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文旅体验式消费场景系统的构建研究——以荆楚文化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江敏 冯涵瑞 张佳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203,共11页
作为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荆楚文化适时融入数字经济语境,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路径。基于游客UGC数据分析,采用LDA主题模型和质性研究方法,识别出诗赋曲艺创意休闲、荆楚历史文博展陈、大江大湖行浸游艺三大荆楚... 作为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荆楚文化适时融入数字经济语境,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路径。基于游客UGC数据分析,采用LDA主题模型和质性研究方法,识别出诗赋曲艺创意休闲、荆楚历史文博展陈、大江大湖行浸游艺三大荆楚文化消费场景主题,可构建一个由多方参与主体、多元场景结构、多样场景类型、多种场景体验、多重场景价值五要素组成的数字文旅体验式消费场景系统。其中,系统各要素动态表征于物理环境、空间模拟、社会主体、数智交互、行为向度、场景效能六个维度;供求交织、虚实交融、主客交互是系统内在运行逻辑,为驱动系统优化、构建沉浸式体验、促进价值共创提供了原动力、吸引力和核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旅 消费场景 荆楚文化 LDA主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场景直播中意义迁移促进产品销售的作用机制研究——以东方甄选山西行的农产品销售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改芳 王涛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8,共20页
旅游直播逐渐成为旅游及相关商品重要的销售手段之一。文章以意义迁移模型为理论视角,研究了东方甄选山西行直播过程中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意愿机制。研究发现:遗产地年代价值和传统文化意义会通过直播的互动过程转移到地方农特产品,从... 旅游直播逐渐成为旅游及相关商品重要的销售手段之一。文章以意义迁移模型为理论视角,研究了东方甄选山西行直播过程中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意愿机制。研究发现:遗产地年代价值和传统文化意义会通过直播的互动过程转移到地方农特产品,从而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具体来说,遗产地文旅场景直播过程中的娱乐氛围和主播名人光环,强化了消费者和直播的类社会互动过程,增强了受众的遗产认同和虚拟依恋,通过意义转移,遗产真实性及由此产生的认同情感转移至对农产品原生态和真实质朴特质的认可,从而正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文章在旅游电商直播基础上提出了文旅场景直播的概念,并对文旅场景直播促进农产品消费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假设均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旅游直播的理论研究,并一定程度上对文旅场景直播促进旅游产品销售和强化溢出效应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场景直播 意义迁移模型 购买意愿 遗产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技术嵌入电子实验教学探索
3
作者 高玄怡 杨惠霞 +3 位作者 陈威 乔婧思 卢继华 王业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15,共5页
针对传统电子实验教学中学生对元器件内部构造机理的动态变化过程缺乏深入理解,导致实验调试时盲目操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以“火灾报警电路综合设计实验”为例,展示MR技术在虚实结合场景中的应用。... 针对传统电子实验教学中学生对元器件内部构造机理的动态变化过程缺乏深入理解,导致实验调试时盲目操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现实(MR)技术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以“火灾报警电路综合设计实验”为例,展示MR技术在虚实结合场景中的应用。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直观“透视”晶体管内部构造及载流子运行状态。实验结果表明,MR嵌入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和应用电子学知识,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深入探索的高阶思维,实现传统电子实验教学从单一模式向多维交互形式的转变,为实验教学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技术 实验教学新模式 虚实场景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地理实体工程化建模技术
4
作者 张元杰 田海波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9-164,共6页
自然资源部提出国家、省、市协同开展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研制基础地理实体数据产品,为数字中国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开展全国范围内多类型、多尺度、多粒度基础地理实体建模是实景三维中国技术体系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本... 自然资源部提出国家、省、市协同开展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研制基础地理实体数据产品,为数字中国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开展全国范围内多类型、多尺度、多粒度基础地理实体建模是实景三维中国技术体系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基础测绘实际,提出了开展全国基础地理实体工程化、规模化建模的技术思路,对基础地理实体的概念内涵、内容与分类、尺度与粒度、数据模型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并介绍了工程化实现的3种主要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中国 基础地理实体 工程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数据融合的矿山精细化建模方法与虚拟现实平台搭建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江梅 关凯 +5 位作者 朱万成 徐晓冬 刘阳晓 高楠 秦瑞博 李荟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8-167,共10页
矿山生产过程精细化建模和场景展示,可以实现对矿山三维空间分布的精细刻画,同时提高矿山灾害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可视化程度。将精细化地质建模技术与矿山灾害监测预警方法相结合,搭建了兼容PC端浏览器和手机端APP的三维可视化地表灾害... 矿山生产过程精细化建模和场景展示,可以实现对矿山三维空间分布的精细刻画,同时提高矿山灾害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可视化程度。将精细化地质建模技术与矿山灾害监测预警方法相结合,搭建了兼容PC端浏览器和手机端APP的三维可视化地表灾害监测预警云平台。采用Hermite径向基隐函数、MaskR-CNN网络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等多源数据融合的矿山精细化建模方法,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InSAR数据、钻孔岩芯等多源异构数据,实现了地表形态、地层分布、岩体质量等信息的精细化智能表征,以及由表及里的矿山精细化模型构建。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一种岩体质量智能计算的移动端APP进行钻孔岩芯数据快速采集及智能识别,并采用WebGL和云计算技术搭建了兼容PC端浏览器和手机端APP的三维可视化监测预警云平台。该平台被应用到阿尔哈达铅锌矿,融合精细化模型和虚拟现实矿山场景构建,将研究对象的空间数据信息、监测信息以及精细化建模等进行了统一管理和可视化。研究表明:三维虚拟现实场景的多终端嵌入以及矿山灾害预警预报的高度可视化,方便矿山工作人员快速了解地表稳定性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三维建模 钻孔岩芯识别 虚拟现实场景 云平台 岩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结构知识增强的协同显著性目标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升龙 陈彬 +1 位作者 张开华 宋慧慧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1,共11页
现有的协同显著性目标检测(CoSOD)方法通过挖掘组内一致性与组间差异性来学习判别性表征,这种范式因缺乏语义标签的引导导致所学表征的判别性受限,难以应对复杂的非协同目标的干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场景结构知识增强的Co... 现有的协同显著性目标检测(CoSOD)方法通过挖掘组内一致性与组间差异性来学习判别性表征,这种范式因缺乏语义标签的引导导致所学表征的判别性受限,难以应对复杂的非协同目标的干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场景结构知识增强的CoSOD模型SSKNet。SSKNet利用大模型mPlug构建目标间场景结构语义关系并通过分割一切模型(SAM)将这种结构语义关系转移到最终的协同显著性结果中。具体来说:首先,为了学习语义知识,引入图像场景理解大模型,对图像组中的图像进行理解,并得到表示结构语义的文本描述组,这些文本描述组以文本的形式描述图像的显著内容;接着,为了获取协同显著信息,设计协同提示提取(CoPE)模块,通过在一组描述文本中使用协同注意力机制获取协同显著文本;最后,为了将协同显著文本转化为协同显著掩码,引入SAM,将协同显著文本以文本提示的方式引导SAM分割协同显著目标,获取最终的协同显著检测掩码。在3个公开数据集CoSal2015、CoCA和CoSOD3k上的实验结果表明,SSKNet模型的综合评估指标Fβ的取值分别为0.910、0.750和0.887,达到了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结构知识 大模型 分割一切模型 协同显著性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内涝洪水数值模拟及三维场景构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楷文 徐刚 +1 位作者 吴浩 阮全胜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2,共8页
为了更好地评估城市内涝洪水灾害,探讨了基于水动力学模型的城市内涝洪水模拟方法及基于GIS技术的三维场景构建技术。通过将SWMM与OpenFOAM耦合,提出了一种城市洪涝数值模拟模型,用于定量模拟洪水过程,获得了城市内涝洪水在不同时间点... 为了更好地评估城市内涝洪水灾害,探讨了基于水动力学模型的城市内涝洪水模拟方法及基于GIS技术的三维场景构建技术。通过将SWMM与OpenFOAM耦合,提出了一种城市洪涝数值模拟模型,用于定量模拟洪水过程,获得了城市内涝洪水在不同时间点的流速、水深和流量网格数据。在城市地形和建筑实景模型方面,提出了一种三维洪水场景构建方法,弥补了传统二维场景模型仅具有单一水平面高程信息的不足。以随州市张家坂桥渠排水区为研究区,分析了不同重现期暴雨情况下的城市洪涝模拟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实测降雨验证,模型在研究区域内表现出较高的精度;同时,三维洪水场景能够准确反映城市洪涝过程的状态,可为评估城市内涝洪水灾害及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 水动力学模型耦合 数值模拟 三维场景构建 城市洪涝灾害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椭球模型表示的对象级动态语义SLAM方法
8
作者 白素琴 诸皓伟 +2 位作者 吕宗磊 王成根 史金龙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4,共9页
为了提高动态场景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的相机位姿精度和鲁棒性,提出一种高精度对象级SLAM方法。首先,将检测到的实例对象表示为3D椭球模型,构建对象地图;接着,寻找实例对象和地图中对象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然后,通过运动检测找到场景... 为了提高动态场景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的相机位姿精度和鲁棒性,提出一种高精度对象级SLAM方法。首先,将检测到的实例对象表示为3D椭球模型,构建对象地图;接着,寻找实例对象和地图中对象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然后,通过运动检测找到场景中的动态对象,在地图中追踪对象的运动轨迹,并不断更新其对应的3D椭球模型,以确保对象地图的准确性;最后,采用静态对象和内部3D点联合优化的方式,在跟踪丢失后重新定位相机。在TUM和BONN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相机位姿精度,位姿误差仅为OA-SLAM算法误差的12.5%、ReFusion算法的16.7%、ACEFusion算法的33.3%。重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相机重定位策略有效地解决了动态场景中相机丢失的问题,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代码开源在https://github.com/wawcg/23Object-SL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场景 同步定位与建图 数据关联 对象追踪 椭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驾驶样本库中多模态雨天场景融合构建方法
9
作者 董兆龙 黄鹤 +2 位作者 李战一 杨澜 王会峰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21,共11页
针对训练无人驾驶感知性能过程中,现有雨天场景样本数据采集难度大、不可控以及样本库数量较少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雨天交通场景构建算法。首先,分析雨天场景,将其划分为雨线模型和雨滴模型两种模型进行重构;其次,提出一... 针对训练无人驾驶感知性能过程中,现有雨天场景样本数据采集难度大、不可控以及样本库数量较少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雨天交通场景构建算法。首先,分析雨天场景,将其划分为雨线模型和雨滴模型两种模型进行重构;其次,提出一种基于随机多源融合的雨线模型,由多个方向、多个感知密度融合得出雨线效果;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构映射的雨滴模型,实现对单个雨滴的凸透效果映射,并结合防碰撞设计,避免多雨滴累加在相同区域造成误差;最后,融合两种模型,并利用多种基础形态实现对雨天场景的重构。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雨天场景随着雨量的增加,部分细节信息变丰富,信息熵、平均梯度等指标先增加后减少,而图像质量则持续降低,接近于实际雨天场景。随着雨量的增加,图像干扰信息和细节都明显增强,信息熵、平均梯度等都有所上升,PSNR、SSIM等参数明显降低,图像质量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天场景样本 雨线模型 雨滴模型 异构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纹理触发器和私有类的遥感场景分类模型水印算法
10
作者 陈玮彤 唐伟 +2 位作者 朱长青 刘纪平 王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纹理触发器和私有类的遥感场景分类模型水印算法,以实现对遥感分类模型的版权保护。首先基于DCGAN和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纹理生成器,结合随机图形算法构建具有唯一性的纹理水印触发器,同时从训练集中随机选择样本嵌入触发器,... 提出一种基于纹理触发器和私有类的遥感场景分类模型水印算法,以实现对遥感分类模型的版权保护。首先基于DCGAN和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纹理生成器,结合随机图形算法构建具有唯一性的纹理水印触发器,同时从训练集中随机选择样本嵌入触发器,构建独立的水印数据集;在水印嵌入阶段,在模型输出层额外增加一个水印类,并使用训练集和水印数据集共同训练,训练完成后删除并保存输出层水印类的参数作为私有密钥,获得嵌入水印后的模型;在水印验证阶段,在待验证模型中添加私有水印类参数,并使用含触发器的样本进行预测,当预测准确率大于设定阈值则认为水印验证成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构建的纹理水印触发器具有唯一性,算法对模型量化攻击、微调攻击和剪枝攻击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权保护 黑盒模型水印 水印触发器 水印类 遥感场景分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Scene三维数字流域建模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鑫龙 杨东旭 +3 位作者 王璐 季月 林浩 吕国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2期363-365,共3页
三维数字流域是对流域周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各种信息的直观显示,对流域内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Arc Scene的三维数字流域建模方法。利用航空摄影测量获得的高分辨率的DOM影像与DEM数... 三维数字流域是对流域周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各种信息的直观显示,对流域内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Arc Scene的三维数字流域建模方法。利用航空摄影测量获得的高分辨率的DOM影像与DEM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实现了数字流域的建模与多视图的三维飞行动画预览。利用该方法可以对流域内地形地貌与人文特征进行快速直观的预览与分析,为流域内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社会公共设施的设计施工与改建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 scene 激光点云 DOM DEM 流域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著性计算的高落差场景重建方法
12
作者 郭敏 王海晓 高明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2-382,共11页
在面向城市高落差场景精准测量的广阔需求背景下,针对传统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复杂城区环境观测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显著性最大值计算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方法。在对测区地形数据初始采集基础上,基于显著性最大值提取测区的峰值点... 在面向城市高落差场景精准测量的广阔需求背景下,针对传统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复杂城区环境观测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显著性最大值计算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方法。在对测区地形数据初始采集基础上,基于显著性最大值提取测区的峰值点,结合线形插值方法生成平滑地表高程模型,提出平面和断面采集位姿的计算方法,得到新的采集点相机位姿完成数据采集。选取美国波士顿的部分城区作为测区,涵盖多种功能类型和交通场景,进行了新方法和传统倾斜摄影测量方法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倾斜摄影测量方法,基于显著性最大值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采集到测区实景的局部细节,精确性更高,更适用于高落差场景测量,实景三维模型的纹理信息、几何构造得到高质量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测量 高落差场景 显著性最大值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医疗数据共享的价值释放及创新模式构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荟清 王高玲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6,共5页
传统医疗数据共享模式在实践中面临价值释放的困境。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医疗数据共享的场景—数据(CDM)模式,能够面向科研、临床及公共卫生、健康产业场景提供医疗数据共享,是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多维场景驱动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模式,... 传统医疗数据共享模式在实践中面临价值释放的困境。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医疗数据共享的场景—数据(CDM)模式,能够面向科研、临床及公共卫生、健康产业场景提供医疗数据共享,是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多维场景驱动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模式,也是医疗数据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医疗数据共享 价值释放 场景—数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视角下基于几何一致性的神经辐射场卫星城市场景渲染与数字表面模型生成
14
作者 孙文博 高智 +3 位作者 张依晨 朱军 李衍璋 路遥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79-1689,共11页
卫星遥感提供了全球、连续、多尺度的地表观测能力。近年来,神经辐射场(NeRF)因其连续渲染和隐式重建特性,在自动驾驶与大场景重建等领域表现出良好鲁棒性,受到广泛关注。然而,NeRF在卫星对地观测中的应用效果有限,主要因其训练需大量... 卫星遥感提供了全球、连续、多尺度的地表观测能力。近年来,神经辐射场(NeRF)因其连续渲染和隐式重建特性,在自动驾驶与大场景重建等领域表现出良好鲁棒性,受到广泛关注。然而,NeRF在卫星对地观测中的应用效果有限,主要因其训练需大量多视角图像,而卫星影像获取受限。在视角稀疏时,模型易对训练视角过拟合,导致新视角下性能下降。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在NeRF的训练过程中引入场景深度与表面法线的几何约束,旨在提升在稀疏视角条件下的渲染与数字表面模型(DSM)生成能力。通过在DFC2019数据集上进行广泛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几何约束的NeRF模型在稀疏视角条件下的新视角合成和DSM生成任务上均取得了领先的结果,显示出其在稀疏视角条件下卫星观测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对地观测 神经辐射场 场景渲染 数字表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的工程场景目标检测方法
15
作者 丁张杰 黄剑 +1 位作者 谢林袁 卞永明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0,376,共6页
随着目标检测技术在无人化施工等场景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目标检测算法在复杂工程环境中面临识别精度低、计算量大、处理速度慢等挑战。基于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工程场景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在YOLOv8中引入星乘模块改进... 随着目标检测技术在无人化施工等场景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目标检测算法在复杂工程环境中面临识别精度低、计算量大、处理速度慢等挑战。基于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8的工程场景目标检测方法,通过在YOLOv8中引入星乘模块改进C2f结构,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显著减少模型参数量和计算量。以此为基础,本文引入了轻量化共享与细节增强卷积检测头,进一步提高检测头的细节捕获能力,并显著降低计算负担。实验结果显示:在基于Roboflow的工程场景数据集上,与YOLOv8n相比,改进后的模型在mAP@0.5和mAP@0.5:0.95上分别提高了0.3%和2.0%,参数和计算量分别减少了36.7%和34.6%,帧率(FPS)则相应提高了23.3%,验证了提出的改进算法在轻量化和检测精度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检测 YOLOv8 工程场景 模型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场景下红外探测系统性能分析与建模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文健 王彦斌 +2 位作者 蒋成龙 周旋风 张德锋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5,43,共8页
仿真建模在红外探测系统性能设计、试验鉴定或效能推演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满足复杂作战场景下红外探测系统性能仿真建模的迫切需求,在传统红外探测系统几何成像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红外探测器阵列结构、采样效率、图... 仿真建模在红外探测系统性能设计、试验鉴定或效能推演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满足复杂作战场景下红外探测系统性能仿真建模的迫切需求,在传统红外探测系统几何成像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红外探测器阵列结构、采样效率、图像模糊等因素对探测的影响,另外还对复杂作战场景中自然杂波和激光压制以及假目标欺骗等人为干扰对于红外探测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这些影响因素引入红外探测系统的性能建模中,建立了一个能够适用于复杂作战场景的红外探测系统性能仿真推演的数学模型并将其集成于仿真推演系统中。仿真推演实例表明,该模型能够在复杂作战场景中逼真模拟红外探测系统的性能特征,对红外探测系统设计、性能评估以及使用效能仿真推演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 仿真建模 复杂场景 干扰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型古建筑虚拟场景的程序化生成方法
17
作者 张舒南 吕德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49-357,共9页
为满足虚拟现实、三维模拟和电子游戏等领域对大范围、易于修改的虚拟场景的需求,并解决传统场景制作方法的效率低下和难以修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大型虚拟场景程序化生成方法。利用程序化建模优势的方式,生成真实感地形、确定城市边... 为满足虚拟现实、三维模拟和电子游戏等领域对大范围、易于修改的虚拟场景的需求,并解决传统场景制作方法的效率低下和难以修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大型虚拟场景程序化生成方法。利用程序化建模优势的方式,生成真实感地形、确定城市边界,同时构建楼阁、庭院和拱桥等中式建筑的数字资产。在构建中式建筑时,使用B样条曲线对飞檐的形状进行塑造。使用改进的细分算法在每次迭代中加入随机插值因子,生成布局更加合理的路网,并根据分割产生的区块的特征分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建筑。该方法采用程序化依赖图管理数字资产,自动处理不同资产之间的依赖关系。通过虚幻引擎实现了场景的自动生成及漫游交互。实验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该方法中使用的改进细分算法生成的城市布局更加均匀,区块种类更加均衡;与传统虚拟场景制作方法相比,该方法可显著缩短三维资产生成的时间,优化了工作流程,使制作者能够更高效地创建细节丰富且沉浸感强的中国古风虚拟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化建模 虚拟场景 中国风古建筑 细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场景文本识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明哲 王满利 +1 位作者 窦泽亚 张长森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4-1280,共7页
为了解决自然场景文本图像因为遮挡、扭曲等原因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场景文本识别网络(multimodal scene text recognition,MMSTR)。首先,MMSTR使用共享权重内部自回归的排列语言模型实现多种解码策略;其次,MMSTR... 为了解决自然场景文本图像因为遮挡、扭曲等原因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场景文本识别网络(multimodal scene text recognition,MMSTR)。首先,MMSTR使用共享权重内部自回归的排列语言模型实现多种解码策略;其次,MMSTR在图像编码阶段提出残差注意力编码器(residual attention encoder,REA-encoder)提高了对浅层特征捕获能力,使得浅层特征能够传到更深的网络层,有效缓解了vision Transformer提取图像浅层特征不充分引起的特征坍塌问题;最后,针对解码过程中存在语义特征与视觉特征融合不充分的问题,MMSTR构建了决策融合模块(decision fusion module,DFM),利用级联多头注意力机制提高语义与视觉的融合程度。经过实验证明,MMSTR在ⅢT5K、ICDAR13等六个公共数据集上平均词准确率达到96.6%。此外,MMSTR在识别遮挡、扭曲等难以识别的文本图像方面相较于其他的主流算法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文本 特征融合 语言模型 注意力机制 残差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的多模态融合感知综合决策系统设计实现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晓辉 艾润 +1 位作者 刘林青 眭臻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78,共6页
针对传统军事要地安防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缺少顶层数据综合治理等问题,选取外围周界、重要卡口、无人巡更和区域高点四种典型安防业务场景开展建模,通过数据标准化接入、智能研判分析、安防态势显示三个处理环节,构... 针对传统军事要地安防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缺少顶层数据综合治理等问题,选取外围周界、重要卡口、无人巡更和区域高点四种典型安防业务场景开展建模,通过数据标准化接入、智能研判分析、安防态势显示三个处理环节,构建基于AI的多模态融合感知综合决策系统,实现前端感知多维化、中台研判智能化、后端处置多样化,有效支撑了重要军事目标安全防卫,系统后续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地防卫 多模态数据融合 场景建模 规则定制 感知处置决策 智能化安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黄河知识平台建设初探
20
作者 祝宾皓 夏润亮 +3 位作者 李涛 吴丹 丁昱凯 李冰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38,共7页
为提升黄河流域水利业务决策效率与智能化水平,引入大语言模型(LLM)与知识图谱技术,构建数字孪生黄河知识平台。针对传统知识图谱在动态业务场景中存在的知识存储静态化、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LLM的水利知识问答机... 为提升黄河流域水利业务决策效率与智能化水平,引入大语言模型(LLM)与知识图谱技术,构建数字孪生黄河知识平台。针对传统知识图谱在动态业务场景中存在的知识存储静态化、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LLM的水利知识问答机制与模型调用机制,研发文档办公助手、防洪“四预”助手、历史场景匹配、知识检索等功能;提出加权统计自适应距离计算方法,减少多属性相似度匹配中量纲差异与极值干扰问题。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平台显著提升了防洪决策响应速度与历史场景匹配精度,水文模型调用准确率由43%提升至72%,距离域由500.00~4 100.00减小至0.48~0.72,可为黄河流域水利业务决策提供高效、可靠的知识服务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平台 大语言模型 知识图谱 历史场景匹配 数字孪生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