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sintering crunodes of metal powders or fibers by level set method 被引量:1
1
作者 谌东东 郑洲顺 +2 位作者 王建忠 汤慧萍 曲选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446-2455,共10页
The difference of sintering crunodes of metal powders and fibers is discuss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urface diffusion described by the difference in mean curvature is defined as a Hamilton-Jacobi-type equatio... The difference of sintering crunodes of metal powders and fibers is discuss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urface diffusion described by the difference in mean curvature is defined as a Hamilton-Jacobi-type equation, and the model is numerically solved by the level set method. The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wo metal powders and fibers(the fiber angle is 0° or 90°) are implemented by this mathematical model, respectivel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ccord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The sintering neck growth trends of metal powders and metal fibers are similar. The sintering neck radius of metal fibers is larger than that of metal powders. The difference of the neck radius is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of geometric structure which make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urvature affecting the migration rate of a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 fiber metal powder sintering crunodes mean curvature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 signals simul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radar
2
作者 Zhang Wei Wang Xuegang Zhu Zhaod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3期486-492,共7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s of frequency-phase scanning 3-D (three-dimensional) radar and the scattering mechanism of 3-D radar, the target and clutter IF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ignals model of freq...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s of frequency-phase scanning 3-D (three-dimensional) radar and the scattering mechanism of 3-D radar, the target and clutter IF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ignals model of frequencyphase scanning 3-D radar is presented. The IF signals model of different channels of 3-D radar is presented in one simple formula in which complex waveform effects are consider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tests are also provided in the 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ATION three-dimensional radar IF signal frequency-phase scan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babilistic seismic stability of three-dimensional slopes by pseudo-dynamic approach 被引量:10
3
作者 PAN Qiu-jing QU Xing-ru WANG X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687-1695,共9页
Probabilistic analysis is a rational approach for engineering design because it provides more insight than traditional deterministic analysis. Probabilistic evaluation on seismic stability of three dimensional (3D) sl... Probabilistic analysis is a rational approach for engineering design because it provides more insight than traditional deterministic analysis. Probabilistic evaluation on seismic stability of three dimensional (3D) slopes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slope safety factor is computed by combining the kinematic approach of limit analysis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rotational failure mechanism with the pseudo-dynamic approach. The variability of input parameters, including six pseudo-dynamic parameters and two soil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by means of Monte-Carlo Simulations (MCS) method. The influences of pseudo-dynamic input variables on the computed failure probabilities are investigated and discussed. It is shown that the obtained failure probabilities increase with the pseudo-dynamic input variables and the pseudo-dynamic approach gives more conservative failure probability estimates compared with the pseudo-static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slope stability pseudo-dynamic analysis probabilistic analysis Monte-Carlo simulation failure probability three-dimensional sl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effect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on nearby pile foundation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敏 孙庆 +1 位作者 李卫超 马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3期909-916,共8页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on nearby pile foundation.The displacement controlled model (DCM)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tunneling-indu...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unnel construction on nearby pile foundation.The displacement controlled model (DCM)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tunneling-induced volume loss effects.The numerical model was verifi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 centrifuge test and a set of parametric studies was implemented based on this model.There is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trend of the results of the centrifuge test and the present model.The results of parametric studies show that the tunnelling-induced pile internal force and deformation depend mainly on the pile?tunnel distance,the pile length to tunnel depth ratio and the volume loss.Two different zones are separated by a 45° line projected from the tunnel springline.Within the zone of influence,the pile is subjected to tensile force and large settlement;whereas outside the zone of influence,dragload and small settlement are induced.It is also established that the impact of tunnelling on a pile group is substantially smaller as compared with a single pile in the same location with the rear pile in a group,demonstrating a positive pile group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UNNELLING pile foundation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displacement controlled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mechanical modeling of asphalt concrete fracture using a user-defined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俊 汪林兵 黄晓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595-3602,共8页
A user-defined micromechan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fracture mechanism of asphalt concrete (AC)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A three-dimensional (3D) AC beam was built using the "F... A user-defined micromechan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fracture mechanism of asphalt concrete (AC)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A three-dimensional (3D) AC beam was built using the "Fish" language provided by PFC3D and wa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three-point bending beam test at two temperature levels: -10 ℃ and 15℃. The AC beam was modele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f asphalt mixtures. Uniaxial complex modulus test and indirect tensile strength test were conducted to obtain material input parameters for numerical modeling. The 3D predictions were validated using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of AC beams prepared by the same mixture design. Effects of mastic stiffness, cohesive and adhesive strength on AC fracture behavior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EM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3D DEM fracture model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fracture patterns of asphalt concrete. The ratio of stress at interfaces to the stress in mastics increases as the mastic stiffness decreases; however, the increase in the cohesive strength or adhesive strength show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tensile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alt concrete fracture behavior MICROMECHANICS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横断山区一次低空风切变诊断及模拟
6
作者 任菊章 杨雪 +5 位作者 陶云 付志嘉 陈艳 钟亚含 王曼 金燕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9,共13页
沧源佤山机场位于横断山区得龙山,冬季飞机在起飞着陆过程中易遭遇低空风切变,造成复飞。应用机场气象站资料、自动气象站和风廓线雷达加密观测资料等,诊断分析了2021年12月29日沧源佤山机场区域出现的一次低空风切变复飞事件。结果表明... 沧源佤山机场位于横断山区得龙山,冬季飞机在起飞着陆过程中易遭遇低空风切变,造成复飞。应用机场气象站资料、自动气象站和风廓线雷达加密观测资料等,诊断分析了2021年12月29日沧源佤山机场区域出现的一次低空风切变复飞事件。结果表明:冬季一般天气条件下,横断山区盛行偏西南气流,沧源佤山机场东侧坝区存在小尺度局地山谷风环流。午后盛行风加强,机场地面转为一致的西南风,风速增加并超过5.0 m·s^(-1)后,机场东侧坝区谷风风速增加,并伴有垂直上升运动。随着太阳辐射减弱,盛行风开始减弱,东侧坝区内转为山风环流。数值模拟结果也显示:午后盛行偏西南风增强,促使机场地面风速和影响东侧坝区的下坡气流加速,与谷风在机场东侧坝区辐合,产生上升气流,上下层动量交换加强,边界层垂直不稳定加强,产生低空风切变,造成复飞。因此,边界层盛行风与局地谷风环流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2021年12月29日佤山机场东侧坝区出现瞬时低空风切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风切变 过山气流 山谷风环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空瞬变电磁法在复杂地形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7
作者 孙乃泉 刘铁华 +3 位作者 李貅 薛敬儒 蒋道君 梅竹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4,共7页
由于传统的地面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及地质勘察方法受场地及地形限制,无法有效开展隧道地质灾害源的探测任务,地空瞬变电磁法应用到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隧道地质灾害勘探可有效解决地形限制。地空瞬变电磁法以旋翼无人机为搭载平台,以地表线... 由于传统的地面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及地质勘察方法受场地及地形限制,无法有效开展隧道地质灾害源的探测任务,地空瞬变电磁法应用到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隧道地质灾害勘探可有效解决地形限制。地空瞬变电磁法以旋翼无人机为搭载平台,以地表线性源为发射源,具有施工快速简便、勘探深度大等优点。根据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地空瞬变电磁工作流程,以宜涪高铁孟家垭隧道为例,开展地空瞬变电磁勘查工作,查明待建隧道区域的岩溶发育及安全隐患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该方法为隧道设计、评估与灾害预防工作提供了参考,同时验证了地空瞬变电磁法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工作的可靠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地空瞬变电磁法 复杂地形 岩溶探测 三维瞬变电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稳态地温场全信息数值模拟
8
作者 戴世坤 田红军 +4 位作者 贾金荣 张莹 朱德祥 赵文学 蒋凡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8-1003,共16页
针对常规的数值模拟方法存在计算量大、边界条件近似和难以准确地模拟三维偏微分方程表征的物理信息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任意起伏地形下的一种高效、高精度的全信息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沿水平方向(-∞,+∞)进行二维全信息傅里叶变换,将三... 针对常规的数值模拟方法存在计算量大、边界条件近似和难以准确地模拟三维偏微分方程表征的物理信息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任意起伏地形下的一种高效、高精度的全信息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沿水平方向(-∞,+∞)进行二维全信息傅里叶变换,将三维偏微分方程转化为不同波数下的一维常微分方程进行求解,减少了计算量及存储需求,不同波数之间常微分方程相互独立,具有高度并行性.保留垂向为空间域并引入行波分解,消除了上下边界对模拟区域的影响,具有严格的上下边界条件,且每个垂向深度对应的水平网格任意,具有分辨率高,剖分灵活等特点.水平方向采用二维全信息傅里叶变换,获得异常场的正确波数谱信息,再对异常场所有的波数谱信息进行二维全信息逆变换,从而得到空间域的异常场.该方法在水平方向不存在截断效应,相对于标准FFT和Gauss-FFT,没有丢掉任何波数谱信息;每个单元利用一维形函数的高精度解和傅里叶变换的高效性,实现了高效、快速和准确地模拟三维偏微分方程描述的物理信息.本文设计棱柱体,对比数值解与解析解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分析异常场的波数谱分布特征,总结波数选取规律,同时对比本文算法与有限单元法、Gauss-FFT的计算精度与效率.设计高、低热导组合模型,进一步讨论边界条件的影响.最后设计任意起伏地形,说明本文算法对任意复杂地形下的适应性,为任意复杂条件大规模、高效、精细化反演成像、定量解释和人机相互解释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稳态地温场 全信息正反变换 波数谱信息 全信息数值模拟 任意起伏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山丘和峰丛地形流场演变规律
9
作者 吴浙攀 彭秀芳 +3 位作者 施晨 曹晓焱 薛飞飞 许昌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6-1073,共8页
我国潜在和现役的大型风电场主要坐落于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区域,在复杂地形风资源数值模拟中,地表粗糙度是影响风况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的关于复杂地形粗糙度影响规律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OpenFOAM平台,采用雷诺平均湍流模型(RANS),... 我国潜在和现役的大型风电场主要坐落于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区域,在复杂地形风资源数值模拟中,地表粗糙度是影响风况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的关于复杂地形粗糙度影响规律的研究较少,文章基于OpenFOAM平台,采用雷诺平均湍流模型(RANS),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典型山丘和峰丛地形的绕流效应,利用风电场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研究不同特征峰丛地形、粗糙度下流场分布的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粗糙度的增加,山顶风加速效应减弱,背风侧回流区范围变大;渐低峰丛地形与等高峰丛地形受粗糙度影响的规律一致,在小粗糙度(0.25和0.5)下基本不受影响,渐高峰丛在粗糙度达到0.5时,风速发生剧烈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形 风电场 数值模拟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地形触发的东移中尺度对流系统影响下游降水的典型个例
10
作者 杨如意 张元春 +2 位作者 孙建华 慕建利 于廷照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7-784,共18页
本文针对发生在2016年6月29日至7月1日的一次典型二级地形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东移与高原东移对流合并影响下游对流系统个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本次过程导致长江中游至江淮流域地区出现了一次范围较大的强... 本文针对发生在2016年6月29日至7月1日的一次典型二级地形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东移与高原东移对流合并影响下游对流系统个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本次过程导致长江中游至江淮流域地区出现了一次范围较大的强降水过程。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清楚地再现了二级地形对流东移与高原东移对流合并发展影响下游对流系统的发展过程,较好地刻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此次对流发展过程主要经历形成、移出、合并和减弱阶段。在形成阶段,由于西南低涡东北的气旋式扰动,二级地形MCS于夜间在西部山地地区形成,至次日凌晨东移到二级地形东部边界并且增强发展。发展加强后的二级地形MCS逐渐移出地形之后下游已有零散对流(高原东部对流东移至二级地形东部所致)在午后逐渐组织起来,受到夜间增强的低空急流影响,与二级地形东移对流合并发展。合并后的MCS东移并发展,推动上升运动增强,从而低层辐合增强,对流层低层诱发中尺度涡旋,涡旋和对流共同发展,引发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地形 东移中尺度对流系统 影响机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铰接式全地形车分布式液压驱动系统性能研究
11
作者 墨海波 刘志奇 +3 位作者 杜锐 李占龙 郝鹏祥 陈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7,共8页
应急救援车辆需要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对可靠性和冗余安全性要求更高。针对重型铰接式全地形车的作业要求,设计了四变量泵-四变量马达分布式液压驱动系统。建立了分布式液压驱动系统AMESim仿真模型,得出了典型工况下发动机转速及负荷率、... 应急救援车辆需要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对可靠性和冗余安全性要求更高。针对重型铰接式全地形车的作业要求,设计了四变量泵-四变量马达分布式液压驱动系统。建立了分布式液压驱动系统AMESim仿真模型,得出了典型工况下发动机转速及负荷率、车速、液压传动系统进回油压力及流量的数据,研究了变量马达排量对全地形车分布式驱动系统调速性能的影响。经重型铰接式全地形车实车试验,其分布式液压驱动系统稳定可靠,车辆急加速时间为25 s,最高车速为34 km/h,基本满足设计参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地形车 分布式驱动 AMESIM仿真 变量泵 变量马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原8.5级特大地震诱发新堡村滑坡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12
作者 吴良杰 薄景山 陈转转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6230-6237,共8页
为了分析黄土地区地震滑坡的失稳破坏特征,以1920年海原8.5级特大地震诱发的新堡村滑坡为例,在卫星遥感解译、滑坡野外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滑坡体滑动前与滑动后体积相等的原理,采用MATLAB的数值仿真功能复原新堡村滑坡滑动前原始地... 为了分析黄土地区地震滑坡的失稳破坏特征,以1920年海原8.5级特大地震诱发的新堡村滑坡为例,在卫星遥感解译、滑坡野外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基于滑坡体滑动前与滑动后体积相等的原理,采用MATLAB的数值仿真功能复原新堡村滑坡滑动前原始地形。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新堡村滑坡在地震作用下失稳变形破坏特征并反演得到斜坡失稳最小水平地震动。滑坡复原结果表明:新堡村滑坡复原后,斜坡坡面形状整体呈内凹形,坡度的分布范围在12°~18°。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复原后的滑坡在自然条件下,斜坡变形量较小,未出现明显塑性变形区,稳定性较好,整体稳定性系数为1.355。在地震作用下,当输入地震动为0.4 g时,稳定性系数为0.887,斜坡处于失稳破坏状态,斜坡体出现了大面积变形,最大变形区域位于坡顶附近,从坡顶至坡脚逐渐减少,推测该滑坡为推移式滑坡。反演得到斜坡失稳最小水平地震动为0.36 g,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黄土地区地震灾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恢复 原始地形 数值模拟 破坏特征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形遮挡的自旋无线电引信回波模拟
13
作者 王洋洋 曹菲 +3 位作者 许剑锋 何川 秦建强 柳李鹏 《探测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6,55,共11页
为了更加真实地对无线电引信回波信号进行模拟,提出了基于不同地形遮挡的自旋无线电引信回波模型。首先分析弹头再入时的工作环境并构建弹头再入自旋模型;其次对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仿真,得到陕西省高原、平原、丘陵、山地四种地形的... 为了更加真实地对无线电引信回波信号进行模拟,提出了基于不同地形遮挡的自旋无线电引信回波模型。首先分析弹头再入时的工作环境并构建弹头再入自旋模型;其次对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仿真,得到陕西省高原、平原、丘陵、山地四种地形的地形图并对各个地形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地形遮蔽算法对照射区域目标进行可视性判断;最后建立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自旋无线电引信回波模型,仿真得到不同地形种类下的回波图和频谱图。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四种地形在考虑遮挡因素时回波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斜照射角度越大时回波频谱的峰值越多成分越复杂等结论,为后续无线电引信的回波模拟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引信 自旋再入模型 地形仿真 地形遮蔽算法 雷达回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地形流场数值模拟在新疆SPL水电站工程鱼道设计中的应用
14
作者 米热扎提·吐尔逊买买提 曹文洁 +1 位作者 尹才铭 高贝贝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51,共6页
传统的鱼道设计工作中,受工程区域水流流速、流态、地形及河道纵坡等众多因素影响,一般采用模型试验对鱼道设计的合理性进行验证。考虑到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相比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具有灵活简便且结果数据更为齐全等优越性。SPL水电站工... 传统的鱼道设计工作中,受工程区域水流流速、流态、地形及河道纵坡等众多因素影响,一般采用模型试验对鱼道设计的合理性进行验证。考虑到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相比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具有灵活简便且结果数据更为齐全等优越性。SPL水电站工程鱼道设计工作中,在充分研究上溯鱼类洄游习性之后,选择采用全地形三维数值模拟,对水电站尾水区域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分析工程区域河道水流流态后,提出在电站尾水反坡后设平直段尾水渠,尾水渠左岸或右岸布置鱼道进口的推荐方案,并对推荐方案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验证,结果表明:平直段尾水渠左岸布设鱼道方案流场基本平缓,鱼道口布设位置处流态满足要求,更符合本工程实际条件。结合全地形三维数值模拟流场布设鱼道的方法,可为今后的鱼道设计、布置提供新的思路与成功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道设计 鱼类洄游习性 全地形建模 流场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星表面地形环境特征及火壤力学特征研究
15
作者 陈朕 李秀娟 +1 位作者 张锐 邹猛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8,共10页
为了避免着陆器在火星表面着陆及巡视器探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并为火星原位资源的后续利用及地面试验中模拟火壤的制备提供参数参考,研究分析了火星表面的地形特征,特别是火壤的物理与力学特性。本文通过总结成功着陆火星的着陆器和... 为了避免着陆器在火星表面着陆及巡视器探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并为火星原位资源的后续利用及地面试验中模拟火壤的制备提供参数参考,研究分析了火星表面的地形特征,特别是火壤的物理与力学特性。本文通过总结成功着陆火星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所获取的图像及数据,对火星表面的地形地貌及火壤参数进行系统研究,归纳其环境特征,并整理着陆器和巡视器周围火壤的力学参数范围。此外,对国内外已研制的模拟火壤的性质及其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分别提出适用于着陆器和巡视器地面试验的模拟火壤参数范围及选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火星表面的火壤主要由粒径较小的细颗粒物组成,并含有大量粉尘、土块和岩石碎片,表面多形成脆弱的风化层。表层火壤较为松软,其力学特性与砂土相似,导致巡视器在探测过程中容易出现沉陷异常,影响其正常运行。测得火壤的内聚力范围为0.10~9.0 kPa,内摩擦角范围为18°~35°。进一步分析得出,适用于着陆器试验的模拟火壤参数为:内聚力0.24 kPa,内摩擦角35°,容重1.52 g/cm3;适用于巡视器试验的模拟火壤参数为:内聚力0.50 kPa,内摩擦角18°,容重1.10 g/cm3。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火星探测选址、模拟火壤的加工制作、地面试验,以及火星表面的原位资源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火星环境 地形特征 火壤参数 模拟火壤研制 火星原位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条件下毒害性气体扩散实时模拟与可视化——以四川盆地川东北高含硫气田为例
16
作者 姜云 李丁川 +3 位作者 沈若飞 李梅 张溶倩 李元琛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危化行业毒害性气体扩散模拟主要用于风险评估和环境评价,然而复杂地形下的气体扩散实时计算方法研究较少。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罗家寨高含硫气田地处川渝山区,大部分生产设施靠近高密度人口区域,面临的安全环保风险挑战大。为了解决毒... 危化行业毒害性气体扩散模拟主要用于风险评估和环境评价,然而复杂地形下的气体扩散实时计算方法研究较少。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罗家寨高含硫气田地处川渝山区,大部分生产设施靠近高密度人口区域,面临的安全环保风险挑战大。为了解决毒害性气体泄漏实时模拟与应急响应的现实需要问题,在系统分析高含硫气田毒害性扩散模型基础上,基于自动输入管线泄漏监测系统和气象系统的实时数据,提出了改进型复杂地形条件下的CALPUFF大气扩散模型计算方法,成功开发了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应急响应系统(Emergency Response/Management System,ERMS),有效支撑了高含硫气田的安全高效开发。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改进CALPUFF模型参数文件,能够接入泄漏数据和气象数据,根据地形数据生成精细化三维风场,实现了泄漏气体扩散的实时动态计算;②该法适用于应急场景中的小尺度突发情况下的情景模拟,面向应急的毒害性气体模拟结果与环评模型结果基本一致;③该模型能够在2 min之内输出计算结果,满足了现场突发事故发生时实时快速计算和动态模拟的需求。结论认为,考虑复杂地形和实时监测的大气扩散模型实时计算方法有效解决了毒害性气体扩散实时模拟难题,研发的应急响应系统与泄漏监测系统、社区报警系统形成联动,为应急响应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高含硫气田 复杂地形 气体扩散模型 实时模拟 社区应急 数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reinforcement grout in fractured rock mass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optimizing shrinkage stoping configuration 被引量:6
17
作者 YU Shao-feng WU Ai-xiang +1 位作者 WANG Yi-ming LI T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924-2931,共8页
Proper room and pillar sizes are both critical factors for safe mining and high ore recovery rate in shrinkage stoping mining of underground metal mines.The rock masses of Tangdan copper mine of China are fractured,wh... Proper room and pillar sizes are both critical factors for safe mining and high ore recovery rate in shrinkage stoping mining of underground metal mines.The rock masses of Tangdan copper mine of China are fractured,which needs much reinforcement and support prior to mining.Cement-sodium silicate grout technology was selected,then its related parameters such as grout pressure,diffusion radius and time were calculated and proposed.In order to test the effect of the pressured grout in the fractured No.4 ore block,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To optimize stoping configuration,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ANSYS and FLAC 3 D softwares was propo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rilling poros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ock masses are increased obviously.After grout,ore recovery rate is increased by 10.2%employing the newly designed stoping configuration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Last,analyzed from the surface movements,roof subsidence and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of the pillars,the mining safety is probable of being ensu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nkage stoping mining cement-sodium silicate grout effect of pressured grout stoping configuration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典型复杂地形风能资源特性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蓉 向洋 +1 位作者 孙朝阳 常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6-237,共12页
为提高对复杂地形风资源特性及其形成机制的认识,改进复杂地形风场数值模拟方法,分别选取代表极大起伏山地与宽谷地形的藏南谷地、代表极大起伏山地与深谷地形的横断山区以及代表中、小起伏丘陵山地的山西高原开展风资源特性观测实验,... 为提高对复杂地形风资源特性及其形成机制的认识,改进复杂地形风场数值模拟方法,分别选取代表极大起伏山地与宽谷地形的藏南谷地、代表极大起伏山地与深谷地形的横断山区以及代表中、小起伏丘陵山地的山西高原开展风资源特性观测实验,分析不同典型复杂地形条件下天气背景风场、局地大气环流、地形动力强迫、地表摩擦与热力作用对风资源特性形成的贡献,结果表明:山西高原局地大气环流的作用较小;藏南谷地和横断山区的山谷风环流对其风能资源特性的形成起主要作用,尤其是横断山区还存在多尺度的局地大气环流,传统的风电场风资源CFD数值模拟不足以描述如此复杂的风场。因此,在局地大气环流作用明显的复杂地形地区,需要采用中尺度与CFD结合的风电场选址风资源数值模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复杂地形 激光雷达 声雷达 数值模拟 山谷风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区桥址区地形模型的边界过渡段线型
19
作者 张明金 颜庭辕 +2 位作者 胡博 陈红宇 李永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3-1430,共8页
复杂山区桥址区地形模型过渡段曲线直接影响到风洞试验或数值模拟结果的精确性,为探究桥址区地形模型边界过渡段所采用线型的合理形式,基于设置过渡段的2种思路,提出构造过渡段线型的基本原则;采用数值模拟方式对比研究3类典型过渡段线... 复杂山区桥址区地形模型过渡段曲线直接影响到风洞试验或数值模拟结果的精确性,为探究桥址区地形模型边界过渡段所采用线型的合理形式,基于设置过渡段的2种思路,提出构造过渡段线型的基本原则;采用数值模拟方式对比研究3类典型过渡段线型在均匀来流流经时沿程气流分离特性、平均风速剖面、风攻角剖面及湍流动能沿程分布;分析过渡段斜率变化对流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平方正弦曲线在气流分离特性终同位置最大剪应力差为3.77×10^(−3) Pa,风特性过渡性能上同高度最大风速差0.09 m/s,最大湍流动能差1.46×10^(−3) J,均优于其他线型,为桥址区地形模型过渡段线型选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区 地形模型 过渡段 风场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洪涝模拟高精度地形构建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鑫 侯精明 +6 位作者 王添 李东来 陈光照 陈瑜 吕佳豪 高徐军 刘园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3,共8页
为了解决城市洪涝模拟精细地形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管网数据、道路数据和建筑物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洪涝模拟高精度地形构建方法。以唐山市龙王庙河周边区域作为实例验证研究区域,基于该方法构建的DEM建立了研究区... 为了解决城市洪涝模拟精细地形数据难以获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管网数据、道路数据和建筑物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洪涝模拟高精度地形构建方法。以唐山市龙王庙河周边区域作为实例验证研究区域,基于该方法构建的DEM建立了研究区城市雨洪模型(GAST-SWMM耦合模型),并对两场降雨条件下的雨洪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得到的积水位置与实际积水位置相吻合,其中一场降雨条件下两处水位的纳什效率系数分别达到0.92和0.87,水位峰值相对误差为3.35%和3.63%,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表明采用该方法构建的DEM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域的地形特征,可满足城市洪涝模拟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模拟 地形构建 数字高程模型 数据融合 城市雨洪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