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轴蠕变扰动作用下含瓦斯煤岩损伤模型研究
1
作者 王波 马世纪 +7 位作者 田志银 任永政 高翔宇 孙宏旭 季渤 于克祥 王军 黄万朋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200,共14页
为研究不同应力状态下蠕变煤岩在开采扰动下的瓦斯渗流变化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RRTS-IV型岩石蠕变扰动效应试验系统,开展三轴蠕变扰动渗流试验,基于扰动损伤影响下的Burgers蠕变模型和改进的加速蠕变元件,建立煤岩蠕变模型,并进一步推... 为研究不同应力状态下蠕变煤岩在开采扰动下的瓦斯渗流变化规律,采用自主研发的RRTS-IV型岩石蠕变扰动效应试验系统,开展三轴蠕变扰动渗流试验,基于扰动损伤影响下的Burgers蠕变模型和改进的加速蠕变元件,建立煤岩蠕变模型,并进一步推导应力−渗透率关系公式。试验结果表明:①瓦斯压力不变时,围压增大使渗透率降低,轴压超过应力阈值后渗透率迅速增大,该阈值介于稳定与加速蠕变阶段之间,低于长期强度;②围压不变时,随着初始瓦斯压力增大,煤样初始渗透率降低,此时应力对渗透率的影响弱于煤样的解吸、吸附对煤样内部膨胀变形的作用,但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大,有效应力的作用将会占据主导作用;③静态应力不变时,持续扰动引起煤岩损伤并最终破坏,并经历减速蠕变、稳定蠕变、加速蠕变3个阶段,且静载应力水平影响初始蠕变状态及抗扰动能力;④基于蠕变扰动试验,将Burgers体模型与改进的加速蠕变模型元件串联,考虑扰动损伤,联立渗透率−应变关系,建立了一种包含损伤的应力−渗透率模型(蠕变模型),通过拟合数据对比R^(2)均在0.9以上,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灾害 含瓦斯煤岩 渗流性质 扰动损伤 蠕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隙数量和孔径组合对土壤溶质运移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瑞钢 汤志恒 +2 位作者 还小翔 夏冰 钱家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46-1152,共7页
大量野外观测与试验表明,土壤因植物根系发育、蚯蚓活动等形成的不同密度、数量和孔径的大孔隙优势通道影响水分和溶质优势流运移特征。当前对大孔隙度影响的关注较多,而对相同大孔隙度条件下因数量和孔径组合不同带来的影响关注不足。... 大量野外观测与试验表明,土壤因植物根系发育、蚯蚓活动等形成的不同密度、数量和孔径的大孔隙优势通道影响水分和溶质优势流运移特征。当前对大孔隙度影响的关注较多,而对相同大孔隙度条件下因数量和孔径组合不同带来的影响关注不足。文章通过相同大孔隙度的3组不同数量和孔径组合的土柱及对照均质土柱的溶质运移试验,探究其对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的影响,并利用Hydrus中的双重渗透模型探究其在数值模拟中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大孔隙度条件下细而多的大孔隙组合土柱出流速度更快,溶质平均停留时间更短,优势流程度更高;在双重渗透模型中大孔隙数量和孔径组合的改变由参数a体现,且细而多的大孔隙组合a取值更小;a对溶质运移结果的影响表现为a值越小,溶质穿透更快、更集中,峰值质量浓度更高,但是初始穿透更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流 大孔隙度 渗流试验 穿透曲线 双重渗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微观渗流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鸣川 王燃 +3 位作者 岳慧 张薇 王付勇 陈志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10,共13页
页岩油已成为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但其开发面临诸多挑战。针对页岩油赋存孔隙空间复杂、渗流机理尚不明确和研究方法亟需探索的关键问题,从孔隙尺度和岩心尺度,系统阐述了页岩油微观渗流机理在实验方法和计算模拟方面的... 页岩油已成为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但其开发面临诸多挑战。针对页岩油赋存孔隙空间复杂、渗流机理尚不明确和研究方法亟需探索的关键问题,从孔隙尺度和岩心尺度,系统阐述了页岩油微观渗流机理在实验方法和计算模拟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结果显示,目前多种实验方法结合能较好表征页岩孔隙结构,但对微尺度与岩心尺度流动的表征尚存在不足;孔隙尺度流动机理研究以格子玻尔兹曼方法为代表的直接法和以孔隙网络模拟为代表的间接法为主,但对微尺度效应的考虑有待完善;岩心尺度流动机理研究主要为基于毛管束模型和分形理论,建立考虑边界层效应的渗流模型。指出充分考虑页岩油微纳米孔隙中流动边界吸附/滑移、密度/黏度非均质性、应力敏感、启动压力梯度等因素,耦合不同尺度渗流机理,构建能够准确表征页岩油多相多尺度流动特征的数学模型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网络模型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数字岩心 非线性渗流 渗流机理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A-LSTM的土石坝浸润线预测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振宇 傅蜀燕 +2 位作者 赵定柱 王奎 欧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14813-14820,共8页
浸润线的异常分布对土石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准确预测浸润线成为土石坝安全监控的核心任务。然而,测压管监测数据存在非线性和非平稳性问题,这使得浸润线的预测模型容易出现过拟合,进而影响预测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 浸润线的异常分布对土石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准确预测浸润线成为土石坝安全监控的核心任务。然而,测压管监测数据存在非线性和非平稳性问题,这使得浸润线的预测模型容易出现过拟合,进而影响预测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SA-LSTM模型的浸润线预测方法。该方法结合了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 SSA)和长短期神经网络(long-short-term neural Network, LSTM),通过优化模型的初始学习率和正则化参数,使输入数据与网络结构更好地匹配,从而提高预测精度。通过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三个定量评价指标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与传统的LSTM等模型相比,SSA-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有了显著提高,为土石坝的浸润线预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预测模型 浸润线 麻雀搜索法 长短期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逾渗理论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刘生丽 冯辉霞 +1 位作者 张建强 王毅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7期1074-1078,共5页
逾渗理论是处理强无序和具有随机几何结构系统常用的理论方法之一,为描述空间分布的随机过程,提供一个明确、清晰、直观的模型。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逾渗理论的中心内容(即在逾渗阈值处系统的物理性质会发生尖锐的变化)、基本特点;以导电... 逾渗理论是处理强无序和具有随机几何结构系统常用的理论方法之一,为描述空间分布的随机过程,提供一个明确、清晰、直观的模型。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逾渗理论的中心内容(即在逾渗阈值处系统的物理性质会发生尖锐的变化)、基本特点;以导电复合材料体系为例分析总结了8种逾渗模型的特点;概述了逾渗理论的应用领域,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逾渗理论 逾渗模型 逾渗阈值 导电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热流场模拟渗流场在射孔完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练章华 孟英峰 朱建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6,共4页
用热流场模拟射孔完井渗流场,建立了射孔完井热流和裸眼完井热流有限元三维模型。用同一种导热率材料来模拟井筒和孔眼,该材料导热率相对于地层模型导热率为无限大时,能模拟整个射孔完井渗流场。根据该模型,研究了射孔深度、有无钻井污... 用热流场模拟射孔完井渗流场,建立了射孔完井热流和裸眼完井热流有限元三维模型。用同一种导热率材料来模拟井筒和孔眼,该材料导热率相对于地层模型导热率为无限大时,能模拟整个射孔完井渗流场。根据该模型,研究了射孔深度、有无钻井污染和压实带情况下,孔眼内流体流速、压实带外边界渗流速度、渗流压力场、全井产量及产能比等,为研究射孔完井优化设计、产能预测等提供了新方法,对射孔完井评价也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孔完井 压实带 裸眼完井 射孔深度 产能预测 孔眼 流压 热流 渗流场 地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中生态连接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7
作者 富伟 刘世梁 +1 位作者 崔保山 张兆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174-6182,共9页
生态连接度对生物迁移扩散、基因流动、干扰扩散等生态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是目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生态连接度是测度景观对于资源斑块间运动的促进或者阻碍作用程度的指标。它主要基于渗透和图论两大理论,通过实验、模型模拟以... 生态连接度对生物迁移扩散、基因流动、干扰扩散等生态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是目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生态连接度是测度景观对于资源斑块间运动的促进或者阻碍作用程度的指标。它主要基于渗透和图论两大理论,通过实验、模型模拟以及指数等量化方法描述区域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广泛应用在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格局优化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城市开放空间规划具有重要作用。介绍生态连接度的理论基础、评价方法,应用以及主要结论,并对景观生态学中生态连接度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促进生态连接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连接度 渗透理论 图论 连接度模型 连接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地层气水两相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吴建发 郭建春 赵金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5-87,共3页
文章首先利用先进的激光刻蚀技术,将岩石的真实裂缝结构刻蚀在光学玻璃板上,制作成可供摄像用的透明微观物理模型,并加压让气水两相流过微裂缝,观察到气水两相在裂缝性地层中的流动分为三种现象,即水窜、绕流、和卡断现象。在此基础上,... 文章首先利用先进的激光刻蚀技术,将岩石的真实裂缝结构刻蚀在光学玻璃板上,制作成可供摄像用的透明微观物理模型,并加压让气水两相流过微裂缝,观察到气水两相在裂缝性地层中的流动分为三种现象,即水窜、绕流、和卡断现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气水两相裂缝渗流模型,将气水两相流动分为四个流动阶段,即静止、运动、卡住和卡断阶段。从微观渗流角度出发,利用能量守恒原理详细地分析了裂缝性地层中气水两相渗流机理,证明裂缝性地层中气水两相流动具有不连续性。该过程不能用Vogel方程进行分析计算,同时也说明裂缝性地层中的气水分布与压力分布无关,只与构造形态、水侵特征和产水历史有关。由此我们知道有水气井井底产水具有波动性,不能用井口产水来描述井底产水,从而提高了对裂缝性地层中气水两相渗流特征的认识,可以更好地指导裂缝性地层中有水气井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 井底 两相渗流 气井 地层 水侵 水窜 中气 气水分布 构造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的数字岩心三维建模 被引量:25
9
作者 林承焰 王杨 +5 位作者 杨山 任丽华 由春梅 吴松涛 吴玉其 张依旻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7-317,共11页
为研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建立微观渗流模型,本文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H152井区的典型低渗透储层岩样进行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及图像处理,建立了微观尺度的数字岩心模型;继而经过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取了储层孔喉网... 为研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建立微观渗流模型,本文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H152井区的典型低渗透储层岩样进行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及图像处理,建立了微观尺度的数字岩心模型;继而经过对该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取了储层孔喉网络模型,在三维空间上直观、清晰地显示了不同尺度的孔隙及喉道的形态、大小和分布;最后通过对孔隙结构特征、孔隙度、渗透率和压降等动静态参数的分析和计算,建立了储层岩样的微观渗流模型。根据算法对比和参数分析结果认为:与传统中值滤波相比,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可在相似性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滤波处理,从而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基于CT的数字岩心建模可为地质研究提供可靠的数字模型;根据近似等压面假设的微观渗流数值模拟分析了流体渗流特征,为揭示低渗透储层流体渗流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岩心 孔隙结构 孔喉网络模型 建模 微观渗流 CT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蒙脱土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逾渗理论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奎 杨瑞成 +3 位作者 吴明亮 成生伟 张庆国 许慧芳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2,共4页
针对剥离型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LSN),提出的临界基体层厚度增韧机制,以蒙脱土片层为单元,设片层的应力范围为球形,建立逾渗模型.得到PLSN的逾渗阈值为0.52,与聚合物基体、蒙脱土的成份、性质、粒子尺寸无关.对PLSN的增韧行为进... 针对剥离型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LSN),提出的临界基体层厚度增韧机制,以蒙脱土片层为单元,设片层的应力范围为球形,建立逾渗模型.得到PLSN的逾渗阈值为0.52,与聚合物基体、蒙脱土的成份、性质、粒子尺寸无关.对PLSN的增韧行为进行逾渗理论分析,并对剥离型环氧树脂/STAB-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增韧行为进行逾渗理论计算,得到其标度为0.19.说明了MMT片层在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中起到交联点的作用,具有增韧效应,其增韧行为符合逾渗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逾渗模型 聚合物-蒙脱土 剥离 标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低渗气藏开发数值模拟模型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李允 陈军 张烈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5-68,共4页
低渗透气藏中气体的渗流有其独特的特征 ,气体渗流受到启动压差、介质变形和滑脱效应三重因素的影响 ,从而导致气体在储层中的渗流为偏离达西规律的非线性流动。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流动的存在 ,使得低渗气藏的开发动态与中高渗透气藏相... 低渗透气藏中气体的渗流有其独特的特征 ,气体渗流受到启动压差、介质变形和滑脱效应三重因素的影响 ,从而导致气体在储层中的渗流为偏离达西规律的非线性流动。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流动的存在 ,使得低渗气藏的开发动态与中高渗透气藏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文章基于大量的实验研究 ,系统地分析了启动压差、变形介质和滑脱效应对低渗气藏渗流规律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机理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低渗气藏渗流的基本数学模型。实例计算表明 ,该模型较传统的气田开发数值模拟模型更能准确地反映低渗气藏开发动态 ,更好地指导了气田开发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启动压力 非达西流 数值模拟模型 气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动力学过程模拟分析 被引量:33
12
作者 罗晓容 张立宽 +5 位作者 廖前进 苏俊青 袁淑琴 宋海明 周波 侯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1-197,215,共8页
在对渤海湾盆地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含油气系统油气地质条件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盆地模型方法恢复研究区的盆地演化过程、相应的油气成熟范围和不同时期的运移动力条件。重点分析了研究区内不同输导体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特征,用开启概... 在对渤海湾盆地埕北断阶带沙河街组含油气系统油气地质条件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盆地模型方法恢复研究区的盆地演化过程、相应的油气成熟范围和不同时期的运移动力条件。重点分析了研究区内不同输导体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特征,用开启概率和砂地比分别表征断层和砂岩输导体的连通特征。采用以逾渗理论为基础的油气运聚模拟方法,在根据实际资料建立的二维输导格架模型上实现运移动力和通道的耦合。模拟结果显示出研究区沙河街组目的层段的油气运移路径及其油气运移相对流量,结合其他油气地质条件确定张东东构造带、张东构造带、庄海12—庄海9×3井地区等为有利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模型 输导格架 断层开启概率 逾渗 成藏动力学 埕北断阶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HYDRUS-1D模型模拟农田土壤水渗漏及硝态氮淋失特征 被引量:29
13
作者 毕经伟 张佳宝 +2 位作者 陈效民 朱安宁 冯杰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2,共5页
在定位试验基础上,应用HYDRUS-1D模型对黄淮海平原典型土壤(黄潮土)中土壤水渗漏及硝态氮淋失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传统水氮管理模式下,黄潮土2m土体深处的土壤水渗漏和硝态氮淋失非常严重,2个轮作期内,土壤水渗漏总量占地... 在定位试验基础上,应用HYDRUS-1D模型对黄淮海平原典型土壤(黄潮土)中土壤水渗漏及硝态氮淋失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传统水氮管理模式下,黄潮土2m土体深处的土壤水渗漏和硝态氮淋失非常严重,2个轮作期内,土壤水渗漏总量占地表总入水量的23.7%,硝态氮淋失总量占总输入N量的15.9%,冬小麦生长季的硝态氮淋失量大于夏玉米生长季;改良灌溉和改良施肥模式下产生的硝态氮淋失量比传统灌溉和传统施肥模式减少74.7%,节约灌溉水211.5mm、节省施N423.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US-1D模型 土壤水 渗漏 硝态氮 淋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氧化层击穿的统一逾渗模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仲发 庄奕琪 +3 位作者 杜磊 包军林 万长兴 李伟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8,共5页
综合E模型和1/E模型中两种不同的缺陷产生机制和逾渗理论,建立了栅氧化层击穿过程中缺陷产生和击穿触发的统一逾渗模型.该模型认为栅氧化层的击穿触发是由于氧化层中氧空位等缺陷所形成的定域态扩展化的结果,并对氧空位等缺陷的产生动... 综合E模型和1/E模型中两种不同的缺陷产生机制和逾渗理论,建立了栅氧化层击穿过程中缺陷产生和击穿触发的统一逾渗模型.该模型认为栅氧化层的击穿触发是由于氧化层中氧空位等缺陷所形成的定域态扩展化的结果,并对氧空位等缺陷的产生动力学进行了统一的描述,使得该模型无论在高场强还是低场强情况下所得的结果,均能较好地描述氧化层击穿过程,从而对长期以来有关栅氧化层击穿的E模型和1/E模型之争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氧化层 击穿 逾渗模型 缺陷产生机制 MOS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气体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 被引量:22
15
作者 张烈辉 朱水桥 +1 位作者 王坤 周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5-167,176,共4页
对达西行为的描述出发点是基于1901年Forchheimer提出的一个经典方程,即Forchheimer方程,利用该方程来弥补流体高速流动时达西定律的不足。在该方程中增加了一个非达西项到达西方程中以考虑达西方程的缺陷。非达西项是非达西系数、流体... 对达西行为的描述出发点是基于1901年Forchheimer提出的一个经典方程,即Forchheimer方程,利用该方程来弥补流体高速流动时达西定律的不足。在该方程中增加了一个非达西项到达西方程中以考虑达西方程的缺陷。非达西项是非达西系数、流体密度和流速平方的乘积。在确定非达西效应时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尽可能准确地估计非达西系数。为此,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在对高速气体渗流时非达西行为的产生原因和目前各种非达西效应的数学描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非达西系数的求取通式,并且该通式适用的储集层类型、渗透率范围较大。进一步建立了一个新型的全隐式三维气藏渗流数学模型,该模型能有效地考虑高速气体渗流时的非达西现象。模型采用正交极小化方法求解代数方程组,速度快,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渗流 非达西流 达西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模拟关键技术之油气运聚模拟技术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郭秋麟 陈宁生 +2 位作者 柳庄小雪 刘继丰 于京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6-857,共12页
在总结盆地模拟传统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指出新的应用领域及面临的技术难题,重点论述3种油气运聚模拟技术的现状和进展。(1)流线模拟技术。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演化而来,该技术是一种快速模拟技术,适用于构造油气藏的模拟,但不能有效模... 在总结盆地模拟传统的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指出新的应用领域及面临的技术难题,重点论述3种油气运聚模拟技术的现状和进展。(1)流线模拟技术。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演化而来,该技术是一种快速模拟技术,适用于构造油气藏的模拟,但不能有效模拟岩性地层油气藏。通过建立简化的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对三维圈闭空间和储层物性的描述,解决了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模拟难题,实现了流线模拟技术的跨跃。(2)侵入逾渗模拟技术。该技术已经比较实用,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对断面、不整合面等输导体系的刻画还不够细化,无法对断面、不整合面单独赋参数。三维输导体系网格建模方法和基于输导体系网格系统的三维油气追踪技术,能够有效地透视油气运移路径,模拟油气聚集、油藏调整和次生油藏的生成过程,使该技术得到较大发展。(3)三维达西流模拟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理论上最先进的技术,但地质参数很难达到其数值模型的精度要求。因此,改进地质网格模型,精确刻画地质参数,是三维达西流模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顺层柱状PEBI(Perpendicular Bisection)网格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变网格条件下的渗流方程,引入矢量渗透率,能够较好地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渗流问题,使模拟技术得到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模拟 运聚模拟 流线模拟 侵入逾渗 达西流 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压裂后稳态产能模型 被引量:18
17
作者 郭建春 罗天雨 +2 位作者 赵金洲 余浩杰 承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5-96,102,共3页
针对均质等厚气藏中的一口压裂气井,文章从广义达西定律出发,并考虑近井地带的非达西渗流、压裂裂缝壁面污染以及支撑裂缝限制性入口对渗流的影响。依据气井压裂后的渗流规律,假定气井压裂后,气体渗流流量可以近似看作是两部分的叠加一... 针对均质等厚气藏中的一口压裂气井,文章从广义达西定律出发,并考虑近井地带的非达西渗流、压裂裂缝壁面污染以及支撑裂缝限制性入口对渗流的影响。依据气井压裂后的渗流规律,假定气井压裂后,气体渗流流量可以近似看作是两部分的叠加一是远裂缝区域气体的流动为径向流,裂缝左右两端的径向流合为一个完整的径向流,气体径向流入缝端;二是支撑裂缝壁面区域气体的流动为线性流,气体沿垂直裂缝壁面方向线性流入裂缝。两部分气体最终汇流在裂缝内,而裂缝内气体的流动为线性流,流量逐渐增加。根据此原理,文章推导出稳态情况下和拟稳态情况下的压裂气井产能模型,由此求得无阻流量。为了现场应用的方便,考虑压裂后气井渗流能力的变化,一点法α值与裂缝的无因次导流能力有关,故利用榆林气田多口压裂气井测试资料,拟合了变系数的压裂气井一点法无阻流量公式,可用于预测该气田的各气井压裂后的无阻流量,其它气藏也可以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生产能力 压裂 无阻流量 数学模型 榆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矿化度下泥质对岩石电性影响的逾渗网络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克文 孙建孟 +1 位作者 耿生臣 吴金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67-1872,共6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泥质对岩石宏观电性的影响规律,本文利用非规整三维逾渗网络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矿化度下泥质对岩石电性影响的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中低矿化度下,泥质对岩石导电整体上呈现减阻作用,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电阻率... 为了进一步认识泥质对岩石宏观电性的影响规律,本文利用非规整三维逾渗网络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矿化度下泥质对岩石电性影响的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中低矿化度下,泥质对岩石导电整体上呈现减阻作用,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电阻率降低的速度减慢;中等矿化度下泥质的减阻效果明显弱于低矿化度下的减阻效果;在高矿化度下泥质对岩石导电整体上呈现增阻作用.在高矿化度、高含水饱和度下泥质对岩石电性的影响较小.泥质起减阻、增阻作用的具体矿化度范围取决于储层的孔隙度、连通性以及地层温度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逾渗网络模型 泥质含量 矿化度 岩石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破坏的渗流模型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国雄 丁王飞 +1 位作者 张洋 李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6-1020,共5页
渗流模型是处理相变与临界现象的有力工具,在本质上属于概率论的一个分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破坏是由于无数条微裂缝之间相互连通而导致的,其微裂缝无限连通的过程在数学上属于渗流问题。将渗流模型理论应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过... 渗流模型是处理相变与临界现象的有力工具,在本质上属于概率论的一个分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裂破坏是由于无数条微裂缝之间相互连通而导致的,其微裂缝无限连通的过程在数学上属于渗流问题。将渗流模型理论应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过程的描述,通过选择合适的渗流模型,对沥青混合料破坏的最近邻、次近邻和第三近邻等3种状态的渗流演变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用重整化群方法求出渗流阈值,用以确定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破坏的临界条件,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路面 开裂破坏 渗流模型 重整化群 渗流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逾渗理论的机械密封界面静态泄漏预测方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嵇正波 孙见君 +2 位作者 陆建花 马晨波 於秋萍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4-742,共9页
针对现有机械密封泄漏机理研究存在的不足,利用Hertz理论研究机械密封界面接触力学问题,揭示了孔隙率随端面形貌、端面载荷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逾渗理论,探讨了不同网格层数下密封界面的逾渗阈值与孔隙率的关系,建立了密封界面泄漏通... 针对现有机械密封泄漏机理研究存在的不足,利用Hertz理论研究机械密封界面接触力学问题,揭示了孔隙率随端面形貌、端面载荷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逾渗理论,探讨了不同网格层数下密封界面的逾渗阈值与孔隙率的关系,建立了密封界面泄漏通道模型,以及泄漏率与端面形貌参数关系表达式;研制了机械密封静态泄漏测试装置,测试了6组不同端面形貌试件在一定介质压力下的泄漏率.结果表明:密封界面的初始孔隙率?0随着分形维数D的增大而增大;端面比压pc增大,孔隙率?减小,并随着D的增大和尺度系数G的减小,?快速减小,直至填实.在端面比压作用下,密封界面的孔隙率均大于0.593,密封界面泄漏通道可以简化为单层网格逾渗模型.密封环的表面越粗糙,其密封界面的孔隙率越大,而由孔隙连通形成的泄漏微通道孔喉尺寸就越大,致使密封界面的泄漏率越大;泄漏率理论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吻合度,验证了本文泄漏预测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逾渗理论 界面 孔隙率 泄漏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