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无线传能的柔性可穿戴发射天线设计
1
作者 徐琦 冯辰语 孙源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2,共9页
双向外周神经接口有助于截肢患者的感觉功能重建。本研究设计的柔性可穿戴发射天线可为植入式外周神经接口进行中场聚焦无线供能。采用在尺寸60 mm×60 mm对称四馈天线表面开槽得到最优表面电流分布的方法,实现聚焦传能。仿真结果表... 双向外周神经接口有助于截肢患者的感觉功能重建。本研究设计的柔性可穿戴发射天线可为植入式外周神经接口进行中场聚焦无线供能。采用在尺寸60 mm×60 mm对称四馈天线表面开槽得到最优表面电流分布的方法,实现聚焦传能。仿真结果表明,天线谐振频率为1.524 GHz,绝对带宽为1.385~1.726 GHz,天线弯曲(曲率半径60~110 mm)的谐振频率偏移小于0.2 GHz。采用同相位、时间反转相位和正交相位激励时,体内接收位置处磁场强度分别为0.012、0.058、0.065 A/m。实验测得天线谐振频率为1.531 GHz,绝对带宽为1.401~1.765 GHz,天线弯曲(曲率半径为60、80、100 mm)的频率偏移小于0.3 GHz。采用模拟组织凝胶进行离体测试,发现使用时间反转相位和正交相位激励的天线在接收位置处产生的磁场强度(0.045和0.049 A/m)远大于同相位激励产生的磁场强度(0.003 5 A/m),表明时间反转相位和正交相位激励的对称四馈天线具有明显的聚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神经接口 中场无线能量传输 柔性可穿戴天线 磁偶极子阵列 时间反转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城市交通上盖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晓飞 李英民 +4 位作者 潘维浩 姜宝龙 杨宏武 黄永安 雷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38,共9页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RM-3D中采用深梁划分转换板,用深梁非线性行为来模拟板厚的受力状态,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找到该结构的薄弱部位,检验结构是否满足设计时既定的性能目标,综合评价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转换板厚度的增加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效率降低;在罕遇地震下,该结构的破坏次序为连梁-剪力墙-柱,符合预期破坏模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厚板转换 抗震性能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动力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黏土基坑开挖诱发邻近桥梁桩基的时变响应 被引量:3
3
作者 应宏伟 熊一帆 +3 位作者 吕唯 程康 刘广新 杜威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利用PLAXIS 3D软件和软土蠕变模型,建立某市政道路下穿市域铁路桥梁基坑工程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将软土蠕变模型退化为软土模型,考虑桩顶约束条件,对比分析桥梁群桩的时效水平响应.结合两阶段法,将数... 利用PLAXIS 3D软件和软土蠕变模型,建立某市政道路下穿市域铁路桥梁基坑工程的三维数值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将软土蠕变模型退化为软土模型,考虑桩顶约束条件,对比分析桥梁群桩的时效水平响应.结合两阶段法,将数值计算得到的土体自由场时变沉降作为“外荷载”作用于桩基,利用考虑桩土往返剪切的荷载传递方法,计算桩身自重、桩顶荷载和后续近接工程基坑开挖作用下桩基的竖向力学响应.结果表明:1)土体蠕变对邻近桥梁群桩变形、内力的影响较大,甚至不亚于墙体瞬时变形的影响;2)桥梁群桩桩身的变形、内力与离开坑壁的距离呈负相关,并表现出群桩的遮帘作用,桩顶的变形、内力则由桩顶约束条件决定;3)对于桩顶承受荷载不大以及后续受近接工程基坑开挖扰动不大的深厚软弱地层中的桥桩桩基,在以桩顶变形为控制目标时,存在合理桩径和合理桩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桩基础 时效分析 荷载传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学习的快速多边响应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玉鹏 赵亮 路锦正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7,114,共8页
针对基于多边响应的快速时域仿真计算中,需要通过瞬态仿真得到所有边沿响应的时间花费问题,提出了基于迁移学习的多响应预测方法。首先,根据非线性链路的响应特点,将拖尾响应划为线性区和非线性区分别处理,以减少所需测量的响应长度;其... 针对基于多边响应的快速时域仿真计算中,需要通过瞬态仿真得到所有边沿响应的时间花费问题,提出了基于迁移学习的多响应预测方法。首先,根据非线性链路的响应特点,将拖尾响应划为线性区和非线性区分别处理,以减少所需测量的响应长度;其次,以“0电平”响应作为源域数据构建预训练模型网络;然后,利用预训练模型的网络参数训练其他三种响应的迁移学习模型;最后,将所有非线性区响应绘制在一个单位间隔内,并将线性区的积累电压扩充至眼图轮廓。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以更少的响应数据,更全面且准确预测其余响应,从而提高快速多边响应法的计算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响应法 快速时域仿真 非线性链路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换乘时间成本的客流分类及空间分布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佳林 高悦尔 齐瑞臻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937,共17页
文章基于公交IC刷卡数据,构建收入法模型评估厦门市换乘优惠政策实施后客流换乘的时间成本,与政策规定所减免的费用进行对比,根据乘客的换乘时间评估换乘优惠政策实施后乘客出行的整体效益,将换乘客流划分为换乘零成本客流、换乘额外费... 文章基于公交IC刷卡数据,构建收入法模型评估厦门市换乘优惠政策实施后客流换乘的时间成本,与政策规定所减免的费用进行对比,根据乘客的换乘时间评估换乘优惠政策实施后乘客出行的整体效益,将换乘客流划分为换乘零成本客流、换乘额外费用成本客流、换乘额外时间成本客流、换乘额外时间+费用成本客流4类,并从站点、线路、交通小区、OD点密度、通勤与非通勤5方面分析了各类客流的空间分布特征,站点以岳阳小区为中心的区域聚集大量不同类型的客流;线路以24路为主聚集大量不同类型的客流;交通小区以地铁及岛内BRT线路周边的交通小区聚集大量不同类型客流;OD点密度以轨道一号线各站点和BRT各站点作为起点或讫点,聚集大量换乘客流;通勤时各类客流的活动范围较小,跨距较短,跨岛客流相对较少,非通勤时客流呈较明显的跨岛趋势,且跨距普遍较长。文章量化乘客的换乘时间成本以直观反映换乘的实际损耗,为进一步提升公交用户体验,降低乘客出行成本,制定科学有效的换乘优惠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乘优惠政策 城市公共交通 收入法模型 换乘时间成本 客流分类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广卡尔曼滤波器的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雨 何智成 赵亮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98-1709,共12页
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用于解决瞬态工况下复杂系统振动噪声问题不仅未能解决自然频率附近频响函数矩阵的病态问题,而且利用现有频域信息转换提取得到的所需时域信息精度较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增广卡尔曼滤波器的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用于解决瞬态工况下复杂系统振动噪声问题不仅未能解决自然频率附近频响函数矩阵的病态问题,而且利用现有频域信息转换提取得到的所需时域信息精度较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增广卡尔曼滤波器的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增广卡尔曼滤波器辅以遗传算法估计时域工况载荷,通过最小二乘算法辨识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将时域工况载荷和对应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进行线性卷积以计算各传递路径的时域贡献量。算例表明,所提方法采用的增广卡尔曼滤波器载荷识别误差小于传统方法的去卷积滤波器所识别载荷的误差,最小二乘算法辨识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误差小于对频响函数直接进行快速逆傅里叶变换或者构造有限单位脉冲响应滤波器的误差,且所提方法在复杂结构上也同样具有较小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传递路径分析方法 增广卡尔曼滤波器 遗传算法 最小二乘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化学提取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金铭 卢军 严良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08-216,共9页
根据离子溶液电化学的基本性质和稳定电流场的基本理论,通过理论计算和物理模拟实验,指出: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由所在地点迁移至接收电极所需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加大供电电流强度可减少接收时间;离子淌度值很... 根据离子溶液电化学的基本性质和稳定电流场的基本理论,通过理论计算和物理模拟实验,指出: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由所在地点迁移至接收电极所需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加大供电电流强度可减少接收时间;离子淌度值很小,由实测时量曲线计算出的ui值,一般不超过几个cm2·h-1·V-1单位,因此欲提取深部离子,即使在最有利条件下也是非常困难的;由不同供电电流强度测出的时量曲线,计算得到的淌度值是相等的,因此改变供电电流强度并不能改变离子淌度值,但当围岩介质的颗粒度较大时,可使离子淌度值变大;离子的迁移质量与供电电量Q=I·t成正比,因此在供电电流强度不变的条件下,采用间断供电方式可取得与连续供电相同的结果;通过浅部已存在的离子晕,用电提取法可以发现深部隐伏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化学提取法 离子淌度 离子电迁移 迁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8
作者 芮筱亭 戎保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7,共14页
作为一种多体系统动力学新方法,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由于其无需系统总体动力学方程和快速计算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于各种多管火箭、自行火炮、舰炮等复杂大型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设计.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线性多体系统传递... 作为一种多体系统动力学新方法,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由于其无需系统总体动力学方程和快速计算的特点,已被广泛用于各种多管火箭、自行火炮、舰炮等复杂大型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设计.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线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二维系统传递矩阵法、受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通常动力学方法的混合方法等,给出了该方法解决自行火炮、多管火箭武器多体系统动力学的重大工程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动力学 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 发射动力学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轨道系统动力特性及减振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文斌 刘维宁 +2 位作者 马蒙 孙晓静 李克飞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8,共5页
采用锤击法,对梯形轨道系统(简称梯轨)进行动力特性试验。利用变时基传递函数细化分析方法,解决力信号时域波形精度与加速度信号频率分辨率之间的矛盾,提高低频脉冲频响分析精度。根据锤头材料的锤击特性和试验研究的频率范围,分别选择... 采用锤击法,对梯形轨道系统(简称梯轨)进行动力特性试验。利用变时基传递函数细化分析方法,解决力信号时域波形精度与加速度信号频率分辨率之间的矛盾,提高低频脉冲频响分析精度。根据锤头材料的锤击特性和试验研究的频率范围,分别选择尼龙和钢制锤头进行梯轨模态和减振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梯轨的低阶模态分布比较密集,基频为48.6Hz,前3阶模态的阻尼比较高,1阶阻尼比最大,达到6.64%;梯轨的工作频率约为50Hz,在梯轨工作频率之上1/3倍频程中心频率处,传递损失不随锤击力的大小而变化,梯轨的振动衰减系数为常数;梯轨具有较高的减振作用,在0~1000Hz频段传递损失在45dB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梯形轨道 动力特性 锤击法 变时基 传递损失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IG-B码在时间同步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邴志光 束坤 顾燕飞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7期16-18,共3页
当前,越来越多的系统是由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分系统组成的,实现各个分系统之间的时间同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实现两站的时间同步,采用了时间双向对比法,在时间双向对比法中,要实现两站的时间同步,两站之间必须进行信息的传... 当前,越来越多的系统是由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个分系统组成的,实现各个分系统之间的时间同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实现两站的时间同步,采用了时间双向对比法,在时间双向对比法中,要实现两站的时间同步,两站之间必须进行信息的传递,采用IRIG-B码作为时间双向对比法中的时间传递码元,利用FPGA实现了IRIG-B码的编码与解码,可以发现利用FPGA实现的IRIG-B码比传统的利用单片机实现IRIG-B码具有更多的优点:占用的FPGA资源少,语言结构简单易用实现,并且得到的IRIG-B码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IG-B 时间同步 FPGA 时间双向对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伞-弹系统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师娇 唐胜景 +1 位作者 高峰 杨春雷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采用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建立了伞-弹系统减速稳定段的动力学模型,回避了多体动力学传统的研究方法在伞-弹系统建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详细给出了应用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建立铅垂平面内伞-弹系统模型的建模过程,推导了伞-弹系统的传递矩... 采用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建立了伞-弹系统减速稳定段的动力学模型,回避了多体动力学传统的研究方法在伞-弹系统建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详细给出了应用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建立铅垂平面内伞-弹系统模型的建模过程,推导了伞-弹系统的传递矩阵和传递方程。通过算例将建立的伞-弹系统模型和采用牛顿-欧拉法建立的伞-弹系统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两种模型计算结果吻合度好,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以及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应用在减速伞-子导弹系统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落伞 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 多体动力学 飞行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织物热湿耦合方程的控制体-时域递归展开算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凤志 李毅 曹业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9-323,共5页
为求解织物热湿传递耦合方程,给出了一种基于控制体积法和时域递归展开的求解织物热湿传递耦合方程的算法。首先,在时域对方程变量和参数进行级数展开,然后使用控制体积法对方程空间域进行离散,从而化连续性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为一系列... 为求解织物热湿传递耦合方程,给出了一种基于控制体积法和时域递归展开的求解织物热湿传递耦合方程的算法。首先,在时域对方程变量和参数进行级数展开,然后使用控制体积法对方程空间域进行离散,从而化连续性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为一系列的递归形式的线性代数方程组。文中给出了问题的求解步骤和算例。结论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结果具有不依赖时间步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分析 热湿传递 递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氏变换原理的三维磁化等离子体电磁散射FDTD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利霞 王祎君 王刚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711-2715,共5页
根据拉普拉斯变换(LT)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色散介质的电磁特性的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称为电流密度拉普拉斯变换时域有限差分(CLT-FDTD)算法.利用磁化等离子体介质中的关于电流密度矢量与电场强度的本构方程,将其两边分别拉普拉... 根据拉普拉斯变换(LT)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色散介质的电磁特性的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称为电流密度拉普拉斯变换时域有限差分(CLT-FDTD)算法.利用磁化等离子体介质中的关于电流密度矢量与电场强度的本构方程,将其两边分别拉普拉斯变换,得到s域内的本构方程.最后进行逆拉普拉斯变换和指数差分,得到在时域里易于求解的FDTD迭代方程.通过该方法计算了非磁与磁化等离子体球的后向雷达散射截面(RCS),验证了该方法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普拉斯变换 磁化等离子体 电磁散射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明 杨君 安利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483-3483,3523,共2页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过程中外源基因转化途径、转化受体细胞、转化时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结合大豆花粉管通道形成与受精过程,突出受体细胞的感受态的获得,对转化操作要点加以分析,为花粉管通道法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 花粉管通道法 转化途径 转化受体细胞 转化时间 受体细胞感受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轴向传热的单芯电缆线芯温度实时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刚 雷鸣 +3 位作者 阮班义 周凡 李应宏 刘毅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77-1883,共7页
为了研究轴向传热对电缆线芯温度的影响,首先以单芯电缆的三维微元热路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单芯电缆轴向与径向传热的三维热路模型,且根据该三维热路模型实现了单芯电缆线芯温度实时计算的理论推导。其次,通过不同敷设环境下分别加载... 为了研究轴向传热对电缆线芯温度的影响,首先以单芯电缆的三维微元热路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单芯电缆轴向与径向传热的三维热路模型,且根据该三维热路模型实现了单芯电缆线芯温度实时计算的理论推导。其次,通过不同敷设环境下分别加载恒定与阶跃电流的实验,讨论了电流、电缆敷设环境与外界环境温度等因素对轴向、径向温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流是决定轴向温度梯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空气中电缆的线芯温度上升速度最快,土壤中电缆次之,水中电缆最慢。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工具,对比了空气中电缆中间接头三维有限元模型与二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的线芯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只考虑电缆径向传热的二维热路模型会造成线芯温度计算的误差,而考虑电缆轴向与径向传热的三维热路模型能够提高计算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芯电缆 轴向传热 三维热路模型 线芯温度 实时计算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下垫面上近地层湍流的多尺度属性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许丽人 李宗恺 张宏昇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3-94,共12页
文中利用统计和多尺度分析方法分析了几种复杂下垫面情况下的风、温湍流脉动观测资料 ,结果表明 :下垫面结构的差异明显地影响湍流量 ,如 :戈壁地区的热力作用明显大于雪面和城郊面 ,表现在湍流时间尺度上也明显地大于雪面和城郊面。但... 文中利用统计和多尺度分析方法分析了几种复杂下垫面情况下的风、温湍流脉动观测资料 ,结果表明 :下垫面结构的差异明显地影响湍流量 ,如 :戈壁地区的热力作用明显大于雪面和城郊面 ,表现在湍流时间尺度上也明显地大于雪面和城郊面。但复杂下垫面下的湍谱在惯性区仍满足“- 23”次律 ;多尺度方法研究湍流 ,可以更简捷地分析湍流的多尺度结构及其在湍流输送中的作用。由此可看出 ,多尺度方法是发展湍流统计理论的一种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 多尺度属性 近地层 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计算精度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春明 芮筱亭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6-61,共6页
深入探讨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对平面、空间刚体 光滑铰多体系统运动响应的研究。提出提高该方法计算精度和计算稳定性的方法 ,导出相应的多端刚体传递矩阵。设计了角坐标的迭代循环 ,该变量不必采用近似形式 ,因而提高了计算精... 深入探讨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对平面、空间刚体 光滑铰多体系统运动响应的研究。提出提高该方法计算精度和计算稳定性的方法 ,导出相应的多端刚体传递矩阵。设计了角坐标的迭代循环 ,该变量不必采用近似形式 ,因而提高了计算精度和计算稳定性。其它方法有 :1)增加泰勒展开式的高阶项 ;2 )合理选择将速度、加速度表示为位移的线性函数的方法 (本文简称线性化方法 ) ;3)合理确定迭代循环的初值等。对 4种多体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 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 计算精度 多端刚体 计算稳定性 角坐标迭代循环 泰勒展开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炉内传热燃烧过程仿真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腾飞 罗锐 任挺进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13-616,共4页
为了模拟锅炉炉膛内部的传热、燃烧过程,为电站仿真提供可靠实用的数学模型,以计算辐射传热的区域假想面模型为基础,把锅炉炉膛沿烟气流动方向分区,以炉膛内最为复杂的燃烧器区域的燃烧与辐射传热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区集总的方法推... 为了模拟锅炉炉膛内部的传热、燃烧过程,为电站仿真提供可靠实用的数学模型,以计算辐射传热的区域假想面模型为基础,把锅炉炉膛沿烟气流动方向分区,以炉膛内最为复杂的燃烧器区域的燃烧与辐射传热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区集总的方法推导出计算真实壁面和假想壁面有效辐射力的表达式以及煤粉燃尽率的计算式,然后将各个分区的燃料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联立,求解出炉内的一维温度场,以及各区段水冷壁的吸热量和热流密度。计算结果与其它文献三维模型的预测值以及实测数据非常一致,但由于模型采用了一维简化处理,收敛较快,可以满足电站实时仿真计算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器区域 假想面模型 传热与燃烧 实时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屏蔽电缆转移阻抗的5平行线测试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石立华 张刘辉 +1 位作者 张祥 周颖慧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69-2875,共7页
摘要:为了研究屏蔽电缆的电磁脉冲耦合效应,提出了屏蔽电缆转移阻抗时域测试的一种新方法。建立了时域测量系统,该系统由高压脉冲源、5平行线测试装置、数字存储示波器以及同轴衰减器组成,通过时域测量获得了电缆的表面转移阻抗,... 摘要:为了研究屏蔽电缆的电磁脉冲耦合效应,提出了屏蔽电缆转移阻抗时域测试的一种新方法。建立了时域测量系统,该系统由高压脉冲源、5平行线测试装置、数字存储示波器以及同轴衰减器组成,通过时域测量获得了电缆的表面转移阻抗,并由测试结果直接获得SYV-50—5型同轴电缆的双指数波脉冲峰值屏蔽效能为74.8641dB。与3同轴法频域测试比较,2种测试方法在频率1~100MHz获得SYV-50—5型同轴电缆的转移阻抗曲线一致,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准确性,且研制的可调间隙的5平行线测试装置不需要重复考虑外电路的匹配问题,简化了实验程序。最后通过参数化建模确定了测试系统的转移阻抗传递函数,便于该系统在时域分析计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耦合效应 屏蔽电缆 3同轴法 时域测试 转移阻抗 参数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增强型PTP光纤级联精细时频同步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戴群雄 郝青茹 +2 位作者 王铮 左兆辉 王士楠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65-1471,共7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增强型PTP光纤级联精细时频同步方法,该方法以PTP同步技术为基础,结合同步以太网时钟传递技术和基于数字双混频时差法的多级级联精细时钟同步技术,对PTP技术进行改进和增强,然后基于该方法,通过多级时频设备光纤级联的形... 该文提出了一种增强型PTP光纤级联精细时频同步方法,该方法以PTP同步技术为基础,结合同步以太网时钟传递技术和基于数字双混频时差法的多级级联精细时钟同步技术,对PTP技术进行改进和增强,然后基于该方法,通过多级时频设备光纤级联的形式实现多节点、大跨度、网络化的时频信号传递与同步输出,并解决多级级联情况下同步精度会逐级恶化的问题,实现ns量级的系统时间同步精度,保证系统各环节在高度统一的时间尺度下进行高效同步与联动工作。通过设计、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同步 PTP光纤级联 增强型 同步以太网时钟传递 数字双混频时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