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力松弛下滑环组合密封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毅 钟思鹏 +2 位作者 熊思阳 熊子杰 杨强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5-1492,共8页
结合钻井过程中的高温高压工况和橡胶材料的应力松弛特性,利用有限元分析中压力渗透加载方式对旋转组合密封进行双侧加压,分析了流体压力、井下温度对组合密封主密封面的影响。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取橡胶密封的变形矩阵,并基于热弹流... 结合钻井过程中的高温高压工况和橡胶材料的应力松弛特性,利用有限元分析中压力渗透加载方式对旋转组合密封进行双侧加压,分析了流体压力、井下温度对组合密封主密封面的影响。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提取橡胶密封的变形矩阵,并基于热弹流理论建立了旋转形式的滑环组合密封的数值分析模型。数值求解获得了应力松弛下不同的井下温度、粗糙度时的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分布,然后通过密封试验分析了泄漏率、摩擦力矩和转速的关系。结果表明:考虑应力松弛后,介质压力越大接触压力越大,此时不易泄漏,不过摩擦力会有所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接触应力与介质压力几乎相当,此时泄漏量会有所增加,而温升还会引起黏度的降低,使得黏性摩擦力下降;粗糙度增加,导致油膜厚度增大以及膜压减小,进而引起泄漏增幅较快,而摩擦力略有减小;泄漏率和摩擦力随主轴转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应力松弛 旋转形式的滑环组合密封 摩擦力 热弹流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弹流理论的球轴承胶合失效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敬贤旺 孟凡明 巩加玉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基于热弹流理论建立了适用于球轴承的胶合分析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方法获得了用来表征胶合程度的温度安全系数和膜厚安全系数在计算域中的分布.针对球轴承提出了其考虑乏油润滑影响的胶合失效判定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温度及膜厚对球轴承... 基于热弹流理论建立了适用于球轴承的胶合分析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方法获得了用来表征胶合程度的温度安全系数和膜厚安全系数在计算域中的分布.针对球轴承提出了其考虑乏油润滑影响的胶合失效判定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温度及膜厚对球轴承胶合失效的影响,不仅可以判断球轴承滚道与滚动体接触副之间是否发生胶合,还可以确定其发生胶合的具体区域及胶合程度.研究了不同入口油膜厚度、径向载荷和内圈转速对球轴承抗胶合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油膜厚度降低、径向载荷增大和内圈转速升高会增加球轴承胶合失效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失效 球轴承 热弹流润滑 乏油润滑 高速重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内燃机排气凸轮/挺柱润滑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常秋英 杨沛然 +1 位作者 陈全世 王静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2-366,共5页
对内燃机排气凸轮/挺柱摩擦副进行了瞬态热弹性流体润滑仿真和瞬态等温弹性流体动力润滑仿真,并比较了2种仿真的结果.结果表明,尽管2种仿真得到摩擦副的接触压力、润滑油膜厚度以及摩擦系数在凸轮1个旋转周期内的变化趋势非常相近,但其... 对内燃机排气凸轮/挺柱摩擦副进行了瞬态热弹性流体润滑仿真和瞬态等温弹性流体动力润滑仿真,并比较了2种仿真的结果.结果表明,尽管2种仿真得到摩擦副的接触压力、润滑油膜厚度以及摩擦系数在凸轮1个旋转周期内的变化趋势非常相近,但其参数的大小却差别较大,尤其是油膜厚度在2种数学模型下的计算结果相差5倍左右.在对此类摩擦副进行润滑研究时,不能忽略温度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轮 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温度 内燃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排气凸轮/挺柱机构的瞬态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常秋英 杨沛然 +1 位作者 陈全世 王静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共3页
在对内燃机排气凸轮/挺柱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重网格法和多重网格积分技术对该摩擦副进行了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研究。结果表明:凸轮的一个旋转周期内的不同瞬时摩擦副的润滑状况存在显著的差别,压力、膜厚等相关... 在对内燃机排气凸轮/挺柱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重网格法和多重网格积分技术对该摩擦副进行了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研究。结果表明:凸轮的一个旋转周期内的不同瞬时摩擦副的润滑状况存在显著的差别,压力、膜厚等相关参数都表现出剧烈的变化;最小膜厚和最高接触压力出现在凸轮挑尖处;卷吸速度为零的2个工作点之间是凸轮-挺柱润滑的危险区;摩擦造成的润滑油温升超过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轮 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多重网格法 内燃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圆柱滚子轴承的刚度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黄浩 张鹏顺 温建民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45-1247,共3页
在传统拟静力学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圆柱滚子轴承刚度的分析模型及计算方法。此模型充分考虑了轴承所受径向载荷和弯矩的作用 ,同时也考虑了滚子在高速下产生的离心作用、打滑及热弹流润滑。结合具体的高速圆柱滚子轴承给出了刚度分析... 在传统拟静力学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圆柱滚子轴承刚度的分析模型及计算方法。此模型充分考虑了轴承所受径向载荷和弯矩的作用 ,同时也考虑了滚子在高速下产生的离心作用、打滑及热弹流润滑。结合具体的高速圆柱滚子轴承给出了刚度分析结果及其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滚子轴承 刚度 拟静力学 热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颈倾斜对内燃机主轴承润滑和磨损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刚志 续向颖 梁兴雨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54,共6页
建立内燃机主轴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考虑轴颈倾斜,以粗糙接触压力表征轴颈与轴瓦的磨损程度。通过对不同工况下主轴颈倾斜角度、粗糙接触压力等的计算,研究轴颈倾斜对主轴承润滑和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轴颈不对中倾斜角度较小时... 建立内燃机主轴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考虑轴颈倾斜,以粗糙接触压力表征轴颈与轴瓦的磨损程度。通过对不同工况下主轴颈倾斜角度、粗糙接触压力等的计算,研究轴颈倾斜对主轴承润滑和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轴颈不对中倾斜角度较小时,主轴承仍能够处于流体润滑状态;轴颈倾斜角度较大时,轴承处于边界润滑状态,出现偏摩擦磨损。转速和负荷对轴颈倾斜影响较大,高转速和满负荷时轴承的润滑不良,磨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颈倾斜 热弹性流体润滑 粗糙接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条件与突变载荷对径向滑动轴承瞬态润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彭龙龙 汪久根 +1 位作者 洪玉芳 彭娟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16,共6页
研究在油水两相流体润滑条件下,径向滑动轴承启动阶段液膜压力和液膜厚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初始条件对轴承稳态润滑性能的影响,以及突变载荷对轴承润滑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阶段液膜压力先迅速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达到稳态,... 研究在油水两相流体润滑条件下,径向滑动轴承启动阶段液膜压力和液膜厚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初始条件对轴承稳态润滑性能的影响,以及突变载荷对轴承润滑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阶段液膜压力先迅速增大,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达到稳态,液膜温度持续增加最终达到平衡,承载瓦块处液膜厚度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非承载瓦块处间隙增大;不同初始载荷、温度、转速对轴承润滑性能都有显著影响;突变载荷会造成液膜压力的突变,同时对液膜温度、液膜厚度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轴承 热弹流润滑 瞬态特性 初始条件 突变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颈倾斜的径向轴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振山 戴旭东 +1 位作者 张执南 谢友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47-1352,共6页
通过联立求解质量守恒的广义Reynolds方程、能量方程、固体热传导方程和固体变形方程,建立了轴颈倾斜的径向轴承三维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TEHD)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轴颈倾斜径向轴承的TEHD性能.结果表明,弹性变形和热变形都对轴... 通过联立求解质量守恒的广义Reynolds方程、能量方程、固体热传导方程和固体变形方程,建立了轴颈倾斜的径向轴承三维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TEHD)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轴颈倾斜径向轴承的TEHD性能.结果表明,弹性变形和热变形都对轴颈倾斜径向轴承的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当只考虑弹性变形时,油膜厚度变化曲线出现了局部"凸"的形状,且最大油膜压力减小;当只考虑热变形时,油膜厚度变化曲线出现了局部"凹"的形状,且最小油膜厚度增大,但热变形对最大油膜压力的影响不大;当同时考虑弹性变形和热变形(即完整的TEHD模型)时,轴颈倾斜径向轴承的所有性能参数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对于重载高速的操作工况,有必要建立轴颈倾斜径向轴承的TEHD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颈倾斜径向轴承 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热变形 弹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轴颈滑动轴承混合热弹流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家序 倪小康 +2 位作者 韩彦峰 向果 肖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25-2434,共10页
为了研究重载工况下滑动轴承混合润滑行为,综合考虑轴-润滑介质-轴承-环境之间的耦合热传导效应,建立考虑轴颈受载倾斜的滑动轴承混合热弹流(mixed-TEHD)数值计算模型。模型预测出轴颈受载倾斜及对中状态下的润滑界面油膜压力、油膜厚... 为了研究重载工况下滑动轴承混合润滑行为,综合考虑轴-润滑介质-轴承-环境之间的耦合热传导效应,建立考虑轴颈受载倾斜的滑动轴承混合热弹流(mixed-TEHD)数值计算模型。模型预测出轴颈受载倾斜及对中状态下的润滑界面油膜压力、油膜厚度、接触压力、摩擦因数、热(弹性)变形以及轴承温度场。研究结果表明:轴颈在受载倾斜状态下,油膜压力、弹性变形、油膜厚度沿轴向呈非对称分布,接触压力集中于轴承末端;轴颈在受载倾斜状态下,轴承圆周方向与轴向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比对中状态的严重,温度比对中状态时的大,同时,沿油膜最高温度处的圆周方向截面与轴向截面内热变形分布具有非对称性,其热变形也明显大于对中状态时的大;在混合流润滑阶段,轴颈受载倾斜对接触载荷、摩擦因数、轴承最高温度以及最大热变形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轴颈倾斜 混合热弹流 数值计算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线针轮传动接触热弹流润滑特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章栋 朱才朝 +1 位作者 刘怀举 宋超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4-180,共7页
针对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啮合过程中啮合齿面摩擦行为影响系统动态特性、传动效率及接触疲劳特性等问题,基于牛顿流体及指数率、Ree-Eyring模型建立摆线针轮线接触时变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模型,获得理想安装的摆线针轮副完整啮合周期内摩擦... 针对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啮合过程中啮合齿面摩擦行为影响系统动态特性、传动效率及接触疲劳特性等问题,基于牛顿流体及指数率、Ree-Eyring模型建立摆线针轮线接触时变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模型,获得理想安装的摆线针轮副完整啮合周期内摩擦力、摩擦因数及摩擦损失功率变动。结果表明,基于牛顿流体及指数率流体模型所得摩擦因数与工程实际不符;基于Ree-Eyring模型纯滚动啮合产生的热效应在重载下对啮合过程中膜厚、摩擦损失功率影响较大,对压力、摩擦因数影响较小。研究非牛顿流体特征参数与摆线针轮传动设计参数对啮合中摩擦因数、摩擦损失功率影响规律表明,流体特征应力增加摩擦因数及损失功率均减小;短幅系数取较大值时大部分啮合区间摩擦因数增加、摩擦损失功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线轮 热弹流润滑 Eyring流体 摩擦损失功率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热胶合承载能力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薛建华 李威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01-906,共6页
建立了时域内高速重载齿轮系统热平衡状态分析模型,推导了齿面温升公式,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接触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闪温沿啮合线的分布规律.建立了符合实际工况的热弹流理论分析模型,将本体温度作为初始温度进行求解,以界... 建立了时域内高速重载齿轮系统热平衡状态分析模型,推导了齿面温升公式,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接触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闪温沿啮合线的分布规律.建立了符合实际工况的热弹流理论分析模型,将本体温度作为初始温度进行求解,以界面最高温升作为接触点闪温,得到了接触点的温度场、闪温以及沿啮合线的闪温分布,获得了沿啮合线的膜厚比,最后综合比较分析了Blok理论和热弹流理论.结果表明:文中两种数值方法所求闪温与Blok闪温十分接近,热弹流法从理论上来讲更符合实际情况.热弹流计算结果可以同时得到齿面闪温和油膜厚度等参数,为热胶合强度设计和校核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系统 闪温 热弹流 胶合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转速条件下主轴轴承内部油膜阻尼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萍 李松生 +1 位作者 刘思胜 周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68,共4页
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弹性流体动力学润滑理论和多种网格法,计算超高转速条件下主轴轴承内部球滚动体与内、外滚道之间的润滑油膜厚度,以及轴承内部的润滑油膜阻尼。结果表明,超高转速条件下,转速增加,轴承内部弹流润滑油膜阻尼减小... 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弹性流体动力学润滑理论和多种网格法,计算超高转速条件下主轴轴承内部球滚动体与内、外滚道之间的润滑油膜厚度,以及轴承内部的润滑油膜阻尼。结果表明,超高转速条件下,转速增加,轴承内部弹流润滑油膜阻尼减小,这不利于减小转子系统的动态响应;径向预载荷增加,轴承内部弹流润滑油膜阻尼增加,有利于减小转子系统的动态响应。超高转速条件下,运行速度和径向预载荷对轴承内部润滑油膜阻尼的影响较大,在研究超高速电主轴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和动态响应时,应充分考虑油膜阻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膜阻尼 超高转速主轴轴承 弹流润滑 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重载推力轴承热弹流计算及尺寸效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董胜先 马求山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8-111,118,共5页
针对考虑热弹变形的大型重载推力轴承性能预测和尺寸效应问题,对某大型重载推力轴承进行热弹流计算,研究轴承性能随极端载荷与尺寸的变化规律。介绍可倾瓦推力轴承热弹流模型的基本方程,通过计算得到不同尺寸和比压下的轴承性能数据,讨... 针对考虑热弹变形的大型重载推力轴承性能预测和尺寸效应问题,对某大型重载推力轴承进行热弹流计算,研究轴承性能随极端载荷与尺寸的变化规律。介绍可倾瓦推力轴承热弹流模型的基本方程,通过计算得到不同尺寸和比压下的轴承性能数据,讨论大型重载轴承的尺寸效应。结果表明:案例轴承瓦块最高油膜压力应远离瓦尖,靠近瓦块支点,该设计有利于压力分布均匀而提高承载力;对于大尺寸推力轴承,由于变形的影响,当载荷超过某一限制值后,轴承性能会随着载荷的稍微增加而发生剧烈变化,甚至导致烧瓦失效。为了避免该现象出现,推力轴承设计时应该进行最大许用比压校核;对于大型重载,还需进行瓦块弹性支撑或平衡梁等均载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倾瓦推力轴承 重载 大型 热弹流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凸体接触理论的内燃机滑动轴承热弹性流体润滑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刚志 梁兴雨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7,共5页
基于GREENWOOD和TRIPP微凸体接触理论,计入温度、弹性变形等影响因素,建立内燃机主轴承的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计算研究其润滑性能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计入表面粗糙度后,由于微凸体接触力相对较小,油膜压力略有增加,油膜... 基于GREENWOOD和TRIPP微凸体接触理论,计入温度、弹性变形等影响因素,建立内燃机主轴承的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计算研究其润滑性能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计入表面粗糙度后,由于微凸体接触力相对较小,油膜压力略有增加,油膜温度变化不大,摩擦功没有显著的增加;粗糙表面增大粗糙接触压力,造成轴颈不对中倾斜程度加剧;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油膜压力降低,厚度增加,峰值粗糙接触压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微凸体接触 热弹性流体润滑 滑动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变形求解及其对高速点接触弹流润滑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凡明 程志涛 巩加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0-689,共10页
提出了一种固体表面热变形求解新方法(ITD),由此研究了热变形对高速点接触弹流润滑行为的影响.为此,基于计入流体惯性项的Reynolds方程获得了油膜压力,采用追赶法对润滑剂和接触固体的温度进行了求解,进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有无热变形的... 提出了一种固体表面热变形求解新方法(ITD),由此研究了热变形对高速点接触弹流润滑行为的影响.为此,基于计入流体惯性项的Reynolds方程获得了油膜压力,采用追赶法对润滑剂和接触固体的温度进行了求解,进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有无热变形的高速点接触非牛顿热弹流润滑性能.采用有限元法和离散累加法对ITD法进行了验证,通过中心膜厚试验验证了考虑热变形的正确性.结果表明:ITD法可准确快速地计算表面热变形;考虑热变形后,油膜厚度降低且向油膜出口倾斜,考虑热变形后的中心膜厚更接近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变形 热弹流润滑 高速点接触 油膜厚度 ITD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效应对组合式液压动密封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彦良 钟凯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9-15,共7页
本文介绍一种热效应对液压组合式动密封的密封性能影响的数学模型。模型以电液摆动马达叶片处的动密封为例,以热弹流润滑理论为基础,除综合考虑诸如压力,马达线速度等因素外,重点研究热效应对液压动密封性能的影响。通过三维模型建立流... 本文介绍一种热效应对液压组合式动密封的密封性能影响的数学模型。模型以电液摆动马达叶片处的动密封为例,以热弹流润滑理论为基础,除综合考虑诸如压力,马达线速度等因素外,重点研究热效应对液压动密封性能的影响。通过三维模型建立流场参数与密封性能之间的关系后进行了数值求解,并分析热效应对动密封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动密封 弹流润滑理论 温度场 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内燃机主轴承油槽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刚志 楼小燕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1年第3期87-91,共5页
建立了内燃机(ICE)主轴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预开设不同的油槽,计算研究了主轴承油槽的宽度、开设角度和位置对主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槽的宽度对主轴承润滑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使主轴承处于最佳流体动力润滑状态的最佳... 建立了内燃机(ICE)主轴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预开设不同的油槽,计算研究了主轴承油槽的宽度、开设角度和位置对主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槽的宽度对主轴承润滑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使主轴承处于最佳流体动力润滑状态的最佳油槽宽度只存在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大约在(0.03~0.15)B(B为轴承宽度)之间;油槽开设的角度和位置同样影响主轴承的润滑性能;主轴承适合开设周向油槽,且油槽的角度取0°~90°或270°~90°时主轴承润滑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轴承 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油槽 润滑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润滑油品对内燃机主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刚志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2年第1期30-32,36,共4页
建立了内燃机主轴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对3种不同牌号的润滑油品的润滑性能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使用3种润滑油,在低速和小负荷工况下,主轴承处于流体动力润滑状态,润滑性能良好;在中等转速中等负荷工况下,油膜厚度减小,油膜... 建立了内燃机主轴承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对3种不同牌号的润滑油品的润滑性能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使用3种润滑油,在低速和小负荷工况下,主轴承处于流体动力润滑状态,润滑性能良好;在中等转速中等负荷工况下,油膜厚度减小,油膜温度上升,摩擦功耗增加,但轴承仍能维持流体动力润滑状态;在高转速大负荷工况下,使用CD5W/30润滑油时,主轴承处于边界润滑状态,表明该润滑油不适合在模型机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轴承 热弹性流体润滑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弹流润滑的双渐开线齿轮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尹兆明 江峰 樊智敏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8-279,共12页
针对现有双渐开线齿轮温度场计算模型不考虑油膜润滑影响的问题,根据双渐开线齿轮啮合特点,提出采用"分段法"建立适合双渐开线齿轮的热弹流润滑模型,综合有限元法和热弹流润滑方法对其本体温度进行研究,并以润滑油膜为热源对... 针对现有双渐开线齿轮温度场计算模型不考虑油膜润滑影响的问题,根据双渐开线齿轮啮合特点,提出采用"分段法"建立适合双渐开线齿轮的热弹流润滑模型,综合有限元法和热弹流润滑方法对其本体温度进行研究,并以润滑油膜为热源对其瞬时温升进行研究,最后分析了齿腰分阶参数对双渐开线齿轮温度场影响以及与普通渐开线齿轮温度场差异.结果表明:双渐开线齿轮本体温度沿齿宽方向呈非对称分布,主动轮最高本体温度偏向齿根啮入端,从动轮偏向齿顶啮出端;啮合齿面间的油膜瞬时温升明显高于两齿轮界面温升,且主动轮界面瞬时温升高于从动轮;齿腰分阶参数变化对双渐开线齿轮温度场影响较小;双渐开线齿轮与普通渐开线齿轮的本体温度及齿面瞬时温升区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渐开线齿轮 热弹流润滑 油膜 有限元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瓦的力学性能对水润滑塑料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熊永强 尹忠慰 彭颖红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1,21,共4页
在线接触热弹流润滑的基础上,对水润滑塑料轴承的热弹流模型进行计算,研究轴瓦的力学性能对水润滑塑料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弹性模量下的压力、膜厚、最高温升曲线和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在载荷等满足要求时,应选择弹性模量小的材... 在线接触热弹流润滑的基础上,对水润滑塑料轴承的热弹流模型进行计算,研究轴瓦的力学性能对水润滑塑料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弹性模量下的压力、膜厚、最高温升曲线和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在载荷等满足要求时,应选择弹性模量小的材料;载荷很大时,应选择弹性模量大的材料;弹性模量很大的材料,材料改性重点是增加自润滑性能和增加热传导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润滑 热弹流润滑 力学性能 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