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氧化物对螺旋藻热解的影响
1
作者 刘凯 徐青 苏颖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目的】研究黏土中Al_(2)O_(3)、MgO和SiO_(2)等常见氧化物对螺旋藻(Spirulina)热解行为的影响,为螺旋藻的高值化热解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快速热解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螺旋藻的热解过程及产物。通过Flynm-W... 【目的】研究黏土中Al_(2)O_(3)、MgO和SiO_(2)等常见氧化物对螺旋藻(Spirulina)热解行为的影响,为螺旋藻的高值化热解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热重分析仪和快速热解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螺旋藻的热解过程及产物。通过Flynm-Wall-Ozawa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两种热解动力学模型,评估不同氧化物的催化效果,并对比分析其对热解温度、残留物质量及热解产物的影响。【结果】氧化物的引入使螺旋藻的热解温度范围扩大15~30℃,SiO_(2)促进了焦炭产率的提高。MgO作为碱性催化剂显著抑制了热解油中酸性物质的生成,酸性物质的生成率从23.49%降至10.66%。MgO对螺旋藻热解具有最强的促进作用。催化效果依次为MgO>Al_(2)O_(3)>SiO_(2)。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氧化物Al_(2)O_(3)、MgO、SiO_(2)后,螺旋藻热解的平均表观活化能从207.84 kJ/mol分别下降至196.88、188.23和205.77 kJ/mol。【结论】黏土中氧化物对螺旋藻的热解产物分布和能量消耗有显著影响,其中Al_(2)O_(3)和MgO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而SiO_(2)主要起到热量传递介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催化热解 氧化物 热重分析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GA-FTIR研究不同来源污泥的燃烧和热解特性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兴润 金宜英 +2 位作者 王志玉 杜欣 聂永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1,共5页
在空气气氛下,利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来源的污泥燃烧特性。探讨水处理工艺和污泥处理工艺对污泥中有机物的分布影响和燃烧特性影响。研究发现,污水厌氧工艺和污泥厌氧工艺均导致结构复杂、燃烧温度高的有机物生成。在氮气气... 在空气气氛下,利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三种不同来源的污泥燃烧特性。探讨水处理工艺和污泥处理工艺对污泥中有机物的分布影响和燃烧特性影响。研究发现,污水厌氧工艺和污泥厌氧工艺均导致结构复杂、燃烧温度高的有机物生成。在氮气气氛下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比研究了同种污泥的热解和燃烧特性,污泥热解主要发生有机物裂解成小分子和小分子的挥发,氧气的存在加速了污泥的裂解。污泥热解温度200℃~500℃,主要气体H2O、CO2、CO以及甲烷等烃类,CO2在高温750℃还存在一个析出峰,由于无机碳酸盐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燃烧 热重-红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基固硫剂高温固硫反应特性的TGA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妮 赵敬德 +2 位作者 骆仲泱 程乐鸣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53-156,共4页
燃煤固硫过程中,要求固硫剂具有良好的高温固硫性能。该文通过热重分析方法对钙基固硫剂的固硫反应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着重研究了固硫剂的种类、添加剂含量及反应温度对固硫剂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工配制的复合钙基固硫剂及... 燃煤固硫过程中,要求固硫剂具有良好的高温固硫性能。该文通过热重分析方法对钙基固硫剂的固硫反应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着重研究了固硫剂的种类、添加剂含量及反应温度对固硫剂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工配制的复合钙基固硫剂及新型的天然固硫剂-贝壳具有较好的高温固硫性能,与纯CaO相比,其最佳固硫温度向高温区移动约100℃。在1180℃下,添加剂的加入可使固硫剂的钙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所得试验结果为燃烧中固硫剂的选择并提高其利用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基固硫剂 高温 固硫反应行性 tga 试验 烟气脱硫 二氧化硫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的TGA-FTIR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任强强 赵长遂 庞克亮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0-914,共5页
基于TGA-FTIR联用技术,在线分析研究稻壳、稻秆及麦秆3种典型生物质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分析生物质种类及升温速率对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及热解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生物质组成不同,其热失重特性也不同,生物质热解反... 基于TGA-FTIR联用技术,在线分析研究稻壳、稻秆及麦秆3种典型生物质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分析生物质种类及升温速率对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及热解产物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生物质组成不同,其热失重特性也不同,生物质热解反应的活化能较低,为40~60 kJ·mol^(-1);红外分析表明试验用生物质热解过程中产物的析出规律相似,热解初始阶段先析出游离水,随后发生解聚和脱水反应,生成各种烃类、醇类、醛类和酸类等物质。随后,这些大分子物质又二次降解为一氧化碳为主的气体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重分析 热解 热重-红外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PET的CONE/TGA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闫贵琳 王利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12-114,共3页
研究了由双 (对 -羧苯基 )苯基氧化膦改性的 PET共聚物的阻燃性质。测定了样品的极限氧指数 (L OI)。采用热重分析仪 (TGA)对试样的热降解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锥型量热仪分析了共聚物及纯 PET样品的燃烧行为 ,显示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综... 研究了由双 (对 -羧苯基 )苯基氧化膦改性的 PET共聚物的阻燃性质。测定了样品的极限氧指数 (L OI)。采用热重分析仪 (TGA)对试样的热降解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锥型量热仪分析了共聚物及纯 PET样品的燃烧行为 ,显示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综合阻燃特性 ,如质量损失速率、热和烟的释放速率等 ,这些性质仅仅通过 L OI和 TGA分析是不能确定的。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 C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热失重分析 阻燃 C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安板闸遗址公园沉船考古木材保存状况评估研究
6
作者 张彤 郭宏 +2 位作者 李彤 赵庆尧 韩刘杨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1-506,共6页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进步,沉船文物持续被发现、发掘,其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埋藏环境中的多种降解因素使考古木材的显微形态、化学组成、晶体结构以及物理力学性能均发生不可逆的转变,因此,在实施保护措施前对船木的保存状况进行...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进步,沉船文物持续被发现、发掘,其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埋藏环境中的多种降解因素使考古木材的显微形态、化学组成、晶体结构以及物理力学性能均发生不可逆的转变,因此,在实施保护措施前对船木的保存状况进行准确评估至关重要。研究旨在确保江苏淮安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发掘的沉船文物得到有效的整体保存和保护,为此,选取了代表性的沉船考古木材样品,并对其降解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估。首先识别考古木材的用材树种,依据最大含水率(MWC)和基本密度(BD)初步划分降解等级;此外,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XRD)计算木材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并通过热重分析(TGA)测定考古木材的热稳定性,在此基础上使用红外光谱技术(FTIR)检测木材化学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所选考古木材为樟木(Cinnamomum sp.),可分为轻度降解、中度降解和重度降解三个等级;健康木材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为58.87%,考古木材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为17.16%~36.42%,反映了考古木材纤维素结晶区的降解;健康木材的最大热解温度为366.73℃,考古木材的最大热解温度为340.38~365.67℃,表明考古木材中的大分子逐渐分解为小分子。红外光谱表明,在降解过程中半纤维素降解最为严重,在中、重度降解样品中,归属于半纤维素侧链乙酰基的1735 cm^(-1)处特征峰完全消失;随着降解程度增加,897 cm^(-1)特征峰强度逐渐降低,1424 cm^(-1)特征峰向低波数移动,表明纤维素的部分氢键随着降解程度的增加逐渐被破坏;木质素结构较为稳定,其中与芳香族骨架相关的特征峰强度显著增加,采用木质素与纤维素的比值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该研究对考古木材的保存状况进行了较直观的评价,为沉船后续保护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木材 保存状况 红外光谱技术 热重分析 X射线衍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月粉TGAs基因结构及RcTGA2抗灰葡萄孢菌功能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高鹏华 张颢 +4 位作者 晏慧君 陈宇春 范元兰 鄢波 邱显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57-1166,共10页
TGA(TGACG motif-binding factor)转录因子是bZIP转录因子家族中重要的一组,对植物病原菌侵染具有广谱抗性。本研究鉴定了月月粉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Old Blush)TGA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进化特征和表达模式进行... TGA(TGACG motif-binding factor)转录因子是bZIP转录因子家族中重要的一组,对植物病原菌侵染具有广谱抗性。本研究鉴定了月月粉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Old Blush)TGA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进化特征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鉴定获得7个RcTGAs,均包含bZIP1(cl21462)和DOG1(pfam14144)的保守结构域,氨基酸大小为324-545aa,分子量在36.68-60.17KD之间,等电点在5.52-8.96之间,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均为亲水性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进化分析将来自月月粉月季、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野草莓(Fragaria vesca L.)、水蜜桃(Prunus persica(L.)Batsch)、苹果(Malus domestica(Suckow)Borkh.)的TGAs分为6个亚组。qPCR实验表明,灰葡萄孢菌侵染月季花瓣RcTGA4表达量无显著变化,RcTGA6随侵染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呈下降趋势。RcTGA1/2表达呈显著上升的趋势,RcTGA5/7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RcTGA1/2/3/5/7可能在月季-灰霉菌互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5个基因可作为进一步抗病研究和功能分析的候选基因。通过VIGS沉默RcTGA2基因,灰葡萄孢菌侵染48 h后,月季花瓣病斑直径显著增大,表明RcTGA2与月季对灰葡萄孢菌的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as 月季灰霉病 灰葡萄孢菌 生物信息学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 VI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GhTGA1与GhTGA9.2基因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曾强 李潇玲 +2 位作者 张析 张薇 练文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88,共7页
为了揭示棉花GhTGA1与GhTGA9. 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RT-PCR技术,从抗枯萎病棉花品种中棉所12号中克隆了TGA转录因子基因GhTGA1与GhTGA9. 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2个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分别为1 281,1461 bp,分别编码405,486个氨基... 为了揭示棉花GhTGA1与GhTGA9. 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RT-PCR技术,从抗枯萎病棉花品种中棉所12号中克隆了TGA转录因子基因GhTGA1与GhTGA9. 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2个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分别为1 281,1461 bp,分别编码405,48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2个基因均含有b ZIP和DOG1结构域,属于b ZIP亚家族TGA转录因子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技术进行表达特征分析表明,GhTGA1基因能被枯萎病菌、乙烯(ET)、茉莉酸(JA)诱导上调表达,水杨酸(SA)诱导后,在各处理时间点,该基因表达量均低于Mock,以上结果表明,GhTGA1基因可能通过参与乙烯(ET)和茉莉酸(JA)信号通路调控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枯萎病处理后,GhTGA9. 2基因在各时间点表达量均低于Mock,呈下调表达,但能被激素(ET、JA、SA)诱导上调表达。结果表明,GhTGA9. 2基因可能通过激素(ET、JA、SA)途径参与胁迫应答,通过对GhTGA1与GhTGA9. 2基因表达特征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tga转录因子 Ghtga1与Ghtga9.2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失重法(TGA)预测汽油清净剂控制发动机沉积物的研究
9
作者 郑霞君 宋安 +1 位作者 马其华 赵超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1年第2期58-60,67,共4页
阐述了依据清净剂及其加剂汽油的热稳定性预测其控制发动机沉积物的可行性。用热失重法(TGA)从8款清净剂中挑选2款特定热稳定性的清净剂,分别按规定浓度添加在2台试验车的汽油中进行1 000 km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这2款清净剂控制CCD(燃... 阐述了依据清净剂及其加剂汽油的热稳定性预测其控制发动机沉积物的可行性。用热失重法(TGA)从8款清净剂中挑选2款特定热稳定性的清净剂,分别按规定浓度添加在2台试验车的汽油中进行1 000 km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这2款清净剂控制CCD(燃烧室沉积物)、IVD(进气阀沉积物)及PFID(喷油嘴沉积物)的实际效能与TGA(热失重分析)预测效能完全吻合,因此认为TGA能有效取代清净剂台架试验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失重法(tga) 汽油清净剂 热稳定性(TDP) 发动机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TGA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及枯萎病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萍 王明元 +3 位作者 李雨晴 刘建福 张华英 林思锻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34-2142,共9页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我国香蕉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香蕉的产量和品质。TGA防御反应基因在香蕉应对尖孢镰刀菌胁迫的应答转录调控过程中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拟南芥TGA转录因子家族成员...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我国香蕉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香蕉的产量和品质。TGA防御反应基因在香蕉应对尖孢镰刀菌胁迫的应答转录调控过程中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拟南芥TGA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蛋白为查询序列,在香蕉基因组数据库中Blast筛选出TGA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并对该家族成员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共鉴定得到9个香蕉TGA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MaTGA1~MaTGA9;香蕉TGA家族蛋白富含酸性氨基酸,大部分蛋白以α螺旋为主;亚细胞定位主要在细胞核内。进化树分析表明,香蕉MaTGA转录因子家族的9个成员可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类,基因结构及功能结构域的分布情况也呈现出高度一致。进一步通过RT-qPCR分析发现,MaTGA2、MaTGA3和MaTGA8在香蕉枯萎病菌侵染后的‘威廉斯’(易感病)及‘南天黄’(抗病)中均显著下调表达,MaTGA1、MaTGA6、MaTGA7和MaTGA9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然而MaTGA4和MaTGA5仅在‘威廉斯’中上调表达,以上结果表明MaTGA2、MaTGA3和MaTGA8在香蕉抗枯萎病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结果为香蕉TGA转录因子功能挖掘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tga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TGA转录因子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盐胁迫相关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新超 殷恒梅 +4 位作者 张兴政 汪林林 曹昆 朴京培 刘剑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1-642,共12页
[目的]TGA基因家族是玉米中的一类转录因子,是植物生长发育、响应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关键调控因子。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其胁迫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对于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TGA基因家族的... [目的]TGA基因家族是玉米中的一类转录因子,是植物生长发育、响应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关键调控因子。玉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其胁迫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对于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玉米TGA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与共线性、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数据,明确各基因在玉米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以及盐胁迫条件下的响应,利用qRT-PCR对盐胁迫响应的TGA基因进行表达验证。[结果]通过同源比对在玉米全基因组中共筛选到21个TGAs同源序列,都包含bZIP结构域和DOG1结构域,蛋白定位的预测均定位于细胞核。进化分析显示ZmTGA家族基因可划分为5个群组。共线性分析显示ZmTGA家族成员中有7对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存在共线性关系,玉米ZmTGA家族与单子叶植物(水稻)TGA基因组成共线性基因数量大于其与双子叶植物(大豆和拟南芥)对比的数量。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ZmTGAs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模式不同,ZmTGAs家族基因普遍在根中表达。基因表达分析显示ZmTGA7和ZmTGA11受盐胁迫诱导表达。[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在玉米全基因组中共筛选到21个ZmTGA同源序列,并分析了基因、蛋白结构及理化性质等。共线性分析也发现7对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存在共线性关系。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在不同组织中表达模式不同,暗示ZmTGAs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不同组织起调控作用。盐胁迫转录组及表达水平分析结果显示ZmTGA7和ZmTGA11其表达受高盐胁迫诱导,可能参与玉米盐胁迫响应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tga 进化分析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松针中6种常见微塑料 被引量:6
12
作者 韩卓 刘禹慧 +2 位作者 魏晓菲 李彭辉 宋善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9-1256,共8页
该研究基于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可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6种常见微塑料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 该研究基于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可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6种常见微塑料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1.11μg,相对标准偏差为4.0%~12%(n=3),加标回收率为80.4%~93.3%。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来自武夷山、青海湖、大兴安岭等12个采样点的松针样品进行分析,得到6种微塑料的浓度范围为0.01~3.15μg·mg^(-1)。此外,样品中6种塑料均有检出,检出率依次为PE、PP和PS(100%)、PET(92%)、PC(60%)、PVC(8%)。该方法可为我国微塑料环境污染评估及环境行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 微塑料 松针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vibration pretreatment-microwave curing process for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resin matrix composites
13
作者 ZHANG De-chao ZHAN Li-hua +4 位作者 MA Bo-lin YAO Shun-ming GUO Jin-zhan GUAN Cheng-long LIU Sh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838-1855,共18页
The vibration pretreatment-microwave curing process is an efficient,low energy consumption,and high-quality out-of-autoclave curing process for carbon fiber resin matrix composites.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 The vibration pretreatment-microwave curing process is an efficient,low energy consumption,and high-quality out-of-autoclave curing process for carbon fiber resin matrix composites.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vibration 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on the fiber weight content,microscopic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laminates by using optical digital microscopy,universal tensile testing machine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Additionally,the combined mode of Bragg fiber grating sensor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fiber wa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vibration pretreatment on the strain process during microwave curing.The study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hange in vibration 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had a slight impact on the fiber weight content when the vibration acceleration remained constant.The metallographic and interlaminar strength of the specimen formed at a vibration pretreatment temperature of 80℃ demonstrated a porosity of 0.414% and a 10.69% decrease in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compared to autoclave curing.Moreover,the introduction of the vibration energy field during the microwave curing process led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residual strain in both the 0°and 90°fiber directions,when the laminate was cooled to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microwave curing POROSITY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curing str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纤维素模化物热裂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树荣 郑赟 +3 位作者 文丽华 施正伦 骆仲泱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在热重红外联用系统中对生物质的主要组分半纤维素的模化物进行了热裂解动力学研究.在用红外压片微观结构分析方法验证木聚糖典型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曲线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各个阶段的起始和终止温度向... 在热重红外联用系统中对生物质的主要组分半纤维素的模化物进行了热裂解动力学研究.在用红外压片微观结构分析方法验证木聚糖典型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重曲线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各个阶段的起始和终止温度向高温侧轻微移动,主反应区间加宽以及炭产量逐渐增加;计算得到的木聚糖两阶段活化能分别为118.59 kJ/mol和66.69 kJ/mol.与纤维素热解气的联机红外分析谱图相比可知,木聚糖热解析出气体过程复杂,其中CO在全过程都有析出,而CH4主要来源于一次挥发分的二次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 热裂解 动力学 热重-傅里叶红外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下鸟粪石(MAP)法目标产物的分析与表征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崇臣 郝晓地 +1 位作者 王鹏 兰荔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9-763,共5页
通过XRD,IR,TGA以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不同pH条件下MAP沉淀法所获沉淀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XRD和IR能定性判断沉淀中是否含有鸟粪石,而元素分析可以定量确定沉淀中鸟粪石的含量.元素分析表明,纯水实验体系获得高纯度鸟粪石(>90.0%)... 通过XRD,IR,TGA以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不同pH条件下MAP沉淀法所获沉淀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XRD和IR能定性判断沉淀中是否含有鸟粪石,而元素分析可以定量确定沉淀中鸟粪石的含量.元素分析表明,纯水实验体系获得高纯度鸟粪石(>90.0%)的pH值范围为7.0—9.0,而因有钙离子等影响因素,所以用自来水作为溶剂的实验体系获得高纯度鸟粪石(>90.0%)的pH范围为7.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D IR tga 元素分析 鸟粪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温热重分析研究煤焦气化动力学 被引量:37
16
作者 周志杰 范晓雷 +2 位作者 张薇 王辅臣 于遵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9-222,共4页
使用等温法和非等温法热重分析研究了神府煤焦气化反应动力学.在非等温法中,Doyle和Coats-Redfern近似函数都可以模拟煤焦气化反应过程,两种函数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得到了与等温法相近的E值.对比两个函数拟合实验数据的相关系数,确定在... 使用等温法和非等温法热重分析研究了神府煤焦气化反应动力学.在非等温法中,Doyle和Coats-Redfern近似函数都可以模拟煤焦气化反应过程,两种函数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得到了与等温法相近的E值.对比两个函数拟合实验数据的相关系数,确定在非等温热重分析中使用Coats-Redfern函数在15℃/m in的升温速率下求取煤焦气化反应动力学参数是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温法 热重分析 煤焦气化 气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热裂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2
17
作者 赵明 吴文权 +1 位作者 卢玫 魏晓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是未来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形式之一。为优化工艺参数和改进设备 ,对稻草在 N2 气中以低加热速率 (10、15、2 0、30℃ /min)用热重分析仪 (TGA )进行动力学研究 ,建立起的一级平行反应模型给出了快速热解区的最佳拟合 ... 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是未来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形式之一。为优化工艺参数和改进设备 ,对稻草在 N2 气中以低加热速率 (10、15、2 0、30℃ /min)用热重分析仪 (TGA )进行动力学研究 ,建立起的一级平行反应模型给出了快速热解区的最佳拟合 ,并对热解过程中测得的质量损失、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稻草 热裂解 动力学模型 热重分析仪 热解过程 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煤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邢相栋 张建良 +2 位作者 任山 曹明明 焦克新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47,共5页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STA409PC),系统研究了分别配加0%,20%,40%,60%,80%,100%烟煤对无烟煤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煤配加量的增加,燃烧DTG曲线呈现双峰状向低温区移动,着火温度及燃尽温度降低,燃尽时间缩短,综合燃烧指数明显提... 采用综合热分析仪(STA409PC),系统研究了分别配加0%,20%,40%,60%,80%,100%烟煤对无烟煤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煤配加量的增加,燃烧DTG曲线呈现双峰状向低温区移动,着火温度及燃尽温度降低,燃尽时间缩短,综合燃烧指数明显提高,燃烧特性得到改善;采用非等温模型Flynn-Wall-Ozawa(FWO)对主要燃烧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当烟煤配加量从0%~100%时,煤粉燃烧活化能从133.94kJ/mol降低到78.03kJ/mol,且烟煤的配加量低于60%时,能够显著降低煤粉燃烧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法 燃烧 混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与煤共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尚琳琳 程世庆 张海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52-856,共5页
选取4种典型生物质样品(麦秆、稻秆、木质素、造纸废液颗粒),将生物质样品与煤分别以1∶9、3∶7、5∶5的重量比例掺混。采用热重分析法,在相同升温速率下,对各掺混样品进行热解实验,探讨了生物质与煤热解特性的差异以及它们共热解时生... 选取4种典型生物质样品(麦秆、稻秆、木质素、造纸废液颗粒),将生物质样品与煤分别以1∶9、3∶7、5∶5的重量比例掺混。采用热重分析法,在相同升温速率下,对各掺混样品进行热解实验,探讨了生物质与煤热解特性的差异以及它们共热解时生物质对煤热解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与煤的热解特性差异很大:生物质热解温度低,热解速度快,而煤相对热解速度慢,热解温度高;在生物质与煤混合热解时,总体热解特性分阶段呈现生物质和煤的热解特征;将各生物质样品与煤混合热解的实际微分曲线与按比例折算后曲线进行比较,得出实际微分曲线与折算曲线基本吻合,即生物质对煤的热解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 生物质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燃烧特性热重试验研究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朱红青 罗明罡 +2 位作者 向明汭 邬云龙 谭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5,共6页
为了研究煤样挥发分、氧化程度及燃烧时氧气浓度对煤样燃烧难易程度的影响,设计并完成有关相应影响因素的3组热重分析(TGA)试验。采用等转化率法和特征温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特征温度法显示煤燃烧时高挥发分煤样的特征温度... 为了研究煤样挥发分、氧化程度及燃烧时氧气浓度对煤样燃烧难易程度的影响,设计并完成有关相应影响因素的3组热重分析(TGA)试验。采用等转化率法和特征温度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特征温度法显示煤燃烧时高挥发分煤样的特征温度较其他煤样低;等转化率法显示高挥发分煤样的各转化率下活化能也均低于其他煤样。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一致,都显示挥发分含量高的煤样较其他煤样易于燃烧。分析不同氧化程度下的煤样燃烧热重曲线和不同燃烧时氧浓度情况下的热重曲线得出,氧化程度越高,燃烧时氧浓度越高,煤越早开始燃烧,燃烧速度也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tga) 活化能 动力学分析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