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al design of auxiliary-teeth to solve circulation current reduction of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被引量:1
1
作者 JANG Ki-bong KIM Jee-hyun +1 位作者 AN Ho-jin KIM Gyu-ta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690-696,共7页
A discontinuity of magnetic circuits according to the end effect is generated in the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PMLSM). Due to the unbalanced back electro-motive force (EMF) and impedance produced,... A discontinuity of magnetic circuits according to the end effect is generated in the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PMLSM). Due to the unbalanced back electro-motive force (EMF) and impedance produced, unbalanced current is generated. The cireulatin8 current, which is caused by a decrease in the thrust, is generated by the unbalanced current. The optimal design of auxiliary-teeth at the end of the mover was carried out to solve the unbalance of phase by using design of experiment (DOE), and compared with the basic model through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As a result, the auxiliary-teeth model compensates for the decrease of thrust caused by the unbalanced phase. Also, this model is proven to reduce the detent force by the vibration and noise of the PMLSM and copper loss caused by the circulating curr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auxiliary-teeth circulation current end effect thrust re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culation of optimal current density of double side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2
作者 JANG Ki-Bong AN Ho-Jin KIM Gyu-Ta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65-170,共6页
The use of design method considering a coil temperature to maximize the thrust density of a double side coreless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 was presented.The optimal current density where the coi... The use of design method considering a coil temperature to maximize the thrust density of a double side coreless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 was presented.The optimal current density where the coil temperature reaches an allowable temperature with heat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 magnetic circuit design.Changing optimal current density is verified whenever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motor are altered.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motor were applied to thrust calculation.In this way,the optimal model,which is a reversal of the existing design method,is deduced.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verify their validity.When the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applied to other models,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nd test values show good concordance.The method proposed has some limi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current density heat transfer temperature thickness of co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ust fuzzy sliding-mode control for T-S model bas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3
作者 张细政 王耀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68-73,共6页
A fuzzy sliding-mode control (FSMC) scheme based on T-S fuzzy models was proposed for th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drive system to solve the speed tracking problem. A T-S fuzzy model was firstly forme... A fuzzy sliding-mode control (FSMC) scheme based on T-S fuzzy models was proposed for th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drive system to solve the speed tracking problem. A T-S fuzzy model was firstly formed to represent the nonlinear system of PMSM. For converting the tracking control into a stabilization problem, a new control design was proposed to define the internal desired states. Then, the FSMC controller for PMSM system with parameter variation and load disturbance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fuzzy model.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was verified by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PMSM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SMC scheme can drive the dynamics of PMSM into a designated sliding surface in finite time and guarantee the property of asymptotical stability. The information of upper bound of modeling errors as well as perturbations is not required when using the FSMC contro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PMSM) uncertain T-S nonlinear systems sliding-mode control fuzzy SLIDING surfaces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LM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铁心管状永磁直线电机多分辨率鲁棒性模型预测推力控制
4
作者 徐磊 陈楠 +3 位作者 朱孝勇 范志祥 张超 孟盛龙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112,共12页
针对无铁心管状永磁同步直线(IT-PMSL)电机电流谐波和变摩擦力等扰动引起的推力和速度脉动问题,提出一种多分辨率鲁棒性模型预测推力控制策略。首先,考虑可变摩擦力影响,推导IT-PMSL电机的数学模型,分析该电机位置-速度-反电动势畸变影... 针对无铁心管状永磁同步直线(IT-PMSL)电机电流谐波和变摩擦力等扰动引起的推力和速度脉动问题,提出一种多分辨率鲁棒性模型预测推力控制策略。首先,考虑可变摩擦力影响,推导IT-PMSL电机的数学模型,分析该电机位置-速度-反电动势畸变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入超螺旋滑模自适应律,搭建一种多分辨率磁链预测模型,在不同速度和位置下对IT-PMSL电机永磁磁链值进行计算,提高磁链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的同时有效减小控制系统的计算负担,进而实现磁链和推力的在线预测。接着,利用载荷角构造无权重系数的价值函数,避免价值函数的影响,有效提高模型预测推力控制的鲁棒性。最后,搭建IT-PMSL电机驱动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多分辨率模型预测推力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铁心管状直线电机 永磁电机 多分辨率 磁链预测模型 模型预测推力控制 超螺旋滑模自适应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M-REKF的直线电机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
5
作者 林健 孙冀婷 +1 位作者 周磊 姜武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SLM)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DPCC)在实际系统中受采样延时和电机参数失配的影响,电流跟踪精度下降,从而引起推力波动,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建模(ESM)和抗差扩展卡尔曼滤波(REKF)的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对P...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SLM)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DPCC)在实际系统中受采样延时和电机参数失配的影响,电流跟踪精度下降,从而引起推力波动,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建模(ESM)和抗差扩展卡尔曼滤波(REKF)的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对PMSLM电气子系统的扰动进行分析,借鉴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思想,将扰动作为一个高阶积分器以构建ESM;其次,结合ESM设计包含参数变化扰动估计的EKF,在此基础上,为了抑制粗差对状态估计的影响,设计抗差误差协方差阵,从而得到ESM-REKF的扰动估计方法;最后,利用电流预测值和扰动估计值对DPCC进行改进与补偿。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传统DPCC,所提控制策略在标称值下,电流谐波畸变率降低了约5.38%;在电感参数失配下,电流谐波畸变率降低了约9.38%,电磁推力的超调下降了约7%,明显削减采样延时和参数失配对电流预测精度的影响,实现对电流快速准确地跟踪,有效抑制推力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无差拍预测电流控制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抗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调制齿结构内置式轮毂电机设计分析与转矩脉动优化
6
作者 谢颖 肖志博 +1 位作者 蔡蔚 张泽阳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51,164,共11页
轮毂电机因其高功率密度和空间利用率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研究热点,但其轮毂集成特性对电机运行时的转矩波动抑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设计了一台额定功率46 kW、峰值功率114 kW的内置式永磁同步轮毂电机。针对转矩脉动较大的... 轮毂电机因其高功率密度和空间利用率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研究热点,但其轮毂集成特性对电机运行时的转矩波动抑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设计了一台额定功率46 kW、峰值功率114 kW的内置式永磁同步轮毂电机。针对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定转子拓扑结构对电机转矩脉动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初步优化。在此基础上,基于气隙磁场调制原理提出一种新型非均匀磁场调制齿拓扑结构,结合现代粒子群算法对调制齿尺寸参数进行优化设计,进一步降低了电机的转矩脉动。通过有限元方法对电机的电磁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机不仅满足指标要求,在同激励条件下,额定转矩可由原来的161.00 N·m提升至172.11 N·m,转矩脉动由5.16%降低为1.76%,电机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轮毂电机 田口算法 磁场调制齿 粒子群算法 转矩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例矢量谐振自抗扰的PMSM谐波抑制策略
7
作者 张奇志 毛璀璨 +2 位作者 刘海龙 许宇豪 肖海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矢量控制时不能无静差跟踪交流信号,存在周期性谐波电流扰动及参数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比例矢量谐振自抗扰控制(proportion vector resonant-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PVR-LADRC)策略...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采用传统矢量控制时不能无静差跟踪交流信号,存在周期性谐波电流扰动及参数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比例矢量谐振自抗扰控制(proportion vector resonant-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PVR-LADRC)策略。实现了已知扰动反馈补偿中dq轴电流完全的解耦,并在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中引入改进的矢量谐振控制器,构成PVR-LADRC策略,改善了LADRC对特定次谐波抑制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所提PVR-LADRC的谐波抑制能力及抗扰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相电流中6k±1次谐波抑制效果在90%以上,有效降低了6次及12次转矩脉动,且相较于传统控制方法有更强的参数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自抗扰控制 矢量谐振控制 电流谐波抑制 转矩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磁场调制永磁直线电机推力特性优化设计
8
作者 缪仲翠 张磊 +2 位作者 苏乙 张慧 李燕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9,共14页
针对永磁直线电机存在的推力波动大以及永磁体利用率低等问题,从结构设计方面着手,提出一种采用扇形Halbach交替极磁极结构的双边长次级磁场调制永磁直线电机(BLSMFMPMLM),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首先,通过有限元法分析BLSMFMPMLM分别采用... 针对永磁直线电机存在的推力波动大以及永磁体利用率低等问题,从结构设计方面着手,提出一种采用扇形Halbach交替极磁极结构的双边长次级磁场调制永磁直线电机(BLSMFMPMLM),并对其进行优化设计。首先,通过有限元法分析BLSMFMPMLM分别采用3种不同Halbach磁极结构的气隙磁场谐波成分、平均推力和推力波动等电磁性能进行计算分析;其次,通过建立推力特性的解析模型和Taguchi法筛选出对推力特性影响较大的参数,利用组合近似模型(ES)结合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关键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电机推力特性,获得多组Pareto最优解;最后,选取综合性能较优的解搭建仿真模型分析电机性能的改善效果和验证设计方法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扇形Halbach交替极磁极结构永磁体利用率更高,具有实用价值;优化后的BLSMFMPMLM平均推力提升了26.82%,并其使得推力波动减小了24.66%,该研究为永磁直线电机的性能改善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电机 磁场调制 HALBACH阵列 交替极 推力特性 有限元 组合近似模型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占空比调制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9
作者 许爱德 胡士迈 +1 位作者 刘鑫 李新宇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43,共11页
针对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在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下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占空比调制的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采用转矩滞环预筛选的方式将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中7个基本电压矢量预测个数降低至3个,在转矩、磁链预测环节中... 针对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在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下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占空比调制的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采用转矩滞环预筛选的方式将传统模型预测转矩控制中7个基本电压矢量预测个数降低至3个,在转矩、磁链预测环节中加入反馈补偿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依据无差拍原理计算出3个不同电压矢量对应的最优占空比。将占空比计算部分置于并联评价函数之前,结合占空比以及反馈补偿后的转矩、磁链预测值代入并联评价函数遴选出最优电压矢量及其对应占空比,通过占空比调制的方式输出最优期望电压矢量。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占空比调制的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电机的转矩脉动,降低定子电流的谐波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 模型预测转矩控制 占空比调制 转矩脉动 并联评价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改进级联模型预测控制
10
作者 高锋阳 吴银波 +4 位作者 徐昊 史志龙 岳文瀚 孙伟 王高强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4-1265,共12页
为降低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开关频率和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可调参数改进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为降低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开关频率和控制系统对电机参数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Adaline)可调参数改进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策略。首先,针对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造成开关频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剔除高开关频率和高共模电压的电压矢量,优化备选电压矢量范围,对剩余电压矢量根据其对q轴电流作用效果分组组合寻优和分配作用时间;基于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改进PI控制器,使得改进PI控制器兼顾快速性与超调;然后,分析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模型预测控制参数变化特性,构建系统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参数辨识模型,对电机参数分步辨识,形成参数可调节级联模型预测控制;最后,对所提策略和三矢量级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进行稳态和动态半实物测试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对转矩脉动、零轴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开关频率、调速超调都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避免了传统模型预测控制的多目标代价函数中权重系数整定和参数辨识模型构建欠秩问题,对系统的控制性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将共母线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传动系统应用于机车牵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绕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 变步长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 级联模型预测 转矩脉动 零轴电流 参数分步辨识 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pov超稳定的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滑模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谢子森 杨俊华 +2 位作者 邱孟 黄纬邦 林汇金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2,共7页
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工作环境恶劣,速度传感器安装维护困难,为此提出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速度观测器和滑模变结构算法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以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电压电流为输入,基于可调模型、参考模型和采用Popov超稳定性理论确定的速... 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工作环境恶劣,速度传感器安装维护困难,为此提出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速度观测器和滑模变结构算法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以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电压电流为输入,基于可调模型、参考模型和采用Popov超稳定性理论确定的速度自适应律三部分,设计速度观测器。通过分析波能转换装置水动力方程,获得最大功率捕获时的期望电流,采用滑模控制算法快速跟踪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速度观测器可实现速度精确辨识,滑模控制策略可准确跟踪电流期望值,功率优化效果明显,系统鲁棒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MRAS Popov超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IO的永磁同步电机高效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算法
12
作者 周晓萌 李洪文 +2 位作者 邵蒙 邓永停 王鹤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07-1419,共13页
针对传统滑模控制存在的有限时间收敛难题及高增益引发的抖振问题,设计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NFTSMC)与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GPIO)的复合算法,提出新型复合控制策略以提升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性能。该算法通过构建含非线性项的滑模面实现... 针对传统滑模控制存在的有限时间收敛难题及高增益引发的抖振问题,设计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NFTSMC)与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GPIO)的复合算法,提出新型复合控制策略以提升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性能。该算法通过构建含非线性项的滑模面实现有限时间收敛,采用GPIO实时观测时变扰动并前馈补偿至速度环,约束开关增益以抑制抖振。仿真和实验表明,在100 r/min阶跃跟踪中,调节时间缩短至1.08 s(较PI控制提升32%),稳态误差降低至2.56 r/min,超调量减少7.51%。当突加卸负载为2.5 N·m时,由于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能够精准估计负载扰动,不仅有效抑制了抖振现象同时在加载和卸载下,最大速度波动值分别只有105.81 r/min(加载)和93.72 r/min(卸载),比PI控制相比少了7.51%,恢复到额定转速的时间也更短。对速度波动进行快速傅里叶分析,结果表明加观测器后的转速谐波分量,第1,2,6,12次分别衰减65%,29%,60%,47%。在位置环正弦跟踪实验中,GPIO观测器使得最大换向误差比不加观测器减小47%,跟踪误差的RMS值从0.25减小到0.13,位置跟踪精度提高了48%。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抖振抑制、快速的动态响应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非线性控制 滑模控制 抗干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供电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新型滑模速度控制策略
13
作者 周世炯 李耀华 +2 位作者 史黎明 孔甘霖 刘进海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64-2476,共13页
针对分段供电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在运行过程中易受外部扰动、参数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滑模控制器与终端滑模扰动观测器(TSMDO)相结合的速度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传统滑模控制器存在收敛速度和抖振程度相互矛盾的... 针对分段供电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在运行过程中易受外部扰动、参数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滑模控制器与终端滑模扰动观测器(TSMDO)相结合的速度控制策略。首先,分析了传统滑模控制器存在收敛速度和抖振程度相互矛盾的问题。其次,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滑模趋近律,使得所提滑模速度控制(SMSC)加快了系统的收敛速度、抑制了滑模的抖振、保证了电机速度跟踪的动态性能。然后,为了提升电机速度跟踪的稳态性能,基于终端滑模理论设计了TSMDO,该观测器可以对外部扰动、参数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观测并补偿。最后,通过与PI控制、传统SMSC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不仅提高了分段供电PMLSM速度跟踪的动态和稳态性能,而且减小了加速度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加速度波动 滑模速度控制 终端滑模扰动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干扰观测器的精密直驱系统滑模位置控制
14
作者 李东博 李旭 +1 位作者 刘海波 王永青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5,128,共9页
为了实现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在精密直驱系统中的高性能位置控制,针对其控制精度易受系统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等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干扰观测器(fuzzy disturbance observe... 为了实现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在精密直驱系统中的高性能位置控制,针对其控制精度易受系统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等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干扰观测器(fuzzy disturbance observer,FDO)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nonsingular fast terminal sliding mode control,NFTSMC)复合策略。首先,建立了考虑系统集总扰动的PMLSM动力学模型,同时为提高伺服系统鲁棒性能同时削弱抖振现象,引入模糊干扰观测器观测系统集总扰动;然后,设计了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面,能够保证系统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收敛至零,并将观测器估计值动态补偿至控制器中;最后,通过精密直驱系统仿真与试验证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跟踪精度与鲁棒性,同时削弱抖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直驱系统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位置控制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 模糊干扰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迭代学习预补偿策略的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推力波动抑制方法
15
作者 梁万佳 黄旭珍 王安鹏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5247-5258,共12页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位置伺服系统运行时受到推力波动的影响容易导致位置跟踪精度不高。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迭代学习预补偿策略的PMLSM推力波动抑制方法以提升系统控制性能。首先,对PMLSM的推力波动进行建模与分析,在PMLS...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位置伺服系统运行时受到推力波动的影响容易导致位置跟踪精度不高。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迭代学习预补偿策略的PMLSM推力波动抑制方法以提升系统控制性能。首先,对PMLSM的推力波动进行建模与分析,在PMLSM位置-电流双闭环控制结构中,利用加速度前馈控制器和扰动观测器构造二自由度位置控制器,初步抑制加减速阶段误差和推力波动。然后,利用预期迭代学习控制器进一步减小位置跟踪误差,并在此基础上拟合PMLSM的定位力扰动等效电流观测误差加以预补偿,从而改善迭代学习控制对运动模态的依赖,实现多工况下的推力波动抑制目的,提高位置跟踪精度。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扰动观测器 迭代学习控制 推力波动抑制 预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不对称初级齿表面插入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研究
16
作者 王林森 郑梦飞 +1 位作者 李焱鑫 卢琴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85-3194,I0027,共11页
表面插入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surface-inset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SIPMLSM)采用全齿绕端部非重叠的初级绕组和永磁体插入式的次级结构,不均匀气隙使交轴电感(Lq)增大,提升了凸极率(Lq/Ld),从而提升磁阻推力和推... 表面插入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surface-inset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SIPMLSM)采用全齿绕端部非重叠的初级绕组和永磁体插入式的次级结构,不均匀气隙使交轴电感(Lq)增大,提升了凸极率(Lq/Ld),从而提升磁阻推力和推力密度。针对一个12槽16极SIPMLSM,首先,建立边端力和齿槽力分离的有限元模型。其次,分别分析初级齿尖和边端辅助齿对齿槽力和边端力的敏感度,确定优化变量及取值范围,同时以推力波动和推力密度为优化目标,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全局优化,得出不对称齿尖结构的优化方案。最后,制作样机并通过实验测得空载反电势、定位力与推力波动和堵动状态下的温度,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插入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不对称齿 推力密度 推力波动抑制 多目标遗传算法 定位力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扰动观测器的PMLSM自适应超螺旋滑模控制研究
17
作者 唐家勇 张博 +2 位作者 郭金钢 刘洋 杜航航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6,共8页
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在实际工作中因负载扰动、参数摄动等匹配/不匹配扰动对系统控制性能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扰动观测器(double disturbance observer,DDOB)的自适应超螺... 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在实际工作中因负载扰动、参数摄动等匹配/不匹配扰动对系统控制性能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扰动观测器(double disturbance observer,DDOB)的自适应超螺旋滑模控制(adaptive super-twisting sliding mode control,ASTSMC)。首先,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利用自适应超螺旋算法结合滑模理论设计自适应超螺旋滑模控制器,抑制不确定对系统的影响,通过引入自适应律ASTASMC可对不确定性在线估计并调整,从而提高位置跟踪精度;其次,设计了匹配/非匹配扰动观测器分别观测匹配与非匹配扰动并前馈补偿,不仅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还抑制了ASTASMC的增益,间接削弱抖振;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相较于其他滑模控制方法,所涉及的控制方法在正常空载、突加负载以及参数失配突加负载工况下,其误差范围更小、恢复稳定时间更快,能够有效抑制匹配/非匹配扰动的影响,提高系统的跟踪精度及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自适应超螺旋 双扰动观测器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阶变增益超螺旋终端滑模位置控制
18
作者 赵鑫宇 王丽梅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0-748,共9页
为了提高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位置跟踪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数阶变增益超螺旋终端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含有不确定性的系统动态方程.然后,将分数阶Riemann-Liouville定义和终端滑模理论相结合,实现了有限时间收敛的分数阶恒... 为了提高永磁直线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位置跟踪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分数阶变增益超螺旋终端滑模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含有不确定性的系统动态方程.然后,将分数阶Riemann-Liouville定义和终端滑模理论相结合,实现了有限时间收敛的分数阶恒增益超螺旋滑模控制,削弱了抖振现象.同时,在系统不确定因素复杂的情况下,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设计了一种新型变增益超螺旋算法,精确补偿了系统不确定扰动,有效的改善了系统的鲁棒性能.最后,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大幅度地提高了系统的跟踪精度,削弱了抖振现象,同时对外部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分数阶超螺旋控制 位置控制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温升特性与定位精度研究
19
作者 梅智发 朱继元 +1 位作者 卢飞泉 代宣军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2,86,共6页
针对双轴直线电机模组工作时温度升高导致定位误差增大的问题,通过计算导热系数、等效比热容及对流换热系数等,确定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温度场仿真分析所需热参数。将绕组损耗作为温度场热源,经电磁场-温度场-结构场的耦合仿真分析,... 针对双轴直线电机模组工作时温度升高导致定位误差增大的问题,通过计算导热系数、等效比热容及对流换热系数等,确定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温度场仿真分析所需热参数。将绕组损耗作为温度场热源,经电磁场-温度场-结构场的耦合仿真分析,得到仿真模型的稳态温度与热变形。对关键零件移动台和大理石底板的取点温升和变形量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相对应曲线函数。通过实验获得两零件实际温度,与仿真结果相比,相对误差分别为3.42%和9.45%,温升后直线电机的定位误差增加17.311μm。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定位精度有较大影响。分析和仿真方法能为后续双轴直线电机模组改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温度场 耦合仿真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力角特性偏移研究
20
作者 徐耀晖 朱福文 +3 位作者 高彩霞 赵宝森 王翰 缪庆彬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6,共9页
目的力角特性是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运行稳定性的重要特性,是评价电机性能和控制电机的依据。但在低频工况下,PMLSM的力角特性因电枢电阻的影响而存在偏移现象,进而导致利用现有忽略电... 目的力角特性是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PMLSM)运行稳定性的重要特性,是评价电机性能和控制电机的依据。但在低频工况下,PMLSM的力角特性因电枢电阻的影响而存在偏移现象,进而导致利用现有忽略电枢电阻的力角特性分析计算电机低速运行特性会存在较大的偏差。为此,对PMLSM低频低速下的力角特性偏移原因及其影响规律展开深入研究,并确定力角特性偏移的临界条件。方法首先,建立考虑电枢电阻的PMLSM力角特性的解析模型,分析力角特性产生偏移的原因;其次,基于建立的解析模型,通过峰值推力及其对应的功角研究不同因素对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然后,利用解析法确定PMLSM力角特性产生偏移的临界条件,即当力角偏移系数k(k=X_(t)/R_(a))≥11.43可以近似认为峰值推力对应的功角等于90°,可以忽略力角偏移现象;最后,搭建PMLSM样机测试平台,将有限元结果、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验证推力特性曲线产生偏移的原因和临界条件。结果研究发现,与常用的忽略电枢电阻的力角特性相比,PMLSM力角特性向左偏移。力角特性偏移现象会导致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导致推力和电枢电流的关系不单调,出现小负载的电流比大负载的还要大的现象,二是低频运行时峰值推力减小,因此低频时不能保持恒推力运行。结论研究结果对PMLSM的设计和精确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力角特性 力角特性偏移 临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