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rse flight spotlight mode 3-D imaging of spaceborne SAR based on sparse spectrum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被引量:2
1
作者 ZHOU Kai LI Daojing +7 位作者 CUI Anjing HAN Dong TIAN He YU Haifeng DU Jianbo LIU Lei ZHU Yu ZHANG Runn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5期1143-1151,共9页
The space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sparse flight 3-D imaging technology through multiple observations of the cross-track direction is designed to form the cross-track equivalent aperture,and achieve the third... The space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sparse flight 3-D imaging technology through multiple observations of the cross-track direction is designed to form the cross-track equivalent aperture,and achieve the third dimensionality recognition.In 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triple star orbits,a sparse flight spaceborne SAR 3-D imaging method based on the sparse spectrum of interferometry an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is presented.Firstly,interferometric processing is utilized to reach an effective sparse representation of radar image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Secondly,as a method with simple principle and fast calculation,the PCA is introduced to extract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image spectrum according to its principal characteristics.Finally,the 3-D image can be obtained by invers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spectrum by the PCA.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4.84 km equivalent cross-track aperture and corresponding 1.78 m cross-track resolution verify the effective suppression of this method on high-frequency sidelobe noise introduced by sparse flight with a sparsity of 49%and random noise introduced by the receiver.Meanwhile,due to the influence of orbit distribution of the actual triple star orbits,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sparse flight with the 7-bit Barker code orbits are given as a comparison and reference to illuminate the significance of orbit distribution for this reconstruction results.This method has prospects for sparse flight 3-D imaging in high latitude areas for its short revisit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space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sparse flight sparse spectrum by interferometry 3-d im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modified OMP method for multi-orbit three dimensional ISAR imaging of the space target 被引量:2
2
作者 JIANG Libing ZHENG Shuyu +2 位作者 YANG Qingwei YANG Peng WANG Zhu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3年第4期879-893,共15页
The conventional two dimensional(2D)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imaging fails to provide the targets'three dimensional(3D)information.In this paper,a 3D ISAR imaging method for the space target is propos... The conventional two dimensional(2D)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imaging fails to provide the targets'three dimensional(3D)information.In this paper,a 3D ISAR imaging method for the space target is proposed based on mutliorbit observation data and an improved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algorithm.Firstly,the 3D scattered field data is converted into a set of 2D matrix by stacking slices of the 3D data along the elevation direction dimension.Then,an improved OMP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recover the space target's amplitude information via the 2D matrix data.Finally,scattering centers can be reconstructed with specific three dimensional locations.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rovid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uperiority of the proposed 3D imag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dimensional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3D ISAR)imaging space target improved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OMP)algorithm scattering cent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fracture network dynamic simulation based on error analysis in rock mass of dam foundation 被引量:5
3
作者 ZHONG Deng-hua WU Han +2 位作者 WU Bin-ping ZHANG Yi-chi YUE P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919-935,共17页
Accurate 3-D fracture network model for rock mass in dam found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stability,grouting and seepage analysis of dam foundation.With the aim of reducing deviation between fracture network mode... Accurate 3-D fracture network model for rock mass in dam found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stability,grouting and seepage analysis of dam foundation.With the aim of reducing deviation between fracture network model and measured data,a 3-D fracture network dynamic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error analysis was proposed.Firstly,errors of four fracture volume density estimation methods(proposed by ODA,KULATILAKE,MAULDON,and SONG)and that of four fracture size estimation methods(proposed by EINSTEIN,SONG and TONON)were respectively compared,and the optimal methods were determined.Additionally,error index representing the deviation between fracture network model and measured data was established with integrated use of fractal dimension and relative absolute error(RAE).On this basis,the downhill simplex method was used to build the dynamic modeling method,which takes the minimum of error index as objective function and dynamically adjusts the fracture density and size parameters to correct the error index.Finally,the 3-D fracture network model could be obtained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for 3-D fractures simulation in Miao Wei hydropower project in China for feasibility verification and the error index reduced from 2.618 to 0.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ass of dam foundation 3-d fracture network dynamic simulation fractal dimension error analysis relative absolute error(RAE) downhill simplex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 tomography imaging via higher-order spectrum analysis 被引量:2
4
作者 Wang Jinfeng Pi Yimi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9年第4期748-754,共7页
To deal with the non-Caussian noise in standard 2-D SAR images, the deramped signal in imaging plane, and the possible symmetric distribution of complex noise, the fourth-order cumulant of complex process is introduce... To deal with the non-Caussian noise in standard 2-D SAR images, the deramped signal in imaging plane, and the possible symmetric distribution of complex noise, the fourth-order cumulant of complex process is introduced into SAR tomography. With the estimated AR parameters of ARMA model of noise through Yule-Walker equation, the signal series of height is pre-filtered. Then, through ESPRIT, the spectrum is obtained and the aperture in height direction is synthesized. Finally, the SAR tomography imaging of scene is achieved. The results of processing on signal with non-Gaussian noise demonstrate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tomography imaging of the scenes shows that the higher-order spectrum analysis is feasible in the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3-d imaging TOMOGRAPHY high-order spectrum analysis nongaussi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for IR Imaging System Performance
5
作者 李升才 徐宗昌 肖顺旺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05年第2期187-190,共4页
Sensitivity and human performance are two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IR imaging system. Noise equivale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NETD) and minimum resolvabl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MRTD) can describe sensitivity and hu... Sensitivity and human performance are two important parameters for IR imaging system. Noise equivalent temperature difference (NETD) and minimum resolvabl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MRTD) can describe sensitivity and human performance of IR imaging system. So a lot of engineers apply themselves to studying the methods to measure NETD and MRTD for IR imaging system. The classical laboratory measurement methodologies for NETD and MRTD are introduced. And, two new approaches to three-dimensional (3-D) noise and MRTD/MRC are also portrayed, which can overcome some of the disadvantages existed in classical testing of NETD and MRTD. With the help of the new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classical methods to measure NETD and MRTD can be s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D MRTD MTF IR imaging system 3-d noi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SWI与3D ASL成像对轻型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秀海 赵振国 +3 位作者 钱帮伟 隋海晶 杨柳青 杨文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联合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技术,探讨其对轻型颅脑损伤(mTBl)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5例符合急性轻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与25例正常体检者纳入本项研究,两组均行常规MRI及SWI与3DASL检査,并... 目的:联合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技术,探讨其对轻型颅脑损伤(mTBl)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5例符合急性轻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与25例正常体检者纳入本项研究,两组均行常规MRI及SWI与3DASL检査,并在检査3个月后进行脑震荡综合征问卷(RPQ)评分,观察影像表现及其与脑震荡综合征(PCS)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PCS阳性15例,SWI检出微出血灶13例,其中8例⑹.53%)PCS阳性;出现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区21例,其中12例(57.14%)PCS阳性。存在脑微出血及(或)局部灌注异常组出现PCS阳性概率明显高于无明显异常组(P<0.01)。结论:联合SWI、3D ASL可检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的脑微出血及脑血流灌注异常,出现这些异常的患者较易迁延成脑震荡综合征,及时检出与处理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颅脑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 脑震荡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3D-CNN结合深度可分离卷积对高光谱图像分类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燕 梁琦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860-2869,共10页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在高光谱图像特征提取和分类的过程中,存在空谱特征提取不充分以及网络层数太多引起的参数量大、计算复杂的问题,提出快速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CNN)结合深度可分离卷积(DSC)的轻量型卷积模型。该方法首先利用增量主成...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在高光谱图像特征提取和分类的过程中,存在空谱特征提取不充分以及网络层数太多引起的参数量大、计算复杂的问题,提出快速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CNN)结合深度可分离卷积(DSC)的轻量型卷积模型。该方法首先利用增量主成分分析(IPCA)对输入的数据进行降维预处理;其次将输入模型的像素分割成小的重叠的三维小卷积块,在分割的小块上基于中心像素形成地面标签,利用三维核函数进行卷积处理,形成连续的三维特征图,保留空谱特征。用3D-CNN同时提取空谱特征,然后在三维卷积中加入深度可分离卷积对空间特征再次提取,丰富空谱特征的同时减少参数量,从而减少计算时间,分类精度也有所提高。所提模型在Indian Pines、Salinas Scene和University of Pavia公开数据集上验证,并且同其他经典的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大幅度节省可学习的参数,降低模型复杂度,而且表现出较好的分类性能,其中总体精度(OA)、平均分类精度(AA)和Kappa系数均可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分类 空谱特征提取 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CNN) 深度可分离卷积(DSC)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A-3算法的图像密钥生成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建瑞 汪鹏君 +1 位作者 张跃军 李刚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3-697,共5页
通过对新发布的Hash标准SHA-3算法和常规密码算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密钥生成方案,该方案采用SHA-3算法与图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将图像处理成SHA-3算法能够吸收的数据形式,使其经过SHA-3算法的三维矩阵空间变换后生成密钥;其次,... 通过对新发布的Hash标准SHA-3算法和常规密码算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密钥生成方案,该方案采用SHA-3算法与图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将图像处理成SHA-3算法能够吸收的数据形式,使其经过SHA-3算法的三维矩阵空间变换后生成密钥;其次,利用像素直方分布图将生成的密钥以图像形式显示,证明生成的密钥满足密码算法中对初始密钥以及密钥流的安全性要求;最后,利用VS2013以及Quartus II软件对所提方案加以实现,验证所生成的密钥随机性最小可达到97.7%,密钥空间最小可达到2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3算法 三维矩阵 图像加密 密钥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立体视觉的3维模型重建 被引量:3
9
作者 杨靖 王茂森 戴劲松 《兵工自动化》 2020年第3期71-76,共6页
为实现智能机器人清晰把握周围环境的3维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坐标变换的3维模型重建方式。采用双目立体视觉结构,经过图像获取、摄相机标定-校正、立体匹配和3维特征提取等操作,获取单一视图下物体的3维几何信息。将多个不同坐标系下的3... 为实现智能机器人清晰把握周围环境的3维信息,提出一种基于坐标变换的3维模型重建方式。采用双目立体视觉结构,经过图像获取、摄相机标定-校正、立体匹配和3维特征提取等操作,获取单一视图下物体的3维几何信息。将多个不同坐标系下的3维几何信息归一化为同一坐标系下的信息,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长方体纸箱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3维模型的重建工作,对环境几何信息的理解和避障导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 3维重建 相机标定 坐标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OMP算法的SAR动目标成像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一畅 刘奇勇 +2 位作者 朱振波 孙永健 周乐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7,共6页
针对稀疏场景下的SAR动目标成像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正交匹配追踪(3D-OMP)算法的稀疏成像方法。首先对成像区域进行网格划分,然后以运动目标的二维速度作为动态参数构建三维稀疏字典矩阵,即参数化稀疏表征。在算法迭代过程中... 针对稀疏场景下的SAR动目标成像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正交匹配追踪(3D-OMP)算法的稀疏成像方法。首先对成像区域进行网格划分,然后以运动目标的二维速度作为动态参数构建三维稀疏字典矩阵,即参数化稀疏表征。在算法迭代过程中,通过计算回波数据矩阵与三维稀疏字典矩阵各层之间的相关度筛选出信号的支撑集。最后利用最小二乘准则,计算出支撑集下目标场景的稀疏表征系数。该3DOMP算法是经典OMP算法的改进与拓展,因此继承了OMP算法计算复杂度低、信号稀疏特征增强明显的优势,同时具备了重构SAR动目标图像的能力。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SAR动目标成像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动目标成像 参数化稀疏表征 三维正交匹配追踪算法 稀疏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合字典的3D图像去块效应方法
11
作者 袁其政 邵枫 +1 位作者 郁梅 蒋刚毅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4-69,75,共7页
本文针对3D图像压缩过程产生的块效应,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字典的3D图像去块效应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字典训练、字典联合和去块效应三个阶段。在字典训练阶段,采用字典学习方法分别训练得到过完备的彩色字典和深度字典;在字典联合阶段,... 本文针对3D图像压缩过程产生的块效应,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字典的3D图像去块效应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字典训练、字典联合和去块效应三个阶段。在字典训练阶段,采用字典学习方法分别训练得到过完备的彩色字典和深度字典;在字典联合阶段,根据测试图像的稀疏特性和构造的彩色和深度字典,求出对应的彩色与深度联合字典;在去块效应阶段,通过估计重构误差阈值,并根据联合字典对图像进行去块效应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编码图像的块效应,且得到较高的虚拟视点绘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3D图像 字典训练 字典联合 去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诊断上颌前牙区多生牙价值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文陈妮 李果 +1 位作者 任家银 郑广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9-40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前牙区多生牙诊断及定位中的价值。方法以经CBCT确诊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146例患者的195颗多生牙为研究对象,分析多生牙的数目、形态、大小、空间位置、生长方向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结果146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前牙区多生牙诊断及定位中的价值。方法以经CBCT确诊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146例患者的195颗多生牙为研究对象,分析多生牙的数目、形态、大小、空间位置、生长方向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结果146例患者年龄5~39岁,男女比例为2.95∶1,其中102例(69.9%)为单颗多生牙。195颗多生牙的长度平均为(11.97±2.40)mm,其中,126颗(64.6%)位于中线区,131颗(67.2%)为圆锥形,51颗(26.2%)牙根弯曲,98颗(50.3%)牙冠生长方向倒置,133颗(68.2%)与邻近恒牙或恒牙胚有接触,恒牙牙列常伴有各种异常。结论多生牙空间位置变异大,可引起恒牙列病变。CBCT检查能精确直观地显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对多生牙的诊断及定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生牙 锥形束CT 三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各向同性磁共振成像分析踝关节解剖结构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文吉 张鑫涛 +3 位作者 吴著 赵银霞 胡绍勇 李绍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2-867,共6页
目的对比各向同性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 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3D-FSE)和三维快速场回波(3 dimensional fast field echo,3D-FFE)及二维快速自旋回波(2 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2D-FSE)对踝关节解剖结构显示的特点。方法随机选1... 目的对比各向同性三维快速自旋回波(3 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3D-FSE)和三维快速场回波(3 dimensional fast field echo,3D-FFE)及二维快速自旋回波(2 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2D-FSE)对踝关节解剖结构显示的特点。方法随机选10名志愿者进行各向同性3D-FSE、3D-FFE及2D-FSE序列磁共振扫描以及三维重建,并测量各组织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信噪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用5分利克特表(5-point Likert scale)评估各序列各组织的成像质量。结果在各组织中的3D-FSE序列SNR最高,在软骨、肌肉、肌腱中其次为3D-FFE序列;软骨-骨髓、肌肉-肌腱、关节液-肌腱中的3DFSE的CNR最高,其次为3D-FFE,各序列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观评估三种序列踝关节软骨的成像质量,各序列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D-FFE成像质量最好,其次为3D-FSE。主观评估韧带中3D-FSE、2D-FSE序列均优于3D-FFE序列(P<0.05);主观评估肌腱中,除腓短肌腱外,其余肌腱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都是3D-FSE成像质量最好,其次为2D-FSE序列。结论各向同性3D-FSE序列具有最高的SNR、CNR,能任意平面重建,扫描时间短,可全面评估复杂关节的解剖结构,广泛应用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3D-FSE 3D-FFE 2D-FSE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文晖 孟琴 +2 位作者 肖际东 王艳 赵永锋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60-1065,共6页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定量分析左室节段及整体收缩功能,评价其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将150名疑诊冠心病患者分为左前降支组(n=46)、左旋支组(n=25)、右冠状动脉组(n=23)、多支病变组(n=26)、对照组(n=30),计...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定量分析左室节段及整体收缩功能,评价其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将150名疑诊冠心病患者分为左前降支组(n=46)、左旋支组(n=25)、右冠状动脉组(n=23)、多支病变组(n=26)、对照组(n=30),计算各组的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常规超声心动图计算各组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allmotion score index,WMSI);三维斑点追踪评价各组左室壁节段及整体收缩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支病变组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显著下降(P<0.05),余病变组EF无明显差异(P>0.05);多支病变组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三维应变(global three-dimensional strain,G3DS)均显著下降(P<0.01),余病变组病变冠状动脉主要供血节段收缩期峰值三维应变显著下降(P<0.05)。冠心病各组整体三维应变与其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0.76,P<0.01)。ROC曲线显示整体三维应变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敏感性与准确率较高。结论:三维斑点追踪可以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节段以及整体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并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三维斑点追踪 应变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型视角投影图像彩色计算全息术的三维重构算法 被引量:10
15
作者 薛东旭 杨勇 +2 位作者 张慧敏 赵星 袁小聪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42-1546,共5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三维景物的二维视角投影图像合成计算全息图,并重构出彩色再现三维影像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利用视角投影图像获取景物的三维傅里叶频谱的理论,采用电荷耦合器件记录三维景物在白光照明条件下横、纵两正交方向的一系列...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三维景物的二维视角投影图像合成计算全息图,并重构出彩色再现三维影像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利用视角投影图像获取景物的三维傅里叶频谱的理论,采用电荷耦合器件记录三维景物在白光照明条件下横、纵两正交方向的一系列视角投影图像,并利用这些视角投影图像合成计算全息图,从而重构出三维再现像.通过采用在频谱面上的容余采样方法,提高了图像频谱信息的利用率,通过实验论证,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利用该方法使得视角投影图像的记录过程更加简单,节省了采样时间,提高了程序运行速度;能够在利用同等数量的视角投影图像的条件下,提高合成全息图的质量,使得重构的彩色再现三维影像更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全息 三维重构 三维傅里叶频谱 视角投影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相位校正的InISAR图像配准新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承兰 高勋章 +1 位作者 贺峰 黎湘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6-122,共7页
针对InISAR三维成像中的图像配准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上推导了同一基线上两干涉天线之间图像失配准的原因,并定量分析了图像失配准量对后续干涉处理的影响。研究表明,初始时刻同一基线上两干涉天线间的波程差引起两幅ISAR图像距离方向... 针对InISAR三维成像中的图像配准问题进行研究,从理论上推导了同一基线上两干涉天线之间图像失配准的原因,并定量分析了图像失配准量对后续干涉处理的影响。研究表明,初始时刻同一基线上两干涉天线间的波程差引起两幅ISAR图像距离方向的亚像素级失配,而成像积累时间内两干涉天线波程差的变化量则引起两幅ISAR图像多普勒方向的像素级失配。针对干涉天线图像间的二维失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校正的图像配准新方法。该方法从参考距离选取的角度出发,对辅助接收天线的回波信号进行相位校正,补偿了由干涉天线间的位置差异引起的两幅ISAR图像之间的失配准量,完成两幅图像间的精确配准,得到反映目标真实尺寸的三维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式逆合成孔径雷达 三维成像 图像配准 相位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铭 朱庆莉 +3 位作者 姜玉新 戴晴 王红燕 游珊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ABVS)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8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乳腺病变切除活检的213例患者,共239个乳腺病变,均获得手术病理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ABVS... 目的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ABVS)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8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乳腺病变切除活检的213例患者,共239个乳腺病变,均获得手术病理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ABVS和常规超声对IDP的诊断效力。结果 239个病变中,病理证实良性154个,恶性85个,其中IDP病变26个。ABVS共发现41个(17.2%)病灶符合IDP诊断标准,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8.5%、91.5%、56.1%、98.5%、91.2%。常规超声共发现32个(13.4%)可疑IDP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73.1%、93.9%、59.4%、96.6%、91.6%。结论 ABVS冠状面成像可以更好地显示乳腺导管结构,提高对IDP的诊断敏感性,为ID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 三维成像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医学可视化放射治疗计划软件系统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文耀 陈晓晴 +3 位作者 董世洪 王金涛 郝永杰 郑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6-339,共4页
介绍三维医学可视化放射治疗计划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包括医学图像数据库、CT图像的三维重建 ,X刀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等 .系统将计算机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相结合 ,提供了科学的可视化治疗环境 ,并为完善该领域技术做了一... 介绍三维医学可视化放射治疗计划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包括医学图像数据库、CT图像的三维重建 ,X刀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等 .系统将计算机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相结合 ,提供了科学的可视化治疗环境 ,并为完善该领域技术做了一定的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医学图像 三维重建 可视化治疗系统 放射治疗 CT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成像模式三维量化法评估二尖瓣反流体积与近端血流等速面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吴刚 林琼雯 +2 位作者 吴伟春 江勇 王浩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成像模式三维量化(GI3DQ)法直接测量二尖瓣反流(MR)束体积用以评估二尖瓣反流体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入选93例二尖瓣反流患者,分两组:偏心性二尖瓣反流52例为偏心性组;中心性二尖瓣反流41例为中心性组。GI3DQ法直接... 目的:探讨全身成像模式三维量化(GI3DQ)法直接测量二尖瓣反流(MR)束体积用以评估二尖瓣反流体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入选93例二尖瓣反流患者,分两组:偏心性二尖瓣反流52例为偏心性组;中心性二尖瓣反流41例为中心性组。GI3DQ法直接测量二尖瓣反流体积;近端血流等速面(PISA)法计算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然后乘以二尖瓣反流速度时间积分(MR-VTI)得出的二尖瓣反流体积作为参考标准。结果:偏心性与中心性组PISA法计算二尖瓣反流体积与GI3DQ测量二尖瓣反流体积相关性分别为:r=0.78,r=0.94;一致性分析未见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PISA法相比,在中心性及偏心性二尖瓣反流中,GI3DQ法评估二尖瓣反流体积是可行且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成像模式三维量化 二尖瓣反流 近端血流等速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直方图降维和重建的快速最小误差阈值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金 唐权华 +1 位作者 余志斌 金炜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59-1865,共7页
3维最小误差阈值分割法(3D-MET)的抗噪性很强,但计算复杂度非常高。其快速递推方法(3D-RMET)通过构建查找表去除了大量冗余操作,但其速度仍然不能满足实际工程要求。该文采用直方图降维和分级策略提出新的快速实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3D-... 3维最小误差阈值分割法(3D-MET)的抗噪性很强,但计算复杂度非常高。其快速递推方法(3D-RMET)通过构建查找表去除了大量冗余操作,但其速度仍然不能满足实际工程要求。该文采用直方图降维和分级策略提出新的快速实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3D-MET的最优阈值判别式进行分解,并给出新的阈值计算公式,将阈值搜索的空间维度从3维降到1维;然后将3维直方图进行分组和重建,进一步提高了算法处理速度。最后给出了3D-MET,3D-RMET及本文方法的分割结果,并采用量化指标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及量化对比结果表明,该文方法保持了原3D-MET法的强抗噪性,且将其时间复杂度降为O(L1/2)。与3D-RMET相比,该文方法快了6个数量级,较有效地解决了原方法时间复杂度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分割 阈值选取 最小误差 3维直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