升幅度较基准混凝土降低了35.91%。BFRC力学性能的衰减受孔隙率及无害孔的影响较大,其孔结构劣化过程分为压实、膨胀和贯通三个阶段。BF通过桥接裂缝以及提高裂缝复杂程度来延缓界面过渡区(ITZ)主裂缝的形成,进而缓解了BFRC力学性能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 路面工程 轮载-动水耦合作用 力学性能 孔结构 界面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深水斜拉桥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
4
作者 郭文华 薛超 +1 位作者 段彬鑫 赵大亮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54-1465,共12页
提出同时考虑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深水斜拉桥时变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方法。首先,建立考虑轨道不平顺影响的列车-轨道-斜拉桥系统动力分析模型,桥梁水下结构地震动水压力基于水体辐射理论通过刚性柱法将其转换为附加质量,采... 提出同时考虑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深水斜拉桥时变系统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方法。首先,建立考虑轨道不平顺影响的列车-轨道-斜拉桥系统动力分析模型,桥梁水下结构地震动水压力基于水体辐射理论通过刚性柱法将其转换为附加质量,采用莫里森方程与绕射波浪理论模拟桥梁水下结构波浪力,建立地震和波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深水斜拉桥时变系统空间振动方程。基于ANSYS与SIMPACK联合仿真分析平台,分别研究仅地震作用、仅波浪作用以及地震与波浪联合作用下高速列车-深水斜拉桥系统空间振动,研究单独地震动水压力、单独波浪力作用和两者联合作用对车桥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地震动水压力时,列车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轮轴横向力、横向加速度等显著增大,且当地震强度超过0.10g时,地震动水压力作用对车桥响应影响更加显著;仅波浪作用对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影响较小;地震与波浪的相位差对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影响显著;随着相位差改变,考虑波浪力与不考虑波浪力时相比,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增长幅度最大的参数为脱轨系数,增长幅度最大为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耦合 深水斜拉桥 地震动水力 波浪作用 相位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扭曲舵潜艇的水动力性能及艉流场特性研究
5
作者 叶金铭 张迪 +1 位作者 郑子涵 杨万里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6,共9页
为了研究新型扭曲舵对潜艇水动力性能及艉流场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结合全域结构网格分别对带扭曲舵和常规舵的SUBOFF潜艇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并分析常规舵潜艇和扭曲舵潜艇在自航状态下的推进性能、螺旋桨叶片压力分... 为了研究新型扭曲舵对潜艇水动力性能及艉流场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结合全域结构网格分别对带扭曲舵和常规舵的SUBOFF潜艇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对比并分析常规舵潜艇和扭曲舵潜艇在自航状态下的推进性能、螺旋桨叶片压力分布和艉流场速度分布。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舵潜艇,扭曲舵潜艇达到自航状态时螺旋桨所需的转速降低,桨叶吸力面压力最小值提高,艉流场中的周向速度显著降低,螺旋桨的推进效率提高了约7.67%,且扭曲舵并不会对潜艇阻力产生太大影响,为提高潜艇推进性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艇扭曲舵 SUBOFF 自航 水动力性能 推进效率 艉流场特性 螺旋桨表面压力 周向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Pa柱塞泵柱塞副环形微间隙内流体参数与密封性能
6
作者 曾先顺 王淑平 +2 位作者 夏宏新 丁华 王义亮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9,共8页
柱塞泵柱塞副内流体力学性能是影响柱塞泵密封性能的关键因素。为研究300 MPa超高泵端压力下柱塞副形变与柱塞副内变黏度可压缩流体耦合效应,采用Fluent软件对以水为介质、间隙高度为5μm的超高压柱塞泵柱塞副间隙内流体关键力学性能进... 柱塞泵柱塞副内流体力学性能是影响柱塞泵密封性能的关键因素。为研究300 MPa超高泵端压力下柱塞副形变与柱塞副内变黏度可压缩流体耦合效应,采用Fluent软件对以水为介质、间隙高度为5μm的超高压柱塞泵柱塞副间隙内流体关键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提出变形补偿锥形柱塞改善超高压下柱塞副形变后的间隙内流体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柱塞副间隙形变为锥形,其形变量与负载压力成正比,300 MPa泵端压力时,高压端间隙增加10.11μm,低压端间隙减少2.63μm;柱塞副变形后的泄漏量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300 MPa泵端压力时,受压形变后的柱塞副间隙泄漏量是无形变时的1.3倍。采用形变补偿修形后的锥形柱塞可以降低间隙内流体压力梯度、提高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柱塞泵 柱塞副间隙 高压形变 泄漏量 流体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口压力对转子-径隙式水力空化反应器空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李浩 袁丹丹 +3 位作者 罗崇岳 王磊 宋永兴 张林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0-496,共7页
水力空化现象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文章主要研究一种新型转子-径隙式水力空化反应器中入口压力对其空化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分别计算反应器在入口压力为0 atm、0.5 atm和1 atm时,空泡体积以及转子域和定子... 水力空化现象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文章主要研究一种新型转子-径隙式水力空化反应器中入口压力对其空化性能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分别计算反应器在入口压力为0 atm、0.5 atm和1 atm时,空泡体积以及转子域和定子域空化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口压力升高,反应器空化强度逐渐下降。当入口压力由0 atm增加至0.5 atm和1 atm时,空泡体积分别减少33.3%和49.6%。这一现象归因于流体内部压力升高,导致所需的压降增大。转子吸力面达到空化临界值的区域缩小,空化强度减弱。此外,随着入口压力增大,主流区流速减小,定子盲孔与叶片对流体的剪切作用减弱,盲孔内流场受到的影响减小,低压区域减小,导致剪切空化强度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空化 入口压力 空泡体积 空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艏部脉动压力及水动力噪声试验研究
8
作者 何幸 黄桥高 +1 位作者 卢博 潘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8-495,共8页
水下航行器艏部的设计影响其在水中的流体动力性能,较好的线型设计可以减少水对艏部的直接冲击从而降低航行器水动力噪声。在拖曳水池中,针对5种具有不同艏部线型的航行器模型,使用脉动压力传感器和水听器对不同速度、不同流向位置的脉... 水下航行器艏部的设计影响其在水中的流体动力性能,较好的线型设计可以减少水对艏部的直接冲击从而降低航行器水动力噪声。在拖曳水池中,针对5种具有不同艏部线型的航行器模型,使用脉动压力传感器和水听器对不同速度、不同流向位置的脉动压力和水动力噪声进行了同步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航行速度及艏部线型对脉动压力和水动力噪声均有显著影响。速度越大,流体流动的不稳定性增加,脉动压力强度增大;艏部线型在“尖锐”和“圆钝”之间存在临界值,使得脉动压力峰值的位置最靠后,表现出较低的水动力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器 艏部线型 脉动压力 水动力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N和ISPH耦合方法的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张宁波 倪宝玉 +2 位作者 薛彦卓 武奇刚 袁广宇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6-828,共13页
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因其在海洋结构物设计、操作及安全性方面的关键性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无网格数值方法,不可压缩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incompressibl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ISPH)方法正逐渐成为研究波浪... 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因其在海洋结构物设计、操作及安全性方面的关键性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无网格数值方法,不可压缩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incompressibl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ISPH)方法正逐渐成为研究波浪与结构相互作用问题的潜力工具.在传统的ISPH方法中,压力是通过求解压力泊松方程(pressure Poisson equation,PPE)获得的,这是整个计算过程最为耗时的部分.采用一种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GNN)与ISPH相结合的耦合方法(ISPH_GNN)对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展开数值模拟研究.在ISPH_GNN中,GNN模型用于预测流体压力,取代了传统ISPH方法中的PPE求解过程.文章的一项贡献是揭示了基于相对简单算例生成的数据训练的GNN模型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相对更复杂的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问题.具体而言,本文采用基于溃坝和液舱晃荡算例数据训练而成的GNN模型,并将其与ISPH方法相结合,构建了ISPH_GNN方法,以模拟不同的波浪与结构相互作用问题,包括孤立波冲击阶梯结构、规则波冲击水下梯形结构物和规则波与浮式箱体的相互作用.仿真结果显示,ISPH_GNN在这些不同场景下均能提供令人满意的模拟结果,展现了其在波浪与结构相互作用问题上的良好泛化能力.文章的另一项重要贡献在于,与传统ISPH方法相比,ISPH_GNN在取得相似甚至略高计算精度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压力预测的计算效率,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粒子数的波浪-结构物相互作用仿真时.例如,在包含130万粒子的模拟工况下,ISPH_GNN的压力预测速度提升了多达93倍.研究结果突显了ISPH_GNN方法在波浪-结构物相互作用仿真中的巨大潜力,可为海洋工程提供一种更具可扩展性和计算高效性的仿真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 不可压缩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图神经网络 耦合方法 压力泊松方程 压力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大直径桥墩水下振动台试验研究
10
作者 王磊 吕忠达 +1 位作者 王飞 赵卓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为研究水深和地震动特性对深水大直径桥墩动力响应和动水压力的影响,按1∶60缩尺比设计、制作1组桥墩模型进行水下振动台试验,研究不同水深及地震激励幅值下桥墩基频、动力响应和动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水深增大,桥墩基频呈加... 为研究水深和地震动特性对深水大直径桥墩动力响应和动水压力的影响,按1∶60缩尺比设计、制作1组桥墩模型进行水下振动台试验,研究不同水深及地震激励幅值下桥墩基频、动力响应和动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水深增大,桥墩基频呈加速下降趋势;桥墩应变、位移峰值和动水压力随水深增大而增大,且桥墩应变增幅呈加速增大趋势,相较无水工况,高水位时墩底应变增幅可达19.1%。深水桥墩应变和动水压力随地震激励幅值的增大呈线性增大趋势;动水压力与桥墩表面加速度成正比,可将动水压力表示成桥墩表面加速度与水体附加质量乘积形式,其中水体附加质量与输入地震波频谱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大直径桥墩 水下振动台 墩-水耦合 基频 动力响应 动水压力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渡槽结构动力分析流固耦合模型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多新 刘鹏帅 张创举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1,共8页
面向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针对大型渡槽在地震作用下槽内水体与结构体系的流固耦合效应,对比分析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推荐的动水压力模型和采用MMALE方法建立的流固耦合模型。以等效参数为评价指标,验证了基于设计标... 面向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针对大型渡槽在地震作用下槽内水体与结构体系的流固耦合效应,对比分析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推荐的动水压力模型和采用MMALE方法建立的流固耦合模型。以等效参数为评价指标,验证了基于设计标准研制的计算机程序的准确性,以试验结果为评价指标,验证了基于MMALE方法建立的流固耦合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分析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标准》推荐的动水压力模型的适用性,提出了该动水压力模型内嵌于有限元计算中的要点。结果表明:①动水压力模型中,附加质量点层数n越小,或H/R<1时U形渡槽的H/R值越小,均造成M_(0)越大;②利用附加质量总值M_(0)、M_(wv),可评价基于动水压力模型研制有限元程序的有效性。本研究为大型渡槽的抗震计算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水网 设计标准 动水压力 MMALE方法 渡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缝式开孔平板水动力噪声特性研究
12
作者 邹通达 李广 +2 位作者 谷瑞钊 赵亚星 周凌波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39,共7页
基于流体—固体—声学联合数值仿真方法探究了纵缝式开孔平板水动力噪声特性。以典型纵缝式开孔平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流体大涡模拟、声学广义FW-H方程和流激结构振声理论,分析了纵缝式开孔平板表面脉动载荷、流噪声和流激振动噪声水平,... 基于流体—固体—声学联合数值仿真方法探究了纵缝式开孔平板水动力噪声特性。以典型纵缝式开孔平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流体大涡模拟、声学广义FW-H方程和流激结构振声理论,分析了纵缝式开孔平板表面脉动载荷、流噪声和流激振动噪声水平,并确定水动力噪声主导分量。分析结果表明,在3 m/s流速下,四周刚固的纵缝式开孔平板表面脉动载荷和流噪声水平整体上随着频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开孔位置后侧的脉动压力及流激噪声显著高于其余位置,流噪声是纵缝式开孔平板水动力噪声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缝式开孔平板 水动力噪声 脉动载荷 流激振动 主导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楔形冲箱的椭圆余弦波制造理论及其SPH检验
13
作者 隋钰程 贺铭 +2 位作者 李雪艳 孟钰婕 张旭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6-1303,共8页
虽然冲箱式造波机已有不少应用,但由于箱体几何形状及椭圆余弦波理论复杂,至今尚缺少椭圆余弦波的冲箱式制造理论。本文基于冲箱浸没体积变化量与生成波浪体积相守恒的原理,推导了既定波浪参数下楔形冲箱的运动控制方程,并给出了造波约... 虽然冲箱式造波机已有不少应用,但由于箱体几何形状及椭圆余弦波理论复杂,至今尚缺少椭圆余弦波的冲箱式制造理论。本文基于冲箱浸没体积变化量与生成波浪体积相守恒的原理,推导了既定波浪参数下楔形冲箱的运动控制方程,并给出了造波约束条件。使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数值波浪水槽,在经过精度检验和收敛性分析后,模拟了楔形冲箱运动和椭圆余弦波生成。比较数值结果与解析解发现,椭圆余弦波自生成起,在0.5倍波长距离内便能达到目标波形、压力和流速,从而证实了所推导造波理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波理论 冲箱式造波机 椭圆余弦波 体积守恒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波面 压力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ffusion law of nonaqueous reactive expansive polymers in sand and gravel media
14
作者 DU Xue-ming LIU Chang +9 位作者 MENG Xin-xin RUI Yi-chao FANG Hong-yuan LI Bin ZHAI Ke-jie ZHANG Chao DU Ming-rui XUE Bing-han WANG Shan-yong WANG Fu-m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420-436,共17页
Recently,foamed polym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repair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disasters by grouting(trenchless technology)due to controllable gelation time and self-expansion.However,the grouting process bec... Recently,foamed polym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repair of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disasters by grouting(trenchless technology)due to controllable gelation time and self-expansion.However,the grouting process becomes more complicated due to the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the self-expansion of slurry.Therefore,this paper adopts a self-made visual experimental device with peripheral pressure and water plugging rate(WPR)monitoring function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ain influencing parameters(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grouting amount and dynamic water pump pressure(DWPP))on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lurry WPR and diffusion dynamic response(peripheral pressure).The results show that:When grouting amount is 563 g and DWPP is 0.013 MPa,the expansion force of the slurry in the diffusion process is dominant and can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local sand and gravel skeleton structure.When grouting amount is 563 g,DWPP is 0.013 MPa,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type isⅢ,the flow time of the polymer is shortened,the pores of the gravel are rapidly blocked.Then,the peripheral pressure de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and the time to reach the inflection point WPR is shortened.The instantaneous blockage of the pores leads to the delayed transmission of flow field blockage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grouting diffusion law water plugging rate pressur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胶结顶板水砂突涌启动主控因素研究
15
作者 杜明泽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0-137,共8页
针对西部深埋侏罗纪煤田弱胶结地层工作面开采引发的间歇式离层型水砂突涌问题,以新上海一号煤矿水砂突涌灾害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砂突涌启动试验装置,设计25组静动水压条件下的水砂突涌启动试验。通过单因素分析法,研究黏土层厚度、水头... 针对西部深埋侏罗纪煤田弱胶结地层工作面开采引发的间歇式离层型水砂突涌问题,以新上海一号煤矿水砂突涌灾害为研究对象,采用水砂突涌启动试验装置,设计25组静动水压条件下的水砂突涌启动试验。通过单因素分析法,研究黏土层厚度、水头高度、裂隙宽度、裂隙角度及颗粒级配对水砂突涌启动的影响;结合极差分析,量化各主控因素的作用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隶属度对比及水砂突涌灾变时间,分析动水压力对水砂突涌启动的影响,揭示离层汇水过程中的水砂突涌灾变机制。结果表明:初始水头高度、裂隙宽度与水砂突涌启动呈正相关,黏土层厚度与水砂突涌启动呈负相关;各因素对水砂突涌启动的影响占比依次为黏土层厚度39.4%、水头高度27.3%、裂隙宽度12.1%、颗粒级配12.1%、裂隙角度9.1%;静、动水压力对水砂突涌影响程度的排序为持续注气补压>间歇注气补压>静水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 水砂突涌 正交试验 离层汇水 动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库水模型对面板堆石坝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的影响
16
作者 刘远财 张水锋 张毅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面板堆石坝目前已成为水利工程中的主要坝型之一,研究不同库水模型对其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例,主要探讨了不同库水模型对面板堆石坝自振特性的影响,并对库水可压缩性、不同库水位对面... 面板堆石坝目前已成为水利工程中的主要坝型之一,研究不同库水模型对其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例,主要探讨了不同库水模型对面板堆石坝自振特性的影响,并对库水可压缩性、不同库水位对面板堆石坝动水压力分布规律及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坝体蓄水后堆石料的弹性模量增大,使面板堆石坝满库时的基频高于空库时的基频;与不考虑动水压力相比,考虑动水压力作用会降低坝体基频,但总体上不同库水模型对面板堆石坝基频的影响并不显著;库水可压缩性对面板堆石坝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的影响不显著;当水位较高时,不考虑动水压力计算出的坝体动力响应会产生较大误差,且随着库水位的升高,动水压力对面板堆石坝动力响应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动水压力 动力响应 流固耦合 库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艇流噪声相似律研究
17
作者 宋旸 明平剑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6,共14页
[目的]旨在探讨潜艇流噪声相似律,提升潜艇隐身性能的评估精度。[方法]采用不可压缩SIM-PLEC算法结合k-ε湍流模型对SUBOFF潜艇模型进行流场仿真,运用K-FWH模型计算流噪声,综合考虑附体、马赫数、雷诺数(模型尺度)及声学监测点半径等因... [目的]旨在探讨潜艇流噪声相似律,提升潜艇隐身性能的评估精度。[方法]采用不可压缩SIM-PLEC算法结合k-ε湍流模型对SUBOFF潜艇模型进行流场仿真,运用K-FWH模型计算流噪声,综合考虑附体、马赫数、雷诺数(模型尺度)及声学监测点半径等因素对潜艇流噪声相似特性的影响,总结流噪声相似律,并建立相应的表达式。[结果]研究发现,附体对相似律影响有限,潜艇流噪声频率遵循亥姆霍兹数相似律。在中低频段,声压级相似律与马赫数的六次方和模型尺度的二次方紧密相关;而在高频段,由于尺度效应的加剧,声压级相似律略有偏离。[结论]研究成果为潜艇流噪声的预测、评估及隐身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未来可进一步细化模型以提升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艇 声学噪声 流体动力噪声 噪声控制 尺度效应 相似律 声压级 非定常流场 SUBOFF SIMPLEC算法 K-FWH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R-CCM+的全附体潜艇水压场特性及附体影响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辉 王尔力 +2 位作者 易文彬 孟庆昌 李沛豪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潜艇航行引起的流场压强变化称为潜艇水压场,其特性常被应用于水雷,以实现目标探测,攻守兼备。考虑指挥台围壳、尾翼影响,以全附体艇体为研究对象,在验证性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粘流理论研究了潜艇水压场特性,揭示了附体对艇体表面、周围... 潜艇航行引起的流场压强变化称为潜艇水压场,其特性常被应用于水雷,以实现目标探测,攻守兼备。考虑指挥台围壳、尾翼影响,以全附体艇体为研究对象,在验证性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粘流理论研究了潜艇水压场特性,揭示了附体对艇体表面、周围流场、水底流场的压强分布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附体对艇体表面的压强分布影响显著,但影响范围局限于附体小区域,而对水底处的水压场影响仅在潜艇近底航行时才略显著,可见非近底航行工况下可忽略附体影响,实现潜艇水压场的快速预报;在研究近水面航行工况时,水面兴波对海底潜艇水压场的分布存在影响,具体影响潜艇水压场的峰值大小和位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艇水压场 粘流 全附体 压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界流场中潜艇水压场特性的预报方法和重要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辉 张志宏 +1 位作者 易文彬 王尔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7-540,共14页
潜艇水压场特性是信息化海战场的重要信息源。基于势流理论研究潜艇水压场特性的工程简化预报方法,构建基于兰金体线型的解析模型和基于回转体线型的数值模型,预估多种线型的潜艇水压场特性,并在验证性研究基础上,揭示潜艇线型、潜深等... 潜艇水压场特性是信息化海战场的重要信息源。基于势流理论研究潜艇水压场特性的工程简化预报方法,构建基于兰金体线型的解析模型和基于回转体线型的数值模型,预估多种线型的潜艇水压场特性,并在验证性研究基础上,揭示潜艇线型、潜深等因素对潜艇水压场负压峰值、负压持续时间等重要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潜深增大,潜艇水压场负压区形状由单峰值的V形逐渐变为U形,甚至双峰值的W形,线型、潜深等因素对重要特征的影响逐渐增强;同一潜深下,随着航速增大,负压持续时间均呈现先突增、后缓降规律,且无论艇体胖瘦,其水压场重要特征在1倍艇长的横距外均已衰减,即该横距外水雷已难以捕捉其目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艇水压场 建模方法 特性预报 负压持续时间 负压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匣开槽控制喷水推进器不稳定流动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二云 邓明国 +3 位作者 张庆 杨爱玲 付士银 潘虹宇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92,共9页
针对喷水推进器小流量工况下的驼峰区不稳定流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其失稳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流量的减少,推进泵的扬程和效率显著下降,扬程曲线在0.42Qd~0.8Qd范围内呈现出正斜率的驼峰特性,同时内部流场变得紊乱,并出现流动... 针对喷水推进器小流量工况下的驼峰区不稳定流动,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其失稳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流量的减少,推进泵的扬程和效率显著下降,扬程曲线在0.42Qd~0.8Qd范围内呈现出正斜率的驼峰特性,同时内部流场变得紊乱,并出现流动分离和回流等现象。为了改善这一不稳定流动,采用了机匣开槽技术进行流动控制,使驼峰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在最佳槽体结构参数下,深度失速工况点的扬程和效率分别比原模型提高了约147.6%和70.3%。机匣开槽一方面能够对进口来流进行整流,起到减少预旋和增大轴向进流速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抑制主流区漩涡的形成以及叶轮进口位置的低频压力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器 水力性能 失速工况 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