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脲壳聚糖/蒙脱土纳米中间体的合成及其对大肠杆菌抑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汪炜燕 周宁琳 +4 位作者 王晓丹 陆春燕 章峻 莫宏 沈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01-104,共4页
通过插层技术合成了硫脲壳聚糖/蒙脱土(Cts-TU/MMT)纳米中间体,利用XRD和FT-IR对合成的硫脲壳聚糖/蒙脱土纳米中间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已经进入了蒙脱土层间,其层间距达到3.529nm;通过抑菌动力学实验评价了硫脲壳聚糖/蒙脱... 通过插层技术合成了硫脲壳聚糖/蒙脱土(Cts-TU/MMT)纳米中间体,利用XRD和FT-IR对合成的硫脲壳聚糖/蒙脱土纳米中间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已经进入了蒙脱土层间,其层间距达到3.529nm;通过抑菌动力学实验评价了硫脲壳聚糖/蒙脱土纳米中间体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性能,预示了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潜在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硫脲壳聚糖 抗菌性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硫脲壳聚糖的结构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小芳 马金满 +4 位作者 冯小强 王廷璞 杨声 张红娟 孔旭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7,共4页
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对合成的羧甲基硫脲壳聚糖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羧甲基硫脲壳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中羟基发生了羧甲基化反应,与壳聚糖相比热稳定性降低;羧甲基硫脲壳... 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对合成的羧甲基硫脲壳聚糖进行结构表征,并研究羧甲基硫脲壳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中羟基发生了羧甲基化反应,与壳聚糖相比热稳定性降低;羧甲基硫脲壳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壳聚糖本身增强,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均为0.20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羧甲基硫脲壳聚糖 表征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脲壳聚糖-Cu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1 位作者 杨声 李阳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7-60,共4页
利用IR、UV、TG-DTA和XRD手段,对合成的硫脲壳聚糖-Cu配合物进行表征,研究壳聚糖、硫脲壳聚糖及硫脲壳聚糖-Cu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Cu配合物的抑菌性能优于单一的壳聚糖和硫脲壳聚糖。
关键词 壳聚糖 硫脲壳聚糖-Cu配合物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脲改性磁性壳聚糖微球对Hg^2+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利民 王一平 +1 位作者 黄群武 刘峙嵘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16,共4页
利用悬浮分散以及化学交联技术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并经硫脲改性(SMCS),用于吸附水溶液中Hg2+。用光学显微图、红外、热重分析等对微球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值、Hg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以及振荡速率对Hg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SMCS为球... 利用悬浮分散以及化学交联技术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并经硫脲改性(SMCS),用于吸附水溶液中Hg2+。用光学显微图、红外、热重分析等对微球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值、Hg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以及振荡速率对Hg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SMCS为球形,粒径50—80μm。SMCS对Hg2+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饱和吸附容量(1.2—6.5 mmol/g)随pH值升高而增加,pH值为5.0时饱和吸附容量约为2.9 mmol/g。等温吸附线可用Freundlich等式拟合。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振荡速率为150—200 r/min时,为内扩散控制;50—150 r/min时,由外扩散和内扩散同时控制;振荡速率<<50 r/min时,为外扩散控制。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模型拟合,初始吸附速率为0.22—1.77 mmol/(g.h),随振荡速率加快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硫脲 磁性吸附 H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脲壳聚糖Co(Ⅱ)配合物的制备、抑菌活性及与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小强 李小芳 杨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12-1016,共5页
合成了硫脲壳聚糖Co(Ⅱ)配合物,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及与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能与Co(Ⅱ)发生配位反应而生成硫脲壳聚糖-... 合成了硫脲壳聚糖Co(Ⅱ)配合物,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及与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能与Co(Ⅱ)发生配位反应而生成硫脲壳聚糖-Co(Ⅱ)配合物,该配合物的抑菌性能较壳聚糖和硫脲壳聚糖有显著提高,并能有规律地猝灭BSA的内源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壳聚糖Co(Ⅱ)配合物 抑菌性能 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脲壳聚糖Zn(Ⅱ)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小强 李小芳 +1 位作者 杨声 张景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75-1078,1083,共5页
利用FT-IR、UV、TG-DTA和XRD手段,对合成的硫脲壳聚糖及硫脲壳聚糖-Zn(Ⅱ)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壳聚糖、硫脲壳聚糖及硫脲壳聚糖-Zn(Ⅱ)配合物对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黑曲霉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硫脲壳聚糖-Zn(... 利用FT-IR、UV、TG-DTA和XRD手段,对合成的硫脲壳聚糖及硫脲壳聚糖-Zn(Ⅱ)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壳聚糖、硫脲壳聚糖及硫脲壳聚糖-Zn(Ⅱ)配合物对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黑曲霉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硫脲壳聚糖-Zn(Ⅱ)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比单一的壳聚糖、硫脲壳聚糖显著提高,对真菌黑曲霉亦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硫脲壳聚糖-Zn(Ⅱ)配合物 制备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脲改性壳聚糖微球对Pt^(4+)和Pd^(2+)的吸附特性Ⅰ.吸附平衡和动力学 被引量:8
7
作者 许剑平 周利民 +1 位作者 黄群武 刘峙嵘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7-562,共6页
利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微球,并经硫脲改性得到硫脲改性壳聚糖微球(TCS),将其用于吸附Pt4+和Pd2+,考察了TCS对Pt4+和Pd2+的吸附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TCS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TCS... 利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微球,并经硫脲改性得到硫脲改性壳聚糖微球(TCS),将其用于吸附Pt4+和Pd2+,考察了TCS对Pt4+和Pd2+的吸附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TCS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TCS的粒径为10~30μm、比表面积为95.6m2/g、平均孔径为12.6nm、孔体积为0.298cm3/g。实验结果表明,在pH=2时,TCS对Pt4+和Pd2+的吸附性能最佳;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模型拟合,表明TCS对Pt4+和Pd2+的吸附以化学吸附反应为主;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模型拟合,Pt4+和Pd2+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129.87,112.36mg/g。双组分吸附实验结果表明,TCS对Pt4+和Pd2+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可实现Pt4+(或Pd2+)与Cu2+,Pb2+,Cd2+,Zn2+,Ca2+的选择性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微球 硫脲 改性 铂离子 钯离子 吸附平衡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脲壳聚糖微量银配合物的制备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新枝 马传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3-637,共5页
由硫脲壳聚糖和微量的AgNO3反应得到硫脲壳聚糖-Ag+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壳聚糖、硫脲壳聚糖、硫脲壳聚糖-Ag+配合物及AgNO3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 由硫脲壳聚糖和微量的AgNO3反应得到硫脲壳聚糖-Ag+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壳聚糖、硫脲壳聚糖、硫脲壳聚糖-Ag+配合物及AgNO3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Ag+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强于壳聚糖和硫脲壳聚糖,且其MIC和MBC均为100 mg/L(游离Ag+含量为0.032 mg/L),低于AgNO3的MIC和MBC(均为12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硫脲壳聚糖 抑菌活性 微量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脲改性壳聚糖微球对Pt^(4+)和Pd^(2+)的吸附特性 Ⅱ.吸附热力学和脱附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成佐 周利民 +1 位作者 黄群武 刘峙嵘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5-639,共5页
利用硫脲改性的壳聚糖微球(TCS)吸附水溶液中的Pt4+和Pd2+,得到了不同温度下Pt4+和Pd2+的吸附等温线,研究了TCS对Pt4+和Pd2+的吸附热力学、Pt4+和Pd2+的脱附以及TCS的重复使用性。实验结果表明,随吸附温度的升高,TCS对Pt4+和Pd2+的饱和... 利用硫脲改性的壳聚糖微球(TCS)吸附水溶液中的Pt4+和Pd2+,得到了不同温度下Pt4+和Pd2+的吸附等温线,研究了TCS对Pt4+和Pd2+的吸附热力学、Pt4+和Pd2+的脱附以及TCS的重复使用性。实验结果表明,随吸附温度的升高,TCS对Pt4+和Pd2+的饱和吸附容量降低;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TCS对Pt4+和Pd2+的吸附均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温度为25~55℃时,TCS吸附Pt4+和Pd2+的焓变分别为-55.25,-54.77kJ/mol,表明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TCS吸附Pt4+和Pd2+的Gibbs自由能分别为-27.52^-24.73kJ/mol和-28.18^-25.50kJ/mol,表明吸附过程可自发进行。用1.0mol/L硫脲溶液和0.5mol/L H2SO4溶液的混合液脱附Pt4+和Pd2+时效果较好,对Pt4+和Pd2+的脱附率分别高达97.16%和99.38%。TCS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以及对Pt4+和Pd2+的分离富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改性壳聚糖 铂离子 钯离子 脱附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脲改性Fe_3O_4/壳聚糖微球对Hg^(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利民 刘峙嵘 黄群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81,共4页
利用反相悬浮分散法制备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并经硫脲改性(TMCS)用于吸附水溶液中Hg2+。考察了pH值、温度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TMCS为球形,粒径80μm~250μm。TMCS对Hg2+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但随温度... 利用反相悬浮分散法制备Fe3O4/壳聚糖磁性微球,并经硫脲改性(TMCS)用于吸附水溶液中Hg2+。考察了pH值、温度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TMCS为球形,粒径80μm~250μm。TMCS对Hg2+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但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焓变(ΔH0=-12.93kJ/mol)为负,表明吸附放热;Gibbs自由能(ΔG0=-16.41kJ/mol~-17.22kJ/mol)为负,表明吸附能自发进行。等温吸附线可用Langmuir模型拟合,最大吸附容量2.69mmol/g;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模型拟合,表明化学吸附为控速步骤。吸附Hg2+后的TMCS可用0.01mol/L的EDTA脱附,脱附率达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磁性吸附 Hg2+ 硫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铂(Ⅳ)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晶 齐淑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2-913,共2页
存在于pH 5的溶液中痕量铂(Ⅳ)用装入柱中的粒度在80~150 μm的壳聚糖吸附而予以预富集.用总量为5 mL的0.2 mol·L-1硫脲溶液从壳聚糖上将铂(Ⅳ)洗脱,所得全部洗脱液用FAAS法测定铂(Ⅳ)量,得出吸光度与铂(Ⅳ)浓度之间经富集后的线... 存在于pH 5的溶液中痕量铂(Ⅳ)用装入柱中的粒度在80~150 μm的壳聚糖吸附而予以预富集.用总量为5 mL的0.2 mol·L-1硫脲溶液从壳聚糖上将铂(Ⅳ)洗脱,所得全部洗脱液用FAAS法测定铂(Ⅳ)量,得出吸光度与铂(Ⅳ)浓度之间经富集后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0.035 C+0.002 5,相关系数为0.999 5,经过吸附分离,铂(Ⅳ)的富集倍数达47,在铂(Ⅳ)浓度水平为1.0 mg·L-1时,测定值的RSD(n=11)为0.3%,该方法的检出限(3S)为0.038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铂(Ⅳ) 预富集 吸附 壳聚糖 硫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脲改性壳聚糖对水中Cr(Ⅵ)与Ni^(2+)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智峰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28,共4页
以壳聚糖和硫脲为原料,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得硫脲改性壳聚糖颗粒,通过吸附实验考察了pH、吸附时间对Cr(Ⅵ)、Ni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颗粒对Ni2+吸附的最佳pH为6,对Cr(Ⅵ)吸附的最佳pH为1,最佳吸附t为2h。利用准一级反应... 以壳聚糖和硫脲为原料,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得硫脲改性壳聚糖颗粒,通过吸附实验考察了pH、吸附时间对Cr(Ⅵ)、Ni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颗粒对Ni2+吸附的最佳pH为6,对Cr(Ⅵ)吸附的最佳pH为1,最佳吸附t为2h。利用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分别采用Freundlich模型、Langmuir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模型拟合结果最好。在初始质量浓度80mg/L,θ为25℃时,Ni2+,Cr(Ⅵ)的饱和吸附量可达40.98mg/g和33.33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 壳聚糖 吸附 动力学 Cr(Ⅵ) NI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脲壳聚糖铜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13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杨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20-1422,共3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光谱法和粘度实验研究了硫脲壳聚糖铜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随硫脲壳聚糖铜浓度的增加,DNA的紫外吸收光谱呈增色效应和红移;硫脲壳聚糖铜离子在电极上的反应主要由扩散过程控制,加入DNA后氧化还原峰... 采用循环伏安法、光谱法和粘度实验研究了硫脲壳聚糖铜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随硫脲壳聚糖铜浓度的增加,DNA的紫外吸收光谱呈增色效应和红移;硫脲壳聚糖铜离子在电极上的反应主要由扩散过程控制,加入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且式量电位正移,说明硫脲壳聚糖铜与DNA以嵌入方式生成一种非电活性超分子复合物,导致硫脲壳聚糖铜配合物的峰电流降低。实验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铜与DNA的相互作用模式为嵌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壳聚糖-铜 鲱鱼精DNA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脲壳聚糖镍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14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1 位作者 杨声 路荣荣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2年第2期12-16,共5页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方法对硫脲壳聚糖镍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另外,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硫脲壳聚糖镍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镍配合物能有规律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 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方法对硫脲壳聚糖镍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另外,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硫脲壳聚糖镍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镍配合物能有规律猝灭BSA的内源荧光,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在室温下,硫脲壳聚糖镍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3.98×106L/mol和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壳聚糖镍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脲壳聚糖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15
作者 李小芳 冯小强 杨声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2年第3期17-19,共3页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pH条件下,采用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硫脲壳聚糖铜(TUCS-Cu)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探讨TUCS-Cu对BSA荧光猝灭过程的猝灭机理。结果表明,TUCS-Cu和BSA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BSA内源性荧光猝灭机理属于静...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pH条件下,采用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硫脲壳聚糖铜(TUCS-Cu)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探讨TUCS-Cu对BSA荧光猝灭过程的猝灭机理。结果表明,TUCS-Cu和BSA结合形成复合物,导致BSA内源性荧光猝灭机理属于静态猝灭。在室温下,TUCS-Cu与BSA的结合常数KA为2.68×106 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脲壳聚糖铜 牛血清白蛋白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