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水稻主栽品种抗胡麻叶斑病评价及抗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韬 贾燕 +3 位作者 罗秀梅 彭安春 吴春先 王学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为明确目前四川水稻主栽品种对胡麻叶斑病的抗病性及生理生化抗性机制,采用盆栽抗病性鉴定方法评价了20种四川水稻主栽水稻品种和5种对照品种对胡麻叶斑病的抗性水平,测定了不同抗性水平品种叶片的5种防御酶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 为明确目前四川水稻主栽品种对胡麻叶斑病的抗病性及生理生化抗性机制,采用盆栽抗病性鉴定方法评价了20种四川水稻主栽水稻品种和5种对照品种对胡麻叶斑病的抗性水平,测定了不同抗性水平品种叶片的5种防御酶活性,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抗病和感病品种中水稻幼苗叶片的次生代谢物质。结果显示,渝香糯1号和浙粳优4号为高抗品种,秀水134、浙禾622、浙禾香2号、浙粳优77和浙粳优1578等5个品种为中抗品种,其余品种均为感病品种;抗病水稻品种和感病水稻品种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5种酶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抗病品种的酶活性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总共得到18种次生代谢物,其中核糖醇、D-葡萄糖、苹果酸、2,3,4-三羟基丁酸等4种代谢物在水稻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以及同种品种接菌与不接菌处理的含量均差异显著。因此,水稻抗病品种可通过提升5种防御酶的活性与4种次生代谢物的含量来抵御胡麻叶斑病的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胡麻叶斑病 抗病性 次生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液中15种挥发性有机物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昊洋 张文骥 +3 位作者 韩祺瑞 丁海媛 于汇川 罗颖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2-1449,共8页
该研究使用人工合成模拟血液标准添加溶液,采用部分因子实验、单因素实验、响应曲面法优化萃取条件,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测定血液中常见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分析方法。取2.0 mL血液样品,使用65μm... 该研究使用人工合成模拟血液标准添加溶液,采用部分因子实验、单因素实验、响应曲面法优化萃取条件,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测定血液中常见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分析方法。取2.0 mL血液样品,使用65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萃取纤维,在萃取温度57℃,萃取时间45 min,搅拌转速1000 r/min,解吸温度280℃、解吸时间5 min、氯化钠含量为0条件下进行萃取,以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5种VOCs在0.4~4、4~40、40~4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方法检出限为0.03~0.1 ng/mL,定量下限为0.1~0.3 ng/mL。15种VOCs在2.0、20、200ng/mL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1.1%~122%,相对标准偏差(n=6)为7.5%~16%。使用该方法测定新鲜人体血液样品和标准添加样品进行基质效应差异性评价,结果表明模拟血液和真实血液在基质效应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该方法线性范围广、检出限和定量下限低、前处理方便、检测门槛低,适用于血液中多种VOCs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曲面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有机物 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浸提工艺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罗晓明 周春山 +1 位作者 钟世安 唐课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43,共3页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茶叶中茶多酚(TP)的浸提工艺条件。实验证明:乙醇可以抑制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素的氧化,40%乙醇在40℃浸提10min三次,茶多酚的浸提率为32.1%,EGCG、EGC、C、EC、ECG分别为7.5%、4.1%、0.1%、0.6...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茶叶中茶多酚(TP)的浸提工艺条件。实验证明:乙醇可以抑制茶多酚,尤其是儿茶素的氧化,40%乙醇在40℃浸提10min三次,茶多酚的浸提率为32.1%,EGCG、EGC、C、EC、ECG分别为7.5%、4.1%、0.1%、0.6%、2.2%,茶多酚和儿茶素的浸提率较用纯水浸提分别提高29.4%和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茶多酚 浸提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1-脱氧野尻霉素的含量 被引量:50
4
作者 施新琴 崔为正 +2 位作者 裘立群 段祖安 吴小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6-149,共4页
以0.05 mol/L HC l为溶剂提取蚕粉和桑叶粉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并用9-芴基氯甲酸甲酯(FMOC)为衍化剂,在pH 8.5的硼酸盐缓冲液中进行衍生化反应,生成具有紫外吸收的DNJ-FMOC络合物,再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对其分离测定。... 以0.05 mol/L HC l为溶剂提取蚕粉和桑叶粉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并用9-芴基氯甲酸甲酯(FMOC)为衍化剂,在pH 8.5的硼酸盐缓冲液中进行衍生化反应,生成具有紫外吸收的DNJ-FMOC络合物,再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对其分离测定。结果表明,反应产物的色谱图分离效果良好,DNJ-FMOC的峰面积与DNJ浓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加样回收率平均为100.7%。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重现性试验、回收率试验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以作为测定家蚕、桑叶及有关药物样品中DNJ含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脱氧野尻霉素 含量测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中9种卤乙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艳 饶竹 +3 位作者 路国慧 贾静 沈亚婷 李松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8-253,共6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SPE/UPLC)测定饮用水中9种痕量卤乙酸(HAAs)的分析方法。对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等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LichmlutEN固相萃取小柱富集饮用水中的HAAs,三乙胺一磷酸缓冲液和甲醇作为UPLC的流动相...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SPE/UPLC)测定饮用水中9种痕量卤乙酸(HAAs)的分析方法。对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等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LichmlutEN固相萃取小柱富集饮用水中的HAAs,三乙胺一磷酸缓冲液和甲醇作为UPLC的流动相。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9种卤乙酸在6vain内实现基线分离,所有目标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57~0.9999;一氯乙酸(MCAA)的检出限为10.85μg/L,其它8种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25~0.70μg/L;除MCAA外,其它目标物在低、中、高3种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60%-106%。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2.0%~5.7%。将此方法应用于我国北方某城市自来水中卤乙酸的测定,5种HAAs被检出。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捷,可用于生活饮用水中痕量卤乙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乙酸 固相萃取 离子对 超高效液相色谱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在线凝胶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检测紫菜中的农药多残留 被引量:28
6
作者 孙晓杰 郭萌萌 +3 位作者 王苏玥 谭志军 李兆新 翟毓秀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24-1130,共7页
建立了紫菜中农药多残留的在线凝胶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PC-GC/MS)检测方法。以有机氯、有机磷、三嗪类和菊酯类的19种农药为目标物,对比了丙酮、丙酮/二氯甲烷(1∶1,v/v)和乙腈3种有机溶剂的提取效果,通过石墨化炭黑粉( ... 建立了紫菜中农药多残留的在线凝胶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PC-GC/MS)检测方法。以有机氯、有机磷、三嗪类和菊酯类的19种农药为目标物,对比了丙酮、丙酮/二氯甲烷(1∶1,v/v)和乙腈3种有机溶剂的提取效果,通过石墨化炭黑粉( GCB)和 N-丙基乙二胺粉( PSA)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和 GPC 在线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此方法实现了在线净化与分析检测的自动化,缩短了分析时间。分析物在10~1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0.995;采取 GPC大体积进样和气相色谱进样口的程序升温方式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检出限为0.005~0.03 mg/kg。方法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0%-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该方法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和重复性,适用于紫菜样品中农药多残留的快速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固相萃取 凝胶色谱-气相色谱-质谱 农药 紫菜 多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12种单体的迁移量 被引量:9
7
作者 李英 李成发 +4 位作者 孙小颖 陈旭辉 陈枝楠 苏丹 吴绍精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41,50,共7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12种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水、乙酸(质量分数为3%)、乙醇(体积分数为10%)和橄榄油浸泡食品接触材料,将得到的水、乙酸、乙醇等水性模拟物和橄榄油模拟物分别经过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中12种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水、乙酸(质量分数为3%)、乙醇(体积分数为10%)和橄榄油浸泡食品接触材料,将得到的水、乙酸、乙醇等水性模拟物和橄榄油模拟物分别经过80,90℃顶空加热20 min后,通过DB-624石英毛细管柱(30 m×0.32 mm×1.8μm)分离,顶空进样分析,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 12种单体在0.1~50 mg/L(水性模拟物)及0.5~50 mg/kg(橄榄油模拟物)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为89.3%~109.6%,相对标准偏差为1.13%~7.55%。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分离度好,分析灵敏度高,满足食品接触材料中12种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迁移量的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有害单体 迁移量 食品接触材料 顶空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凝血活性 被引量:14
8
作者 谢亮亮 蔡为荣 +1 位作者 张虹 陈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1-195,共5页
为了研究茶多糖不同组分对抗凝血活性的影响,通过水提醇沉的方法对茶多糖进行提取,经聚酰胺柱脱色、脱蛋白,采用离子交换柱DEAE Sepharose CL-6B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其分子量,并对多糖组分抗凝血活性进行了研究... 为了研究茶多糖不同组分对抗凝血活性的影响,通过水提醇沉的方法对茶多糖进行提取,经聚酰胺柱脱色、脱蛋白,采用离子交换柱DEAE Sepharose CL-6B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其分子量,并对多糖组分抗凝血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酰胺法脱色、脱蛋白效果较好,脱色率、蛋白去除率和多糖保留率分别为75.1%、91.2%和79.2%;经纯化后得到4个组分,分别为TPS-1、TPS-2、TPS-3和TPS-4;HPGPC法测定TPS-1、TPS-2和TPS-3分子量分别为20760、24230和250643,为均一多糖,TPS-4含两个组分,其分子量分别为689 113和4 150,为非均一多糖。体外抗凝血实验显示TPS-4能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说明是通过内源性途径来影响凝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糖 抗凝血 离子交换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分析紫丁香花精油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文静 郑福平 +2 位作者 孙宝国 刘玉平 谢建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23-525,共3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盛花期紫丁香花精油,提取率为0.079%。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定性方法,从紫丁香花精油中鉴定出64种挥发性成分,占精油总成分的95.79%。主要成分为苯乙醇(16.12%)、(E,E)-法尼醇(13.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盛花期紫丁香花精油,提取率为0.079%。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定性方法,从紫丁香花精油中鉴定出64种挥发性成分,占精油总成分的95.79%。主要成分为苯乙醇(16.12%)、(E,E)-法尼醇(13.43%)、苯甲醇(6.24%)、紫丁香醛C(3.91%)、肉桂醇(3.64%)、紫丁香醇A(3.61%)、4-乙烯基愈创木酚(3.38%)、紫丁香醛A(2.62%)、吲哚(2.34%)、苯甲酸苄酯(2.31%)、紫丁香醇D(2.25%)和苯乙醛(2.03%)等。其中所含的紫丁香醛异构体和紫丁香醇异构体是紫丁香鲜花的特征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丁香 精油 同时蒸馏萃取法(SDE)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保留指数(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LTQ/Orbitrap MS快速筛查确证化妆品中89种禁用物质 被引量:37
10
作者 牛增元 罗忻 +3 位作者 王凤美 张丽 李兆永 陈静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1-212,共12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结合高分辨质谱法(UPLC-LTQ/Orbitrap MS)同时测定化妆品中抗生素、激素、邻苯二甲酸酯、农药以及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等5大类共89种化合物。不同剂型的化妆品基质用甲醇超声提取,以Waters Ac...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结合高分辨质谱法(UPLC-LTQ/Orbitrap MS)同时测定化妆品中抗生素、激素、邻苯二甲酸酯、农药以及孔雀石绿和结晶紫等5大类共89种化合物。不同剂型的化妆品基质用甲醇超声提取,以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mm×100mm×1.7μm)分离;正离子模式下,以含0.1%甲酸的5mmol/L乙酸铵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负离子模式下,以5mmol/L乙酸铵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保留时间和Orbitrap获得的一级母离子精确质量数以及同位素丰度比,实现对化妆品中多种类物质的快速筛查;以Orbitrap碰撞诱导解离(CID)获得的碎片离子精确质量数进行确证。结果表明:化合物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0.99;除邻苯二甲酸二苯酯外,其他化合物的最低检出限(LOQ)均在5~10μg/kg之间;在添加浓度为1倍、2倍、10倍LOQ 3个水平下,绝大多数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在60%~11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3%。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性高,适用于化妆品中多种类别禁用物质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禁用物质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LTQ/Orbitrap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螯合色谱分离提取初乳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榕榕 周培江 杨严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5-37,共3页
对金属螯合色谱分离提取初乳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的新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法测定了分离得到的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金属螯合色谱可较好地分离提取免疫球蛋白,其纯度可达89%。同时还可分离... 对金属螯合色谱分离提取初乳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的新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法测定了分离得到的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金属螯合色谱可较好地分离提取免疫球蛋白,其纯度可达89%。同时还可分离得到副产品乳铁蛋白,但含量较低,仅为33%。另外还对影响螯合色谱分离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螯合色谱 分离 提取 初乳 免疫球蛋白 乳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水平改变与睡眠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佟晴 袁永胜 +4 位作者 徐勤荣 张利 蒋思明 丁俭 张克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823-825,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的改变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PD患者98例为PD组,根据有无睡眠障碍分为睡眠障碍组52例,无睡眠障碍组46例;另选健康体检者86例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检测...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的改变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PD患者98例为PD组,根据有无睡眠障碍分为睡眠障碍组52例,无睡眠障碍组46例;另选健康体检者86例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检测血浆Glu和GABA水平,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所有研究对象睡眠状况,采用Pearson相关及分层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浆Glu和GABA水平的改变与睡眠障碍的关系。结果 PD组患者血浆Glu和GABA水平及Glu/GABA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睡眠障碍组Glu和GABA水平显著低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PD患者PSQI评分与Glu(r=-0.409,P<0.05)及GABA(r=-0.597,P<0.05)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Glu和GABA水平改变可显著影响PD患者睡眠质量。结论血浆Glu和GABA水平下降可能与PD伴睡眠障碍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睡眠障碍 色谱法 高压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嘌呤含量 被引量:13
13
作者 曲欣 林洪 隋建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1-47,共7页
为测定食品中嘌呤含量,建立了食品中多组分嘌呤含量测定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RP-IP-HPLC)分析方法,对几种主要食品中的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水-甲醇-冰乙酸-10%... 为测定食品中嘌呤含量,建立了食品中多组分嘌呤含量测定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RP-IP-HPLC)分析方法,对几种主要食品中的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Agilent XDB-C18色谱柱,水-甲醇-冰乙酸-10%四丁基氢氧化铵(V/V/V/V,879/100/15/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1mL/min时4种嘌呤可完全分离。测得4种嘌呤物质的回收率在91.8%~108.7%之间,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6.5%。不同种类食品中嘌呤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动物肝脏、动物肌肉、果蔬、菌类和蛋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 痛风 高效液相色谱 反相离子对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和色谱仪对甲醇汽油醛类排放检测结果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姚春德 王姝荔 +2 位作者 耿鹏 李旭聪 曾丽丽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04-809,798,共7页
在一台满足国III排放法规的多点电喷汽油机上,分别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在线)、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离线),对同一工况和相同燃料条件下的甲醛排放物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表明:FTIR检测的发动机尾气中甲醛排放规律与气相和液... 在一台满足国III排放法规的多点电喷汽油机上,分别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在线)、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离线),对同一工况和相同燃料条件下的甲醛排放物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表明:FTIR检测的发动机尾气中甲醛排放规律与气相和液相色谱仪检测出的规律一致,但FTIR法的检测值要比色谱法高。另外,使用FTIR测量了常规车用三效催化转化器前后的甲醛、乙醛、甲醇等非法规排放,结果表明:随着掺醇比例的增加,甲醛和甲醇排放急剧增加,乙醛排放则减少。三效催化转化器对甲醇汽油掺混燃料的甲醛、乙醛和甲醇排放转化效果显著,经处理后,基本上可实现零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汽油 非法规排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果汁中低级脂肪酸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明霞 周建科 +2 位作者 梁俊红 陆敏 翟彤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4,共3页
以邻苯二甲酸氢钾和邻苯二甲酸混合水溶液为淋洗液,用阴离子交换柱直接电导检测,建立了果汁中四种低级脂肪酸同时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影响分离的因素。当邻苯二甲酸氢钾和邻苯二甲酸的浓度分别为0.75mmol/L和0.5mmol/L(pH=3.97)时,分离效... 以邻苯二甲酸氢钾和邻苯二甲酸混合水溶液为淋洗液,用阴离子交换柱直接电导检测,建立了果汁中四种低级脂肪酸同时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影响分离的因素。当邻苯二甲酸氢钾和邻苯二甲酸的浓度分别为0.75mmol/L和0.5mmol/L(pH=3.97)时,分离效果良好,各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4%~2.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测定 果汁 低级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滔敏 陈念祖 +1 位作者 杨蓓 段更利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48-850,共3页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GC/MS分析麻黄中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麻黄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顶空取样,用GC/MS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并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SD)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固相微萃取法30min可萃取出20...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GC/MS分析麻黄中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麻黄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顶空取样,用GC/MS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并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SD)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固相微萃取法30min可萃取出20个挥发性化学成分,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提取6h可萃取出24个挥发性化学成分。结论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麻黄中挥发物的提取分析,更简单、快速、灵敏和无溶剂,可以作为中药麻黄的质量评估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挥发成分 固相微萃取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的寡糖轮廓分析用于蜂蜜中淀粉糖浆的掺假鉴别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睿 刘芸 +10 位作者 丁涛 吴斌 沈崇钰 费晓庆 桂茜雯 王艳 郭玲 季美泉 王栩璐 邓晓军 郭德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28-1633,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HPLC-Q/Orbitrap MS)建立了寡糖轮廓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纯天然蜂蜜和淀粉类糖浆中的麦芽三糖、麦芽四糖、麦芽五糖、麦芽六糖和麦芽七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淀粉类糖浆中含有未...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HPLC-Q/Orbitrap MS)建立了寡糖轮廓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纯天然蜂蜜和淀粉类糖浆中的麦芽三糖、麦芽四糖、麦芽五糖、麦芽六糖和麦芽七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淀粉类糖浆中含有未被酶解完全的微量麦芽类寡糖,且麦芽七糖在所有检测样本中干扰小,对结果的定量无影响,而其他寡糖类物质的定性和定量结果会存在干扰。最终选择麦芽七糖作为蜂蜜中掺入淀粉糖浆的典型标志物。在实际样品分析中,根据麦芽七糖的保留时间和离子对的相对丰度比可以定性判断蜂蜜中是否掺有淀粉糖浆;通过标准曲线法可以定量测定样液中麦芽七糖的含量。在20,50,100 mg/kg 3个加标水平下,麦芽七糖的平均回收率为75%-82%,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3.1%-6.7%,方法检出限为0.1μg/m L。应用该方法可在10 min内完成整个分析过程,且样品前处理简单,结果可靠,灵敏度高,可用于纯天然蜂蜜中掺入淀粉糖浆的快速确证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掺假 寡糖轮廓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率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头类生物碱组分在CYP450中的代谢指纹图谱及对CYP450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毕云枫 刘舒 +2 位作者 李雪 刘志强 宋凤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84-2089,共6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技术,结合多探针底物方法,对单酯型及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组分对细胞色素P450(CYP450)亚型的活性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技术,结合多探针底物方法,对单酯型及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组分对细胞色素P450(CYP450)亚型的活性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对单酯型和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组分在CYP450中的代谢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活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酯型生物碱组分对CYP2C及2D的抑制能力较强,其IC50值分别为7.44和6.74μmol/L;双酯型生物碱组分对CYP1A2,3A,2C和2D均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39.48,70.44,17.36和86.04μmol/L.代谢指纹图谱显示,双酯型生物碱组分在大鼠肝微粒体中有6个特异性产物可以作为该反应的特征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类生物碱 细胞色素P450 代谢指纹图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多探针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在果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曹尚银 张秋明 +1 位作者 郭俊英 陈玉玲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蛋白质组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它能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 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产生的科学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蛋白质组学研究 方法主要有双向聚丙烯酰胺... 蛋白质组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它能阐明基因组所表达的真正执行生命活动的全 部蛋白质的表达规律和生物功能。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产生的科学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蛋白质组学研究 方法主要有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质谱(Mass-spectrometric)技术、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s)技术、酵母 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双向高效柱层析和生物信息学等。其应用的范围包括植物群体遗传学、在个体 水平上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机制、植物的发育和组织器官的分化过程,以及不同亚细胞结构在生理生态 过程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同时展望了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前景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果树学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生物质谱 双向高效柱层析 生物信息学 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色谱法分析低聚乳果糖 被引量:14
20
作者 朱桂兰 童群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132,123,共3页
建立了薄板层析扫描法测定低聚乳果糖含量的方法。通过多次实验确定了低聚乳果糖薄层色谱的分析条件,其最佳展开剂为正丙醇∶水=9∶2,显色剂为苯胺-二苯胺-磷酸溶液,扫描波长为530nm。
关键词 薄板层析扫描法 测定方法 低聚乳果糖 薄层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