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渡式水深测量水位改正优化:(二)潮汐模型融合
1
作者 黄辰虎 丁天昊 +2 位作者 苑福利 唐岩 柯灏 《海洋测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针对全球海域航渡式水深测量水位改正难题,对DTU23、FES2014、EOT20、TPXO9、GOT4.8及HAMTIDE11a等国际模型作精度评估,优选不同分潮融合生成空间分辨率1/32°新模型。经与太平洋152个、大西洋118个、印度洋54个、南极海域16个验潮... 针对全球海域航渡式水深测量水位改正难题,对DTU23、FES2014、EOT20、TPXO9、GOT4.8及HAMTIDE11a等国际模型作精度评估,优选不同分潮融合生成空间分辨率1/32°新模型。经与太平洋152个、大西洋118个、印度洋54个、南极海域16个验潮站各1个月时长的水位观测数据比对,中误差分别为21.4 cm、15.1 cm、23.9 cm、11.7 cm,新模型的空间分辨率及天文潮预报精度均优于现有模型,下步工作是构建全球海域Sa、Ssa长周期天文气象分潮,以适配全球范围的深度基准计算和天文潮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测量 水位改正 潮汐模型 天文气象分潮 深度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沿海海域历元统一的潮汐模型构建
2
作者 董斌斌 梁亚朋 +2 位作者 施紫鹏 星睿 欧阳莉婷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27,36,共5页
为提高海洋潮汐模型的精度与稳定性,采用差分的方法将华南沿海海域验潮站和卫星测高的调和常数统一历元至19年(2003-2021年),并利用二维浅水数值模拟法与blending同化法构建了8个天文分潮的精密潮汐模型(Q_(1)、O_(1)、P_(1)、K_(1)、S_... 为提高海洋潮汐模型的精度与稳定性,采用差分的方法将华南沿海海域验潮站和卫星测高的调和常数统一历元至19年(2003-2021年),并利用二维浅水数值模拟法与blending同化法构建了8个天文分潮的精密潮汐模型(Q_(1)、O_(1)、P_(1)、K_(1)、S_(2)、N_(2)、M_(2)、K_(2));采用函数拟合的方法构建了2个长周期分潮(Sa、Ssa)以及3个浅水分潮(M4、M6、MS4)的精密潮汐模型。最终完成了1′×1′分辨率的华南沿海海域历元统一的潮汐模型构建,13个分潮的综合精度优于4.87 cm,与目前主流全球潮汐模型精度相比有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模型 历元统一 调和常数 blending同化法 函数拟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2潮波振幅因子精密测定gPhone弹簧重力仪的标定因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子维 李辉 +2 位作者 韦进 郝洪涛 吴云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6-150,共5页
用SG-C053超导重力仪长时间观测数据潮汐分析结果中的M2潮波振幅因子,对同址观测的28台gPhone重力仪标定因子进行了精密测定,结果表明,28台仪器标定因子的变化范围为0.999 9~1.019 6,反应出仪器的标定因子在出厂前已经过测定,但在新的... 用SG-C053超导重力仪长时间观测数据潮汐分析结果中的M2潮波振幅因子,对同址观测的28台gPhone重力仪标定因子进行了精密测定,结果表明,28台仪器标定因子的变化范围为0.999 9~1.019 6,反应出仪器的标定因子在出厂前已经过测定,但在新的观测位置产生了微小的变化。对经过改正后的观测数据重新进行分析,得到的M2潮波振幅因子精度均优于0.8‰,去除漂移后的残差时间序列中重力非潮汐变化为(4~10)×10-8ms-2,周日波振幅小于0.1×10-8 ms-2,半日波振幅小于0.3×10-8 ms-2,较之测定前有明显的改善。因此利用精确的M2潮波振幅因子测定仪器的标定因子,能够保证所有gPhone弹簧重力仪在统一的潮汐基准下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重力仪 gPhone弹簧重力仪 标定因子 潮汐振幅因子 潮汐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中山验潮站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黄继锋 鄂栋臣 +1 位作者 张胜凯 周春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67,共5页
2010年2月我国在南极中山站成功建立了首个可用于海平面长期变化研究的永久性验潮站。通过数据处理,得到验潮站基准点系统的水准网平差结果以及验潮仪零点标定结果;分析潮汐数据,获得了中山站的170个调和常数和潮汐特征,并进行潮汐预报... 2010年2月我国在南极中山站成功建立了首个可用于海平面长期变化研究的永久性验潮站。通过数据处理,得到验潮站基准点系统的水准网平差结果以及验潮仪零点标定结果;分析潮汐数据,获得了中山站的170个调和常数和潮汐特征,并进行潮汐预报,编制了中山站潮汐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中山站 验潮基准系统 验潮仪零点标定 潮汐预报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长城站验潮站数据处理和潮汐特点初步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保军 王泽民 +2 位作者 安家春 艾松涛 柯灏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98-504,共7页
继在南极中山站建成我国南极首个永久性验潮站后,2012年1月在南极长城站又建成了我国南极第二个永久性验潮站。通过对长城站验潮站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验潮基准系统的水准网平差结果和验潮仪零点标定结果,以及长城站附近海域海... 继在南极中山站建成我国南极首个永久性验潮站后,2012年1月在南极长城站又建成了我国南极第二个永久性验潮站。通过对长城站验潮站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验潮基准系统的水准网平差结果和验潮仪零点标定结果,以及长城站附近海域海洋潮汐170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并据此进行了潮汐预报,同时分析了长城站潮汐余水位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利用附近的Antarctic Base Prat验潮站的余水位改正长城站潮汐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使用Antarctic Base Prat验潮站余水位改正长城站潮汐预报,可以显著提高长城站验潮站潮汐预报的精度,余水位改正后2014时段的潮汐预报中误差为±3.42 cm,明显好于改正前的预报中误差±10.4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长城站 验潮基准系统 零点标定 余水位 潮汐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海航渡式水深测量水位改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黄辰虎 陆秀平 +3 位作者 欧阳永忠 申家双 暴景阳 李凯锋 《海洋测绘》 2013年第5期10-14,共5页
针对远海航渡式水深测量作业中的潮汐改正难题,基于全球潮汐场DTU10模型及GPS无验潮测深两种改正模式,通过潮汐场预报精度评估、验潮站实测数据比对分析以及GPS大地高计算潮汐值等多种手段,开展了大范围、长时段、单测线情况下水深测量... 针对远海航渡式水深测量作业中的潮汐改正难题,基于全球潮汐场DTU10模型及GPS无验潮测深两种改正模式,通过潮汐场预报精度评估、验潮站实测数据比对分析以及GPS大地高计算潮汐值等多种手段,开展了大范围、长时段、单测线情况下水深测量水位改正研究,形成了一套适用性强的航渡水深测量水位改正方法与流程,为面向全球的海洋水深测量资料处理提供了潮汐、垂直基准和水位归算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渡 水深测量 水位改正 潮汐场 垂直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道测量规范》中水位控制部分修订的要点 被引量:10
7
作者 许军 暴景阳 于彩霞 《海洋测绘》 CSCD 2017年第2期17-19,31,共4页
以质量控制为主线开展了《海道测量规范》水位控制部分的修订工作,简要阐述了拟修订要点:(1)对水位改正方法,遵循开放性与要求的针对性原则;(2)基准面采用传递确定技术,平均海面与深度基准面分别以10cm与15cm作为95%置信度的精度指标;(3... 以质量控制为主线开展了《海道测量规范》水位控制部分的修订工作,简要阐述了拟修订要点:(1)对水位改正方法,遵循开放性与要求的针对性原则;(2)基准面采用传递确定技术,平均海面与深度基准面分别以10cm与15cm作为95%置信度的精度指标;(3)技术文档实现全过程控制,充分体现质量控制的要求。最后,对规范部分条目设置问题与需开展的相关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道测量规范 规范修订 水位控制 水位改正法 基准面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水深测量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凯锋 欧阳永忠 +2 位作者 陆秀平 吴太旗 任来平 《海洋测绘》 2009年第6期1-4,8,共5页
首先阐述了水深测量的两种作业模式:传统人工验潮水深测量和GPS无验潮水深测量,对两种作业方式作了简单的比较。简要介绍了GPS精密单点定位(PPP)的基本原理,给出了GPS无验潮水深测量数学模型。然后,针对传统水深测量作业模式的弊端,提... 首先阐述了水深测量的两种作业模式:传统人工验潮水深测量和GPS无验潮水深测量,对两种作业方式作了简单的比较。简要介绍了GPS精密单点定位(PPP)的基本原理,给出了GPS无验潮水深测量数学模型。然后,针对传统水深测量作业模式的弊端,提出采用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进行无验潮水深测量作业,并从静态和动态定位两个方面验证了PPP技术进行无验潮水深测量作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深测量 精密单点定位 深度基准面 无验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基准传递方法的比较与验潮站网基准的综合确定 被引量:16
9
作者 暴景阳 许军 +1 位作者 冯雷 魏金忠 《海洋测绘》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分析了深度基准确定的不同方法及由此产生的理论最低潮面含义不一致性。重点比较研究了在长期站基准值的控制下,传递确定短期和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的多种技术方法。以某水深测量工程实例对测区验潮站网深度基准值的统一、协调确定进行... 分析了深度基准确定的不同方法及由此产生的理论最低潮面含义不一致性。重点比较研究了在长期站基准值的控制下,传递确定短期和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的多种技术方法。以某水深测量工程实例对测区验潮站网深度基准值的统一、协调确定进行了示范论证。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当今深度基准基础框架不完备的现实条件下,水深测量工程区域的深度基准应由所布设的短期和临时验潮站与测区及附近长期验潮站组网确定。确定方法应尽量利用实际观测信息,依据潮差比或略最低潮面比等不同方法传递,并依据规定的限差指标检核。示范实例的计算表明,由不同基准站、不同方法传递确定同一短期验潮站深度基准值的差异可控制在10c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基准 传递方法 验潮站 站网 工程实例 水深测量 基准值 不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束无验潮水深测量中垂直基准模型构建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双喜 缪世伟 +1 位作者 许家琨 张乾隆 《海洋测绘》 CSCD 2016年第1期48-50,62,共4页
为了解决多波束无验潮水深测量Caris数据处理中垂直基准模型的构建问题,基于EGM2008模型,通过插值算法建立了测区范围内深度基准面的大地高模型。通过实例讨论了构建深度基准面的大地高模型的步骤和方法。结果表明:该模型构建方法正确,... 为了解决多波束无验潮水深测量Caris数据处理中垂直基准模型的构建问题,基于EGM2008模型,通过插值算法建立了测区范围内深度基准面的大地高模型。通过实例讨论了构建深度基准面的大地高模型的步骤和方法。结果表明:该模型构建方法正确,模型内符合精度为3cm左右,外符合精度为10cm左右,能够满足区域范围内多波束无验潮水深测量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 无验潮水深测量 垂直基准模型 EGM2008 深度基准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验潮站组网的深度基准面确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聚 暴景阳 许军 《海洋测绘》 CSCD 2015年第6期24-28,共5页
分析了短期和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确定的不统一性。重点研究了以长期验潮站作为控制,将验潮站组网传递确定深度基准面的方法,具体阐述了最小二乘拟合求取潮差比与平差方法求取深度基准值的计算方法与原理。利用仿真实验与实例计算论证了... 分析了短期和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确定的不统一性。重点研究了以长期验潮站作为控制,将验潮站组网传递确定深度基准面的方法,具体阐述了最小二乘拟合求取潮差比与平差方法求取深度基准值的计算方法与原理。利用仿真实验与实例计算论证了该方法的合理与可靠性。得出的结论是:在海道测量作业海域,基于验潮站组网确定深度基准可以达到理想的精度,且获得含义统一的深度基准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基准面 验潮站网 潮差比 最小二乘拟合 基准传递 深度基准网平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口平均海平面变化原因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毕立海 唐丽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93-96,共4页
利用实例潮汐资料的对比分析及水准测量结果、证明龙口海平面上升是由于码头扩建而引起的.
关键词 平均海平面 地面沉降 海平面变化 龙口海洋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对多波束测深的影响及改正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永斌 黄辰虎 +3 位作者 申家双 欧阳永忠 徐广袖 韩建国 《海洋测绘》 2008年第2期29-32,共4页
讨论了潮汐对多波束测深的影响;通过分析验潮站控制及潮汐场解算的潮汐改正传统模式的特点,设计了该模式的工作流程;比较了传统改正模式与GPS无验潮模式的不同,研究了无验潮模式及陆海图拼接所涉及的垂直基准转换技术。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 潮汐改正 无验潮 垂直基准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辐射沙洲海域理论最低低潮面的计算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德安 严以新 李瑞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2-577,共6页
利用M.Foreman改进的G.Godin潮汐调和分析程序对江苏省辐射沙洲海域21个验潮站潮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得到了11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及相应平均海平面.利用Delft3D数值模型计算研究该海域8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对21个站位理论最低低潮面、可能... 利用M.Foreman改进的G.Godin潮汐调和分析程序对江苏省辐射沙洲海域21个验潮站潮位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得到了11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及相应平均海平面.利用Delft3D数值模型计算研究该海域8个分潮的调和常数.对21个站位理论最低低潮面、可能最低低潮面、略最低低潮面及英国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拟合得出了辐射沙洲海域理论最低低潮面的经验关系式,利用该关系式计算分析了江苏省辐射沙洲海域理论最低低潮面值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 平均海平面 理论最低低潮面 可能最低低潮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验潮站的布设和潮位资料应用中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志恩 《东海海洋》 1997年第4期12-18,共7页
本文对我国目前验潮站的布设现状进行了评析,并对站址的选择及潮位资料的处理和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验潮站设置的若干基本原则和潮位观测及资料应用的注意事项,从而对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验潮站 布设 潮位 水准点 资料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层静校正的综合解决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庄祖垠 邱铁成 +1 位作者 范宝仓 罗毅翔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902-4906,共5页
大面积的海上三维地震勘探经常需要数月的采集周期,采集期间的海水层潮汐现象及物性变化会产生诸如潮汐校正和冷水校正等严重的静校正问题。现论述了一种综合的水层静校正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该方法是通过在CDP道集上拾取水底、反演水... 大面积的海上三维地震勘探经常需要数月的采集周期,采集期间的海水层潮汐现象及物性变化会产生诸如潮汐校正和冷水校正等严重的静校正问题。现论述了一种综合的水层静校正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该方法是通过在CDP道集上拾取水底、反演水底时间求取水速、水底倾角和方位角,根据拾取的水底时间和测算的水速度求取并应用冷水校正,然后用求取的零偏移距到达时间与参考时间的差值计算并应用潮汐校正。该方法在某深水区三维地震资料的应用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校正 冷水校正 参考速度 基准面 剩余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差分订正求取中期验潮站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新轩 刘强 李改肖 《海洋测绘》 2010年第5期9-13,共5页
针对中期验潮站因观测时间较短而导致所得调和常数不稳定的实际,对中期验潮站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海道测量规范中求取海图深度基准面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差分订正来求取中期验潮站海图深度基准面的方法;... 针对中期验潮站因观测时间较短而导致所得调和常数不稳定的实际,对中期验潮站海图深度基准面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海道测量规范中求取海图深度基准面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差分订正来求取中期验潮站海图深度基准面的方法;并与《海道测量规范》及最小二乘拟和传递法两种方法进行了理论和实例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差分订正方法用于确定中期验潮站海图深度基准面,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图深度基准面 中期验潮站 调和常数 差分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中距离跨海高程传递方法比较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兴国 江峻毅 +3 位作者 常增亮 任成才 屠泽杰 阳凡林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56,共4页
远离岸线的中距离(30~50 km)海域缺少测绘基础资料,高程传递尚未形成相应的作业体系。为满足海上工程建设的精度要求,采用同步验潮平均海面传递法、GNSS/水准传递法以及DTU18全球平均海面模型传递法,在山东省半封闭海域与开阔海域进行... 远离岸线的中距离(30~50 km)海域缺少测绘基础资料,高程传递尚未形成相应的作业体系。为满足海上工程建设的精度要求,采用同步验潮平均海面传递法、GNSS/水准传递法以及DTU18全球平均海面模型传递法,在山东省半封闭海域与开阔海域进行了中距离海上高程传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5天同步验潮平均海面传递法与GNSS/水准法的精度相当(厘米级),与DTU18全球平均海面模型传递法进行直接传递的差异在15 cm内,可为不同测绘基础条件下海上风电高程基准传递提供作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高程传递 GNSS/水准 DTU18平均海面模型 同步验潮法 EGM2008模型 海上风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面确定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郑行昭 付兴武 刘雷 《海洋测绘》 2009年第6期58-60,共3页
在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面的传递推估中加入时间性的要求,再将潮差比法确定的深度基准面经同步改正,有效地提高了深度基准面的传递精度,并给出了评定其精度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深度基准面 时间一致性 潮差比 同步改正 传递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河口航道理论最低潮面与潮波传播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吉祥 张国荣 +1 位作者 潘伟然 吴清松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5-148,共4页
根据2006年3月九龙江河口区6个潮位观测站的周月资料,参考2000年2月的潮汐数据,对比分析河口区潮汐特征的经年变化,并探讨了潮波衰减模数μ与底摩阻作用的关系.分析表明九龙江河口区的潮汐性质属正规半日潮,2006年数据推算的理论最低潮... 根据2006年3月九龙江河口区6个潮位观测站的周月资料,参考2000年2月的潮汐数据,对比分析河口区潮汐特征的经年变化,并探讨了潮波衰减模数μ与底摩阻作用的关系.分析表明九龙江河口区的潮汐性质属正规半日潮,2006年数据推算的理论最低潮面与2000年同期数据推算结果相比普遍偏低,上游河段降低幅度大于下游,沿程理论最低潮面变化幅度趋缓;潮波振幅衰减模数μ值减小了2.5-5.5倍.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九龙江河口区平面自然状态和水深地形特征的改变,为河床底高降低、底坡趋于平缓、底质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上游河段采沙、造航、围垦等人类的开发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最低潮面 衰减模数 底摩阻 九龙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