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番茄中3种农药残留的动态监测效果
1
作者 徐悦 徐敏权 +2 位作者 王耀 庄建玲 刘晓鹏 《蔬菜》 2025年第6期78-84,共7页
为了验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番茄中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残留量的检测效果,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药后7、15、30、40 d的3种农药残留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药后7 d,吡虫啉残留量最低但仍超出检出值,噻虫嗪次... 为了验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番茄中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残留量的检测效果,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药后7、15、30、40 d的3种农药残留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药后7 d,吡虫啉残留量最低但仍超出检出值,噻虫嗪次之亦超限;药后15 d,2者残留均降至检出限以下;药后30 d,噻虫嗪残留仅0.021 mg/kg,远低于检出限;全程啶虫脒残留量最高,故防治温室白粉虱优先推荐噻虫嗪,其次是吡虫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120次检测结果平均一致率达85%,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仅在药后30 d出现了3次假阳性、9次假阴性。因此,当样本量较大时,建议先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快速初筛,再对初筛结果中可疑样本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进一步确认,这种组合策略为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检测工作提供了高效、节本且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吡虫啉 啶虫脒 噻虫嗪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农药残留 快速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确定性和概率性模型评估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甜瓜中的膳食风险
2
作者 李彤 程有普 +5 位作者 吴曼妮 李贤宾 韩文浩 赵莉蔺 李薇 陈增龙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0-413,共14页
阐明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在甜瓜中的残留特征,量化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多元化膳食风险,对保障人体健康和农业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UHPLC-MS/MS),建立了甜瓜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 阐明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在甜瓜中的残留特征,量化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多元化膳食风险,对保障人体健康和农业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UHPLC-MS/MS),建立了甜瓜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的快速、痕量分析方法,明确了靶标农药的储藏稳定性;并基于我国人群参数与膳食结构,解析了多维暴露风险差异。结合大尺度的农药田间试验发现,噻虫嗪在甜瓜中的原始沉积量在0.025~0.031 mg/kg之间,消解半衰期(t1/2)为0.77~1.2 d,最终残留水平≤0.021 mg/kg;期间有6.1%~15%的噻虫嗪代谢为噻虫胺;联合多种登记作物评估发现,噻虫嗪和噻虫胺在蔬菜类作物中的长期风险显著高于其在水果、谷物、豆类、调味料、薯类、油料和糖料类作物中的,且乡村地区显著高于城镇地区(p<0.05);通过确定性模型量化甜瓜中噻虫嗪的短期和长期膳食风险分别为0.043%~0.12%和0.0078%~0.055%,噻虫胺的分别为0.0051%~0.014%和0.00022%~0.0015%;通过概率性模型拟合噻虫嗪和噻虫胺在不同百分位点下的长期和短期风险商均小于100%,且30th百分位点下的长期风险商与确定性结果最接近,60^(th)(噻虫嗪)和90^(th)(噻虫胺)百分位点下的短期风险商与确定性结果最接近。无论是点评估还是区间评估,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对我国居民的膳食风险均可接受,但需警惕全生命周期内多样化膳食暴露导致的风险放大,特别是对易感儿童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噻虫胺 代谢物 甜瓜 残留行为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环境中硫化亚铁还原降解噻虫嗪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靳翱玮 沈连舟 +4 位作者 赵创 邓翠雯 黄应平 王星皓 高娟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1-629,共9页
厌氧环境中的非生物过程显著影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去除和转化,为探明其机制,本研究以噻虫嗪(THI)为例通过厌氧模拟试验探讨了其在硫化亚铁(FeS)介导下的还原降解过程与机制,并考察了FeS浓度、环境p H、共存无机离子和腐殖酸等试验发现:... 厌氧环境中的非生物过程显著影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去除和转化,为探明其机制,本研究以噻虫嗪(THI)为例通过厌氧模拟试验探讨了其在硫化亚铁(FeS)介导下的还原降解过程与机制,并考察了FeS浓度、环境p H、共存无机离子和腐殖酸等试验发现:FeS在厌氧环境中能有效促使THI发生还原降解。THI在酸性条件下的降解率显著高于碱性环境。无机离子中,Al^(3+)和NO_(2)^(–)对THI降解表现抑制作用,其他常规无机离子Cl^(–)、NO_(3)^(–)、CO_(3)^(2–)、K^(+)、Ca^(2+)、Na^(+)、Mg^(2+)、Fe^(2+)、Mn^(2+)、NH_(4)^(+)等和有机组分腐殖酸均对THI降解无明显影响。在FeS介导的THI还原降解过程中,Fe(Ⅱ)和硫空位是主要的还原活性位点,硫空位首先与THI分子的硝基官能团相互作用发生电子传递,进而促使Fe(Ⅱ)将电子传递给THI发生还原作用。鉴定FeS还原THI的降解产物,本研究提出了THI的还原脱硝和还原脱氯降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噻虫嗪 硫化亚铁 厌氧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噻虫嗪对点蜂缘蝽为害大豆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丁宁 王自杰 +3 位作者 曲昕 王龙 史树森 高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1-216,共6页
为明确不同浓度噻虫嗪对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当代、子代种群在大豆上为害能力的影响,本试验以噻虫嗪处理点蜂缘蝽成虫、若虫,构建受噻虫嗪不同浓度胁迫后的当代、子代实验种群,在大豆盛荚期(R4)通过盆栽网罩接虫方式,接入不... 为明确不同浓度噻虫嗪对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当代、子代种群在大豆上为害能力的影响,本试验以噻虫嗪处理点蜂缘蝽成虫、若虫,构建受噻虫嗪不同浓度胁迫后的当代、子代实验种群,在大豆盛荚期(R4)通过盆栽网罩接虫方式,接入不同浓度噻虫嗪处理点蜂缘蝽当代、子代种群,研究其为害对大豆植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世代同虫态中,各处理种群的为害能力随着噻虫嗪浓度的增加而减弱。在LC50浓度处理下,当代成虫和若虫处理的大豆产量分别为对照处理的1.97倍和1.78倍,子代分别为1.71倍和1.44倍。当代成虫和若虫在对照(LC0)处理下的为害能力分别为LC50浓度处理的2.62倍和3.12倍,子代分别为1.68倍和1.61倍。相同浓度处理,当代为害后的大豆产量均大于子代危害后的产量,当代若虫为害大豆后产量最高,子代成虫为害大豆后产量最低,表明经噻虫嗪处理的点蜂缘蝽子代对大豆产量仍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逐渐降低。子代的为害能力较当代处理均有所升高,当代、子代处理的为害能力表现出随着浓度的升高为害能力下降的趋势。成虫当代为害能力回归模型为y=63.460-0.484x,成虫子代为害能力回归模型为y=65.048-0.327x,若虫当代为害能力回归模型为y=48.211-1.422x+0.0167x2,若虫子代为害能力回归模型为y=55.068-0.884x+0.00888x2。不同浓度噻虫嗪处理的点蜂缘蝽造成一定程度的大豆产量损失。同浓度处理,点蜂缘蝽子代的为害能力大于当代,当代、子代种群的为害能力随着浓度的升高而下降。成虫的为害能力大于若虫且随浓度的增加为害能力下降。试验结果可为合理科学减量使用噻虫嗪田间防治点蜂缘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蜂缘蝽 噻虫嗪 大豆 为害能力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剂拌种防治燕麦蚜虫和红叶病效果研究
5
作者 郎凤红 李东宁 +3 位作者 马建华 李艳艳 屈海龙 马晓霞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试验使用35%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和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燕麦种子进行拌种处理,通过调查燕麦的生长指标、生产指标、品质指标及燕麦蚜虫和红叶病的发病情况,研究2种种衣剂对燕麦蚜虫及红叶病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提质作用。结果... 试验使用35%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和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燕麦种子进行拌种处理,通过调查燕麦的生长指标、生产指标、品质指标及燕麦蚜虫和红叶病的发病情况,研究2种种衣剂对燕麦蚜虫及红叶病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提质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处理对燕麦蚜虫和红叶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其中,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对燕麦蚜虫、红叶病的防治效果比35%噻虫嗪悬浮剂的防治效果更显著;在生长指标株高、产量方面,35%噻虫嗪悬浮剂比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更有作用;在品质方面,两种处理都有提高品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拌种 35%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9%苯甲·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L-赖氨酸聚合物用于噻虫嗪的检测
6
作者 罗幼刚 莫淇斐 +3 位作者 陆梦莹 张家慧 王蓉 王书龙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97-1505,共9页
发展简单、快速的农药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功能材料的修饰是提高分析检测性能的有效手段。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一步合成并沉积L-赖氨酸聚合物薄膜(PLL),构建对噻虫嗪具有良好响应的传感电极,对聚合圈数、聚合电位、pH等影... 发展简单、快速的农药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功能材料的修饰是提高分析检测性能的有效手段。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一步合成并沉积L-赖氨酸聚合物薄膜(PLL),构建对噻虫嗪具有良好响应的传感电极,对聚合圈数、聚合电位、pH等影响因素以及PLL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PLL可以提高电极导电性、表面积及电子转移速率,噻虫嗪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700μmol·L^(-1),检出限为1.0μmol·L^(-1)。传感器还展现出良好的重复性和选择性,在西瓜样品中回收率为99.67~102.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赖氨酸 电化学聚合 噻虫嗪 电化学传感器 烟碱类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柠檬烯与噻虫嗪复配防治烟粉虱的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
7
作者 刘余 陈立波 +3 位作者 何成有 邱金发 张淼 毛敏 《植物医学》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烟粉虱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农业害虫,通过刺吸作物汁液传播病毒,严重威胁作物生长。鉴于烟粉虱对多种农药的抗性,通过大田药效试验,比较了5%d-柠檬烯乳油、 70%噻虫嗪悬浮剂和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剂单独使用及其复配使用的防治效果。结... 烟粉虱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农业害虫,通过刺吸作物汁液传播病毒,严重威胁作物生长。鉴于烟粉虱对多种农药的抗性,通过大田药效试验,比较了5%d-柠檬烯乳油、 70%噻虫嗪悬浮剂和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剂单独使用及其复配使用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5%d-柠檬烯与70%噻虫嗪复配在施药后7 d对烟粉虱的校正防效为71.09%,与单独施用70%噻虫嗪的72.71%相当。推荐在田间使用5%d-柠檬烯与70%噻虫嗪复配进行烟粉虱防治,以减少农药使用并延缓抗药性发展。研究结果为烟粉虱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植物源农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70%噻虫嗪 80%烯啶吡蚜酮 5%d-柠檬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源噻虫嗪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8
作者 邹杰 王琳 +4 位作者 陈祺琦 何旭聪 黄金梅 孙天奕 苏宏飞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30-143,共14页
【目的】分离珊瑚共附生微生物中的潜在噻虫嗪降解菌,并解析其相关降解特性。【方法】以珊瑚为试验材料,将珊瑚源微生物在以噻虫嗪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3轮富集培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富集培养物的多样性、丰富度及群落组成;对... 【目的】分离珊瑚共附生微生物中的潜在噻虫嗪降解菌,并解析其相关降解特性。【方法】以珊瑚为试验材料,将珊瑚源微生物在以噻虫嗪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3轮富集培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富集培养物的多样性、丰富度及群落组成;对富集培养物中的潜在噻虫嗪降解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及其噻虫嗪降解能力测试,确定噻虫嗪降解目的菌株;通过目的菌株对噻虫嗪的降解产物鉴定及毒性预测解析其对噻虫嗪的降解特征。【结果】经3轮富集培养,得到能以噻虫嗪为唯一碳源利用的珊瑚源富集培养物。富集培养物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随着富集时间的增加,珊瑚源的噻虫嗪降解微生物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轮富集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为优势菌纲,弧菌属(Vibrio)、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和Epibacterium为优势菌属。从第3轮富集培养物中分离得到27株潜在噻虫嗪降解菌株,根据菌株形态筛选出GXU 22002、GXU 22003、GXU 22031、GXU 220404株菌株,通过16S rRNA比对确定4株菌株分别为Serratia marcescens、Vibrio sagamiensis、V.neocaledonicus、V.alginolyticus。4株菌株对噻虫嗪的降解能力试验结果表明,S.marcescens GXU 22002、V.sagamiensis GXU 22003、V.neocaledonicus GXU 22031、V.alginolyticus GXU 22040对噻虫嗪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解活性,在培养7 d后对噻虫嗪降解率分别为14.7%、16.3%、20.7%、9.9%。通过菌株V.sagamiensis GXU 22003对噻虫嗪的降解产物鉴定得出其降解噻虫嗪的主要产物为TMX-urea、TMX-NH、H-CLO-tri、CLO-tri 4种化合物。ECOSAR软件分析显示降解产物对鱼、水蚤、藻类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相比噻虫嗪减弱。【结论】成功从珊瑚中分离出4株潜在的噻虫嗪降解菌,并解析其降解特征,为噻虫嗪农药污染治理提供菌种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 农药污染 噻虫嗪 群落结构 菌株分离 弧菌属 微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阿克泰(Thiamethoxam)可分散性粒剂防治烟粉虱试验初报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勇兵 钱招德 +1 位作者 吴建克 兰海姑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18-120,共3页
采用25%阿克泰(Thiamethoxam)可分散性粒剂4000~8000倍液进行移栽后喷雾和采用阿克泰WG2000~4000倍液进行移栽前苗期灌根处理,对番茄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药剂,表明阿克泰WG对烟粉虱具有较高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阿克... 采用25%阿克泰(Thiamethoxam)可分散性粒剂4000~8000倍液进行移栽后喷雾和采用阿克泰WG2000~4000倍液进行移栽前苗期灌根处理,对番茄烟粉虱的防治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药剂,表明阿克泰WG对烟粉虱具有较高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阿克泰WG对烟粉虱的若虫也具有较好的杀伤效果。施用阿克泰WG对番茄植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泰WG 番茄 烟粉虱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常用杀虫剂对广西蒙山地区柑桔木虱的防治效果
10
作者 刘吉敏 黄其椿 +4 位作者 黄付超 黄露 杨思梅 邓铁军 韦丽荣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1,共4页
2021年在广西蒙山县蒙山镇甘棠村金秋砂糖桔种植园柑桔木虱若虫发生初盛期,开展了常用杀虫剂螺虫乙酯、噻虫嗪和阿维菌素防治柑桔木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2.4%螺虫乙酯SC 4000倍液、21%噻虫嗪SC 3360倍液、1.8%阿维菌素EC 1440~2000... 2021年在广西蒙山县蒙山镇甘棠村金秋砂糖桔种植园柑桔木虱若虫发生初盛期,开展了常用杀虫剂螺虫乙酯、噻虫嗪和阿维菌素防治柑桔木虱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2.4%螺虫乙酯SC 4000倍液、21%噻虫嗪SC 3360倍液、1.8%阿维菌素EC 1440~2000倍液对柑桔木虱若虫防治效果在82%以上,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8%阿维菌素EC 1440倍液和21%噻虫嗪SC 3360倍液的防治效果相对更好,药后15 d时仍然分别可达96.07%和93.91%,两者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3种药剂的持效期均可达15 d以上,可在柑桔木虱若虫发生初盛期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木虱 螺虫乙酯 噻虫嗪 阿维菌素 防治效果 蒙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嗪对蜜蜂健康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志伟 张易 +1 位作者 蔺哲广 吉挺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2,共11页
新烟碱类杀虫剂被广泛用于防治作物病虫害,然而过度使用导致的药物残留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噻虫嗪(Thiamethoxam)在我国主要蜜源植物油菜、棉花等的广泛应用,对授粉昆虫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年噻虫嗪对蜜蜂采集... 新烟碱类杀虫剂被广泛用于防治作物病虫害,然而过度使用导致的药物残留始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噻虫嗪(Thiamethoxam)在我国主要蜜源植物油菜、棉花等的广泛应用,对授粉昆虫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本文通过综述近几年噻虫嗪对蜜蜂采集飞行能力、生殖能力、生理免疫能力的相关研究,以及其与环境因子协同作用对蜜蜂健康所造成的潜在危害,强调了未来应加速研发高效防治靶标害虫以及对蜜蜂低毒或无毒的高选择性杀虫剂,以保障授粉昆虫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 噻虫嗪 新烟碱类杀虫剂 蜂群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芹菜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连续施用后消散、积累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艳萍 王新全 +4 位作者 堵紫妍 楚瀚 樊华 韩吉昌 汪志威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4-611,共8页
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设施芹菜生产中常用的杀蚜虫剂,揭示其消解和积累特征对于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优化施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在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通过田间残留试验,对2种杀虫剂在... 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设施芹菜生产中常用的杀蚜虫剂,揭示其消解和积累特征对于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优化施用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在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通过田间残留试验,对2种杀虫剂在3种连续施药方式(组合I: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交替II: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交替III: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下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对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3种连续施药方式下,均在第2次施药(定植后22 d)后原始沉积量最高,首次施药后原始沉积量最低,而芹菜叶面积指数可能是导致该现象的重要因素。根据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获得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95~3.63 d和2.33~3.11 d。连续3次施药达到安全间隔期(PHI)(7 d)后,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组合I中的残留量仅在首次施药后低于MRL (噻虫嗪:1 mg/kg;高效氯氟氰菊酯:0.5 mg/kg);而交替II中2种农药残留量在3次施药后均低于MRL;交替III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在第3次施药后超过了MRL。鉴于噻虫嗪施药后可代谢为噻虫胺,本研究亦对噻虫胺残留量进行了监测,发现其在施药后3~5 d达到最大值,但在达到安全间隔期后,噻虫胺的残留量均未超过其MRL (0.04mg/kg),表明由噻虫嗪代谢导致噻虫胺残留超标的风险较低。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本次于浙江绍兴进行的田间规范残留试验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组合和交替连续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7 d后,所采集的芹菜样品中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对风险商的贡献率(0.11%~3.76%)低于100%,其长期膳食摄入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研究表明,相较于组合施药,交替用药可在一定程度减少农药残留,而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交替施用表现出最低的残留水平和膳食摄入风险贡献率,是相对最佳的施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高效氯氟氰菊酯 噻虫胺 设施农业 芹菜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粉虱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6JM1的克隆及其在噻虫嗪抗性中的作用
13
作者 杜贺 季尧 +4 位作者 杨静 胡津瑜 张蓉 杨鑫 张友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2,共7页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全球性农业害虫之一,目前采用的防治手段多为化学防治。噻虫嗪作为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现被广泛应用于田间烟粉虱的防治,但烟粉虱已对其产生了抗性。本文通过RT-qPCR对烟粉虱噻虫嗪抗性与敏感种群的细胞色素P450...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全球性农业害虫之一,目前采用的防治手段多为化学防治。噻虫嗪作为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现被广泛应用于田间烟粉虱的防治,但烟粉虱已对其产生了抗性。本文通过RT-qPCR对烟粉虱噻虫嗪抗性与敏感种群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6JM1表达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烟粉虱噻虫嗪抗性种群CYP6JM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CYP6JM1基因具备昆虫P450基因的典型特征。RT-q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烟粉虱1~2龄时期及腹部高水平表达。RNAi结果表明,降低烟粉虱体内CYP6JM1基因的表达量能够显著提高其对噻虫嗪的敏感性,表明CYP6JM1基因可能与烟粉虱对噻虫嗪的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噻虫嗪 细胞色素P450 噻虫嗪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改性生物质炭固定阴沟肠杆菌TMX-6的优化及降解噻虫嗪的效果
14
作者 曹瑶瑶 葛静 +5 位作者 生弘杰 冯发运 万群 马丽雅 张雷刚 余向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49-1757,共9页
噻虫嗪的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或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实现残留噻虫嗪的快速降解,本研究在精氨酸改性生物质炭(Arg@BC)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明确Arg@BC与阴沟肠杆菌TMX-6制备Arg@BC/TMX-6炭基菌剂的优化方... 噻虫嗪的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或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实现残留噻虫嗪的快速降解,本研究在精氨酸改性生物质炭(Arg@BC)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明确Arg@BC与阴沟肠杆菌TMX-6制备Arg@BC/TMX-6炭基菌剂的优化方案,并对不同剂型的TMX-6对噻虫嗪的降解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rg@BC中精氨酸含量与Arg@BC/TMX-6中TMX-6单位固定量呈正相关关系,对生物质炭进行精氨酸改性可提高生物质炭对带负电细菌的捕获性能。Arg@BC/TMX-6制备的最优条件为Arg@BC质量浓度50 g/L、精氨酸与生物质炭重量比5.0∶10.0、固定化12 h。Arg@BC/TMX-6对噻虫嗪降解率(50.69%)高于相当量的Arg@BC与TMX-6的降解率之和,即精氨酸改性生物质炭再固定TMX-6有利于提高TMX-6对噻虫嗪的降解能力。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炭基材料固定降解微生物应用于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精氨酸 生物质炭 农药残留 农药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枸杞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静 马小龙 +3 位作者 季莉 魏新举 吴燕 王晓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9-243,255,共6页
为分析5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在枸杞上的残留情况,评估其残留量对人体的膳食摄入风险,建立了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枸杞上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分析枸杞中农药的最终残留量,估算农药慢性摄入风险。结果表明,在0.01~1.0 mg/... 为分析5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在枸杞上的残留情况,评估其残留量对人体的膳食摄入风险,建立了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枸杞上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分析枸杞中农药的最终残留量,估算农药慢性摄入风险。结果表明,在0.01~1.0 mg/L的范围内,2种农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在0.01、0.1、1.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0.7%~106.6%,相对标准偏差为1.4%~4.6%。储藏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冷冻条件下储藏11个月,噻虫嗪和噻虫胺在枸杞中均稳定。中国居民摄入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慢性暴露风险分别为16.6%和3.8%,远低于100%,慢性膳食暴露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噻虫嗪 噻虫胺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虫嗪棉花种子包衣的残留动态及与棉蚜防效的相关性分析
16
作者 冀钦陇 张海英 +3 位作者 李惠霞 陈元辉 李广阔 刘永刚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4,193,共8页
【目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的内吸活性和向顶传导特性,可用做种子处理来防治蚜虫、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探讨噻虫嗪处理种子后农药的残留动态与防效的相关性,为其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棉花为试材,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 【目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的内吸活性和向顶传导特性,可用做种子处理来防治蚜虫、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探讨噻虫嗪处理种子后农药的残留动态与防效的相关性,为其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棉花为试材,用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不同剂量进行种子包衣处理,调查防治效果的同时采集棉花植株样品,采用液质联用的方法分析棉花植株中噻虫嗪及其代谢产物噻虫胺在棉花植株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噻虫嗪棉花种子包衣后,播后16 d首次采样,不同剂量噻虫嗪在棉花植株中的残留量为0.753~2.768 mg/kg,其代谢产物噻虫胺含量范围为0.278~0.894 mg/kg。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残留量呈指数下降,播后66 d对棉花样品进行检测时,2种药物在棉花中的含量均小于检出限0.001 mg/kg,噻虫嗪及代谢产物噻虫胺在棉花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不同剂量噻虫嗪种子包衣可显著降低苗期蚜虫虫口密度,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并且植株中的农药残留水平与棉蚜防治效果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棉蚜刺探叶片后产生拒食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棉花 种子包衣 残留动态 剂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噻虫嗪网格化使用和残留清单的建立及生态风险评估
17
作者 崔嵩 李斐 +2 位作者 贾朝阳 贾宏亮 李一凡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718,共11页
以我国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采用水稻、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作为替代数据,通过估算噻虫嗪使用量建立其网格化使用清单;应用改进后充分考虑环境行为过程的网格化农药排放和残留模型(simplified gridded pesticide emission and residue mod... 以我国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域,采用水稻、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作为替代数据,通过估算噻虫嗪使用量建立其网格化使用清单;应用改进后充分考虑环境行为过程的网格化农药排放和残留模型(simplified gridded pesticide emission and residue model,SGPERM)建立噻虫嗪网格化残留清单,并以此估算土壤中噻虫嗪残留的质量分数。同时,使用风险熵法(risk quotient,RQ)评估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2011-2020年三江平原累计使用噻虫嗪约85.6 t,通过喷洒飘移和径流排放造成的噻虫嗪损失量约为0.97 t;2020年三江平原噻虫嗪的总残留量为13.1 t,基于残留量估算得到各网格内表层土壤中噻虫嗪的空间质量分数范围为0~3.45 ng/g;三江平原土壤中噻虫嗪的残留会对研究区域内典型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产生潜在风险。使用清单的建立方法及改进的排放/残留清单模型能够有效揭示使用和残留情况的时空演变规律,为农药的污染控制措施及相关政策与行动计划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也可为相关农药网格化清单的建立提供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使用清单 残留清单 三江平原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地区红火蚁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治药剂筛选
18
作者 陈其良 王俊 +2 位作者 康文斌 梁智生 陈峰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26-30,共5页
为明确泉州地区红火蚁的发生情况,筛选适合当地的红火蚁高效防控药剂。通过调查了当地红火蚁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和传播途径,测定1%噻虫胺颗粒剂、1.8%阿维菌素乳油、0.05%茚虫威杀蚁饵剂和5%鱼藤酮可溶液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筛... 为明确泉州地区红火蚁的发生情况,筛选适合当地的红火蚁高效防控药剂。通过调查了当地红火蚁的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和传播途径,测定1%噻虫胺颗粒剂、1.8%阿维菌素乳油、0.05%茚虫威杀蚁饵剂和5%鱼藤酮可溶液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筛选最佳防控药剂。结果表明:泉州地区的红火蚁主要分布在草地(草坪)、苗圃、公园、农田、果园和绿化带等地带,其适宜的活动温度为19~32℃,食性杂、适应性强、传播扩散方式多样。田间药效试验显示,1%噻虫胺颗粒剂和0.05%茚虫威杀蚁饵剂对活动蚁巢和活动工蚁均具有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5%鱼藤酮可溶液剂虽然速效性略慢,但持效性也较好;1.8%阿维菌素乳油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因此,1%噻虫胺颗粒剂、0.05%茚虫威杀蚁饵剂和5%鱼藤酮可溶液剂适宜在田间推广应用。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噻虫胺 茚虫威 鱼藤酮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稻田登记噻虫嗪单剂的水生生态风险评估
19
作者 周蕾 程涵智 +2 位作者 程再炜 郑豪杰 尹晓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9-269,共11页
为评估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对水生环境的潜在风险,本文采用TOP-RICE模型,选取高浓度、短时间间隔和低浓度、长时间间隔2种施药方法,对我国在水稻上已登记的有效的施用方式为“喷雾”的噻虫嗪单剂品种进行暴露浓度预测。运用风险... 为评估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对水生环境的潜在风险,本文采用TOP-RICE模型,选取高浓度、短时间间隔和低浓度、长时间间隔2种施药方法,对我国在水稻上已登记的有效的施用方式为“喷雾”的噻虫嗪单剂品种进行暴露浓度预测。运用风险商值法对噻虫嗪进行水生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23年10月,近3年我国水稻上登记的有效噻虫嗪单剂共383种,主要剂型为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悬浮种衣剂、颗粒剂等,其中,水分散粒剂占比最大,占总量的28.72%。TOP-RICE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3种噻虫嗪制剂产品在水稻上施用后,预测环境浓度范围为0.2300~29.2464μg·L^(-1),通过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曲线的绘制得到噻虫嗪对水生生物急性生态风险阈值(HC 5)为16.09μg·L^(-1),慢性HC 5为2.096μg·L^(-1),并且以溪流摇蚊为代表的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对该杀虫剂较为敏感。结合风险商值(RQ)值的计算得出这3种剂型噻虫嗪对水生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威胁,在目前登记施用条件下,噻虫嗪可湿性粉剂的预测环境浓度较大,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风险大于其他剂型。本研究由于通过模型完成,并且代谢物数据并不足,实验数据偏保守,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水稻 风险评估 水生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浇施噻虫嗪防治柑橘木虱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长秀 彭龙 +7 位作者 李梦媛 张油兵 张祖铭 陈兆星 赖圣炜 谢丽芳 张振宇 严翔 《中国果树》 2024年第7期95-99,共5页
为了寻找田间防治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新方法,在脐橙上开展浇施噻虫嗪防控柑橘木虱试验。结果表明:4月中下旬浇施1次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施药量0.17 g/m^(2))可有效控制柑橘木虱1.5~3.0个月;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 50... 为了寻找田间防治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新方法,在脐橙上开展浇施噻虫嗪防控柑橘木虱试验。结果表明:4月中下旬浇施1次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施药量0.17 g/m^(2))可有效控制柑橘木虱1.5~3.0个月;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浇施脐橙树28 d后,脐橙果实的噻虫嗪含量为0.06 mg/kg,远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规定的噻虫嗪在柑橘类水果中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的标准,在采收前1个月浇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防治柑橘木虱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柑橘木虱 浇施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