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洋口港潮滩沉积过程研究
1
作者 李兰满 林伟波 +1 位作者 张一乙 陈鹏 《水运工程》 2025年第1期23-28,共6页
为了研究江苏典型淤积潮滩泥沙沉积特征,于2021年7月在洋口港开展断面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潮流为正规半日潮,涨潮流向为西南向、落潮流向为东北向。观测期间,波高随风场的增强明显变大,潮流大小主要随着潮周期变化;增强的波浪有... 为了研究江苏典型淤积潮滩泥沙沉积特征,于2021年7月在洋口港开展断面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潮流为正规半日潮,涨潮流向为西南向、落潮流向为东北向。观测期间,波高随风场的增强明显变大,潮流大小主要随着潮周期变化;增强的波浪有助于水体扰动和泥沙悬浮;底部切应力主要受潮流作用,受波浪作用较小;波流联合切应力大部分时间都小于临界侵蚀应力,水体中的悬沙多倾向于沉降,滩面易淤积;悬沙总体上沿岸向南和平行向岸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口港 潮滩沉积 悬沙输运 底部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河口尖山滩地短期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沈鸣 李颖 +1 位作者 陈刚 潘冬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7,共5页
滩槽冲淤演变是潮汐河口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尖山河段位于钱塘江河口的过渡段,受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滩地冲淤变化幅度大、主槽摆动频繁。以往研究多局限于物理模型或数值模拟,缺乏与现场实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因此,以尖山滩地2020~... 滩槽冲淤演变是潮汐河口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尖山河段位于钱塘江河口的过渡段,受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滩地冲淤变化幅度大、主槽摆动频繁。以往研究多局限于物理模型或数值模拟,缺乏与现场实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因此,以尖山滩地2020~2021年的实测地形数据为基础,结合近期水动力过程,分析滩面坡度、地形冲淤和典型断面高程的变化,并研究径潮动力对近期滩地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滩地呈现阶段性冲淤交替,汛前滩地成台阶状分布,横向存在多级陡坎;汛中近岸边滩大幅冲刷,离岸心滩略有淤积;汛后滩地普遍淤涨,近岸水流集中形成冲刷潮水沟。下泄径流和上溯潮流是尖山滩地演变的主要控制因素,径潮动力与滩地相互作用,形成“洪冲潮淤、大冲大淤”的形态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演变 钱塘江 潮汐 径流 强潮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珠江河口滩涂演变及保护对策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培 许劼婧 +2 位作者 何用 李卫 杨留柱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3,共8页
珠江河口滩涂演变对河势稳定、生态保护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新世纪以来珠江河口滩涂演变特征研究显示:-5 m以浅滩涂面积大幅减少,由1999年的1062 km^(2)锐减为2019年的799 km^(2),伶仃洋和黄茅海河口湾平均侵蚀... 珠江河口滩涂演变对河势稳定、生态保护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新世纪以来珠江河口滩涂演变特征研究显示:-5 m以浅滩涂面积大幅减少,由1999年的1062 km^(2)锐减为2019年的799 km^(2),伶仃洋和黄茅海河口湾平均侵蚀厚度分别为1.06 m和0.29 m。内伶仃洋西滩呈现高滩侵蚀、低滩淤积的滩面坦化和底质粗化现象,-3 m以浅高滩面积缩减9.6%,最大侵蚀厚度达1.57 m。流域来沙减少、潮汐动力增强、波浪掀沙作用增强、人类活动干扰是近期高滩侵蚀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口门调水补沙、河口湾治导带修复、高滩保滩固沙、疏浚土资源化利用的治理对策,为新时期滩涂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滩涂 演变 侵蚀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B-RRT^(*)算法的滩涂履带车路径规划 被引量:1
4
作者 潘作栋 周悦 +2 位作者 郭威 徐高飞 孙宇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7-1128,共12页
针对滩涂履带车在受潮汐影响的滩涂环境中进行长时间勘测作业的需求,提出柯西贝塞尔快速搜索随机树星(Cauchy Bessel 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 Star,CB-RRT^(*))算法进行路径规划。为规划出安全路径,基于全局地图和潮汐数据,并通... 针对滩涂履带车在受潮汐影响的滩涂环境中进行长时间勘测作业的需求,提出柯西贝塞尔快速搜索随机树星(Cauchy Bessel 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 Star,CB-RRT^(*))算法进行路径规划。为规划出安全路径,基于全局地图和潮汐数据,并通过滩涂履带车到分界区的距离构建出滩涂预测模型;为提高滩涂履带车移动到目标点需进行多次路径规划的速度,对初始路径的关键树节点使用柯西概率密度函数进行采样缩小采样范围来提高节点的利用率,进而提高算法的收敛性;在重选父节点过程中考虑最大转角约束设定相应系数,并使用连续二次贝塞尔曲线进行拼接的方式来生成路径,达到提高路径平滑度的目的和解决平滑后路径与原路径偏差过大造成的安全性问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CB-RRT^(*)算法在静态滩涂环境和动态滩涂环境中,能大大提高算法的收敛性和路径的平滑性,且保证路径长度最优,研究内容可以保证滩涂履带车在各种滩涂环境中进行长时间安全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履带车 路径规划 柯西概率密度函数 最大转角约束 贝塞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挟沙力方法的潮滩剖面形态演变数值模型
5
作者 陈治澎 罗锋 +1 位作者 李瑞杰 张弛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6,共7页
为研究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潮滩剖面形态演变,推导了基于切应力方法的挟沙力公式,开发了基于挟沙力方法的潮滩剖面形态演变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Delft3D模型基本一致,计算效率明显提升。分别采用切应力方法和挟沙力方法模拟潮滩形态的演变过... 为研究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潮滩剖面形态演变,推导了基于切应力方法的挟沙力公式,开发了基于挟沙力方法的潮滩剖面形态演变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Delft3D模型基本一致,计算效率明显提升。分别采用切应力方法和挟沙力方法模拟潮滩形态的演变过程,挟沙力方法在潮间带上部区域的模拟效果优于切应力方法,更容易模拟出淤积条件下的上凸形剖面,整体剖面形态更接近实测剖面。计算模拟了潮滩剖面在不同波浪条件下的演变过程,波浪对潮滩形态有极强的塑造作用,入射波高的提升加剧了潮间带的侵蚀,形成明显的下凹形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挟沙力 潮滩 地貌演变 数值模拟 波浪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充填过程及油气地质意义
6
作者 周刚 杨岱林 +5 位作者 孙奕婷 严威 张亚 文华国 和源 刘四兵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4,共10页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分析、测录井及地震剖面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充填过程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寒武系沧一段的沉积构造格局整体表现为“一隆、四洼、两高带”,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分析、测录井及地震剖面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寒武系沧浪铺组沉积充填过程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寒武系沧一段的沉积构造格局整体表现为“一隆、四洼、两高带”,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沧二段地层厚度差异性较小,区域地貌趋于均一,岩性以碎屑岩为主。(2)研究区寒武系沧一段沉积时期,平面上具有东西分异的沉积特征,主要受德阳—安岳古裂陷槽隔挡作用影响。裂陷槽西侧靠近物源区,主要发育混积潮坪沉积,裂陷槽东侧则广泛发育清水碳酸盐岩沉积;沧二段沉积时期,因裂陷槽隔挡作用减弱,全盆陆源碎屑沉积大幅增加,整体上以碎屑岩浅水陆棚沉积为主。(3)研究区寒武系沧一段优质白云岩储层以残余鲕粒云岩、砂屑云岩和粉晶云岩为主,宏观上颗粒滩的分布主要受到水下低隆和台洼边缘相对高部位控制,微观上储集空间主要受白云石化作用及溶蚀改造作用控制,发育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和晶间孔等孔隙类型,紧邻下伏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具有近源充注成藏的天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白云岩 古裂陷槽 混积潮坪 浅水陆棚 水下低隆 台洼边缘 近源成藏 沧浪铺组 寒武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8-2021年珠江口内伶仃洋滩涂结构遥感监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闻启武 杨振华 赵铜铁钢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92,共11页
【目的】为揭示沿海城市周期性潮位影响下滩涂范围与地貌结构,【方法】基于GEE平台搜集Landsat影像数据,通过潮位影像融合算法构建珠江口内伶仃洋1988—2021年逐3 a海岸带滩涂结构数据集,辨析滩涂结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与海岸带工程的关... 【目的】为揭示沿海城市周期性潮位影响下滩涂范围与地貌结构,【方法】基于GEE平台搜集Landsat影像数据,通过潮位影像融合算法构建珠江口内伶仃洋1988—2021年逐3 a海岸带滩涂结构数据集,辨析滩涂结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与海岸带工程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内伶仃洋(含深圳湾北部)共有滩涂33.7 km^(2),主要分布于深圳湾北部、龙穴岛、蕉门至横门海岸带,深圳段占比42%,中山段占比25%,广州段和东莞段面积狭小。内伶仃洋滩涂整体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且出现频率逐渐降低,12期滩涂总面积累计减少65.39 km^(2),潮上带从15.67 km^(2)减少至4.25 km^(2),潮间带37.32 km^(2)减少至5.44 km^(2),潮下带则46.14 km^(2)减少至24.04 km^(2),整体上滩涂潮间带和潮上带缩减面积最大。【结论】长序列影像序列可有效识别潮上带和潮间带的动态转化,填海造陆工程扩张导致整体滩涂的永久性占用,而生态修复工程则有效维持了部分滩涂的面积和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结构 遥感监测 长序列 潮位影像 时空变化 内伶仃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平湖组潮坪环境砂体沉积模式及控制因素
8
作者 徐东浩 秦兰芝 +2 位作者 李帅 蔡坤 王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7,共11页
潮坪沉积是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平湖组的主要沉积相类型,潮坪沉积体系整体为富泥背景,砂体规模和微相类型变化较快,弄清规模性砂体的微相类型及其展布规律是平湖组潮坪背景下岩性勘探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对平北斜坡带钻井岩性剖面、岩心... 潮坪沉积是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平湖组的主要沉积相类型,潮坪沉积体系整体为富泥背景,砂体规模和微相类型变化较快,弄清规模性砂体的微相类型及其展布规律是平湖组潮坪背景下岩性勘探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对平北斜坡带钻井岩性剖面、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的分析,结合现代沉积调研,系统梳理了平北斜坡带平湖组潮坪体系下规模岩性砂体的成因机制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平北斜坡带受不同潮差控制发育3类潮坪模式,形成了多类型规模性砂体:小潮差背景下发育障壁潮坪模式,规模性砂体为障壁砂坝、冲越扇砂体;中潮差背景下发育低凸起遮挡潮坪,规模性砂体为潮汐砂坝、潮道;大潮差背景下发育开阔海岸潮坪,规模性砂体为潮汐砂脊。这3类潮坪受构造演化、古地貌和海平面共同控制:①SQ1层序构造活动强,海平面上升,低凸起形成障壁,形成了障壁潮坪模式,障壁砂坝及冲越扇砂体主要分布在障壁之上及侧翼;②SQ2层序构造活动减弱,海平面最大,且水进-水退频繁变化,形成水下低凸起遮挡型潮坪模式,水进期在水下低凸起内外侧发育规模性潮汐砂坝,水下低凸起之间发育强潮汐通道,通道内外侧发育规模性潮道、潮汐砂坝砂体;③SQ3层序构造活动最弱,海平面下降,形成开阔海岸型潮坪模式,岬湾地貌受强潮流及沿岸流的改造,发育规模性潮汐砂脊砂体。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潮坪背景下岩性圈闭的勘探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平北斜坡 平湖组 潮坪沉积 沉积模式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史与社会治理研究的一部力作——《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与区域社会治理研究》读后
9
作者 陈俊达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4-18,共5页
张宏利《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与区域社会治理研究》一书,就浙江官民开发沿海滩涂的动因、具体形态、开发活动与区域社会治理的演化、经营海洋事业的样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新观察。作为学界首部关于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问题... 张宏利《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与区域社会治理研究》一书,就浙江官民开发沿海滩涂的动因、具体形态、开发活动与区域社会治理的演化、经营海洋事业的样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新观察。作为学界首部关于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问题研究的专著,该书以独到视角建构自身对宋代区域史、国家治理问题的新阐释,突破了学界的既有认识,是一部创新性突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浙江 沿海滩涂 区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50
10
作者 张长宽 陈君 +3 位作者 林康 丁贤荣 袁汝华 康彦彦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6-212,共7页
在分析江苏沿海滩涂资源量与围垦现状的基础上,在滩涂开发布局要遵循海岸演变的自然规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改变辐射沙脊群总体动力格局、不影响港口岸线与深水航道、不妨碍入海河口泄洪排涝能力的前提下,科学确定滩涂围垦布局.江苏... 在分析江苏沿海滩涂资源量与围垦现状的基础上,在滩涂开发布局要遵循海岸演变的自然规律,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改变辐射沙脊群总体动力格局、不影响港口岸线与深水航道、不妨碍入海河口泄洪排涝能力的前提下,科学确定滩涂围垦布局.江苏沿海滩涂共划分为6大垦区,分别为绣针河口—灌河口、扁担港口—东台河口、方塘河口—东凌港口及遥望港—连兴港4个沿岸边滩垦区和辐射沙脊群核心区、辐射沙脊群南翼2个岸外沙脊垦区;垦区空间布局主要以高滩为主,维持潮流通道畅通,在保护现状港口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潜在港口资源,有效地增加海岸线长度,保证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围垦 空间布局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沙脊群条子泥动力地貌演变遥感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丁贤荣 康彦彦 +2 位作者 葛小平 李青 张婷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1-236,共6页
针对辐射沙脊群汇聚带条子泥冲淤多变的特性,采用遥感与地面测量相结合的方法,重点选用10期低潮位遥感影像和2006—2009年4期地形测量数据,研究了条子泥二分水动力均衡、沙洲稳定性、主要潮水沟演变和近期地形冲淤.研究结果表明:条子泥... 针对辐射沙脊群汇聚带条子泥冲淤多变的特性,采用遥感与地面测量相结合的方法,重点选用10期低潮位遥感影像和2006—2009年4期地形测量数据,研究了条子泥二分水动力均衡、沙洲稳定性、主要潮水沟演变和近期地形冲淤.研究结果表明:条子泥相对稳定区主要分布于港近岸边滩和二分水滩脊;二分水总体稳定、先北后南摆动;近40年来,条子泥总体冲淤剧烈,呈现北冲南淤的新动向.条子泥中心主体稳定,除西部边滩外,外缘边滩相对冲淤活跃,条子泥围垦应充分考虑此特征.采用多时相遥感,将潮滩稳定性和二分水演变作为潮滩动力地貌分析要素,该方法新颖、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脊群 条子泥 潮滩演变 潮滩稳定性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围垦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51
12
作者 陈君 张长宽 +2 位作者 林康 丁贤荣 袁汝华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9,共7页
在分析江苏沿海滩涂资源量与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根据科学开发、综合开发、分层次开发、市场化开发和可持续开发的原则,确定了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 在分析江苏沿海滩涂资源量与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根据科学开发、综合开发、分层次开发、市场化开发和可持续开发的原则,确定了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总体功能定位;通过整合沿海资源,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实施错位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新型港口工业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宜居的滨海新城镇.同时,从建立园区模式、引导产业转移、盘活存量滩涂、明确农业定位、加强港口建设等几方面提出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主要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资源 围垦开发 海岸带资源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彭州地区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43
13
作者 赵向原 胡向阳 +1 位作者 肖开华 贾跃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9,152,共11页
川西彭州地区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中发育多类天然裂缝且主控因素复杂。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及分析测试等资料,阐明了天然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发育特征,并对控制不同类型构造裂缝发育的各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彭州地区雷口坡组储层主要发育... 川西彭州地区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中发育多类天然裂缝且主控因素复杂。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及分析测试等资料,阐明了天然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发育特征,并对控制不同类型构造裂缝发育的各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彭州地区雷口坡组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其次为成岩裂缝;构造裂缝可分为高角度缝、斜交缝和低角度缝,各类裂缝具有各不相同的优势产状,表明在多期构造运动下形成。裂缝总体有效性较好,其中高角度缝均为有效缝,无效缝主要分布在低角度缝和斜交缝中。裂缝在白云岩类中最为发育,而在灰岩类中发育程度相对较弱。由于受裂缝成因机制差异性及裂缝形成期次与储层成岩演化阶段匹配关系的影响,高角度缝及斜交缝的发育主要受断层及其扰动应力场、岩石力学层厚度及储层物性控制,而低角度缝的发育主要受局部构造地层产状及沉积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特征 潮坪相 碳酸盐岩 雷口坡组 彭州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本溪组障壁海岸沉积特征与展布规律 被引量:28
14
作者 苏东旭 于兴河 +2 位作者 李胜利 单新 周进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8-56,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已突破"南油北气"的传统认识,其东南部上石炭统本溪组天然气储量丰富。为了给本溪组有利储层的预测提供指导,首先根据颗粒粒度、结构、沉积构造和岩相组合等特征在本溪组障壁海岸沉积之中划分出潮坪和障壁—澙湖... 鄂尔多斯盆地已突破"南油北气"的传统认识,其东南部上石炭统本溪组天然气储量丰富。为了给本溪组有利储层的预测提供指导,首先根据颗粒粒度、结构、沉积构造和岩相组合等特征在本溪组障壁海岸沉积之中划分出潮坪和障壁—澙湖2种主要沉积相,进一步识别出潮汐水道、潮下带、潮间带、潮上带、障壁、澙湖、冲溢扇和潮汐三角洲等多种沉积亚相,并对上述沉积亚相进行了总结和对比,建立了垂向序列。进而在沉积模式的指导下,依据砂岩厚度资料剖析了本溪组沉积相的平面展布规律,最后研究了该区整体沉积展布格局和沉积演化规律的控制因素。结论认为:(1)该区自西向东呈现潮坪—障壁澙湖—浅海陆棚的变化规律,本1段沉积相带较本2段整体向西迁移;(2)障壁海岸沉积是在古隆起控制下由盆地北部扇三角洲经波浪和潮汐改造而形成的,其演化主要受到盆地基底缓慢下降和海平面整体上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石炭世 本溪组 沉积特征 障壁海岸 潮坪 澙湖 演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滩涂促淤圈围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茅志昌 李九发 吴华林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80,F003,共5页
近年来长江上游干支流一些水坝的修建 ,特别是三峡水库的兴建 ,将使长江入海泥沙量减少 ,导致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滩涂淤涨速率减缓 ,冲刷岸滩长度增加。作者分析了上海市不同岸段滩涂的冲淤状况 ,以及滩涂开发利用与湿地保护、航道整治... 近年来长江上游干支流一些水坝的修建 ,特别是三峡水库的兴建 ,将使长江入海泥沙量减少 ,导致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滩涂淤涨速率减缓 ,冲刷岸滩长度增加。作者分析了上海市不同岸段滩涂的冲淤状况 ,以及滩涂开发利用与湿地保护、航道整治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不同区段滩涂促淤圈围的要点。建议抓住目前有利时机 ,加大对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滩涂资源 长江口 杭州湾 促淤圈围 入海泥沙量 湿地保护 航道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下滩涂围垦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 被引量:27
16
作者 候晓静 杨劲松 +3 位作者 王相平 金雯晖 姚荣江 余世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8-827,共10页
通过在苏北滩涂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施农家肥、商品有机肥、无机肥)对滩涂地区围垦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明显增加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 通过在苏北滩涂地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施农家肥、商品有机肥、无机肥)对滩涂地区围垦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明显增加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施农家肥增加幅度最高,增加值分别为0.66g kg^-1和0.07kg m^-2。试验地区水稳性团聚体以〉5mm和0.25~0.5mm为主,含量分别为37%~57%和13%~20%;随着土层深度增加,〉5mm团聚体含量降低,0.25~0.5mm团聚体则增加;农家肥能显著增加〉5mm团聚体含量,同时降低0.25~5mm团聚体含量。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表现为,除0.25~0.5mm团聚体外,〉5mm至0.5~1mm团聚体之间,粒径越小,有机碳含量越高,其中0.5~1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为6.83g kg^-1;与其他处理相比,农家肥的施用能明显增加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试验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与〉5mm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0.25~5mm团聚体负相关(p〈0.01或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方式 滩涂 团聚体分布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砂淤泥质潮滩潮沟形态特征及发育演变过程研究现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吕亭豫 龚政 +2 位作者 张长宽 耿亮 张茜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8-188,共11页
从潮沟分类、潮沟地貌形态特征及发育演变过程等方面回顾分析了潮沟系统的研究进展。认为Strahler在Horton分级方法基础上提出的潮沟分级模式相对更为合理;潮沟总长与潮盆集水面积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潮差与潮沟密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从潮沟分类、潮沟地貌形态特征及发育演变过程等方面回顾分析了潮沟系统的研究进展。认为Strahler在Horton分级方法基础上提出的潮沟分级模式相对更为合理;潮沟总长与潮盆集水面积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潮差与潮沟密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植被对潮沟密度的影响尚无一致结论;对于潮沟截面形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宽深比、不对称性以及沉积物和植被对其影响作用;潮沟发育演变动力机制的研究在定性层面的成果较多,定量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指出潮沟内复杂的水流结构、潮沟边壁稳定性,以及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遥感分析等综合性手段建立影响因素与潮沟形态特征的定量关系等是今后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沟 粉砂淤泥质潮滩 潮沟形态特征 潮沟发育演变过程 潮沟密度 动力地貌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滩涂围垦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 被引量:26
18
作者 付红波 李取生 +1 位作者 骆承程 陈连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42-1146,共5页
为了研究珠三角滩涂围垦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了广州南沙、中山一带围垦农田农作物及其根际土壤样品,测定重金属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围垦农田土壤样品中Cu、Pb、Cd、Ni、Cr和Zn含量均大于广东省相应土壤环境背景值,其... 为了研究珠三角滩涂围垦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了广州南沙、中山一带围垦农田农作物及其根际土壤样品,测定重金属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围垦农田土壤样品中Cu、Pb、Cd、Ni、Cr和Zn含量均大于广东省相应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Cu(56.06mg·kg-1)、Pb(48.30mg·kg-1)、Cd(0.72mg·kg-1)、N(i41.15mg·kg-1)、C(r115.1mg·kg-1)和Zn(200.1mg·kg-1)分别为背景值的3.30、1.34、12.82、2.26、2.28和4.23倍。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Ⅱ级标准(pH<6.5)比较,土壤样品中Cu、Cd、Ni和Zn的超标率分别为73.7%、88.6%、59.6%和28.9%。以GB15618—1995中Ⅱ级标准为评价标准,采用Nemerow指数法进行评价,土壤重金属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1.86,属3级轻污染。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等相关标准比较,农作物中Cu、Pb、Cd、Ni、Cr和Zn含量的样品超标率分别为0、28.9%、2.6%、48.3%、12.3%和6.1%。由此可见,珠三角滩涂围垦农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比较突出,土壤污染以Cd为主,而农作物污染则以Ni、Pb、Cr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滩涂围垦土壤 农作物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砂体构型精细刻画潮坪砂坝优质砂体——以大牛地气田D17井区太原组2段为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辰雨 田景春 +4 位作者 张翔 林小兵 刘绪钢 曹桐生 邢浩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8-254,共7页
以大牛地气田未开发区( D17井区)太原组2段潮坪沉积为研究对象,基于测井、岩性等特征分析,对潮坪砂坝进行了精细刻画,共识别出了砂坝主体、砂坝侧翼及砂坝侧翼叠置3个沉积微相单元,并建立了沉积微相-岩相-测井相-物性-非均质... 以大牛地气田未开发区( D17井区)太原组2段潮坪沉积为研究对象,基于测井、岩性等特征分析,对潮坪砂坝进行了精细刻画,共识别出了砂坝主体、砂坝侧翼及砂坝侧翼叠置3个沉积微相单元,并建立了沉积微相-岩相-测井相-物性-非均质性-试气成果响应模板。对比结果显示,砂坝主体微相岩性主要为(含砾)石英粗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测井曲线具光滑箱形;砂坝侧翼微相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砂岩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测井曲线为齿化箱形、齿化钟形以及漏斗形。根据砂体组合类型,区域上划分出了砂坝主体型砂体带与砂坝侧翼型砂体带。前者砂坝宽度为6~8 km,砂体平均厚度为14.5 m,砂地比平均值为0.53,平均渗透率为0.48×10-3μm2。后者砂坝宽度为4~6 km,砂体平均厚度为10.56 m,砂地比平均值为0.36,平均渗透率为0.36×10-3μm2。砂坝主体型砂体带砂体发育规模大,分布范围广,砂体物性好,中等非均质性,试气成果明显,应作为优先开发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砂坝 潮坪 优质砂体 太原组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沉积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29
20
作者 何发岐 翟晓先 +1 位作者 俞仁连 蒲仁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综合古生物、测井、岩心、地震、地化等资料 ,对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沉积特点及成因的分析表明该组砂岩总体具有向上变粗变厚的进积式沉积序列 :上部的Ⅰ -Ⅲ油组主要为河流相 ,下部Ⅳ -Ⅴ油组为受潮汐影响的扇三角洲前缘... 综合古生物、测井、岩心、地震、地化等资料 ,对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沉积特点及成因的分析表明该组砂岩总体具有向上变粗变厚的进积式沉积序列 :上部的Ⅰ -Ⅲ油组主要为河流相 ,下部Ⅳ -Ⅴ油组为受潮汐影响的扇三角洲前缘和平原相。该组受潮汐影响体现在 :(1)富含陆相轮藻化石 ,并见个别半咸水介形虫类和疑源类微体化石 ;(2 )局部有波状、透镜状层理、生物扰动层理和冲刷充填层理 ;(3)该组底部泥岩的锶钡比值介于 0 0 2 1~ 0 716 ,具半咸水 -微咸水 -淡水的变化特点 ;(4 )Ⅳ -Ⅴ油组总体处于巴楚组双峰灰岩潮坪相到Ⅰ -Ⅲ油组河流相沉积的过渡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卡拉沙依组 沉积特征 河流相 潮坪相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