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烃类分子相态分异过程的化学分馏机理与油气示踪意义
1
作者 王晓锋 刘鹏 +3 位作者 王杰 王志勇 李孝甫 郑嘉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1-612,共12页
作为地壳中重要的地质流体之一,烃类的生成演化与运聚过程与规模油气藏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干酪根裂解生烃是油气形成的主要化学反应途径。不同碳数的烃类分子自形成后将经历差异运聚而进入不同相态,从而分别形成油气藏。然而,目前对... 作为地壳中重要的地质流体之一,烃类的生成演化与运聚过程与规模油气藏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干酪根裂解生烃是油气形成的主要化学反应途径。不同碳数的烃类分子自形成后将经历差异运聚而进入不同相态,从而分别形成油气藏。然而,目前对烃类从形成后至进入气液两相中的化学分馏表征缺乏有效手段,从而影响对干酪根裂解生烃后的初次运移中相分离和气液相平衡过程的深入理解。该文以建立的烃源岩热脱附烃在线获取装置为基础,以近源成藏的吐哈盆地深层致密油气藏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短距离运移的致密油气系统中烃类形成后在气液两相间的化学分异。结果表明,相同碳数的不同类型烷烃分子在不同相态之间也存在化学分馏。与异构烷烃相比,正构烷烃倾向于在液相(原油与地层水)中富集,而芳香烃则更倾向于富集于地层水中。而对于烃源岩而言,热脱附烃的相关参数介于富集相态与亏损相态之间。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建立的数学模型进一步证实了相对封闭的油气系统中烃源岩形成原始烃类、原油、天然气与地层水相应正构/异构和芳香烃/烷烃比值之间应具有线性关系。该理论和相应的实验测试技术将为烃类初次运移中相分离和气液相平衡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直接气源对比技术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相态分异过程 化学分馏 致密油气藏 油气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油气与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 被引量:317
2
作者 邹才能 杨智 +10 位作者 陶士振 李伟 吴松涛 侯连华 朱如凯 袁选俊 王岚 高晓辉 贾进华 郭秋麟 白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6,共14页
在对比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勘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纳米油气"的概念,指出"纳米油气"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纳米油气是指用纳米技术研究和开采聚集在纳米级孔喉储集系统中的油气,纳米油气主... 在对比非常规油气与常规油气类型、地质特征及勘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纳米油气"的概念,指出"纳米油气"是未来石油工业的发展方向。纳米油气是指用纳米技术研究和开采聚集在纳米级孔喉储集系统中的油气,纳米油气主要分布在烃源岩层及与其大面积紧密接触的近源致密储集层系中,涵盖了页岩油、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油、致密砂岩气、致密灰岩油等,储集层孔喉直径一般为纳米级;油气水在纳米孔喉中渗流能力差,相态分异难,主要依靠超压驱动,油气被滞留吸附,在源储共生致密层系中大面积连续分布。中国含油气盆地发育源储共生型致密层系、碳酸盐岩缝洞层系、火山岩缝洞层系、变质岩裂缝层系等多种类型油气聚集层系,其中源储共生层系油气聚集位于盆地中心或斜坡部位,源内或近源层状大面积聚集,是资源分布的主体和未来发展重点领域。以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为典型实例,提出连续型油气"两线一区"(即源储共生层系油气聚集顶底界线、油气连续聚集边界线、"甜点"分布核心区)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油气 纳米技术 源储共生致密油气 非常规油气 致密油 致密气 页岩气 页岩油 连续型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致密油形成地质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为例 被引量:120
3
作者 杨华 梁晓伟 +2 位作者 牛小兵 冯胜斌 尤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0,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为典型陆相致密油大油区。以大量岩心分析及室内模拟实验为基础,结合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实际,研究长7段形成致密油大油区的地质条件和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长7段致密油具有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条件优越、...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为典型陆相致密油大油区。以大量岩心分析及室内模拟实验为基础,结合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实际,研究长7段形成致密油大油区的地质条件和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长7段致密油具有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条件优越、砂岩储集层致密、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含油饱和度高、原油性质好、油藏压力系数低的特点。长7沉积期西南陡、东北缓的湖盆底形和活跃构造条件有利烃源岩及储集岩沉积与分布;广覆式分布的优质烃源岩为致密油大油区的形成提供充足油源;大规模沉积砂体为致密油大油区的形成提供储集条件;发育的构造裂缝是形成致密油的有利运移通道;盆地稳定的沉积及构造演化为致密油区提供良好保存条件。长7段致密油富集的主控因素:1有效源储配置和持续充注是致密油形成的关键因素;2密集发育的微小孔隙是致密油富集的前提;3持续强大的石油充注控制致密油富集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延长组 致密油 富集主控因素 源储配置 生烃增压 持续充注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河道远源致密砂岩气藏断层特征及天然气富集规律——以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47
4
作者 李忠平 冉令波 +3 位作者 黎华继 刘凤 周文雅 向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共7页
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气藏是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十二五"天然气增储上产的主要阵地,过去"烃源断层+河道砂岩体+局部构造"的天然气成藏富集模式不能有效地指导勘探井位部署,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天然气... 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气藏是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十二五"天然气增储上产的主要阵地,过去"烃源断层+河道砂岩体+局部构造"的天然气成藏富集模式不能有效地指导勘探井位部署,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为此,基于断层演化、断层要素、断砂配置(烃源断层与河道砂岩体的配置关系)、圈闭类型、气藏解剖等分析,探讨了区域断层特征及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结论认为:(1)该区沙溪庙组气藏成藏富集规律主要受"源、相、位"三个因素的控制,具有"源控区、相控带、位控藏"的规律,即"深源浅聚、断砂疏导,多期河道、差异成藏,调整富集、甜点富气";(2)烃源断层和河道砂岩体良好的配置关系是该区天然气成藏的基础条件,天然气在断砂配置好的构造或部位优先富集成藏,后期构造调整形成的单斜构造仍可富气成藏,而多断层夹持区及断层破碎带附近则主产水、不成藏;(3)断层不发育区或远离烃源断层30 km的河道远端含气性差,富气河道砂岩体构造低部位适宜滚动建产。上述新认识可为今后川西地区中浅层天然气勘探目标优选和滚动建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江气田 侏罗纪 窄河道 致密砂岩 烃源断层 河道砂岩体 源控区 相控带 位控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实践新认识 被引量:58
5
作者 谢刚平 叶素娟 田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3,共10页
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正向构造带主体油气已经基本探明,勘探难度日益增大,凹陷、斜坡等负向构造带成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为此,通过对该区烃源、沉积、储层特征的系统研究,重新认识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 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正向构造带主体油气已经基本探明,勘探难度日益增大,凹陷、斜坡等负向构造带成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为此,通过对该区烃源、沉积、储层特征的系统研究,重新认识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与下侏罗统暗色含煤泥页岩烃源条件极佳,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②侏罗系具有多个物源方向,具备形成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的地质条件,具有"满盆富砂"的特点;③碎屑岩储层砂岩致密化程度虽较高,但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均发育相对优质储层;④深层和中浅层普遍发生超压,源储压差是天然气运移、聚集的关键动力条件;⑤致密砂岩气藏存在网状和面状两种供烃方式;⑥中浅层气藏具有"源、相、位"三元控藏的特点。结论认为:川西坳陷负向构造带不仅砂体发育,而且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负向构造 致密砂岩气藏 运聚模式 成藏模式 岩性地层气藏 生储盖组合 天然气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水西沟群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22
6
作者 范谭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23,103,共3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水西沟群钻探发现较大规模的致密砂岩气藏,迫切需要在该区开展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寻找有利勘探区域。为此,从烃源条件、储层特征及分布等方面分析了该区2套主力产层(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的成藏条件,结...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水西沟群钻探发现较大规模的致密砂岩气藏,迫切需要在该区开展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寻找有利勘探区域。为此,从烃源条件、储层特征及分布等方面分析了该区2套主力产层(下侏罗统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的成藏条件,结果认为:①该区煤系烃源岩品质好、厚度大,生气强度大,富气条件优越;②储层分布稳定,厚度大,物性致密,常规气藏形成条件欠佳,但能形成致密砂岩气藏;③气藏类型为"先成型"致密砂岩气藏,存在2种不同的成藏模式。通过评价生烃强度、储层发育程度、源储配置关系等指标,划分出托克逊、苏巴什—连木沁等8个致密砂岩气有利勘探区域,其中的高渗透带及构造有利部位是"甜点"有利分布区,整体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气藏特点 烃源岩 储集层特征 早侏罗世 成藏模式 勘探方向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致密油形成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建 孔庆明 董雄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9,共9页
二连盆地普遍发育低孔、低渗透性储层,位于洼槽区及构造翼部的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腾格尔组下段与巴彦花群阿尔善组顶部特殊岩性段与致密砂砾岩段储层尤为致密,空气渗透率一般小于0.5 mD。巴彦花群腾格尔组下段与巴彦花群阿尔善组顶部发育... 二连盆地普遍发育低孔、低渗透性储层,位于洼槽区及构造翼部的下白垩统巴彦花群腾格尔组下段与巴彦花群阿尔善组顶部特殊岩性段与致密砂砾岩段储层尤为致密,空气渗透率一般小于0.5 mD。巴彦花群腾格尔组下段与巴彦花群阿尔善组顶部发育含云灰质为特征的特殊岩性段和湖相黏土质泥岩两类优质烃源岩,致密储层与优质烃源岩构成源储一体或互层状分布,利于油气就近运移成藏。致密储层段孔喉结构复杂,呈低产低压特征;特殊岩性段白云石含量较高、脆性大,含油性及原油物性较好,利于储层压裂改造。虽然单个凹陷分布规模较小,但总体规模较大,资源预测结果表明,致密油资源量达到近10×10~8 t。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勘探工作应为致密油与岩性油藏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致密油 优质烃源岩 特殊岩性段 致密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雷家地区沙四段中-低熟烃源岩排烃效率与致密油-页岩油勘探前景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媛 汪少勇 +1 位作者 李建忠 张义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0-821,共12页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河街组四段在咸化闭塞湖湾环境下,发育高丰度厚层云质、方沸石质泥岩和页岩,整体处于低成熟阶段(R_o=0.3%~0.7%)。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页岩储层广泛发育构造缝和收缩缝,碎屑矿物粒间孔发育,纳米孔主要为...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河街组四段在咸化闭塞湖湾环境下,发育高丰度厚层云质、方沸石质泥岩和页岩,整体处于低成熟阶段(R_o=0.3%~0.7%)。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页岩储层广泛发育构造缝和收缩缝,碎屑矿物粒间孔发育,纳米孔主要为白云石、方沸石矿物溶蚀孔,有机质纳米孔不发育。采用TOC测井定量评价方法(ΔlgR法)明确了沙四段优质烃源岩(TOC>4%)的纵横向展布特征。其中,杜家台油层优质烃源岩和高升油层优质烃源岩均集中分布在雷家-陈家洼陷地区。排烃效率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热演化程度下,烃源岩排烃效率在12%~17%,总生烃量在10~35 mg/g。由于高丰度烃源岩累积厚度大,估算雷家地区沙四段致密油-页岩油总资源量达1.37×10~8 t。通过源-储组合综合分析,认为雷家地区沙四段杜家台油层为致密油-页岩油有利勘探区,高升油层为页岩油有利勘探区,由于各类岩性均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和储集能力,适合致密油-页岩油整体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组合 中-低熟烃源岩 排烃效率 致密油-页岩油 沙四段 雷家地区 辽西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储组合特征对花海凹陷致密油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高雄雄 罗群 +2 位作者 姚立邈 袁青 王葡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58,153,共4页
为研究不同源储组合对致密油成藏富集的影响,通过分析花海凹陷内的源储组合特征,并针对下源上储型、上源下储型、三明治型3种源储组合类型设计了3组物理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对比不同模型的充注效率与含油性差异,分析不同源储组合的充注机... 为研究不同源储组合对致密油成藏富集的影响,通过分析花海凹陷内的源储组合特征,并针对下源上储型、上源下储型、三明治型3种源储组合类型设计了3组物理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对比不同模型的充注效率与含油性差异,分析不同源储组合的充注机制及其对致密油成藏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层含油性和充注效率与源储组合类型有较大相关性。源储配置关系、源储压差及储层非均质性共同决定了致密油运移和聚集的差异性,制约了含油饱和度的大小。从充注效率和含油性来看,三明治型好于上源下储型和下源上储型。深化源储组合特征研究对于致密油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下白垩统 源储组合 成藏 花海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致密油藏过剩压力与油气富集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建华 常象春 +1 位作者 尹伟 梁吉学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6,共8页
红河油田延长组是致密油气的重要储集层系,为了揭示延长组过剩压力对长6、长8油层组油气富集的影响,利用测井、钻井、录井资料,定量计算了延长组过剩压力,探讨了其平面与纵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各油层组油气显示、油层厚度、含油饱和度的... 红河油田延长组是致密油气的重要储集层系,为了揭示延长组过剩压力对长6、长8油层组油气富集的影响,利用测井、钻井、录井资料,定量计算了延长组过剩压力,探讨了其平面与纵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各油层组油气显示、油层厚度、含油饱和度的叠合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红河油田延长组长7油层组的过剩压力是油气充注的主要动力,油气在源储压差作用下分别向上下进入长6和长8油层组,平面上源储压差与油气富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且影响着油气的充注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剩压力 源-储压差 致密储层 油气富集 充注下限 红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气成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正望 张航 +1 位作者 张晓丽 曾令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131,共11页
一直以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川西、川中和川北地区,川东地区因处于川东隔档式褶皱构造带,致密气勘探一直未引起重视,勘探程度低。近年来,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测试的两口井均获高产... 一直以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川西、川中和川北地区,川东地区因处于川东隔档式褶皱构造带,致密气勘探一直未引起重视,勘探程度低。近年来,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测试的两口井均获高产工业气流,展示出川东向斜区须家河组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从烃源、储集与构造等地质条件入手,分析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气成藏地质特征,以期揭开川东地区致密气勘探新局面,研究认为:(1)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气藏烃源主要来自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生烃强度大,具有“双源供烃”的特点,具备致密气成藏的烃源基础;(2)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基质孔隙欠发育,优质储层主要表现为“缝砂体”,须家河组五段(须五段)大面积分布的储集砂体与准连续分布的裂缝为形成规模性“缝砂体”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储集条件优越;(3)川东北地区须五段气藏具有“双源供烃、两期成藏、准连续性分布”的特点,成藏条件优越。因此,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具备形成大面积“准连续性”气藏的条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对推动川东隔档式褶皱构造带向斜区致密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东北 上三叠统 须家河组 致密气 地质特征 双源供烃 准连续性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家店地区油铀成矿(藏)条件对比及综合勘探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万军 陈振岩 +4 位作者 李清春 邵建欣 曹民强 肖程 王衡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5,共13页
油气藏与砂岩型铀矿均赋存于沉积盆地中,对二者成矿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可为沉积盆地开展综合找矿工作提供借鉴。依据钱家店凹陷多年油铀兼探勘查实践资料和成果,从源、储、汇(聚)、古气候等控矿(藏)因素入手,探讨沉积盆地油铀成矿(藏)过... 油气藏与砂岩型铀矿均赋存于沉积盆地中,对二者成矿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可为沉积盆地开展综合找矿工作提供借鉴。依据钱家店凹陷多年油铀兼探勘查实践资料和成果,从源、储、汇(聚)、古气候等控矿(藏)因素入手,探讨沉积盆地油铀成矿(藏)过程的相同点和差异性。研究认为,砂岩型铀矿和油气藏成矿(藏)条件类似,都需要优质的储层、隔挡层及良好的储隔组合,但二者又在物质来源、运移方式、空间展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砂岩型铀矿是典型的外源型、水动力运移矿床,在干旱—湿热过渡性古气候环境中有利于成矿,在盆地浅部地层更易发育;而油气藏为典型的内源型矿藏,主要受浮力作用运移成藏,成藏期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小,在盆地深部地层更易保存。铀的放射性可促进地层中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而早期生成的油气沿断裂向上逸散,又可为上部地层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提供还原剂和矿保剂。钱家店凹陷发现的特大砂岩型铀矿,证实了砂岩型铀矿常与油气藏同盆共生,通过对比两者各自的成矿(藏)特征,总结出新生代晚期及中生代晚期兴衰的断陷盆地是油铀同盆聚集的重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油气藏 油铀兼探 同盆共生 多种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云质岩致密油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5
13
作者 邢雅文 冯赫青 +3 位作者 尹峥 梁文君 王宏霞 张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为明确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下白垩统阿尔善组致密油资源规模,利用岩心、薄片、镜下观察、油气地球化学实验参数等资料,系统研究了额仁淖尔凹陷云质岩致密油成藏特征,探讨致密油储层勘探潜力。结果表明:阿尔善组烃源岩有效厚度大,有机... 为明确二连盆地额仁淖尔凹陷下白垩统阿尔善组致密油资源规模,利用岩心、薄片、镜下观察、油气地球化学实验参数等资料,系统研究了额仁淖尔凹陷云质岩致密油成藏特征,探讨致密油储层勘探潜力。结果表明:阿尔善组烃源岩有效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且有机质类型好,处于成熟—高熟生烃阶段,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主要储层岩性为泥质云岩,为低孔—中孔特低渗储层,局部发育的溶蚀孔隙和微裂缝为油气的富集提供有效的储集空间;额仁淖尔凹陷致密油具有源储一体式连续型成藏特征,小面元体积法计算资源量1.2×108 t。综合评价认为致密油有利勘探区带为淖东洼槽带中部和吉格森—包尔断裂带的淖79井—淖16井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额仁淖尔凹陷 致密油 泥质云岩 源储一体 成藏特征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