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造山运动时间、断层滑移速率的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58
1
作者 刘志宏 卢华复 +4 位作者 贾承造 雷刚林 陈楚铭 王国强 范湘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5,共4页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再生前陆逆冲造山带发育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根据ShowJH和SuppeJ等提出的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该逆冲造山带的运动时间进行探讨。在地震剖面中识别出典型的生长地层和生长三角。生长地层的连续性表明,自中新世吉... 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再生前陆逆冲造山带发育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根据ShowJH和SuppeJ等提出的生长断层相关褶皱模型,对该逆冲造山带的运动时间进行探讨。在地震剖面中识别出典型的生长地层和生长三角。生长地层的连续性表明,自中新世吉迪克组沉积期至今,该造山带一直处于运动速率和强度递增的活动状态,而侏罗纪至早第三纪处于较稳定的构造背景中;利用生长地层确定断层滑移的时间为晚第三纪至第四纪,反映了由北向南台阶状逆断层的依次扩展和主逆冲断裂带的转换,以及主活动带由山前向盆地不断扩展,沉积、沉降中心随之向南迁移。根据生长三角计算出的各阶段断层滑移速率,吉迪克组沉积期(距今25Ma)为0.10~0.71mm/a,康村组沉积期(距今16.9Ma)为0.13~0.40mm/a,库车组沉积期为0.76~2.11mm/a,西域组沉积期(距今2.5Ma)为1.33mm/a。库车再生前陆逆冲带的中生界烃源岩主排烃期受其所在构造带的构造运动开始时间的控制,该逆冲带构造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移都与断层相关褶皱作用相伴随,油气聚集发生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且北部较早、南部较晚,最靠近北缘山前的东风背斜带为吉迪克组沉积期,北部背斜带为康村组沉积期,南部背斜带为西域组沉积期。图2表1参8(王孝陵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前法逆冲带 造山运动时间 断层滑移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熟—低熟油生成机理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卢双舫 刘晓艳 +3 位作者 付晓泰 冯亚丽 王振平 薛海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对树脂体、木栓质体、可溶有机质、富硫有机质、经细菌强烈改造过的有机质等各类与未熟─低熟油产出密切相关的样品及部分参照样品所进行的系统的化学动力学定量研究显示 ,虽然未熟─低熟油的产出和富集可能与多种不同的地质条件或因素... 对树脂体、木栓质体、可溶有机质、富硫有机质、经细菌强烈改造过的有机质等各类与未熟─低熟油产出密切相关的样品及部分参照样品所进行的系统的化学动力学定量研究显示 ,虽然未熟─低熟油的产出和富集可能与多种不同的地质条件或因素有关 ,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这些有机质较常规有机质具有明显偏低的成烃活化能。化学动力学模型的初步应用显示 ,这些有机质的确能在浅于常规生烃门限的地质条件下开始大量成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熟油 低熟油 化学动力学 成烃机理 干酪根 富集机理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任军虎 王万春 康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66-271,共6页
有机地球化学的指标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已能较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工作。通过对未熟—低熟烃源岩及原油与成熟烃源岩及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比较,着重论述了未熟—低熟油、源中可用的指标系列及内涵,指出成熟度方面甾烷C2920Rββ/(α... 有机地球化学的指标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已能较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工作。通过对未熟—低熟烃源岩及原油与成熟烃源岩及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的比较,着重论述了未熟—低熟油、源中可用的指标系列及内涵,指出成熟度方面甾烷C2920Rββ/(αα+ββ)、αααC2920S/(20S+20R)及βα-莫烷/αβ-藿烷和ββ-藿烷等是比较可靠的地球化学参数;在生源方面非环状类异戊二烯化合物、三环萜烷和四环萜烷系列等是可靠的标志物;形成环境方面β-胡萝卜烷及重排甾烷/规则甾烷等都是重要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未熟-低熟烃源岩及原油 指标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谷盆地低演化油气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沈平 徐永昌 郑建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155,共5页
对云南景谷盆地第三系原油及其伴生气的研究 ,共采集了油样 6个 ,气样 4个 ,进行了原油及其族组成、气体甲烷及其同系物的碳同位素测定 ,结果表明景谷盆地大牛圈原油富集轻碳同位素 ,其δ13 C1值为 - 32 .2‰~- 31.0‰ ,族组成碳同位... 对云南景谷盆地第三系原油及其伴生气的研究 ,共采集了油样 6个 ,气样 4个 ,进行了原油及其族组成、气体甲烷及其同系物的碳同位素测定 ,结果表明景谷盆地大牛圈原油富集轻碳同位素 ,其δ13 C1值为 - 32 .2‰~- 31.0‰ ,族组成碳同位素也偏轻 ,并具有δ13 C饱 <δ13 C芳 <δ13 C非 >δ13 C沥异常分布的类型曲线 ,各组成之间同位素组成的相对差值较小。这些都反映出原油主要来自湖相烃源岩 ,形成于低演化阶段的未熟—低熟原油。原油伴生气甲烷明显富集δ12 C ,δ13 C1值 - 5 7.8‰~ - 5 3.8‰ ,用低演化阶段油型气δ13 C1与Ro 模式计算景谷盆地烃源岩的成熟度约为Ro=0 .3%~ 0 .5 %,与景谷盆地地质背景基本一致。伴生气乙烷碳同位素偏重 ,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出现反序列现象 ,可能有煤成气贡献的多源复合。上述特征表明 ,它是与盆地原油同型、同阶段的产物 ,即油为湖相烃源岩形成的未熟—低熟原油 ,气为同一演化阶段形成的油型气 ,其阶段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天然气的“过渡带”气相当 ,因此主源为低演化阶段形成的油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熟-低熟原油 “过渡带”气 碳同位素 景谷盆地 地球化学特征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侏罗系煤成液态烃生成演化的热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春江 傅家谟 +3 位作者 盛国英 张中宁 夏燕青 程学惠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6-284,共9页
利用绝对密闭式干热解方法对吐哈盆地侏罗系腐殖煤的液态烃生成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在低成熟阶段(R_0=0.40%~0.65%)的液态烃产率变化幅度较小、地球化学特征也保持未熟—低熟特征;热解物产率曲线在R_0=0.58%~0.59... 利用绝对密闭式干热解方法对吐哈盆地侏罗系腐殖煤的液态烃生成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在低成熟阶段(R_0=0.40%~0.65%)的液态烃产率变化幅度较小、地球化学特征也保持未熟—低熟特征;热解物产率曲线在R_0=0.58%~0.59%阶段呈现一个低谷;液态烃大量生成于R_0=0.65%阶段,产率峰值出现于R_0=1.09%阶段。进一步通过热模拟产物Pr/Ph、Pr/nC_(17)、Ph/nCl_(18)及饱/芳值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热解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热模拟残渣的热解色谱特征,及与典型煤成油进行对比研究.证实了侏罗系煤成液态烃主要生成并排驱于成熟阶段(R_0=0.65%~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腐殖煤 煤成油 液态烃 热模拟 生烃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熟页岩电加热原位改质油气资源潜力数值模拟--以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嫩江组一、二段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柳波 刘阳 +5 位作者 刘岩 贺君玲 高逸飞 王浩力 范晶 付晓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3-544,共12页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上白垩统嫩江组是一套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富含有机质的低熟页岩层系。根据测井资料和岩心实测数据,研究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空间非均质性,据此建立地质模型,并基于生烃动力学和热传导模型,对研究区电加热原位改质...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上白垩统嫩江组是一套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富含有机质的低熟页岩层系。根据测井资料和岩心实测数据,研究页岩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空间非均质性,据此建立地质模型,并基于生烃动力学和热传导模型,对研究区电加热原位改质资源潜力进行预测。嫩江组各段总体上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是以生油为主的烃源岩。嫩江组一、二段古水体为淡水—微咸水,生烃母质主要为藻类体,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干酪根为主,其中嫩一段烃源岩综合品质最好,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长岭凹陷新北—大安地区。通过原位电加热模拟可以推断,2 k W加热功率下,页岩温度上升迅速,在加热4年后温度可达到600℃以上;1 kW加热功率下,则需要约8年。有机质转化率在加热到第五年时已经接近100%,达到原位改质最大资源丰度;加热至第五年末,在2 kW功率下,嫩一段页岩可产生的页岩油资源量为245.02×10^8t,嫩二段为65.89×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低熟页岩油 有机非均质性 热传导 温度场 生烃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合浦盆地烃源岩特征与低熟油气及生物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景茹 何家雄 +4 位作者 陆军文 杨希冰 朱继田 龚晓峰 张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南海北部陆缘广西合浦盆地油气勘探迄今尚未取得突破,其根本原因是对该区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及油气地质规律认识尚不够深入。合浦盆地主要烃源岩与百色盆地一样,均属成熟度偏低的始新统中深湖相暗色泥质岩系,其低熟烃源岩与低熟油气特征... 南海北部陆缘广西合浦盆地油气勘探迄今尚未取得突破,其根本原因是对该区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及油气地质规律认识尚不够深入。合浦盆地主要烃源岩与百色盆地一样,均属成熟度偏低的始新统中深湖相暗色泥质岩系,其低熟烃源岩与低熟油气特征及其成藏地质条件亦基本一致。在深入分析研究合浦盆地低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生源母质类型及热演化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对其低熟油气及生物气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百色盆地进行了类比,指出合浦盆地古近系具备低熟油气/生物气的基本地质条件,其油气勘探方向及勘探策略,应借鉴百色盆地的成功经验,重点勘探寻找低熟油气及生物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熟烃源岩 低熟油气 生物气 地球化学特征 勘探前景 合浦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动力学法在黄骅坳陷未熟—低熟油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卢双舫 郭春萍 +3 位作者 申家年 王峰 廖前进 于俊利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6期18-23,共6页
化学动力学模型在黄骅坳陷的应用表明,研究区的丛粒藻、菌解有机质及可溶有机质中的非烃、沥青质的确能在浅于常规生油门限的埋深条件下开始大量生烃。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烃源岩的分布、厚度、埋藏史及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和残烃特征所进... 化学动力学模型在黄骅坳陷的应用表明,研究区的丛粒藻、菌解有机质及可溶有机质中的非烃、沥青质的确能在浅于常规生油门限的埋深条件下开始大量生烃。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烃源岩的分布、厚度、埋藏史及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和残烃特征所进行的定量评价表明,孔店南区孔二段生成和排出的未熟—低熟油量分别为34.5×108t和31.9×108t,歧口西区沙一下分别为13.4×108t和9.4×108t,两层位所提供的油资源量(包括成熟油)分别为7.1×108t和2.8×108t。这意味着,孔店南区孔二段应该能导致小而肥的未熟—低熟油聚集,而与区内沙一下有关的地区和层位的勘探潜力也值得重视。这同时也表明,从化学动力学理论出发,进行未熟—低熟油生成、排出量及资源量的评价,不仅理论上可信,而且实践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未熟油 低熟油 资源评价 化学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粉热压模拟中两期成烃机制 被引量:4
9
作者 金小凤 宋健 +1 位作者 魏辉 陈洪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14,共5页
选用在很长地质历史中都广泛分布的松粉(Pinus)作为高温高压釜热模拟的实验样品,收集热压模拟中的气态、液态、固态产物,并对其进行孢粉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孢粉具有两期生烃高峰:孢粉中内含物参与了早期的未熟—低熟油... 选用在很长地质历史中都广泛分布的松粉(Pinus)作为高温高压釜热模拟的实验样品,收集热压模拟中的气态、液态、固态产物,并对其进行孢粉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孢粉具有两期生烃高峰:孢粉中内含物参与了早期的未熟—低熟油的生成,孢粉素则为成熟期的主要成油母质。建立了孢粉生烃模式,为研究未成熟—低成熟石油的生成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粉 热压模拟 成烃机制 石炭纪 油气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金湖凹陷混合原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素梅 庞雄奇 +1 位作者 金之钧 黎茂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5,共5页
从定性与绝对定量角度对苏北金湖凹陷“未熟油”及成熟油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 ,该区“未熟油”既有未熟—低熟油性质又有成熟油性质。除了甾烷成熟度参数偏低外 ,饱和烃CPI与C3 12 2S/ (S +R)、芳烃甲基萘、甲基菲及甲基二苯并噻... 从定性与绝对定量角度对苏北金湖凹陷“未熟油”及成熟油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 ,该区“未熟油”既有未熟—低熟油性质又有成熟油性质。除了甾烷成熟度参数偏低外 ,饱和烃CPI与C3 12 2S/ (S +R)、芳烃甲基萘、甲基菲及甲基二苯并噻吩的成熟度参数与正常油差异甚微。成熟度参数的不一致性反映了不同成熟度原油混合现象的存在。混合油定量计算结果表明 ,正常油中混入低于 2 0 %的未熟—低熟油 (烃 )可使混合油中甾烷C2 9αααS/ (S +R)值小于 0 .30 ,苏北油田金湖凹陷西斜坡南端和闵北“未熟油田”实质为混入少量未熟—低熟油 (烃 )的正常油。混合油的形成可能贯穿于油气的整个生成与聚集过程。金湖凹陷多生油中心、多成烃期次和相对较年轻的第三系烃源岩是形成成熟度偏低的“未熟油”(混合油 )的必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金湖凹陷 混合原油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苏北油田 未熟-低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黑帝庙油层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晓艳 王子文 +1 位作者 王青海 陈昕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4-29,共6页
从油层的分布、原油性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等几个方面对黑帝庙油层原油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层原油不仅具有我国陆相原油普遍存在的共性,而且还具有其本身特有的一些性质。作者研究认为,黑帝庙油层的原油主要是低成熟油,部... 从油层的分布、原油性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等几个方面对黑帝庙油层原油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层原油不仅具有我国陆相原油普遍存在的共性,而且还具有其本身特有的一些性质。作者研究认为,黑帝庙油层的原油主要是低成熟油,部分地区存在未成熟油。还对该油层的油源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 生物标志 原油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轻质油油藏热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弦 刘永建 +1 位作者 金美娟 赵鹊桥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0-83,共4页
针对大庆肇源油田低渗透轻质油油藏特征,采用该油藏油层岩心及原油进行了热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了热水驱、蒸汽驱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并与常规水驱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蒸汽驱开采方式优于热水驱,而热水驱又优于常规水驱... 针对大庆肇源油田低渗透轻质油油藏特征,采用该油藏油层岩心及原油进行了热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了热水驱、蒸汽驱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并与常规水驱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蒸汽驱开采方式优于热水驱,而热水驱又优于常规水驱;热水驱驱油效率随着注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注汽速度过高将影响驱油效率,而蒸汽温度及干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油油藏 低渗透油藏 热采 模拟实验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组烃源岩热演化生物标志化合物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蒋文龙 阿布力米提·依明 +3 位作者 卞保力 王韬 任海姣 韩杨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4-692,共9页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泥质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以热模拟温度为成熟度标尺,对风城组烃源岩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判识参数,如姥植比、Pr/nC_(17)、β-胡萝卜烷绝对含量、C_(20)、C_(21)和C_(23)...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泥质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封闭体系热模拟实验,以热模拟温度为成熟度标尺,对风城组烃源岩的典型生物标志化合物判识参数,如姥植比、Pr/nC_(17)、β-胡萝卜烷绝对含量、C_(20)、C_(21)和C_(23)三环萜烷分布样式以及孕甾烷与规则甾烷比值等,进行不同成熟度阶段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演化特征及其适用范围的研究,以期通过与盆1井西凹陷的原油进行对比,更加准确地判识盆地西北缘风城组来源的高熟油气。结果表明,除C_(20)、C_(21)与C_(23)三环萜烷的分布样式外,姥植比、Pr/nC_(17)、β-胡萝卜烷绝对含量等参数受成熟度影响较大,不能用作高熟凝析油气的来源判识。通过在油源对比分析过程中加入成熟度因素的考量,结合新建立的风城组烃源岩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图版,对盆1井西凹陷盆5井来源有争议的高熟凝析油进行对比分析,推测其主要来源于风城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风城组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热模拟 高熟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熟油页岩的生排烃作用实验模拟 被引量:8
14
作者 陶树 汤达祯 +3 位作者 王东营 许浩 李靖靖 林文姬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6-363,共8页
烃源岩的成熟演化特征对评价一个区域的油气产出背景意义重大。笔者选择准噶尔南部低熟油页岩作为试验样品,分别进行无水变温、等温变水及等水变温条件下的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并依据油、气、固体残渣的定性定量检测,分析烃类相态与组成... 烃源岩的成熟演化特征对评价一个区域的油气产出背景意义重大。笔者选择准噶尔南部低熟油页岩作为试验样品,分别进行无水变温、等温变水及等水变温条件下的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并依据油、气、固体残渣的定性定量检测,分析烃类相态与组成变化。得到以下结果:无水变温及等水变温实验中油产率均在300℃时出现最高值,而且在等水变温情况下,200℃时的产油率比不加水情况下明显增大;在等温变水情况下,生油量在加10mL水时最大;干气生成阶段,气态烃主要来自重烃裂解而不是高度演化的干酪根本身,400℃热解之后,剩余生烃率大约为5%左右;饱和烃在低温和极端高温时相对比例高,以正构烷烃为绝对优势组分;芳烃比例变化波动较大,以三环、四环芳烃为主,在400℃时达到最大值,在500℃时跌至最低值;非烃、沥青质相对比例变化与芳烃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熟油页岩 热模拟 无水变温 等温变水 等水变温 饱和烃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额盆地查干凹陷稠油油藏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15
作者 耿师江 周勇水 +1 位作者 王亚明 张莹莹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3-469,共7页
文中对银额盆地查干凹陷原油密度、黏度、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明确其稠油油藏的特征及成因。结果显示,查干凹陷发育生物降解和未成熟—低成熟2种成因类型的稠油,分别分布在1500 m以浅的苏二段(K1s2)、银根组(... 文中对银额盆地查干凹陷原油密度、黏度、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明确其稠油油藏的特征及成因。结果显示,查干凹陷发育生物降解和未成熟—低成熟2种成因类型的稠油,分别分布在1500 m以浅的苏二段(K1s2)、银根组(K1y)和2300~2450 m深度内的巴二段(K1b2)。未成熟—低成熟稠油正构烷烃分布完整,具有一定的双峰特征和明显的奇偶碳优势,各项成熟度生标参数均较低;生物降解稠油正构烷烃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各项成熟度生标参数均较高;生标特征指示2种成因类型稠油均来自K1b2烃源岩。凹陷构造演化史分析表明,K1s2末构造抬升过程中,K1s2已形成的古油藏遭受破坏,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新生代挤压反转阶段,乌力吉构造带K1s2稠油局部调整至K1y成藏,K1b2稀油油藏向上调整使得部分稠油油藏接受了再充注过程。现今发现的未成熟—低成熟稠油,均为新生代以后成藏。研究成果可为银额盆地稠油资源的勘探提供指导,也对油气成藏规律的研究具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生物降解作用 未成熟—低成熟稠油 查干凹陷 银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民丰地区天然气成因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晓庆 金强 +4 位作者 王秀红 林腊梅 王力 王娟 王婷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9,共5页
济阳坳陷民丰地区天然气存在源岩热解和原油裂解成因的争议,利用古近系沙四段烃源岩、原油样品的热模拟实验与地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源岩热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的鉴别标志。源岩热解气以甲烷的快速生成为特征,成熟阶段,源岩热解气的... 济阳坳陷民丰地区天然气存在源岩热解和原油裂解成因的争议,利用古近系沙四段烃源岩、原油样品的热模拟实验与地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源岩热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的鉴别标志。源岩热解气以甲烷的快速生成为特征,成熟阶段,源岩热解气的环烷烃和苯含量低,高成熟阶段,源岩热解气和原油裂解气均以环烷烃和苯含量高为特征。民丰沙四段凝析油和天然气的ln(C1/C2)比ln(C2/C3)变化大,且环烷烃、异构烷烃和芳烃含量较高,具有高成熟阶段源岩热解气的特征,研究认为民丰地区天然气为源岩热解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热解气 原油裂解气 轻烃 热模拟实验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核二段未熟—低熟油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小进 吴心一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57-461,共5页
对泌阳凹陷核二段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演化程度等研究表明,位处深凹的安棚地区发育的泥质岩为未熟—低熟烃源岩,属较好—好的生油岩,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油源对比证实,白云岩区外围的砂泥岩区同样存在有未熟—... 对泌阳凹陷核二段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演化程度等研究表明,位处深凹的安棚地区发育的泥质岩为未熟—低熟烃源岩,属较好—好的生油岩,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油源对比证实,白云岩区外围的砂泥岩区同样存在有未熟—低熟油,且与白云岩区的未熟—低熟油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均来自核二段泥质烃源岩。安棚白云岩区南北两侧附近的砂泥岩区具有勘探未熟—低熟油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未熟-低熟油 油源对比 勘探潜力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熟—低熟油流体特征——以济阳坳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施继锡 余孝颖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4-318,共5页
对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其油气属未熟—低熟油气。除了油藏埋深浅、地层时代新、为自生自储同生油藏外,还具下列特征:油气生成温度低,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53~115℃;处于低演化阶段,储层中主要的包裹体类... 对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其油气属未熟—低熟油气。除了油藏埋深浅、地层时代新、为自生自储同生油藏外,还具下列特征:油气生成温度低,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53~115℃;处于低演化阶段,储层中主要的包裹体类型是纯液态烃包裹体及纯液体盐水溶液包裹体。包裹体烃类成分中重烃及丁烷含量高,重烃平均占总烃的52.14%,丁烷平均占总烃的14.46%;流体压力高,估算的流体压力范围是10.0~40.5MPa;盐度较高;还原环境;古地温梯度高,为3.830℃/100m等流体特征。研究结果为该坳陷油气成因及识别未熟—低熟油成油物理化学条件等提供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熟-低熟油 济阳坳陷 古近系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人工模拟过程中苯并藿烷的成熟度指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晓莹 张彩明 +2 位作者 郑伦举 张渠 承秋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0-243,250,共5页
通过对吉林桦甸盆地新生代古近系油页岩热压模拟实验产物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发现苯并藿烷类化合物在340℃的模拟产物中已经基本消失,而在此模拟温度之前,苯并藿烷指数(BHI)与实测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 通过对吉林桦甸盆地新生代古近系油页岩热压模拟实验产物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发现苯并藿烷类化合物在340℃的模拟产物中已经基本消失,而在此模拟温度之前,苯并藿烷指数(BHI)与实测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在烃源岩成熟之前,苯并藿烷指数可以作为一项较好的成熟度评价指标,同时苯并藿烷也可作为未成熟和低成熟烃源岩的特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藿烷指数 成熟度 古近系 油页岩 热模拟 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未熟-低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精细油源对比 被引量:11
20
作者 罗家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81,86,共6页
未熟低熟油在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广泛分布,并具有饱和烃含量较低、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较高的特征。在分析泌阳凹陷未熟-低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精细油源对比,并研究了未熟-低熟油的形成条件。泌阳凹陷未熟一低熟油成熟度参数... 未熟低熟油在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广泛分布,并具有饱和烃含量较低、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较高的特征。在分析泌阳凹陷未熟-低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精细油源对比,并研究了未熟-低熟油的形成条件。泌阳凹陷未熟一低熟油成熟度参数:C29ααα20S/(S十R)峰面积比值为0.10~0.33,C29ββ/(αα+ββ)峰面积比值为0.11~0.28,Ys/(Ts+Tm)峰面积比值均不大于0.34,具有未熟-低熟油成熟度低的特征。利用伽马蜡垸/C30藿烷峰面积比值和三环萜烷/(C29+C30)藿垸峰面积比值两项指标将泌阳凹陷未熟一低熟油划分为A、B和C型。A型具有伽马蜡烷/C30藿烷峰面积比值和三环萜烷/(C29+C30)藿烷峰面积比值都较低的“两低”特征,母源主要为核三段上部泥质烃源岩;B型具有伽马蜡垸/C30霍烷峰面积比值和三环萜烷/(C29+C30)藿烷峰面积比值均较高的“两高”特征,与核三段下部泥质烃源岩具有很好的亲缘关系;C型具有伽马蜡垸/C30藿烷峰面积比值高,但三环萜烷/(C29+C30)藿烷峰面积比值低的“一高一低”特征,源岩为核二段白云岩。研究表明泌阳凹陷核三段和核二段未熟一低熟烃源岩高可溶有机质含量和有利的生储组合关系是研究区未熟-低熟油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熟-低熟油 油源对比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