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簇间干扰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6
1
作者 潘林华 张士诚 +2 位作者 程礼军 陆朝晖 柳凯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9,共6页
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是开发低渗透和非常规油气藏的关键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压裂改造的体积,达到提高油气产量和最终采收率的目的。为了研究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簇间裂缝的干扰规律,基于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的基... 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是开发低渗透和非常规油气藏的关键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压裂改造的体积,达到提高油气产量和最终采收率的目的。为了研究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簇间裂缝的干扰规律,基于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的基本方程,根据损伤力学基本理论,利用零厚度黏结单元模拟压裂过程中压裂裂缝起裂、延伸造成的损伤,建立了低渗透油气藏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裂缝扩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了射孔簇数、射孔簇间距、储层参数、施工参数等对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簇间裂缝干扰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射孔簇数和射孔簇间距是影响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簇间裂缝干扰的最大的影响因素。利用该模型对某水平井压裂的射孔簇间距进行了优化,使得该井的油气产量比邻井明显提高,证明了模型对于水平井"多段分簇"压裂优化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水力压裂 “多段分簇”裂缝干扰 -固耦合 数学模型 有限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市高层建筑荷载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付延玲 骆祖江 +2 位作者 金玮泽 陈兴贤 谈金忠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6-342,360,共8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地区由高层建筑荷载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根据土体非线性流变理论,将比奥固结理论中的本构关系拓展到黏弹塑性,并考虑土体孔隙度、渗透系数及变形参数随有效应力动态变化的关系,建立了南通市高层建筑荷载... 针对长江中下游第四纪松散沉积层地区由高层建筑荷载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根据土体非线性流变理论,将比奥固结理论中的本构关系拓展到黏弹塑性,并考虑土体孔隙度、渗透系数及变形参数随有效应力动态变化的关系,建立了南通市高层建筑荷载、地下水渗流与土体变形三维全耦合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的基础上,在地下水停采、仅有高层建筑荷载单独影响的条件下,模拟预测了2010年12月底到2025年12月底每年各含水层组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和地面沉降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南通市崇川区最大地面沉降量为55.28 mm,最大地面沉降速率为3.69mm·a^(-1);通州主城区最大地面沉降量为38.87 mm,最大地面沉降速率为2.59 mm·a^(-1);地面沉降量较大地区位于高层建筑荷载密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荷载 地面沉降 比奥固结理论 地下水渗流 三维全耦合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茄子水肥耦合数学模型及其优化方案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修斌 邹志荣 熊汉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201-203,共3页
采用 3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灌水量、钾肥、磷肥的耦合效应对茄子的影响 ,得到茄子产量对 3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1在本试验条件下 ,3因素影响茄子产量的顺序为施钾量 >灌水量 >施磷量。 2各因素间存在... 采用 3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灌水量、钾肥、磷肥的耦合效应对茄子的影响 ,得到茄子产量对 3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 :1在本试验条件下 ,3因素影响茄子产量的顺序为施钾量 >灌水量 >施磷量。 2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 ,水与钾、水与磷、钾与磷在低于 1.132和 2 .312 ,0 .714和 0 .4 31,- 4 .2 89和 4 .0 92水平时对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在分别高于以上水平时又会呈负相关关系。经过计算机模拟 ,得到茄子最高产量达76 4 5 9.34kg/ hm2 时 ,相对应的灌水量、施钾量、施磷量分别为 2 90 4 .6 m3/ hm2 、78.6 kg/ hm2 、15 .5 kg/ hm2 。对试验结果进行的验证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水肥耦合 数学模型 优化方案 温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引发地面沉降模拟预测三维流固全耦合模型 被引量:12
4
作者 付延玲 骆祖江 +1 位作者 廖翔 张建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81-1789,共9页
为了准确预测由高层建筑引发土体应力场和渗流场变化而导致的地面沉降,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结合土体非线性流变理论,将比奥固结理论中的本构关系拓展到黏弹塑性,并考虑了土体孔隙度、渗透系数及变形参数随有效应力的动态变化关系。以... 为了准确预测由高层建筑引发土体应力场和渗流场变化而导致的地面沉降,以比奥固结理论为基础,结合土体非线性流变理论,将比奥固结理论中的本构关系拓展到黏弹塑性,并考虑了土体孔隙度、渗透系数及变形参数随有效应力的动态变化关系。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建立了沧州市高层建筑荷载、地下水渗流与土体变形三维流固全耦合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识别、验证的基础上,模拟预测了沧州市在地下水停采、仅存在高层建筑荷载的影响下,从2010年12月底到2025年12月底逐年的各含水层组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和地面沉降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沧州市由高层建筑荷载引发的最大地面沉降量为40.57mm,最大地面沉降速率为2.7 mm/a,位于沧州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荷载 地面沉降 比奥固结理论 地下水渗流 三维全耦合数学模型 河北沧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油藏中多相渗流的流-固-热耦合数学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自明 杜志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9-31,37,共4页
基于对油藏中三大物理场 (流体力场、固体力场及温度场 )的系统分析 ,综合运用渗流力学、岩石力学、热力学理论 ,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油藏渗流的流 固 热耦合模型。该模型假设岩石骨架是可变形的 ,油藏内热量按热力学定律自由传递 ,孔隙... 基于对油藏中三大物理场 (流体力场、固体力场及温度场 )的系统分析 ,综合运用渗流力学、岩石力学、热力学理论 ,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油藏渗流的流 固 热耦合模型。该模型假设岩石骨架是可变形的 ,油藏内热量按热力学定律自由传递 ,孔隙流体压力和热应力会导致岩石骨架的变形 ;反之 ,岩石骨架的变形又会导致储渗特性和孔隙流体压力的改变 ,还会导致温度场的改变。建立了安全耦合的流体渗流方程、岩石变形方程和温度场方程 ,三者之间互含耦合项 ,互不独立 ,只能联立求解。给出了模型的数值求解思路。该文所建立的模型实现了油藏中渗流、变形、变温三者间真正意义上的耦合 ,较之已有的油藏渗流模型更能反映油藏的实际 ,是对油藏传统渗流理论和流固耦合力学理论的发展 ,能广泛运用于石油工程许多领域 ,该模型同时也为编制流 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弹性介质 温度场 渗流 流-固-热耦合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刚柔耦合模型的平行分度凸轮机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葛正浩 张正钧 张兴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42-146,共5页
针对平行分度凸轮机构,以机械系统动力学为理论指导,综合考虑输入轴扭转、输出轴扭转以及凸轮与滚子之间的接触问题,建立了平行分度凸轮机构三自由度扭转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Pro/E、ANSYS及ADAMS软件,建立了平行分度凸轮机构刚... 针对平行分度凸轮机构,以机械系统动力学为理论指导,综合考虑输入轴扭转、输出轴扭转以及凸轮与滚子之间的接触问题,建立了平行分度凸轮机构三自由度扭转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Pro/E、ANSYS及ADAMS软件,建立了平行分度凸轮机构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拟实际工况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输入转速、轴向负载、径向负载等因素对其动态性能的影响.该研究对平行分度凸轮机构的设计、加工以及安装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分度凸轮机构 刚柔耦合 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耦联遗传算法求解流域梯级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问题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钟炜 宋洋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7-111,共5页
针对梯级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调度模型约束条件多、求解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双层耦联求解算法,该算法兼有机组负荷分配和机组组合双重优化的特点,可同时求得厂内经济运行优化调度模型的全局最优解。研制开发了基于此算... 针对梯级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调度模型约束条件多、求解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双层耦联求解算法,该算法兼有机组负荷分配和机组组合双重优化的特点,可同时求得厂内经济运行优化调度模型的全局最优解。研制开发了基于此算法的梯级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优化调度程序软件,并且已应用于某流域梯级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实际调度计算中,取得了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站 厂内经济运行 优化调度 数学模型 遗传算法 双层耦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氢储耦合系统建模与并网控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季康 李华 +3 位作者 彭宇飞 张新宇 李晓燕 袁天泽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1-150,共10页
风电制氢是解决风电消纳、平抑波动性和间歇性的重要手段,可降低电力系统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拓展风电制氢应用,采用永磁直驱风电机组、蓄电池组、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变流器构成共交流母线的风氢储耦合系统,并建立了各自的数学... 风电制氢是解决风电消纳、平抑波动性和间歇性的重要手段,可降低电力系统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拓展风电制氢应用,采用永磁直驱风电机组、蓄电池组、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变流器构成共交流母线的风氢储耦合系统,并建立了各自的数学模型。结合电解制氢、风电、蓄电池组的自身出力特性和安全性,提出一种减少弃风、抑制功率波动、实现友好并网的能量管理策略,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所建模型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该策略使得系统各单元(除风电外)出力可控,可充分消纳风电,提高并网功率质量,对后续风氢储耦合系统能量管理开发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应用 风氢耦合 数学模型 风电消纳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矢量控制的交流调速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宫迎新 《农业与技术》 2007年第2期165-167,共3页
通过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的分析,采用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案,分解定子电流,使之分解成转矩和磁场两个控制分量,从而实现磁通和转矩的解耦控制。通过选择合适的芯片,用SVPWM控制技术完成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
关键词 自动控制 解耦 矢量控制 SVPW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