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e modeling and virtual test of asphalt mixture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4
1
作者 马涛 张德育 +2 位作者 张垚 赵永利 黄晓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525-1534,共10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model the microstructure of asphalt mixture and build virtual test for asphalt mixture by using Particle Flow Code in three dimensions(PFC^(3D))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model the microstructure of asphalt mixture and build virtual test for asphalt mixture by using Particle Flow Code in three dimensions(PFC^(3D))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A randomly generating algorithm was proposed to capture the three-dimensional irregular shape of coarse aggregate.And then,modeling algorithm and method for graded aggregates were built.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modeling of coarse aggregates,asphalt mastic and air voids,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sample of asphalt mixture was modeled by using PFC^(3D).Virtual tests for penetration test of aggregate and uniaxial creep test of asphalt mixture were built and conducted by using PFC^(3D).By comparison of the testing results between virtual tests and actual laboratory tests,the validity of the microstructure modeling and virtual test built in this study was verified.Additionally,compared with laboratory test,the virtual test is easier to conduct and has less variability.It is proved that microstructure modeling and virtual test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is a promising way to conduct research of asphalt mix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alt mixture microstructure modeling virtual test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hree-dimensional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land FD-CSEM forward modeling using edge finite-element method 被引量:3
2
作者 LIU Jian-xin LIU Peng-mao TONG Xiao-zh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A modeling tool for simulating three-dimensional land frequency-domain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surveys,based on a finite-element discretization of the Helmholtz equation for the electric fields,has been deve... A modeling tool for simulating three-dimensional land frequency-domain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surveys,based on a finite-element discretization of the Helmholtz equation for the electric fields,has been developed.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our modeling method and those previous works is edge finite-element approach applied to solv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land frequency-domain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 generated by horizontal electric dipole source.Firstly,the edge finite-element equation is formulated through the Galerkin method based on Helmholtz equation of the electric fields.Secondly,in order to check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ing code,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a homogeneous half-space model.Finally,other three models are simulated with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can be applied for solving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The algorithm has been demonstrated,which can be effective to modeling the complex geo-electrical structures.This efficient algorithm will help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laws of3-D land frequency-domain controlled-source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s and to setup basis for research of three-dimensional i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model frequency-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 horizontal electric dipole forward modeling edge finite-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forward modeling for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3
3
作者 童孝忠 柳建新 +3 位作者 谢维 徐凌华 郭荣文 程云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136-142,共7页
A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divergence condition was presented for computing three-dimensional(3D) magnetotelluric forward modeling. The finite element equ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 forwar... A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divergence condition was presented for computing three-dimensional(3D) magnetotelluric forward modeling. The finite element equ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 forward modeling was derived from Maxwell's equations using general variation principle. The divergence condition was added forcedly to the electric field boundary value problem, which made the solution correct. The system of equation of the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was a large sparse, banded, symmetric, ill-conditioned, non-Hermitian complex matrix equation, which can be solved using the Bi-CGSTAB method. In order to prove correctnes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 forward algorithm, the computed results and analytic results of one-dimensional geo-electrical model were compared. In addition, the three-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 forward algorithm is given a further evaluation by computing COMMEMI model. The forward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very efficient, and it has a lot of advantages, such as the high precision, the canonical process of solving problem, meeting the internal boundary condition automatically and adapting to all kinds of distribution of multi-sub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three-dimensional forward model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general variation principle divergence cond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high output power 340 GHz balanced frequency doubler designed based on linear optimization method
4
作者 LIU Zhi-Cheng ZHOU Jing-Tao +5 位作者 MENG Jin WEI Hao-Miao YANG Cheng-Yue SU Yong-Bo JIN Zhi JIA Rui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1,共8页
In this paper,a linear optimization method(LOM)for the design of terahertz circuits is presented,aimed at enhancing the simulation efficacy and reducing the time of the circuit design workflow.This method enables the ... In this paper,a linear optimization method(LOM)for the design of terahertz circuits is presented,aimed at enhancing the simulation efficacy and reducing the time of the circuit design workflow.This method enables the rapid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embedding impedance for diodes across a specific bandwidth to achieve maximum efficiency through harmonic balance simulations.By optimizing the linear matching circuit with the optimal embedding impedance,the method effectively segregates the simulation of the linear segments from the nonlinear segments in the frequency multiplier circuit,substantially improving the speed of simulations.The design of on-chip linear matching circuits adopts a modular circuit design strategy,incorporating fixed load resistors to simplify the matching challenge.Utilizing this approach,a 340 GHz frequency doubler was developed and measur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across a bandwidth of 330 GHz to 342 GHz,the efficiency of the doubler remains above 10%,with an input power ranging from 98 mW to 141mW and an output power exceeding 13 mW.Notably,at an input power of 141 mW,a peak output power of 21.8 mW was achieved at 334 GHz,corresponding to an efficiency of 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 optimization method(LOM)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magnetic model(3D-EM) Harmonic impedance optimization Schottky planar diode Terahertz frequency doubl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DPM模型的不同生态抛枕防护效果分析
5
作者 孙洪广 洪良贞 +1 位作者 王茂枚 王连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6,44,共9页
天然河道中弯曲边坡是受侵蚀的严重区域,弯曲边坡防护是河道治理的重大难题。基于生态护坡理念,对比研究了砂石填装的不同形状抛枕在弯道侵蚀中的防护效果。根据实际河道结构,构建了弯道河床几何模型,进而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相模型(C... 天然河道中弯曲边坡是受侵蚀的严重区域,弯曲边坡防护是河道治理的重大难题。基于生态护坡理念,对比研究了砂石填装的不同形状抛枕在弯道侵蚀中的防护效果。根据实际河道结构,构建了弯道河床几何模型,进而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离散相模型(CFD-DPM)方法分析在弯曲河道凹岸侧投放长方体、半球体和半圆柱体抛枕的护岸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流速度v=0.5 m/s的条件下,放置有抛枕的3种模型中,长方体抛枕附近的凹岸受到的压力最小,半圆柱体抛枕中颗粒雷诺数最小;半圆柱体抛枕阻挡的颗粒量最多、颗粒的平均速度最小,比无抛枕模型中的颗粒平均速度小9%;放置长方体抛枕的护岸模式下,对抛枕附近的凹岸有较好的防护效果,放置半圆柱体抛枕的护岸模式下,阻沙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边坡防护 生态护坡 砂石抛枕 弯道河床几何模型 CFD-DPM方法 防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复杂CAD模型的嵌入域等几何单元几何属性快速界定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谢晴天 谢贤达 +2 位作者 罗年猛 杨奥迪 王书亭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7,共7页
嵌入域等几何分析方法可以综合嵌入域法网格划分和等几何分析高阶单元求解效率的双重优势,是复杂CAD模型进行等几何分析的主要实现方式之一。嵌入域网格单元几何属性的界定是构建嵌入域等几何分析模型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基于射线法对... 嵌入域等几何分析方法可以综合嵌入域法网格划分和等几何分析高阶单元求解效率的双重优势,是复杂CAD模型进行等几何分析的主要实现方式之一。嵌入域网格单元几何属性的界定是构建嵌入域等几何分析模型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基于射线法对嵌入域网格单元进行几何属性界定过程中存在的界定效率与准确度相矛盾的问题,本文将分离轴理论与射线法结合,建立了一种混合型网格单元几何属性界定策略,将点与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判断问题转化为了面与体的相交判断问题,从而在保证单元几何属性界定效率的同时,提高单元界定准确度。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合型网格单元几何属性界定策略可有效提升界定效率及鲁棒性,为复杂模型嵌入域等几何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 等几何分析 嵌入域法 单元几何属性 分离轴理论 射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传感器的视频图像几何失真校正方法
7
作者 张西广 张龙飞 樊银亭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55,共6页
视频图像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信息畸变,致使图像几何失真,为此提出基于光纤传感器的视频图像几何失真校正方法。分析视频图像像素节点在光敏区域分布情况,提取亚像素视差信息,通过面阵CCD图像传感器获取畸变视频图像;利用畸变曲线近似模... 视频图像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信息畸变,致使图像几何失真,为此提出基于光纤传感器的视频图像几何失真校正方法。分析视频图像像素节点在光敏区域分布情况,提取亚像素视差信息,通过面阵CCD图像传感器获取畸变视频图像;利用畸变曲线近似模型计算出视频图像畸变率,确定畸变图像坐标,并结合双线性灰度插值算法推导校正参数,实现视频图像的几何失真校正。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校正不同种类的视频图像几何畸变,校正后的图像与原图像相似度高超过0.97,图像边缘模糊程度降低,提高了图像的视觉观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面阵CCD多模图像传感模型 几何矩阵 畸变率曲线 畸变率 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动几何学特征的空间连杆机构5位置综合
8
作者 王瀚超 郭颖颖 +1 位作者 林松 江竞宇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4-324,共11页
机构的尺度综合问题是机构学中的经典问题,为了建立起一套相对系统完整的、设计透明度高、应用简便的空间连杆机构尺度综合的几何流程,从空间连杆机构的运动几何学原理出发,以连杆机构中的浮动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化为构件上的一条... 机构的尺度综合问题是机构学中的经典问题,为了建立起一套相对系统完整的、设计透明度高、应用简便的空间连杆机构尺度综合的几何流程,从空间连杆机构的运动几何学原理出发,以连杆机构中的浮动构件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化为构件上的一条定直线,并将该条直线假想为导向构件,研究其在有限分离位置情况下的运动几何学特征,建立相应的空间运动几何学模型,实现空间运动学问题向空间几何学问题的转化。在此基础上,根据直线所占据的空间位置数不同,将直线多位置数问题拆解为多个少位置数问题的组合,进一步研究所提取几何特征之间的几何关联性,结合二平面投影系统,在明确了投影变换主投影方向的前提下,将几何学问题由空间向平面转化,并在平面系统中构建出相应的线导引模型。最后,根据机构的传动任务,结合运动反转理论,将空间机构的传动任务转化为线导引模型的求解问题,拟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空间连杆机构尺度综合方法。最终,以空间RSSR传动机构5位置函数综合问题为例,利用空间连杆机构尺度综合的几何流程,得到了满足精确5位置函数传递关系的RSSR机构的解。综合算例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综合理论体系的有效性及实用性。同时,该方法不局限于输入、输出运动规律为转动–转动传动机构的尺度综合,也可对转动–移动、转动–平面运动、转动–空间运动的传动机构进行机构尺度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连杆机构 尺度综合 几何法 二平面投影系统 线导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可见性概念改进基于镜像原理的射线追踪法 被引量:15
9
作者 顾晓龙 章文勋 +1 位作者 云正清 金祯荣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研究改进了基于镜像原理的反射线追踪算法。将镜像点用树的结点形式作拓扑表示 ,再建立判据去除无效的像点 ,从而极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关键词 几何光学法 镜像法 射线追踪法 可见性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PC模型的线阵卫星影像核线排列及其几何关系重建 被引量:24
10
作者 张过 潘红播 +1 位作者 江万寿 秦绪文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针对核线影像无几何模型的问题,提出基于有理多项式系数(Rational Polynomial Coefficient,RPC)模型,利用投影轨迹法制作线阵推扫式卫星核线影像及其几何模型的重建方法。利用SPOT 5 HRG、CBERS 2-03异轨立体像对和SPOT 5 HRSI、RS P5、... 针对核线影像无几何模型的问题,提出基于有理多项式系数(Rational Polynomial Coefficient,RPC)模型,利用投影轨迹法制作线阵推扫式卫星核线影像及其几何模型的重建方法。利用SPOT 5 HRG、CBERS 2-03异轨立体像对和SPOT 5 HRSI、RS P5、GeoEyeI、KONOS同轨立体像对重建的核线影像几何模型上下视差的中误差在0.2个像元之内;利用重建几何模型和原始影像几何模型进行前方交会计算所得到的地面点平面中误差在1 m之内,高程中误差在0.3 m之内,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轨迹法 核线几何模型 RPC模型 线阵列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图像分割的自适应距离保持水平集演化 被引量:57
11
作者 何传江 李梦 詹毅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161-3169,共9页
Li等人提出的距离保持水平集方法有传统变分水平集方法不具备的许多优点,然而,它有初始曲线必须包围目标物体或完全置于目标物体内部或外部的缺点.提出一种自适应距离保持水平集方法,它无须初始曲线包围目标物体或完全置于目标物体内部... Li等人提出的距离保持水平集方法有传统变分水平集方法不具备的许多优点,然而,它有初始曲线必须包围目标物体或完全置于目标物体内部或外部的缺点.提出一种自适应距离保持水平集方法,它无须初始曲线包围目标物体或完全置于目标物体内部或外部,即初始曲线可以置于图像的任何地方.它能够解决原方法所不能解决的一些图像分割问题,例如,能够从任意选取的一条初始曲线出发自动检测目标物体的内外轮廓,检测多目标物体以及深度凹陷区域的边缘,并能较好地提取目标物体的弱边界.对几幅具有不同目标边界形态的合成图像和自然图像进行了实验,结果都取得了预期的分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几何活动轮廓模型 水平集方法 距离保持水平集方法 偏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性的图像去噪综述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郭德全 杨红雨 +1 位作者 刘东权 何文森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6-413,共8页
利用图像的稀疏与冗余表达模型去噪是当前较为新颖的去噪方法,在对国内外稀疏模型去噪文献进行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回顾稀疏性去噪研究的发展,阐明稀疏去噪的原理与降噪模型。总结用于稀疏去噪中的各类方法,介绍利用稀疏性在图像去噪中... 利用图像的稀疏与冗余表达模型去噪是当前较为新颖的去噪方法,在对国内外稀疏模型去噪文献进行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回顾稀疏性去噪研究的发展,阐明稀疏去噪的原理与降噪模型。总结用于稀疏去噪中的各类方法,介绍利用稀疏性在图像去噪中的分解与重构过程,并将小波法去噪、多尺度几何分析法去噪、独立成分法去噪中所涉及的传统稀疏性与当前的稀疏与冗余表达模型去噪对比分析。最后基于对稀疏性去噪方法的分析,提出对稀疏去噪研究方法的一些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去噪 降噪模型 小波方法 多尺度几何分析 独立成分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方法在变形曲线曲面造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经玲 席平 唐荣锡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5-251,共7页
变形曲线曲面造型方法是将CAGD中参数化几何描述方法与某些力学原理相结合,自动确定曲线曲面的各种控制参数,使之满足给定的几何约束条件,克服局部修改和整体光顺的矛盾,可用于构造具有复杂形状的物体.在曲线曲面插值、光顺和光滑... 变形曲线曲面造型方法是将CAGD中参数化几何描述方法与某些力学原理相结合,自动确定曲线曲面的各种控制参数,使之满足给定的几何约束条件,克服局部修改和整体光顺的矛盾,可用于构造具有复杂形状的物体.在曲线曲面插值、光顺和光滑拼接,以及N边域构造方面有优越性.基于能量函数的变形模型是由能量函数、几何约束和外部载荷定义的变分问题.应用有限元技术求解可得变形曲线曲面.本文对应用有限元方法时的一些关键技术,如有限元网格的生成、约束条件的添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N边域构造方面的几个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曲线曲面 有限元方法 几何造型 CAG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实测控制点的SPOT 5 1A数据几何校正方法精度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华 安娜 杨清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7年第4期47-50,共4页
采用高精度的星基差分GPS实测控制点对SPOT5 1A数据几何校正方法进行比较,对校正误差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射模型法的校正精度远高于多项式法的校正精度;多项式法在X方向上的误差远大于Y方向上的误差;正射模型法的误差在2个... 采用高精度的星基差分GPS实测控制点对SPOT5 1A数据几何校正方法进行比较,对校正误差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正射模型法的校正精度远高于多项式法的校正精度;多项式法在X方向上的误差远大于Y方向上的误差;正射模型法的误差在2个方向上差别不大。卫星扫描角度引起的像元畸变是多项式方法产生较大误差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T5 GPS 几何校正 正射模型法 多项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olid的简化家具装配几何界面设计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舸 刘子川 马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175,共5页
模块化自上而下的家具产品建模方法,虽然在设计过程中家具产品组成模块能够根据特定的机制整合所有模块,产生家具产品所需功能的优势,但处理具有庞大几何形体与约束关联数据的家具模型时,存在家具几何模型中的组成模块难以变更、变形困... 模块化自上而下的家具产品建模方法,虽然在设计过程中家具产品组成模块能够根据特定的机制整合所有模块,产生家具产品所需功能的优势,但处理具有庞大几何形体与约束关联数据的家具模型时,存在家具几何模型中的组成模块难以变更、变形困难等缺点。为此提出简化家具装配几何界面设计方法,使用几何外形退化、约束关联转移等处理手法,将标准化的装配关系与简化后的几何元素相结合,建立模块化家具产品的简化装配几何界面,作为家具产品开发设计人员的设计依据。实例表明,该方法避免了复杂家具模型装配规划中的庞大数据处理问题,有助于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保持设计的一致性,方便设计资源的重复利用以及设计团队的相互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装配 TOPSOLID 建模方法 模块化 几何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拓扑结构的岩石裂缝网络表征方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玮 孙文峰 +3 位作者 唐鹏 闫铁 李悦 纪照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27,共6页
裂缝间的联结状态直接影响着裂缝网络的连续性、连通性等性能,而现有的岩石裂缝网络表征模型又无法准确描述裂缝间的联结状态。为此,运用拓扑方法,定义了裂缝网络拓扑结构基本参数,通过统计不同类型节点数的方式,计算了裂缝数、分支数... 裂缝间的联结状态直接影响着裂缝网络的连续性、连通性等性能,而现有的岩石裂缝网络表征模型又无法准确描述裂缝间的联结状态。为此,运用拓扑方法,定义了裂缝网络拓扑结构基本参数,通过统计不同类型节点数的方式,计算了裂缝数、分支数以及裂缝、分支平均连接点数,由此建立了可以定量描述裂缝联结程度的网络拓扑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该拓扑结构模型与表征裂缝网络的P_(xy)体系模型相结合,定义了裂缝网络综合评价指数及其表达形式,建立了一种基于拓扑结构的岩石裂缝网络表征方法。最后,应用该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下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二段页岩裂缝网络进行了表征,取得了较为全面的表征结果。结论认为:(1)该方法既可以描述裂缝网络的发育程度,又可以描述裂缝网络的连通性能,能够更为充分地表征岩石裂缝网络,对储层评价、储层改造、油气渗流等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帮助;(2)由于拓扑结构参数、综合评价指数与岩石裂缝网络性能之间的定量刻画尚不清晰,故下一步还需要开展大量的测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储层 裂缝网络 拓扑结构 拓扑方法 裂缝表征 几何参数 拓扑参数 结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引雷对附近10kV架空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4
17
作者 刘刚 席禹 +3 位作者 唐军 李恒真 邓琳 许志恒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0-697,共8页
为分析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对附近10 kV架空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特性的影响,首先选取珠江三角洲地区110、220、500 kV架空输电线路各1条作为试验样本,统计分析了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架设前、后线路走廊范围内的地闪密度及雷电流幅值变化情况。然... 为分析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对附近10 kV架空配电线路雷击跳闸特性的影响,首先选取珠江三角洲地区110、220、500 kV架空输电线路各1条作为试验样本,统计分析了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架设前、后线路走廊范围内的地闪密度及雷电流幅值变化情况。然后采用规程法、电气几何模型、先导发展模型这3种方法,分析了架空配电线路直击雷受雷宽度与输、配电线路之间距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引起附近10 kV架空配电线路跳闸率增大,原因是输电走廊内地闪密度和高幅值雷电流概率增大;且输、配电线路之间的距离越小,架空配电线路遭受直击雷的风险就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 10 kV架空配电线路 地闪密度 雷电流幅值分布 规程法 电气几何模型 先导 发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分枝模型的树木模拟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岳 邹北骥 +1 位作者 刘洁 周洁琼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6年第7期46-48,52,共4页
虚拟自然场景的实时生成一直是图形学研究领域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作为自然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树木的模拟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在实际建模中以三维分枝模型为基础,与随机繁衍L系统相结合,对树木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将光源和... 虚拟自然场景的实时生成一直是图形学研究领域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作为自然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树木的模拟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在实际建模中以三维分枝模型为基础,与随机繁衍L系统相结合,对树木模型进行了一些改进。将光源和重力的影响加入枝段的模型中,使生成树木的形态更加逼真;改进了分枝模式,使得生成树木的随机性得到加强;在绘制时根据不同距离选择不同复杂度的树木模型,加快了渲染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模型 三维分枝模型 随机繁衍L系统 多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几何特征的光固化快速原型制作时间预计算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海量 武殿梁 卢秉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147-1150,1154,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几何特征的光固化快速原型制作的时间估计算法 ,利用体积、有效表面积等参数及经过统计分析处理的支撑结构因素 ,来快速地估算模型的制作时间 ,克服了传统方法必须进行分层、加支撑和获取最终加工文件才能进行时间计...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几何特征的光固化快速原型制作的时间估计算法 ,利用体积、有效表面积等参数及经过统计分析处理的支撑结构因素 ,来快速地估算模型的制作时间 ,克服了传统方法必须进行分层、加支撑和获取最终加工文件才能进行时间计算的缺点 .经实践证明 ,该方法简单、有效、精度较高及应用性强 ,对实现模型制作的精确报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型 制作时间 几何特征 统计分析 模型 时间估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基础大件精度保持性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胡敏 余常武 +3 位作者 张俊 赵万华 寸花英 袁胜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5-73,共9页
针对国产机床生产厂家振动时效工艺不规范导致数控机床基础大件精度保持性较差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方法。该方法通过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的方法对振动时效的工艺参数进行合理选择。在此基础上,对两个相同床身分别... 针对国产机床生产厂家振动时效工艺不规范导致数控机床基础大件精度保持性较差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方法。该方法通过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的方法对振动时效的工艺参数进行合理选择。在此基础上,对两个相同床身分别在原振动时效工艺和新振动时效工艺下进行振动时效的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新工艺下的振动时效平均应力消除率为65.1%,原工艺下为38.5%,新振动时效工艺下床身的应力消除率是原振动时效工艺下的1.69倍。由此验证了提出的新振动时效工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数控机床基础大件的精度保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基础大件 精度保持性 几何误差模型 振动时效 盲孔法 应力消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