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sampling on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shape measurement
1
作者 QIAO Nao-sheng Shang Xue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2-1520,共9页
In order to accurately measure an object’s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shape,the influence of sampling on it was studied.First,on the basis of deriving spectra expressions through the Fourier transform,the generation o... In order to accurately measure an object’s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shape,the influence of sampling on it was studied.First,on the basis of deriving spectra expressions through the Fourier transform,the generation of CCD pixels was analyzed,and its expression was given.Then,based on the discrete expression of deformation fringes obtained after sampling,its Fourier spectrum expression was derived,resulting in an infinitely repeated"spectra island"in the frequency domain.Finally,on the basis of using a low-pass filter to remove high-order harmonic components and retaining only one fundamental frequency component,the inverse Fourier transform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signal strength.A method of reducing the sampling interval,i.e.,reducing the number of sampling points per fringe,was proposed to increase the ratio between the sampling frequency and the fundamental frequency of the grating.This was done to reconstruct the object’s surface shape more accuratel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4.The basic principle was verified through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In the simulation,the sampling intervals were 8 pixels,4 pixels,2 pixels,and 1 pixel,the maximum absolute error values obtained in the last three situations were 88.80%,38.38%,and 31.50%in the first situation,respectively,and the corresponding average absolute error values are 71.84%,43.27%,and 32.26%.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maller the sampling interval,the better the recovery effect.Taking the same four sampling intervals in the experiment as in the simulation can also lead to the same conclusions.The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reducing the sampling interval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object surface shape measurement and achieve better reconstruction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shape measurement sampling interval spectra overlapping measurement accura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modeling and virtual test of asphalt mixture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4
2
作者 马涛 张德育 +2 位作者 张垚 赵永利 黄晓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525-1534,共10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model the microstructure of asphalt mixture and build virtual test for asphalt mixture by using Particle Flow Code in three dimensions(PFC^(3D))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model the microstructure of asphalt mixture and build virtual test for asphalt mixture by using Particle Flow Code in three dimensions(PFC^(3D))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A randomly generating algorithm was proposed to capture the three-dimensional irregular shape of coarse aggregate.And then,modeling algorithm and method for graded aggregates were built.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modeling of coarse aggregates,asphalt mastic and air voids,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sample of asphalt mixture was modeled by using PFC^(3D).Virtual tests for penetration test of aggregate and uniaxial creep test of asphalt mixture were built and conducted by using PFC^(3D).By comparison of the testing results between virtual tests and actual laboratory tests,the validity of the microstructure modeling and virtual test built in this study was verified.Additionally,compared with laboratory test,the virtual test is easier to conduct and has less variability.It is proved that microstructure modeling and virtual test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is a promising way to conduct research of asphalt mix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alt mixture microstructure modeling virtual test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hree-dimensional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特性的12Cr1MoVG钢早期蠕变损伤诊断
3
作者 张皓琦 沈正祥 +5 位作者 张月莹 王杜 俞鑫 徐佳敏 余志远 孔凡玉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7,共10页
材质劣化是锅炉主蒸汽管道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快速定量化表征以蠕变损伤为主的性能劣化问题,明确性能退化遵循的规律,是主蒸汽管道高温蠕变损伤检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主蒸汽管道12Cr1MoVG钢在580℃、110 MPa条件下出现的高温... 材质劣化是锅炉主蒸汽管道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快速定量化表征以蠕变损伤为主的性能劣化问题,明确性能退化遵循的规律,是主蒸汽管道高温蠕变损伤检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主蒸汽管道12Cr1MoVG钢在580℃、110 MPa条件下出现的高温蠕变损伤问题,采用磁矫顽力测定法和磁巴克豪森噪音法对不同损伤程度的蠕变试样进行检测,获取不同蠕变状态下相对应的磁参量特征值,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技术分析了不同蠕变状态下12Cr1MoVG钢的微观组织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磁参量特征值对12Cr1MoVG钢组织微尺度损伤变化非常灵敏,可作为预测材料早期蠕变损伤的判断指标,将磁信号突变位置视作可能率先发生蠕变断裂的位置,并以此对后期出现的蠕变裂纹提前预警,为主蒸汽管道高温损伤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蠕变损伤 主蒸汽管道 磁矫顽力测定法 磁巴克豪森噪音法 微观组织演化 损伤状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系统的磁流变胶微观结构演化与磁敏行为分析
4
作者 甘如饴 浮洁 +1 位作者 綦松 余淼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56-260,共5页
作为磁敏智能材料的重要一员,磁流变胶的大阻尼和抗沉降特性使其在大幅振动衰减和缓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宏观测试方法难以说明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机理联系,因此,通过直观表征微观结构的演化,揭示材料在多场... 作为磁敏智能材料的重要一员,磁流变胶的大阻尼和抗沉降特性使其在大幅振动衰减和缓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宏观测试方法难以说明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机理联系,因此,通过直观表征微观结构的演化,揭示材料在多场下的力磁耦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故本工作采用微流控测试系统对磁流变胶的微观结构的演化与磁敏行为进行了研究,并预测了多场耦合下材料在管道结构中的宏观力学特性。同时,通过对不同流速以及磁感应强度下的磁流变胶微观结构的定性观察和定量分析,阐述了多场耦合下磁流变胶微观结构的演化与磁敏行为的统计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胶 微流控测试系统 微观结构 磁敏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AlN复相陶瓷的热化学形变行为与预应力强化
5
作者 刘泽校 聂光临 +3 位作者 严政清 刘一军 林华泰 左飞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3-1170,共8页
Al_(2)O_(3)-AlN复相陶瓷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保证其服役安全性与可靠性,采用热化学形变调控下的后处理强化技术,提高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并利用非接触式原位形变测量、SEM-EDS、XRD、压痕试验等表征方法,探讨了复相... Al_(2)O_(3)-AlN复相陶瓷在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保证其服役安全性与可靠性,采用热化学形变调控下的后处理强化技术,提高复相陶瓷的力学性能;并利用非接触式原位形变测量、SEM-EDS、XRD、压痕试验等表征方法,探讨了复相陶瓷的热化学形变行为、物相—微观结构演变规律以及后处理的预应力强化机制。结果显示,随着后处理温度的升高,Al_(2)O_(3)-AlN复相陶瓷的弯曲强度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其中,1100℃处理制得的试样弯曲强度达到极大值[(519.23±23.87)MPa],较未处理试样提高了15%,而且后处理并未降低复相陶瓷试样的热导率。后处理过程可以使复相陶瓷中的AlN组分发生表层局部氧化,并伴随体积膨胀,继而通过表层—内芯的热化学形变失配在复相陶瓷表面形成残余压应力,增大了陶瓷试样的裂纹扩展阻力,从而有效提升了复相陶瓷的力学强度;然而,当后处理温度超过1200℃时,表面氧化层易形成气孔和微裂纹缺陷,导致复相陶瓷力学强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AlN复相陶瓷 热化学形变 预应力强化 原位形变测量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表面形貌的测量 被引量:19
6
作者 周明宝 林大键 +1 位作者 郭履容 郭永康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7-13,共7页
总结了现有各种微结构表面形貌测量方法,概述了这些方法的原理、特性及发展现状,并对各种方法的优越性、存在问题以及应用范围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微结构 表面表貌 测量 衍射光学元件 微细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与进展 被引量:46
7
作者 白冰 周健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综述了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若干进展 ,包括样品的制备及测试方法、微观结构变化的动态监测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定量分析技术、微观力学本构模型的研究等方面。
关键词 微观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 测试方法 定量分析 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探针显微镜下微纳结构深度测量的校准方法(英文)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俭 谷康 +4 位作者 李梦周 由小玉 刘辰光 王宇航 谭久彬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9-556,共8页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是微纳结构三维测量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然而,在测量过程中台阶或沟槽样品的边缘附近会出现不准确的轮廓,这就造成了深度测量的精度损失。为了避免深度测量的精度损失,分别建立了机械探针和光学探针的两个分析模型,...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是微纳结构三维测量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然而,在测量过程中台阶或沟槽样品的边缘附近会出现不准确的轮廓,这就造成了深度测量的精度损失。为了避免深度测量的精度损失,分别建立了机械探针和光学探针的两个分析模型,描述了不准确轮廓、样品深度和探针形状之间的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精度的深度测量标定方法。与现有的国际深度测量标准(W/3规则)进行比较,该方法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边界来确定测量结果是否有效;此外,它还可以指导用户在执行测量之前选择适当的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深度测量 微纳结构 扫描探针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体微细结构变化过程的试验研究方法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敬辉 洪宝宁 张海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44-747,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岩土材料微细结构光学图像测量方法。实现了常规土工三轴实验与岩土材料微细结构的联合测试,获得了土体在荷载作用过程中微细结构变化清晰的图像序列,不仅可以定量研究土体在荷载作用下微结构的变化情况,还可利用数字图... 提出了一种新的岩土材料微细结构光学图像测量方法。实现了常规土工三轴实验与岩土材料微细结构的联合测试,获得了土体在荷载作用过程中微细结构变化清晰的图像序列,不仅可以定量研究土体在荷载作用下微结构的变化情况,还可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微细结构图像序列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土颗粒在荷载作用下的微观位移场,为建立土体合理的本构关系模型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微细结构 光学测量 数字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微结构湍流剖面仪振动源及减振方法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兰世泉 刘玉红 +2 位作者 王延辉 刘进 王子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5-9,共5页
垂直微结构湍流剖面仪(简称垂直剖面仪)是获取海水剪切流数据最有效的测量平台,对于海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垂直剖面仪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根据垂直剖面仪测量原理及海试结果,分析、总结了影响剖面仪测量精度的因素,重点讨... 垂直微结构湍流剖面仪(简称垂直剖面仪)是获取海水剪切流数据最有效的测量平台,对于海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垂直剖面仪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根据垂直剖面仪测量原理及海试结果,分析、总结了影响剖面仪测量精度的因素,重点讨论了剖面仪振动噪声的来源及降低其对剖面仪测量精度影响的方法。在综合分析剖面仪振动源的基础上,为减小剖面仪振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传感器搭载方案,理论分析及计算流体力学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传感器搭载方案可有效降低剖面仪振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微结构湍流剖面仪 振动 剪切流测量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精密加工表面微观形貌的光学测量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洪祥 董申 +1 位作者 梁迎春 李旦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35,共4页
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超精密加工表面微观形貌光学测量方法的测量原理及优缺点,评述了表面微观形貌光学测量技术的发展动态。
关键词 表面微观形貌 光学测量 超精密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MEMS微结构谐振频率的测试技术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晓东 王涛 +3 位作者 李楠 刘梦伟 崔岩 王立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A期1538-1541,共4页
MEMS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测试技术与装置,建立了一种简单的MEMS微结构动态特性的测试装置,以压电陶瓷为核心的基座激励装置实现对微结构的冲击,以微器件自身的输出作为被测信号.结合MEMS工艺中批量制作的特点在同一测试装置的同一次... MEMS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测试技术与装置,建立了一种简单的MEMS微结构动态特性的测试装置,以压电陶瓷为核心的基座激励装置实现对微结构的冲击,以微器件自身的输出作为被测信号.结合MEMS工艺中批量制作的特点在同一测试装置的同一次测试中安装两种不同尺寸的被测微压电悬臂梁试件,采集两个梁的冲击响应信号及它们的联合输出信号,通过FFT频谱分析,比较三种情况下的频谱分析结果并提取出梁的固有频率,采用对比测试的方法获得压电微悬臂梁的谐振频率.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该方法具有测试装置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测试技术 MEMS动态特性 MEMS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烧结碳化硅陶瓷的原位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3
作者 梁汉琴 姚秀敏 +1 位作者 黄政仁 曾宇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3-448,共6页
采用原位分析设备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以Al2O3和Y2O3为烧结助剂的Si C陶瓷的液相烧结过程。通过高温实时观测炉对样品在测试过程中的收缩曲线以及形貌变化进行了表征,以及对液相形成过程的模拟进行了观测。采用传统分析方法研... 采用原位分析设备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以Al2O3和Y2O3为烧结助剂的Si C陶瓷的液相烧结过程。通过高温实时观测炉对样品在测试过程中的收缩曲线以及形貌变化进行了表征,以及对液相形成过程的模拟进行了观测。采用传统分析方法研究了样品的相对密度、抗弯强度、物相组成以及微结构演变从1640℃到1920℃以40℃为间隔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液相明显开始起作用的温度在1640℃到1680℃之间。经典的液相烧结三阶段理论可以通过微结构以及相对密度等的分析来得到验证。该烧结体系的最佳烧结温度确认为1880℃,最高密度为(99.46±0.37)%,最大强度为(650±2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液相烧结 原位研究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全息术用于光学元件表面缺陷形貌测量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竹 姜宏振 +1 位作者 刘旭 陈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6-583,共8页
利用像面数字全息显微术对光学元件表面缺陷的三维形貌测量进行了理论及实验研究。设计并搭建了相应光路系统记录全息图,采用角谱算法数值重建物光场,通过相位修正消除了系统误差引入的波前畸变,获得了经过待测光学元件表面缺陷调制的... 利用像面数字全息显微术对光学元件表面缺陷的三维形貌测量进行了理论及实验研究。设计并搭建了相应光路系统记录全息图,采用角谱算法数值重建物光场,通过相位修正消除了系统误差引入的波前畸变,获得了经过待测光学元件表面缺陷调制的物光相位分布,并根据建立的相位分布与表面缺陷面形的关系模型计算得到缺陷三维形貌。实验以多个划痕和麻点等常见表面缺陷作为测量对象,分别获得了它们的三维形貌,以其中一条实际宽度为35μm、深度为270nm的划痕为例,测量得到该划痕的宽度为35.21μm,平均深度为267.6nm,与真实值相比,横向测量误差为0.6%,纵向测量误差为0.9%。实验结果证实该测量方法是有效、可靠的,能够准确测量光学元件表面缺陷的三维形貌,因而有助于判断光学元件损伤程度以及分析缺陷对系统波前的影响,对保障高功率激光装置的安全正常运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息显微术 三维形貌测量 光学元件 表面缺陷 相位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线能量下16Mn钢接头热影响区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文静 张德远 何芬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5-177,共3页
分别采用CO2气体保护焊和双丝埋弧焊,在不同的焊接线能量下,对16Mn钢进行焊接,对焊接接头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CO2气体保护焊接头组织较均匀细小;双丝埋弧焊接头组织较粗大,在过热区出现了魏氏组织;CO2气体保护... 分别采用CO2气体保护焊和双丝埋弧焊,在不同的焊接线能量下,对16Mn钢进行焊接,对焊接接头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CO2气体保护焊接头组织较均匀细小;双丝埋弧焊接头组织较粗大,在过热区出现了魏氏组织;CO2气体保护焊接头的硬度值明显较双丝埋弧焊接头的硬度值高,硬度值在热影响区出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接方法 焊接线能量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CorelDRAW平台上进行Fry法有限应变测量的新技术 被引量:13
16
作者 韩阳光 颜丹平 李政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4-500,共7页
有限应变测量是韧性变形定量估算的主要手段。Fry法有限应变测量以变形颗粒,如变形砾石、鲕粒、近等轴矿物等为应变标志体,地质实践中较容易获得,是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最普遍手段。其传统测量过程极为繁琐,难以满足大范围应变测量的要求... 有限应变测量是韧性变形定量估算的主要手段。Fry法有限应变测量以变形颗粒,如变形砾石、鲕粒、近等轴矿物等为应变标志体,地质实践中较容易获得,是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最普遍手段。其传统测量过程极为繁琐,难以满足大范围应变测量的要求,数据精度也较低,限制了Fry法的应用。前人曾根据Fry法原理设计了计算机程序,但其程序相关编程语言如今已基本不能使用。本研究基于目前地质上较普遍使用的制图软件Corel DRAW平台的VBA编程,设计出一个基于Corel DRAW平台的Fry法应变测量宏程序FRY-1。在新图层上将所有变形颗粒的中心点标出后,运行FRY-1宏程序即可快速得到精确的Fry图解,并计算出相对精确的R值。通过实例与"最邻近心对心法"的测量结果进行的对比,证明该方法简便易操作,并可大幅提高有限应变测量的效率和有效减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y法 有限应变测量 CORELDRAW VBA 计算机制图 显微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球团回转窑中结圈物的形成机理及抑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侯恩俭 王斌 +3 位作者 杨永斌 张雁 李骞 徐斌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38,41,共6页
针对鞍钢氧化球团回转窑中的结圈问题,通过对结圈物物化性能和宏观及显微结构的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各结圈物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活性较高的次生Fe_2O_3易形成结构疏松的结圈物,或粘附在球团表面将球团聚形成结圈物;Fe_3O_4粉末由于其... 针对鞍钢氧化球团回转窑中的结圈问题,通过对结圈物物化性能和宏观及显微结构的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各结圈物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活性较高的次生Fe_2O_3易形成结构疏松的结圈物,或粘附在球团表面将球团聚形成结圈物;Fe_3O_4粉末由于其再结晶固结作用而易形成结构致密的结圈物,并在此过程中可能包裹少量球团或在高温区与球团一起形成熔蚀葡萄状结圈物。导致结圈的最主要原因是预热效果不良和煤灰的掺入,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球团预热效果和燃煤量的措施,并取得较明显的缓解结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窑结圈 氧化球团 结圈机理 宏观和显微结构 抑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润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1
18
作者 雒建斌 张朝辉 温诗铸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7期84-89,共6页
薄膜润滑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广泛研究的新型润滑状态。它是界于弹流润滑和边界润滑之间的一种过渡润滑状态 ,有着自己独特的润滑规律。文章回顾了薄膜润滑的研究历史 ,包括薄膜润滑概念的提出、测试技术的发展、薄膜润滑的膜厚特性。
关键词 薄膜润滑 有序膜 膜厚测量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土体微细结构连续变化过程的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敬辉 洪宝宁 张海波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9-62,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岩土材料微细结构光学图像测量方法。实现了常规土工三轴实验与岩土材料微细结构测试的联合 ,获得了土体在荷载作用过程中微细结构变化清晰的图像序列 ,不仅可以定量研究土体在荷载作用下微结构的变化情况 ,还可利用数字图... 提出一种新的岩土材料微细结构光学图像测量方法。实现了常规土工三轴实验与岩土材料微细结构测试的联合 ,获得了土体在荷载作用过程中微细结构变化清晰的图像序列 ,不仅可以定量研究土体在荷载作用下微结构的变化情况 ,还可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微细结构图像序列进行相关分析 ,得出土颗粒在荷载作用下的微观位移场 ,为建立土体合理的本构关系模型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微细结构 光学测量 数字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支承辊Cr4材料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琪 陈学文 +1 位作者 刘永辉 张菁丽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56,共3页
采用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硬度法,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测定了Cr4钢的临界转变点Ac1,Ac3以及Ms点;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得到了该材料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合金相组织观察方法,研究了连续冷却过程中奥... 采用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硬度法,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测定了Cr4钢的临界转变点Ac1,Ac3以及Ms点;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得到了该材料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合金相组织观察方法,研究了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形貌;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相转变后的硬度值。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材料的硬度也越来越大。为大型支承辊热加工工艺过程微观组织模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参数,同时也为大型支承辊的锻造及热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法 金相-硬度法 CCT曲线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