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0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PROBLEMS OF THE SPATIAL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VARIABLES IN GEOLOGY
1
作者 Luo Junfeng(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ina)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142-150,共9页
ONPROBLEMSOFTHESPATIALSTATISTICALANALYSISOFQUALITATIVEVARIABLESINGEOLOGYLuoJunfeng(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 ONPROBLEMSOFTHESPATIALSTATISTICALANALYSISOFQUALITATIVEVARIABLESINGEOLOGYLuoJunfeng(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ina)ABS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MARKOV CHAIN transition probability auto and cross correlation CLOSED set effect INDICATOR variab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和变维联合后验分布的土层剖面高效优化识别方法
2
作者 曹子君 胡超 +4 位作者 王亚飞 苗聪 刘涛 洪义 郑硕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6-354,共9页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数据的土体力学分类方法(如土体分类指数I_(c))应用广泛。然而,基于土体分类指数划分土层依赖于工程经验,主观不确定性较大,土体力学分层与基于钻孔取样的物性分层未必一致。在贝叶斯学习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I_(c)数...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数据的土体力学分类方法(如土体分类指数I_(c))应用广泛。然而,基于土体分类指数划分土层依赖于工程经验,主观不确定性较大,土体力学分层与基于钻孔取样的物性分层未必一致。在贝叶斯学习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I_(c)数据和土层力学剖面参数联合概率分布的高效优化识别方法。所提方法基于全高斯概率模型推导土体分类指数(I_(c))数据的似然函数,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搜索土层剖面参数联合后验分布的最大值,通过比较不同土层数目对应的联合后验分布最大值识别土层数目和土层厚度(边界)。最后,通过杭州某地铁区间CPT数据和模拟数据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结合土层识别结果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分层原理和特点。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基于I_(c)数据识别土体力学分层的计算效率显著提高,适用于不同深度CPT数据分析,计算流程较简便,便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试验 土体力学分层 贝叶斯方法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空间土壤推测与土壤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3
作者 解宪丽 夏成业 +3 位作者 殷彪 李安波 李开丽 潘贤章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8,共15页
土壤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复合体。早期的数字土壤制图研究主要关注水平方向的土壤空间变异和制图,对垂直方向空间变异和土壤三维制图考虑较少。近年来,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和对地观测与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土壤三维空间数据获... 土壤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复合体。早期的数字土壤制图研究主要关注水平方向的土壤空间变异和制图,对垂直方向空间变异和土壤三维制图考虑较少。近年来,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和对地观测与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土壤三维空间数据获取、三维空间推测、三维数据模型、三维模型构建和可视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对三维空间土壤推测与土壤模型构建的已有方法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三维数字土壤制图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建议。以三维土壤制图、三维GIS、三维数据模型、三维地质建模、三维可视化、土壤空间变异、空间推测、克里格插值、土壤-景观分析、深度函数、机器学习、地统计学、随机模拟等为关键词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基于相关度、引用率和文献来源等因素进一步筛选出重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了土壤空间变异性、三维空间土壤推测、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和三维模型构建等关键技术的现有研究体系,对各种三维推测和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作出评价。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垂直方向土壤数据稀少、土壤三维推测精度低、三维模型质量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 土壤空间变异性 土壤空间推测 三维数据模型 三维模型构建 数字土壤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工程协同式风险评估方法
4
作者 肖特 李典庆 周创兵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5-1343,共9页
空间变异性是岩土材料的固有属性,给岩土工程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带来了巨大挑战。在随机有限元法的框架下,提出了一种结合多模型效率和精度优势的协同式风险评估方法,通过随机模拟样本空间建立简单模型和复杂模型的内在联系,不仅能灵... 空间变异性是岩土材料的固有属性,给岩土工程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带来了巨大挑战。在随机有限元法的框架下,提出了一种结合多模型效率和精度优势的协同式风险评估方法,通过随机模拟样本空间建立简单模型和复杂模型的内在联系,不仅能灵活地处理复杂的岩土体空间变异性,同时能实现既高效又准确的风险评估。通过基坑、浅基础、边坡等3个典型岩土工程算例验证了协同式风险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其计算效率较传统随机模拟方法提高了数个量级,为复杂工程定量风险评估提供切实可行的工具。岩土体三维空间变异性会显著影响岩土工程的失效模式、可靠性和风险,协同式风险评估方法能够合理考虑这些影响,极大促进随机有限元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多模型协同策略可以推广应用于贝叶斯更新、最优化等诸多目标明确的随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空间变异性 可靠性分析 风险评估 多模型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北灌区土壤盐分多尺度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5
作者 吴霞 樊丽琴 +1 位作者 王长军 张永宏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明晰不同区域盐渍化土壤分布特征是精准改良盐碱地的基础,研究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依据。以宁夏银北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6.0、1.0、0.2 km采样尺度下土壤盐分分布特征以... 明晰不同区域盐渍化土壤分布特征是精准改良盐碱地的基础,研究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依据。以宁夏银北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6.0、1.0、0.2 km采样尺度下土壤盐分分布特征以及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在6.0、1.0、 0.2 km采样尺度下研究区0~20 cm表层土壤盐分含量整体偏高,且分布不均,差异性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0.927、0.932、1.187,达到中强变异水平;土壤盐分的半方差函数块基比分别为32.653%、38.462%、41.463%,属于中等强度空间自相关。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大,土壤盐分空间自相关性增强,种植、灌溉、施肥等随机因素对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逐渐减弱,而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等结构因素对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影响不断增强。建议在随机因素影响较大的中小尺度上增大采样量,以深入了解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多尺度 空间变异 银北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蠕变模型参数空间变异性的高贴坡变形预测
6
作者 胡长明 田明辉 +4 位作者 朱武卫 袁一力 杨晓 柳明亮 侯旭辉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0-859,共10页
针对现有边坡变形预测中较少考虑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贴坡变形随机性预测方法。通过分析黄土一维固结蠕变特性,构造了描述其变形特性的半理论半经验蠕变模型,根据重复性试验下的黄土固结蠕变变异性,使用K-L级数展开... 针对现有边坡变形预测中较少考虑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贴坡变形随机性预测方法。通过分析黄土一维固结蠕变特性,构造了描述其变形特性的半理论半经验蠕变模型,根据重复性试验下的黄土固结蠕变变异性,使用K-L级数展开法建立了蠕变模型参数的互相关高斯随机场模型,并结合ABAQUS二次开发,使用MCS-SFEM进行变形预测。对某高贴坡进行变形预测,监测点实测变形的89.06%都在预测变形范围内,预测均值曲线的RMSE、MAPE和R 2与双曲线法接近,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差不大,预测方法比之双曲线法能考虑施工期重力变化引起的非线性变形,并以变形限值的方式将工后非线性变形考虑在内,其外延预测也更符合主变形趋势,证明了预测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贴坡 蠕变模型 空间变异性 蒙特卡罗-随机有限元法 变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辅助变量和GARBF神经网络的黄河流域土壤镉空间分布预测
7
作者 张成才 郑文豪 +3 位作者 闫亚宁 孙雨田 刘威 王永辉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3-429,共7页
为了准确掌握黄河流域土壤镉的空间分布,以环境因子和土壤理化因子的不同组合作为辅助变量,利用遗传算法(GA)优化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对黄河流域土壤镉的空间分布进行了预测,并与回归克里格、RBF神经网络预测精度进行了对比,探究了... 为了准确掌握黄河流域土壤镉的空间分布,以环境因子和土壤理化因子的不同组合作为辅助变量,利用遗传算法(GA)优化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对黄河流域土壤镉的空间分布进行了预测,并与回归克里格、RBF神经网络预测精度进行了对比,探究了土壤理化因子和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土壤理化因子(有机质含量、p H、CEC)可以提高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基于环境因子和土壤理化因子的GARBF神经网络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较仅基于环境因子的GARBF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减小0.058 mg/kg、0.033 mg/kg、4.4个百分点;(2)遗传算法可以提高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基于环境因子和土壤理化因子的GARBF神经网络模型的RMSE、MAE、MRE较基于环境因子和土壤理化数据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减小0.009mg/kg、0.005mg/kg、0.6个百分点;(3)同时加入环境因子和土壤理化因子并使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得到的预测结果最优,基于环境因子和土壤理化因子的GARBF神经网络模型能用于黄河流域土壤镉的空间分布预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因子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辅助变量 空间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安市土壤pH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婷 黄顺生 +3 位作者 许伟伟 任静华 崔晓丹 刘玮晶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共14页
对淮安市2004、2019年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土壤pH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9年研究区土壤pH值范围是4.66~9.46,均值为7.95,整体表现为南低北高,变异系数为0.095,属于弱空间变异性。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 对淮安市2004、2019年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土壤pH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9年研究区土壤pH值范围是4.66~9.46,均值为7.95,整体表现为南低北高,变异系数为0.095,属于弱空间变异性。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9年研究区土壤pH的变异函数的最优理论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块金系数分别为0.283和0.352,表明受人为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土壤pH值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冷热点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较2004年土壤pH高值区明显增多,土壤pH低值区范围进一步扩大,空间集聚分布更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空间变异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地貌类型和土壤类型,分别能独立解释研究区40.9%和21.7%的土壤pH值空间变异。此外,土壤pH与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氮、硫、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近15年来研究区黄泛区土壤出现轻微碱化现象,洪泽湖泛滥平原区、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土壤出现酸化现象,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调控土壤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H 空间自相关 时空变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过渡层多层空间变异性的边坡降雨入渗模型及稳定性分析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蒋水华 元志镕 +2 位作者 刘贤 黄劲松 周创兵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5-264,共10页
建立合理的降雨入渗模型是揭示降雨诱发边坡失稳机制及灾害防控的重要前提。传统的Green-Ampt模型未考虑土壤分层及雨水入渗形成的过渡层分布,导致计算的入渗率存在较大偏差,难以适用于空间变异性边坡。提出土层入渗率的分层求解方法,... 建立合理的降雨入渗模型是揭示降雨诱发边坡失稳机制及灾害防控的重要前提。传统的Green-Ampt模型未考虑土壤分层及雨水入渗形成的过渡层分布,导致计算的入渗率存在较大偏差,难以适用于空间变异性边坡。提出土层入渗率的分层求解方法,可由不同土层间入渗率大小关系确定过渡层厚度,据此提出考虑土体饱和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边坡降雨入渗分析的改进Green-Ampt模型。进而应用改进模型进行降雨入渗下均质和非均质无限长边坡渗流及稳定性分析,并与传统Green-Ampt模型计算结果和Richards方程数值解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Green-Ampt模型,利用改进模型计算的边坡体积含水量分布和稳定性系数与Richards方程数值解更为吻合,可以更好地为非均质边坡降雨入渗分析及降雨型滑坡灾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此外,发现过渡层厚度与土体饱和渗透系数、过渡层顶部入渗率和体积含水量之间存在依赖关系,而与雨水入渗的总深度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分析 空间变异性 降雨入渗 改进Green-Ampt模型 过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0年科克托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翟梦飞 高凡 +1 位作者 徐燕 王翠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6,共12页
为研究科克托海湿地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以5期Landsat影像(1990、2000、2010、2015和2020年)为基础数据,计算转移矩阵、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时空动态变化,结合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探讨演变驱动力。... 为研究科克托海湿地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以5期Landsat影像(1990、2000、2010、2015和2020年)为基础数据,计算转移矩阵、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时空动态变化,结合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探讨演变驱动力。结果表明:(1)1990—2020年,科克托海湿地景观类型趋势主要特征表现为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呈持续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呈持续减少趋势,林地、水域面积分别呈现波动减少和波动增加趋势;(2)从景观格局指数变化来看,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是科克托海湿地的主要景观类型;除林地外,其余各景观类型NP、PD、AI均呈增加趋势,斑块类型水平上景观破碎化程度与空间分布离散程度增加;LSI、SHDI与SHEI趋势增加而CONTAG减少,景观类型水平上景观丰富与多样性增加、景观连通性与蔓延性降低。(3)科克托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受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在2005年后,人类活动逐渐成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科克托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白浆土白浆层埋深与厚度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11
作者 董芳瑾 张中彬 +4 位作者 蒋发辉 王健豪 王秋菊 李禄军 彭新华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74,共13页
白浆层是白浆土土体内的主要障碍层次,其埋深与厚度显著影响作物生长。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检索获取不同区域白浆层的埋深与厚度数据,基于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三江平原东南部(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宝清县)白浆... 白浆层是白浆土土体内的主要障碍层次,其埋深与厚度显著影响作物生长。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检索获取不同区域白浆层的埋深与厚度数据,基于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三江平原东南部(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宝清县)白浆层埋深与厚度的空间分布及驱动因素(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土壤矿物和人为因素等)。结果表明:(1)白浆层埋深平均为23.7 cm,自西南向东北呈现逐渐变深的趋势(13~37 cm);厚度平均为18.5 cm,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8~35 cm),局部区域埋深与厚度呈相反规律。(2)白浆层埋深主要受到人为耕作方式的影响,翻耕相较于旋耕显著增加了白浆层埋深。(3)白浆层厚度与海拔(r=-0.355,P<0.01)、年均蒸发量(r=-0.441,P<0.01)、年均气温(r=-0.273,P<0.05)和黏粒矿物蒙脱石(r=-0.432,P<0.01)呈负相关,与年均降水(r=0.463,P<0.01)、年均湿润指数(r=0.461,P<0.01)和粗粒水云母(r=0.446,P<0.01)、石英(r=0.321,P<0.05)呈正相关。三江平原白浆土白浆层埋深与耕作方式有关,厚度主要受到气象、地形和土壤矿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西南部浅而薄,东北部深而厚”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白浆层 埋深 厚度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石河子垦区土壤盐分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袁裕山 吕德生 +2 位作者 王振华 李海强 马占利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1,共10页
探究石河子垦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可为该地区盐碱地改良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石河子垦区为基础,通过均匀布点及样本采集,利用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评估石河子垦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并分析... 探究石河子垦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可为该地区盐碱地改良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石河子垦区为基础,通过均匀布点及样本采集,利用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评估石河子垦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并分析海拔、坡度、岩性、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结果表明:(1)石河子垦区0~20、20~40、40~60 cm土层含盐量均值分别为2.14、3.89、5.00 g·kg^(-1),其中0~20 cm土层主要为非盐化土,20~60 cm土层呈现轻度盐渍化,各土层盐分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中到强的变异性,并与结构性和随机性的因素都有关;三层土壤都为中等强度变异,在0~20 cm土层土壤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20~60 cm土层土壤具有强空间相关性,由结构性因素主导。(2) 0~20 cm土层盐分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垦区北部,20~40、40~60 cm土层盐分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垦区北部和西部;从空间分布上看,盐渍化土壤主要在20~40、40~60 cm土层,且以轻度盐化土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69.14%、58.34%,中度和重度盐化土则以条带状和斑状镶嵌于轻度盐化土内。(3)不同环境因子与各土层盐分的关联度关系为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海拔>岩性>坡度,研究区西北方向的土壤盐渍化程度较东南方向的严重;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海拔是影响土壤盐分的主控因子,裸地、海拔较低区域以及土壤类型为草甸土、潮土、盐土和沼泽土的地区是未来土壤盐渍化预防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河子垦区 土壤盐分 空间变异性 影响因素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造地貌法的滇中引水工程区全新世断裂活动强度空间差异性研究
13
作者 魏英豪 陈素娟 +5 位作者 王学良 王俊飞 金超 郭松峰 李兆 田乙茜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307,共15页
滇中引水工程是缓解滇中地区资源型缺水的重要跨区域调水工程。由于工程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深大断裂发育,确定工程区全新世断裂及其各段的空间差异性成为了工程勘察亟需回答的地质问题之一。鉴于传统活动断裂勘察存在周期长、效率低以及... 滇中引水工程是缓解滇中地区资源型缺水的重要跨区域调水工程。由于工程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深大断裂发育,确定工程区全新世断裂及其各段的空间差异性成为了工程勘察亟需回答的地质问题之一。鉴于传统活动断裂勘察存在周期长、效率低以及露头不典型、代表性差等缺点,本研究基于构造地貌法,选取5个地貌指标作为计算因子,包括面积高程积分(HI)、流域形状指数(BS)、流域不对称指数(AF)、标准化河流坡降指数(SLK)及山前曲折度(SMF)。我们选择4条沿线流域较为发育的全新世断裂进行构造活动强度空间差异性研究,并讨论了降雨、岩性等非构造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同时,在野外踏勘基础上,尝试通过断层活动速率和地震活动性分析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主要结论如下:1)断裂带各段流域处于不同的地貌演化阶段,F1-1段和F3-1段流域较年轻,而F1-3段、F2-1段、F2-2段及F3-2段流域次之,F1-2段、F2-3段和F4段流域相对较老。2)通过相对构造活动强度(Iat)所揭示的4条全新世断裂的构造活动强度为:F1>F3>F2>F4。此外,F1呈现出南北强、中间弱的特点,F2则在南部基岩山段表现出较强的活动性,盆地部分则较弱,而F3和F4整体呈现出中等的活动强度和弱的活动性。降雨和岩性对Iat空间分布无整体性影响,构造因素为主要因素。3)基于构造地貌法得出的断裂带沿线流域的相对构造活动强度与活动速率、地震活动性变化趋势相一致,印证了以相对构造活动强度分析断裂活动强度空间差异性的可行性。其可以用来定位构造活跃区段,快速确定典型露头,提高勘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引水 构造地貌 全新世断裂 相对构造活动强度 空间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0年攀枝花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14
作者 李见会 何淑勤 +1 位作者 易海燕 郑子成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8-376,共9页
[目的]探究攀枝花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为攀枝花市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Landsat-EVI数据,结合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像元二分模型、Theil-Sen Median趋势、偏相关和最... [目的]探究攀枝花市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为攀枝花市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Landsat-EVI数据,结合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像元二分模型、Theil-Sen Median趋势、偏相关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攀枝花市1990—2020年植被覆盖度特征,明晰其驱动因素。[结果]攀枝花市植被覆盖度(FVC)呈“南低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以高等级植被覆盖为主。1990—2020年,FVC为0.635~0.792,退化区面积占比为17.70%,改善区面积占比为44.97%。FVC与降水、气温呈正相关,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61.87%、57.40%。土地利用类型、高程、气温是FVC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力在0.20以上;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大多表现为增强,其中,坡向和气温耦合后,影响力可提升到43.00%;各驱动因子对研究区植被生长的影响均有其适宜的范围。[结论]1990—2020年,FVC整体呈上升趋势,但部分区域植被退化明显,未来区域植被建设需要在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时注重地形分布规律及气候变化,以应对环境演变下植被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城市韧性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张亚龙 钟林生 +1 位作者 张海峰 安景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6,共8页
城市韧性评估对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韧性概念已更多地应用于城市研究中,提升城市韧性水平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而言则更为迫切。文章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4个维度,运用... 城市韧性评估对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韧性概念已更多地应用于城市研究中,提升城市韧性水平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而言则更为迫切。文章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生态4个维度,运用熵值法、空间分析方法评估了2010—2020年我国青藏高原地区38个地级市的城市韧性及时空分异特征,并利用PLS-SEM模型探讨了城市韧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城市韧性整体水平较低,且区域间韧性水平差异较大,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分布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演变,2010—2020年城市韧性水平在缓慢提升;对城市韧性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植被覆盖度(NDVI)平均值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城市韧性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作用,其余影响因素均为负向作用。最后基于对影响因素的研究,从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协同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探讨提升城市韧性水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地区 城市韧性 时空分异 影响因素 PLS-SE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初始含水率非均匀分布及孔隙水重分布的边坡可靠度分析
16
作者 元志镕 蒋水华 +3 位作者 常志璐 向晖 刘玉伟 黄劲松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1012,共12页
建立合理的降雨入渗分析模型是分析降雨诱发边坡失稳机制及防控滑坡灾害的重要前提。目前Richards方程数值解和Green-Ampt模型常用于边坡降雨入渗分析,然而Richards方程数值解易出现计算不收敛问题,Green-Ampt模型计算精度较低,不能考... 建立合理的降雨入渗分析模型是分析降雨诱发边坡失稳机制及防控滑坡灾害的重要前提。目前Richards方程数值解和Green-Ampt模型常用于边坡降雨入渗分析,然而Richards方程数值解易出现计算不收敛问题,Green-Ampt模型计算精度较低,不能考虑初始含水率非均匀分布和孔隙水重分布过程。在传统Green-Ampt模型基础上,将边坡地层沿深度方向离散为多个空间微元,将降雨事件离散为多个小时段,进而提出边坡降雨入渗分析的时空逼近法,阐明降雨入渗下非均质无限长边坡渗流、稳定及可靠度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与Richards方程数值解相比,提出的时空逼近法是一种计算稳定且精度较高的降雨入渗分析方法,不存在计算不收敛问题。此外,如果不考虑孔隙水重分布过程会低估边坡失效概率和错误估计最危险滑面位置。研究结果可为复杂边坡降雨入渗分析及降雨型浅层滑坡灾害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可靠度分析 空间变异性 降雨入渗分析 初始含水率 孔隙水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场理论的糯扎渡大坝随机有限元分析
17
作者 白国炜 贾宇峰 相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4-180,共7页
受施工质量、土料风化程度和室内试验误差等因素影响,土石坝现场坝料参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然而现有大坝安全评价指标还是以确定性分析为主,无法准确描述参数不确定性对坝体安全性的影响,为此研究了考虑坝料参数空间变异... 受施工质量、土料风化程度和室内试验误差等因素影响,土石坝现场坝料参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然而现有大坝安全评价指标还是以确定性分析为主,无法准确描述参数不确定性对坝体安全性的影响,为此研究了考虑坝料参数空间变异性的心墙堆石坝坝体结构响应的变化规律。基于随机场理论,对糯扎渡心墙堆石坝坝料参数的空间变异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其进行了静、动力随机有限元计算,并与观音岩大坝的静力随机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填筑质量较好的糯扎渡大坝坝料的竖向相关距离更大,竣工时坝体最大沉降和蓄水时坝顶最大变形倾度的标准差和超越概率更小;此外,采用均一参数对糯扎渡大坝进行确定性动力有限元计算有41%和49%的概率低估坝体的加速度峰值和动位移峰值。研究成果可为考虑材料参数空间变异性的大坝不确定性结构响应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墙堆石坝 空间变异性 随机有限元分析 随机场理论 糯扎渡大坝 观音岩大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调查背景下空间平衡抽样设计研究
18
作者 杨雪 廖颜玉 +1 位作者 张颂 刘丽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1-46,共6页
在传统空间抽样理论中,地理位置信息被用于选取具有空间代表性的样本。当研究目标涉及多个相关指标时,依赖单一辅助变量的传统空间抽样策略往往无法全面捕捉目标变量的多维特征。文章提出了多变量与规模成比例概率(MPPS)空间平衡抽样方... 在传统空间抽样理论中,地理位置信息被用于选取具有空间代表性的样本。当研究目标涉及多个相关指标时,依赖单一辅助变量的传统空间抽样策略往往无法全面捕捉目标变量的多维特征。文章提出了多变量与规模成比例概率(MPPS)空间平衡抽样方法,该方法将空间信息整合到多目标调查中,综合利用总体单元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属性信息,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多目标调查样本。模拟研究分别从总体空间趋势差异、属性变量相关性差异两个维度展开,以期通过构造不同角度、不同水平的目标总体与属性变量来分析新方法的抽样估计效果;并利用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中天津市第三产业的企业数量对就业人数进行实证分析。模拟研究和实证结果表明,在多种空间趋势中,新方法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改进效果,总体空间自相关性越强,属性相关性越强,新方法的改进效率越高;当多个目标的空间分布趋势不一致时,新方法仍有稳健的估计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调查 空间平衡抽样 空间自相关 辅助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草地植被生产力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
19
作者 陈梦娇 聂泽旭 +2 位作者 何丰媛 刘鑫燕 任飞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77-2684,共8页
本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通过快速生长期各参数计算,结合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北方草地内蒙古地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2000—2018年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显示:草甸草原的... 本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通过快速生长期各参数计算,结合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北方草地内蒙古地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2000—2018年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显示:草甸草原的总初级生产力最高(767.5 g·m^(-2)),显著高于典型草原(429.1 g·m^(-2))和荒漠草原(112.7 g·m^(-2))。本区域草地植被总初级生产力主要由快速生长期的生长速率调控(R^(2)=0.90),而非快速生长期长度。不同草地类型快速生长期生长速率的主导驱动因子均为土壤湿度,且草甸草原土壤湿度对生长速率的影响最高(路径系数为0.81),而荒漠草原最小(路径系数为0.64)。环境因子对中国北方草地内蒙古地区草地植被生产力的调控路径为“土壤湿度→快速生长期生长速率→生产力”,快速生长期生长速率对生产力的调控强度沿水分梯度呈现显著分异(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土壤湿度对生长速率的限制效应随干旱程度加剧而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类型 快速生长期 生长速率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2000—2020年NDVI时空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20
作者 佘宇晨 张云峰 陈楚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8-118,161,共12页
【目的】探究植被序列的时空演变特性及其驱动因子,深化对植被动态变化规律的认识,科学合理地规划自然资源开发、优化国土空间利用以及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方法】以湖南省为例,基于2000—2020年NDVI、自然因素(地表和气候因子)和人文... 【目的】探究植被序列的时空演变特性及其驱动因子,深化对植被动态变化规律的认识,科学合理地规划自然资源开发、优化国土空间利用以及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方法】以湖南省为例,基于2000—2020年NDVI、自然因素(地表和气候因子)和人文因素数据,结合Theil-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偏相关分析、时滞偏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究各影响因素对植被NDVI的响应。【结果】1)2000—2020年湖南省植被NDVI在时空变化上均呈上升趋势,在年际尺度上NDVI以0.0015/a的速率波动上升;空间上,有78%的区域呈增长趋势,增长区域遍布全省,而退化区域主要集中在洞庭湖流域及发展较为迅速的城市中心;2)湖南省气温对NDVI的影响要强于降水,气温对NDVI的滞后和积累时间均为0个月;而降水量的滞后时间为1个月,积累时间为2个月;3)对湖南省植被NDVI影响最大的因子分别为地貌、气温、土地利用类型。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密度、GDP和土地利用类型对NDVI的影响不断增大。【结论】2000—2020年湖南省植被NDVI在时空变化上呈显著改善趋势,自然因素(地貌、气温)和人文因素(土地利用类型)对植被NDVI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密度、GDP和土地利用类型等人文因素对植被NDVI的影响力逐渐增大,这一现象在快速城市化区域表现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时滞效应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