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n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railway embankment 被引量:1
1
作者 YANG Chang-wei YUAN Cheng +2 位作者 QU Li-ming DING Xuan-ming LIU Wei-b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641-1652,共12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rail embankment under different speeds and moving load of following vehicles,a model experiment with a ratio of 1:10 is established to test the time history of acceleratio... 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rail embankment under different speeds and moving load of following vehicles,a model experiment with a ratio of 1:10 is established to test the time history of acceleration and the earth pressure of the embankment at various train speeds.Using the ABAQUS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software,a train load is applied through the FORTRAN subroutine,thereby establishing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with the same size as the model experiment.The data and conclusions of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el are verified by the model experiment.The model also makes some supplements to the model experimen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speed,the peak acceleration and earth pressure of the embankment also increase.By analyz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it can also be found that the vertical acceleration of the embankment is much greater than the axial acceleration and the lateral acceleration.In addition,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soil and the sleeper pitch also have some influence on the accel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lway embankment vibration acceleration model experiment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moving loa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修形的新能源汽车星型减速器动态性能实验
2
作者 邓静 王自林 +1 位作者 蒋闯 苏建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7,共8页
针对新能源汽车减速器传动系统中行星销轴变形引发的啮合性能问题,探索齿轮拓扑修形对系统振动特性的优化路径。基于某星型减速器,构建包含螺旋线修形、二阶齿廓修正以及齿向拓扑优化的斜齿轮修形模型,综合考虑惰轮轴变形等非线性因素... 针对新能源汽车减速器传动系统中行星销轴变形引发的啮合性能问题,探索齿轮拓扑修形对系统振动特性的优化路径。基于某星型减速器,构建包含螺旋线修形、二阶齿廓修正以及齿向拓扑优化的斜齿轮修形模型,综合考虑惰轮轴变形等非线性因素。采用刚柔耦合建模方法在Masta软件中建立传动系统仿真模型,并利用啮合仿真和加载振动实验双重验证组合修形对减速器的啮合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减速器振动幅值由原来的0.023 mm·s^(-2)下降到0.015 mm·s^(-2),下降了34.70%;齿面接触印痕面积扩大,内外啮合副接触应力分别减少20.5%和11.62%,且应力分布均匀;实测接触斑点与仿真预测接触斑点高度吻合。所提出的综合拓扑修形方法能有效改善动态啮合性能,建立的刚柔耦合模型可为复杂工况下的齿轮传动系统优化设计提供可靠分析工具,修形优化策略对新能源商用车传动装置降噪减振具有工程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型减速器 拓扑修形 接触斑点 传递误差 振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裂纹参数下的转子系统振动特性试验
3
作者 韩冰 刘占生 +1 位作者 何鹏 颜培刚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1-468,共8页
以具有相同结构尺寸的四根多盘转子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精密线切割的加工方式分别在四根转子的不同位置预制不同深度的横向裂纹。对裂纹参数发生改变的转子系统展开振动特性测试,并分析裂纹转子的动力学响应特征与裂纹位置和裂纹深度之间... 以具有相同结构尺寸的四根多盘转子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精密线切割的加工方式分别在四根转子的不同位置预制不同深度的横向裂纹。对裂纹参数发生改变的转子系统展开振动特性测试,并分析裂纹转子的动力学响应特征与裂纹位置和裂纹深度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2临界转速区的2×共振现象以及1/3临界转速区的3×共振现象是转轴裂纹故障的典型特征,其中2×共振峰值会在裂纹深度达到一个临界点后迅速增加;而区别于已有研究结果,3×共振峰值会在裂纹深度达到临界点后突降;同时,引发2×和3×共振峰值发生突变的临界深度与裂纹位置是否处于轮盘根部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动力学 振动特性试验 裂纹深度 裂纹位置 多盘转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和多级连续恒值准零刚度隔振方法
4
作者 赵峰 康艳红 +2 位作者 曹心煜 杜文辽 曹树谦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18-1733,共16页
准零刚度隔振器具有高静态和低动态刚度特性,在低频隔振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具有非线性刚度特性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在承载质量变化时,导致动态刚度增大从而降低低频隔振性能,不适用于变承载质量隔振工况.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拉簧和斜杆提出一... 准零刚度隔振器具有高静态和低动态刚度特性,在低频隔振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具有非线性刚度特性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在承载质量变化时,导致动态刚度增大从而降低低频隔振性能,不适用于变承载质量隔振工况.为解决此问题,采用拉簧和斜杆提出一种具备恒值准零刚度特性的隔振器,通过静态分析获得的刚度表达式推导出两个准零刚度参数条件,可实现恒值准零刚度、恒值零刚度或恒力和非线性准零刚度特性;进而基于恒值准零刚度提出了多级连续恒值准零刚度隔振方法.采用谐波平衡法和增量谐波平衡法分别对运动方程求解并得到位移传递率.制作了单级和多级恒值准零刚度实验样机,开展两种机制的变承载质量隔振实验研究.第一种为单级恒值准零刚度机制的隔振实验,适用于小幅变承载质量,如设计承载质量的10%以内;第二种为多级连续恒值准零刚度机制的隔振实验,适用于大幅变承载质量,如设计承载质量的32%及以上.两种隔振机制为准零刚度隔振器在变承载质量工况下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零刚度 隔振器 变承载质量 多级准零刚度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跳小球-薄板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研究
5
作者 陈玲 李双 +2 位作者 李成 范学良 蔡建文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1-636,共6页
通过物体在振动结构表面上的运动可实现输送,随着机械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这项技术面临着更多的要求和挑战。此类输送设备一般可简化为弹跳小球在振动薄板表面上的运动模型。本文在细/宏观尺度下,建立了理想情形下的小球-薄板碰... 通过物体在振动结构表面上的运动可实现输送,随着机械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这项技术面临着更多的要求和挑战。此类输送设备一般可简化为弹跳小球在振动薄板表面上的运动模型。本文在细/宏观尺度下,建立了理想情形下的小球-薄板碰撞理论模型,设计并搭建了弹跳小球-薄板系统动力学行为实验平台,通过声压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获取并处理小球撞击薄板的声信号,分析激振频率、振幅和小球质量对碰撞间隔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薄板碰撞间隔与碰撞强度不是一个固定值,呈现出带有单峰值的状态;随着频率和振幅的增大,小球-薄板碰撞间隔与碰撞强度均提高;增大小球的质量,小球-薄板碰撞间隔与碰撞强度均降低,并且该变化是一种相对趋势的变化即均值体现,而非严格的绝对变化。特别地,在实验中发现小球与薄板的碰撞时刻波形并不是瞬时的,而是有一段作用时间,这与小球与薄板相撞的耦合作用以及薄板受小球冲击的受迫振动的衰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 振动 弹跳小球 声压传感器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式修理构型层合板湿热振动特性研究
6
作者 卢翔 赵耀斌 单金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183,189,共7页
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含湿量情况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不同修理构型的振动特性。考虑温湿度场的等效原理,在ABAQUS软件中建立不同修理构型的层合板模型,使用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使用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温湿度下... 通过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含湿量情况下,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合板不同修理构型的振动特性。考虑温湿度场的等效原理,在ABAQUS软件中建立不同修理构型的层合板模型,使用试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使用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温湿度下挖补角度、挖补孔径以及附加铺层对胶接修理层合板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和含湿量情况下,修理后层合板的固有频率高于完整板,同时更容易受到温度和含湿量的影响,使固有频率大幅降低;层合板的固有频率随着挖补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当挖补角度达到10°后固有频率下降;挖除孔径越大的修理构型,其固有频率增幅越小,更易受温度和含湿量的影响;增加附加补片可以提高修理构型的固有频率,其中双层交叉铺设的修理构型可以更好的降低固有频率对温湿度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阶梯挖补修理 湿热环境 振动特性 模态试验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辅助空间熔融沉积3D打印抗拉强度研究
7
作者 吴奕宏 徐志成 +1 位作者 丁庆军 杨淋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4-580,626,共8页
通过对熔融沉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简称FDM)3D打印过程中熔丝填充方式的重新规划,使打印件仅依靠熔丝间的黏合力在拉伸方向完成成型与受力,避免了重力对该方向成型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此模拟空间在轨3D打印样品在竖直方向的抗... 通过对熔融沉积(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简称FDM)3D打印过程中熔丝填充方式的重新规划,使打印件仅依靠熔丝间的黏合力在拉伸方向完成成型与受力,避免了重力对该方向成型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此模拟空间在轨3D打印样品在竖直方向的抗拉性能。同时,基于3D打印机热床本身的动力学特性,以振动辅助打印,研究其对打印件抗拉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振动辅助下,不同打印参数的打印件力学性能提升效果存在差异;提升效果最佳的是打印速度组,抗拉强度最低提高了4.96%,最高提高了7.97%;提升效果最差的是打印温度组,抗拉强度最低提高了3.34%,最高提高了4.99%,这说明振动能够提高空间环境下FDM 3D打印的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试验 模态分析 振动利用 3D打印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蓖麻油混装乳化炸药微观结构及稳定性研究
8
作者 丁士祥 李洪伟 +5 位作者 梁昊 孙建辉 李永信 吴延梦 曾建钿 张立果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为探究含蓖麻油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的微观结构及稳定性,制备了不同含量蓖麻油的乳胶基质试样,利用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实验设备研究了蓖麻油含量对乳胶基质微观特性的影响,使用常温储存实验和抗振动实验研究了蓖麻油对乳胶基质在... 为探究含蓖麻油现场混装乳化炸药的微观结构及稳定性,制备了不同含量蓖麻油的乳胶基质试样,利用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实验设备研究了蓖麻油含量对乳胶基质微观特性的影响,使用常温储存实验和抗振动实验研究了蓖麻油对乳胶基质在2种环境下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蓖麻油含量的增加,成乳难度降低,黏度变大,自然储存性变好,平均粒径D[3,2]与分散性指数PDI减小,抗振动性能提高。当蓖麻油含量超过2%时,成乳难度升高,部分油膜强度降低,试样析晶量大幅增加,溶失率上升,抗振动性能急剧下降。因此,当蓖麻油的含量在2%左右时,所制备的乳胶基质试样成乳难度低、平均粒径小且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混装 乳化炸药 抗振动实验 蓖麻油 微观结构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制动器摩擦块安装方向对黏滑振动的影响
9
作者 刘翠萍 朱友光 +4 位作者 张棋翔 项载毓 莫继良 欧阳华江 王晓翠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2-872,共11页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制动器六边形摩擦块安装方向对摩擦块的黏滑振动的影响,在自行研制的多模式高速列车制动性能模拟试验台上开展了不同安装方向下的摩擦学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分析中模态分析和磨损仿真,建立了摩擦块安装方向与界面接触行...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制动器六边形摩擦块安装方向对摩擦块的黏滑振动的影响,在自行研制的多模式高速列车制动性能模拟试验台上开展了不同安装方向下的摩擦学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分析中模态分析和磨损仿真,建立了摩擦块安装方向与界面接触行为、界面摩擦磨损以及黏滑振动之间的关系.综合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摩擦块安装方向显著影响了界面接触压力分布和磨损状态,使得系统表现出不同的黏滑振动现象.在本试验条件下,黏滑振动会诱发噪声,但强度较低;摩擦块安装方向会影响黏滑振动的频率和强度,但并不改变黏滑振动属于低频振动的属性;并且有限元仿真频率与试验振动频率相吻合.模态分析表明黏滑振动是由结构的第1阶模态贡献的,而安装方向会对结构的模态造成影响,进而引发不同的界面接触状态和动力学行为.另外,磨损仿真分析也表明六边形摩擦块安装方向会显著影响摩擦界面接触状态,从而使接触面积、接触应力分布和磨损程度均存在差异,因此影响了不同系统的黏滑振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制动器 摩擦块 安装方向 黏滑振动 噪音 试验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立管三相流振动模型
10
作者 郭晓强 杨巨星 +3 位作者 吕俊霖 安有法 刘显斌 李欣业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5-149,共15页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技术因其可控性已成为深海水合物资源开发的重要技术方向,但在水合物的举升过程中,开采立管受内部气—液—固三相流动力、外部海洋环境载荷以及大长径比结构特性的综合作用,易发生复杂的非线... 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技术因其可控性已成为深海水合物资源开发的重要技术方向,但在水合物的举升过程中,开采立管受内部气—液—固三相流动力、外部海洋环境载荷以及大长径比结构特性的综合作用,易发生复杂的非线性流致振动失效,威胁开采安全。为此,基于有限元法、哈密顿原理和能量法,建立了深海水合物开采立管气—液—固三相流致振动模型,综合考虑大长径比效应、涡激振动、水合物动态分解及海洋平台升沉等多因素耦合作用,采用增量形式的Newmark-β法和Newton-Raphson法组合迭代求解模型,获得了立管振动响应。最后,基于相似原理研制了内外流激励下开采管柱非线性振动实验装置,通过模拟实验获取立管流速、位移、模态及频率响应等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所建模型首次引入气—液—固三相流场及水合物动态分解效应,揭示了多相体系沿立管轴向的相态梯度演化规律;②模型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显示,立管内颗粒与气泡速度的最大误差分别为6.90%和7.50%,多相流动模型精度达92.50%以上;③振动响应分析中,立管位移均方根及主频的计算误差均低于8.24%,模型精度超过91.76%,验证了流致振动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结论认为,提出的理论模型与实验方法为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立管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完整揭示了水合物开采立管在海洋环境中气—液—固三相内流与多源外激励耦合作用下的非线性振动机制,为深海水合物商业化安全开采技术的突破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气—液—固三相流 开采立管 非线性振动 振动响应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俯仰激励下船用磁悬浮设备的振动特性
11
作者 王小龙 吴华春 +1 位作者 王暐宇 杨天舒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13,共6页
磁悬浮轴承具有无机械接触、无需润滑以及高转速、高精度、支承刚度可控可调等优点,被应用于船舶旋转设备转子的支承上。舰船在航行中受到洋流扰动或爆炸冲击波等因素影响导致船体发生摆动时,磁悬浮设备的支承基础会受到激励作用,从而... 磁悬浮轴承具有无机械接触、无需润滑以及高转速、高精度、支承刚度可控可调等优点,被应用于船舶旋转设备转子的支承上。舰船在航行中受到洋流扰动或爆炸冲击波等因素影响导致船体发生摆动时,磁悬浮设备的支承基础会受到激励作用,从而影响转子的悬浮性能,因此,以船用磁悬浮旋转设备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磁悬浮轴承-转子-基础平台系统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了基础俯仰激励下激励幅值、激励频率对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俯仰激励会使转子纵向与横向振动幅值均增大,且激励幅值对转子稳定性影响更为显著,最后通过激振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磁力轴承 激励 振动 有限元法 试验 轴心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叉压电悬臂梁动力学建模及振动俘能特性分析
12
作者 马丽骞 曹东兴 詹昌海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4-993,共10页
环境振动能量采集技术可为物联网低功耗电子设备提供绿色无源自供电技术,针对传统平直悬臂梁俘能器结构固有频率高,俘能效率较低的不足,提出一类叉型悬臂梁结构用于环境中振动能量的采集,克服传统悬臂梁结构自由端部分因振动时应变较小... 环境振动能量采集技术可为物联网低功耗电子设备提供绿色无源自供电技术,针对传统平直悬臂梁俘能器结构固有频率高,俘能效率较低的不足,提出一类叉型悬臂梁结构用于环境中振动能量的采集,克服传统悬臂梁结构自由端部分因振动时应变较小而不利于能量采集的缺点,从而提升系统的俘能效率。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音叉压电悬臂梁在谐波激励下的动力学方程,求解系统固有频率,综合对比理论解析、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结果,分析了结构尺寸、附加质量块以及负载电阻对系统俘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悬臂梁结构自由端处引入分叉结构可以降低系统的固有频率,证明音叉压电悬臂梁俘能器更有利于低频环境振动俘能;在加速度激励幅值为0.5 m/s^(2)时,系统俘能输出功率峰值为7 mW;进一步优化结构,在自由端引入20 g附加质量块,系统俘能输出功率峰值提升至18 mW;设计压电俘能接口电路,采集转换的电能直接为LED灯(发光二极管)供电,可同时点亮50个LED灯。研究结果可为适配80 Hz以下的低频振动环境的能量采集以及实现低功耗物联网传感器的自供电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叉压电悬臂梁 环境振动利用 分叉结构 动力学建模 低频多模态 俘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一体化实验平台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超 周洪海 +2 位作者 贺帅 徐振邦 朱赫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4-703,共10页
针对遥感卫星地面微振动实验的复杂要求,设计了一种同时具备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功能的一体化微振动实验平台,并对该平台的主、被动隔振性能以及微振动模拟效果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其中,被动隔振由气浮支撑实现,主动隔振... 针对遥感卫星地面微振动实验的复杂要求,设计了一种同时具备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功能的一体化微振动实验平台,并对该平台的主、被动隔振性能以及微振动模拟效果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其中,被动隔振由气浮支撑实现,主动隔振采用主动阻尼方法抑制共振峰,微振动模拟采用基于线性系统频响函数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平台前六阶的模态频率分布均小于10 Hz,被动隔振系统能大幅抑制10~200 Hz频段内的地面微振动;主动隔振能够实现14 dB的隔振系统共振峰衰减效果。微振动模拟功能能够有效产生接近星上的单频和多频真实扰动线谱,在特定频谱的扰动模拟实验中,幅值最大误差为5.9%,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该多功能一体化实验平台的各项功能均能满足地面模拟实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实验 有限元分析 主动隔振 被动隔振 微振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化密植红枣振动式采收机作业参数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少辉 曹琦 +2 位作者 杨蕊 谢婉莹 朱霞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为提高新疆红枣的机械化采收率,针对矮化密植枣树种植和树体的特点,设计研制了基于电动三轮车的小型振动采收机,该机主要由电动三轮小车、振动直流电机、单偏心块、夹持装置等组成;分析振动落果条件,测量不同采收时期红枣与枣枝的连接力... 为提高新疆红枣的机械化采收率,针对矮化密植枣树种植和树体的特点,设计研制了基于电动三轮车的小型振动采收机,该机主要由电动三轮小车、振动直流电机、单偏心块、夹持装置等组成;分析振动落果条件,测量不同采收时期红枣与枣枝的连接力,三维建模仿真计算枣树的固有频率;对机具振动电机转速、偏心块重量、夹持高度和激振时长4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田间试验,并进行了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当电机转速1140 r/min,偏心块质量650 g,夹持高度300 mm,振动时间9 s,为最优组合,各因素对采收率影响显著强弱顺序依次为夹持高度、振动转速、偏心块重量和振动时长,对最优组合进行了验证试验,采收率平均为90.32%。该研究为矮化密植模式红枣振动采收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振动采收 作业参数 优化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杆纵-扭耦合振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欣业 李兴鹏 +2 位作者 李慨 张华彪 陈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320,共7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钻杆纵-扭耦合振动模拟测试系统。基于该系统设计了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驱动转速、进给速度、钻头直径、岩样强度和钻杆刚度对钻杆振动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以上各因素对钻杆振动的影响程度。单因素试验结果表...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钻杆纵-扭耦合振动模拟测试系统。基于该系统设计了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驱动转速、进给速度、钻头直径、岩样强度和钻杆刚度对钻杆振动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了以上各因素对钻杆振动的影响程度。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纵向振动幅值先减小后增大,但扭转振动幅值逐渐减小;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大,纵向振动幅值逐渐减小,但扭转振动的幅值逐渐增大;转速增加导致扭矩和钻压下降,而进给速度增加导致扭矩和钻压上升;采用小直径钻头,低强度岩样,低刚度钻杆均有助于减小钻杆纵向振动幅值,但均导致扭转振动幅值增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转速对纵向振动的影响程度最大,进给速度对扭转振动的影响程度最大。试验结果与已有钻杆纵-扭耦合振动两自由度模型的数值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杆 纵-扭耦合振动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振动超精密车削Ti6Al4V的表面质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东炜 梁忠伟 孔早慧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1,共5页
为研究超声振动辅助超精密车削Ti6Al4V切削性能,使用Son-x公司的UTS one设备使单晶金刚石刀具在切削方向振动,使用350FG摩尔Nanotech 4轴机床进行加工,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试验因素为切削速度、切削深度、进给速度和刀具振幅,切... 为研究超声振动辅助超精密车削Ti6Al4V切削性能,使用Son-x公司的UTS one设备使单晶金刚石刀具在切削方向振动,使用350FG摩尔Nanotech 4轴机床进行加工,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试验因素为切削速度、切削深度、进给速度和刀具振幅,切削力、表面粗糙度为评价指标。采用Zygo的Nexview 8050三维光学表面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采用Kistler 9256B三相测力仪测量主切削力、进给抗力、切深抗力;采用日立TM3000扫描电镜对切屑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和切削力的影响最大,切削深度和刀具振幅影响次之,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和切削力均无显著影响;提高刀具振幅从总体趋势上可以降低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即使切削速度远低于传统公式中计算出来的临界切削速度,切屑也会从平整带状变为两侧呈规律性锯齿状的带状,进而成为散裂状并且中间出现裂纹的切屑,在刀具振幅下降的过程中,以上现象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辅助车削 正交试验 切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敷设约束阻尼层的工字梁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小珍 李昊卿 +1 位作者 蒋希昊 毕然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0-1329,共10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带约束阻尼层梁振动响应的方法。以工字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振动试验,测得了不同位置的振动响应。并基于有限元法同步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利用模态应变能法准确计算了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基于上述结果...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带约束阻尼层梁振动响应的方法。以工字梁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振动试验,测得了不同位置的振动响应。并基于有限元法同步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利用模态应变能法准确计算了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基于上述结果,利用模态叠加法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了约束阻尼层工字梁的振动响应结果。将振动响应的实测值与仿真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设计参数(阻尼层厚度、约束层厚度)对构件自振频率、模态损耗因子及加速度总振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板件的振动响应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腹板加速度总振级最大,底板次之,顶板最小;总体上阻尼层厚度对工字梁前5阶自振频率影响不大,而随着约束层厚度的增大,构件前5阶自振频率先减小后增大;增大阻尼层厚度和约束层厚度都能持续增大构件的模态损耗因子,进而有效降低加速度总振级,且对腹板的减振效果好于顶板和底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试验 工字梁 约束阻尼层 模态应变能理论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速度与噪音的横梁动态特性优化
18
作者 叶寒 高艺 +8 位作者 刘军 张军 李莉 刘旭波 李诗晨 董高翔 姜乐付 郭俊辉 刘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6,共8页
针对某型小五轴高精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不高的问题,对其横梁的动态性能进行研究.采用锤击模态测试实验与有限元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横梁的固有频率进行研究;测量主轴不同转速下的振动速度和振动噪音,通过赋权处理,建立振动评价指标... 针对某型小五轴高精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不高的问题,对其横梁的动态性能进行研究.采用锤击模态测试实验与有限元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横梁的固有频率进行研究;测量主轴不同转速下的振动速度和振动噪音,通过赋权处理,建立振动评价指标方程,得到优化目标;对所研究横梁进行形状优化.试验与仿真所得固有频率最大误差为5.76%;基于主轴振动情况确定83~117 Hz的频率范围,作为横梁设计时需要避开的低阶固有频率范围.经过形状优化后,横梁的一阶固有频率为139 Hz,相较于原横梁增加了约20.870%,横梁的动态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性能 模态测试实验 有限元 赋权处理 振动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激励下磁悬浮转子振动响应研究
19
作者 张越 周瑾 +1 位作者 沈权 张一博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1-1289,共9页
应用于移动载体上的磁悬浮转子会受到基础运动的激励作用产生振动,甚至会造成转、定子碰摩与系统失稳。为了探究基础激励下磁悬浮转子的振动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考虑磁悬浮轴承的闭环控制,建立了基础激励下的磁悬浮转子动... 应用于移动载体上的磁悬浮转子会受到基础运动的激励作用产生振动,甚至会造成转、定子碰摩与系统失稳。为了探究基础激励下磁悬浮转子的振动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考虑磁悬浮轴承的闭环控制,建立了基础激励下的磁悬浮转子动力学模型,基础激励对转子的作用以附加广义力形式引入转子运动微分方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基础简谐激励幅值和频率、基础冲击激励加速度与脉宽、磁悬浮轴承控制参数对转子振动响应的影响。进行了基础激励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验证了基础激励下磁悬浮转子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转子简谐响应幅值与基础简谐激励频率的平方和激励幅值成正比,转子冲击响应峰值与基础冲击激励的加速度成正比,适当增大磁悬浮轴承控制器的比例系数和微分系数可以抑制基础激励引起的转子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转子 基础激励 振动响应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辅助抛光装置设计与性能研究
20
作者 刘亚梅 张森 +1 位作者 谷岩 周佰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99-107,共9页
为了解决传统抛光技术及机床在过程中存在的加工效率低、表面质量差、周期性抛光纹理等问题,基于柔性机构理论,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设计一个二维振动辅助装置;基于柔度矩阵法,建立二维振动辅助装置的理论模型。对二维振动辅助装置进行... 为了解决传统抛光技术及机床在过程中存在的加工效率低、表面质量差、周期性抛光纹理等问题,基于柔性机构理论,采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设计一个二维振动辅助装置;基于柔度矩阵法,建立二维振动辅助装置的理论模型。对二维振动辅助装置进行性能测试及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此装置的最大行程约为46μm,放大比约为1.21,固有频率约为933 Hz,耦合误差率约为2.5%,最大应力不超过83 MPa,输入刚度为23.52 N/μm,输出刚度为12.29 N/μm。并通过振动辅助加工实验及有限元仿真,证明了振动辅助抛光装置具有改善实际抛光效果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辅助抛光装置 柔性铰链 有限元分析 性能测试 抛光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