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F signals simul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radar
1
作者 Zhang Wei Wang Xuegang Zhu Zhaod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3期486-492,共7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s of frequency-phase scanning 3-D (three-dimensional) radar and the scattering mechanism of 3-D radar, the target and clutter IF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ignals model of freq...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s of frequency-phase scanning 3-D (three-dimensional) radar and the scattering mechanism of 3-D radar, the target and clutter IF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ignals model of frequencyphase scanning 3-D radar is presented. The IF signals model of different channels of 3-D radar is presented in one simple formula in which complex waveform effects are consider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during tests are also provided in the 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ATION three-dimensional radar IF signal frequency-phase scan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中频涡流C扫描成像检测
2
作者 王楠 何存富 +2 位作者 刘秀成 梁雪斌 李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7-907,共11页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在制备和服役过程中容易诱发多种损伤,其中分层缺陷对材料的潜在破坏性最大。针对CFRP中分层缺陷的检测问题,采用涡流C扫描检测技术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内分层缺陷进行可视...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在制备和服役过程中容易诱发多种损伤,其中分层缺陷对材料的潜在破坏性最大。针对CFRP中分层缺陷的检测问题,采用涡流C扫描检测技术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内分层缺陷进行可视化成像。基于成像结果,建立数学统计模型对缺陷面积进行重构,通过分析不同阈值对重构效果的影响以实现涡流对分层缺陷面积检测精度的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研究缺陷埋深与不同方向涡流特征曲线的变化规律,揭示涡流对板内分层缺陷深度的检测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中频(小于1 MHz)涡流C扫描成像系统可以实现CFRP板内最小直径5 mm、埋深0.5 mm分层缺陷的三维成像与定量评估。研究工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内分层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 分层缺陷 涡流 C扫描成像 缺陷面积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双色Z-SCAN法研究热效应的弛豫过程 被引量:1
3
作者 贾振红 周骏 +1 位作者 傅冠久 李劬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1期40-43,共4页
用双色Z-SCAN法研究了热效应的弛豫过程,首次给出了为得到最大的测量灵敏度所满足的泵浦光束和参考光束的几何条件.在实验上对偶氮染料有机物热弛豫时间进行了测量。
关键词 热效应 双色Z-scan 弛豫过程 泵浦光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测量技术飞机表面波纹度检测研究
4
作者 王杨 王胤棋 +1 位作者 赵华 温远光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为提升飞机外表面质量检测能力,实现飞机表面波纹度高效、高精检测,探索基于光学测量技术的飞机外表面波纹度检测和评价策略。以飞机大型部件外表面波纹度检测为研究对象,分析摄影测量技术与光学扫描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结合产品结构形式... 为提升飞机外表面质量检测能力,实现飞机表面波纹度高效、高精检测,探索基于光学测量技术的飞机外表面波纹度检测和评价策略。以飞机大型部件外表面波纹度检测为研究对象,分析摄影测量技术与光学扫描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结合产品结构形式和质量要求,采用摄影测量技术与光学扫描技术相结合手段,获取部件外表面点云数据。基于测量技术特点依据现行有效航空标准,提出以多条外表面截面线波纹度数值全面反映外表面波纹度情况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被测部件外表面波纹度最小为0.0008 mm,最大为0.0024 mm,平均为0.0014 mm,整个测量过程耗时48 min。该方法可有效解决大场景下大型部件表面波纹度检测问题,测量精度和效率能满足航空武器装备表面波纹度质量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大部件表面 波纹度 摄影测量技术 光学扫描测量技术 波纹度评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评价成年女性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的研究
5
作者 操亚波 傅露 +2 位作者 何柳 陈沁 陈水珍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评价成年女性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的变化,为口腔正畸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3年12月接受正畸治疗的成年女性80例,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组,各40例。两组于治疗前(T0)和治疗完成时(T1)进行面部... 目的: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评价成年女性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的变化,为口腔正畸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3年12月接受正畸治疗的成年女性80例,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组,各40例。两组于治疗前(T0)和治疗完成时(T1)进行面部三维光学扫描,获取面部软组织三维数据,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线距、角度、体积的指标差异。结果:拔牙组前下面高、下颌高、颏高、唇宽线距变化小于非拔牙组(P<0.05);拔牙组鼻唇角变化大于非拔牙组(P<0.05),颏唇角、唇角变化小于非拔牙组(P<0.05);拔牙组唇部、颏部体积变化小于非拔牙组(P<0.05)。结论:成年女性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三维扫描技术对成年女性正畸治疗前后软组织变化评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准确测量比较正畸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线距、角度、体积等差异,有助于制定个性化正畸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扫描技术 成年女性 拔牙 正畸 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在鉴别段样强化肉芽肿性乳腺炎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艳 吴晓燕 +3 位作者 张敏 黄学菁 成建明 郑李韵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对段样强化的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段样强化、... 目的 探讨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对段样强化的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IGM)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段样强化、无脓肿型IGM和15例ID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均行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采用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χ^(2)检验比较两组月经状态、年龄、内部强化方式的差异,采用t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筛选出两组容积转运常数(volume transport 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值中的差异项,用二元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其与IDC的危险系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 两组年龄、月经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3),而内部强化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IGM组K^(trans)值[(0.274±0.163)min^(-1)]低于IDC组[(0.451±0.257) min^(-1)],IGM组K_(ep)值[(0.618±0.245)min^(-1)]低于IDC组[(0.856±0.420) min^(-1)],且两组间K^(trans)及K_(ep)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12)。两组Ve值为IGM组(0.531±0.320)min^(-1)、IDC组(0.629±0.323)min^(-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二元logistic线性回归:K^(trans)值的优势比(odds ratios,OR)=2.24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52~6.294](P=0.021),绘制ROC曲线显示,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585、73.3%、85.2%,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78 (95%CI:0.623~0.891)(P=0.001)。结论 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所得K^(trans)值对以段样强化为表现的IGM、IDC有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浸润性导管癌 磁共振药代动力灌注扫描 压缩感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旋转移相式高功率微波反射阵列天线 被引量:1
7
作者 许亮 张强 +4 位作者 袁成卫 刘金亮 孙云飞 龚鸿州 刘东琪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利用旋转移相技术的几何相位调控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传输相位差概念的波束扫描高功率微波反射阵列天线。电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三叉戟形反射阵列天线单元工作于9.5~10.5 GHz,在0~40°入射角度下具有360°范围内的线性相位调... 利用旋转移相技术的几何相位调控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传输相位差概念的波束扫描高功率微波反射阵列天线。电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三叉戟形反射阵列天线单元工作于9.5~10.5 GHz,在0~40°入射角度下具有360°范围内的线性相位调控能力,真空条件下的功率容量达到1.11 GW。采用该单元设计了半径为200 mm的圆形口径反射阵列天线,并使用全波仿真软件进行验证,利用口径相位分布的可重构特性,所设计的反射阵列天线可以实现±40°范围内的波束扫描。在10 GHz时,波束扫描过程中的增益下降小于1.7 dB,最大增益达到31.1 dBi,对应口径效率为73.42%,最低口径效率超过50%,副瓣电平和轴比始终低于-18.7 dB和1.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移相技术 波束扫描 反射阵列天线 高功率微波 功率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低合金钢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初期腐蚀行为
8
作者 刘雪辉 张慧霞 +2 位作者 隋永强 仝宏韬 李相波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55,共7页
通过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高强低合金钢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初期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浸泡前母材区的初始电位较低,腐蚀倾向最大,浸泡后母材区电位波动最大;该焊接接头在初期腐蚀呈现阳极溶解速率由高向低转变的特征,其中母材... 通过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高强低合金钢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初期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浸泡前母材区的初始电位较低,腐蚀倾向最大,浸泡后母材区电位波动最大;该焊接接头在初期腐蚀呈现阳极溶解速率由高向低转变的特征,其中母材区阳极溶解电流密度最大;焊接接头在海水中的初期腐蚀以全面腐蚀和点蚀两种形式发展,腐蚀产物主要成分为α-Fe_(2)O_(3),α-FeOOH和γ-FeOOH。在海水中浸泡初期,焊接接头各区域耐蚀性从低到高排序为母材区、热影响区、焊缝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低合金钢 焊接接头 初期腐蚀 扫描开尔文探针(SKP) 扫描振动电极技术(SV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
9
作者 郑婵 王迪 +2 位作者 黄丽 肖雪清 黄杏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4-256,共13页
由典型的二维层状材料衍生而来的量子点由于其独特的非线性光学(NLO)性能而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绝大多数研究仍集中在液相基质中,不利于材料化和器件化。文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将尺寸均一、分散均匀的SnSe_(2)量子点引入具有良好... 由典型的二维层状材料衍生而来的量子点由于其独特的非线性光学(NLO)性能而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绝大多数研究仍集中在液相基质中,不利于材料化和器件化。文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将尺寸均一、分散均匀的SnSe_(2)量子点引入具有良好理化性能和光学透明性的二氧化硅凝胶玻璃基质中。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拉曼(Raman)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所得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的形貌、组成、结构和线性光学性能系统表征。并采用开孔Z-扫描法对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在纳秒和皮秒激光脉冲下的非线性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激光脉宽皮秒转变为纳秒时,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出现了从饱和吸收(SA)和反饱和吸收(RSA)的转变。且与相对应的悬浮液相比,SnSe_(2)量子点引入凝胶玻璃基质中后,其在皮秒下的SA和纳秒下的RSA性能均有所提高。此外,采用泵浦-探测技术和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的超快载流子动力学过程。计算得到的SnSe_(2)量子点复合凝胶玻璃的NLO参数和弛豫时间与已报道的低维材料相当,证明该材料在非线性光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复合凝胶玻璃 Z-扫描法 饱和吸收 反饱和吸收 超快载流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环境下黄土体结构损伤的尺度效应 被引量:22
10
作者 叶万军 李长清 +2 位作者 杨更社 刘忠祥 彭瑞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36-2343,2360,共9页
尺度效应在水土科学定义中原是指土壤特征(水分和盐分)的变化对采样网格尺度大小的依赖,某一种采样尺度只能揭示相应的变化规律,某一种空间结构特征只能在一定采样尺度下才能表现出来。指的是在不同的观测尺度(微观、细观、宏观)下黄土... 尺度效应在水土科学定义中原是指土壤特征(水分和盐分)的变化对采样网格尺度大小的依赖,某一种采样尺度只能揭示相应的变化规律,某一种空间结构特征只能在一定采样尺度下才能表现出来。指的是在不同的观测尺度(微观、细观、宏观)下黄土体结构损伤的演化规律。冻融循环作用是季节性冻土地区工程发生病害的关键因素,为探究冻融环境下黄土体结构损伤的尺度效应,取延安市黄陵县黄土为研究对象,以初始含水率及冻融循环次数为变量,通过扫描电镜、CT扫描、表观结构试验,探究黄土体在不同初始含水率、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结构损伤微观、细观及宏观表现特征。基于Leica Qwin、Canny算子边缘检测、分形维数、彩虹码伪彩色增强技术、显著性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试验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样微结构单元发生了明显变化,具体表现为颗粒尺寸均一化,骨架连接方式发生转变,由面-面接触转变为点-面、点-点接触,粒间连接减弱,细观表现为试样高密度区不断减小、中低密度区不断增多,冻胀力、迁移力不断显现,使得黄土体完整性降低,迁移通道不断发育,造成宏观析冰量不断增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面孔隙度、分形维数不断增大,冻融循环10次后趋于稳定,试样在冻融环境下内部微、小孔隙不断向中、大孔隙转化;伪彩色增强技术显著提升了CT图像辨识率;造成黄土体结构损伤的因素不只有初始含水率、冻融循环次数,它们之间的交互(耦合)作用也会对土体损伤产生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 CT扫描成像技术 伪彩色增强 扫描电镜 显著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在腹、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葛雅丽 李科 +5 位作者 郑敏文 魏梦琦 张劲松 赵海涛 宦怡 韩月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1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 探讨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在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1例疑有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患者 ,应用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 ,行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增强MRA扫描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 ,从而... 目的 探讨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在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1例疑有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疾病患者 ,应用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 ,行腹腔、盆腔和下肢动脉增强MRA扫描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重建 ,从而获得腹腔、盆腔和下肢连续的动脉全程图像。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清晰图像 ,可直观、完整地显示腹腔、盆腔和下肢的动脉正常结构和疾病分布情况。结论 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 ,可以全面地观察腹腔、盆腔和下肢多发性动脉疾病 ,了解病变的程度及范围 ,利于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案的制定 ,极具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移床跟踪造影扫描技术 下肢动脉疾病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 盆腔疾病 腹腔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34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天舒 张宝艳 陈祥宝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5-47,52,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等温和动态条件下对3234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并模拟实际固化温度历程,采用测定不同固化阶段样品残余反应热的方法对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了验证。结...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等温和动态条件下对3234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并模拟实际固化温度历程,采用测定不同固化阶段样品残余反应热的方法对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3234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符合自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动态实验得到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与验证结果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反应 残余反应热 自催化反应 动力学模型 环氧树脂 航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2024-T3合金局部腐蚀的扫描微电极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邵敏华 付燕 +1 位作者 胡融刚 林昌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0-354,共5页
应用扫描微电极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Al2024-T3合金在NaCl溶液中开路状态下的局部腐蚀发生的早期过程.实验表明,当Al合金浸入NaCl溶液,其表面即刻发生局部微点腐蚀,这些微点腐蚀与合金表面第二相颗粒密切相关,Al合金表面第二相A... 应用扫描微电极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Al2024-T3合金在NaCl溶液中开路状态下的局部腐蚀发生的早期过程.实验表明,当Al合金浸入NaCl溶液,其表面即刻发生局部微点腐蚀,这些微点腐蚀与合金表面第二相颗粒密切相关,Al合金表面第二相Al2CuMg颗粒可表现为三种不同的腐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024-T3合金 局部腐蚀 扫描微参比电极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矿山测量领域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44
14
作者 廉旭刚 蔡音飞 胡海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40,共6页
三维激光扫描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近年来在我国矿山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涉及了矿区边坡监测、露天矿储量管理、地表沉陷监测等方面。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我国矿山测量领域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对存... 三维激光扫描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近年来在我国矿山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涉及了矿区边坡监测、露天矿储量管理、地表沉陷监测等方面。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我国矿山测量领域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矿山测量工程应用及科学研究中使用的三维激光扫描设备与配套软件以国外进口为主,国产设备与软件较少;从数据采集、处理、成果应用等方面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采集数据质量不佳、点云数据匹配精度有待提高、点云数据滤波算法精度不高、特殊监测领域的应用成果不明显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①高精度的空天地一体化数据采集方案,如InSAR、LiDAR、倾斜摄影测量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相结合;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点云数据处理软件开发,包括点云数据智能匹配算法、智能化高精度点云数据滤波算法等;③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后期成果应用,包括面状地物变形监测理论与方法、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三维激光扫描实时动态监测方法。总体来说,进一步推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我国矿山测量领域的应用,有助于大幅提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空间三维数据处理能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测量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变形监测 点云数据匹配 大数据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湿-减湿作用下黄土裂隙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叶万军 李长清 +2 位作者 杨更社 李晓 刘慧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6-383,共8页
黄土内部存在各种裂隙,增湿-减湿作用导致原状黄土内部裂隙不断发展演化,因此研究在增湿-减湿作用下黄土裂隙发育演化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陕北延安地区某边坡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CT扫描技术获得了增湿-减湿作用下土样细观结构变... 黄土内部存在各种裂隙,增湿-减湿作用导致原状黄土内部裂隙不断发展演化,因此研究在增湿-减湿作用下黄土裂隙发育演化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陕北延安地区某边坡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CT扫描技术获得了增湿-减湿作用下土样细观结构变化图,得到了土样CT数ME及SD值随土样增湿-减湿作用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体湿度的增加,土体内部损伤速率缓慢增加,当含水率超过土样塑限后,土体内部损伤速率加快,含水率超过一定值时,速度又减缓,CT数的均值和方差随含水率变化皆呈反"S"曲线;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土样微裂纹逐渐发育,表现为伸长变宽,呈不规则的分叉、甚至贯通;4次干湿循环后,土样裂隙裂缝基本成了网状,土样较破碎,此时CT数的均值和方差变化不大;干湿循环幅度越大,土样内部损伤程度也越大,土样内部节理裂隙发展也就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裂隙 增湿-减湿 CT扫描成像技术 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技术的岩心孔隙配位数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夏惠芬 翟上奇 +3 位作者 冯海潮 殷代印 马文国 王影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3,50,共5页
应用CT扫描技术对岩心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灰度值范围的选取,得到了储层岩心的孔隙度;通过二维横截面图片,对岩心孔喉比进行了研究;并且明确了岩心配位数的查找方法,给出了岩样的配位数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为370×1... 应用CT扫描技术对岩心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灰度值范围的选取,得到了储层岩心的孔隙度;通过二维横截面图片,对岩心孔喉比进行了研究;并且明确了岩心配位数的查找方法,给出了岩样的配位数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为370×10-3μm2的配位数主要在5~13之间,而且有50%以上的比例在7~9;而渗透率为554×10-3μm2的配位数在6~15之间,有60%以上的比例在10~13;CT扫描得出的孔喉比由几变化到几十,最大孔喉比可达60,而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孔喉比在降低,这与恒速压汞实验得出的结论基本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 CT扫描技术 孔隙结构 配位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5nm紫外激光抛光Al_2O_3陶瓷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敏 魏昕 +1 位作者 谢小柱 胡伟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6-560,共5页
紫外激光抛光Al2O3陶瓷可以有效地降低加工中的热影响区、防止微裂纹的产生。为了得到不同激光工艺参量(激光能量密度、扫描速率、扫描间隔)对Al2O3陶瓷抛光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进行了355nm紫外激光抛光Al2O3陶瓷... 紫外激光抛光Al2O3陶瓷可以有效地降低加工中的热影响区、防止微裂纹的产生。为了得到不同激光工艺参量(激光能量密度、扫描速率、扫描间隔)对Al2O3陶瓷抛光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进行了355nm紫外激光抛光Al2O3陶瓷的工艺实验,获得了最优的工艺参量范围。结果表明,当激光能量密度为6J/cm2、扫描间隔为2μm、扫描速率为60mm/s时,抛光后分别获得了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这一结果对获得的低粗糙度、高质量的Al2O3陶瓷抛光表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抛光 激光能量密度 激光扫描速率 激光扫描间距 AL2O3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扫描技术及其在材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詹勇军 王锋 +4 位作者 白黎 张素银 唐永健 吴卫东 谌家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9-102,共4页
以材料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测试为基础,介绍了原始Z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数据处理;重点论述了双色时间分辨Z扫描技术的理论,并分析了它在材料光学非线性效应测试中展现的优越性以及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根据Z扫描技术理论和实验的最新研究... 以材料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测试为基础,介绍了原始Z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数据处理;重点论述了双色时间分辨Z扫描技术的理论,并分析了它在材料光学非线性效应测试中展现的优越性以及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根据Z扫描技术理论和实验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Z扫描技术的两条发展思路,即:CCD相机代替能量或功率计进行信号的采集和多种改进方法应用于实验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扫描技术 非线性光学效应 双色时间分辨Z扫描技术 CCD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超声引导技术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肥胖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敬 袁缨琦 +1 位作者 李莉 许燕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6期68-70,73,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短轴平面外与长轴平面内技术应用于肥胖患者外周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行择期骨科手术且体质指数>30的患者150例,按投币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分别以短轴平面外和长轴平面内技术...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短轴平面外与长轴平面内技术应用于肥胖患者外周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行择期骨科手术且体质指数>30的患者150例,按投币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分别以短轴平面外和长轴平面内技术进行超声引导下的贵要静脉穿刺。比较两种方法的操作时间、穿刺效果及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长轴平面内组图像定位时间多于短轴平面外组(P<0.05),但穿刺时间少于后者(P<0.05),总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轴平面内组穿刺次数少于短轴平面外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后者(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轴平面内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短轴平面外组(P<0.01)。结论短轴平面外和长轴平面内这两种超声引导技术都能获得良好的外周静脉穿刺效果,其中长轴平面内技术所需的图像定位时间虽长,但一旦定位成功后穿刺时间较短、成功率更高,患者痛苦更少,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肥胖 外周静脉穿刺 短轴平面外技术 长轴平面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芯扫描技术与成像测井资料交互解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范翔宇 夏宏泉 +2 位作者 郑雷清 吕林燕 朱义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48,84,共4页
为提高成像测井解释精度以及该类资料的应用水平,需进一步利用岩芯扫描图像来刻度成像测井资料,采用了VC++6.0语言进行岩芯扫描与成像测井交互解释软件的设计,成功地将各类地质信息、岩芯数据、岩芯照片与成像测井资料进行了交互解释。... 为提高成像测井解释精度以及该类资料的应用水平,需进一步利用岩芯扫描图像来刻度成像测井资料,采用了VC++6.0语言进行岩芯扫描与成像测井交互解释软件的设计,成功地将各类地质信息、岩芯数据、岩芯照片与成像测井资料进行了交互解释。通过大量资料处理和现场运用表明,利用岩芯图像对成像测井资料进行标定和佐证不仅使岩芯数据库资料的应用更加充分,也使成像测井解释更加科学、快捷。这不但增强了测井解释的可信度,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更凸显了岩芯扫描技术与成像测井资料的交互解释将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芯 扫描技术 成像测井 图像 交互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