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麻(GA)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术中输注氨基酸患者氧耗量(VO_2)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少勇 葛圣金 方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3-467,共5页
目的研究全麻(general anesthesia,GA)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TEA)对术中输注氨基酸患者氧耗量(oxygen consumption,VO2)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中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 目的研究全麻(general anesthesia,GA)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TEA)对术中输注氨基酸患者氧耗量(oxygen consumption,VO2)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中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n=15)和全麻复合TEA组(GAE组,n=15)。入室后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颈内静脉及桡动脉穿刺置管,诱导气管插管后采用Drger Zeus麻醉工作站行Auto-control模式机械通气并监测实时VO2,术中七氟醚最低流量紧闭麻醉复合异丙酚、瑞芬太尼输注,根据手术需要间断追加罗库溴铵和芬太尼。两组诱导同时输注18氨基酸注射液4kJ.kg-1.h-1,持续2h或手术结束时(手术未满2h)。GAE组在切皮前分3次给予0.375%布比卡因共10mL作为负荷量,此后追加4mL/h,直至手术结束。GA组在相同时间点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气管插管前5(-5)min和插管后0、5、15、30、45、60、75min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值和插管后5、15、30、45、60、75min的VO2和鼻咽温度(Tcore)值。记录术中麻醉药和升压药用量情况。结果随着输注时间延长,两组VO2均稍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GAE组稍高于GA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30min后,两组Tcore显著下降并趋于稳定(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A组相比,GAE组的芬太尼用量(P<0.01)和瑞芬太尼用量(P<0.01)更少,但去氧肾上腺素用量(P<0.01)和麻黄碱用量(P<0.05)更多。结论与单纯GA相比,GA复合TEA尽管能显著减少患者术中输注氨基酸患者的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用量,但并不能降低其V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GA) 胸段硬膜外阻滞(tea) 氧耗量(VO2)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对老龄食管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来荣 沈宗丽 +2 位作者 朱月清 黄凤伦 钱燕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年龄65岁以上的老龄食管癌开胸患者,根据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经静脉曲马多(12...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年龄65岁以上的老龄食管癌开胸患者,根据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经静脉曲马多(12mg/kg)自控镇痛;Ⅱ组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吗啡5mg+罗哌卡因75mg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48、120h5个时点从颈内静脉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同时测定各时点皮质醇水平,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术前老年食管癌患者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Ⅰ组患者VAS评分于术后24、48h明显高于Ⅱ组(P<0.01)。两组患者在术毕、术后24、48h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Ⅱ组在术毕、术后24h升幅明显小于Ⅰ组(P<0.05)。与麻醉前相比,术毕、术后24、48h,两组CD3+、CD4+及CD4/CD8均明显下降(P<0.01);术后120h,Ⅱ组各指标恢复(P>0.05);Ⅱ组于术后48hCD4+、术后120hCD3+、CD4+、CD4/CD8明显高于Ⅰ组(P<0.05或P<0.01)。结论: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麻醉能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提示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是老年肿瘤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较为合适的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胸部硬膜外麻醉 应激反应 皮质醇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0
3
作者 邢翠燕 吴明毅 范海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择期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B组采用胸段硬膜外...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中和术后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择期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B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2h(T1)、术后4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测定CD4+%和CD8+%,计算CD4+/CD8+比值,ELISA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白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时段的血清应激激素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白介素-8(IL-8)及皮质醇(Cor)的含量。结果(1)B组T2、T3时点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2)除CD8+%外,两组CD4+%、CD4+/CD8+比值从T1开始下降(P<0.05),T2时B组降至最低(P<0.01),T3时A组降至最低(P<0.05);T1至T4时点B组CD4+%明显高于A组(P<0.05),T3至T4时点B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A组(P<0.05);T1时两组的IL-2水平开始下降,T2时B组降至最低(P<0.05),T3时A组降至最低(P<0.05),T3和T4时B组IL-2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sIL-2R水平从T1开始升高,A组T2时显著高于麻醉前水平,T3达最高峰;而B组各时间点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T2至T4时A组sIL-2R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3)两组血清GH、PRL和Cor浓度均呈增高趋势(P<0.05),而血清IL-8浓度呈下降趋势(P<0.05);B组术中、术后各时间点GH、PRL、Cor及IL-8指标波动均较A组平稳。结论在麻醉和术后镇痛中辅以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减轻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麻醉 镇痛 胸部硬膜外麻醉 细胞免疫 应激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明山 尹燕伟 +4 位作者 马世龙 华震 于文刚 宋建防 王世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13-815,共3页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病人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20例拟行OPCAB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TEA复合全麻组。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后1h、术后24h及术后48h血...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冠心病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病人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20例拟行OPCAB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全麻组;B组为TEA复合全麻组。采用放免法测定术前、术后1h、术后24h及术后48h血浆ET及ANP浓度,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及所用血管活性药剂量。结果B组术后1、24、48hET及ANP显著低于A组(P<0·05),血液动力学稳定,所用血管活性药物少(P<0·05)。结论TEA能抑制麻醉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对OPCAB病人的心脏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硬膜外阻滞 内皮素 心钠素 非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尼莫地平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晓智 吴丽美 +4 位作者 陈国忠 刘韧 何焱 叶林杰 姚艳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复合尼莫地平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兔5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HTEB组(H组)、尼莫地平组(N组)和HTEB复合尼莫地平组(HN组)。经颅多... 目的探讨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复合尼莫地平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兔5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HTEB组(H组)、尼莫地平组(N组)和HTEB复合尼莫地平组(HN组)。经颅多普勒检测兔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光镜下观察基底动脉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测定内皮细胞Bcl-2、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四组基底动脉Vm均明显升高,管壁增厚、管腔变窄,细胞凋亡指数(AI)、Bcl-2表达、Caspase-3表达升高(P<0.01)。与C、H和N组比较,HN组基底动脉Vm明显减慢,管壁增厚减轻、管腔增宽,Bcl-2表达升高,AI和Caspase-3表达降低(P<0.05)。结论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尼莫地平显著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且优于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或尼莫地平的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 尼莫地平 血管痉挛 Bcl-2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日间手术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翔宇 韩敬泉 +5 位作者 刘成 曹守强 赵桂彬 张凯 董庆 崔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4月~2014年5月对22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行胸腔硬膜外麻醉(thoracicepidural anesthesia,TEA)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内镜...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4月~2014年5月对22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行胸腔硬膜外麻醉(thoracicepidural anesthesia,TEA)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内镜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疱,术后当晚患者符合出院标准立即出院。结果22例手术顺利。15例完成日间手术。术后并发症2例:肺膨胀不全伴轻度皮下气肿1例,手术切口血肿1例。22例术后随访2~30个月,平均14个月,气胸无复发,无手术相关的再次入院。结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以日间手术方式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胸腔硬膜外麻醉 日间手术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及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红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潘熊熊 张晓坤 钱燕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29-1031,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及红细胞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40例行择期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静脉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及术后硬膜外镇痛组(A组)和全静脉麻醉及术后静脉镇痛组(B组)。分别与...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和镇痛对开胸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及红细胞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40例行择期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静脉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及术后硬膜外镇痛组(A组)和全静脉麻醉及术后静脉镇痛组(B组)。分别与于麻醉前(T0)、切皮后2h(T1)、术后4h(T2)、24h(T3)、48h(T4)抽取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Th1细胞和Th2细胞的比值。同时测定红细胞内磷酸果糖激酶(PFK)、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醛糖还原酶(AR)活性。结果 T3、T4时两组Th1、Th1/Th2明显低于T0时(P<0.05),且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与T0时比较,T3、T4时两组PFK活性明显降低(P<0.05),T3时B组G-6PD和AR活性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及镇痛能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的过度分化,保护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并改善机体红细胞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镇痛 细胞免疫 红细胞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旁间隙阻滞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宋吉贵 招伟贤 +1 位作者 胡彬 古妙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胸椎旁间隙阻滞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开胸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23例单侧 开胸手术病人分为两组,观察应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利布合剂)行胸椎旁间隙阻滞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比较单次胸 椎旁间隙阻滞... 目的研究胸椎旁间隙阻滞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开胸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23例单侧 开胸手术病人分为两组,观察应用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利布合剂)行胸椎旁间隙阻滞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比较单次胸 椎旁间隙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开胸手术中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及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 化。结果(1)利布合剂用于胸椎旁间隙阻滞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2)两组病人术中各时间点吸入麻醉药的MAC 值与血压、心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胸椎旁间隙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开胸手术可产生与硬 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相似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间隙麻醉 胸廓造口术 开胸术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外周血Th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潘熊熊 毛琛璐 +1 位作者 张晓坤 钱燕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0-793,797,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外周静脉血辅助性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Ⅰ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Ⅱ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和镇痛方法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外周静脉血辅助性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Ⅰ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Ⅱ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术后行PCIA;Ⅲ组麻醉方法同Ⅱ组,术后行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3组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后2h(T1),术后4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抽取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测定Th1、Th2细胞胞内因子γ-干扰素(IFN-γ)、IL-4的水平,用CD3+CD8-IFN-γ+标识Th1细胞,用CD3+CD8-IL-4+标识Th2细胞,通过计算IFN-γ+%/IL-4+%来测Thl/Th2值。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Thl/Th2值在T2时明显降低(P<0.05),Ⅱ、Ⅲ组在T3时Thl/Th2值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Ⅱ、Ⅲ组Thl/Th2值在T2时高于Ⅰ组,Ⅲ组Thl/Th2值在T3和T4时均高于Ⅱ组。结论: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皆出现Thl/Th2值的降低;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辅以术后硬膜外镇痛能够抑制Th0细胞向Th2细胞的过度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法 镇痛 胸段硬膜外麻醉 TH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家兔颈迷走神经传出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简文亭 简道林 +3 位作者 王康乐 李林 邹学军 杨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7-900,共4页
目的通过胸段硬膜外阻滞(TEA)交感神经,探讨TEA对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TEA组、硝普钠(SNP)组、胸段硬膜外麻醉+麻黄碱(TEA+EPH)组。在记录MAP、迷走传出端基础电位后,TEA... 目的通过胸段硬膜外阻滞(TEA)交感神经,探讨TEA对迷走神经传出放电频率的影响。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8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Sham)组、TEA组、硝普钠(SNP)组、胸段硬膜外麻醉+麻黄碱(TEA+EPH)组。在记录MAP、迷走传出端基础电位后,TEA组硬膜外腔给予0.5%布比卡因0.4ml/kg;Sham组在同样时点硬膜外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SNP组记录基础电位后静脉注射硝普钠盐溶液控制性降压,模拟TEA的降压过程,硬膜外腔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TEA+EPH组通过硬膜外导管给予0.5%布比卡因0.4ml/kg后肌注麻黄碱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应用BL-420S电生理系统记录并分析硬膜外腔注射前、注射后1、2、3h迷走神经传出放电变化。结果四组家兔注射前基础放电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EA组、TEA+EPH组在注射后1、2、3h放电频率明显高于SNP组和Sham组(P<0.05)。TEA组、SNP组的MAP在注射后1、2、3h明显低于TEA+EPH组和Sham组(P<0.05)。TEA组和TEA和EPH组HR在注射后1、2、3h时明显慢于Sham组(P<0.05);SNP和TEA+EPH组在注射后1、2、3h时HR均明显快于TEA组(P<0.05)。结论 TEA可能通过阻滞交感神经,使迷走神经传出产生绝对兴奋,这种兴奋并不是因为TEA所致的血管扩张而引起的血压降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硬膜外麻醉 迷走神经 传出放电 交感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元丽 彭心宇 代志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52-54,共3页
为了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将30例ASA I-II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组)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 为了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将30例ASA I-II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组)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给局麻药控制麻醉平面在T4-T10水平,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即刻、气管拔管后1min、5min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各项指标在气管拔管即刻达到高峰,与麻醉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拔管前、拔管后1min也高于复合组,拔管后5min也未完全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复合组苏醒期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可减轻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复合硬膜外 苏醒期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胸段硬膜外局麻药对丙泊酚诱导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杰 王娇 +2 位作者 王品莹 刘钢 王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局麻药硬膜外麻醉对清醒状态下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12月于我院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对照组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3个实验组硬膜外分别注... 目的探讨不同局麻药硬膜外麻醉对清醒状态下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和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12月于我院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对照组硬膜外注射生理盐水,3个实验组硬膜外分别注射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或0.3%罗哌卡因,20min后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记录意识消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硬膜外穿刺前平静状态下、硬膜外给药后20min、意识消失时以及气管插管前、插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BIS值。结果硬膜外注药20min后,实验组BIS值与基础值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诱导至意识消失时C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间的BIS值和Ce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胸段硬膜外麻醉使清醒状态下BIS值和丙泊酚的诱导浓度下降,不同种类局麻药对丙泊酚诱导浓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丙泊酚 局麻药 脑电双频指数 胸段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