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污染物诱导12种细胞核受体相关活性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
1
作者 李建青 王天勤 +3 位作者 滕跃发 郭磊 黄杨 李斐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59-970,I0009,共13页
合成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并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成为潜在的新污染物,进而与人类接触,危害人体健康。为了防治潜在新污染物的健康危害,需要全面评估已经和即将进入市场的化合物的毒性。基于实验的毒性评估速度远低于新化合物进... 合成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并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成为潜在的新污染物,进而与人类接触,危害人体健康。为了防治潜在新污染物的健康危害,需要全面评估已经和即将进入市场的化合物的毒性。基于实验的毒性评估速度远低于新化合物进入市场的速度,且传统毒性实验不仅耗费时间与经济成本,还会在不同实验室的实验结果之间产生争议,使毒性筛查标准不一。因此,亟需开发基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标准的高通量毒性预测模型,以高效填补化合物毒性数据空缺。本研究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对Tox21数据库中各种类别化合物进行毒性预测。化合物的结构数据使用简化分子线性输入规范(SMILES)格式表示,表征物理化学性质和实验条件的信息使用RDKit库和Mordred库编码为描述符。通过Python的Sklearn库与XGBoost库计算并筛选各变量的信息增益得到新的特征集,并依此建立毒性预测模型,实现对12类细胞核受体相关活性指标的精准预测。模型在12个数据集上的平均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为0.84,所有训练和测试集数据均位于模型应用域内。外部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构建模型性能优于在Tox21挑战赛中的其他模型。通过SHAP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分析,解释了毒性机理,发现log P、分子拓扑结构、ZMIC、piPC等描述符是影响活性的主要原因。为了方便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使用该模型,将模型开发为可视化软件,允许以SMILES格式输入化合物结构并进行毒性预测。本研究开发的预测模型及其配套软件能够快速筛查新污染物的毒性,并为新化学品的安全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定量构效关系 机器学习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品及个人护理品废水中臭氧反应速率预测模型研究
2
作者 赵文琛 张冰 +6 位作者 邢维龙 汪贞 王蕾 石利利 纪剑 周建中 范德玲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0-976,共7页
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新兴污染物,废水中臭氧反应速率(kO3)对于PPCPs的环境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50种PPCPs类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基于因子分析法筛选Dragon分子结构描述符,运用... 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新兴污染物,废水中臭氧反应速率(kO3)对于PPCPs的环境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对50种PPCPs类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基于因子分析法筛选Dragon分子结构描述符,运用遗传算法-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废水中PPCPs与臭氧反应速率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从分子描述符结构上解释影响臭氧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并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QSAR模型构建与验证导则对模型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稳健性和较好的预测能力。基于Williams图定义的模型应用域(AD)结果表明,模型有1个X离群点和2个Y离群点。因此,所构建的QSAR模型可用于预测应用域内其他PPCPs废水中臭氧反应速率,对提升污水处理厂PPCPs的去除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 臭氧反应速率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机制的理论计算研究
3
作者 卢鸿泽 艾玥洁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7,共18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化合物,具有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尽管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PFASs毒性的研究,但对其水生毒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仍缺乏深入探讨.除生物实验外,计算模型...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化合物,具有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对动植物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尽管近年来已有大量关于PFASs毒性的研究,但对其水生毒性的关键影响因素仍缺乏深入探讨.除生物实验外,计算模型在获取PFASs的毒理学数据和信息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PFASs单一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和食物链联合毒性2D-QSAR模型,研究了PFASs对水生生物毒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毒性机理.结果表明,PFASs分子的水生急性毒性与其得失电子能力、静电相互作用能力、疏水性和生物累积性密切相关.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发现,PFASs主要通过范德华力和静电相互作用与水生生物的靶蛋白结合,从而导致毒性效应.此外,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PFASs水生生物毒性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溶剂化效应对PFASs的水生毒性具有显著影响,同时温度和离子强度条件对不同的水生生物表现出不同的影响.本研究从计算模型的角度揭示了PFAS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机制,为未来研究新型PFASs的毒性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查尔酮衍生物抗乳腺癌活性的3D-QSAR模型构建及分子设计
4
作者 陈艳 冯惠 +1 位作者 冯长君 堵锡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2,共5页
为了获得较高抗乳腺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对18个新型查尔酮衍生物抗乳腺癌活性(pIC_(50))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其中14个化合物作为训练集用于构建3D-QSAR模型,其余化合物(含模板分子)作为测试集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所... 为了获得较高抗乳腺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对18个新型查尔酮衍生物抗乳腺癌活性(pIC_(50))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其中14个化合物作为训练集用于构建3D-QSAR模型,其余化合物(含模板分子)作为测试集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所建3D-QSAR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R^(2)_(CV)为0.569,非交叉验证系数R^(2)为0.974,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该模型中立体场、静电场对pIC_(50)的贡献分别为58.8%和41.2%,表明影响该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取代基的疏水性、空间位阻和电荷分布。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设计了5个具有较高pIC_(50)的新化合物,有待通过后续医学实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查尔酮衍生物 抗乳腺癌活性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描述符对食源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二肽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星晨 李华鑫 +4 位作者 张钰璇 马金璞 杨具田 李贞子 高丹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0-297,I0011-I0014,共12页
为探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阐明食源性ACE抑制肽作用机理,该文收集最近报道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二肽的氨基酸序列及其IC_(50)值,用Z-scales、VHSE和SVHEHS三种氨基酸描述符... 为探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阐明食源性ACE抑制肽作用机理,该文收集最近报道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二肽的氨基酸序列及其IC_(50)值,用Z-scales、VHSE和SVHEHS三种氨基酸描述符对ACE抑制二肽的结构进行表征,以氨基酸的疏水性质、立体性质以及电性性质参数作为自变量,ACE抑制二肽的lg(IC_(50))作为因变量,建立ACE抑制二肽的定量构效模型。结果显示基于Z-scales描述符建立的二肽定量构效模型R^(2)为0.8477,Q^(2)为0.8284,模型预测二肽Phe-Phe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预测IC_(50)为1.0499μmol/L,实测IC_(50)为(1.0414±0.0041)μmol/L,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为0.0085μmol/L。基于VHSE描述符构建的模型R^(2)为0.8568,Q^(2)为0.8052,模型预测二肽Asp-Trp有较高的ACE抑制能力,预测IC_(50)为1.2160μmol/L,实测IC_(50)为(1.1100±0.0053)μmol/L,误差为0.1060μmol/L。基于SVHEHS描述符构建的定量构效模型R^(2)为0.8581,Q^(2)为0.7453μmol/L,模型预测二肽Ala-Trp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预测IC_(50)为1.0323μmol/L,实测IC_(50)为(1.1290±0.0082)μmol/L,误差为0.0967μmol/L。3种氨基酸描述符均能较为合适地对ACE抑制二肽进行定量构分析。通过模型分析发现ACE抑制肽C端氨基酸残基疏水特性和立体特征与其活性关系更为密切,其氨基酸残基的疏水特征和立体特征越强,ACE抑制肽的活性越强。通过3种ACE抑制二肽与ACE蛋白(2X8 J)进行分子对接发现,3种ACE抑制肽均可与ACE蛋白进行结合。表明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对Z-scales、VHSE、SVHEHS三种描述符对ACE抑制二肽构建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是可行的。这将对ACE抑制肽的检测、预测和筛选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定量构效 氨基酸描述符 偏最小二乘法 半抑制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氨基酸描述符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五肽定量构效关系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星晨 李玉豪 +5 位作者 马金璞 张钰璇 李华鑫 杨具田 樊佩如 高丹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8-48,共11页
本研究收集近些年报道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五肽的氨基酸序列及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建立ACE抑制五肽肽库,并将其氨基酸残基用Z-scales、VHSE和... 本研究收集近些年报道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五肽的氨基酸序列及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建立ACE抑制五肽肽库,并将其氨基酸残基用Z-scales、VHSE和SVHEHS氨基酸描述符分别进行表述,以氨基酸残基的疏水性、立体性以及电性参数作为自变量,ACE抑制五肽的lg IC_(50)作为因变量,利用Matlab软件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ACE抑制肽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结果发现基于Z-scales描述符构建的ACE抑制五肽QSAR模型R2为0.6411,Q^(2)为0.5369,模型预测五肽Gln-Arg-Pro-Asn-Met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预测IC_(50)为0.0517μmol/L,实测IC_(50)为(0.0400±0.0083)μmol/L,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为0.0117μmol/L;基于VHSE描述符构建的QSAR模型R2为0.7636,Q^(2)为0.5081,模型预测五肽Leu-Arg-Ala-Phe-Gln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预测IC_(50)为0.0438μmol/L,实测值为(0.0273±0.0053)μmol/L,误差为0.0165μmol/L;基于SVHEHS描述符构建的QSAR模型R2为0.8405,Q^(2)为0.4005μmol/L,模型预测五肽Tyr-Phe-Pro-Phe-Gln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预测值为0.0055μmol/L,实测值为(0.0312±0.0042)μmol/L,误差为0.0257μmol/L。3种建模方法对比发现,基于SVHEHS描述符构建的模型拟合能力最强,但是其预测能力较弱,而Z-scales和VHSE描述符所建模型能很好地对五肽进行QSAR分析,通过模型分析发现ACE抑制肽活性与其氨基酸的疏水特征呈负相关,与立体特征呈正相关。将3种ACE抑制肽与ACE蛋白(2X8J)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3种ACE抑制肽均可与ACE蛋白进行结合。本研究可为开发ACE抑制肽药物提供新手段,为开发和利用食源性ACE抑制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偏最小二乘 定量构效关系 氨基酸描述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预测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急性毒性 被引量:3
7
作者 莫俊超 姚洪伟 曹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61-4673,共13页
搜集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急性毒性数据,并采用部分斑马鱼(Danio rerio)和黑头呆鱼(Pimephales promelas)的急性毒性数据,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急性毒性预测方法.首先使用二分类模型判定有机化... 搜集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急性毒性数据,并采用部分斑马鱼(Danio rerio)和黑头呆鱼(Pimephales promelas)的急性毒性数据,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急性毒性预测方法.首先使用二分类模型判定有机化学品对稀有鮈鲫是否会产生急性毒性,若判定为有急性毒性,再使用回归模型预测其半致死浓度LC_(50).对不同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对比,二分类模型中支持向量机最优,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92.4%和88.6%;回归模型中弹性网络回归法最优,训练集和测试集的调整R^(2)分别为0.87和0.75,留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_(LOO)^(2)为0.52,外部验证系数Q_(EXT)^(2)为0.71.两种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稳健性和预测能力.第一电离势和正辛醇水分配系数对分类影响较大,拓扑荷对回归预测结果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品 稀有鮈鲫 机器学习 急性毒性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精油成分气相色谱保留指数的全息定量构效关系
8
作者 郭锐 焦龙 +3 位作者 胡祖彪 王清臣 钟汉斌 景明利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6,共7页
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是色谱分析中的重要参数,但通过实验获取RI值的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建立一种简便、高效、准确的模型来预测RI值。本文搜集了60种植物精油成分的RI实验值,构建了精油成分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与RI值之间的全息定量构效关系... 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是色谱分析中的重要参数,但通过实验获取RI值的过程较为繁琐,需要建立一种简便、高效、准确的模型来预测RI值。本文搜集了60种植物精油成分的RI实验值,构建了精油成分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与RI值之间的全息定量构效关系(HQSAR)模型。当碎片大小(fragment size)、碎片特征(fragment distinction)和全息长度(hologram length)模型参数分别设置为“1~4”、“C,Ch”和199时,可以建立最优HQSAR模型。利用外部测试集验证和留一交叉验证对模型进行检验,经外部测试集验证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预测决定系数(Q_(F3)^(2))、一致性相关系数(CCC)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40.45、0.984、0.968和2.20%;经留一交叉验证的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MRE分别为72.56和4.17%。此外,HQSAR模型的分子贡献图表明,芳香族化合物的烷基链在连接了羟基基团后,其RI值会增大;脂肪族化合物中存在的长链烷基也会导致RI值增大。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QSAR模型能够用于预测植物精油成分的RI值,并为其他精油成分RI值的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定量构效关系 气相色谱保留指数 植物精油 分子贡献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FA对氟喹诺酮酰胺衍生物的分子建模与设计
9
作者 冯惠 冯长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57-2862,共6页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研究25种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抗肿瘤活性(K_(S)、K_(H))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21个化合物组成训练集用于建立预测模型,余下9个化合物(含13号模板分子和新设计4个分子)组建测试集作为模型验证... 基于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方法研究25种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抗肿瘤活性(K_(S)、K_(H))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21个化合物组成训练集用于建立预测模型,余下9个化合物(含13号模板分子和新设计4个分子)组建测试集作为模型验证。所建训练集CoMFA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R_(cv)^(2))、非交叉验证系数(R^(2)),对于K_(S)分别为0.333、0.883,对于K_(H)分别为0.363、0.887,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预测能力。该模型中立体场、静电场的贡献率,对于K_(S)依次为60.3%、39.7%,对于K_(H)依次为60.8%、39.2%,表明影响抗肿瘤活性(K_(S)、K_(H))的主要因素是取代基的疏水性和空间位阻,其次是取代基的库仑力、氢键及配位作用。基于此研究结果,设计了4个具有较高预测活性的新化合物。这些发现不仅为理解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抗肿瘤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设计抗肿瘤活性更高的化合物提供了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C-3酰胺衍生物 抗肝癌活性(K_(S)) 抗白血病活性(K_(H))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三维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分泌运动因子(ATX)抑制剂的3D-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
10
作者 沈燕 潘亮 +3 位作者 刘燕 李雪梅 秦菊梅 赵学敏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2-280,共9页
自分泌运动因子(ATX)在心血管疾病、炎症和肿瘤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具有抑制ATX活性的吲哚类化合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采用CoMFA和CoMSIA模型对40个ATX抑制剂构建3D-QSAR模型,阐明了抑制剂结构... 自分泌运动因子(ATX)在心血管疾病、炎症和肿瘤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具有抑制ATX活性的吲哚类化合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和分子对接研究。采用CoMFA和CoMSIA模型对40个ATX抑制剂构建3D-QSAR模型,阐明了抑制剂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Surflex-Dock进行分子对接,研究该类化合物与ATX蛋白的结合模式。CoMFA模型(q^(2)=0.668,r^(2)=0.992)和CoMSIA模型(q^(2)=0.727,r^(2)=0.988)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机制可解释能力,分子对接表明上述化合物与ATX均能很好地结合,Ser306、Glu232和His121是影响上述化合物与ATX结合的主要氨基酸残基。本研究为进一步设计合成ATX抑制剂提供理论依据,对开发高效ATX抑制剂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泌运动因子 抑制剂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分子对接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水铝石矿物颗粒表面吸附芳香族污染物的计算模拟与预测
11
作者 刘治山 马芳芳 +1 位作者 徐倩 谢宏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21-3031,共11页
了解芳香族污染物在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对于评估其大气归趋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吸附能(E_(ads))是描述芳香族污染物在矿物颗粒表面吸附行为的重要参数,然而,目前该数据十分匮乏.考虑到大气中存在大量的芳香族污染物,逐个揭示芳香族... 了解芳香族污染物在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对于评估其大气归趋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吸附能(E_(ads))是描述芳香族污染物在矿物颗粒表面吸附行为的重要参数,然而,目前该数据十分匮乏.考虑到大气中存在大量的芳香族污染物,逐个揭示芳香族污染物在矿物颗粒表面的E_(ads)值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和工作量.因此,亟需建立一种能够快速预测芳香族污染物在矿物颗粒表面E_(ads)值的预测模型.本研究采取第一性原理的方法,探究了21个芳香族污染物在矿物颗粒三水铝石(001)面上的吸附机制.结果发现,21个芳香族污染物与三水铝石(001)面主要形成氢键、O—H…π键以及O—H…X(X=Cl/Br)相互作用,其E_(ads)值的范围在-12 kcal·mol^(-1)至-30 kcal·mol^(-1)之间.基于计算得到的21个E_(ads)值,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预测芳香族污染物在三水铝石(001)面上E_(ads)值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模型.该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稳健性和预测能力,能够用来预测含有—CH_(3)、—OH、—COOH、—NO_(2)、—NH_(2)、—CHO、—F、—Cl、—Br官能团的芳香族污染物.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目前对芳香族污染物在矿物颗粒表面上吸附行为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为进一步揭示芳香族污染物在三水铝石(001)面上的大气转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族污染物 三水铝石 吸附能 第一性原理计算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新的分子拓扑指数 被引量:18
12
作者 蒋玉仁 刘志国 +2 位作者 刘景亚 胡岳华 王淀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8-202,共5页
通过将键参数和量子数引入原子点价,重新定义原子点价δYi,认为分子中某一原子的δYi与该原子的杨氏电负性力标、价电子数、成键电子数及最外层主量子数有关.由此提出新的分子拓扑指数mXY.并用一级指数1XY与饱和烷烃的沸点、液体热容、... 通过将键参数和量子数引入原子点价,重新定义原子点价δYi,认为分子中某一原子的δYi与该原子的杨氏电负性力标、价电子数、成键电子数及最外层主量子数有关.由此提出新的分子拓扑指数mXY.并用一级指数1XY与饱和烷烃的沸点、液体热容、气体热容、蒸发热、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卤代苯的辛醇/水分配系数,烷氧氯硅烷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毒性,碱金属卤化物的晶格焓与F心能带,卤化锡的119SnMossbauer等性质/活性进行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XY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活性间具有广泛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拓扑指数 结构-性能关系 结构-活性关系 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扰乱化学品对动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80
13
作者 邱东茹 吴振斌 贺锋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2-55,共4页
介绍了内分泌扰乱化学品 (EDCs)的作用机制及其对野生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内分泌化学品可能与性激素受体、甲状腺素受体和其他受体 (如芳烃受体 )结合 ,也可能通过影响动物体内激素的代谢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调控作用。各实验室的重... 介绍了内分泌扰乱化学品 (EDCs)的作用机制及其对野生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内分泌化学品可能与性激素受体、甲状腺素受体和其他受体 (如芳烃受体 )结合 ,也可能通过影响动物体内激素的代谢而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起调控作用。各实验室的重复实验不支持环境雌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的结论。已报道过的人体和野生动物生殖缺陷中具有充分证据的暴露 -效应关系的实例为数不多。尽管野生鱼类变性是英国河流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但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污水处理场出水中的天然和合成雌激素足以引起鱼类的变性反应 ,而不是先前怀疑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降解产物。目前尚不能对EDCs对人体和野生动物的健康风险作出正确评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内分泌扰乱物 筛选 测试 受体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计算萜类驱避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缔合对其蚊虫驱避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廖圣良 宋杰 +5 位作者 王宗德 陈金珠 陈尚钘 范国荣 姜志宽 韩招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54-1061,共8页
为验证萜类驱避化合物与嗅觉引诱物二氧化碳存在缔合作用,并研究缔合作用对蚊虫驱避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借助计算化学的方法获得缔合体和缔合能量,利用Gaussian View和Gaussian03W软件分别构建和优化二氧化碳、22个萜类蚊虫驱避化合物以... 为验证萜类驱避化合物与嗅觉引诱物二氧化碳存在缔合作用,并研究缔合作用对蚊虫驱避活性的影响。本研究借助计算化学的方法获得缔合体和缔合能量,利用Gaussian View和Gaussian03W软件分别构建和优化二氧化碳、22个萜类蚊虫驱避化合物以及它们与二氧化碳缔合后的三维分子结构,经Ampac8.16转化后,获得它们的缔合能量。借助定量构效关系计算方法研究缔合作用对驱避活性的影响,利用Codessa2.7.10计算获得驱避剂和缔合体的各类结构描述符,从包括缔合体结构描述符及特征描述符在内的各类结构参数中筛选显著性参数,以萜类驱避化合物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校正驱避率的对数值为活性数据,建立结构描述符与驱避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模型。结果获得了22个萜类驱避化合物与二氧化碳缔合的缔合能量,计算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缔合作用并且可以形成缔合体;获得1个R2为0.9643的4参数QSAR模型,这4个参数所对应的结构描述符分别是COM-WNSA-3 Weighted PNSA(PNSA3*TMSA/1000)[Zefirov’s PC],f-TerCO2-Min e-n attraction for a C-O bond,M-Max 1-electron reaction index for an Oatom,M-Min(>0.1)bond order of an H atom,前2个参数分别为缔合体的整体结构描述符和碎片特征描述符。计算化学结果表明,萜类驱避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存在缔合作用,该缔合作用对驱避活性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避剂 萜类化合物 二氧化碳 分子缔合 定量构效关系 定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用于7位取代20(S)-喜树碱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波 曾晖 +3 位作者 周鹏 梁桂兆 梅虎 李志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6,共6页
研究了25种7位取代20(S)-喜树碱衍生物的化学结构与其抗肿瘤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采用新近提出的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对喜树碱类衍生物进行了结构参数化表达,采用逐步回归对变量进行筛选后,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 研究了25种7位取代20(S)-喜树碱衍生物的化学结构与其抗肿瘤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采用新近提出的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对喜树碱类衍生物进行了结构参数化表达,采用逐步回归对变量进行筛选后,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模型的复相关系数和标准偏差以及留一法交互校验的复相关系数和标准偏差分别为R=0.962 5,SD=0.290 1和RCV=0.908 7,SDCV=0.446 2。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证明了该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在分子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预测上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 喜树碱 抗肿瘤活性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节油基萜类蚂蚁驱避剂的驱避活性与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宗德 宋杰 +5 位作者 姜志宽 陈金珠 韩招久 郑卫青 宋湛谦 商士斌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0期47-53,共7页
以松节油中的主要组分α-蒎烯和β-蒎烯为原料,合成17个具有六元环的萜类蚂蚁驱避剂。采用荞麦种子浸液选择性生测法测定了它们对小黄家蚁的驱避效果。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驱避活性,其中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丙酸酯(4)、诺卜... 以松节油中的主要组分α-蒎烯和β-蒎烯为原料,合成17个具有六元环的萜类蚂蚁驱避剂。采用荞麦种子浸液选择性生测法测定了它们对小黄家蚁的驱避效果。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驱避活性,其中8-羟基别二氢葛缕醇丙酸酯(4)、诺卜甲基醚(9)、乙酸诺卜酯(13)和内型1-异莰烷基-3-己醇乙酸酯(17)表现出良好的驱避活性。使用量子化学计算软件Gaussian 03W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几何优化,并计算出驱避剂分子的最低能量,再通过半经验量子力学程序Ampac 8.16进行格式转变后导入程序Codessa 2.7.10,继而计算结构描述符,并通过启发式方法对这些驱蚁剂的定量构效关系进行计算,得到了对应于驱避率对数值(lgB)和R2值为0.926 5的最佳定量构效关系计算模型。该模型显示,对这些萜类驱蚁剂活性具有较大影响的4个结构描述符分别是分数原子正电荷加权部分表面积、碳原子的最小亲核反应指数、次高占用分子轨道能量、氧原子的最大单电子反应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家蚁 萜类蚂蚁驱避剂 驱避活性 定量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代苯酚类衍生物对水生物发光细菌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够生 宋兴福 +1 位作者 于建国 钱旭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313-316,共4页
应用PM3量子化学方法和分子连接性指数拓扑理论 ,进行了氯代苯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物发光细菌的半致死量之间的定量结构 -活性相关 (QSAR)研究 .QSAR模型表明 ,化合物分子体积效应对毒物靶分子的作用呈一定的相关性 ,体现在其与 IXV 和分... 应用PM3量子化学方法和分子连接性指数拓扑理论 ,进行了氯代苯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物发光细菌的半致死量之间的定量结构 -活性相关 (QSAR)研究 .QSAR模型表明 ,化合物分子体积效应对毒物靶分子的作用呈一定的相关性 ,体现在其与 IXV 和分子的平均极化率α呈正相关性 ,而与分子的最低空轨道ELUMO 呈负相关性 .所得的最显著的相关模型为-logEC50 =- 1.82 5 32 + 0 .0 4 678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苯酚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QSAR 分子连接性指数拓扑理论 量子化学 水生发光细菌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层节点筛选规则的确定 被引量:16
18
作者 高大文 王鹏 +1 位作者 孙丽欣 郑彤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5-68,共4页
针对目前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中输入层节点筛选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网络输入层节点进行筛选 ,归纳出筛选规则。利用此规则可简便、快速地对多氯酚生物毒性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层节点进行筛选 ... 针对目前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中输入层节点筛选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网络输入层节点进行筛选 ,归纳出筛选规则。利用此规则可简便、快速地对多氯酚生物毒性预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层节点进行筛选 ,输入层节点由最初的 2 4个筛选到最后的 3个。对筛选过程中不同输入层节点构建的网络模型质量和预测能力进行比较 ,得出含有较少输入层节点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能力较高 ,运算速度较快。该规则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有机化学品生物毒理学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规则 生物毒性 人工神经网络 定量构效关系 生物毒理学 有机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4种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戴朝霞 赵劲松 +1 位作者 陈振翔 王连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5-168,共4页
建立了105种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4种水生生物(发光菌、四膜虫、大型蚤和斑马鱼)的毒性QSAR模型.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主要是由2个过程引起,化合物首先穿透细胞膜,然后与机体发生反应.讨论了生物种的种间和种内差别,这种差别可... 建立了105种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4种水生生物(发光菌、四膜虫、大型蚤和斑马鱼)的毒性QSAR模型.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主要是由2个过程引起,化合物首先穿透细胞膜,然后与机体发生反应.讨论了生物种的种间和种内差别,这种差别可能与生物的脂肪含量有关.化合物分成了3类,非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极性麻醉型化合物和反应型化合物,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比非极性麻醉型化合物毒性要高,反应型化合物毒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芳香族化合物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水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M3算法对部分有机锡化合物的QSPR和QSAR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景文 王帅杰 +3 位作者 全燮 陈硕 薛大明 赵雅芝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5-308,共4页
应用量子化学 PM3算法计算得到的量子化学参数 ,进行了部分有机锡化合物的定量结构 -性质关系和定量结构 -活性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有机锡化合物的正辛醇 /水分配系数( log Kow)随着其平均分子极化率 (α)、分子总的芯排斥能 ( CCR)、... 应用量子化学 PM3算法计算得到的量子化学参数 ,进行了部分有机锡化合物的定量结构 -性质关系和定量结构 -活性关系研究 .结果表明 ,有机锡化合物的正辛醇 /水分配系数( log Kow)随着其平均分子极化率 (α)、分子总的芯排斥能 ( CCR)、相对分子质量 ( Mr)和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 ( Ehomo)的增大而增大 ,随着分子电子能 ( EE)和分子总能量 ( TE)的增大而减小 .这些有机锡化合物对大型蚤 ( Daphnia magna)和两种绿藻 ( Scenedesmusobliqunus和 Platymonassp.)的毒性随着 CCR、Mr、α、分子最低未占据轨道能 ( Elumo)和 Ehomo的增大而增大 ,随 EE和 TE的增大而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锡化合物 PM3算法 QSPR 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