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7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studies of anode gas diffusion layers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被引量:1
1
作者 GAO Yan WANG Su-li +1 位作者 HOU Hong-ying ZHAO Liang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1-297,共7页
Comparative studies of four common-used anode gas diffusion layers(A-GDLs),namely carbon cloth,carbon paper,carbon paper based on XC-72(in short XC-72)and GDL made of carbon nanotubes(CNT)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Comparative studies of four common-used anode gas diffusion layers(A-GDLs),namely carbon cloth,carbon paper,carbon paper based on XC-72(in short XC-72)and GDL made of carbon nanotubes(CNT)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s)were carried out and discussed.The results of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er(MIP)and electrochemical test show that CNT has larg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n pore size of 1000-3000nm and the largest total porosity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other three.Carbon paper and XC-72show disadvantageous influences on cell performances at high current density,because carbon paper has many large pores which are unsuited for water transport,while XC-72has many small pores which are unsuited for gas transport.Though cell with carbon cloth has the highest methanol diffusion coefficient,it shows a little lower performance than that with CNT due to its thickness.Anode polarization(AP)results also display that the cell with CNT has the least methanol mass transfer resistance.As a result,the cell with CNT shows the best performance with the highest limiting current density and peak power density of 460 mA·cm^(-2)and 110mW·cm^(-2),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DMFCs) gas diffusion layer(GDL) POROSITY mass transfer methanol diffusion coeffici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with An Electrophoresis-Deposited Layer of {001} Exposed Nanosheet-Based Hierarchical TiO_(2) Spheres 被引量:1
2
作者 TANG Ze-Kun HUANG Huan +2 位作者 GUAN Jie YU Tao ZOU Zhi-Gang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401-2406,共6页
Anatase Ti0_(2) nanosheet-based hierarchical spheres(HSs)with nearly 100%exposed{001}facet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facile solvothermal process.Using these hierarchical spheres as a scattering layer on nanocrystaline T... Anatase Ti0_(2) nanosheet-based hierarchical spheres(HSs)with nearly 100%exposed{001}facet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facile solvothermal process.Using these hierarchical spheres as a scattering layer on nanocrystaline TiO_(2)film,hi-layere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have been fabricated by electrophoresis deposition method,which well preserved the fragile hierarchical structure.Owing to the superior dye adsorption and light scattering effect of HSs,an overall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7.38%is achieved,which is 26%higher than that of nanoparticle-based photoan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001}exposed Ti0_(2)hierarchical sphere scattering layer electrophoresis de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调控果皮发育防控早蜜椪柑裂果研究
3
作者 刘鑫 彭淼 +7 位作者 贾雨诗 赵玉双 陈彤 吴海玲 陈岳文 金燕 卢晓鹏 杨俊枫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4-1233,共10页
【目的】探究果实细胞分裂期外源施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对早蜜椪柑果皮发育和裂果防控的影响。【方法】以早蜜椪柑成年树为试验材料,于细胞分裂期喷施不同浓度(ρ,后同)(50、100、200 mg·L^(-1))GA_(3),共计2次。在分裂后期(7... 【目的】探究果实细胞分裂期外源施用不同浓度赤霉素(GA_(3))对早蜜椪柑果皮发育和裂果防控的影响。【方法】以早蜜椪柑成年树为试验材料,于细胞分裂期喷施不同浓度(ρ,后同)(50、100、200 mg·L^(-1))GA_(3),共计2次。在分裂后期(70 DAF,days after full bloom)、膨大后期(130 DAF)、成熟期(190 DAF)测定果实外观形态及内部结构,并于成熟期测定裂果率。进一步对100 mg·L^(-1)GA_(3)处理早蜜椪柑果皮厚度及细胞壁成分进行动态规律监测,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探究GA_(3)导致果皮增厚的解剖学原因。【结果】分裂期喷施GA_(3)后,分裂后期观察到果皮粗糙度明显上升,但随着果实发育粗糙表型逐渐缓解。GA_(3)处理对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大小几乎没有影响,但显著增加了果皮厚度,其中200 mg·L^(-1)GA_(3)处理分别使70、130、190 DAF果皮厚度增加14.4%、19.3%、15.6%。通过不同浓度的GA_(3)处理,早蜜椪柑的裂果率显著降低,其中100 mg·L^(-1)GA_(3)的防裂效果最好,从对照的19.91%下降到8.06%,而果皮硬度虽略有增加,但并不显著。此外,GA_(3)引起的果皮增厚效应在花后40 d即显现,其细胞学原因在于细胞层数的显著增加而非细胞大小的变化,并且该过程伴随着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显著提高。【结论】GA_(3)的不同浓度均可促进果皮增厚,引起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增加,这些变化有助于减少裂果现象的发生,其中100 mg·L^(-1)GA_(3)处理表现出最佳的防裂效果。GA_(3)引起果皮增厚在果实分裂早期即显现,主要归因于果皮细胞层数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蜜椪柑 赤霉素 果皮厚度 裂果 细胞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单分子层在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磊 丁梦竹 +1 位作者 王芳芳 黄维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7-620,共24页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低廉的制造成本和简便的制备工艺而备受瞩目,有望成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然而,其长期稳定性问题和潜在的铅泄漏风险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iPSCs)凭借其优异的稳定性,成...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低廉的制造成本和简便的制备工艺而备受瞩目,有望成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然而,其长期稳定性问题和潜在的铅泄漏风险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iPSCs)凭借其优异的稳定性,成为研究热点。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作为一种新型的空穴选择层(HSL)材料,因其定制化的分子剪裁策略和优异的界面调控能力,为解决iPSCs的稳定性和效率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SAMs在iPSCs中的应用进展,详细讨论了SAMs的分子结构设计、沉积方法以及其在能级调控、缺陷钝化和界面改性方面的作用机制。此外,本文还探讨了顺序沉积和共组装(Co-SAMs)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器件性能。最后,对SAMs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大面积制备、长期稳定性提升、成本降低以及新型SAMs分子的设计等。SAMs技术有望推动iPSCs的高效、稳定和低成本商业化,为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自组装单分子层 空穴选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灌洗液细胞蜡块在诊断肺泡蛋白沉积症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甜 何惠华 +2 位作者 阎红琳 成红豆 袁静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制作细胞蜡块在诊断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5例PAP的临床资料,比较细胞学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细胞蜡块在诊断PAP中的优劣。结果细胞学涂片难以分辨蛋白沉积物;液...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制作细胞蜡块在诊断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5例PAP的临床资料,比较细胞学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细胞蜡块在诊断PAP中的优劣。结果细胞学涂片难以分辨蛋白沉积物;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虽然保留大量有诊断意义的细胞,但可能会丢掉大量蛋白沉积物质,且不能重复切片,无法进行多次特殊染色;细胞蜡块可最大限度保留细胞量,同时可连续切片结合特殊染色做出明确诊断。结论肺泡灌洗液细胞蜡块法能提高制片中的细胞量、阳性检出率,同时结合特殊染色,对PAP诊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蜡块 肺泡灌洗液 细胞学涂片 液基薄层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碳纤维纸技术的关键及产业化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阳峰 任博 +1 位作者 王红涛 侯栓弟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4-996,共13页
氢能的使用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构建低碳社会的重要途径,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氢能转化利用的核心设备之一。与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材料的产业化研究进展相比,作为气体扩散层基底的碳纤维纸研究相对滞后,碳纤维纸国产化被称为燃料... 氢能的使用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和构建低碳社会的重要途径,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氢能转化利用的核心设备之一。与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材料的产业化研究进展相比,作为气体扩散层基底的碳纤维纸研究相对滞后,碳纤维纸国产化被称为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的“最后一个壁垒”。本文聚焦制约碳纤维纸产业化制备技术的关键问题,首先简要介绍当前碳纤维纸制备的主流工艺路线、成本及耐久性的影响因素;随后分析指出湿法成型制备碳纤维纸的技术关键在于构建均匀稳定的碳纤维支撑骨架,以及构筑均匀复合的纤维-树脂界面;在碳纤维纸产业化方面,国内整体处于起步及产品验证阶段,与实验室小试研究相比,其在量产过程中更多地面临工程化技术问题;最后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国内碳纤维纸研究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未来主要关注的方向,以期推动国内碳纤维纸产业化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燃料电池 碳纤维纸 气体扩散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健康人群眼底微循环参数的量化分析
7
作者 马金兰 陈丽 +2 位作者 许琪 罗一青 余萍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76-480,485,共6页
目的量化分析长期超高海拔和中高海拔环境暴露对眼底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以超高海拔地区(>3500~5500 m)健康居民(超高海拔组)和中高海拔地区(>1500~3500 m)健康居民(中高海拔组)为观察对象,以平原地区健康居民为对照组... 目的量化分析长期超高海拔和中高海拔环境暴露对眼底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以超高海拔地区(>3500~5500 m)健康居民(超高海拔组)和中高海拔地区(>1500~3500 m)健康居民(中高海拔组)为观察对象,以平原地区健康居民为对照组,所有纳入者均行OCTA扫描和SD-OCT扫描,使用ImageJ软件量化眼底图像,计算并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眼底微循环参数。视网膜微循环参数包括:视网膜血流密度(RVD)、视网膜血管骨架密度(RSD)、分形维数(FD)、中央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层(GCC)厚度;脉络膜微循环参数包括:中央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血管腔面积(LA)、脉络膜总面积(TCA)和脉络膜血流指数(CVI)。结果超高海拔组居民RVD为(32.52±3.57)%,RSD为(15.05±4.24)%,FD为1.68±0.08,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超高海拔组居民GCC平均厚度为(98.76±10.26)μm,较对照组GCC平均厚度显著变薄(P<0.001);超高海拔组TCA为(2.15±0.49)mm^(2),LA为(1.17±0.36)mm^(2),SFCT为(318.12±76.50)μm,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均为P<0.001),但是超高海拔组居民CVI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01)。而中高海拔组居民眼底微循环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长期超高海拔环境暴露会引起眼底发生以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密度下降为主要特点的缺血缺氧改变,而长期中高海拔环境暴露不会引起眼底微循环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血流密度 脉络膜血流指数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碳纸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亚波 付文静 +3 位作者 潘晓钢 刘青辉 李海龙 李鹏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123,132,共7页
本文采用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碳纸的前驱体,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功能性填料,制备得到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碳纸。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水溶性酚醛树脂和GO进行表征,发现随着GO含量的增加,树脂的残碳率有显著提升,从57... 本文采用水溶性酚醛树脂作为碳纸的前驱体,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功能性填料,制备得到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碳纸。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对水溶性酚醛树脂和GO进行表征,发现随着GO含量的增加,树脂的残碳率有显著提升,从57.36%升至66.23%。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改性碳纸的微观形貌,发现随着GO含量的增加,树脂碳与碳纤维之间的界面结合得到了明显提升。此外,采用万能试验机、四探针测试仪和汞注入测试仪探究了树脂浓度和氧化石墨烯对碳纤维纸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树脂浓度和GO含量的增加,碳纸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显著增强。为确保燃料电池具有良好的水气传输能力、导电性和机械性能,碳纸需具备适宜的孔隙和孔径分布、高导电性以及良好的机械强度。当树脂浓度为30wt%时,0.6wt%GO改性的碳纸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为25.56 MPa,孔隙率为65.27%,面电阻率达到1.365Ω·sq^(-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酚醛树脂 氧化石墨烯 碳纤维纸 气体扩散层 PEM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结构生物质碳布的制备及其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性能
9
作者 代鹏程 赵永鑫 +6 位作者 田煜彬 田超凡 李森 邢涛 李智 刘嘉仪 顾鑫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7-234,共8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制备工艺存在制备成本高、需要进行疏水处理、生产流程复杂等缺点,以纤维素棉布为原料,在较低温度(1350℃)下生成一种高导电、高孔隙率、自疏水的柔性生物质碳布,并将其作为气体扩散层,测试燃料电池性能。...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制备工艺存在制备成本高、需要进行疏水处理、生产流程复杂等缺点,以纤维素棉布为原料,在较低温度(1350℃)下生成一种高导电、高孔隙率、自疏水的柔性生物质碳布,并将其作为气体扩散层,测试燃料电池性能。结果表明:碳布由相互连接的微米级碳纤维组成,形成丰富的孔道,其孔隙率达到76%;通过锆基化合物催化的化学气相沉积,在碳纤维表面化学沉积高石墨化程度的碳纳米片阵列,提高了碳布的导电性,使得其平面电阻率低至60.8 mΩ·cm,穿透电阻率在1 MPa压力下低至19 mΩ·cm,导电性达到商业气体扩散层的要求;将制备的碳布直接作为气体扩散层进行燃料电池性能测试,其在1.2 A·cm^(-2)处功率密度达到0.6 W·cm^(-2),超过相同条件下的商业化气体扩散层(0.58 W·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气体扩散层 碳布 生物质 分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梯度化扩散层结构的PEMFC性能评价与多场协同分析
10
作者 郝俊红 马腾宇 +4 位作者 周敬龙 周嘉晗 邬学峰 张超 杜小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130-5140,I0016,共12页
扩散层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内部最柔软的部分,承担着将反应气体传递到催化层、将生成的水排出等作用,改变其扩散性能是提高燃料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高PEMFC输出性能,促进其商... 扩散层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内部最柔软的部分,承担着将反应气体传递到催化层、将生成的水排出等作用,改变其扩散性能是提高燃料电池性能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高PEMFC输出性能,促进其商业化进程,该文聚焦PEMFC扩散层几何形状的优化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有限数据分析法与BP神经网络预测法的燃料电池扩散层优化方法;利用提出的新型高效PEMFC扩散层优化设计方法得到一种新型锥形扩散层结构的PEMFC。与传统结构PEMFC相比,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与流道结构下,使用新型扩散层结构的PEMFC输出功率提高约4.4%,最大温度梯度减小约4.2%,反应物利用率提高约3.9%,排水能力提高约5.3%。进一步分析两种结构PEMFC在三物理场协同性能的差异,所提出的新型扩散层结构PEMFC在同结构同工况条件下协同性能比传统扩散层结构平均提高16.1%。结果可为PEMFC结构优化提供一种全新的优化方法与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梯度结构 扩散层 多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空立体组网场景下简化的下行干扰模型
11
作者 周娇 李新 +5 位作者 曹蕾 陈蔚燕 范雯 张欣 秦洁 许乐飞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3,共12页
为更好地保障低空立体组网的性能,可采用天线主瓣向上的方式覆盖低空。与传统地面组网场景相比,低空组网面临干扰小区数量多、干扰影响范围广、干扰受高度影响大等难题。分析了低空立体组网的分层特征,揭示了其干扰特性,并基于该特性,... 为更好地保障低空立体组网的性能,可采用天线主瓣向上的方式覆盖低空。与传统地面组网场景相比,低空组网面临干扰小区数量多、干扰影响范围广、干扰受高度影响大等难题。分析了低空立体组网的分层特征,揭示了其干扰特性,并基于该特性,结合多小区三角投影的关系,对天线上倾场景下的低空组网的下行干扰进行了数学建模。该模型仅采用倾角以及用户与基站的相对位置信息,即可获得低空覆盖的性能,简化了低空场景下的性能和干扰分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立体分层组网 低空干扰模型 主服务小区和干扰小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荷载箱的自平衡试桩荷载-沉降曲线解析转换方法研究
12
作者 任会明 刘存利 +3 位作者 耿殿栋 魏平平 郅彬 王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70,共8页
桩的承载力是结构安全的基础,自平衡静载试验是评估基桩承载特性的有效方法.基于多层荷载箱自平衡试桩法,提出了一种自平衡试桩桩顶荷载-沉降(Q-s)曲线等效转换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提出自... 桩的承载力是结构安全的基础,自平衡静载试验是评估基桩承载特性的有效方法.基于多层荷载箱自平衡试桩法,提出了一种自平衡试桩桩顶荷载-沉降(Q-s)曲线等效转换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提出自平衡试桩Q-s曲线等效叠加转换方法,有效还原了顶载下基桩的轴力传递规律,考虑了桩的压缩变形,适用于基桩承载力的检测及分析;通过西宁地区某工程基桩承载力现场试验,测得等效叠加转换方法与锚桩法得出的Q-s曲线相关系数平均可达94.39%,且该方法得到的曲线比传统静载试验更完整、比常规等效转换方法更贴近实际.提出的多层荷载箱自平衡试桩Q-s曲线等效叠加转换方法可为复杂基桩承载力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平衡试桩法 多层荷载箱 超长桩 等效叠加转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13
作者 赵政晶 蔡子贺 +3 位作者 张赟 秦校军 赵东明 赵志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94-2604,共11页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PSC)凭借其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低成本、物料使用低、可柔性加工等特性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F-PSC)以其灵活弯折特性、质量轻、光电转换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成为柔性太阳电池...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电池(PSC)凭借其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低成本、物料使用低、可柔性加工等特性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F-PSC)以其灵活弯折特性、质量轻、光电转换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成为柔性太阳电池中的热点。基于此,针对钙钛矿光伏柔性化技术发展进展,系统阐述了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核心材料体系、关键工艺研究的进展与突破,重点针对器件光电转换效率偏低、耐弯折性不足、低温制备核心层、新型透明导电电极及大面积制备技术等核心技术进展和需求,推动高效稳定柔性钙钛矿光伏技术向实际应用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钙钛矿太阳电池 钙钛矿材料 传输层材料 电极材料 基底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层功能梯度设计进展
14
作者 李艺彤 郭航 +1 位作者 陈浩 叶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650,共14页
催化层作为电化学反应的场所,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件。为了促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以及考虑到催化层中反应物质的不均匀分布,催化层组成成分被考虑设计成梯度分布以提高各成分和反应物的利用率,从而... 催化层作为电化学反应的场所,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件。为了促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以及考虑到催化层中反应物质的不均匀分布,催化层组成成分被考虑设计成梯度分布以提高各成分和反应物的利用率,从而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燃料电池性能。功能梯度催化层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该文从不同组成成分、不同方向详细综述了催化层的功能梯度分布设计。催化层成分的梯度分布研究主要以催化剂载量和离聚物载量为对象,从燃料电池3个不同方向,以不同的非均匀分布形式进行分布设计。功能梯度催化层可以有效地改善反应物、温度和电流密度分布的均匀性以及提高燃料电池性能,是发展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催化剂 离聚物 梯度分布 传热传质 催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熵合金反应共烧保护层/接触层双层结构在SOFC阴极侧的应用
15
作者 陈帮富 陈云霞 +5 位作者 余喻天 吴博 林囿辰 刘青 关成志 王建强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铁素体不锈钢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中常用的连接体材料,但是不锈钢合金在SOFC的工作温度(600℃~850℃)下仍存在表面高温氧化、Cr元素“毒化”阴极以及连接体与阴极接触面积不充分等问题。针对以上难题,本... 铁素体不锈钢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中常用的连接体材料,但是不锈钢合金在SOFC的工作温度(600℃~850℃)下仍存在表面高温氧化、Cr元素“毒化”阴极以及连接体与阴极接触面积不充分等问题。针对以上难题,本研究选用MnCoNiFeCu合金粉末作为致密保护层和多孔接触层的前驱材料,合成浆料后丝网印刷至SUS 430表面上并在900℃空气烧结2 h,分别研究了保护层和接触层在烧结之后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演变。在模拟的SUS 430连接体/保护层/接触层/电池阴极/阴极支撑测试样品中,通过反应共烧制备了高熵尖晶石基保护层和接触层的双层结构。在1000 h恒温面电阻(Area-Specific Resistance,ASR)测试中,样品ASR值稳定保持在22.04 mΩ·cm^(2)~22.71 mΩ·cm^(2),而热循环测试导致样品ASR急剧增加。通过对测试样品横截面的分析,研究了高熵尖晶石基双层结构与相邻组件的相容性以及热稳定性。此外,还评估了高熵尖晶石基双层结构抑制Cr_(2)O_(3)膜的生长和阻止Cr从连接体向阴极迁移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高熵尖晶石 反应共烧 尖晶石 双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低分子肽双重乳液体外模拟消化吸收特性研究
16
作者 郭晓琳 杨文 +6 位作者 林海生 陈忠琴 曹文红 高加龙 谭明堂 章超桦 郑惠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3,94,共14页
牡蛎低分子肽(low molecular weight oyster peptides,LOPs)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存在腥味及易于被胃肠消化液降解的缺陷,采用双重乳液包封LOPs可显著改善其腥味,然而其消化吸收特性相关研究较少。以LOPs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界面性质,采... 牡蛎低分子肽(low molecular weight oyster peptides,LOPs)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存在腥味及易于被胃肠消化液降解的缺陷,采用双重乳液包封LOPs可显著改善其腥味,然而其消化吸收特性相关研究较少。以LOPs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界面性质,采用W_(1)/O/W_(2)型双重乳液封装LOPs,利用体外模拟消化及单层Cac o-2细胞模型研究LOPs的消化吸收特性。研究结果显示:LOPs具有较好的亲水性但不具有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的能力。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LOPs双重乳液平均粒径由最初的(725.5±25.4)nm先增至(944.6±21.8)nm,最后降低为(772.8±21.4)nm;包封率由88.35%逐步降至30.01%;光学显微图像显示,乳液在胃消化模拟阶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聚集,并于肠道消化阶段出现破裂。单层Cac o-2细胞模型的体外模拟吸收实验结果显示,LOPs的转运方式为被动扩散,而LOPs双重乳液的转运机制为外流效应。LOPs双重乳液能有效提高LOPs的生物利用率,对LOPs具有良好的保护与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低分子肽 双重乳液 界面张力 模拟消化 单层Cac o-2细胞模型 吸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燃料电池用碳纤维纸的工艺优化及性能
17
作者 倪学鹏 王燕青 +2 位作者 李坤明 吴琪琳 巨安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0,共10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被认为是新能源动力终极解决方案。气体扩散层(GDL)是PEMFC中的关键组件,起到导电、传热、透气、排水的作用。碳纤维纸是目前GDL首选的商业化材料。文中以湿法成型为基础,研究了分散剂种类、碳纤维长径比、...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被认为是新能源动力终极解决方案。气体扩散层(GDL)是PEMFC中的关键组件,起到导电、传热、透气、排水的作用。碳纤维纸是目前GDL首选的商业化材料。文中以湿法成型为基础,研究了分散剂种类、碳纤维长径比、树脂浸渍和碳化石墨化工艺对碳纤维纸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氧化乙烯(PEO)与羟甲基纤维素(HMC)复配为最佳的分散剂体系。6mm和3mm短切碳纤维的最佳配比为80%和20%。采用真空浸渍法浸渍酚醛树脂能显著提升碳纤维纸的树脂碳残留量及导电性。碳化石墨化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加碳纤维纸的孔隙率和导电性,当热处理温度为2400℃时,碳纤维纸的孔隙率为82.5%,电阻率为8.1m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气体扩散层 碳纸 工艺优化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电极支撑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性能及电化学不对称性优化
18
作者 韩倩雯 朱腾龙 +2 位作者 吕秋秋 俞马宏 钟秦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Ni-YSZ(镍-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氢电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电池(SOC)在可逆运行模式下(R-SOC)普遍存在电化学不对称性现象。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氢电极扩散阻抗及电解质欧姆阻抗同时是R-SOC性能及不对称性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采... Ni-YSZ(镍-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氢电极支撑固体氧化物电池(SOC)在可逆运行模式下(R-SOC)普遍存在电化学不对称性现象。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氢电极扩散阻抗及电解质欧姆阻抗同时是R-SOC性能及不对称性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大孔氢电极和薄膜隔离层显著提升了R-SOC性能并减小了不对称性,在750℃、50%H_(2)O和0.3 V偏压工况下,单电池的发电及电解电流密度分别达到了0.752和0.635 A∙cm^(−2),电流密度不对称度Δj仅为0.117 A∙cm^(−2)。研究结果对于高性能氢电极支撑SOC单电池的结构设计、制备和可逆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 电化学不对称性 氢电极扩散阻抗 欧姆阻抗 薄膜隔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层微观结构表征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薛茹 马哲杰 李平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2-821,共10页
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具有无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是理想的零碳排放发电装置,其成本、性能及耐用性与阴极催化层(cathode catalyst layer,CCL)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CCL主要由Pt/C催化剂... 氢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具有无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是理想的零碳排放发电装置,其成本、性能及耐用性与阴极催化层(cathode catalyst layer,CCL)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CCL主要由Pt/C催化剂、离聚物和孔隙区域组成,其中碳载体传导电子,离聚物传导质子,孔隙传输反应气体,这种复杂构成对精准表征其微观结构进而揭示构效关系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总结了CCL微观结构表征的研究进展,从催化层形貌、孔隙结构、离聚物及Pt纳米粒子分布这四个方面的表征,详细阐释了针对CCL内不同构成部分的各类表征手段,指出单一的表征方法无法揭示CCL内部的复杂精细结构,需要联用多种表征手法从不同尺度和不同维度进行观测。发展对CCL微观结构表征的方法有助于全面阐释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催化剂、反应气体和离聚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有助于提供真实结构参数以精准构建CCL计算模型,掌握催化层内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子及电子传导等信息,为燃料电池的性能提升和技术瓶颈突破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阴极催化层 微观结构 表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扩散层压缩形变对PEM燃料电池性能影响分析
20
作者 吕宝 韩恺 王永真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3-211,共9页
以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GDL)为对象,基于Comsol建立考虑催化层复杂结构的球形催化剂团簇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GDL形变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封装载荷小于0.6 MPa时,接触电阻降低对电池所带来的... 以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GDL)为对象,基于Comsol建立考虑催化层复杂结构的球形催化剂团簇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GDL形变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封装载荷小于0.6 MPa时,接触电阻降低对电池所带来的正效应占主导地位,接触电阻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最大误差为1.7%;封装力较大时,GDL孔隙率降低所带来的负效应占主导地位,且封装载荷对液态水饱和度分布影响较大;GDL形变量为27.2%时电池输出功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压缩 数值仿真 团聚体模型 气体扩散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