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O_3,MoSi_2和Fe_2O_3对膨胀型防火涂料炭质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国新 何廷树 +1 位作者 南峰 高魁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9-355,共7页
在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三聚氰胺(MEL)膨胀防火涂料配方中分别添加9%(质量分数)的MoO3,MoSi2和Fe2O3,获得3种新涂料.对上述涂料与原涂料进行热重分析(TGA)比较后发现,MoO3,MoSi2和Fe2O3均能显著提高炭质层的残炭率.对各涂料在不... 在聚磷酸铵(APP)季戊四醇(PER)三聚氰胺(MEL)膨胀防火涂料配方中分别添加9%(质量分数)的MoO3,MoSi2和Fe2O3,获得3种新涂料.对上述涂料与原涂料进行热重分析(TGA)比较后发现,MoO3,MoSi2和Fe2O3均能显著提高炭质层的残炭率.对各涂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残炭率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发现它们可促进热稳定性好的芳香结构基团的生成,从而提高涂料炭质层残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型防火涂料 热重降解 热重分析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硫醚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克省 黄可龙 +1 位作者 王朝栋 陈永良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CSCD 1993年第6期843-846,共4页
研究了以对二氯苯和硫化钠为原料来制备聚苯硫醚;考察了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特别是添加水量对产率的影响;探讨了有关作用机理;测定了产物的某些物理性能;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 研究了以对二氯苯和硫化钠为原料来制备聚苯硫醚;考察了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特别是添加水量对产率的影响;探讨了有关作用机理;测定了产物的某些物理性能;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C—S键的伸缩振动位于1091 cm^(-1),482 cm^(-1)中等强度峰系S—S键的特征吸收;聚合物为结晶性物质;热分解有两个区域,分别是282.5℃的吸热峰与582℃处的放热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导电材料 合成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失重-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丁超 贾德民 +1 位作者 何慧 郭宝春 《绝缘材料》 CAS 2006年第6期31-34,共4页
采用聚丙烯接枝共聚物为相容剂,制得了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形成了纳米结构。通过热失重-红外分析联用的方法研究了聚丙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在氮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行为,纳米复合材料的10%热失重温度与聚丙烯相比... 采用聚丙烯接枝共聚物为相容剂,制得了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形成了纳米结构。通过热失重-红外分析联用的方法研究了聚丙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在氮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行为,纳米复合材料的10%热失重温度与聚丙烯相比分别提高50℃左右,10%热失重分解时间滞后300 s左右。这说明蒙脱土片层在热分解的过程中有限制聚合物碳碳键断裂产生的挥发性分解产物从复合材料中逃逸的作用和吸附分解产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蒙脱土 纳米复合材料 热失重-红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VO_3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关鲁雄 黄可龙 +1 位作者 李元 高汪诰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1-54,58,共5页
在80~90℃下,用V2O5或NH4VO3与K2CO3反应制备KVO3,探讨了制备过程中有关影响因素。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测定了KVO3和NH4VO3的红外光谱,用TG、DSC等热分析法,对上述化合物的... 在80~90℃下,用V2O5或NH4VO3与K2CO3反应制备KVO3,探讨了制备过程中有关影响因素。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测定了KVO3和NH4VO3的红外光谱,用TG、DSC等热分析法,对上述化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及其机理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红外光谱 热分析 偏钒酸盐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Nd1.85Ce0.15CuO4-δ先驱体及粉体(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斌 张辉 +3 位作者 马吉 陈清明 王焕平 刘翔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70-2074,共5页
以柠檬酸为螯合剂,采用一种简单的溶胶-凝胶法,成功的合成了蓝色透明的Nd-Ce-Cu-O体系的凝胶,保证了各元素在分子级别的均匀混合。采用红外光谱仪、热分析和XRD对实验过程和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干凝胶及粉体的分析结果显示金属... 以柠檬酸为螯合剂,采用一种简单的溶胶-凝胶法,成功的合成了蓝色透明的Nd-Ce-Cu-O体系的凝胶,保证了各元素在分子级别的均匀混合。采用红外光谱仪、热分析和XRD对实验过程和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干凝胶及粉体的分析结果显示金属离子与柠檬酸螯合形成金属-柠檬酸螯合物,这些螯合物又通过酯化反应相互聚合成胶体粒子。干凝胶在30~600℃的温度区间内有五个失重过程。在600℃下已经合成了Nd1.85Ce0.15CuO4-δ粉体,该合成温度远低于固相法,此外通过谢勒公式计算得在600℃、700℃和1000℃下煅烧获得的粉体的平均粒径分别是18.2nm,31.1 nm和60.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1.85Ce0.15CuO4-δ 溶胶-凝胶法 柠檬酸 红外光谱 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