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老面酵头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安香玉 郝建雄 +4 位作者 王成祥 赵鑫燕 马淑红 刘玉红 郭海云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41,共7页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活化时间及活化次数老面酵头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时间的增加,老面酵头的细菌菌群丰富度无显著变化(P>0.05),多样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真菌菌群丰富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多...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活化时间及活化次数老面酵头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时间的增加,老面酵头的细菌菌群丰富度无显著变化(P>0.05),多样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真菌菌群丰富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多样性呈下降趋势;随着活化次数的增加,老面酵头的细菌菌群丰富度无显著变化(P>0.05),真菌菌群丰富度及细菌和真菌菌群多样性均呈下降趋势,说明活化对于老面酵头的菌群多样性具有不利的影响。不同老面酵头样品中相对丰度较高的微生物属具有一定差异。在门水平上,共检测出16个细菌门,优势细菌门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共检测出4个真菌门,优势真菌门分别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在属水平,共检测出195个细菌属,优势细菌属分别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共检测出46个真菌属,优势真菌属分别为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和曲霉属(Aspergil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技术 老面酵头 活化时间 活化次数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共政策扩散的文献量化研究——以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例 被引量:128
2
作者 张剑 黄萃 +2 位作者 叶选挺 时可 苏竣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在对政策扩散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公共政策扩散的文献量化研究维度与方法。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例,通过对政策文献外部属性特征的参照网络分析,以及政策文献内部工具运用的关键词时序分析,从强度、广度、速度与... 在对政策扩散理论及其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公共政策扩散的文献量化研究维度与方法。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例,通过对政策文献外部属性特征的参照网络分析,以及政策文献内部工具运用的关键词时序分析,从强度、广度、速度与方向四个维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扩散的过程和特点。研究发现,在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中,规划类和法律类政策扩散强度较高,在时序上具有集中分布特征;与规划类政策相比,法律类政策扩散广度更高,覆盖范围更广,在各级机构间的扩散更为持久和稳定;法律类政策的扩散速度相对较低且基本保持平稳,而规划类政策在短时间达到高峰后出现骤降并持续下滑;通过对创业风险投资和风险补偿两类金融工具的关键词时序分析,呈现出从上而下、从下而上以及平行扩散三种扩散方向。研究表明政策参照网络和关键词时序分析可以从强度、广度、速度与方向的维度有效揭示政策的扩散过程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扩散 量化分析 参照网络 关键词时序分析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导引头时序抗干扰技术分析及实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邢晖 雷萍 马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1-465,共5页
为提高激光导引头抗主动式干扰的能力,在时序上通常采用时间波门精确控制技术、波门内首/末脉冲锁定技术和脉冲时序相关技术等手段。在分析激光导引头的时序抗干扰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外现役激光导引头所采用的时序抗干扰措施进行了... 为提高激光导引头抗主动式干扰的能力,在时序上通常采用时间波门精确控制技术、波门内首/末脉冲锁定技术和脉冲时序相关技术等手段。在分析激光导引头的时序抗干扰技术的基础上,针对国内外现役激光导引头所采用的时序抗干扰措施进行了实验设计,对风标式、动力陀螺式、框架式3类激光导引头的抗干扰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激光导引头的受干扰的情况,可实现对采用的时序干扰措施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并据此提出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激光有源欺骗干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导引头 时序抗干扰技术 波门 激光有源欺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序控制对强磁场耦合聚能射流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马彬 黄正祥 +2 位作者 祖旭东 肖强强 贾鑫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77-2184,共8页
基于改变时序控制的相关侵彻深度实验,对强磁场耦合聚能射流过程中的时序控制作用进行研究。采用两种不同结构的强磁体(Ⅰ型和Ⅱ型)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实验的时序控制,分析受强磁场作用后聚... 基于改变时序控制的相关侵彻深度实验,对强磁场耦合聚能射流过程中的时序控制作用进行研究。采用两种不同结构的强磁体(Ⅰ型和Ⅱ型)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过程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实验的时序控制,分析受强磁场作用后聚能射流的侵彻深度以及侵彻通道的孔形,研究相同电路结构、不同时序控制作用下强磁场对聚能射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时序控制是强磁场耦合聚能射流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由于聚能射流的主要侵彻能力集中在中前段,通过时序控制,使强磁场充分与聚能射流中前部发生作用,能有效地提高聚能射流侵彻效能;对于Ⅰ型强磁体,通过时序调整,56 mm聚能装药形成的射流侵彻能力由初始增加1.7%提高到增加32.8%;对于Ⅱ型强磁体,由初始增加1.6%提高到增加6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聚能射流 磁场 时序控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及相关检测的调频引信抗扫频干扰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孔志杰 郝新红 +1 位作者 栗苹 王哲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83-1489,共7页
针对调频引信抗扫频干扰能力差的问题,建立扫频干扰模型,分析扫频干扰下调频引信失效机理,提出了基于时序及相关检测的调频引信抗扫频干扰方法;综合利用弹目距离信息、双通道时序信息及时间间隔信息作为调频引信输出起爆控制信号的判决... 针对调频引信抗扫频干扰能力差的问题,建立扫频干扰模型,分析扫频干扰下调频引信失效机理,提出了基于时序及相关检测的调频引信抗扫频干扰方法;综合利用弹目距离信息、双通道时序信息及时间间隔信息作为调频引信输出起爆控制信号的判决条件;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并进行了硬件实现。仿真及实测结果表明,与现有调频引信相比,基于时序及相关检测的调频引信抗扫频干扰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调频引信抗扫频干扰能力及引信定距精度,算法复杂度和实时性满足引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调频引信 抗扫频干扰 时序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封利颖 初亚男 +1 位作者 邹秉杰 张婕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87-891,共5页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是配合辅助生殖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类诊断技术,其通过检测体外培养的包括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情况、易位倒位情况、单基因突变情况等排除遗传异常胚胎,将正常的胚胎植入母体继续发育,提高植入成功率,降低流产率,...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是配合辅助生殖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类诊断技术,其通过检测体外培养的包括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情况、易位倒位情况、单基因突变情况等排除遗传异常胚胎,将正常的胚胎植入母体继续发育,提高植入成功率,降低流产率,避免异常染色体遗传入子代。随着芯片杂交技术、二代测序技术和显微延时摄像技术等的出现,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不断向高分辨率、高特异性、无创的方向发展。文章主要就该领域近年来涌现的新技术,特别是MicroSeq-PGD技术、等位基因映射识别技术(MaReCs)、基于cfDNA的胚胎植入前诊断技术等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杂交技术 二代测序技术 显微延时摄像技术 细胞游离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艳 丁先锋 苗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546-5548,共3页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不编码蛋白质,以RNA的形式在许多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ncRNA生物学功能的揭示,检测ncRNA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表达谱的变化,已迅速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将nc...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不编码蛋白质,以RNA的形式在许多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ncRNA生物学功能的揭示,检测ncRNA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表达谱的变化,已迅速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将ncRNA更好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生物医学研究,笔者对ncRNA最新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检测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PCR 微阵列芯片 Solexa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香叶片变色期全长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雄盛 尹国平 +5 位作者 肖玉菲 蒋燚 王仁杰 黄荣林 姜英 王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10-1720,共11页
枫香因其树形优美,入秋后叶色红艳或橙黄,极具观赏价值,是优良的景观生态树种。为了解枫香叶片变色及其次级代谢过程的遗传基础,该文以枫香5个叶片变色期叶片混合样品为材料,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PacBio平台)对其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 枫香因其树形优美,入秋后叶色红艳或橙黄,极具观赏价值,是优良的景观生态树种。为了解枫香叶片变色及其次级代谢过程的遗传基础,该文以枫香5个叶片变色期叶片混合样品为材料,利用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PacBio平台)对其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1)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1.04 Gb的高质量数据,从中鉴定出全长非嵌合序列563 180条,通过聚类和去冗余,获得27 269条高质量全长转录本。在27 269条全长转录本中预测到2 035条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检测出14 892个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和1 856个转录因子。(2)基因注释结果表明,NR、GO、COG、KEGG等8个数据库共注释了24 857条转录本,KEGG数据库共获得了124个条代谢途径,主要有核糖体、碳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等,在类黄酮和叶绿素代谢途径中分别有49和71个转录本参与。上述结果初步揭示了枫香叶片变色期转录组信息以及功能特性,为后续研究枫香叶片变色分子机制、色素代谢合成途径和调控、相关功能基因克隆以及叶色改良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香 叶片变色期 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 全长转录组 基因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分类变系数的铅锌烧结过程综合透气性状态预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敏 徐辰华 王春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25-828,871,共5页
针对铅锌烧结过程的强非线性、时变等特点,运用智能集成建模的思想,提出一种模糊分类变系数透气性状态预测方法。首先深入机理分析和工况参数相关性分析研究,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工艺参数和时间序列透气性预测模型;然后借助于模糊组合... 针对铅锌烧结过程的强非线性、时变等特点,运用智能集成建模的思想,提出一种模糊分类变系数透气性状态预测方法。首先深入机理分析和工况参数相关性分析研究,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工艺参数和时间序列透气性预测模型;然后借助于模糊组合器实现两个子模型的有机组合,设计了模糊分类变系数综合透气性集成预测模型结构,其中加权系数由工况波动程度确定。运行结果表明:提出的集成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自学习能力,并且在工况波动严重的情况下,仍然具有好的预测效果,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烧结过程 透气性 工艺参数预测模型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模糊组合器 集成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颠覆性技术对规制的挑战及其应对 被引量:5
10
作者 闫海 王天依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8-68,共11页
颠覆性技术能够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科技制高点,是关乎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关键,但也产生新的风险,并带来创新异化、规制崩溃、过度遵从、信息赤字等挑战。目前中国对颠覆性技术在宏观上采取多种类激励型制度安排促进其发展,中... 颠覆性技术能够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科技制高点,是关乎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关键,但也产生新的风险,并带来创新异化、规制崩溃、过度遵从、信息赤字等挑战。目前中国对颠覆性技术在宏观上采取多种类激励型制度安排促进其发展,中观上尝试展开风险预防导向的立法,但微观上以约谈为措施的规制行动无法有效预判颠覆性技术的风险,亟待与之适应的规制体系。应对颠覆性技术挑战,中国应当贯彻包容审慎监管理念、搭建公私主体合作规制、主动推进规制时序演进,进而依据问题、规制任务将颠覆性技术规制划分早期阶段、实验阶段、准立法阶段、正式立法阶段,并在每个阶段适用特性各异的规制工具,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保障颠覆性技术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触发式监管 沙盒监管 规制时序 规制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RT技术的水杉全长转录组分析及基因功能注释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小红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2,共6页
以水杉原生种为材料,提取其幼嫩植株的根、茎和叶的总RNA,经mRNA纯化、反转录、全长转录组文库构建等过程,再采用SMRT技术测定其全长转录本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对获得的原始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总RNA符合建库要求;全长... 以水杉原生种为材料,提取其幼嫩植株的根、茎和叶的总RNA,经mRNA纯化、反转录、全长转录组文库构建等过程,再采用SMRT技术测定其全长转录本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对获得的原始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总RNA符合建库要求;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了包含5914711个亚读段(subreads)的14.0 Gb的数据,质量控制处理后包括236130个全长非嵌合读段(reads)和97626个一致性reads;转录本经去冗余处理后共获得61057个全长一致性读段(unigenes),其中有54099个被成功注释到7个数据库中,注释比达88.60%;对水杉unigenes作CDS(coding sequence)长度分布及转录因子分析,其CDS长度范围为144~6477 nt,平均长度约为679 nt;共检测到2386个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可以归类为29个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 单分子测序技术 全长转录组 基因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烟气温度场分布的烧穿点智能集成预测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敏 徐辰华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13-1320,共8页
铅锌密闭鼓风烧结过程具有强非线性、时变和时滞等特性.本文在分析过程热状态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烧结机烟气温度梯度分布,建立烟气温度分布烧穿点软测量判断模型,结合烧穿点的动态特性,运用智能集成建模的思想,提出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 铅锌密闭鼓风烧结过程具有强非线性、时变和时滞等特性.本文在分析过程热状态的基础上,通过研究烧结机烟气温度梯度分布,建立烟气温度分布烧穿点软测量判断模型,结合烧穿点的动态特性,运用智能集成建模的思想,提出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工艺参数预测模型,采用灰色理论建立烟气温度分布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通过模糊组合器综合与协调两个模型来预测烧穿点位置.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智能集成预测方法为铅锌烧结过程烧穿点的判断和预测提供了一种可行、有效的解决思路,为实现过程的状态优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烧结过程 烧穿点 烟气温度场分布 工艺参数预测模型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集成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科技创新活动时序性及其测度研究——以中日美法德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武 高卉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21-126,共6页
目前大多数学者关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测度指标都是基于能力和绩效,忽视了创新活动的时序性特征,未将时间因素引入测度体系中。从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科技创新活动投入、科技创新活动产出3个维度,基于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对中日美法德五国... 目前大多数学者关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测度指标都是基于能力和绩效,忽视了创新活动的时序性特征,未将时间因素引入测度体系中。从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科技创新活动投入、科技创新活动产出3个维度,基于熊彼特创新周期理论,对中日美法德五国科技创新活动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时差分析法将科技创新活动的测度指标分为先行指标、一致指标和滞后指标,构建了具有时差关系的科技创新活动指标体系,揭示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时序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 时序性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扩频系统同步技术研究
14
作者 王晓涓 牛小梅 《现代电子技术》 2008年第6期133-136,140,共5页
二维扩频通信系统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扩频通信方式,由于二维扩频系统从时域和频域上分别对数据信号进行频谱扩展,因此他同时具有时域扩频和频率扩频通信系统的特点。对于一个实际系统而言,同步是信号正确解调和恢复的前提。针对二维扩... 二维扩频通信系统是近年来提出的新的扩频通信方式,由于二维扩频系统从时域和频域上分别对数据信号进行频谱扩展,因此他同时具有时域扩频和频率扩频通信系统的特点。对于一个实际系统而言,同步是信号正确解调和恢复的前提。针对二维扩频特殊的时频域扩频矩阵结构,提出广义二维扩频矩阵的时间同步算法:该算法将二维扩频矩阵等效为一个一维时间序列,采用序贯捕获的方法捕获此时间序列的第一径,从而完成二维扩频矩阵的时间捕获。该算法不需要在数据序列中插入循环前缀,因而减少了系统开销,提高了带宽利用率。同时,对其在瑞利衰落环境中的同步性能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推导。分析结果表明:该同步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同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扩频 同步技术 一维时间序列 时间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陈化时间广陈皮表面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放晴 何丽英 +4 位作者 杨丹 申梦园 王福 刘友平 胡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67-275,共9页
传统理论认为陈皮“陈久者良”,陈化过程中微生物会引起药效物质基础的改变。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陈化时间广陈皮表面细菌、真菌菌群结构及特征,其中细菌采用16S rDNA测序,真菌采用ITS1测序。结果表明不同陈化时间广陈... 传统理论认为陈皮“陈久者良”,陈化过程中微生物会引起药效物质基础的改变。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陈化时间广陈皮表面细菌、真菌菌群结构及特征,其中细菌采用16S rDNA测序,真菌采用ITS1测序。结果表明不同陈化时间广陈皮样本表面细菌、真菌组成结构基本一致,但相对丰度差异明显,优势菌属不同。细菌属水平上,主要分布有unidentified_Rickettsiales、Phyllobacterium、Methylobacterium、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Pseudomonas、Sphingomonas、Stenotrophomonas、Lactococcus、Bacillus。随陈化时间的增加,从以Methylobacterium、Sphingomonas为优势转变为以Bacillus、Pseudomonas、Stenotrophomonas、Lactococcus为主。真菌属水平上,主要分布有Xeromyces、Cladosporium、Zasmidium、Symmetrospora、Aureobasidium、Fusarium、Aspergillus。从以Zasmidium、Cladosporium、Symmetrospora、Fusarium为优势转变为以Cladosporium、Aureobasidium、Aspergillus、Xeromyces为主。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地揭示了不同陈化时间广陈皮表面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并检测出不同陈化时间广陈皮表面优势菌属。研究结果为后续优势功能菌的分离筛选,陈皮陈化机理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陈皮 陈化时间 细菌多样性 真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RT测序技术的16S rRNA基因全长测序及其分析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勇 刘旭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4-39,共6页
被称为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单分子测序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其中,由Pacbio Bio Sciences公司开发的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SMRT)是最先商用的技术。SMRT测序技术通过对模板序列循环测序产生环形一致序列(CCS),成功克服第三代... 被称为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单分子测序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其中,由Pacbio Bio Sciences公司开发的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SMRT)是最先商用的技术。SMRT测序技术通过对模板序列循环测序产生环形一致序列(CCS),成功克服第三代测序技术准确率低的弊病。通过SMRT测序技术,科学家可以更深入准确地探究复杂环境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介绍SMRT测序技术在微生物16S rRNA基因测序中的优势和劣势,并就基于SMRT测序技术所得的全长16S rRNA基因序列的质量控制、错误序列排除、聚类和注释分析等重要分析环节进行概述,同时,提出利用SMRT测序技术研究复杂环境微生物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期望能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 PAC BIO RSⅡ 第三代测序技术 环形一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性洗涤纤维/淀粉比值对荷斯坦公牛瘤胃古菌和甲烷排放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路钊 王增林 +6 位作者 孙雪丽 刘桃桃 李秋凤 曹玉凤 李建国 高艳霞 陈攀亮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8-371,共14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和实时定量PCR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淀粉比值对荷斯坦公牛瘤胃古菌和甲烷排放量的影响。选取36头体重[(282±37)kg]相近、健康的荷斯坦奶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各组分别饲喂NDF/... 本试验旨在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和实时定量PCR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淀粉比值对荷斯坦公牛瘤胃古菌和甲烷排放量的影响。选取36头体重[(282±37)kg]相近、健康的荷斯坦奶公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各组分别饲喂NDF/淀粉比值为1.13(Ⅰ组)、1.38(Ⅱ组)、1.63(Ⅲ组)的全混合日粮(TMR)。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Ⅰ组甲烷排放量较Ⅱ、Ⅲ组极显著降低了33.13%、67.89%(P<0.01)。2)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Ⅲ组Chao1指数显著高于Ⅰ组(P<0.05),系统发育树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3)各组甲烷短杆菌属在瘤胃古菌中占绝对优势,其相对丰度≥97%。Ⅲ组甲烷短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4)Beta多样性分析和基于功能基因的主成分分析(PCA)发现,Ⅰ、Ⅱ组样品瘤胃古菌菌群相似度和功能组成比较接近,与Ⅲ组样品有差异。5)由PICRUSt基因预测发现,各组甲烷产生途径存在差异。6)各组之间反刍兽甲烷短杆菌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综上所述,降低饲粮NDF/淀粉比值能够减少甲烷排放量,降低瘤胃古菌丰富度指数,降低甲烷短杆菌属相对丰度和反刍兽甲烷短杆菌数量,并减少了荷斯坦公牛瘤胃甲烷菌生成甲烷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 实时定量PCR 中性洗涤纤维/淀粉比值 瘤胃古菌 甲烷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沙柳株型候选基因表达量与株型相关性的验证 被引量:2
18
作者 贺嵘 赵恺 +7 位作者 贺玉娇 阿拉腾苏和 王爱君 宁静 韩若霜 孙贵荣 王瑞平 张国盛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91,共10页
[目的]构建北沙柳株型MAS体系实现高效定向育种。[方法]以不同株型北沙柳作为研究材料,构建预测群体、训练群体及验证群体。采用RNA⁃seq与RT⁃qPC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测序结果中FPKM值与北沙柳冠高比的相关系数作为预测值,并在大群体和... [目的]构建北沙柳株型MAS体系实现高效定向育种。[方法]以不同株型北沙柳作为研究材料,构建预测群体、训练群体及验证群体。采用RNA⁃seq与RT⁃qPC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测序结果中FPKM值与北沙柳冠高比的相关系数作为预测值,并在大群体和不同时间采样群体中进行验证,最后通过基因组合法筛选与株型相关的最佳基因组合,探讨了北沙柳株型候选基因挖掘技术。[结果]冠高比是体现株型性状较理想的特征值。RNA⁃seq结果中不同基因的预测值不同,预测值的变化范围是0.0~0.9。目标基因(选择已验证与分枝有关SpsLAZY1b、SpsTAC2基因,与调控株型有关的差异基因ZFP4、TB1、SPA2、ABF2、PYL1以及预测值较大的ATX1、FHY1、RFK1基因作为目标基因)表达量与冠高比的相关性在预测群体、训练群体以及验证群体中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ATX1、FHY1、RFK1在训练群体和验证群体中相关系数较高。按照“基因个数最少,相关系数最高”的原则,选择(ATX1+FHY1)为鉴别北沙柳株型的最佳基因组合。[结论]可利用RNA⁃seq结果筛选北沙柳株型候选基因,基因表达量与目标性状相关系数越高,功能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越密切,且水培实验不会改变北沙柳的株型。将形态学、转录组学作为一个整体来挖掘株型性状相关基因是本研究特色,利用性状与相关基因建立北沙柳株型后备基因的筛选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研究结果也可为其他植物、其它性状的MAS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高比 相关系数 转录组测序技术 定量PCR技术 基因挖掘 北沙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铜对养殖场周边土壤菌群及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性水平相关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程晨 张璐璐 赵晓祥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3-950,共8页
为研究养殖场周边土壤菌群及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性水平相关基因在重金属铜的选择压力下所发生的变化情况,在实验室条件下,向采集于上海市某猪场周围的农田土壤喷洒不同质量浓度的CuSO4溶液,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polymer... 为研究养殖场周边土壤菌群及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性水平相关基因在重金属铜的选择压力下所发生的变化情况,在实验室条件下,向采集于上海市某猪场周围的农田土壤喷洒不同质量浓度的CuSO4溶液,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对土壤中的细菌多样性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性水平相关基因进行绝对定量。结果表明:长时间的Cu^2+作用降低了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抗性优势菌群的生长繁殖,其中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为主要优势菌属;抗性基因ermB、ermC、mefA、msrC-01、ereB的丰度与Cu^2+子质量浓度都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当Cu^2+质量浓度为800和1000 mg/kg时,基因丰度都有所上升,其中抗性基因ermB的丰度为对照组的3.58倍;土壤中整合酶基因int-1的丰度与铜浓度并未呈现明显的相关性。由此可得,环境中高浓度的重金属铜与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之间能够形成共选择作用,激活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的表达,但对整合酶基因int-1未造成明显的共选择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 int-1 高通量测序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微生物快速检测新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2
20
作者 宁雅婷 杨启文 +3 位作者 陈新飞 郁谨菡 李雪 徐英春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427-432,共6页
感染性疾病起病急、进展快,早期精准识别和监测病原体耐药性对患者预后及遏制耐药至关重要。临床微生物常规技术已无法满足快速诊疗的需求,因此快速检测技术成为检验与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文论述快速鉴定与药物敏感性检测的最新技术研究... 感染性疾病起病急、进展快,早期精准识别和监测病原体耐药性对患者预后及遏制耐药至关重要。临床微生物常规技术已无法满足快速诊疗的需求,因此快速检测技术成为检验与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文论述快速鉴定与药物敏感性检测的最新技术研究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要点,旨在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未来新技术的引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学 快速检测 鉴定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光谱技术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宏基因组测序 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