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1000 MW双切圆锅炉燃烧侧和工质侧耦合建模及应用
1
作者 姚杨 陈鑫科 +5 位作者 马仑 马启磊 彭志福 方庆艳 张成 陈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43-3553,I0022,共12页
深度调峰背景下,对火电机组的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锅炉低负荷运行下存在燃烧火焰偏斜、管内工质分配不均以及受热面超温爆管等问题。为保证火电机组安全、稳定、灵活的运行,有必要对锅炉水冷壁参数分布进行详细研究。该文建立锅炉耦合... 深度调峰背景下,对火电机组的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锅炉低负荷运行下存在燃烧火焰偏斜、管内工质分配不均以及受热面超温爆管等问题。为保证火电机组安全、稳定、灵活的运行,有必要对锅炉水冷壁参数分布进行详细研究。该文建立锅炉耦合模型,包括燃烧侧模型、工质侧模型和受热面壁温计算模型,可实现锅炉燃烧侧和工质侧以及受热面壁温的耦合计算。基于Fluent平台开展锅炉燃烧侧流动、燃烧和传热等过程以及受热面壁面温度的计算,采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UDF)开展工质侧流动和传热过程计算,两者以受热面为边界进行数据交互与更新迭代。基于该模型对某1000 MW双切圆锅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炉膛出口氧量和飞灰含碳量模拟值分别为2.53%和2.61%,水冷壁出口工质温度为744.59 K,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测量值一致性较好;2)采用耦合模型探究水冷壁的热流密度、工质温度、传热系数以及管壁温度详细分布。研究结果有利于为锅炉故障诊断和运行优化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圆锅炉 耦合模拟计算 水冷壁 壁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MW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分布特性研究
2
作者 赵宁宁 李培 +3 位作者 黄炜强 施子福 李望 钟崴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1,共7页
针对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难以长时间连续监测的问题,选择K分度热电偶的测量元件,采用集热块与测量元件预先焊接在一起后安装在某1000 MW锅炉高温再热器炉内管壁上的方式,获得不同工况下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特性。分析了高温再热器同一根... 针对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难以长时间连续监测的问题,选择K分度热电偶的测量元件,采用集热块与测量元件预先焊接在一起后安装在某1000 MW锅炉高温再热器炉内管壁上的方式,获得不同工况下高温再热器炉内壁温特性。分析了高温再热器同一根管沿管程温度分布、烟气入口截面温度分布特性、炉内外对应测点的关系、炉内测点与负荷的关系以及管壁相同位置向火面及背火面温度之间的差别。结果表明:沿管程方向,U型弯底部温度最高;不同负荷下高温再热器烟气入口截面温度分布无明显统一规律;炉内壁温测点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炉内实际壁温;炉内测点与炉外测点温度存在近似线性的关系;炉内测点温度与负荷无明显量化关系;向火面温度较背火面高出3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MW锅炉 炉内壁温 高温再热器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区倾斜上升光管壁温分布与传热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为术 陈听宽 +4 位作者 罗毓珊 李会雄 顾红芳 尹飞 朱晓静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3-627,共5页
在超临界压力下,对倾角α=20°的φ25×2.5(mm)不锈钢倾斜上升光管内水的传热特性及管壁温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参数范围:p=23~28 MPa,质量流速G=600~1200 kg/(m2s),平均内壁热流密度q=300~600 kW/m2.试验结果表明:倾斜... 在超临界压力下,对倾角α=20°的φ25×2.5(mm)不锈钢倾斜上升光管内水的传热特性及管壁温分布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参数范围:p=23~28 MPa,质量流速G=600~1200 kg/(m2s),平均内壁热流密度q=300~600 kW/m2.试验结果表明:倾斜管壁温及传热系数沿周向分布不均匀;不均匀分布特性在不同焓值区不同;在略低于拟临界焓值区,管壁面换热系数有一个峰值;提高质量流速可减小不均匀性,压力对拟临界焓值区的传热特性和不均匀性影响较明显;内壁平均热流密度对不均匀性和传热的影响大,在较低热流密度时,上母线温度最高,下母线的温度最低,而在高热流密度时,侧面的温度最高.并研究了因为浮力引起的自然对流对不均匀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超临界 倾斜管 壁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直流锅炉螺旋管圈水冷壁流量分配及壁温计算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魏静 杨冬 +2 位作者 黄莺 张彦军 华洪渊 《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2-347,共6页
根据回路和节点所遵守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计算螺旋管圈水冷壁流量和壁温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1台350 MW超临界燃煤锅炉在不同负荷下的水冷壁流量分配及壁温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 根据回路和节点所遵守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计算螺旋管圈水冷壁流量和壁温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1台350 MW超临界燃煤锅炉在不同负荷下的水冷壁流量分配及壁温分布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75%BMCR及30%BMCR负荷下,螺旋管圈水冷壁的流量偏差不超过±6%,工质出口温差不超过10 K,流量偏差和热偏差均较小;各负荷下管壁温度均处于管子的许用温度范围之内,锅炉运行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直流锅炉 螺旋管圈水冷壁 流量分配 壁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形斜壁氯化镁溶液太阳池梯度区温度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郑宏飞 蒙沛南 周科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52-357,共6页
对圆形斜壁小型太阳池梯度区温度的非线性分布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与实验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对这类太阳池梯度区温度的非线性分布问题作出了初步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太阳池 梯度区 温度分布 氯化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管传热恶化对横向裂纹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斌 汪华剑 +2 位作者 梁学东 王诚斌 时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4-69,共6页
为研究不同传热条件下水冷壁管的温度及热应力分布特征,以某1 000 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管为对象,建立了水冷壁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正常传热和传热恶化2种情况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向火侧壁面热负荷、管内传热系数对传热恶化后... 为研究不同传热条件下水冷壁管的温度及热应力分布特征,以某1 000 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管为对象,建立了水冷壁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正常传热和传热恶化2种情况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向火侧壁面热负荷、管内传热系数对传热恶化后的温度和热应力有显著影响,在尚未达到屈服前,水冷壁管的热应力与温度基本呈线性关系。传热正常时,水冷壁管鳍片处温度和热应力值大于水冷壁管向火侧顶点相应值,而向火侧顶点发生破坏的可能性较小;在传热恶化时,水冷壁管向火侧顶点的温度和热应力迅速增大,并明显高于水冷壁管鳍片处,传热恶化的反复出现引起的交变应力最终导致水冷壁管横向裂纹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锅炉 水冷壁管 温度分布 横向裂纹 热应力 传热恶化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钢无缝钢管张力减径有限元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超峰 胡斌斌 杜凤山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7-301,共5页
为了提高无缝钢管产品的精度,依据宝钢张力减径实际的生产工艺,基于MSC·Marc软件,建立了14机架无缝钢管张力减径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了荒管通过各机架时的壁厚以及成品管周向壁厚的分布、应变场、温度场,壁厚与温度... 为了提高无缝钢管产品的精度,依据宝钢张力减径实际的生产工艺,基于MSC·Marc软件,建立了14机架无缝钢管张力减径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了荒管通过各机架时的壁厚以及成品管周向壁厚的分布、应变场、温度场,壁厚与温度的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模拟结果显示,张力减径过程中,钢管的壁厚并非一直降低或一直增大;成品管外表面温度低,内表面温度高。结合张力减径的特点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成品管壁厚的因素,通过控制单一变量法,分别研究了摩擦系数和荒管入口温度对成品管壁厚的影响,并得到相应的规律,为优化实际生产工艺和提高产品精度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钢管 张力减径 有限元 壁厚分布 应变场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式螺旋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白博峰 郭烈锦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2-308,共7页
在较宽广的参数范围内对卧式螺旋管内水/水蒸汽两相流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螺旋管内径d=11mm,曲率直径比D/d为23.27。试验参数范围:压力0.5-3.0MPa:质量流速200-2500kg/m2·... 在较宽广的参数范围内对卧式螺旋管内水/水蒸汽两相流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螺旋管内径d=11mm,曲率直径比D/d为23.27。试验参数范围:压力0.5-3.0MPa:质量流速200-2500kg/m2·s;热负荷230-500kW/m2:出口干度0-0.86。得到了沸腾传热系数的实验关联式,并深入分析了局部传热与壁温特性,沿流动方向,管截面平均传热系数在螺旋管的上升段最大,而在下降段最小;沿管截面内表面圆周方向上,局部传热系数在外侧最大,在内侧最小,在顶部和底部处的值居中。得到了管截面局部传热系数的分布实验关联式。同一管截面外表面圆周方向上,外侧壁温最低而内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式螺旋管 流动沸腾 传热系数 两相流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角风粉偏差对烟道烟温分布偏差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春昌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共4页
切圆燃烧锅炉烟道烟温分布偏差及由此引发的高温对流受热面管壁局部超温问题,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影响较大。引起烟道烟温分布偏差的原因除主烟气流的“残余旋转”外,四角风粉偏差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高温对流受热面管... 切圆燃烧锅炉烟道烟温分布偏差及由此引发的高温对流受热面管壁局部超温问题,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影响较大。引起烟道烟温分布偏差的原因除主烟气流的“残余旋转”外,四角风粉偏差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高温对流受热面管壁超温问题,除采用提高受热面材质水平、部分燃烧器反切、蒸汽侧导汽管交叉等技术措施外,还可以通过各个角一次风粉、三次风粉、二次风量等调整改变锅炉四角风粉偏差来进行缓解或解决,而且该方法可能更为直接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燃烧 风粉偏差 烟温分布 对流受热面 超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淋水膜对半椭圆管壁面温度分布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树信 周亚素 +1 位作者 胡昊 颜子雄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88,11,共7页
搭建单根半椭圆管水平降膜换热性能测试装置,试验研究不同热流密度、喷淋密度对降膜换热过程的管外壁面温度分布和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喷淋情况下,沿着圆周向角从0°增加到150°,管外壁面温度均匀;喷淋情况下,管外壁面温度... 搭建单根半椭圆管水平降膜换热性能测试装置,试验研究不同热流密度、喷淋密度对降膜换热过程的管外壁面温度分布和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喷淋情况下,沿着圆周向角从0°增加到150°,管外壁面温度均匀;喷淋情况下,管外壁面温度明显降低,不同圆周向角的管外壁面温度分布不一致。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管外壁面温度分布不均匀性增大,壁面温度变化率变化不明显。随喷淋密度的增加,管外壁面温度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佳喷淋密度,使得管外壁面温度降低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淋水膜 半椭圆管 壁面温度分布 温度变化率 喷淋密度 热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G2080/25.4-M969型锅炉末级过热器壁温超限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强 黄香彬 +1 位作者 魏铜生 陈德强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5-87,共3页
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4号超临界机组的SG2080/25.4-M969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末级过热器管壁温度频繁超限,导致2台锅炉的过热汽温达不到设计值。以4号锅炉为研究对象,对末级过热器管壁温度频繁超限的原因进行的试验表明,水平烟道... 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4号超临界机组的SG2080/25.4-M969锅炉运行过程中,由于末级过热器管壁温度频繁超限,导致2台锅炉的过热汽温达不到设计值。以4号锅炉为研究对象,对末级过热器管壁温度频繁超限的原因进行的试验表明,水平烟道左侧的温度场不均匀是导致锅炉末级过热器左侧管壁金属温度超限的主要原因。通过配风方式的调整,降低了左侧过热蒸汽温度与最高管壁金属温度的差值,提高了左侧过热蒸汽温度的运行值。另外,建议取消炉膛-风箱差压控制方式,在一定负荷区间保持二次风门开度的相对稳定,以获取稳定的烟气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经调整后,3、4号锅炉末级过热器温度可接近或达到设计值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末级过热器 壁温 超温 烟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酸/碳纳米管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众 侯静 +2 位作者 李军 吴恩辉 黄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75-1786,共12页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支撑材料,十二酸(LA)、十四酸(MA)、十六酸(PA)或十八酸(SA)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不同成型复合相变材料。利用压片机、红外热成像仪、导热系数测试仪、DSC和电阻率测试仪对成型材料的物理性质、温度场...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为支撑材料,十二酸(LA)、十四酸(MA)、十六酸(PA)或十八酸(SA)为相变主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不同成型复合相变材料。利用压片机、红外热成像仪、导热系数测试仪、DSC和电阻率测试仪对成型材料的物理性质、温度场分布、蓄-放热时间、导热率和电阻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成型压力和MWCNT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密度影响较小。4种有机酸LA、MA、PA、SA中分别添加24%、19%、25%和26%的MWCNT(均为质量分数,以反应体系总质量计,下同)时,有机酸不会泄漏;成型后虽然温度场分布更均匀,且具有良好的疏水性,但蓄热速度减缓;4种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率分别比纯有机酸提高2.7~3.7倍、2.7~4.5倍、2.7~4.4倍和1.7~2.4倍;复合相变材料的冷热循环潜热均有所下降;当压力从1 MPa升到11 MPa时,复合材料电阻率分别减小75.9%、76.5%、72.2%和74.0%,材料电阻率变化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相关性较高。制备的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疏水、导热和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有机酸 成型复合相变材料 温度场分布 热导率 电阻率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