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3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Fracture Behaviors of Selected Aluminum Alloys Under Three-point Bending 被引量:2
1
作者 Ming-zhi XING Yong-gang WANG Zhao-xiu JI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93-200,共8页
The dynamic fracture behaviors of the extruded 2024-T4 and 7075-T6 aluminum alloy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n instrumented drop tower machine.The specimens are made from a 25 mm diameter extruded circular rod.The dy... The dynamic fracture behaviors of the extruded 2024-T4 and 7075-T6 aluminum alloy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n instrumented drop tower machine.The specimens are made from a 25 mm diameter extruded circular rod.The dynamic three-point bending tests of each alloy are carried out at different impact velocities.The initiation fracture toughness and average propagation fracture toughness of 2024-T4 and 7075-T6 are determined at different loading rates.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initiation toughness and the propagation toughness increase with the loading rate.Further,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racture toughness behaviors of 2024-T4 and 7075-T6 is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the variation of fracture mechanism.The comprehensive fractographic investigations of the fracture surfaces clearly demonstrate that the fracture mode of 2024-T4 is predominantly transgranular fracture with high density small-sized dimples,and the fracture mode of 7075-T6 is mainly intergranular fracture with many intermetallic particles in the bottom of voids located in the fracture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断裂行为 三点弯曲试验 铝合金 行为研究 断裂韧性 加载速率 断裂模式 IR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n the Effect of Hot Forming Damage on Three-Point Bending Performance of Beam Components
2
作者 Weimin Zhuang Pengyue Wang +2 位作者 Yang Liu Dongxuan Xie Hongda Shi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20年第3期399-409,共11页
The effects of forming damage are analyzed,which occur during hot stamping process,on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and failure mode of hot stamped beams.A damage-coupled pre-forming constitutive model was proposed,in wh... The effects of forming damage are analyzed,which occur during hot stamping process,on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and failure mode of hot stamped beams.A damage-coupled pre-forming constitutive model was proposed,in which the damage during hot stamping process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service response.The constitutive model was applied into the three-point bending simulation of a hot stamped beam,and then the influences of forming damage on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and cracks propagation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ing damage reduces the maximum load capacity of the hot stamped beam by 7.5%.It also causes the crack to occur earlier and promotes crack to propagate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pun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itutive modelling hot-stamped beam forming damage three-point bending crack propag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analyses of package-on-package structure under three-point bending loading
3
作者 贾苏 王习术 任淮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346-354,共9页
High density packaging is developing toward miniaturization and integration, which causes many difficulties in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nd reliability testing. Package-on-Package (POP) is a promising three-dimensi... High density packaging is developing toward miniaturization and integration, which causes many difficulties in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nd reliability testing. Package-on-Package (POP) is a promising three-dimensional high- density packaging method that integrates a chip scale package (CSP) in the top package and a fine-pitch ball grid array (FBGA) in the bottom package. In this paper, in-situ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observation is carried out to detect the deformation and damage of the PoP structure under three-point bending load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racks occur in the die of the top package, then cause the crack deflection and bridging in the die attaching layer. Furthermore, the mechanical principles are used to analyse the cracking process of the PoP structure based on the multi-layer laminating hypothesis an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ults are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density package in-situ SEM observation three-point bending multi-layer lami- nating hypothe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bending temperatur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springback of a TRIP steel sheet 被引量:3
4
作者 Natthasak Pornputsiri Kannachai Kanlayasir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5期980-987,共8页
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TRIP)steel possesses high strength and formability,enabling the use of a thinner gauge material and allowing for the fabrication of complex shapes.In this research,we measured the eff... 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TRIP)steel possesses high strength and formability,enabling the use of a thinner gauge material and allowing for the fabrication of complex shapes.In this research,we measured the effect of bending temperatur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air-bending springback angle of TRIP steel at temperatures from 25 to 600C.Real-time in situ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for pre-and postbending analysis.As the prebending temperature increased from 25C to 600C,the retained austenite(RA)volume fraction decreased,and the RA transformed to bainite at temperatures above 400C.The springback angl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ebending RA volume fraction,with the smallest springback angle achieved at 400C.Additionally,the springback angl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bending angle,because the RA transformation ratio contributed to increased strain hardening.Further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RA became elongated in the tension direction as the bending temperatures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 steel In situ X-ray diffraction Phase transformation bending temperature SPRINGBACK Air-bending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矿渣-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5
作者 姜天华 汪文星 +4 位作者 阮英 莫定聪 李万绪 郑智敏 黄燕南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178-184,214,共8页
为深入探究矿渣-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矿灰比、水胶比和水玻璃模数对矿渣-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折压比的影响。在试验基础上建立矿渣-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 为深入探究矿渣-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矿灰比、水胶比和水玻璃模数对矿渣-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折压比的影响。在试验基础上建立矿渣-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渣粉含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但含量过多会降低其韧性;碱溶液含量增加,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先提升后下降,抗折强度提升较小,折压比先减小后增大;水玻璃模数增加,3种力学性能均先提升后下降,折压比先减小后缓慢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混凝土 正交试验 基本力学性能 折压比 应力应变曲线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缆铠装侧向屈曲模型试验研究
6
作者 陈思源 邓禹 +2 位作者 孙思宇 陈磊 梁旭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脐带缆是海洋工程中连接水上与水下单元的重要纽带。本文提出一种脐带缆铠装层压弯状态下侧向屈曲模型试验方法,通过护套约束模型使其发生侧向屈曲,开展直筒和弯曲半径分别为2 m、1.7 m、1.4 m工况下脐带缆铠装层侧向屈曲模型试验。通... 脐带缆是海洋工程中连接水上与水下单元的重要纽带。本文提出一种脐带缆铠装层压弯状态下侧向屈曲模型试验方法,通过护套约束模型使其发生侧向屈曲,开展直筒和弯曲半径分别为2 m、1.7 m、1.4 m工况下脐带缆铠装层侧向屈曲模型试验。通过参考以往文献中理论预测值和试验的对比结果,并和数值模拟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提出的模型试验方法的准确性。试验研究发现:随着弯曲半径的减小,脐带缆铠装层发生侧向屈曲的临界位移和临界屈曲载荷都不断增大,同时侧向屈曲发生位置向固定端移动;对于压弯状态下的脐带缆,初始缠绕位置为弯曲拱腹面的铠装钢丝侧向屈曲更明显。本文提出的侧向屈曲模型试验方法可用于脐带缆铠装层侧向屈曲失效机制研究,也可用于数值模拟分析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缆 铠装钢丝 侧向屈曲 压弯状态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点弯曲试验的坝体模型材料研究
7
作者 黄冠 涂劲 钟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3,191,共5页
我国西南西北强地震区建设有多座高混凝土坝,采取适宜的抗震措施可有效改善大坝的抗震性能。纤维混凝土为混凝土坝抗震加固措施之一,为研究纤维混凝土模型材料的抗弯性能随纤维掺量的变化,按照质量掺量,设计1组对照组(0%)和6组试验组(0.... 我国西南西北强地震区建设有多座高混凝土坝,采取适宜的抗震措施可有效改善大坝的抗震性能。纤维混凝土为混凝土坝抗震加固措施之一,为研究纤维混凝土模型材料的抗弯性能随纤维掺量的变化,按照质量掺量,设计1组对照组(0%)和6组试验组(0.17%、0.33%、0.67%、1.00%、1.33%、1.67%),采用三点弯曲试验测试了纤维混凝土的抗弯性能。结果表明,纤维掺量对材料的强度和变形性能影响均很大;随着纤维掺量的提高,材料的抗弯强度先略有降低之后明显提高,掺量为1.00%时,试块的弯拉强度最大,之后随着掺量提高强度不再增长;峰值荷载位移与纤维掺量大体上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坝模型材料 麻纤维 纤维混凝土 三点弯曲试验 弯拉强度 峰值荷载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桁架混凝土空心叠合板静力性能试验与破坏分析
8
作者 陈旭东 马芹永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0-487,共8页
结合现浇空心板与预制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优点,提出内置空心薄壁箱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进行5块钢筋桁架混凝土空心叠合板、1块钢筋桁架混凝土现浇空心板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静力足尺模型受弯性能试验.分析板的破坏形态、受弯承... 结合现浇空心板与预制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优点,提出内置空心薄壁箱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进行5块钢筋桁架混凝土空心叠合板、1块钢筋桁架混凝土现浇空心板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静力足尺模型受弯性能试验.分析板的破坏形态、受弯承载力、截面整体工作性能、裂缝分布、钢筋应变、混凝土应变等.结果表明:空心叠合板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未出现沿叠合面开展的水平裂缝,预制层与现浇层协调工作性能良好;破坏过程符合适筋破坏的破坏特征;板底出现多条均匀分布的裂缝,整体变形性能较好;空心叠合板在开裂后仍有充分的承载力安全储备;极限承载力的试验值和理论值基本一致,误差均小于6.0%,满足规范规定;同一尺寸规格的预制空心叠合板与现浇空心板的整体受力性能较接近,均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叠合板 钢筋桁架 静力试验 受弯性能 破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点弯曲下再生砂浆断裂性能与裂纹扩展过程
9
作者 唐宇翔 肖建庄 夏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为研究再生细骨料(RFA)取代率对砂浆断裂性能与裂纹扩展特性的影响,开展了4种RFA取代率(0%、25%、50%和100%)下的砂浆断裂行为试验研究。基于三点弯曲切口梁试验,获得再生砂浆断裂响应,包括完整的荷载-裂纹口张开位移曲线、临界裂纹扩... 为研究再生细骨料(RFA)取代率对砂浆断裂性能与裂纹扩展特性的影响,开展了4种RFA取代率(0%、25%、50%和100%)下的砂浆断裂行为试验研究。基于三点弯曲切口梁试验,获得再生砂浆断裂响应,包括完整的荷载-裂纹口张开位移曲线、临界裂纹扩展、起裂韧度、失稳韧度与断裂能。利用非接触式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测得试件表面变形,获取再生砂浆裂纹发展全过程。结果表明:RFA的使用降低了再生砂浆荷载-位移曲线的初始线性段斜率与峰值荷载,主要影响再生砂浆临界裂纹宽度方向的张开而不是裂纹长度方向的扩展;再生砂浆的起裂韧度、失稳韧度和断裂能随着RFA取代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RFA取代率为100%时,砂浆的起裂韧度、失稳韧度和断裂能分别减小了31.1%、29.5%和37.8%;不同RFA取代率下再生砂浆的断裂过程区长度l FPZ发展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即先缓慢发展至峰值荷载(l FPZ为0.24倍~0.32倍的韧带长度),接着迅速增加至完全发展(l FPZ为0.83倍~0.91倍的韧带长度),之后l FPZ随裂纹的扩展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砂浆 再生细骨料取代率 三点弯曲断裂试验 双K断裂韧度 断裂能 裂纹扩展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增强再生复合龙骨抗弯性能研究
10
作者 王涛 任向阳 +1 位作者 钱如胜 聂海波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为解决现有复合龙骨存在的抗弯性能较差、破坏过程多为脆性、难以满足实际工程需求等问题,结合新型工艺,采用废旧木材、纤维材料、高强涤纶纱、聚丙烯等制备新型增强再生复合龙骨,并开展抗弯试验,研究复合龙骨抗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为解决现有复合龙骨存在的抗弯性能较差、破坏过程多为脆性、难以满足实际工程需求等问题,结合新型工艺,采用废旧木材、纤维材料、高强涤纶纱、聚丙烯等制备新型增强再生复合龙骨,并开展抗弯试验,研究复合龙骨抗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以纤维带与聚丙烯的复合带代替原有聚丙烯作为外壳增强了复合龙骨抗弯性能,环向缠绕高强涤纶纱提高了复合龙骨抗弯强度与抗弯刚度;新型增强再生复合龙骨受弯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延性,再生木材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骨 聚丙烯纤维 涤纶纱 抗弯性能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的加筋混凝土梁损伤试验研究
11
作者 王国清 秦禄生 +2 位作者 何兆益 周翰林 杨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5年第1期150-154,159,共6页
文中对加筋混凝土梁进行三点弯曲断裂试验与声发射试验,同时采用普通混凝土梁作为对照组;引入上升角与平均频率,分析普通混凝土小梁与加筋混凝土小梁的损伤模式;对损伤声发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分析加筋混凝土小梁损伤的频谱特征.结果... 文中对加筋混凝土梁进行三点弯曲断裂试验与声发射试验,同时采用普通混凝土梁作为对照组;引入上升角与平均频率,分析普通混凝土小梁与加筋混凝土小梁的损伤模式;对损伤声发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分析加筋混凝土小梁损伤的频谱特征.结果表明:加筋混凝土试件整体强度更高,在破坏前的声发射信号更加强烈;钢筋的加入使得试件损伤主要以剪切破坏为主;加筋混凝土小梁的损伤频谱范围较普通小梁更加集中,并且呈现多峰值主频的特征,主频幅值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混凝土梁 三点弯曲 声发射 损伤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劲性复合管桩支护结构水平受力变形特性研究
12
作者 余少华 郑小晴 +4 位作者 夏良利 方焘 罗如平 付丽 朱晓杰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6-25,共10页
为了研究劲性复合管桩(SCP桩)与传统管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性能差异,运用室内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SCP桩支护结构在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变形特性,并揭示水泥土参数对其支护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水泥土包裹... 为了研究劲性复合管桩(SCP桩)与传统管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性能差异,运用室内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SCP桩支护结构在开挖过程中的受力变形特性,并揭示水泥土参数对其支护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水泥土包裹管桩的支护效果提升显著;相较于传统管桩,SCP桩桩顶水平位移下降范围为24.7%~58.3%,外侧土体沉降减小幅度为11.4%~44.9%,桩身弯矩减小幅度为10.9%~24.6%。水泥土可以有效地提高管桩作为支护结构的支护能力,并且提高水泥土的弹性模量以及增加其厚度均能显著增强劲性复合桩的支护效果,不过,相比之下,增加厚度对支护效果的提升作用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劲性复合管桩 支护结构 室内模型试验 支护结构与土体位移 桩身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组合梁UHPC负弯矩区裂缝宽度试验及理论研究
13
作者 樊思林 马健 +4 位作者 耿丹 李卫 黄照红 柏小俊 彭浩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1,共7页
为解决钢-混组合结构负弯矩区桥面板易开裂等问题,提出将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代替负弯矩区普通混凝土的铺设方案,设计并完成了3片钢-UHPC组合梁的负弯矩区静力加载试验,研究负弯矩区UHPC的裂缝发展规... 为解决钢-混组合结构负弯矩区桥面板易开裂等问题,提出将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代替负弯矩区普通混凝土的铺设方案,设计并完成了3片钢-UHPC组合梁的负弯矩区静力加载试验,研究负弯矩区UHPC的裂缝发展规律及内在开裂机理,得到组合梁的裂缝宽度、发展规律等试验数据,并结合黏结滑移分析理论,推导桥面板UHPC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UHPC可以提高组合梁负弯矩区的抗裂性能,具有抑制桥面板裂缝发展的能力;增加UHPC桥面板的配筋率能提高组合梁负弯矩区的临界开裂荷载和负弯矩区的抗裂性能,并限制裂缝发展;提出的负弯矩区桥面板UHPC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可用于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负弯矩区 模型试验 UHPC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锚CFRP网格U型箍加固RC箱梁抗弯性能试验
14
作者 钟正强 刘珺 +1 位作者 郭凯军 陈子慕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100,共8页
为研究聚合物砂浆(PCM)-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网格U型箍加固钢筋混凝土箱梁在受弯过程中的界面机理和破坏模式,深入探究不同加固方式下的抗弯加固效果以及网格U型箍的受力情况,对5根箱形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弯曲静力加载试验。结... 为研究聚合物砂浆(PCM)-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网格U型箍加固钢筋混凝土箱梁在受弯过程中的界面机理和破坏模式,深入探究不同加固方式下的抗弯加固效果以及网格U型箍的受力情况,对5根箱形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四点弯曲静力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CFRP网格U型箍进行端部锚固后,箱梁的抗弯承载力以及底部CFRP网格的抗拉利用率都有进一步提升,使用宽度为120 mm的45°斜向U型箍进行加固时,其抗弯承载力相比FT试件(仅在梁底部用纵向CFRP网格加固的试件)提升了18.4%,CFRP底部网格最大应变提升了93.1%;PCM-CFRP网格组合加固系统与钢筋的共同受力性能良好,能有效延后钢筋进入屈服阶段;当使用90°U型箍对箱梁进行端部锚固时,试件破坏模式为PCM-CFRP网格组合层与混凝土之间的中部剥离破坏,而45°斜向U型箍锚固加固的试件在同样的荷载下未出现中部剥离和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的情况,说明其可有效遏制中部剥离破坏的出现;U型箍宽度越大,45°斜向U型箍加固效果越好,但90°U型箍加固的试件延性比45°U型箍加固的试件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网格 U型箍 组合加固 钢筋混凝土箱形梁 抗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新旧标准的对比与解读
15
作者 杨彦杰 《广东建材》 2025年第3期53-56,共4页
国家标准GB/T232—2024《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替代旧标准GB/T232—2010《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新旧标准的差异,评估新标准改进措施对检测结果的潜在影响,旨在为相关制造企业与检测人员提... 国家标准GB/T232—2024《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替代旧标准GB/T232—2010《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新旧标准的差异,评估新标准改进措施对检测结果的潜在影响,旨在为相关制造企业与检测人员提供深入理解与有效应用新标准的指南,确保其操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试验 标准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抱箍式接桩的PRC 管桩受弯承载性能研究
16
作者 和炜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5年第4期48-53,73,共7页
为研究接桩方式对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PRC管桩)抗弯承载性能的影响,对设计制作的3个带接头PRC管桩和1个不带接头PRC管桩进行四点弯曲试验。通过分析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及荷载-挠度曲线,探究两种接桩方式(抱箍式和卡箍式)及套箍钢... 为研究接桩方式对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PRC管桩)抗弯承载性能的影响,对设计制作的3个带接头PRC管桩和1个不带接头PRC管桩进行四点弯曲试验。通过分析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及荷载-挠度曲线,探究两种接桩方式(抱箍式和卡箍式)及套箍钢板厚度对PRC管桩受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抱箍式接桩试件的破坏模式为典型受弯破坏(受压区混凝土压碎),且其抗弯承载力比无接头试件大;卡箍式接桩方式易在端板与混凝土交接处形成应力集中,其受力性能变差。因此,接桩时建议采用抱箍式接桩方式,避免采用卡箍式。此外,考虑抱箍式接桩方法及接头处钢套箍厚度对α值的影响,引入系数β进行修正,给出了抱箍式接头PRC管桩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C管桩 接桩 抱箍式 承载性能 抗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7
作者 夏智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5年第1期135-141,共7页
文中设计了10组混凝土弯曲韧性试块,采用四点弯曲试验评定其受弯开裂性能.通过对试验现象、抗折强度和断裂能的分析可知:掺入聚丙烯纤维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当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为0.1%~0.7%时,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文中设计了10组混凝土弯曲韧性试块,采用四点弯曲试验评定其受弯开裂性能.通过对试验现象、抗折强度和断裂能的分析可知:掺入聚丙烯纤维会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当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为0.1%~0.7%时,能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和韧性,其中体积掺量为0.4%时,试块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表现最为优秀,体积掺量为0.2%时,试块的断裂能吸收表现最为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弯曲韧性试验 混凝土抗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力连接程度对冷弯U型组合梁抗弯承载力影响
18
作者 林彦军 张泽军 张田涛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5-42,52,共9页
为研究剪力连接程度对U型组合梁抗弯承载力的影响,根据剪力连接程度、剪力钉数、剪力钉间距等影响因素设计完成8组数值模型试验,采用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应变和挠度,根据中国、欧洲和美国等不同规范,分别计算完全剪力连接条件下... 为研究剪力连接程度对U型组合梁抗弯承载力的影响,根据剪力连接程度、剪力钉数、剪力钉间距等影响因素设计完成8组数值模型试验,采用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应变和挠度,根据中国、欧洲和美国等不同规范,分别计算完全剪力连接条件下所需最少剪力钉数。结果表明:数值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U型组合梁受力全过程中钢主梁和混凝土桥面板的应力及变形情况,实测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相对差小于15%;剪力连接程度系数为0.02~0.30时,随剪力连接程度系数的增大,跨径16 m的U型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不断增大,当剪力连接程度系数为0.30时,钢梁和混凝土已达到完全剪力连接,剪力连接程度系数大于0.30时,U型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变化不大;U型组合梁抗弯承载力在弹性阶段的变化规律受剪力连接程度影响相对较小,工程应用中采用部分剪力连接可行,塑性阶段受剪力连接程度影响相对较大,U型组合梁抗弯承载力的计算与验算应计入剪力连接程度的影响;不同规范计算的完全剪力连接条件下所需最少剪力钉数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组合梁 抗弯承载力 数值模型试验 剪力连接程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的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韩宜康 王俊逸 +1 位作者 张睿哲 井国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随着混凝土轨枕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的生产带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地聚物作为一种新型低碳材料,能在节能减碳的同时消耗矿渣和粉煤灰等固废。目前,针对地聚物应用于铁路轨枕的相关研究,如混合使用水泥与粉煤灰、矿渣的地聚物... 随着混凝土轨枕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的生产带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地聚物作为一种新型低碳材料,能在节能减碳的同时消耗矿渣和粉煤灰等固废。目前,针对地聚物应用于铁路轨枕的相关研究,如混合使用水泥与粉煤灰、矿渣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及其裂缝扩展特性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设计2种配合比的地聚物混凝土并制造成轨枕,使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技术,在轨下截面的三点弯曲实验下分析2种配合比下轨枕挠度、裂缝扩展特性及裂缝宽度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种配合比地聚物混凝土轨枕的抗弯承载力均高于普通混凝土轨枕。相比于普通混凝土轨枕,地聚物混凝土轨枕在较低的静荷载作用下挠度较大,但随着荷载的增加轨枕挠度的增长速度较慢,刚度损失较小,弹性阶段延续的荷载区间更长,这种特征在配合比为Geo50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上更为显著。2种配合比的轨枕微裂纹萌生的荷载相近,分别为130 kN和120 kN。在较低荷载下2种轨枕裂缝扩展相差不大,在较高荷载下配合比为Geo100的地聚物轨枕的裂缝发展加快,裂缝宽度值和增长速度都大于Geo50。配合比为Geo100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主要表现为受弯正截面破坏,配合比为Geo50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主要表现为受剪斜拉破坏。掺入部分水泥代替矿渣和粉煤灰的地聚物能使所制成轨枕在较高的荷载下保持更高刚度和更缓慢的裂缝扩展速度,该方案有助于推动地聚物应用于混凝土轨枕,促进铁路双碳战略贯彻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 地聚物 地聚物混凝土轨枕 裂缝 三点抗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UHPC轻型组合桥面板及其抗弯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邵旭东 蔡文涌 +1 位作者 曹君辉 刘梦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68,共17页
正交异性钢桥面是目前800m以上国内外特大跨径钢桥的唯一选择,主因是自重轻、强度高、架设方便。但其存在疲劳开裂风险大、运维成本高的缺点。随着高性能材料UHPC的研发和应用,为构建自重轻、病害少、经济性好的桥面新结构提供了可能性... 正交异性钢桥面是目前800m以上国内外特大跨径钢桥的唯一选择,主因是自重轻、强度高、架设方便。但其存在疲劳开裂风险大、运维成本高的缺点。随着高性能材料UHPC的研发和应用,为构建自重轻、病害少、经济性好的桥面新结构提供了可能性。经过多年研究,作者提出一种新型桥面板结构——型钢-UHP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将型钢、钢板条与UHPC组合,桥面板的形成无任何板件焊接,因而具有高抗疲劳性,且与传统钢桥面相比,自重持平、造价减半,可作为除“正交异性钢桥面”外的“第二种”大跨径钢桥的桥面结构方案。该文研究这种轻型组合桥面板预制板及横向接缝的抗弯性能,制作4个条带模型(包括2个预制板试件和2个接缝试件),开展三点弯曲的横向接缝负弯矩试验和预制板正弯矩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条带法”建立预制板试件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提出接缝试件的UHPC开裂名义拉应力计算方法;基于某斜拉桥应用实例,进行整体计算和局部计算,验证新型组合桥面结构在实桥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1)型钢与UHPC间在极限状态前相对滑移非常小,具有良好的协同受力性能;(2)预制板试件的正弯矩极限承载力以型钢屈服控制,而接缝试件负弯矩极限承载力以UHPC开裂和加密钢筋断裂控制;(3)接缝试件的“T形”接缝、加密钢筋、燕尾形的企口、交错式切割型钢钢条等构造设计对接缝整体抗弯拉性能有很好的提高效果;(4)预制板试件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所得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该模型搭配名义拉应力计算方法,可帮助工程实际问题的设计与应用;(5)试验结果与实桥的有限元计算值相比,新型桥面结构均有1.3倍以上的安全系数,新型组合桥面应用于实桥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型钢-UHPC组合桥面结构 三点弯曲试验 接缝构造 承载能力 裂缝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