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N-K-DBN模型的船舶自沉事故风险因素动态耦合分析
1
作者 崔秀芳 曾杰熙 +1 位作者 邵志鹏 安楠楠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80-2091,共12页
我国海上事故频发,当多个风险因素动态耦合时易超系统阈值导致船舶自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危害。因此,有必要定量分析影响船舶自沉风险演化特征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以识别造成事故的关键因素。采用N-K模型和动态贝叶斯网... 我国海上事故频发,当多个风险因素动态耦合时易超系统阈值导致船舶自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危害。因此,有必要定量分析影响船舶自沉风险演化特征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以识别造成事故的关键因素。采用N-K模型和动态贝叶斯网络(Dynamic Bayesian Network, DBN)研究船舶自沉风险因素的动态耦合特性,通过文本挖掘技术分析中国海事局(CMSA)公布的146起船舶自沉事故报告,对风险因素进行分类并探究其耦合机制。首先,利用N-K模型量化各风险因素间的耦合度和关系;然后,利用贝叶斯网络(BN)模型在N-K模型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和优化了耦合风险,减少其主观性;最后,在BN结构上加入时间序列建立N-K-DBN风险动态耦合模型,通过风险概率分析、敏感性分析、正向推理、反向诊断和不确定性分析等,确定影响动态风险关联性的关键因素及催化因素,实现对航行中耦合风险的动态控制,并提出风险管理策略和防范措施,以提升海上安全。结果表明:船舶自沉事故的发生与耦合值呈正相关,耦合因素越多风险值越高,耦合相互作用越强。事故初期,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是船舶自沉事件的关键致因,其交叉耦合时风险更为显著。随着时间推移,船舶因素对事故的影响逐渐提高,更易与人为因素发生交叉耦合导致动态风险增强,而恶劣气象是触发船舶与其他因素耦合的催化因素,易诱发多因素的交叉耦合风险,导致事故发生概率增大。通过研究识别出安全意识淡薄、公司管理不到位、船舶故障、船舶不适航、船舶管理不当和公司未履责等是引发自沉事故的关键动态风险耦合因素,以及恶劣气象这一重要的动态风险耦合催化因素,这些因素须受到高度重视并对它们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船舶自沉事故 N-K模型 动态贝叶斯网络 风险动态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分解和BDLTM-GRU混合模型相融合的桥梁耦合极值应力高精度预测
2
作者 杨渡 樊学平 刘月飞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6-1035,共10页
为实现桥梁耦合极值应力的高精度预测,采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法对监测极值应力进行分解,取分解后的低频数据为趋势项信息,高频数据为车辆荷载效应信息,趋势项减去其均值为温度荷载效应信息,通过以上步骤实现桥梁极值应力的解耦。建立双变... 为实现桥梁耦合极值应力的高精度预测,采用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法对监测极值应力进行分解,取分解后的低频数据为趋势项信息,高频数据为车辆荷载效应信息,趋势项减去其均值为温度荷载效应信息,通过以上步骤实现桥梁极值应力的解耦。建立双变量(引入随时间变化的趋势项)贝叶斯动态线性趋势性模型(BDLTM)对低频极值应力进行预测分析;采用GRU神经网络模型对高频极值应力进行预测分析;实现耦合极值应力的叠加预测。利用天津富民桥的监测耦合数据验证BDLTM-GRU模型的可行性,同时与耦合极值应力的单BDLTM和单GRU模型进行精度比较,验证BDLTM-GRU模型预测的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极值应力 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法 BDLTM-GRU模型 BDLTM GRU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崔新蕾 王冉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6-1457,共12页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基于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以及西藏自治区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各省份间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演...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基于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以及西藏自治区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各省份间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演变趋势及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结果表明:①各省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空间上呈现东部>东北>西部>中部的区域不均衡特征。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呈现以东部地区为核心的复杂空间网络结构,省际间空间关联性呈上升态势,但网络结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③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等地区凭借优越区位,在关联网络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宁夏回族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区对其他地区的影响较小。④北京市、天津市和上海市等地区属于“主受益”板块,浙江省、广东省等地区属于“经纪人板块”,安徽省、江西省和湖北省等地区属于“净溢出”板块。⑤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的空间关联网络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人力资本水平、科技投入、市场化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均有利于空间关联关系的建立。研究显示,中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效应存在空间关联性,需进一步加强省份间的绿色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协同效应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N-K模型的复杂网络船舶自沉事故风险因素耦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崔秀芳 邵志鹏 +1 位作者 赖炜祺 曾杰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07-3314,共8页
为定量分析船舶自沉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识别导致船舶自沉事故的关键因素,科学预防事故的发生,引入融合N-K模型的复杂网络研究船舶自沉事故风险耦合。首先结合中国海事局公布的136起船舶自沉事故案例,分析事故致因,将船舶自沉事故风... 为定量分析船舶自沉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识别导致船舶自沉事故的关键因素,科学预防事故的发生,引入融合N-K模型的复杂网络研究船舶自沉事故风险耦合。首先结合中国海事局公布的136起船舶自沉事故案例,分析事故致因,将船舶自沉事故风险因素归纳为4个一级风险因素和15个二级风险因素,运用N-K模型计算出一级风险因素风险耦合的发生概率和风险值;然后,以二级风险因素为节点、致因关联为边,构建危险因子的关联网络,通过风险可达性分析和网络节点中心度分析,探究危险因子的作用机制,对危险因子进行初步识别,并以N-K模型计算的耦合值对节点中心度进行改进,获得最终的关键风险因素;最后,挖掘船舶自沉事故致因网络的凝聚子群并进行分析,得到密度矩阵,确定风险关联性最强的二级风险因素,以期从事故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为船舶自沉事故的科学预防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船舶自沉事故的发生与风险耦合值成正比,耦合因素越多则风险值越大;人的因素和船舶因素风险耦合易导致船舶自沉事故;导致船舶自沉事故的关键风险因素为安全意识淡薄、公司未履责、船舶管理不到位、公司管理不到位、船舶故障、船舶不适航,其中安全意识淡薄与其他风险关联性最大,须重点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船舶自沉事故 N-K模型 复杂网络 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N-K模型社会网络的化工企业爆炸风险因素耦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琼 庞敏 +2 位作者 钟虹 王好 张益畅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81-4590,共10页
为揭示我国化工企业爆炸事故风险因素耦合特性,并识别关键风险因素,将风险因素划分为人、机、环、管4类,风险耦合形式界定为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风险耦合3类,进而采用N-K模型测度风险耦合水平,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 为揭示我国化工企业爆炸事故风险因素耦合特性,并识别关键风险因素,将风险因素划分为人、机、环、管4类,风险耦合形式界定为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风险耦合3类,进而采用N-K模型测度风险耦合水平,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模型分析风险因素节点的中心度及可达性,并结合风险因素耦合水平测度结果和风险因素节点分析结果确定化工企业爆炸关键风险因素,据此提出防控建议。结果表明:风险因素耦合水平与参与因素的数量成正比,4类因素耦合水平最高,且人员风险对耦合影响较大;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风险分析或隐患排查不全面,监理、安评等单位依法履职不到位,变更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安全生产信息档案不全是需要重点防范的关键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化工企业爆炸 风险耦合 N-K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通信耦合网络建模及其脆弱性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涛 孙聪 +1 位作者 顾雪平 秦晓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556-3567,共12页
为了更好地揭示电力通信耦合网络的拓扑特性,首先,通过分析实际的电力网、电力通信网的元件配置规律及耦合规律,依电网拓扑建立了与实际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结构特点相符合的电力通信耦合网络模型。然后,基于电力通信耦合网络的异质性... 为了更好地揭示电力通信耦合网络的拓扑特性,首先,通过分析实际的电力网、电力通信网的元件配置规律及耦合规律,依电网拓扑建立了与实际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结构特点相符合的电力通信耦合网络模型。然后,基于电力通信耦合网络的异质性,考虑攻击者获取信息的多寡,针对各类型元件构建了多种信息攻击方案。最后,结合实际的电力通信耦合网络各类元件失效规律,考虑各类元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网间故障传播的不确定性,建立了电力通信耦合网络连锁故障模型。使用IEEE 39节点系统、IEEE 118节点系统和IEEE 300节点系统,建立相应的电力通信耦合网络模型并分析其网络特性。对IEEE 118节点系统构建的电力通信耦合网络进行脆弱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由电力节点、通信节点及耦合支路组成的耦合体是耦合网络极其关键的组成部分。攻击者获取的信息越多,信息攻击对耦合网络的影响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通信耦合网络 脆弱性分析 信息攻击指标 改进失效模型 耦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装备事故演化涌现层次耦合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超 王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80,共6页
为有效阐释和分析复杂装备事故层次耦合机理,采用层次全息模型(HHM)从危害故障、操控失误、危险特性和致命环境4个维度综合辨识事故危险因素及关系。探讨复杂装备面向任务剖面的事故危险因素层次耦合效应。从耦合层次维和危险状态时序维... 为有效阐释和分析复杂装备事故层次耦合机理,采用层次全息模型(HHM)从危害故障、操控失误、危险特性和致命环境4个维度综合辨识事故危险因素及关系。探讨复杂装备面向任务剖面的事故危险因素层次耦合效应。从耦合层次维和危险状态时序维,构建复杂装备事故演化涌现的3层次耦合网络模型(TCNAM)。分别定义耦合度、事故链、危险熵、事故涌现等概念。综合运用熵、灰色模型、突变论等理论,将复杂装备事故层次耦合网络模型形式化。结果表明,复杂装备事故是多危险因素由微观向宏观跨层次耦合的结果,其演化涌现定量分析应以多个非线性理论模型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场景 3层次耦合网络模型(tcnam) 演化涌现 层次全息模型(HHM) 复杂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六自由度建模及耦合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齐乃明 周啟航 秦昌茂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2,共4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无动力再入建模及耦合特性分析。基于空天飞行器在高超声速状态下的气动力及气动力矩参数数据,采用神经网络拟合并建立气动参数模型。分析了飞行器在最大升阻比下飞行时舵机对弹道的耦合特性,以及气动力对姿态角...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进行无动力再入建模及耦合特性分析。基于空天飞行器在高超声速状态下的气动力及气动力矩参数数据,采用神经网络拟合并建立气动参数模型。分析了飞行器在最大升阻比下飞行时舵机对弹道的耦合特性,以及气动力对姿态角速度、姿态角速度通道之间的耦合特性。仿真结果表明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是一类参数时变、强耦合的复杂非线性系统,该模型可用于弹道优化、制导律及姿态控制等问题的设计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六自由度建模 神经网络拟合 耦合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网络岩体三维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仵彦卿 柴军瑞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从岩体裂隙网络渗流的特点出发 ,以岩体裂隙网络渗流与岩体应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耦合机理为基础 ,同时考虑裂隙网络渗流对裂隙壁施加的法向渗透压力和切向拖曳力 ,提出了裂隙网络岩体三维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分析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 裂隙网络 渗流场 应力场 耦合分析 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DA方法一种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及裂隙体渗流场分析和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虞松 朱维申 张云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5-560,共6页
以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为基础并采用稳态流体计算方法将二者结合进行裂隙岩体流-固耦合分析。利用DDA方法生成裂隙岩体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矩阵搜索等方法形成新的裂隙水通网络模型。采用稳态迭代算法和立方定律求得裂隙水压力,并... 以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为基础并采用稳态流体计算方法将二者结合进行裂隙岩体流-固耦合分析。利用DDA方法生成裂隙岩体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矩阵搜索等方法形成新的裂隙水通网络模型。采用稳态迭代算法和立方定律求得裂隙水压力,并把裂隙水压力作为线载荷施加到块体边界,在DDA算法中每个迭代步完成后更新裂隙开度和水压值,与DDA算法结合研究裂隙水与块体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利用以上裂隙岩体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研究了某水封油库开挖和运行过程洞室围岩流量和密封性,为该工程预测水封效果提供了有益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内首次采用DDA方法做大型工程的流-固耦合模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网络生成 流-固耦合模型 非连续变形分析 流量 地下油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网络耦合模型在地下水位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严其芳 王卫光 +1 位作者 王志平 张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20,共5页
针对河套灌区地下水位预测问题,结合小波变换的时频局部特性和神经网络的逼近功能,构建了两种不同耦合方式下小波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小波网络模型,比较了不同耦合方式下小波网络模型与单纯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两种耦合方式下的... 针对河套灌区地下水位预测问题,结合小波变换的时频局部特性和神经网络的逼近功能,构建了两种不同耦合方式下小波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小波网络模型,比较了不同耦合方式下小波网络模型与单纯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两种耦合方式下的小波网络模型模拟结果均比单纯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更接近实测值,对低频信号序列及高频信号序列分别进行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后再进行重构的预测方式比直接将小波分解的多级信号与神经网络结合的预测方式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预测 小波分析 BP神经网络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弹丸起始扰动的火炮结构参数灵敏度分析与优化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强 顾克秋 王力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43,78,共6页
弹丸起始扰动对火炮射击精度有重要影响,为了减小弹丸起始扰动,建立了某大口径轻型牵引炮弹炮耦合全炮动力学参数化有限元模型,由弹丸出炮口时刻弹丸的角位移、角速度表征弹丸起始扰动,构建优化目标函数,对火炮结构参数的影响程度进行... 弹丸起始扰动对火炮射击精度有重要影响,为了减小弹丸起始扰动,建立了某大口径轻型牵引炮弹炮耦合全炮动力学参数化有限元模型,由弹丸出炮口时刻弹丸的角位移、角速度表征弹丸起始扰动,构建优化目标函数,对火炮结构参数的影响程度进行灵敏度分析;同时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近似模型方法对弹丸起始扰动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摇架臂板厚对弹丸起始扰动影响显著,优化后弹丸出炮口时刻弹丸角位移和角速度均明显减小。该结果可为火炮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设计 弹丸起始扰动 弹炮耦合射击动力学 灵敏度分析 径向基神经网络 近似模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力-热力耦合模型的供热管网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鸿 张欢 +3 位作者 王雅然 米雷洋 史凯雨 由世俊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6,共10页
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运行过程中,供热系统的输配能耗由水泵能耗和供、回水管网的热损组成,降低供热系统的输配能耗对实现低碳供热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网络图论、流体输配原理和管道的一维传热,建立了集中供热管网的动态水力-热力... 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运行过程中,供热系统的输配能耗由水泵能耗和供、回水管网的热损组成,降低供热系统的输配能耗对实现低碳供热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网络图论、流体输配原理和管道的一维传热,建立了集中供热管网的动态水力-热力耦合模型,并针对天津市实际供热管网的运行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利用实际运行数据验证了动态水力-热力耦合模型的精确性.建立了集中供热管网输配能耗的计算模型,并对供热系统的运行能耗进行经济性分析.基于所建立的能耗分析模型,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了多热源环状管网的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以供热管网的总输配损耗的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以热源的供水温度、热源泵的转速比、热力站入口处的阀门开度为决策变量,以满足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为约束条件,通过进行算法参数匹配,给出基于PSO算法的多热源环状供热管网优化调度的计算步骤,并结合天津市实际管网对优化调度方法的调控过程进行了分析.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由于管网存在输配延迟属性,热力站的总负荷变化与室外温度变化不存在静态的正相关性,此外,也发现水泵运行费用为整个管网运行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总运行费用的58%以上.本研究为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运行调节的优化提供了一套有效的计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供热管网 粒子群优化算法 运行调节 能耗分析 动态水力-热力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MEA-BP耦合模型的城市需水预测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晓英 苏志伟 +1 位作者 田佳乐 郑景耀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50-54,共5页
针对城市需水量影响因子多、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精度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灰色关联分析、思维进化算法、BP神经网络三者耦合的改进预测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GRA)筛选需水量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全局搜索能力极强的思维进化... 针对城市需水量影响因子多、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精度低、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提出灰色关联分析、思维进化算法、BP神经网络三者耦合的改进预测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GRA)筛选需水量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全局搜索能力极强的思维进化算法(ME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从而构建GRA-MEA-BP耦合需水预测模型,同时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对比。实例应用结果表明,GRA-MEA-BP耦合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预测速度,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需水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BP神经网络 思维进化算法 耦合模型 需水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A-RBF神经网络组合算法的煤矿材料成本预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乐 任海芝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8-553,共6页
为解决煤矿材料成本预测存在的问题.将多元回归模型和RBF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了煤矿材料成本预测的MRA-RBF耦合模型.从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等方面选取8个变量建立煤矿成本预测指标体系.对实际煤矿材料成本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 为解决煤矿材料成本预测存在的问题.将多元回归模型和RBF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了煤矿材料成本预测的MRA-RBF耦合模型.从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等方面选取8个变量建立煤矿成本预测指标体系.对实际煤矿材料成本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MRA-RBF耦合模型预测最大误差为10.795 145 2%,平均误差为5.459 71%,最小误差仅为0.344 581 7%,预测效果较好,预测精度与单一MRA模型及RBF神经网络相比有了较大提高.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科学性、准确性,说明将线性拟合算法(MRA)和非线性拟合算法(RBF)结合起来用于煤矿材料成本预测是一种较为优越的算法,为煤矿材料成本预测及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材料成本 多元回归分析 RBF神经网络 MRA-RBF耦合模 预测 成本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M-MCMC模型研究江苏近海北部海域食物网能量流动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虎 李鹏程 +6 位作者 胡海生 薛莹 袁健美 贲成恺 祝超文 肖悦悦 祖凯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118,共14页
食物网结构特征和能量流动的研究,对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深入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本研究基于2019-2021年在江苏近海北部海域开展的季节性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基于蒙特卡罗马尔... 食物网结构特征和能量流动的研究,对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深入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本研究基于2019-2021年在江苏近海北部海域开展的季节性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基于蒙特卡罗马尔科夫链算法的逆线性模型(Linear Inverse Models using a Monte Carlo Method Coupled with Markov Chain, LIM-MCMC),结合生态网络分析(Ecological Network Analysis,ENA)的方法,分析了该海域生态系统状态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特征,旨在为江苏近海北部海域食物网营养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海域生态系统共包含299条能量流动路径,能量流动分布整体呈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各功能群呼吸消耗和流入有机碎屑的能量保持同步性。通过与其他海域比较发现,江苏近海北部海域生态系统的连接指数(Connectance,C)和系统杂食指数(System Omnivory Index,SOI)分别为0.40和0.22,处于较高水平,表明该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间的营养联系较为紧密,食物网结构相对复杂,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抵御外界扰动。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Total Primary Production/Total Respiration,TPP/TR)和Finn’s循环指数(Finn’s Cycling Index,FCI)分别为1.05和5.76%,表明该生态系统对能量利用效率较高。此外,约束效率(Constraint Efficiency,CE)、发展程度(Extent of Development,AC)、协同效应指数(Synergism Index,b/c)和主导间接效应(Dominance Indirect Effects,i/d)也表明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系统发展程度、再生潜力和系统发展空间。本研究将有助于为江苏近海北部海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MCMC模型 生态网络分析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特征 食物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圆形孔缝耦合截面预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祝磊 刘强 +2 位作者 赵翔 闫丽萍 周海京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0,共5页
在对电磁波经孔缝传输/泄露的分析中,孔缝耦合截面的获取十分重要。针对现有公式无法准确获取谐振频段圆形孔缝耦合截面的问题,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圆孔耦合截面的快速获取,该模型适用于电尺寸(半径波长比)在[0.08,3]之间的圆形孔缝。在... 在对电磁波经孔缝传输/泄露的分析中,孔缝耦合截面的获取十分重要。针对现有公式无法准确获取谐振频段圆形孔缝耦合截面的问题,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圆孔耦合截面的快速获取,该模型适用于电尺寸(半径波长比)在[0.08,3]之间的圆形孔缝。在不同入射角度和极化角度的入射波辐照下,用全波分析软件计算无限大理想导体平板上不同电尺寸圆孔的耦合截面,用圆孔的耦合截面除以其几何面积得到圆孔的归一化耦合截面。利用这些数据训练神经网络,建立了一个以圆形孔缝的电尺寸、入射波的入射角度和极化角度为输入参数,孔缝的归一化耦合截面为输出参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与全波分析的对比可知,该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任意入射角与极化角平面波辐照下电尺寸在[0.08,3]之间的圆形孔缝的归一化耦合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孔缝 耦合截面 全波分析 归一化耦合截面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频率耦合及交直流端口耦合效应的并网变流器三端口导纳模型 被引量:20
18
作者 吴天昊 谢小荣 +1 位作者 姜齐荣 柴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8-259,共12页
三相并网变流器的阻抗/导纳建模对分析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研究大多只关注变流器的交流侧频率耦合效应和内环控制动态,但很少关注变流器交直流端口间的耦合效应及外环动态。该文提出一种三相变流器的三端口导纳模型,可以同时... 三相并网变流器的阻抗/导纳建模对分析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研究大多只关注变流器的交流侧频率耦合效应和内环控制动态,但很少关注变流器交直流端口间的耦合效应及外环动态。该文提出一种三相变流器的三端口导纳模型,可以同时计及交流侧频率耦合和变流器交直流端口间动态耦合的影响,并使得各端口自身的小信号动态建模过程更为直观。通过所得模型展示了交直流耦合和频率耦合对系统稳定性的显著影响,并结合时域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端口网络 频率耦合 交直流耦合 导纳模型 稳定性分析 电压源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市主城区暴雨内涝风险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阿萍 柳杨 +4 位作者 刘国庆 洪昕 范子武 杨阳 杨帆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0-170,共11页
为分析和预测常州市暴雨内涝风险,构建常州市主城区水文-水动力-河网-管网耦合的精细化数学模型,以2017年现场原型观测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将2015年洪水模拟情况与实际淹没范围、淹没水深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水位... 为分析和预测常州市暴雨内涝风险,构建常州市主城区水文-水动力-河网-管网耦合的精细化数学模型,以2017年现场原型观测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将2015年洪水模拟情况与实际淹没范围、淹没水深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水位和实测水位最大绝对误差均小于7 cm,计算水位曲线形状与实测水位序列匹配较好;城区70%的暴雨积水点与实际相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洪水演进及淹没情况。采用常州市主城区精细化数学模型模拟分析50 a、100 a、200 a一遇最大24 h设计暴雨工况时的洪水淹没情况和管道运行负荷状况,统计各水深等级下的淹没面积并绘制洪水风险图,为常州市城市防洪管理、城市发展规划等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市主城区 河网-管网耦合数学模型 暴雨内涝 洪水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洪泽湖入湖水质评价及预测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石晴宜 董增川 +3 位作者 罗赟 姚敏 崔璨 王天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3-59,共7页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又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重要的过水通道,它自身的水环境质量对其周边和北方受水区的供水保证至关重要。建立基于小波分析的长短记忆神经网络水质预测模型(WA-LSTM),首先对淮河入洪泽湖的水质数据进行预处... 洪泽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又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重要的过水通道,它自身的水环境质量对其周边和北方受水区的供水保证至关重要。建立基于小波分析的长短记忆神经网络水质预测模型(WA-LSTM),首先对淮河入洪泽湖的水质数据进行预处理,将其分解为高频和低频信号输入至LSTM模型中进行单因子水质预测,再通过单因子水质预测结果驱动T-S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对洪泽湖水质变化情况进行综合预测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小波分析方法可以较好地捕捉水质数据特征,其与LSTM水质预测模型结合能够较大幅度提升水质预测的精度;②WA-LSTM模型与模糊神经网络的综合运用能有效解决单因子预测无法体现水质整体状况的问题。研究方法与结论可以为洪泽湖水质监测管理及水资源调控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 小波分析 长短记忆神经网络 模糊神经网络 耦合应用 综合水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