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5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analysis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under static-dynamic coupling stress 被引量:28
1
作者 WU Xing-yu JIANG Li-shuai +3 位作者 XU Xing-gang GUO Tao ZHANG Pei-peng HUANG Wan-p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543-555,共13页
In actual production,deep coal mine roadways are often under typical static-dynamic coupling stress(SDCS)conditions with high ground stress and strong dynamic disturbances.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disasters and a... In actual production,deep coal mine roadways are often under typical static-dynamic coupling stress(SDCS)conditions with high ground stress and strong dynamic disturbances.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disasters and accidents induced by SDCS conditions,the safe and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coal mines is seriously threatened.Therefore,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under SDCS.In this paper,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situ stress fields and dynamic load conditions on the surrounding rock are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and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re obtained.According to the simulation results,the horizontal stress,vertical stress and dynamic disturbance ha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lastic failur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Among these factors,the influence of the dynamic disturbance is the most substantial.Under the same stress conditions,the extents of deformation and plastic failure of the roof and ribs are always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floor.The effect of horizontal stresses on the roadway deformation is more notable than that of vertical stresse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or the roadway under high-stress conditions,the in-situ stress test must be strengthened first.After determin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in-situ stress,the location of the roadway should be reasonably arranged in the design to optimize the mining sequence.For roadways that are strongly disturbed by dynamic loads,rock supports(rebar/cable bolts,steel set etc.)that are capable of maintaining their effectiveness without failure after certain dynamic loads are required.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ntribute to understa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adway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under SDCS,and can be use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support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under similar geological and geotechnical circum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c-dynamic coupling stress(SDCS) deep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stabil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roadway deformation plastic failure of surrounding ro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the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high-speed aircraft radomes using a thermo-mechanical-electrical coupling model
2
作者 JI Jianmin WANG Wei +2 位作者 YU Huilong LIU Juan CHEN B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CSCD 2024年第6期1397-1410,共14页
During high-speed flight,both thermal and mechani-cal loads can degrade the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the antenna-radome system,which can subsequentl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uidance system.This paper presents ... During high-speed flight,both thermal and mechani-cal loads can degrade the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the antenna-radome system,which can subsequentl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uidance system.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the radome when subjected to thermo-mechanical-electrical(TME)coupling.The method involves establishing a TME coupling model(TME-CM)based on the TME sharing mesh model(TME-SMM)generated by the tetrahedral mesh partitioning of the radome structure.The effects of dielectric temperature drift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n the radome’s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re also considered.Firstly,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the radome is obtained by tran-sient thermal analysis while the deformation field of the radome is obtained by static analysis.Subsequently,the dielectric varia-tion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f the radome are accurate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electrical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TME-SMM.The three-dimensional(3D)ray tracing method with the aperture integration technique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adome’s electrical performance.A representative example is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superior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This is achieved by calculating and analyzing the changes in the radome’s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ver time dur-ing high-speed fl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flight thermo-mechanical-electrical(TME) TME coupling model(TME-CM) dielectric temperature drift structural deformation electrical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underground water seepage flow on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of multi-arch tunnel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夕兵 张伟 +1 位作者 李地元 王其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1期69-74,共6页
Based on a typical multi-arch tunnel in a freeway, the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FLAC3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of the tunnel under which the effect of underg... Based on a typical multi-arch tunnel in a freeway, the 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FLAC3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of the tunnel under which the effect of underground water seepage flow was taken into account or not. The distribution of displacement field around the multi-arch tunnel, which is influenced by the seepage field, was gain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settlement values of the vault derived from coupling analysis are bigger when considering the seepage flow effect than that not considering. Through the contrast of arch subsidence quantities calculated by two kinds of computation situations, 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value of tunnel vault settle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calculated value(5.7-6.0 mm) derived from considering the seepage effect is more close to the measured value(5.8-6.8 mm). Therefore, 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seepage flow effect of the underground water in aquiferous stratum for multi-arch tunnel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arch tunnel underground water seepage flow coupling flow and stress 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 vault sett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季冻区路基冻胀变形对车轮多边形磨耗演化影响研究
4
作者 丁旺才 张呈祎 +4 位作者 吴少培 李得洋 高全福 李强 李国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53-162,共10页
为研究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车轮多边形磨耗演化规律,首先以我国季冻区无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结构配筋的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其次建立基于轮对、构架以及轨道柔性的车辆-轨道-路基耦合动力学模型,... 为研究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车轮多边形磨耗演化规律,首先以我国季冻区无砟轨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考虑结构配筋的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精细化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其次建立基于轮对、构架以及轨道柔性的车辆-轨道-路基耦合动力学模型,结合适用于计算车轮圆周长期磨耗演化的MATLAB软件预测模型,研究不同温度梯度下车轮多边形圆周磨耗演化规律,进一步分析严寒地区路基不均匀冻胀变形对车轮多边形圆周磨耗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40℃温度梯度范围内,严寒环境会加剧车轮多边形磨耗演化速率,磨耗后期车轮粗糙度水平及多边形幅值显著大于常温环境,波动幅度甚至超过2倍;路基冻胀幅值主要影响车轮多边形磨耗演化速率,幅值越大,演化速率越快,但对磨耗演化区域的影响较小;冻胀波长主要影响车轮磨耗量的累积位置,随着波长的增大,磨耗量会在车轮均匀叠加,波长越大,越趋于规则性磨耗,而冻胀波长对车轮磨耗速率影响甚微,研究结果可为严寒地区高速铁路车轮磨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轮多边形 刚柔耦合 磨耗演化 路基冻胀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原状结构性黄土水-力耦合弹塑性本构模型
5
作者 李林 季良 +1 位作者 叶飞 李尧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21-2433,共13页
黄土由于特殊的物质成分组成与微观结构,具有水敏性、结构性强度和增湿变形等特殊的工程力学性质。考虑非饱和原状黄土结构性强度和变形与饱和度直接相关的本质特征,以Bishop有效应力和饱和度为作为直接驱动变量,将黄土结构性划分为固... 黄土由于特殊的物质成分组成与微观结构,具有水敏性、结构性强度和增湿变形等特殊的工程力学性质。考虑非饱和原状黄土结构性强度和变形与饱和度直接相关的本质特征,以Bishop有效应力和饱和度为作为直接驱动变量,将黄土结构性划分为固有结构性和受水分影响的胶结结构性,分别构建了固有结构性随应变的演化方程和压缩特性随饱和度的演化方程,在饱和度-有效应力空间建立了非饱和原状黄土的增湿屈服方程。进而采用变形相关的弹塑性土-水特征曲线,通过体应变耦合了黄土的水力-力学行为,在有效应力-饱和度空间建立了非饱和原状黄土的水-力耦合弹塑性本构模型。模型具有12个参数,可通过非饱和三轴压缩试验和剪切试验标定。通过西安黄土、伊朗黄土以及兰州黄土在不同水力路径下的既有压缩试验和剪切试验数据进行了模型参数标定与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合理预测非饱和原状黄土的结构性屈服行为、增湿变形特性、水-力耦合特性以及加载和增湿顺序对土体变形和水力特性的影响。以有效应力与饱和度作为直接驱动变量在有效应力-饱和度空间建立非饱和原状黄土的水-力耦合模型,可以体现原状黄土力学特性与含水率之间的直接关系,为原状非饱和黄土本构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黄土 非饱和特性 结构性演化 增湿变形 水-力耦合 弹塑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附加变形的高速磁浮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车-轨-桥耦合振动研究
6
作者 汪斌 邓钢 +2 位作者 孙体佳 龚俊虎 李永乐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00,共8页
为了解不同附加变形对时速600 km的高速磁浮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车-轨-桥动力性能的影响,以某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研究。建立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桥梁动力耦合模型,考虑温度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支座不均匀沉降引... 为了解不同附加变形对时速600 km的高速磁浮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车-轨-桥动力性能的影响,以某梁轨分离式简支箱梁桥为背景进行有限元研究。建立高速磁浮列车-轨道-桥梁动力耦合模型,考虑温度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以及支座不均匀沉降引起的主梁附加变形,分别将3种附加变形和轨道不平顺叠加,作为系统激励进行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不同附加变形下的车-轨-桥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温度变形、混凝土收缩徐变和支座不均匀沉降附加变形对简支箱梁、轨道的动力响应及列车磁浮间隙影响较大,分别考虑这3种附加变形时Sperling指标较不考虑附加变形时增大13.3%、12.3%、28.0%。3种附加变形中支座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最大,需予以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桥梁 简支梁桥 车-轨-桥耦合振动 附加变形 温度变形 收缩徐变 支座沉降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敏感多路阀阀芯节流槽热变形分析及其参数优化
7
作者 陈远玲 廖国陆 +3 位作者 王宜前 欧阳崇钦 李固 任晓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50-157,共8页
针对多路阀中阀芯磨损和卡滞问题,基于流固热耦合分析,对小型挖掘机回转联阀芯节流槽参数进行优化。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对不同开度下的多路阀模型进行流固热耦合仿真。当阀口压差为2 MPa时,分析对比三角+U形节流槽不同开度下多路... 针对多路阀中阀芯磨损和卡滞问题,基于流固热耦合分析,对小型挖掘机回转联阀芯节流槽参数进行优化。基于ANSYS Workbench平台,对不同开度下的多路阀模型进行流固热耦合仿真。当阀口压差为2 MPa时,分析对比三角+U形节流槽不同开度下多路阀内部速度场、温度场及结构场。以阀口开度为2 mm的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不同节流槽结构参数下的阀芯最大变形量数据库,并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代理模型,结合牛顿-拉夫逊优化算法(NRBO)获得最优节流槽参数组合。最后,通过台架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阀口开度增加,节流槽处的油液最大速度呈整体下降趋势,阀芯最高温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温升区域逐渐扩大,开度为2 mm时局部温度和变形均达到峰值,分别为116.3℃和4.43μm;优化后阀芯的最大变形下降了35.65%;回转联P-LS和P-LS-A流道在额定流量下的压力损失分别为1.78、2.14 MPa,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敏感多路阀 节流槽 热变形 流固热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 MPa高压隔膜压缩机油缸优化设计
8
作者 李凯 任省栋 +1 位作者 张升涛 贾晓晗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2,共10页
针对加氢站用90 MPa隔膜压缩机的油缸断裂问题,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高压级膜头的热固耦合模型,对油缸强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通孔螺栓油缸连接结构,对改进油缸结构进行强度校核。结果表明:当油缸底部圆角尺寸为0.5 m... 针对加氢站用90 MPa隔膜压缩机的油缸断裂问题,采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高压级膜头的热固耦合模型,对油缸强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通孔螺栓油缸连接结构,对改进油缸结构进行强度校核。结果表明:当油缸底部圆角尺寸为0.5 mm时,局部应力为1 665 MPa,超过材料屈服强度,导致油缸发生应力集中现象,在交变循环载荷作用下油缸发生疲劳失效;油缸底部圆角增至3 mm时油缸最大应力793 MPa,满足强度要求;改进通孔螺栓油缸连接结构可使相同圆角尺寸的油缸最大应力降低17%,改进结构油缸底部圆角尺寸为3 mm时,油缸最大应力649 MPa,满足强度设计要求。研究可为90 MPa隔膜压缩机油缸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膜压缩机 油缸失效 热固耦合模型 塑性变形 通孔油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态热应变的隧道火灾高温衬砌结构变形机理研究
9
作者 王峰 曾锦屏 +1 位作者 方亚彪 陈训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6-863,共8页
为探究瞬态热应变对隧道火灾高温下衬砌变形作用机理,基于ABAQUS开发了瞬态热应变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火灾高温下衬砌结构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进一步考虑了瞬态热应变对隧道衬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计算结果与... 为探究瞬态热应变对隧道火灾高温下衬砌变形作用机理,基于ABAQUS开发了瞬态热应变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火灾高温下衬砌结构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进一步考虑了瞬态热应变对隧道衬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良好吻合;瞬态热应变会减小拱顶、拱肩、边墙区域处的变形,最大减小比例分别为13.4%、10.1%、3.1%;此外考虑与不考虑瞬态热应变下的变形差异存在于3个发展阶段,分别为快速增长、二次增长、下降阶段,其中前2个阶段的主导因素分别为高升温速率、较深处的瞬态热应变,边墙下降段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向、纵向瞬态热应变。在不同埋深下,拱顶与拱肩处变形均随埋深增大而增大,受火后期边墙处变形随埋深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结构抗火 瞬态热应变 变形规律 热力耦合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熟度页岩干酪根中CO_(2)吸附与孔隙变形的耦合机理
10
作者 黄亮 田宝华 +6 位作者 徐侦耀 陈秋桔 冯鑫霓 朱海燕 杨琴 张润峰 王博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8,共9页
页岩干酪根中CO_(2)吸附会诱导孔隙变形,同时孔隙变形会影响干酪根吸附能力,CO_(2)吸附与孔隙变形的耦合特征和微观机理尚不明确。针对不同成熟度的干酪根,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开展了其在不同应变和压力条件下的CO_(2)吸附模拟;结合多孔介... 页岩干酪根中CO_(2)吸附会诱导孔隙变形,同时孔隙变形会影响干酪根吸附能力,CO_(2)吸附与孔隙变形的耦合特征和微观机理尚不明确。针对不同成熟度的干酪根,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开展了其在不同应变和压力条件下的CO_(2)吸附模拟;结合多孔介质力学理论确定了干酪根中CO_(2)吸附-孔隙变形耦合系数,并分析了吸附-变形耦合特征;联合干酪根孔隙结构和非键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力和范德华力),明确了CO_(2)吸附与孔隙变形的耦合机制。结果表明:页岩干酪根中CO_(2)吸附与孔隙变形的耦合系数受干酪根成熟度影响,不能直接采用煤岩有机质中结果,干酪根吸附-变形能力随成熟度增加而降低。吸附-变形耦合系数在一定压力范围内(>2 MPa)可近似为常数,未成熟干酪根在压缩变形和膨胀变形阶段的耦合系数存在明显差异。CO_(2)与干酪根的吸附作用以范德华力为主,其次为静电力。CO_(2)吸附使得干酪根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增加,孔径分布向更大尺寸偏移。研究结果揭示了页岩干酪根中CO_(2)吸附与孔隙变形的耦合特征及微观机理,可为页岩储层CO_(2)封存效果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干酪根 CO_(2)吸附 孔隙变形 耦合作用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泵动静压混合式密封端面变形及性能研究
11
作者 郑娆 张江腾 +4 位作者 刘志远 刘安 陈凯放 胡鼎国 李双喜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114,共14页
动静压混合式气体隔离密封以其抗干扰能力强、耗气量低、工况范围宽的特性,成为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隔离密封的新发展方向。考虑动静压混合密封实际运行中复杂工况的影响,建立了流固热耦合分析模型,探究了不同供气压力、气膜厚... 动静压混合式气体隔离密封以其抗干扰能力强、耗气量低、工况范围宽的特性,成为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隔离密封的新发展方向。考虑动静压混合密封实际运行中复杂工况的影响,建立了流固热耦合分析模型,探究了不同供气压力、气膜厚度及工作转速下密封端面变形和密封性能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动压效应的引入显著拓宽了密封的工作范围,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密封端面相对变形量,使密封组合变形量仅占端面平均气膜厚度的7%,还使密封在4μm的小气膜厚度具备了最大的开启力和气膜刚度,从而提升了密封装置在高转速、低压力及小气膜厚度等极端工况下的运转稳定性;此外,隔离气耗气量主要受到工况压力变化的影响,密封在低压力工况下运行时可大大减小耗气量。试验结果表明,密封耗气量与仿真值高度吻合,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密封均保持了非接触的稳定运转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火箭发动机 涡轮泵 动静压混合密封 流固热耦合 端面变形 密封性能 耗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基不均匀冻胀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唐先习 渠敬晔 +1 位作者 吕闻起 李小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51-2961,共11页
路基不均匀冻胀会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动力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威胁列车高质量运营。因此采用建立的车辆-无砟轨道-路基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对路基冻胀变形下,不同波长、幅值和行车速度下影响下的轨道动力学特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路基不均匀冻胀会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动力学特性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威胁列车高质量运营。因此采用建立的车辆-无砟轨道-路基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对路基冻胀变形下,不同波长、幅值和行车速度下影响下的轨道动力学特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路基冻胀幅值不变时时,随着冻胀波长的增大,车体振动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轮轨垂向力随路基冻胀波长的增大而减小,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随路基冻胀波长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路基冻胀波长不变时,随着冻胀幅值的增加,车体振动加速度的峰值逐渐增大,且当路基冻胀幅值为40 mm时,车体轮轨垂向力已经为198.642 kN,并在1.384 s变为0,车体发生了短暂的脱空;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随路基冻胀幅值的增大而增大,且在幅值35 mm时,轮重减载率已经超过限值0.80,对行车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影响;行驶速度增加会导致车轨系统动力学指标增大。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动力学分析与工程病害处置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路基冻胀变形 耦合动力学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 kW垂直轴风力机叶片的流固耦合分析
13
作者 李银然 张苏彩 +1 位作者 柳银环 魏魁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65-272,共8页
随着风电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场景的扩大,垂直轴风力机因其结构简单、重心较低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垂直轴风力机气动力的波动特性容易引起结构安全性问题。为了探讨垂直轴风力机叶片的结构安全特性,该研究以200 kW垂直轴风力机铝制... 随着风电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场景的扩大,垂直轴风力机因其结构简单、重心较低等优点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垂直轴风力机气动力的波动特性容易引起结构安全性问题。为了探讨垂直轴风力机叶片的结构安全特性,该研究以200 kW垂直轴风力机铝制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向流固耦合方法研究垂直轴风力机的气动特性及单一叶片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风力机运行时,其转矩波动较大,单个叶片的转矩峰值主要集中在迎风侧,风轮旋转一周其转矩呈3峰值与叶片数相对应;分析叶片变形及应力分布特征发现,随着风速的增大,叶片变形和等效应力也随之增大,切出风速下叶片最大应力为18.8 MPa,最大变形值约为8 mm,叶片应力主要集中在叶片与支撑杆连接位置处;叶片变形沿叶片展向呈“W”形,且变形随方位角呈3峰值变化规律,最大变形出现在90°方位角。该研究有助于提升风力机叶片的结构安全性和促进百千瓦级垂直轴风力机的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轴风力机 单向流固耦合 叶片变形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与风作用下钢框架-自复位支撑筒结构损伤分析
14
作者 徐龙河 刘媛媛 谢行思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为揭示地震‐风同时作用和先后作用下自复位支撑结构的损伤分布规律,对一50层钢框架‐自复位支撑筒在不同强度地震动与50年重现期风荷载下的梁/柱构件和结构整体损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单独作用和地震‐风同时作用下,支撑筒梁均比... 为揭示地震‐风同时作用和先后作用下自复位支撑结构的损伤分布规律,对一50层钢框架‐自复位支撑筒在不同强度地震动与50年重现期风荷载下的梁/柱构件和结构整体损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单独作用和地震‐风同时作用下,支撑筒梁均比外框架梁先受损,支撑筒柱较外框架柱损伤发展更快;地震‐风同时作用增大了柱的损伤程度,使31层柱的最大损伤值增大了78.6%;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风荷载作用对结构整体损伤的加重程度逐渐增大。在不同强度的地震动与50年重现期风荷载先后作用下,风荷载增大了震损结构的最大残余变形角均值;当峰值地面加速度为10 m/s^(2)时,风荷载使震损结构的最大残余变形角均值由0.325%增至0.330%,但风荷载对震损结构损伤最大构件的损伤状态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地震‐风耦合作用 自复位支撑 高层钢结构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T形件激光加热诱导变形行为研究
15
作者 张敏 李东明 +1 位作者 曹天啸 张驰航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102,共9页
以高强铝合金薄壁整体构件的主要结构单元T形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建立了激光成形热力耦合模型,利用Rofin光纤激光器进行了T形件激光成形实验,通过实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激光... 以高强铝合金薄壁整体构件的主要结构单元T形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建立了激光成形热力耦合模型,利用Rofin光纤激光器进行了T形件激光成形实验,通过实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激光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应变场,研究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光斑半径3个关键工艺参数对弯曲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功率对7050-T7451铝合金T形件自由侧变形的影响最大,扫描速度次之,光斑半径影响最小。在激光功率为200 W、扫描速度为1 mm·s^(-1)、光斑半径为6 mm的工艺参数下,T形件产生的弯曲角度最大,最大弯曲角度为0.107°,发生在扫描线54.17 m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75-T7451铝合金 激光加热成形 热力耦合 有限元仿真 变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波纹管在低温连接器密封补偿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巴全坤 戴维奇 +2 位作者 王建秋 刘忠明 许学雷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4,共7页
低温连接器是箭地接口的关键设备,主要用于液氢、液氧、液甲烷等超低温推进剂的加注、泄出、排气,其可靠密封直接关系发射任务的成败。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了金属波纹管的刚度、强度、疲劳寿命。开展仿真分析,获得金属波纹管在常温下的应... 低温连接器是箭地接口的关键设备,主要用于液氢、液氧、液甲烷等超低温推进剂的加注、泄出、排气,其可靠密封直接关系发射任务的成败。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了金属波纹管的刚度、强度、疲劳寿命。开展仿真分析,获得金属波纹管在常温下的应力分布、接触状态、刚度与残余变形量,并分析了低温对波纹管应力及刚度的影响。开展刚度试验、寿命试验、整机性能试验,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仿真分析较好吻合,验证了金属波纹管在低温连接器密封补偿中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连接器 金属波纹管 密封 轴向刚度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间气动力/热作用下累积热变形演化规律
17
作者 刘深深 蒋波 +5 位作者 韩青华 余婧 杨肖峰 魏东 朱言旦 桂业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86-3097,共12页
长时间气动力/热作用下产生的累积热变形及其在整个飞行历程中引发的不利影响是未来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设计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典型翼面结构,以自研热环境/热响应耦合计算分析平台为基础,结合自适应时间步的双向耦合计... 长时间气动力/热作用下产生的累积热变形及其在整个飞行历程中引发的不利影响是未来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设计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典型翼面结构,以自研热环境/热响应耦合计算分析平台为基础,结合自适应时间步的双向耦合计算策略建立全数值的气动力/热/结构多场耦合累积热变形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翼面结构在长时间气动力/热耦合作用下的累积热变形演化规律及形成机理研究,并分析其在时间变化历程中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翼面结构所受气动力、气动加热、结构传热、变形响应等物理过程的时空尺度差异,累积热变形呈现第1发展、第2发展、充分发展等非线性特征突出的3个演化阶段,并且各种因素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充分发展并实现累积变形的稳定。上述累积热变形演化行为引发了伴随整个飞行历程的气动特性的非线性变化,进一步带来升力下降、升阻比下降及俯仰力矩偏差等不利影响。相关不利影响亟需在未来长航时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中加以考虑并主动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航时 机翼结构 累积热变形 气动力/热耦合作用 热变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模数齿轮断续滚齿热力耦合建模与试验研究
18
作者 夏宁伟 刘辉华 +2 位作者 杨国祥 王俊 周长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7,共10页
小模数齿轮加工过程中,滚齿切削时易于产生显著的热变形,进而影响其尺寸精度和服役性能.基于展成法加工原理和齿坯材料切除机制,提出小模数齿轮断续滚齿切削热力耦合计算模型.设计多级滚切速度下的钢制小模数齿轮试件试验,测算试件表面... 小模数齿轮加工过程中,滚齿切削时易于产生显著的热变形,进而影响其尺寸精度和服役性能.基于展成法加工原理和齿坯材料切除机制,提出小模数齿轮断续滚齿切削热力耦合计算模型.设计多级滚切速度下的钢制小模数齿轮试件试验,测算试件表面缺陷、粗糙度与公法线偏差.对比公法线偏差测量值和塑性应变仿真值,验证上述计算模型的正确性.研究齿轮模数、切削速度和传热条件对切削应力、表面温度及热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切削应力水平与模数负相关,与切削速度正相关;齿面缺陷密集度、表面温度和热变形均与切削速度正相关.适当降低滚刀转速、减小滚刀直径及强化切削区对流换热,可减小滚齿热变形,提高齿形精度和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模数齿轮 齿轮加工 热力耦合 传热 热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电作用下包装PVC凝胶的形变与预测研究
19
作者 张茂荣 于瑞恩 +2 位作者 宁峰平 李瑞琴 张启升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3,共8页
聚氯乙烯(PVC)电活性凝胶有着与人类肌肉相似的超强性能、足够刺激皮肤的知觉强度和导电性等优势,在柔性驱动和传感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加强。PVC凝胶机电性能已通过实验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尚未有机械力和电场力联合加载下直流(DC)电场凝胶... 聚氯乙烯(PVC)电活性凝胶有着与人类肌肉相似的超强性能、足够刺激皮肤的知觉强度和导电性等优势,在柔性驱动和传感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加强。PVC凝胶机电性能已通过实验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尚未有机械力和电场力联合加载下直流(DC)电场凝胶形变机电性能及相关预测模型的研究。本研究以四氢呋喃(THF)为溶剂,蒸发制备PVC和己二酸二丁酯(DBA)电活性凝胶,并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检测直流电场中力电耦合加载下的PVC凝胶应变响应。首先分析力电耦合加载下PVC凝胶的力电性能,并基于Maxwell和Kelvin-Voigt模型构建PVC凝胶驱动器的静态机电模型,以描述凝胶静态载荷下的形变响应;其次,采用最小二乘法获得模型常数的函数,并验证凝胶形变的预测模型,与实验形变数据对比后修正了模型预测,为预测和模拟PVC凝胶介质材料的力电行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力电耦合 形变响应 力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渗碳−啮合耦合效应的弧齿锥齿轮热处理变形半解析预测方法
20
作者 杜文龙 陈唐炜 +4 位作者 张建兴 丁撼 王智泉 荣士锋 周镇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7-500,共14页
对传统的齿轮热处理研究大多基于商业软件进行,其求解精度高,但耗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兼顾精度与效率的新的用于预测渗碳-啮合耦合效应对齿面热处理变形影响的半解析预测方法。将数值加载接触分析(NLTCA)与齿面渗碳相结合,确定机床加... 对传统的齿轮热处理研究大多基于商业软件进行,其求解精度高,但耗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兼顾精度与效率的新的用于预测渗碳-啮合耦合效应对齿面热处理变形影响的半解析预测方法。将数值加载接触分析(NLTCA)与齿面渗碳相结合,确定机床加工参数与齿面热处理变形之间的半解析泛函关系;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瞬时椭圆接触中心的渗碳-啮合耦合效应进行求解,并通过Newton-Raphson迭代法预测考虑渗碳-啮合耦合效应的整个齿面的热处理变形。以航空航天领域中应用的非正交弧齿锥齿轮为例,验证耦合效应对热处理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半解析预测方法能够高效精确地求解齿面热处理变形,这可为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高性能要求的弧齿锥齿轮制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渗碳-啮合耦合效应 热处理变形 半解析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