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钻井中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的多尺度智能融合与动态验证
1
作者 袁三一 许言午 +2 位作者 谢仁军 陈帅 袁俊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617,共11页
针对钻井过程中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导致井筒附近和钻头前方小尺度地质体刻画不精准问题,开展钻井场景下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和方法研究。将钻井场景下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分为钻前处理、已钻井修正与随钻更新3个阶段,通过整合... 针对钻井过程中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导致井筒附近和钻头前方小尺度地质体刻画不精准问题,开展钻井场景下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和方法研究。将钻井场景下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分为钻前处理、已钻井修正与随钻更新3个阶段,通过整合不同阶段、不同空间范围和不同频率的地震资料、已钻井和随钻井信息,并利用人工智能建模方法,构建了一种多元信息融合的渐进式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实现了简单高效的随钻信息更新。实例应用表明,随着多元信息的逐步加入,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成像精度显著提升,薄层弱反射得以更清晰显示。随钻更新的地震信息在钻头前方地质体预测中展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并通过测井、录井和钻井工程的多种数据验证,确保了高分辨率地震处理结果的保真性,为钻井工程提供了更清晰、更准确的地层信息,从而提升了钻井作业的安全性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 随钻更新 随钻测井 多元信息融合 薄层弱反射 人工智能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残差网络的地震提频处理在薄储集层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文起 李春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08,共7页
基于多层残差网络的地震提频处理方法,通过智能化网络将测井高频信息与地震数据相结合,能有效提升纵向分辨率,保持横向连续可追踪,利于薄储集层识别。针对AMH地区常规处理的地震数据仅能识别厚度大于30 m的碳酸盐岩层,无法有效识别厚度... 基于多层残差网络的地震提频处理方法,通过智能化网络将测井高频信息与地震数据相结合,能有效提升纵向分辨率,保持横向连续可追踪,利于薄储集层识别。针对AMH地区常规处理的地震数据仅能识别厚度大于30 m的碳酸盐岩层,无法有效识别厚度较小的薄储集层的问题,提出基于多层残差网络的地震提频处理方法,以井旁地震振幅作为训练数据,测井相对波阻抗作为训练标签,利用深度学习网络多层残差网络开展训练,获取相对波阻抗曲线的预测模型;通过将地震数据作为输入,利用深度网络训练模型计算得到相对波阻抗数据体,进而得到提频后的地震数据体相对应的反射系数体。通过对靶区地质情况的分析认识,对宽频子波进行标定后提取合适的宽频子波,与反射系数体进行褶积,得到提频后的地震数据体;利用提频后的地震数据体开展储集层反演,反演结果纵向具有较高分辨率,与主要目的层能够较好匹配,横向可以进行识别和追踪,利用高分辨地震数据反演结果实现AMH地区的薄储集层识别。结果表明,通过基于多层残差网络的地震提频处理及相应的高分辨模型反演,在AMH地区能够识别厚度大于10 m的薄储集层,较好地解决由于地震分辨率低无法识别薄储集层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薄储集层预测的精度,对同类型薄储集层识别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地震数据 提频处理 薄储集层 多层残差网络 相对波阻抗 高分辨反演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的岩屑层位源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桂和荣 李俊 +8 位作者 陈永青 余浩 王浩 叶爽 陈大星 梁展 胡洋 郭艳 许继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940,共12页
近年来,岩屑录井在“华北型”煤田底板灰岩层注浆加固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岩屑录井仅停留在颜色、颗粒大小及形貌特征等物理指标的识别上,难以精准判层,钻孔设计“顺层率”难以保障,制约着底板灰岩水害区域治理效果。基... 近年来,岩屑录井在“华北型”煤田底板灰岩层注浆加固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岩屑录井仅停留在颜色、颗粒大小及形貌特征等物理指标的识别上,难以精准判层,钻孔设计“顺层率”难以保障,制约着底板灰岩水害区域治理效果。基于石炭纪太原组薄层灰岩及其碎屑岩夹层的元素地球化学差异特点,选取淮北煤田桃园煤矿为研究区,对太原组上段薄层灰岩L_(1)灰~L_(4)灰地层(注浆治理目的层为L_(3)灰)垂直钻孔岩心进行取样,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定量测定了薄层灰岩及其夹层的主量元素背景值,通过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手段建立薄层灰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识别模式;同时对地面定向钻水平分支孔岩屑同样开展主量元素测试,并基于已建立的地球化学识别模式进行岩屑层位源解析以及识别模式验证。结果显示:高CaO丰度、烧失量(LOI)可以作为注浆加固改造目的层L_(3)灰的特征指标,MgO(0.5%±)、MnO(0.03%±)、P_(2)O_(5)(0.08%±)丰度可作为注浆目的层上覆标志层J3的识别指标;聚类分析识别模式可有效区分太原组一灰~三灰(L_(1)灰~L_(3)灰);以元素因子得分建立的识别模式可以将太原组碎屑岩夹层与薄层灰岩进行有效区分;以岩样地球化学背景值运行判别模型得到的Fisher判别方程对注浆目的层L_(3)灰岩屑来源解析的准确率为100%。基于上述认识,论证了以确保设计“顺层率”为目标的水平分支孔岩屑地球化学源解析方法应用之可行性,进而提出了一种地面定向钻“顺层率”控制技术方案。本研究基于元素地球化学理论,对地面定向钻岩屑携带的特征地球化学信息进行了目的层层位辨识,在现场快速定量测试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可为解决华北型煤田底板灰岩水害区域注浆改造顺层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量元素丰度 地球化学识别模式 顺层率 太原组薄层灰岩 底板灰岩水害区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香山群徐家圈组顶部薄层石灰岩锶同位素与局限海盆地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向东 魏泽昳 +1 位作者 何幼斌 钟军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9-1243,共15页
宁夏香山群主体为一套深水浊流沉积的灰绿色细砂岩夹泥岩,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及河西走廊地区下古生界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时代归属对于北祁连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宁夏区域地质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海相深水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 宁夏香山群主体为一套深水浊流沉积的灰绿色细砂岩夹泥岩,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及河西走廊地区下古生界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时代归属对于北祁连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宁夏区域地质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海相深水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沉积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的方法,着重分析了香山群徐家圈组顶部薄层石灰岩锶同位素的特征,结果表明:①薄层石灰岩受成岩蚀变程度较小,^(87)Sr/^(86)Sr值基本可代表沉积时海水的特征;②^(87)Sr/^(86)Sr值在0.71057~0.71356之间,平均值为0.71189,远大于寒武纪和奥陶纪海水^(87)Sr/^(86)Sr值;③^(87)Sr/^(86)Sr值和盐度呈较好的负线性相关,和温度及Mn/Sr比值呈较好的正线性相关;④^(87)Sr/^(86)Sr值和Si含量略具负线性相关趋势,和Al含量及Mg含量具有较弱的负线性相关性。结合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早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和香山群相关研究成果认为:徐家圈组顶部薄层石灰岩可能沉积于受古陆或水下隆起阻隔的局限海盆深水环境,沉积时海水主要受和硅铝质岩石进行充分锶同位素交换的海底热液及流经喀斯特风化壳的地表径流影响,与同期大洋海水相比具有高的^(87)Sr/^(86)Sr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石灰岩 锶同位素 局限海盆地 香山群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薄基岩覆岩水渗流规律
5
作者 胡皓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3-410,共8页
为合理利用深埋覆岩水资源,采用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深埋薄基岩厚冲积层开采过程中覆岩水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覆岩完整性和连通性的变化会导致覆岩水渗流通道发生变化。煤层开挖过程中,薄基岩塑性区呈梯形分布,垂向裂隙... 为合理利用深埋覆岩水资源,采用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深埋薄基岩厚冲积层开采过程中覆岩水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覆岩完整性和连通性的变化会导致覆岩水渗流通道发生变化。煤层开挖过程中,薄基岩塑性区呈梯形分布,垂向裂隙分布多且分散,是第1含水层水快速下渗的主要通道。冲积层形成拱形离层裂隙区,连通性好且范围广,是第2含水层水下渗的主要路径。随着开采距离的增大,塑性区和离层裂隙区向上发育扩展,影响覆岩水运移,导致覆岩水压力快速下降,流速和流量增加。靠近工作面一侧的裂隙通道形成后,该区域渗流速度较快,渗透量大,易发生突水。研究结论为明确覆岩水在复杂岩层中的传播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薄基岩 厚冲积层 覆岩水 渗透通道 运移路径 离层裂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lerkin截断的薄膜-床面耦合振动响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宗素 王婷 +3 位作者 谭帅 潜凌 张启铄 杨先海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6,共5页
将废塑料薄膜进行分选回收是目前最为高效节能的塑料垃圾处理方式,废旧塑料薄膜及床面的振动会直接影响分选的效率。提出了将薄膜模型和床面模型结合建立薄膜-床面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受力分析,利用Galerkin截断将床面的... 将废塑料薄膜进行分选回收是目前最为高效节能的塑料垃圾处理方式,废旧塑料薄膜及床面的振动会直接影响分选的效率。提出了将薄膜模型和床面模型结合建立薄膜-床面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受力分析,利用Galerkin截断将床面的变形表达为模态函数的线性组合,建立了薄膜-床面非线性耦合振动微分方程。研究了不同截断阶数对薄膜-床面耦合非线性振动动态响应的影响,确定了保证薄膜-床面耦合系统振动收敛性的Galerkin截断阶数。通过床面位移响应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对比,结果表明Galerkin截断法适用于求解耦合系统振动分析,且计算速度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薄膜-床面 耦合振动 振动分析 Galerkin截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方法
7
作者 李京南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1-577,共7页
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对于薄储层的识别与表征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的反褶积、反Q滤波等提高地震分辨率处理方法,存在假设条件多、信噪比较低、算法不稳定等不足,使得方法的应用效果和适用性受限。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地震... 提高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对于薄储层的识别与表征具有重要意义。常规的反褶积、反Q滤波等提高地震分辨率处理方法,存在假设条件多、信噪比较低、算法不稳定等不足,使得方法的应用效果和适用性受限。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匹配追踪算法的地震数据提高分辨率方法,可以在保持较高信噪比的同时提高地震数据分辨率。首先,根据地震信号特点,利用频率加权指数函数计算基准子波,并由此构建子波字典,频率加权指数函数可以很好地拟合不同形状的频谱,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区。然后,利用匹配追踪算法将原始地震数据分解为一系列子波的线性叠加,增加较高信噪比的高频匹配子波的振幅。最后对地震数据进行重构,获得高分辨率的地震数据。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地震分辨率,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并且提高分辨率处理的结果与测井合成地震记录有很好的吻合性,证明方法是可靠的,且处理结果有利于后续薄储层识别与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追踪 高分辨率 地震数据分解 子波字典 薄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薄煤层群首采层卸压瓦斯协同抽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倪廉钦 李忠备 +3 位作者 高杰 付光胜 张晓玉 袁安营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7,共8页
为有效解决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首采层上、下邻近层大量卸压瓦斯涌入的治理问题,以某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条件下卸压瓦斯运移规律,并根据富集特征确定卸压瓦斯抽采钻孔的空间位置。研究... 为有效解决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首采层上、下邻近层大量卸压瓦斯涌入的治理问题,以某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条件下卸压瓦斯运移规律,并根据富集特征确定卸压瓦斯抽采钻孔的空间位置。研究结果表明:首采层开采覆岩导气裂隙带最大发育高为10.3~23.2 m。设计超大直径顺层预抽钻孔高0.8 m,宽2.08 m;顶板定向长钻孔终孔最优抽采位置为垂直距离开采层顶板15.0~23.0 m,水平距离回风侧20.5~27.5 m;2条埋管抽采最佳错距为距底板高1.1,1.7 m,深入采空区11.3,20.8 m。优化后的布置参数应用于现场实践,试验工作面回采期间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保持在0.7%以下。研究结果能够实现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条件下卸压瓦斯高效抽采,保证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薄煤层群 裂隙发育 协同抽采 超大直径顺层钻孔 顶板定向长钻孔 埋管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S变换与薄互层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314
9
作者 高静怀 陈文超 +1 位作者 李幼铭 田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6-532,共7页
Stockwell等人提出的S变换虽然与Fourier谱能保持直接联系 ,然而 ,由于S变换中的基本小波不适用于地震资料处理 .为此本文采用两个步骤对S变换加以推广 ,得到两种新变换 (统称为广义S变换 ) .首先 ,用带有 4个待定参数的调幅简谐波来代... Stockwell等人提出的S变换虽然与Fourier谱能保持直接联系 ,然而 ,由于S变换中的基本小波不适用于地震资料处理 .为此本文采用两个步骤对S变换加以推广 ,得到两种新变换 (统称为广义S变换 ) .首先 ,用带有 4个待定参数的调幅简谐波来代替S变换中的基本小波 ,定义广义S变换 1,给出对应的逆变换 ;然后 ,以第一步中的基本小波的线性组合为新的基本小波 ,定义广义S变换 2 ,并构造其逆变换公式 .最后 ,分别使用S变换及广义S变换对几种典型的薄互层模型进行分析计算 .结果表明 ,后者比前者有更强的探测能力 ,后者可准确地确定厚度为 1 8波长的薄互层中波阻抗界面位置 ,但前者却不能 .文中还用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 ,证明了广义S变换方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S变换 小波变换 薄互层探测 地震响应分析 S变换 地震资料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 被引量:142
10
作者 曾洪流 朱筱敏 +1 位作者 朱如凯 张庆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总结近年来中国陆相地震沉积学研究经验,结合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研究实例,探讨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地震沉积学所用基础资料包括三维叠后数据体、周边二维区域地震测线和地质背景资料以及工区钻井、测井资料。工作流程强调... 总结近年来中国陆相地震沉积学研究经验,结合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研究实例,探讨陆相坳陷型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地震沉积学所用基础资料包括三维叠后数据体、周边二维区域地震测线和地质背景资料以及工区钻井、测井资料。工作流程强调地震、地质资料综合解释以及地震沉积学分析、层序地层学分析和地震地层学分析的相互配合。工作流程包括井震对比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子波相位调整、追踪等时标志层、地震分辨率分析、岩石物理关系分析、地震参数筛选、地层切片处理、地震沉积相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等基本步骤。要求的成果图件则包括联井基干地震剖面、层拉平相对地质时间剖面、地层切片、沉积相图等十余种。这些步骤在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白垩系青山口组的实例研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研究思路、分析资料和成果图件可作为在其他陆相盆地,尤其是坳陷型盆地进行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型陆相盆地 地震沉积学 研究规范 工作流程 薄层 浅水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砂体预测的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 被引量:36
11
作者 刘化清 苏明军 +5 位作者 倪长宽 洪忠 崔向丽 胡凯峰 李政阳 毛俊丽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1,共11页
立足砂泥岩薄互层地质背景下厚度小于λ/4(λ为地震子波波长)的单砂体地震储层预测,按照精细地层划分→砂体平面形态分析→砂体厚度预测的研究流程,提出地震沉积学研究思路。除曾洪流等倡导的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涉及的井-震高精度层序... 立足砂泥岩薄互层地质背景下厚度小于λ/4(λ为地震子波波长)的单砂体地震储层预测,按照精细地层划分→砂体平面形态分析→砂体厚度预测的研究流程,提出地震沉积学研究思路。除曾洪流等倡导的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涉及的井-震高精度层序格架、地震岩性分析(地震子波相位调整)、地层切片制作等核心研究内容之外,认为以细分岩性为基础的压实校正及古地貌恢复、邻层干涉压制、井-震联动的地层切片浏览、非线性地层切片等技术可准确预测薄砂体平面形态。在精细地层划分方面,地震同相轴的等时性分析技术有助于优选与地质等时界面吻合的同相轴作为层序界面,而基于精细合成记录制作和时深转换的井-震精细对比,可以实现高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和追踪解释。薄砂层厚度预测方面,除常用的振幅-厚度分析技术和峰值频率技术之外,认为振幅-频率融合和遗传化神经网络技术等综合地震属性预测方法同样可以实现对薄砂体厚度的半定量或定量预测。该方法对准确刻画薄互层中的单砂体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 单砂体 地震预测 地震沉积学 平面形态 厚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高陡构造薄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预测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宏 蔡正旗 +5 位作者 谭秀成 何秀琼 吕滨 杜伟峰 牟春 陈东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1-436,共6页
以四川盆地东部大池干井构造带三叠系嘉陵江组二段一亚段(T1j21)裂缝性储集层为例,从构造曲率角度出发,预测高陡构造地区薄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分布区。采用趋势面拟合法和差分法计算面曲率,用三点圆弧法及曲线拟合法计算线曲率,在... 以四川盆地东部大池干井构造带三叠系嘉陵江组二段一亚段(T1j21)裂缝性储集层为例,从构造曲率角度出发,预测高陡构造地区薄层碳酸盐岩裂缝性储集层分布区。采用趋势面拟合法和差分法计算面曲率,用三点圆弧法及曲线拟合法计算线曲率,在此基础上,将4种数学方法计算得到的曲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方法的相对曲率值并取其最大值(即综合曲率)进行裂缝分布预测,即综合曲率法,以克服单一曲率计算方法预测的不足。通过与油气显示、气井产能测试等资料对比分析,认为用综合曲率法预测裂缝效果优于单一曲率方法,综合曲率值与区内气井产能的相关系数最大,说明综合曲率法提高了曲率法预测裂缝的准确程度,能更好地预测地下构造裂缝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 大池干井构造带 高陡构造 碳酸盐岩 薄层 综合曲率法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互层调谐规律研究与净厚度估算 被引量:37
13
作者 黄文锋 姚逢昌 李宏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84-591,682+513-514,共8页
如今众多的薄层定量描述方法通常基于Widess模型,利用地震属性能识别地层厚度小于四分之一地震波长(λ/4)的孤立薄层。然而实际工作中通常遇到的是一套薄互层,其中单个薄层的厚度往往远小于λ/4,应用现有地震方法难以分辨每个薄层。本... 如今众多的薄层定量描述方法通常基于Widess模型,利用地震属性能识别地层厚度小于四分之一地震波长(λ/4)的孤立薄层。然而实际工作中通常遇到的是一套薄互层,其中单个薄层的厚度往往远小于λ/4,应用现有地震方法难以分辨每个薄层。本文通过构建楔状薄互层模型研究薄互层调谐规律,建立了薄互层地震响应与薄互层参数之间的联系,提出了薄互层净厚度估算方法。文章首先提出地震视净毛比概念,并在研究薄互层调谐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去调谐算法,然后将薄互层地震响应经过去调谐转化成视净毛比,再通过视厚度与视净毛比相乘计算出净厚度。文中选用具有地层波阻抗意义的90°相位子波地震数据解释薄互层储层,并研究了90°相位子波的去调谐算法,能将90°相位子波地震振幅较准确地转化为视净毛比。四川广安地区须四段薄互层实例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净厚度估算技术能有效预测河道三角洲相含气砂体的平面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薄互层 去调谐 净毛比 净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碳酸盐岩油藏水平井开发建模策略--以阿曼DL油田为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赵国良 沈平平 +2 位作者 穆龙新 高文凯 李艳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6,共6页
利用水平井开发薄层油藏是目前油田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利用地震、地质、测井、试井等信息,采用最佳建模策略,建立能够满足薄层油藏水平井开发要求的高精度储集层地质模型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利用水平井开发薄层油藏是目前油田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利用地震、地质、测井、试井等信息,采用最佳建模策略,建立能够满足薄层油藏水平井开发要求的高精度储集层地质模型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以阿曼DL油田为例,针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储集层沉积成因特点,根据多学科综合一体化原则,基于地质概念,集成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建模研究,采用"三步建模法"(储集层沉积模式;沉积相模型;储集层参数模型),将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建模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分支水平井资料,提高了模型的精度。通过模型统计对比及油藏数值模拟检验,证实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碳酸盐岩 水平井 建模策略 三步建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与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的齐家地区致密薄储层预测 被引量:36
15
作者 赵海波 唐晓花 +2 位作者 李奎周 杨志会 边婧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3-862,共10页
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地区青山口组钻遇致密砂岩油,但储集层岩石的矿物组成复杂、物性差,薄互层砂泥岩声阻抗叠置,井间薄储层地震预测因此难以开展,进而制约了致密油"甜点"区优选和水平井目标钻探的优化设计。针对上述问题,通过... 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地区青山口组钻遇致密砂岩油,但储集层岩石的矿物组成复杂、物性差,薄互层砂泥岩声阻抗叠置,井间薄储层地震预测因此难以开展,进而制约了致密油"甜点"区优选和水平井目标钻探的优化设计。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岩心声学测试及测井资料岩石物理分析,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地质特点的岩石物理模型,明确了不同岩性和"甜点"在纵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岩石物理解释图版中的弹性参数特征,为叠前反演统计分析和储层解释提供了基础资料。基于岩石物理分析,将叠前AVO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建模相结合,采用高分辨率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进行了致密薄储层预测及水平井优化设计,部署实施的5口水平井油砂钻遇率平均95%以上,表明基于地震岩石物理分析的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是致密薄储层预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油 地震岩石物理分析 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 甜点 薄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S变换域有色噪声与信号识别方法 被引量:66
16
作者 高静怀 满蔚仕 陈树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69-875,共7页
为研究广义S变换域有色噪声与信号识别问题 ,首先推导白噪声在S变换和广义S变换下平均功率谱的统计规律 ,白噪声的平均功率谱与频率呈线性关系 .然后从理论上定性分析一般的有色噪声功率谱的分布特性 ,得出在广义S变换域有色噪声的功率... 为研究广义S变换域有色噪声与信号识别问题 ,首先推导白噪声在S变换和广义S变换下平均功率谱的统计规律 ,白噪声的平均功率谱与频率呈线性关系 .然后从理论上定性分析一般的有色噪声功率谱的分布特性 ,得出在广义S变换域有色噪声的功率谱服从自由度为 2的 χ2 分布的规律 ,并用MonteCarle方法进行了验证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利用噪声和有效信号统计特性的差别 ,在广义S变换域中区分噪声和信号的方法 ,并用模型数据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变换 有色噪声 地震资料 小波变换 薄互层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储层的反射特性及其AVO属性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郭智奇 刘财 +1 位作者 冯晅 王俊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3-458,共6页
针对薄储层地震反射模型,利用Gassmann流体置换方程分析了薄储层的孔隙度和含油、含气饱和度等因素对P波速度、S波速度和介质密度的影响;根据薄层反射动力学和粘弹各向异性理论,利用AVO技术研究了薄储层物性参数与地震反射特征之间的关... 针对薄储层地震反射模型,利用Gassmann流体置换方程分析了薄储层的孔隙度和含油、含气饱和度等因素对P波速度、S波速度和介质密度的影响;根据薄层反射动力学和粘弹各向异性理论,利用AVO技术研究了薄储层物性参数与地震反射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含气饱和度的变化使气体的可压缩性发生改变,P波速度随含气饱和度的增加由急剧降低转为缓慢升高;孔隙度的变化对P波速度、S波速度和介质密度的影响要大于含油、含气饱和度变化的影响;不同孔隙度薄层的AVO响应差异明显;孔隙度增加,AVO属性中的截距和梯度对含气饱和度的变化比对含油饱和度的变化敏感;薄层反射的AVO响应与薄层厚度有关,薄层厚度增加时,对其含油和含气饱和度的变化,梯度属性比截距属性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置换 GASSMANN方程 薄层反射 AVO属性 粘弹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地震属性参数分析和厚度预测 被引量:52
18
作者 黄真萍 王晓华 王云专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38,共11页
薄层厚度预测一直是公认的难题之一,其难度就在于如何准确地提取薄层的地震属性。传统的方法是利用砂厚和视振幅间的Widess原理,即在调谐厚度之内,视振幅与砂厚呈单调上升关系,而波峰及波谷间的时差变化不大[1];或是利用频率信息[... 薄层厚度预测一直是公认的难题之一,其难度就在于如何准确地提取薄层的地震属性。传统的方法是利用砂厚和视振幅间的Widess原理,即在调谐厚度之内,视振幅与砂厚呈单调上升关系,而波峰及波谷间的时差变化不大[1];或是利用频率信息[2],其基本原理是随着砂层厚度增大,地震波主频变低。但是理论和实际资料都表明,不同的砂厚和地层组合对地震波的动力学信息影响很大,各种参数与砂厚都是非线性关系,使用单一的信息不可能准确预测薄层厚度。因此我们采用了时域、频域多种参数,利用解决非线性问题的有力武器──神经网络预测薄层厚度。另外,我们还对资料进行了高保真、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处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 地震属性 砂岩厚度 地震勘探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薄层状底水油藏合理产液量的方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马时刚 曹文江 +2 位作者 石国新 徐多悟 薛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0-61,63,i005,共4页
用两种方法从理论上推导了产油量与生产压差的关系, 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确定出薄层状底水油藏的合理产油量, 从而确定其合理的生产压差和合理产液量。其中方法二较好的考虑了水锥流动区油层段非线性的渗流特征, 其计算结果更符合生产实际。
关键词 薄层 底水油藏 产液量 油藏工程 理论研究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氮气及降黏剂辅助蒸汽吞吐技术——以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浅薄层超稠油为例 被引量:45
20
作者 王学忠 王金铸 乔明全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2,共6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埋藏浅(400~570 m)、地层温度低(22~28℃)、储集层薄(2~6 m,平均3.5 m)、地下原油黏度高(50 000~90 000 mPa.s)但热敏性好、适合热采的特点,提出了综合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蒸汽的复合开发稠油方式(HDNS),... 针对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埋藏浅(400~570 m)、地层温度低(22~28℃)、储集层薄(2~6 m,平均3.5 m)、地下原油黏度高(50 000~90 000 mPa.s)但热敏性好、适合热采的特点,提出了综合水平井、降黏剂、氮气、蒸汽的复合开发稠油方式(HDNS),并在排601砂体北部实施了HDNS开发先导试验。结果表明:油套环空注氮气,可起到隔热作用;利用氮气膨胀性高的特点,补充地层能量;地层内氮气向上超覆,对地层有保温作用。HDNS各要素的综合作用显著提高了蒸汽波及体积、驱油效率和原油流动能力,降低了原油黏度。春风油田应用HDNS技术已经建成产能40×104t,采油速度3.0%,实现了低品位浅薄层超稠油的高速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层 超稠油 强化热采 水平井 蒸汽吞吐 氮气 油溶性降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