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单层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elastic ring squeeze film damper,ERSFD)的油膜压力特性,建立薄环-紊动射流小孔模型。通过平面薄环弯曲理论和普朗特边界层理论分别计算弹性环变形和阻尼孔出口净流速;分析弹性环柔度、阻尼孔直径...为研究单层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elastic ring squeeze film damper,ERSFD)的油膜压力特性,建立薄环-紊动射流小孔模型。通过平面薄环弯曲理论和普朗特边界层理论分别计算弹性环变形和阻尼孔出口净流速;分析弹性环柔度、阻尼孔直径及进动角变化对油膜压力特性的影响,并开展外腔油膜压力多转速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外腔油膜压力随弹性环柔度的减小而下降,但随阻尼孔直径的减小而增加;对于内腔油膜压力,阻尼孔直径的影响与外腔相似,但减小弹性环柔度导致压力增加。试验表明,外腔油膜压力在不同转速下均同步方位角周期变化,而高转速时,压力幅值略有增加。展开更多
为实现一套系统满足全年环境调控需求,试验选取两栋安装有“有缓冲间湿帘-风机系统”的兔舍,冬季其中一栋舍一台风机安装变频器,另一栋舍全为定速风机。结果表明,冬季定速风机常速间歇通风的兔舍导向板进风口的风速为1.8 m/s,进入舍内...为实现一套系统满足全年环境调控需求,试验选取两栋安装有“有缓冲间湿帘-风机系统”的兔舍,冬季其中一栋舍一台风机安装变频器,另一栋舍全为定速风机。结果表明,冬季定速风机常速间歇通风的兔舍导向板进风口的风速为1.8 m/s,进入舍内风速降至0.1m/s,每日首次开启风机10 min CO_2浓度降低67.2%,间歇通风每次温度平均降低0.8℃;使用变频风机低速持续通风的兔舍,导向板进风口风速0.2m/s,进入舍内风速降到了0.05m/s,开启风机CO_2浓度降低59.5%,温度降低0.3℃;两舍缓冲间预热能够分别提升气流温度2℃、1.4℃。夏季在舍外温度32.4~38.2℃时,舍内温度能维持在26℃左右,温度降幅为9.0℃,舍内温湿指数(THI)为25.9;外墙湿帘的降温效率为87.2%,内墙湿帘的降温效率为0。夏季缓冲间和进风口气流导向能够显著降低入舍风速(外墙湿帘过帘风速0.8m/s,导向板进风口风速1.9m/s,进入舍内风速0.3m/s),且舍内气流分布均匀。综合环境指标说明,有缓冲间的湿帘-风机纵向通风系统克服了冬夏季进风端风速大、温度低的弊端,但舍内隔墙上的湿帘无降温潜力,建议去掉第一缓冲间及内墙湿帘。展开更多
文摘为研究单层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elastic ring squeeze film damper,ERSFD)的油膜压力特性,建立薄环-紊动射流小孔模型。通过平面薄环弯曲理论和普朗特边界层理论分别计算弹性环变形和阻尼孔出口净流速;分析弹性环柔度、阻尼孔直径及进动角变化对油膜压力特性的影响,并开展外腔油膜压力多转速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外腔油膜压力随弹性环柔度的减小而下降,但随阻尼孔直径的减小而增加;对于内腔油膜压力,阻尼孔直径的影响与外腔相似,但减小弹性环柔度导致压力增加。试验表明,外腔油膜压力在不同转速下均同步方位角周期变化,而高转速时,压力幅值略有增加。
文摘为实现一套系统满足全年环境调控需求,试验选取两栋安装有“有缓冲间湿帘-风机系统”的兔舍,冬季其中一栋舍一台风机安装变频器,另一栋舍全为定速风机。结果表明,冬季定速风机常速间歇通风的兔舍导向板进风口的风速为1.8 m/s,进入舍内风速降至0.1m/s,每日首次开启风机10 min CO_2浓度降低67.2%,间歇通风每次温度平均降低0.8℃;使用变频风机低速持续通风的兔舍,导向板进风口风速0.2m/s,进入舍内风速降到了0.05m/s,开启风机CO_2浓度降低59.5%,温度降低0.3℃;两舍缓冲间预热能够分别提升气流温度2℃、1.4℃。夏季在舍外温度32.4~38.2℃时,舍内温度能维持在26℃左右,温度降幅为9.0℃,舍内温湿指数(THI)为25.9;外墙湿帘的降温效率为87.2%,内墙湿帘的降温效率为0。夏季缓冲间和进风口气流导向能够显著降低入舍风速(外墙湿帘过帘风速0.8m/s,导向板进风口风速1.9m/s,进入舍内风速0.3m/s),且舍内气流分布均匀。综合环境指标说明,有缓冲间的湿帘-风机纵向通风系统克服了冬夏季进风端风速大、温度低的弊端,但舍内隔墙上的湿帘无降温潜力,建议去掉第一缓冲间及内墙湿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